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2024-09-0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通用10篇)

篇1: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13.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

(4)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教学重点:

1、机械效率的概念。

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1、分析有用功、额外功。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科学规律。

教学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铁架台、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钩码、刻度尺。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为主。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

提出问题:建筑工地上有一堆沙子需要从一楼运到三楼,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及时归纳:1.人直接用桶提上去;2.人直接用布袋提上去;3.人在三楼用定滑轮和布袋提沙上去;4.人在三楼用动滑轮和布袋提沙上去。

追问: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最好? 学生猜想后教师给出数据,(G人=500N, G沙=60N,G动滑轮=500N,G桶=20N,G布袋=5N,h=6m),引导学生计算:1.人对沙子做的功是多少,2.人对身体或桶、布袋、动滑轮做了多少功,3.人总共做了多少功。

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提升物体时,“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在实际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也等于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1.提出问题: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不能省功。那么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是否百分之百都是我们需要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有实用价值的功,无实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总是存在的。

提出问题:使用机械做功时,是有用功多些好?还是额外功多些好?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师介绍:

1、人们使用各种机械时,总希望额外功做得少些,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份额大些,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份额比例,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越接近总功,能量浪费就越少。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要注意提高效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生活质量、工作成就。

2、机械效率用希腊字母表示。η=(W有用/W总)×100﹪

3、思考:任何机械效率总小于1,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由于使用机械时总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

请学生们计算刚才给出的数据,计算4次的机械效率,思考自己的猜想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辅导,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与运用。

(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根据课文第12页图11-17选取器材: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铁架台、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钩码、刻度尺。并组装实验装置。

2.根据对“用滑轮提起沙子”的事例,思考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 3.引导学生设计记录表格。

4.进行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各实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用不同质量的钩码进行两组实验,每组实验进行两次。

5.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各次实验中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比较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6.问题:为什么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滑轮组提起不同重物时,随重物上升的动滑轮的重不变,提升同样的高度,克服动滑轮做的额外功不变,而有用功则随提起的重物重量增加,所占的份额就相对增大,有用功所占的份额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7.让学生提出猜想,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提起的物重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8.阅读教材P13页,了解不同机械的效率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怎样表示机械效率?

2、做过“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后,你认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哪些可行的措施?

四、布置作业:

课文第1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3、4题。基础训练第3节基础平台部分

五、板书设计:

11.3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

有用功:把完成某项任务时有实用价值的功,叫做有用功。额外功:把无实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是总功。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概念: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

2、公式:η=(W有用/W总)×100﹪

三、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减小动滑轮的重。

2、增加物重。

3、减小摩擦。

篇2: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705陈建华

背景与目标

考试临近,班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自觉,没有上进心,而有些学生又显得非常紧张,有些同学平时阶段性小测验还不错,可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太理想,还有些同学,平时学习非常用功,可成绩一直不如意,这都与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有关。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目标,克服紧张心理,保持轻松向上的心态,并全力以赴做好考前复习工作,从而能在期末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教学方法:分小组讨论交流与教师总结相结合

二、活动准备

1、各位同学把在学习方面的困惑提前写下来。

2、找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提前准备好发言稿,交流经验。

三、、实施过程

1、主持人导入班会:本次班会的主题是“如何做好考前复习”。如何做好考前复习,取得优异成绩,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此,就期末复习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希望本次班会能够帮助大家掌握一些好的复习方法。

2、请几名班级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

3、结合这几位同学的经验,同学们谈谈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应如何去改正。

4、主持人: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那还有一部分同学存在一些困惑,接下来的时间留给他们,让我们认真聆听。

5、各位同学谈谈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并针对大家提出的困惑,分小组进行讨论,给出一些诚恳的建议。

6、班主任总结:如何提高复习效率(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学习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有无计划。有适用的复习计划,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学习,这就是学习优秀者的共同点。有的同学认为,学校和老师自然会为大家安排复习计划,用不着自己在费事,跟着老师走、按着学校的要求办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主要是从教的角度,针对全体同学制订的,而每个同学除了执行总体计划以外,还应针对自己的情况,从学的角度更具体地制订出个人的复习计划。两方面互相照应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2)有效利用复习时间

所剩时间不多,那么每一位同学除上课、自习认真学习外,还应把自己饭后、课间、晚上就寝前的有效时间都利用上,针对不同科目特点,安排不同的复习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对于薄弱科目应略多投放时间。同时,规定的复习任务,每一天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不可因功费时,也不可因小误而失全面,要循序渐进,环环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搞好复习。当然,我们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均衡进餐,保持充沛的精力,以最佳的应试状态迎接期末考试。(3)钻研课本,打好基础

在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字词、语句,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思维方式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会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经验证明,凡是抓紧时间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能及时得到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5)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单元分课文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知识的理解任务,完成了对基本能力的掌握。通过复习时的回顾,查漏补缺,又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组装”起来,帮助我们掌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编织一张“知识之网”。

(6)注重反思解题,提高思维能力

平时做练习时,应当时刻反思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探索自己出错的原因和思维的断层。解题时,要注意观察已知条件和需解决问题的特点,挖掘其背后的隐含信息,联想有关的已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后应反思,此题的解法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解题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特别是在解答曾感困难的问题时,更应思考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又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等。

班主任总结:

(1)“抓基础”“重平时”。

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很容易遗忘。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2)注重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3)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人的记忆及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遗忘是人的必然,世上从来就没有过目不忘的人,因此每个学生要重视考前的复习与巩固,并按规律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同学们,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富的回报。最后,我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后反思: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许多平时懒散的同学,上课注意听讲了,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懂得了复习的方法,知道在复习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篇3: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树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观。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设让学生真正能感到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感到他们才是课堂上的主角, 老师其实就是他们的朋友, 只是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上课时师生是平等的, 教学中师生是可以互动的, 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 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帮助与鼓励, 尽量避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欲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任何一堂课的成功, 都离不开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 而精心备课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 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而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备教材:对教材要粗读、细读、精读。明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 形成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做到深思熟虑、高瞻远瞩、胸有成竹, 只有这样, 才能驾驭教材, 掌握主动权。

(2) 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主体,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 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大多数学生, 包括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接受能力高低等因素, 教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 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不要因循守旧, 可以发散思维, 另辟蹊径。

(3) 备教法: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选择适当的教法。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 这样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 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 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会质疑、善答疑, 学中有问, 问中有学,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4) 备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未知到已知,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抽象到具体, 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备课时,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 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三、根据教学实际,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我们在设计教案时, 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生更多的内容, 因此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讲练得精, 但再周密的教学计划, 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敢于抛开手中的教案,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想按照自己设计出来的教案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 总希望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去做。但教师和学生毕竟不同, 我们能想到的认为简单的, 学生不一定能想到、能理解。我们没注意到的, 但学生说了出来, 特别是那些认为是“差生”的提出来, 若在自己能够解决的范围内, 这时候我们应该敢于抛下那固定的教案, 借机鼓励他们善思多问, 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充满自信, 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提供给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在课堂上还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合作与交流。特别不同学生存在差异, 要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让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才干的机会。

(3) 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氛围方面,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 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篇4: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由于不能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及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加上还要付出大量的课余时间完成一系列绘图作业,这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深刻领会教材,掌握内容的实质、提纲挈领,去粗取精、通过各种方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而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将学生置于一个重点与难点起伏跌宕的教学气氛中,不仅提高了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而且还能使他们保持学习注意力。同时,由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趣味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达成了一种互动,教与学相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夹角时,没有必要将直线与三个投影面的夹角都一一进行讲解,只讲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就可以了。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总结出图解三个夹角的规律。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得授课内容精练,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对于保持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第一,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生动、形象和充分地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动静相兼、视听组合。这种特殊教学气氛,不仅能将大量的、多样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具有的很强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课前对复杂的形体作必要的编辑处理,课堂上随时调用,这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来得直观、快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一些好的教学课件极大地弥补了教学模型的不足,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比如,CAI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流界面,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形体的立体展示,以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如讲基本体的投影或截交线时采用动画的方式一步一步画出来,移去靠近观察者的被截切部分,将其放到三面投影体系中,并将三投影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则三个视图清晰可见。这样,营造了多方位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概念。CAI的画面色彩丰富,三维动画的效果直观,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复杂形体的不同方位的相贯线形状和投影等,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二)合理利用教具,培养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是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和成绩是否优异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培养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从空间立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到空间立体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这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同时,应该注意对挂图、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的使用。使用时要讲究时间和场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原理分析与基础知识的讲解时,主要依靠教师徒手绘图分析过程中的语言引导,而挂图和模型作为总结或实验之用。因为,对于原理与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认知平面图形与空间立体相互转化原理的一个过程。在思维转换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多用挂图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或简单组合体三视图时,首先,要让同学看模型;然后,将模型按投影规律画成轴侧图;之后,讲解投影的过程,画出基本视图;最后,利用挂图做空间立体向平面转换的投影规律的总结。在讲解“读图”时,按给定的视图在黑板上分析讲解“读图”的思路与过程,画出轴侧图,然后拿出模型进行平面图形向空间立体转化的规律的总结与正误的验证。而零件图是对前面基础知识的运用,也应该拿出挂图以提高效率。

篇5: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计划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另你的学习变得井井有条。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可在我认为是:“一日之计在于夜,一年之计在于冬。”清晨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时间,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利用这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就会白白浪费过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计划好第二天要完成的事,我们就这么一直坚持下去,每天晚上临睡前想一下第二天要做什么事情,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可能让很多人都感到烦恼的一个问题是,就算做了计划事实上也完不成,只会浪费时间而已。其实,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提醒你、督促你,同时让你感觉到哪个时间段是效率最高的,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作息等。

2、利用好零碎时间

平时上课和自习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同时你在学,别人也在学,很难做到超越别人,晚上熬夜学习也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要想比别人挤出更多的有效时间,就只能抓住生活上的零散时间。

篇6: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再在基础上面进行转换。为了把课本弄得清楚明白,同学们可以采用回想法。没看完一个知识点以后,合上书回想一下,并把它写下来或者读出来。当你把所有课本都扫过一遍,复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选择好的参考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什么样的参考书才是适合自己的呢?在挑选参考书的时候,最好选些讲基础知识多的,带有拓展性的参考书,最好能把教材里的整个知识网络清晰地展示出来。

2、吃透不同题型

虽然高考的命题方向是以课本知识为主,但要是照本宣科的使用书本的题型,那就不叫做高考了。高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离不开基本的出题思路,因为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去考查书本的某个知识点。

这就要求同学们需要选择的参考书,就是能智慧地收集并且总结主要题型的书。

3、提前高考模拟演练

当自己考试的成绩排名有所上升时,说明最近的复习效果不错,很有成效;但成绩有所下降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在高考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篇7:课堂效率如何提高

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这是一篇关于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45分钟的文章。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

今年开始,省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按照《规定》,学校重新安排了课程和时间,教师上课的时间少了,学生自主利用的时间多了,这样就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比原来少的时间完成原来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要联系教材。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珍惜课堂每一分钟。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主角”与“配角”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

三、科学提问。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四、优化板书。过繁的板书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

五、调控纪律。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

六、调节情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语言上抑扬顿挫,有起有伏。

篇8: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首先,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数学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三学段,尽管课程标准有三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但是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关注第三学段的有关内容,而忽略了前两个学段都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 为了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第三学段的学习,我们必须要在“标准”上做好衔接,对前两个学段的知识点了如指掌,才能不走“回头路”.

其次,要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和“几何图形初步”时,一定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复习小学的对应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前要复习小学阶段的四则混合运算. 在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混合运算特别熟练后,我们再介绍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做了这样的衔接,只剩下“符号”问题了,学生就不会在此产生分化.

二、克服“我会做,但做不对”的现象

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 觉得自己会做,但做不对. 这就说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不扎实,大脑中仅仅有一个知识的印象,不能利用知识点正确解题,所以经常会出现“我会做,但没做对”的现象. 因此,这就需要找到学生做不对的分化点,反复训练,让知识在大脑中不只是有印象,而是要“扎根”,变“我会做”为“我做对了”.

三、要改变数学课堂的现状

自从我校实施“36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学生思考、动手的机会也多了,但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习题课就是讲家庭作业

长期以来,所有的数学教师都有留家庭作业的习惯,因此习题课就变成了讲家庭作业,把学生讲得筋疲力尽,影响了学习新课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家庭作业不需要讲吗? 需要,但要有侧重,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留家庭作业的时候要有侧重,量不宜过大,要把更多的讲评家庭作业的时间用来做题,做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查看,把发现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纠正,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这样一来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2. 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足

“36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实际上,教师非常吝啬给学生的自学的时间,总觉得让学生去思考会浪费时间,不如自己讲解得透彻、到位,这就有悖于“学案导学”的初衷. 所以,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有放有收,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结论要比通过听课得到的知识更深刻,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我们不要做“吝啬”的教师,给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一定要充足.

3. 学生的角色就是裁判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但是教师们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总把自己当做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角色就是“裁判”,只需判断对、错,没有机会去实践. 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退一步,学生才能进一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反思

“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反思”是我以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不总结、不反思,也不鼓励学生去总结、去反思,所以,有些知识讲完之后自己都觉得不系统,更不用说学生的感觉了. 因此,近两年来,我逐渐学着去总结,比如,把应用题进行分类,分为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收费问题、配套问题等等. 通过分类,引导学生分析一类题的做法,既能节省时间,又便于学生掌握.

另外,一节课之后,教师除了自己要反思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反思,反思一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反思一节课尝试的技能、技巧,反思一节课走没走弯路,反思一节课犯了哪些错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等等.

四、认真设计习题

要想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时候是通过习题来实现的,所用的习题必须要高质量,才能达到高效率. 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基本上是以讲“练习册”为主,练习册上有啥就让学做啥,从不删减,从不调整题的先后顺序,这样练习册就成了教师的累赘,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在习题的设计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习题的针对性必须要强;

2. 设计的习题必须要有梯度;

3. 发到学生手中的习题必须要提前做,而且要有预见;

4. 提倡多设计原创题,有选择地用练习册上的习题;

5. 要合理安排习题出现的先后顺序

五、经常进行规范性的书写训练

根据网上阅卷要求,中考试题的所有答案要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所以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无论是课上做练习、课下做作业,还是平时的单元测试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另外,教师要经常做规范性的板书,给学生做示范,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篇9: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和谐、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提高课堂效率这是老话题,但如何提高,怎样提高,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每一位教师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 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则强调师生的互动,即从过去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输向师生、生师、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注入”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有效“注入”。与之相应,应立足于参与式教育。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除此之外,教学别无他途。所以,任何新奇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难产生普遍的影响。假如已经固化的教学观念不被解冻,教学活动是难以进化的。对于传统教学的传授法,人们早已产生疑虑,充分注意到传授法在较高效率地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牺牲了学生的智力、个性发展以及主体性的培育。改进传授法的探索也层出不穷,但始终未出现一种兼顾学生发展全局的方略。其原因当在于教学的根本理念没有动摇,新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伦理观没有确立,以至于各种探索的极限是在传统教学理念范围内的教学改良。结果只是变幻着传授和接受的招数,并无对教学的彻底改造。

对于以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传统注入式教学,确有变革途径,这就是互动参与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中,由于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唯一的,教学活动因此少有风险。互动参与式教学则不同,知识结论要靠对话生成。由于互动双方视界的差异,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生成,远没有直接的传授与接受那样轻松便捷。那又何苦实施互动式教学呢?参与式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把受教育者看成是智力资源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种新观点,如果通过自己“悟”出来的,要比别人灌输的(有时产生抵触情绪)感觉好得多,深刻得多。内因是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根本动力。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人人参与,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分享的轻松环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

2 创建良好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常规也许是一种束缚,但没有束缚就没有行为的宽松,就没有课堂的和谐。

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内容包括:课堂活动方面、课堂礼仪方面、课堂秩序方面等。要求就是要学生能够专心于课堂活动、能够自我管理、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其次,要注重运用一些策略活技巧建立良好的常规。已经存在的班级内多数同学所共有的良好行为,如:上课铃声响过之后,都能迅速地进入教室,安静地坐好。老师要及时加以处理,通过具体化,使之自然形成为全班学生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原本不存在或未受注意的常规,老师可以借助某一个突发事件把握情境,利用一定的教育机会,将其引入班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

3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保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要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的评价去捕捉、点击学生能够兴奋、愿意兴奋的关键点,来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热情。我们始终坚信这一观点,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让老师的赞扬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老师要以一个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和蔼可亲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4 多媒体的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使用单一的媒体还是组合的媒体,都是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服务。突出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每一章每一节教学内容中,都有一个或几个重点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重点内容展开的,这些重点内容正是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而且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这里我们可以考虑应用教学媒体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使用教学媒体,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现代教学媒体丰富的再现力和表现力,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给我们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提供教学资料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创设教学情境现代教学媒体声画并茂的特點,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教学示范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再现性,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艺术类课程中示范性的动作,语言教学中的标准读音以及规范性的实验操作等。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应用媒体时应与各种启发方式想结合,如采用联想启发、激凝启发、类比启发等。

5 通过反思提高实效

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探究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设计修正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优化,使自己成长为“创新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有小的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很多。以反思的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即在实践教学之前(一般指备课阶段)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边实践边反思)是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反思,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有对学生的变现的反思,有对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适当与否进行的反思活动。在这种边实践边反思的过程中,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对症下药,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后的反思(实践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后对教学的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理念,修正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提高。以反思所使用的手段为标准,反思方法又可分为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顾名思义,录像反思法即将教学过程进行录制,通过反复的观看进行反思活动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快捷有效。录音反思法是专门针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反思而创造的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录音与重放,进行语言的分析与反思,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日记反思法,即教师以记日记为手段,反思一天或一学期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以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追求。

篇10:如何 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体裁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小学生学习。各种体裁在形象塑造、结构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具有体裁教学意识,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其教育价值,通过“补白”等方法,来促进学生体味感情、品味语言,提高阅读效率。

一、恰当“补白”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尽管课文体裁不一样,但大都有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补白”(即“补上空白”),让学生的感悟更具体、形象,更有深度。

不同体裁的课文留白的方式不尽相同,补白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古诗的语言精警、跳跃、含蓄,作者往往会在或感情、或形象、或哲理方面留下一些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补白”走进意境。如盛新凤老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抓住诗中“满园春色”一词,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绝句》《咏柳》《春晓》《草》及《春》等诗进行了补白,把教学引向深处:

师:同学们,满园春色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生:红杏。

生:红杏出墙来,说明园子里的树木花草已非常茂盛了。

师:噢,这枝出墙红杏让我们产生了联想,一个“出”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发挥想象,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展示意境,表达情致,使学生产生了共鸣。

儿童诗的语言浅显易懂,但跳跃性强,也留有许多空白,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去“补白”。例如教学《水乡歌》可指导学生想象: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学生试着写一段。这样的补白,既能训练思维、积累语言,也便于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体验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小说体裁的课文也不乏留白之处。读者要真正走近人物,还必须在文字的“最少最恰当”处驻足品读。比如《爱之链》第6自然段,“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个留白,可以这样进行“补白”:启发学生想象,乔依得到了什么帮助,以至体会“爱之链”的主题。课文第7~8自然段之间也有“留白”——乔依和老妇人的告别,可以组织学生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话?乔依和老妇人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他们之间又会有些什么友好的动作?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丰满,学生也会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课文的最后写女店主的丈夫睡着了,她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对于这个留白,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女店主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也可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以升华“爱”的主题。

剧本类课文的留白经常可见。像《负荆请罪》中,廉颇被蔺相如扶起后说了两段话,课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做了留白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补白”:根据剧本的对话,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读了这两段话后,有的说“廉颇双手抱拳,低下头”;有的说“廉颇抬起头,真诚地看着蔺相如”;还有的说“廉颇发自内心地说”。教师点拨:“因为大家把剧本读懂了,所加的这些内容很不错,不管加什么,都必须与人物语言相吻合,必须有助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彰显人物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演一演。

二、感受人物

绝大多数课文都有人物描写。不同体裁的课文,感受人物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小说类课文的人物品味,需带领学生通过精读,赏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入情境。如《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中,作者对人物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可采用精读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加深体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体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虔诚。一般小说类课文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作者在描写主要人物的同时,常通过其他人物烘托。比如《三打白骨精》一课,在表现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等性格的时候,也花大量笔墨描写了白骨精。教学时,可抓住白骨精的“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说说白骨精为什么要“变”?给人什么印象?白骨精的“三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最终丧命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说明了什么?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更体现出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高强本领。此外,小说的情节也与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关系密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味人物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比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可引导学生讨论: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通过多方面地比较,来探究当时在场各个人的心理,以及杰奎琳成功的奥秘,让学生与人物零距离。

散文类的课文对人物多做写意式的描绘,偏重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教师可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比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可让学生读课文,画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交流“17岁就开始教书”“口才、文笔都很好”,以及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作者“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等语句,促进学生感悟田老师如何善于用故事形式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感受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

三、体验情感

言为心声,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真情流露。诗歌抒情言志,饱含强烈而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文辞入手,发幽探微,感受作者的情感,走进诗境。

小说的情感主要由人物言行来反映。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引导学生从“躬身施礼”“不敢,不敢”“请教了”等多处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林冲谦卑忍让的特点;从“拔草寻蛇”“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等词来体会林冲机智沉稳而不失勇猛的特点。散文常常通过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孔子游春》。散文又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如《广玉兰》),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想象感悟,达到感情的共鸣。

四、品味语言

不同体裁的课文在品味语言方面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诗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传神妙笔细细品味。如学习《墨梅》一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淡”“满”两字的意思,进一步明白,一“淡”一“满”使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又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扑面而来。

散文类课文多讲究文采,着力表现“诗情”和“画意”。如叶圣陶先生《荷花》中写道:“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散文则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却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如琦君的《桂花雨》,时叙,时议,时而抒情,语言富于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充分展开想象,加强朗读品味,乃至熟读成诵。

说理类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受益颇多。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用词的准确、简练。通过推理、对比、类比等方法来感悟其语言概括等特点。

剧本类课文通过对话、独白和旁白,展开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人物内心和性格。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人物语言,启发学生思考、体会,分角色朗读。

上一篇:小学拼音的语文教案下一篇:党员教师“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