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分类应用初探

2024-06-07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分类应用初探(精选9篇)

篇1: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分类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分类应用初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已经频繁地走进了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分类应用,认为值得探讨。

关键词:课改;多媒体;分类;应用

多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随着课改的推进,多媒体已经频繁地走进了课堂,有的教师依赖于多媒体,在网上下载某某教师的讲课视频,直接播放给学生看,于是出现了“多媒体”代替了“教师”的情况,这是把学生当成了机器,完全没有“因材施教”的理论支撑;还有的老师一支粉笔加上一张嘴,一个人唱独角戏,根本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这也是行不通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分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化学计算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多媒体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具体怎么样值得大家探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是化学中最抽象的内容,我们就要借助于多媒体把许多抽象的东西实物化和形象化,多方位和多角度地展示抽象的内容,多用动画模拟其中的内容,让学生化理性为感性,然后回到理性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很直观的知识,教学难度不大,然而学生感到头疼的却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在面对这类教学时,宜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课堂的引入以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视频展现给大家,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这样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中始终包含着生活;接下来尽可能地演示与物质相关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以化学方程式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计算的教学则用多媒体展现几道典型的例题,切记只展现题目,解题过程一定要在黑板上亲自完成,先分析试题的已知和求解,找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和方法,讲清思路,然后再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既冲击了学生的听觉器官,同时又冲击了他们的视觉器官,通过多个器官的冲击,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细胞,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教学则最好不借助于多媒体,能做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地自己亲自演示,也可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多媒体最多就是展示一些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

多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肯定有它的必要性,我们不要一味地依赖它,也不要一味地排斥它,而要根据需要用好它,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考查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基本手段,是新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

编辑 王团兰

篇2: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分类应用初探

薛自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经慢慢的走进了课堂教学,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需要改变了。多媒体已经渗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说,要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是必然的。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多媒体就应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下去接受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呢?

但在过去一年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少的。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呢?

由于之前都是准备的是多媒体,但是现在没有了多媒体,又不能改时间。而现在只能用板书的形式上了,如何是好。我一下子还真没反应过来。但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实验仪器准备好,然后再来熟悉课本。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在紧张的气氛中,上课铃响了,我慢慢的进入了状态。还好有学生的配合以及比较充分的准备,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总算完整的把课上完了。课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如下:第一,没有了多媒体中图片、视频的展示,使课堂气氛没有那么活跃了;第二,小组实验也如期进行,而且效果还比较明显;第三,板书较多,所以花的时间也比较多,导致了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总的来讲,整体效果并不差。后来,我在其他班级就用来多媒体来上课,当然仍然有小组实验。结果发现,效果不相上下。所以我就得出了结论,并不是多媒体就一定是好的。而是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应该怎样把握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呢?下面通过几点简单介绍:

一、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不能喧宾夺主。虽然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视、听、读、写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制作一个多媒体,就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了。那如果在每堂课40分钟的教学都完全使用多媒体,甚至是复杂、用时过多的多媒体。那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与否或多少,应该似课程内容而定,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同时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具教学,而不是撇开传统教学。比如对模型的使用是不可以丢掉的。在上课的时候,把准备的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如必修2有机物教学中,展现出甲烷、乙烷等的球棍模型,从而说明其分子结构及成键特点,分析其性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多数学生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比较难,思考或者说是想象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时在他们面前把模型展现出来,这样不就很形象了吗,学生就不需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去想象究竟是怎样的空间结构了。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了,同时也可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二、实验教学中,多媒体应该是有选择性的。我们都知道实验是化学教学的 基础,是教学的主要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验应以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同时要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的把真实的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多设计分组实验,而不是只是老师在讲台上操作实验。而我们都知道,总会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把所有的实验都那么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时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助了。但我们也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虽然视频、flash的播放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减轻老师的负担。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完全的依赖多媒体。那怎样的情况适合借助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呢?下面介绍几种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

1、演示危险性(有毒或爆炸)实验时。化学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危险性(有毒或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较难在课程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必修1中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虽然能做,但污染严重且存在一定危险,实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此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操作或者播放录像的话,就能让学生观察到规范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从而简单的得出结论。这样既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又避免了有害气体的污染。

2、演示实验较多时。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如果遇到教学内容涉及到实验较多的时,如果要每个实验的都真实、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显然是不够时间的。那这时多媒体的应用就凸显出来了。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呈现给学生,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模拟实验展现给学生,同样也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比如必修2中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实验。

3、解释抽象知识时。在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概念,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平衡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若是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中,假如只是通过实验的演示,那么也只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结果,知道实验是发生了反应,但是其中的离子、电子是如果变化的却不能看出来。而此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离子反应实 质,就可清晰把任意一个反应的实质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出现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当合上开关开始反应时,分别用黄色、绿色、红色和白色的球来表示电子、H、SO4和气泡。反应进行时,黄色球表示的电子就从负极慢慢的顺着导线进入到正极,绿色球代表的H就不断的往正极方向跑,而红色球代表的SO

4+

2-+2-就不约而同走向负极。而正极这一端,有一个个的小白球往上乱窜,不就说明了气体是从正极出来了吗。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认识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篇3:分类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类法概述

分类法是一种整理科学事实的有效方法, 它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分类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 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 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对于学习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 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 高中学生如果掌握了分类法, 则运用分类法学习化学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 首先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研究各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就是将事物分为同一类的依据. 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 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分类,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对于物质的分类, 我们常常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作为物质分类的依据来进行. 比如对化学物质, 我们常按如图1 方式分类.

当分类标准确定以后, 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 对不同事物的了解, 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可见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合理使用分类法可以极大方便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等.

常见分类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等. 树状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被分类对象的包含关系进行分类, 因为陈列式形状像树而得名. 树状分类法是用一种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所提供的信息较少, 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人们经常还会用多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可以让我们多角度、立体的认识我们所要研究的事物. 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全面、更充分. 化学物质有几千万种, 我们不可能每种物质都研究一遍[2]. 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和一定的递变性规律. 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后, 我们只要学习每类物质中的代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则可推测更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因此, 分类思想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分类思想在化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生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后不久, 让他们先研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 运用分类的方法学习高中化学. 这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进而掌握分类方法, 形成分类思想. 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1. 分类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

对于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很头疼, 因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太多太杂, 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而且在教材中只用有限的两章把以前将近一年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都介绍了. 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 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是从物质类别角度研究物质性质. 无机物的种类虽然很多,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 酸、碱、盐、氧化物等几种类型, 每类物质都有其通性. 学生只要掌握同类物质中的一种代表性物质的性质就可以推测学习中所遇到的新物质的性质. 例如, 我们要研究SO2的化学性质, 我们知道SO2为酸性氧化物, 所以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除了二氧化硅Si O2, 二氧化硅是较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它可以和氢氟酸反应, 而且不能同水反应. ) . 2. 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就具有上述酸性氧化物的三个通性. 二是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研究物质性质. 我们知道: 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我们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所要研究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从而推测我们要研究的物质的性质. 例如, SO2的中的S元素为+ 4价处于中间价, 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SO2还有一些特性: 如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当然我们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 还要考虑其特殊性. 通过这样的研究,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学习中遇到的新物质的性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 分类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

有机物种类已经超过3000 万种, 对有机化学的学习, 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分类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中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是: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可见分类法在有机化学研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碳的骨架把有机物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 二是按官能团分类把有机物分为12 类10 种官能团.

我们常说有机化学就是官能团化学. 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是学习各类代表性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将有机物进行分类, 只要学生掌握了常见的各类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同系列原理就可以掌握同类物质的主要结构和性质了. 对于多官能团有机物, 其性质就象是拼积木, 含有几类官能团就具备相应几类有机物的性质. 当然也要注意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根据有机化学中的同系列原理、有机反应规律、碳四键原理、官能团原理并结合化学分类法学习有机化化学, 我们会发现有机化学比无机化学更容易学.

3. 分类思想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中的应用

很多概念都是从分类依据的角度来描述的: (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依据是化合物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是化合物是否完全电离. 强电解质的定义是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定义是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 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同样被用于相关反应类型的概念的描述. 如,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离子反应与非离子反应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依据是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而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没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4. 分类思想在学习化学用语中的应用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其中电子式的书写是高中化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之一. 对于电子式的书写, 我们首先要把微粒进行分类: 原子、离子、分子等, 其中离子又可以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也可以分为简单离子 ( 如Na+、Mg2 +、Cl-、O2 -等) 和复杂的离子 ( 如NH4+、OH-等) . 对于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 首先要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然后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书写. 通过分类法, 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了, 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分类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还有很多应用,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 指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重视分类法的应用, 利用分类思想掌握一般规律, 再记清特殊性, 就可以轻松学好化学.

摘要:物质的分类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掌握了化学的分类法, 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分类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作了几点归纳.

关键词:分类法,化学规律,官能团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 :22-23.

篇4:分类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科技期刊学研究项目(项目号:GBJXC114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2-01

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法教学模式”、“引导 -探究”教学模式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经过骨干教师培训以后,笔者受益很多,在教学尝试使用五步教学法。下面笔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学、问、讲、练、创”五环节及时间分配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化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 45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时间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在上述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学、问、讲、练、创”每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1.“学”是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个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充分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可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①取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请预测结果。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请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③请就实验现象和你同桌展开讨论。④根据讨论结果,请你写出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了,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实验、可以讨论、可以开展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问。

2.“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其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的提高。

3.“讲”是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书本中有答案的,即使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几乎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4.“练”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创”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现有两个没有标签、外观相同的试剂瓶,内盛500ml无色澄清的液体,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请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它们鉴别开来。(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写出至少五种鉴别方法。学生一开始认为很简单只要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通过大胆自由的想象,就会得到很多中答案。如:测导电性、取相同的体积称质量、浸泡新鲜的蔬菜、滴加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干液体等等7-8种之多。通过开放性、多元化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有大力的帮助。

5.“创”是前面四环节教学的升华。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有创造性的课题或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是放在课后来实现的。例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开放性的习题、简单的实验等除外,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蜡烛燃烧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①取一支蜡烛点燃。②预测蜡烛燃烧发生物理变化及发生化学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结果。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⑴刚燃烧时的现象;⑵点燃1min时的现象;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⑷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⑸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⑹熄灭1min时的现象。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又如:在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后,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现提供一支底部有米粒大小的洞的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锌粒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制氢气的实验装置(要求: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为了使整个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最好再添加一个什么仪器?通过实验的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完成五环节教学法中的第五环节的教学。

“学”、“问”是五环节教学法的根本,“讲”、“练”、“创”是“学”和“问”的深化。教学的五环节之间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应灵活有机的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主动,善于组织,在教学中要及时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学”、“问”、“讲”、“练”、“创”五环节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实处。

参考文献:

[1]杨艳杰主编. 化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石宝珏主编. 化学应用基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刘树怀,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讲师。

篇5: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形式更加鲜活,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可以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关注度,强有力地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与自觉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显然很难将问题讲清楚、讲透彻,然而,通过引入多媒体,则可以将文字、图片和动态的电子等全部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将静止的转化为动态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引入多媒体,通过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声像同步的情境,便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更加有效地增强认知体验。

例如,在做“制氧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记住如果先移走酒精灯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中各种错误做法带来的“恶果”,大大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可以有效破解知识难点

面对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化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繁难为简易,有效帮助学生破解知识难点。

例如,对“化合价”这种有一定抽象度和推理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变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具体、生动地理解,有效地破解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篇6: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学理论的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一些乡镇中学的多媒体使用情况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石门镇中学的顶岗实习期间,发现虽然该学校多媒体设备非常齐全,每个教室配有投影仪、白板、可以直接联网,但是却很少有老师在上课中会用到,即使有部分老师使用,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才能使这些设备被充分利用,并且更有效地利用呢?关于这些问题,我运用了调查法、查阅文献法、案例研究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1.1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从九年级开始学习化学,中学阶段最多只学习四年化学。所以,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将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呈现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喜欢化学,爱上化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讲二氧化碳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关于“死狗洞”的flash动画,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展示大量知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习题、课外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知识必须要进行口述或者把题抄在黑板上,甚至无法带入课堂。这样既不形象直观又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如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这些资源还可以重复使用。在其他的班级或往后的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便可以重复使用了。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把复习到的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也可以方便学生及时完善笔记。

3、辅助化学实验,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化学课堂中会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动手实验等。但是有一部分实验是无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师也无法进行演示的。例如,实验时间过长,较危险、有毒性的实验,或者一些乡镇学校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实验。这些实验,如果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会更加方便、直观。另外,多 1 媒体也可以演示错误的操作或用错了药品会产生的后果。例如:酒精灯的错误使用引发火灾、将水倒入浓硫酸后液体飞溅烧伤实验人员„„这些危险的操作在课堂中是不可以演示的,因此教师的口述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重视安全问题并进行规范的操作。

4、化抽象为具体,展示微观化学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微观世界中进行的,这就使得一些化学知识对中学生而言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此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个微观的世界放大化、形象化。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或电解池时,用多媒体模拟电路并演示电子转移的路径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的原理。1.2 多媒体在乡镇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在一些乡镇中学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多媒体在乡镇的普及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是:㈠、部分较落后的地区多媒体设施不齐全或网络不发达;㈡、一部分乡镇中学的化学老师对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意义及其作用存在着观念上的误解。中学化学的学习是在九年级和高中阶段,一些老师认为在这些关键的时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浪费时间、影响学生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也有的老师只是在领导听课、互相评课时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从软件开发方面来说。目前已有一些可以绘制化学图形、立体结构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完善,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资源。但是却很少有简单、实用、可以专门用于化学教学的些软件。网上的资源也鱼龙混杂,难以甄别,下载到的视频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所以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软件还是相对缺乏的。尤其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水平较低的部分乡镇教师而言。

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上来说,许多优秀的乡镇教师对多媒教学的程序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对相关软件的使用也不熟练,也无法制作出符合其课堂思路、可以提升课堂质量的精彩的多媒体课件。

我在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对学校各年级的各科教师进行过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简易调查。调查中有80%的老师表示虽然学校有多媒体设施,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使用,其中化学老师中,有大约70%的人称上课一般不使用多媒体。60%的老师需要用到多媒体时,会从网上下载一个PPT,稍作修改就用于了教学。也有一部分老师称不会使用多媒体。在调查中我发现该学校的多媒体设施非常好,每个教室都有演示白板,并且 可以直接联网。但是几乎没有老师会用到白板中的功能,有使用多媒体的老师也只用到了放映幻灯片的功能。主要原因就是不会使用或不熟悉。关于这个问题,我向在其他乡镇中学顶岗的同学、指导老师等进行咨询,得到的结果与我在此学校的调查没有太大的出入。

造成上述一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乡镇教师没能正式地认识到多媒体的作用,不知道多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乡镇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术较低,包括化学教师。乡镇化学教师懂教法、懂化学,而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却较低。乡镇教师中一些懂多媒体技术的教师可以制作出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但是由于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或教学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制作的课件可能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提供给化学教师直接使用。所以,如何让乡镇化学教师树立正确的多媒体使用观念以及如何提高乡镇中学化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课件制作水平至关重要。

3.3多媒体课件制作常用的软件

就多媒体应用现状的分析,很多乡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制作技巧还有待提高,让乡镇教师一下子学到太复杂的多媒体编辑或制作技巧是不现实的,但可以从简单的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搜索和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视频,并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编辑。另外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软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以《制取氧气》(复习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介绍一些简单易操作而且非常实用的软件及其应用技巧,给广大乡镇中学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1、化学工具:chemdraw chemwindows 这些软件可以用来制作分子式,结构式,或者方程式等。一般的课件制作软件无法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制出准确的化学图形和化学结构式,这些软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用熟练之后非常的方便快捷。教师可以用这些软件制作化学中专业的图形、符号。而一些简单的操作通过word直接完成更方便。例如:上文中提到的CO2,先打出CO2,然后选中“2”设置字体为“下标”即可打出正确的CO2。

2、图片编辑 photoshop 在多媒体教学或课件制作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一些恰当的图片来展示化学器材、化学结构,或者用来美化课件,但是单从网上搜索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图片。这时候就可以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编辑如美化、组合、裁剪等。如果觉得photoshop操作复杂不方便的话,完全可以利用美图秀秀等目前非常方便的图片编辑工具。但是,photoshop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图片质量好,制作后的图片不失真,分辨率高等。示例:编辑图片、制作背景

图1.1

制作思路:用淡蓝色做本节课的背景,简单大方。根据背景颜色加入同色系的边框花纹。以艺术字的形式加入“O2”的标志并进行了艺术变形,既符合本节课主题,又达到了美化背景的效果。另外,背景设置应该尽量简洁,以知识为主体。如果需要,可以设置母版并且将设置好的母版保存为模板。以后便可以重复使用了。

3、视频及动画软件:flash、会声会影以及Camtasia Studio等视频制作软件。

Flash软件可以用来制作简单的动画,会声会影和Camtasia Studio可以进行视频制作,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学会动画和视频的简单编辑和制作,教师就可以自己制作符合要求贴合课程的动画,并将下载到的资源进行剪辑、美化。Camtasia Studio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抓屏软件,一些无法下载的视频可以通过它来实现。教师也可以利用此软件录制自己的授课过程,传在网上形成网络课程供学生课下观摩学习。

示例:视频剪辑,美化界面

图1.2

许多网上下载的视频都比较长或者有一部分是不需要的,这时候可以用会声会影进行编辑、裁剪,保留需要的部分。同时也可以在下方的视频轨中插入几帧符合主题的图片以达到视频与课堂内容的完美融合。例如上图插入的两幅图片。另外,会声会影等视频编辑软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希望乡镇教师多做研究,亲自体验。

4、课件制作:PowerPoint Toolbook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常用软件是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它操作起来简单而且方便。Toolbook也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课件制作的软件,初学者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PPT课件,然后导入到Toolbook中进行美化和完善。如果熟练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仅仅用简单的PowerPoint也可以制作出一些特殊的多媒体效果。

示例:设置倒计时

图1.3

在做练习题时,有些教师想插入倒计时来限制学生答题的时间。倒计时的插入有很多种方法,有的方法需要设置宏或输入一段代码,操作较复杂。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

制作方法: ⑴、添加15到0等16个艺术字

⑵、设置进入效果:选中上述16个艺术字, 将“自定义动画” 设置为“进入——出现”; “计时”栏设置为“开始——之后”;“延迟”设为1秒。

⑶、设置退出效果:与进入设置方法相同,设置“退出”——“消失”——“计时”——0.5秒(注意:退出应设置退出计时为:之后、“延迟”0.5秒,与出现形成时间差,效果更好)

⑷、设置对齐或分布:分别选择: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上述这些软件都非常简单易操作,目前也有一些软件综合了上述所有功能。如Authorware,方正奥斯等,这些软件除了上面提到的文字、图片、动画的编辑功能外还有一定的交互功能以及链接导航功能甚至可以支持光盘的出版等。

篇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正迎来信息时代。由于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展望21世纪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利用、水源、能源及食物等问题都与化学有关。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以化学为核心的科学成果的影响。因此,化学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首先要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课堂为中心”向“处处为课堂”转变,“书本为中心”向“书本+多媒体教育软件和网络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实践材料”转变,“学校为中心”向“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转变,教育的对象由“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目标由“强调少数学生的升学率”向“合格+特长”的通才教育转变,由“强调专业对口”向“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转变。这些转变的实现有赖于教育技术的创新,以多媒体CAI、网络教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创新的产物。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堂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的概念与原理抽象程度较高,物质的微观结构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多媒体CAI却能大显身手,在课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渲染气氛,增强了课堂直观性,加以化学多媒体软件采用了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印象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2.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变抽象为具体。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运动,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对于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而化学多媒体CAI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知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有助于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例如:第一章《分子原子》的学习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我用三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三个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水分子。通过计算机的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粒子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Flash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多媒体可以动态的,再现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对比的演示化学现象,控制变化速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要求加强实验教学,而有些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与实验以及某些不易观察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和实现的化学实验,难以完整、安全的再现。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可以通过多媒体CAI来弥补。3.多媒体教学创设出立体化教学空间,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思维高度活跃,发挥出他们潜在的主动性,学生在环环紧扣的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的教学方式转化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有利的引导了学生去积极探索、创造和发现,启发了学习积极思维,加强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而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1.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情况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前往浦东,卢湾,黄浦等区调查了一些中学的学生,有效问卷214份,对目前上海市网络辅助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分析,以下为一些调查和分析结果: 由图1可见学生已具有较好的电脑操作知识,这对于开展多媒体与网络化学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2.学校多媒体与网络化学教育现状

由图2可见目前整体上多媒体技术上应用较为广泛,但使用频率并不高,大多数是偶尔为之,其中一大部分是公开课所用。☆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它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知识间的联系,模式化了人的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过程,不能适应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但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为用而用”

教师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不是为了“为用而用”。采用多媒体讲课,一定要用得恰当,绝不是做秀,逢课必用。比如,讲授以计算内容为主的课程时,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做到边写、边讲、边分析,学生能较好地跟着教师思路走,放开自己的思路,举一反三地对知识进行理解。然而若使用多媒体,即把设计好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借助题目讲授这样的课,就限制了教师的讲授思路,学生不但没有思考过程,即使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教师想补充也只是说说,无法落实到板书上,这样就使教学和实际相脱节。再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时,教师利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式,就能顺利地把这一概念讲清,若这时利用多媒体就显得多余了,效果不会很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类似于以上这种多媒体课堂教学,除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毫无其他优越性,用了人以拼凑的感觉,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2.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

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多媒体教学仅仅用于上公开课,而平时的教学中却敬而远之。多媒体教学成了表演,老师和学生成了演员。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设施不足以外,最主要的是相关课件的缺乏,课件的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难题。教师很难成为专业的课件制作人员,而专业的课件制作人员又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3.用多媒体模拟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

多媒体演示实验主要应用于那些有毒有害物质参与的反应,那些难于观察实验本质的过程中,起到了化解难点的作用,但不能以点盖面,所有的实验都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把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有些实验现象是多媒体技术不能体现的,如浓硫酸稀释时放热,着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有些物质的气味,如氨需要学生亲自闻一闻,还有些实验如过滤操作需要学生亲自作一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者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中提取出来的。2.根据化学内容特征选择多媒体技术

教材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这需要我们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化学实验),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不同的多媒体中。

多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3.教学情景设计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这种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4.教学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WW从Internet上获取各种有关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多媒体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还要注意怎样才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寻有用信息避免信息污染,因此教学设计中要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或使用现有的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多媒体与网络化学辅助教学资源的类型可分为网络化学课件、网络化学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案例库、化学题库、多媒体资源库等。5.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认识。总的来说,在多媒体与网络化学教学中,教师有以下任用:(1)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和化学内容特征,担负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2)情境观察的指导者,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教师通过交代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具体观察的要求;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对观察结果评论。(3)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教师要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和化学内容,根据不同进度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4)协作活动的辅导者,在协作学习和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积极因素和实验动手能力;适时地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协作过程,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

研 究 报 告

称《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王 丽 课 题 类 别 基础教育研究 负 责人所在 单位 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5月

篇8: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 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 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 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 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 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 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 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像、放像、投影、摄影、实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 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影响实验的效果。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 我们给予学生的信息要有选择, 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 采用摄像、剪辑技术, 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 既能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 又能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 而且不失实验的真实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 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 借助于录像教学, 既可保证学生的安全, 又可保护环境,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 引起学生的重视,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在浓H2SO4实验中, 我们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 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 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飞溅现象进行演示, 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 通过录像对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指导, 可避免因教师实时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例如:高中化学实验氯气的制取的教学, 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 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 加上旁白介绍, 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 而且能体验正确的操作, 并避免氯气中毒性的可能, 从而最终掌握氯气的性质和正确的实验操作。

利用录像技术中的功能效应, 促使演示实验的真实性, 如:高速或缓慢的摄像技术和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不仅能使学生缓慢地看到高速成反应的变化, 还能使学生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 让学生迅速感知易观察到的细节, 提高学生观察的敏捷性, 同时缩短教学时间, 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 提高教学效益。

摄像、录像技术还可以显示较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 便于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价格昂贵的实验、危险性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 要求较多的操作技术, 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借助教学录像来完成, 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正确性、有效性、规范性。

二、投影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 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 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 从而提出疑问, 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 让学生信服, 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并可为引出课题、问题, 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 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 不能演而不示, 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传统的方法一般是放大实验仪器, 抬高实验装置, 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 巡回展示实验结果, 然而实验仪器的放置是有限的, 巡回展示实验结果浪费时间, 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 以致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 可克服上述缺陷, 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 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 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了提高,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旦学生操作失误, 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 而且可能引起实验事故, 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 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 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 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 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 再进行实验, 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 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 操作一旦失误, 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 设计、制作了氯气的实验室制的软件, 对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 在课堂上, 让学生进行反复模拟实验, 操作正确, 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 鼓励学生, 而一旦学生操作错误, 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 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我们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进行了演示,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 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 训练实验技能, 然后进行真正的实验。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 能起到实验设计教学的辅助作用, 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 发挥自各自的才能, 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 模拟化学反应, 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 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 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

篇9:分类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类思想 化学教学 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在初中阶段接触到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在高中阶段又接触到离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等。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分类思想,可以进一步促进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使得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

一、化学教学分类思想的原则

化学物质具有多种属性,化学物质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可根据化学物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为了能够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分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要遵循以下有效原则:

1.同一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坚持同一性原则,即是分类思想中的同一分类标准,防止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化学逻辑错误的情况发生。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习无机化合物时,对其可以按照“结构”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若按照“结构”的差异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若按照“性质”的差异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和两性化合物等。但是,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就违背了同一性原则,导致逻辑错误的发生,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离子化合物”有时既可以指“碱性化合物”,也可以指“酸性化合物”。所以,在化学分类中只有保证按照同一性原则进行分类,才能够使得化学物质的分类更加科学。

2.子项不相容原则

在化学物质分类过程中要保证各个子项之间互不相容,即在子项之间不允许出现从属关系或者相应的交叉关系,保证子项之间的全异关系。例如,在分类过程中若出现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碳酸盐、碱式盐等情况,就违背了子项不相容原则,因为酸式盐和碳酸盐之间已经出现了子项交叉的情况。

3.层次性原则

化学物质在分类过程中,需要按照化学物质之间存在的层次关系进行分类,其应固有的层次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化学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够出现越级划分的情况。例如,化学物质在分类过程中可以分为氧化物、纯净物和金属等,若在分类过程中出现越级等逻辑错误的发生,就会使得化学物质层次性出现混乱的情况。

二、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内容

1.根据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随着医药和冶金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化学物质的性质重视起来,并加以分类,增加化学知识的丰富性,例如物质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物理性质而言可以按照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度、光泽度、挥发性等进行分类,使得在化学教学中传授化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化学性质而言可以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化合物、电解质等进行分类。

2.根据组成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对物质组成的思考,将气体、蒸汽和空气加以区分,丰富了气体的种类。1777年,拉瓦锡提出了氧化学说,认识到燃烧产物是物质同氧结合而成的氧化物。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统一了化学物质组成的“质”与“量”因素,化学物质分类的思想逐渐成熟。根据组成不同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使化学物质种类丰富起来,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根据酸、碱的强弱进行分类,使多样的化学物质得到统一。

3.根据结构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化学物质在微观领域里分类上可以分为原子层次和分子层次,随着有机化合物数量的日益增多,水类型、氢类型、氯化氢类型、沼气型等被逐渐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真正意义上的本质的解释。根据化学键的不同,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根据化学键的分类思想使得教师的教学经验愈加丰富。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丰富着化学物质分类思想,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物质的数量越来越多。

三、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策略

1.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按照化学教学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对化学物质分类思想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树立化学物质分类的观念。深入本质的化学物质分类有利于预见新的化学物质,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从丰富的化学物质内涵进行入手,使繁杂的化学物质系统化、条理化,并按照化学性质、组成、结构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

2.按阶段具体实施培养的教学

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遵循科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观察感知阶段,提供观察感知素材,如化学实验、语言描述或影像信息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感知。第二,加工整理阶段,通过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加工所观察感知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帮助学生提取出本质特征等。第三,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提供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或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所给予的定义。提供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新形成的概念。第四,丰富拓展阶段,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或运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清楚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五,逐步完善阶段,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形成的分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或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学生实现其分类思想的完善。学生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阶段性学习中获得培养,遵循或依照思想形成的规律。

3.促进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

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学校条件等,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在教学培养过程需要提供人量的感性认识素材,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若在教学中,将“教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的行为,就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素材中找到能够与学生想象能力相结合的化学因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情感意识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并且对情感事件较为感兴趣,教师抓住情感情境创设,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饱满的情感能够鼓舞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知识,情绪状态非常兴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情境创设教育是,应当以情感意义、人文价值以及生活智慧为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寄情于景,又能了解政治知识,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在社会中所体现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从高中时期就找到做人的方法,老师在教学中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达到政治教育应具备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为主体,使得学生克服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不良思想带来的压力,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武.浅谈分类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03):202.

[2]杨爱存.浅谈分类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2,(11):84-85.

[3]梁捷.中学化学教学中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策略[J].师道,2013,(01):99.

上一篇:纪委会议传达落实情况下一篇:教师岗位职责850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