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论文xxx

2024-05-03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xxx(通用9篇)

篇1:小学语文课改论文xxx

Xxx“以案促改”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共xx纪委《关于对xxxxxx的纪律检查建议》要求,xxx党组高度重视,于xx月xx日在xxxx召开xx以案促改作风教育整顿大会。会后,xxx立即行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xxx以案促改作风教育整顿工作方案》,梳理股室的所有工作,集体查摆了本股室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点,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通过学习和剖析,xx自上而下,以股长为表率,要求全体人员严格做到“xxx、xx、xxx”,敬畏规矩,增强本领,守住底线。现将xxx出现的问题查摆如下:

一、xxx工作是一个风险点。

二、xx工作中出现xxx的问题。

三、“三会一课”开展政治学习时,安排党风廉政教育内容较少。

四、部分农村xx党支部xxx不够严谨,有xx未满xx提前转正现象。

五、党员xxx流于形式,没有入脑走心。

针对自查出来的问题,xx将强化责任,强化职能,拟从五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把控xx政策,坚持“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程序,按要求开展xx推荐工作,切实做到xxx、xxx、xx业绩材料、推荐办法、推荐结果“五公开”。

在职评工作推荐阶段,xx要组织专人严格监督程序,防范风险,规避教师职称评审网上炒作事件发生。

二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相对均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统筹兼顾、个人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师资。

严格执行《xxxx方案》。

三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纪检监察部门,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内容,严格把控“三会一课”开会时间,安排政治学习时间要足,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四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入党流程,指导xx所有支部在党员入党程序上严格把关。

五是定期开展xx后谈心得,谈体会,会后整理心得体会材料存档。

篇2:小学语文课改心得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本性之一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赞许具有伟大而神奇的力量, 不容忽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斯·雷耳指出:“赞许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 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啬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所以, 教师首先要经常善于发现并肯定每个孩子身上不断闪耀着的亮光, 即使它很微弱, 相信在你的感召下, 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而炽热。

新型的课堂应关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种关系的处理, 走出条条框框, 让师生的情感、态度、认识走进课堂.课堂不应以教师的“教”为主, 也不应以好学生的“说”为重, 而是全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画龙点睛的教学相长

1.“严肃”并不是老师的代名词。教师课前送学生一个微笑,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讲台”也不是老师的主阵地。走进学生中, 穿梭于课桌间, 才是课堂最美的布局。首先, 教师要摆脱教参的“枷锁”束缚, 不再做教参的奴隶, “把书上的话和作者的话向学生宣读”, 也要转为引导学生通过学教材内容而获得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同时,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 允许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与学生共同探讨, 平等交流, 一起争鸣, 使语文课堂不再有权威, 不再有条条框框, 让师生的情感、态度、认识真正地走进课堂。如此一来, 定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2.如何在课堂中既要体现全员参与, 又要把握好时间问题, 小组合作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前, 小组应选好中心发言人 (可每次调换) ,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中心发言人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 然后归纳总结, 反馈给老师和同学, 使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形成热烈的学习氛围。

3.教师课间和学生做游戏、谈心, 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学生以课堂学习小组的形式经行游戏比赛, 增进组员之间的团结力和协调性, 为课堂发言做好铺垫。

二、课改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有力地应对上级考试, 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掌握基础知识的讲读课的研究中。其实,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是语文课改的目标所在。

阅读课尤其是课前预习, 给学生创建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它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显得十分渺茫, 无从下手。所以, 明确要求、合理而有序的学习步骤是学生自学的前提和保障。

第一步:读准字音。

课文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汉字组成的。在阅读中, 学生通常为了顾及对主要内容的了解, 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不去查字典, 不研究, 只是囫囵吞枣。这样, 不仅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就文章内容而言, 也是一知半解。因此, 在初读课文时, 教师必须让学生一字一句的读, 要真正做到掷地有声、顿挫抑扬。如此一来, 学生既积累了知识, 又养成了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第二步:读通句子。

读通句子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核心环节, 但其关键在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许多课文中, 一些关键词对文章中心的揭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五年级的《学会看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时间艰涩地流动着, 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其中, “艰涩”表示时间过得很慢, 母亲 (作者) 内心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忐忑不安”是指母亲 (作者) 心里十分慌乱, 害怕儿子发生意外。词语解释了, 句意自然就清楚了, 文章所揭示和赞扬的“母爱”主题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般, 理解文中词语的方法有: (1) 查字典; (2) 换词理解; (3) 联系上下文, 就语境反复品读、琢磨。

第三步:读出感悟。

在上述两遍读文中, 学生已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且基本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带着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去读, 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 再反复朗读, 最后将体会到的感受真实地写在句子的旁边。这样, 便使学生做到了由被动阅读到主动体验的情感角色转变, 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步:读出有价值的问题。

读懂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就大语文的精神而言, 在教学中还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到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学生自己学文的时候, 除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之外, 还应该结合文章中心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不懂的问题。

例如,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中, 学生就“母亲大声说:‘我很高兴他爱看闲书’”提出质疑:“题目中说是‘慈母’, 但她为什么要大声说话, 是不是生气了?”这个问题就提得很有价值, 因为“大声”一词既反映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又表现出了她因儿子爱读书而内心无比自豪的情感。所以, 学生在提问的同时其语文理解能力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升华。

所以,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课文能力的培养, 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清楚先干什么, 再干什么, 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长此以往, 就会形成一种模式, 养成一种习惯, 也就为学习找到了钥匙, 插上了翅膀。

三、课改应以巧妙、合理的教学思路设计为关键

课堂上, 教师如何做到心中有“术”, 并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只有巧妙的构思, 因材施教的策略, 才能解决重点, 突破难点, 才能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例如, 《自然之道》一课篇幅冗长, 内容深刻, 如果串讲起来既费时又不透彻, 于是, 我从课文的中心入手, 先让学生通过读文找到令自己揪心而又痛心的片段和情景, 他们很自然的勾出“一只鸟遇难和数十只鸟遇难”的语句, 然后再请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前因后果, 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 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 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 我采用了分散。铺垫。两种策略。因为是阅读课, 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知识点, 然后再相机引导汇报交流, 这样就提高了兴趣也分散了难点。课文的重点在于怎样二字也就是变化的原因, 所以, 我在恶劣的现状方面下功夫, 探索原因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篇3:小学语文课改特色有感

一、有感于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可相当长一段时间,教材占据着统治地位,在师生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们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唯唯诺诺,从第一课,直至最后一课,每一课都仔细地研读,翻晒,生怕遗漏点什么。并且感觉这样的日子,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样自然。

现在,几位实小老师则不再唯教材是尊,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取舍,实施专题教学,课堂容量变大。他们有的对教材中相近的篇目进行重组,有的把课内文本与课外读物进行有效对接、组合,有的则按教材编制进行专题教学。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这些都是源于对课改、教材、教学目标有着深刻而又独到的理解。他们敢于创新,又非随心所欲,无章可循。

二、有感于灵活驾驭课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该说,他们展现的是原生态的课堂,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只是由于课堂流程、结构,教学内容已经在她们大脑里生根发芽,只是因为和自己的学生早已经打成一片,水乳交融,所以课上得犹如行云流水,环节之间衔接自然,过渡巧妙,彰显出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堂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前面传来一点小小的噪声。原来一个男孩流鼻血了。老师略感意外,稍显紧张之后,随之冷静下来,为他找手纸,让他跑去了后台。很快,那位男生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堂课,因为这个细节而更显真实。老师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三、有感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小学课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非常之活泼、热烈,这与死气沉沉的高中课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提问之后,几十只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就像准备远航的风帆。我就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是什么时候,失去了主动表达、回答的热情呢?

上课之初的好多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像成语接力、古诗词背诵等。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训练有素。老师甘当配角,不去表现自己如何博学多识,而是适当、适时引导,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充分展现。

每一个回答,老师不忘给予鼓励。对于那些有创意的表达,老师更是不吝自己赞美的词汇。有几个学生胆怯得不敢举手,老师鼓励他大胆发言。事后看来个别学生有语言障碍的,老师也没有忽略他们,对他们的些微进步,老师高调肯定。这才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这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老师的美德在此得到彰显。

四、有感于自主高效的读写训练

以训练为主线是这几堂课的鲜明特点。没有老师面面俱到的讲授,没有一言堂。如果只是词语的训练,已很不错,因为这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就将课堂引向了深入。而这几堂课,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与评价。

超越表现之一,授课老师精心选取了或文体相似、或题材接近的阅读材料,拓展延伸,师生在课堂上朗读品味,已属不易。超越表现之二,老师自己笔耕不辍,拿出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欣赏,生活与教育已经融为一体,更为可贵。这些都还不够,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老师竟然能够引导着一年级的小学生,妙笔生花,创作出天真烂漫而又诗意盎然的作品。这不是预设,而是即时的生成。

老师的功底,发自内心地对学生、教育与生活的热爱,你还没有感受到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感谢这几位老师所在单位及其领导,是他们为老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培育了适宜的土壤、创造了广阔的天地。

当然,如果硬要吹毛求疵,感觉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语文课,对文本“写了什么”都研究得很到位,而对“怎么写的”、作品语言的解析着力不够,尚需努力。

篇4:试论小学语文课改弊端

一、以“问”代“灌”, 学生被牵着鼻子走

在十年课改的摸索实践中, “填鸭式”的“满堂灌”已逐渐消退, 然而历史时空的产物相应而出一种典型的“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满天飞”, 或是非问, 或填空问, 或自问自答, 有时甚至一问追着一问, 穷追不舍。如星星点灯, 零零碎碎, 原本有机整体的文本也被问得支离破碎。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不禁震撼:“填鸭式”与“满堂问”的区别何在?简直是换汤不换药。“满堂问”的教学, 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预设好结论, 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 并以事先预设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 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难道不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背道而驰吗?

二、过分强调自主性, 导致放任自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 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 为孩子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洗心革面”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 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两全其美, 何乐而不为?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所谓的“精讲多练”, 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 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学生口若悬河、海阔天空还受表扬说有创新, 张扬个性。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 在没有充分引导的虚设情境里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自悟, 终结是:甲也正确, 乙也不错, 丙很好, 丁真棒。整堂课学生沸沸扬扬, 天马行空。然而, 四十分钟里收获了什么?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气氛活跃却是内容上的空洞乏味, 不禁让人瞠目结舌。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 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 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 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事实上, 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 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 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 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 拓展思维的空间, 彰显生命的力量, 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课堂上的轰轰烈烈, 内容上的清汤寡水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 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束缚, 天地间任我行, 自然就多了一份洒脱。课堂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蜂拥而至, 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姹紫嫣红, 真可谓空前高涨。然而, 轰轰烈烈的课堂是否就满载而归?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 常看见教师们煞费苦心来精心设计活动, 使课堂上生龙活虎、热热闹闹, 然而不经意间却脱离了文本, 只见活动的热闹, 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 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结果导致课堂上的轰轰烈烈, 内容上的清汤寡水。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 什么方法最好, 什么形式行之有效, 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然而, 就语文教学来说, 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 文本是主干, 活动是枝叶, 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 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 而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 无异本末倒置。

篇5:对小学语文课改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学生们的人才素质,对于老师的教学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产生了许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使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牢牢掌握,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何减轻在学生眼中越来越沉重的学习任务并且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呢?

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楚,只会在课堂上传授一些语文基本知识,只能从班级整体方面去教导学生,而不能从学生个体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在课堂上,部分语文老师认为教师是核心,忽略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跟着老师的想法走,学生自己不能思考一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被老师们灌输着语文知识。学生常常对于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理解得不全面,所以,学生在使用这些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比较生疏。针对这些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课程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的。

二、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1.小学语文老师认清教学任务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的首要要求就是认清自己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部分老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将学生的思想和自己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一课中,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在学习课文内容前,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上述情况下,你会怎样去喝水呢?学生经过思考和相互讨论,也许会有将瓶子弄倒和找一个吸管这样的想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渐地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老师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部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小学生年纪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将语文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着一个更深的了解。在课程改革中倡导实施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有趣的素材,在课堂开始前就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更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提出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考虑在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自己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这些情景模拟使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将这些知识为自己所用。在学生思考和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同样场景下其他人正确的做法,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做法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能学到新的方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进行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不能将全班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每一名学生的经历、爱好、想法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忽略了小学生之间的差别。为了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老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独特个性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加以引导,以达到帮助小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要认清自己的教学任务,树立与小学生平等的思想;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行分层教学,能促进每一名小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段玺琴.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J].学周刊,2011(28).

[3]朱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改反思[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2).

篇6:小学语文课改的一点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 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 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 工作减少了, 相反地, 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 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 留意他们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想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感受了什么, 体验了什么, 还想学习什么等, 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的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 探究知识深度, 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 以免学生进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今的课堂教学中, 除了师生互动外, 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 发表个人的看法, 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 以防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老师还要保证课堂中热闹而不混乱, 即学生可以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 而不像闹市般的乱哄哄。

篇7:小学语文课改论文xxx

当我课堂上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他们带给我太多的惊喜:一次次精彩的学生发言,一次次激烈的生生互动,一次次领导听课后给予学生的高度评价……

怎样做才能培养好小组长的“接棒”能力呢?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是这样做得:

一、构建小组,选拔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核心人物。在尽量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等不同情况均衡组建小组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选拔小组长。小组长选拔中,我本着小组内部推荐,最后由我审批的原则。小组长的人選一般是学习热情高涨,学习习惯较好;能够敏锐捕捉信息并能及时做出反应;还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小组长确立后,由他先和小组组员商议,为本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奋勇组、友爱组等。

二、加强对小组长自身素质的培养

小组长确立后,我们就要赋予他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其真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起初,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有的小组长学习成绩虽好,自我约束能力较强,课堂接受能力较快,但就是不善于表现自己,我意识到他们缺少自信。虽然选拔时他们都是小组内的佼佼者,但因平时锻炼的机会较少或自身存在的某些原因,使得他们个体间差异明显。为了增强小组长的自信心,我从鼓励、多创造锻炼的机会等方面进行培养。

在课堂上,我对其多一份鼓励与呵护。有时一句话语:你刚才读得真有感情,你能用洪亮地声音再读一遍,让后面的同学也听一下吗?有时一个眼神:用微笑的眼睛告诉他,别紧张老师相信你。有时一个动作:当他的表现比以前有进步时,我与他的握手或轻拍肩,并送去对他的祝贺。

为了锻炼他们的“台风”,我还给他们创造了锻炼的“舞台”。刚开始的课前三分钟展示,由小组长轮流到台前背自己熟悉的古诗、词。要求为: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可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如果达到要求,将为小组争得一个“大拇指”的奖励;如果没达到要求,教师要及时委婉地给他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多为其创造锻炼的机会。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均衡各组长的“能力”。

三、强化对小组长课堂“操纵”能力的训练

1.训练小组长学会主持

小组长的主持词,一般是展示交流中所说的“客套话”。如:开始的“自报家门”:“大家好,我们是XX小组,我们组的口号是‘…….我们组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是······,先请我们组的某某同学和大家交流。”此话的作用其一引起台下同学的注意,其二给本组成员鼓舞“士气”。在以后小组汇报较为熟练时,为节省时间可以去掉。某一同学汇报完后,和大家互动的话语为:“我们组的某某已汇报完毕,其他同学还有愿意和她交流的吗?”如果有同学想参与交流,那就出现生生互动的画面。根据组长的分工,组员依次进行汇报。等全组成员都汇报交流完毕后,小组长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同学们对我们组进行评价?”这些看似很简单的话语,使得课堂上各环节衔接自然、有序。

2.培养小组长的分工能力

一般要求组长根据汇报的要点和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安排,以求汇报达到最佳状况。一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问题时,小组长可按从大号到小号的顺序组内交流。如:小组长先安排4号同学说自己的看法,对于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1、2、3号同学可以及时为其补充,使他的理解更为完善。如需小组展示交流时,小组长根据问题或汇报要点的难易程度,确定汇报顺序,本着最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分给4号同学汇报,保证四号同学能参与展示,有话可说。而相对较难得问题则由2号或1号进行交流。例如:在语文课上,可有4号同学负责认读生字、新词,3号负责读书,而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体会或补充的资料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则由1、2号同学负责。

3.培养小组长的课堂“协调”能力

小组长在课堂上充当的角色是小老师,他们既要对学生的课堂交流及时评价;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交流中出现“冷场”时及时“补救”。

为了使小组长的课堂“协调”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做语文自学提示时,我要求小组长带领组员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自己通过多种途径,试着解决掉自己的问题。评价同学的发言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你说的很好!”这种浅显的层面上,应说清他好的原因。例如读课文,好在不仅读得正确流利,更好在读出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作者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4.培养小组长的评价能力

为了更合理、全面、及时的评价到每一位同学,我制定了课堂评价用表,要求组长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认真的记录。周末班队会时,组长要带领组员针对本周小组取得的成绩总成绩进行反思。

篇8: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分析

一、现在国内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我国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为辅”的旧有教学模式,所以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基本都没有积极性,消极懈怠,甚至是应付,综合来看主要呈现几点:一是语文的学习态度被动,缺乏自主性;二是使用的教学方法死板、守旧、单一;三是理论大于实践的负重性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死板、守旧、单一。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对书本过于关注,再加上大多数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占用孩子双休日休息玩耍的时间学习各种特长,甚至是学业加深的辅导性课程。这样让正在成长的孩子不仅休息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参加课内外的兴趣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影响孩子这个年龄应得到发展的社会兴趣实践能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理论指导上的对策建议

现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性人才教育。它主张:

(一)对现阶段学习的课本不仅要学习,还要把知识学通学透

这就需要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将课本内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明确提供给学生,并及时与学生进行知识沟通和梳理,对于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可以调动孩子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小活动,小游戏,比如成语接龙、生活常识演讲、春游等活动,并根据活动情况进行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

(三)重视教育活动中情感的沟通交流

由于新课标中提出了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以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所以,我们需要在现阶段金钱至上的不良环境中把那些被家长宠得上天的小公主、小王子们的情感发展、道德趋向、审美情操引导到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上。让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没形成的小学生免受负面儿童刊物,不良电影、电视剧的影响。

(四)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学习贴近生活,来自生活

教育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生活,所以我们要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结合社会时事、生活常识,力求让学生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将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避免再出现“高分低能”的生活无用型人才。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课堂教学中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语文学习的舒适环境,需要小学语文课改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1. 摆正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融洽的相互对话、协商的平等合作性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热情带学生融入学习全过程。同时保持冷静与理性,对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回答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以及知识矫正。

2. 在课堂上合理进行语言口头与书面两种形式的转化。让课堂语文学习的学生正确理解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课本常见书面语言。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造机会进行语文学习的语言实践,坚持“联系生活,亲历体验”思想指导下实践到情境体验、移情体验和想象体验三种语言形式的适时转变。多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情景再现,或组织语言的再复述,还可以让学生多多谈谈对课文内容的心得体会,甚至是打开思想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教学方式。

3. 策划课文的主要内容辩论探讨,让课堂教学呈现“多元丰满,层次感强”的知识享受。调动学生主动性参与到课文的辩论探讨中,实现不分等级以道理战胜对手的课堂活动。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有限,所以要适当结合辩论,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4. 通过课文阅读的激情,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让语文学习充满自我展现的机会,并通过课外知识的传输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激情。

5. 切记课堂教师语言病语、不规范、冷语、脏语、咒语、浮语、烦语。避免让语文知识学习的学生产生厌烦、逆反。

综上所述,如果想响应新课标号召,进行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自主性启发,就需要我国现阶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做好课程设计以及课堂上知识互动性提升。

四、结语

在中国教育经历了这么多次的课改,我们发现每一项教学改革都要在无法一帆风顺的实践中去反思。而每一次教学的反思和改革实践都会是一场自我内心的觉醒,一次教学思想上的解放,如果在每次课改时都追求教育方式表面,进行教学的求大同除小异,那么只会让我们越改革越迷惘。本文在研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分析建议从事教育的伟大语文教师们能在教育的每次改革变化过程中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教学头脑,迎来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各国的竞争已经从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人才的竞争。所以每个国家都不断地对教育实施改革,我国也不断进行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推进。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们,为了更好地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试图探索一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篇9:分析小学语文课改的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改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要怎么样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质量呢?同时又要通过什么方式来避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这就是目前教育界重点研究的课题。尽管我国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小学语文课改研究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小学语文在课程改革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特性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特征,这里的互动性不仅仅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性的实质是为了增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学习效率。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互动性,无论是现行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还是合作式学习方式,都体现出互动性这一原则。这里的互动性不仅仅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動中使得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二)灵活性

灵活性也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特性,这种灵活性的教学策略主要是为了应对原先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原先的语文传统教学往往采用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做笔记的满堂灌形式,灵活性的语文教学策略要求老师应该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针对学生在课堂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指正,甚至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才能进行,这是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没有形成深刻清晰的认识,导致老师在做语文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是照着备案进行抄袭,无法发挥语文老师自身的积极创造性。因此,教学目标不明确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重要问题,

(二)教师指导存在不足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是不同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往往忽略了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做针对性的指导。满堂灌的语文教学以及指导方式,由于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往往在采用指导方法上存在问题,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单一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三)课堂上师生互动单一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模式比较呆板、僵化,课堂上师生互动单一,甚至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少的沟通。这种教学状况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兴趣降低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课文,老师往往喜欢单方面的夸夸其谈,而完全不顾及学生的需求与感受,师生互动严重缺乏,导致语文学习气氛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三、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对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优化

为了解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与缺陷,学校应该对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优化。第一,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提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追寻与解答,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点就是,老师应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目标去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譬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自选内容谈体验,结果学生们一会儿说自己对“张冠李戴”这个词语的理解,一会儿又说对“救助车夫”这件事的认识,不管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教师都是“你的办法真好!”“你的体会真独特!”地大加赞赏。

(二)创设相对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好语文以及老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有关数据表明,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新课标要求下,老师教学必备的能力与水平要求。为此,老师应该创设相对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创设相对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参与,老师与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轻声读、默读、朗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思考、感悟课文,建立专门的讨论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老师想提高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最好就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积极去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使之变得更加宽松、自由、民主,而且还要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利用课堂上较为有限的时间段,要帮助学生多读书、多想象、多作,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我国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大背景下,加强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研人员应深入研究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现状,创新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略,为我国小学语文在课程改革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红梅.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磁场[J]. 教师, 2010(33)

[2] 吴春苗. 浅析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010(01)

[3] 林青云. 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 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J]. 吉林教育, 2009(11)

上一篇:羊圈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致准爸爸准妈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