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考察报告

2024-08-29

寿光考察报告(共6篇)

篇1:寿光考察报告

完善产业链条做大绿色产业

关于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3月11日到14日,市政协组织农发局、果树局、科技局和政研室的相关人员,到山东省寿光市对果蔬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发人深省。寿光市是一个人口与庄河相当,陆域面积只有庄河二分之一的县级市,目前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拥有由25家企业投建的、有86处高标准蔬菜园、占地6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41.6亿元中,有20%是由蔬菜产业拉动二、三产业贡献的。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抓市场体系建设。

1、构筑核心。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占地3000多亩的全国最大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工程设有果蔬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和信息服务中心六大功能区,年交易额可达到600亿元。

2、扩展体系。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及网上通道,形成了市、乡、村、户关联,内外相通的蔬菜 1

市场网络。特别是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16亿元。

3、培育龙头。扶持壮大了天成食品、赛维科技等重点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拓展了市场销售空间。

4、举办国际化蔬菜博览会。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共有80多个国家、地区和30多个省、区、市的领导、客商参会,参会总人数累计1200多万人。签订合资、合作、独资项目协议、合同1000多个。

二是抓标准化体系建设。

1、健全监管体系。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和《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明确了种苗培育、施肥用药、田间管理、储藏加工和销售等监督标准。

2、健全生产体系。建设了以洛城农发、燎原果菜、三元朱、欧亚特等企业为主体的20多处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蔬菜生产记录档案,对全市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追溯到户。

3、健全检测体系。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筹资200多万元,给14个镇(街道)检测室新上了28台高标准检测设备,并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车,农产品企业、基地、市场、超市均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室。特别是去年,对不符合标准的755处村头地边蔬菜交易市场进行了取缔,保留的575处市场全部配备了高标准速测设备,形成了全覆盖的检测网络。

4、健全品牌创建体系。通过“三

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等措施,创建和提升品牌。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品种被评为知名商标。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的,由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三是抓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

1、强化科技创新。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栽培、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

2、推广创新成果。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多名。以市农广校、农技中心、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作为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农民进行科技知识轮训。

3、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建设了寿光农业信息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110视频服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巡回讲课,发展了镇(街道)、村信息网络服务站320家,为全市农民提供蔬菜标准化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

二、四点启示

1、发展农业大有可为。寿光的五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是由蔬

菜产业贡献的,农民的一半纯收入是靠蔬菜获取的,85%农民是靠蔬菜产业联系到一起的。仅占地3000亩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能吸引全国30个省市的300多家公司入驻,拉动多个产业同步发展,每年可得佣金12亿元,既形成一座新的城市,又做成一个总部经济,足以说明做大一个农业产业,不仅能够安民富民,同时也能兴业强市。

2、认准的路子绝不能动摇。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80年代末,由于蔬菜规模扩张较快,产品低端,3万亩大白菜和万亩韭菜先后滞销,几乎乱在地里,面对挫折和压力,他们没有放弃,冷静地从挫折中找原因,意识到大产业必须与大市场相连接。于是开始调整品种结构和抓市场体系建设。在村屯培育经纪人,在乡镇建专业批发市场和储藏加工企业,在县城建物流中心,到北京、哈尔滨、湛江等各大城市建销售网点,使得重挫的蔬菜产业起死回生,得以发展。80年代初,日本商人根据气候环境等因素,把庄河作为他们的滑子蘑生产基地,派专家指导建菌种厂,并培训生产技术,初级产品返销日本,再由日本企业加工后出口世界各地,庄河滑子蘑名扬海外,并被国家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90年代的大骨鸡、大米也是庄河的骄傲,但这些东西现在都面临光环消退的危险。全国蘑菇博览会在岫岩召开,滑子蘑市场几乎被岫岩县占领,大骨鸡也有被三黄鸡取代之势,而我们仍在苦苦追新,不断在引进别人新品种的途中摸索前进。

3、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剖析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阶段的产业质量提升,都是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结果。第一阶段是在学习瓦房店搞冬暖式大棚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搞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第二阶段是针对产业做大以后面临的销售瓶颈,大力开拓市场;第三阶段是针对全国蔬菜供应量急增,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及时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外高端蔬菜种苗和技术,并通过与各大农业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研发高端蔬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始终站在产业的最高端,市场的最前沿。

4、爱才如金。寿光80年代初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是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用高薪和温情从瓦房店聘请技术员指导搞成功的。时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把这个技术员全家安排到寿光安家落户,并将自己乘坐的吉普车送给他下乡传授技术。该技术员去世后,已晋升为潍坊市长的王伯祥又亲自回寿光为其吊唁,并叮嘱寿光市的领导不能忘记老技术员为寿光蔬菜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要照顾好老技术员的全家生活,并亲自为已故的老技术员子女在寿光市安排了正式工作。由于他们具有求才若渴、爱才如金、惜才如命、温情似火的博大胸怀与真诚,寿光未受人才所困。如今寿光不仅是蔬菜卖天下、买天下,而且天下的人才也积聚寿光。仅蔬菜产业就有高等专业人才100多人,为蔬菜产业长久不衰积淀了深厚的潜力。

三、五点建议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择优确立重点产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选好选准我市农业重点产业的基础。目前我市的蓝莓、草莓、苹果、食用菌、优质水稻和生态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建议有关部门在搞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确定全市不同区域的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项目。

二是以科技为支撑,努力发展高端农业。高端农业是绿色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高端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1、搞好产、学、研联盟建设。鼓励企业与农科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突出抓好种子、苗子、崽子的研发,做到起步高,发展快。

2、健全各级科技队伍建设,抓好科技推广应用。应舍得代价、舍得编制,录用高等专业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暂时不能解决正式编制的,可以实行编外暂挂,但应享受正式编制人员一样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鼓励建设高标准的现代生产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广工厂化生产。

4、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抓好质量,创品牌、创名牌。

三是以企业(园区)为主体,产、加、销同步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相连接。

1、应集中各种力量,突出培育龙头企业。是否可以尝试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把上级扶持农业的资金作为农业风投基金,以参股、联营等形式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鼓励重点龙头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推进产、加、销链条式发展。

2、鼓励和支持企业或社会自然人到农产品集中的区域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在交通方便,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集中的地方(可以借鉴寿光在市区以外)建市级农产品物流园。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支持企业举办各类农产品博览会、节日文化活动等,鼓励企业和经纪人到各大城市开发市场,设点营销本地农产品,研究开发电子交易技术,逐步实现信息、交易互联互通。

四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努力做到集群发展。

1、引导农民将土地入股或转让给重点龙头企业集约经营。

2、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

五是注重农业产业链项目招商。承担绿色经济带建设的乡镇,尤其是水源地乡镇,应转变招商思路,由重视工业项目转为重视农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项目,这些乡镇引进农业项目应享受引进工业项目同等政策待遇。

篇2:寿光考察报告

年4月22日—26日,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组织区级有关领导、合作社理事长、揉谷乡群众代表、乡村干部及设施农业建设、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专题调研组共130多人,针对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设施农业大棚建设生产、果蔬营销等先进经验。大家针对问题解疑惑,联系实际寻不足,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概况及总体印象

三天行程中,考察组参观学习了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稻田镇马寨村、古城街道后王村、纪台镇东埠村和冯家村、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设施农业果蔬生产基地,及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寿光市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净菜加工流通等环节。听取了寿光市科协、蔬菜局、青州绿龙合作社、寿光市蔬菜办等部门负责人关于大棚建造、栽培技术及模式、标准化生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考察所闻所见,寿光市设施农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他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菜博会”档次高、规模大、特色明。寿光“菜博会”是经商务部正式批准的例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等先后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的第十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尤其是蔬菜及相关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展室面积12.5万平方米,设8个展馆(厅)、4个规模化蔬菜种植厅,展览展示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多个,从不同侧面展现寿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展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南果北栽、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理念超前,“圣乡腾龙”、“ 牛献百财”、“ 孔雀开屏”等园艺造景鬼斧神工、美不胜收,让人在充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体验和陶醉于“人在画中、如诗如幻”的田园风情。在这场浩大的农业盛宴上,人们除了叹赏、震惊之外,收获最大的就是农业经营理念的升华。

(二)生产基地面积广、品种新、效益好。进入寿光境内,设施农业大棚一望无垠、连绵不断,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海洋。寿光市耕地面积140万亩,仅蔬菜面积就达85万亩,种植着国内外14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40多亿公斤。可以说,在寿光凡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已全部建成了大棚。这次考察学习的几个设施农业基地,大棚作物基本都是樱桃西红柿、油瓜、丝瓜、彩椒、油桃等名优新特蔬果,新品种应用广泛,种植效益极佳。古城街道后王村王师傅经营3座大棚,种植紫玉9号樱桃西红柿,3月下旬上市至4月25日,单棚收入已达

2.5万元,预计单棚收入超过4万元。当地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卖大价钱,品种最关键”。全市先后引进推广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寻访、种植新品种,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生产技术简单实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寿光大棚经济效益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年两收,夏茬作物7月初定植,冬茬作物12月初定植,一年四季棚不闲置。一年两收的关键措施是“冬暖夏凉”,“冬暖”就是通过“半地下式”建棚、覆膜、增光等措施增加棚内温度,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夏凉”主要是做好通风和遮阴工作。在大棚后墙间隔做通风孔,棚前沿及纵向最高处卷膜通风,其余部分覆盖遮阳网,形成一个对流通风的小环境,使地温保持在35℃以下,促使棚内作物正常生长。降低棚内湿度是防病减灾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寿光群众降低棚内湿度的做法是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就是在种植垅之间设钢丝小拱,然后在全棚地面覆膜,不漏白地。灌溉从拱膜下进行,避免了地下水分由于蒸发进入种植层,不但降低了棚内湿度,还增加了光照,提高了棚内温度。对于低温寡照时期大棚生产,寿光群众坚持每天按时揭帘,保证足够的散照光,防止出现畸形果蔬,提高了大棚收益。

(四)市场建设灵活多样、作用发挥充分。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场体系。一是抓销售市场建设。市级批发市场初建5亩,经9次改扩建已发展到600亩,设交易区、服务区、外省蔬菜交易专区、特菜专营区等,是全国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和重要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各乡镇蔬菜种植规模和品种构成,市政府统一规划布点,建成占地50亩左右的乡镇中型批发市场8处。同时,在各村设立蔬菜集散地,目前全市建成农贸批发市场26处、集贸市场186处。二是抓专业合作社建设。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销售流通中的作用。寿光燎原果菜专业合作是潍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该社采取生产种植—采摘加工—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的一条龙运作模式,自建基地1000亩,与农民合作种植500个大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大棚1万亩,年加工销售蔬菜2万吨,打造了“燎原”绿色品牌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现了与群众的互惠双赢。三是组织蔬菜产销“大合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发动党员干部帮群众卖菜;发挥“菜博会”平台优势,推介和营销蔬菜,并在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络。现在,寿光菜农已凭借“蔬菜信息网”、“绿色通道等”,把寿光菜畅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五)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善钻研、能吃苦。寿光农民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尝试种植新品种,善于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寿光冬季温度较低、大棚升温难,农民群众在建棚过程中研究探索,对半地下式大棚进行不断完善,棚内下挖由原先0.4米提高到现在的1.3米,棚体规格由原先的长50米、跨度7米提高到现在的长100米、跨度13米,提高了大棚保温性能和棚内有效使用面积。大棚“冬暖夏凉”式栽培模式,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茄子、辣椒“八面风”等生产技术都是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推广的。寿光农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吃苦、不怕脏。寿光农村田间地头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他们衣着朴实、不善言谈,但表情自信、幸福十足。2008年,寿光市银行各类存款余额260多亿元,户均存款10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保守统计近8000元。

二、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引发的启示

通过考察,大家在开拓视野、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农业发展的差距,寿光市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设施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寿光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累累成果,也是从发展规模生产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大,才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来到寿光,参与到寿光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生产是开展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做出产品,才能做出市场。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三年规划建设1万亩,今年全区落实建棚面积4600多亩,规划建棚2500多座,目前完成墙体建设2000多座,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但相对于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目前的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完成今年建棚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前开工建设一批大棚,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使基地快上规模、早日达效。

(二)新品种、新技术是保证持续领先发展的关键。寿光市设施农业基地发展整体水平领先,主要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领先。寿光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转,堵缺补淡,以优取胜”的理念,市蔬菜办带头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试验和推广工作,把风险留给政府,把利益让给群众,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新、优品种,品种选择始终走在全国蔬菜种植的前列,不但销路不愁,而且成为全国蔬菜种植的风向标。我区有着两所大学的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成果繁多,信息灵通,在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我们又承担着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历史重任。立足使命、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产业的名优新特上下足功夫、做出文章。

(三)流通环节建设事关设施农业发展成败。1983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刚刚起步,全县种植大白菜6000亩,产菜6500万斤,由于没有形成市场体系,卖难问题突出,烂掉了2000多万斤。寿光人从此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搞活流通的道理,明确提出了产销并重,以销带产发展思路,着力加强市、乡、村三级市场建设,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联企业(合作社),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了蔬菜流通渠道,促进了蔬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寿光农产品销售流通经验教训,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招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畅通流通渠道,吸引外来客商,确保我区设施农业建设的头炮开红打响。

(四)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寿光市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真正无公害蔬菜是种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把“打造绿色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注重从源头抓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65万亩农产品基地、11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品种认证,20类100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级“绿色证书”,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处,涉及62个产品,寿光已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山东省十大区域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

三、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为此,就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议以绿成示范园为基础,以区蔬菜局为实施主体,建设杨陵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专职做好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降低农户引种风险,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把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转化推广,把基地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的设施农业精品工程和对外辐射中心。同时,积极积累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品种、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推广奠定基础,形成一种良性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体系。

(二)狠抓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一是建市场。根据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成面积,充分考虑周边县区蔬菜集散需要,本着交通便利、设施超前的原则,新建一座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按照设施农业基地分布,在五泉镇、大寨乡各建一座中型集贸市场,在各蔬菜种植中心村建设集散地。二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督促各合作社完善章程,规范运作,发挥服务职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

在外地建立流通销售网络;与农户合作种植,扩大经营规模,帮助群众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三是成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机构,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探索建立绩效联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中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招引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五是出台吸引外地客商来杨陵运销蔬菜优惠办法,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利用“农高会”优势平台做好果蔬宣传推介工作。

(三)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组织制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形成社会化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建设,配套建立蔬菜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志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设施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推介和宣传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使产品走出家门,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篇3:越南·印度物流考察报告

1 越南物流发展情况

1.1 越南物流概况

越南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 是我国南部的近邻。越南国内生产总值 (GDP) 已经跃居亚洲第二高速发展的国家, 仅次于中国, 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6年8.4%的增长率是过去八年里最快的增长速度。近年越南的进出口增速很高, 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2006年吸引国外直接投资6000个项目, 投资总额60亿美金。

据越南储运协会介绍, 越南在东南亚地区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国内物流目前北部发展较慢, 南部发展较快。

火车从河内到胡志明市1700多公里的路程, 需要运行20多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海运方面, 越南海岸线长3260公里, 有港口126个, 其中海港24个。2006年港口吞吐量360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19%。北部的港口主要服务于中国, 中部的港口主要服务于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南部的港口主要服务于周边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但是港口规模普遍很小, 而且没有深水港, 全国70%的集装箱都是通过胡志明港完成的。

航空方面, 越南有机场21座, 其中国际机场3座, 国际航线26条。2006年航空货运总量315076吨, 但是同越南海港的情况一样, 机场规模普遍不大, 货运能力有限, 仅胡志明市的新山日 (Tansonnhat) 机场就承担了80%的货运量。

公路运输方面, 越南有公路222179公里, 其中国道及省道只占1 9%。在北部有两条公路与中国相连。通过公路可以到达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

铁路方面, 国际铁路向北可以直达中国的昆明和南宁, 向南可以到达新加坡。国内铁路建设比较落后, 火车从河内到胡志明市1700多公另外由于越南还是农业为主的国家, 主要服务于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冷链物流严重不足。里的路程, 需要运行20多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总体来说, 越南物流的服务质量还比较低, 物流成本也比较高, 社会物流总额占GDP的19%。由于缺乏专业的技能和技术, 空运和海运的效率很低, 基础设施比如仓储设备、装运设备等比较缺乏。物流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由于越南还是农业为主的国家, 主要服务于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冷链物流严重不足。

1.2 越南储运协会及越南航空货运情况

越南储运协会 (V i e t n a m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简称VIFFAS) 成立于1993年11月。在1994年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时候只有7家会员单位, 但是近年来由于越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协会的发展也很快, 目前已有会员102家。越南储运协会主要职责是:致力于发展专业技能服务、改善企业效率和保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 促进世界各国的同行们与越南的合作与发展。在政府、企业和会员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物流行业和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收集行业相关信息;组织各种培训、会议和研讨会;作为亚洲和国际货运联盟的会员参加国际性的活动;与国际货运联盟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组织开展行业合作, 签署行业协议等。

越南航空 (Vietnam Airlines Corp.) 是越南国有的最大的航空公司, 考察团此次拜访的是越南航空的货运部门。越南航空一共有46架飞点视评窗机, 在26条国际航线中, 到中国有三条航线, 分别到达北京、广州和昆明, 下一步将开通到深圳的航班, 目前该公司还没有专门的货运班机, 越南机场的设施比较落后, 货物的管理还没有引进条码系统, 因此效率比较低。货运部的负责人对与中国物流企业的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印度物流发展情况

2.1 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情况

印度的GDP总额7500亿美元, 印度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G D P的51%, 农业和制造业分别占G D P的21%和28%。印度是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 印度注重高等教育, 英语水平较高, 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有15万名IT工程师, 是世界第二大高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印度实行比较宽松的经济和吸收国外投资的政策, 零售业、农业、医药业、汽车业、快速消费品、纺织业等都发展很快, 政府开始注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物流近年发展也很迅速, 质量也有所提高, 据印度介绍物流费用占GDP的13%, 高于美国的8.3%, 但是低于我国的18.4%。目前印度很多企业都在物流方面投资,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 这些都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利条件。

印度公路运输。印度的公路网从1950年到2004年, 已经翻了8番, 现在总长度为331万公里。国家级公路长度仅占总长度的2%, 但是40%的交通运输量由国家级公路完成, 其中客运量占85%, 货运量占70%。同时我们在印度所见到公路等级较低、车辆质量较差, 运输效率也不高, 从新德里到阿哥拉的240公里路程, 我们乘车用了5个小时。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公路发展项目 (NHDP) , 总投资130亿美元, 用4条公路将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和钦奈四个大城市连接起来 (金四角) 总长5846公里, 另外还有南北走廊和东西走廊, 从开司米到坎亚库马瑞, 从希尔杰尔到博尔本德尔, 全长7300公里, 1998年开工建设, 预计2007年12月完工。

铁路运输。印度拥有比较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的8 9%是煤、铁矿、肥料、水泥、石油、谷类、钢制品等原料性产品。连接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和钦奈的铁路网被称作高密度网络 (HDN) , 这个铁路网络完成全国货运总量的65%和客运总量的55%。据我们了解印度铁路网络虽然密度很大, 但是运行效率很低。

海运方面。印度拥有7517公里的海岸线, 有12个主要港口和184个中小港口, 印度对外贸易总量的95%和总价值的75%是通过港口完成的。但是如何将港口与腹地紧密连接起来是印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航空方面。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和钦奈等几个主要城市的机场, 承揽了全国70%的空运货物。

印度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物流公司的规模小, 运输公司8 7%以上只有几辆车。大多数仓库的主要业务还是初级的单纯存储和物料搬运;工厂、仓库、运输者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信息连接不及时, 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低, 还缺乏政府有力的支持。

2.2 迦偍 (Gati) 物流公司和印度物资管理协会

Gati物流公司是印度境内一家从事国内、国外物流服务的大型公司, 是其国内物流行业的领军品牌企业。公司成立于1989年, 其公司的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 并且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该公司网点遍布了印度602个区中的594个, 拥有印度覆盖面最广的配送网, 由于和印度航空有战略合作关系, 因此成为拥有印度最大航空网络的物流公司。Gati物流公司有货运、物流解决方案和快递三大核心业务, 拥有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是其高效率的源泉, 其在印度最早提出诸如上门取件、送货上门、限时送达、集装箱配送等服务理念。

印度物资管理协会 (Indian Institute of Materials Management简称IIMM) , 成立于1975年, 总部在孟买, 是印度境内物资管理方面专业权威组织, 负责规划、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38个分部和18个分会, 会员10000个 (包括机构和个人) 。作为国际采购与供应链联盟的全球39家代表之一, 印度物资管理协会在国际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印度物资管理协会引进了美国的采购经理人和采购人员认证, 并开展研修班、研讨会、企业内训和咨询、高级物资管理和研究等项目。

考察团本次出访的目的之一是参加2007年11月30日在印度昌迪加尔召开的“世界供应链大会”。这次会议就零售业供应链管理、农村分销挑战、科技对仓库管理的影响、电子采购优越性、供应链电子授权、供应链协作、供应链——商业战略的关键、基础建设与供应链管理——机遇与挑战、公司社会责任等议题展开讨论。在大会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应邀做了讲话, 向印度同行介绍了近些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以及我国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况。

3 思考

通过对越南、印度的考察, 我们认为整体上两国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差, 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但是发展潜力很大, 在物流、采购与供应链发展的理念方面, 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有发展的优势条件, 比如这两个国家公民的英语水平较高, 对市场经济比较熟悉, 国内经济改革的力度要大, 企业目标市场取向要明显。

3.1 深入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物流合作

越南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组成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是亚洲开发银行为促进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而设立的。区域的组成国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中国 (云南省) 。

考察团这次在越南与一些当地物流企业进行了会谈。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表示, 近年来湄公河流域与中国交往越来越密切, 商品、劳务的进出口都在扩大, 交通正在成为制约企业业务做大的瓶颈因素, 因此迫切希望与中国的交通运输能更加便利。我国政府正做出积极努力, 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2007年8月20日完成并签署了《跨边界运输协议》的二十个附件和协议中的最后四个。这一协议统一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跨边界规章制度和程序, 在此框架下, 中国特别是云南要进一步推动区域物流合作。

3.2 探讨中印两国物流通道问题

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 边境相连, 两国人口加起来是世界人口的1/3, 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物流却很不通畅, 其中原因十分复杂, 根据陆桥经济理论, 目前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印两国的物流通道问题, 一是第三亚欧大陆桥构想, 二是青藏铁路向边境的延伸。

关于第三亚欧大陆桥, 始于以深圳港为代表的中国广东沿海港口群, 沿途由云南昆明经瑞丽出境至缅甸, 入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 从土耳其进入欧洲, 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 横贯亚、欧、非三个大洲的21个国家, 全长约15000公里, 目前, 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已很有基础。其沿线地区由东到西分别有中南半岛铁路网、南亚次大陆铁路网、欧洲铁路网及北非铁路网, 中国境内已形成基本完整的铁路网络。现在昆明至中缅边境瑞丽铁路仅余大理至瑞丽300多公里路段待建, 然后再修建从瑞丽经缅甸至孟加拉国吉大港1400多公里铁路, 就可以从吉大港连接印度现有铁路网, 形成连接亚欧、亚非的铁路网, 实现整个大陆桥的贯通成为继我国北部、中部之后, 又一便捷和安全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为“中国制造”的货物有一个全新的途径进入欧洲市场, 这是很值得探讨的思路。

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 边境相连, 两国人口加起来是世界人口的1/3, 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物流却很不通畅, 其中原因十分复杂。

关于青藏铁路延伸到中印边界。中国与印度物流的对接, 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前不久尼泊尔外交大臣普拉丹要求中国“将青藏铁路由拉萨进一步延长至加德满都”, 构建从中国通往南亚的通道, 因为双边经贸往来极具潜力。但是中国同尼泊尔间现在的贸易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转口的中印贸易。转口贸易不但需要面对繁琐的出入境手续和运输时间的延长, 更重要的是加大了运输成本。如果抛开政治因素, 仅从发展双边贸易的角度来说, 青藏铁路向印度方向延伸, 中印都将从中受益, 我们在与Gati公司的会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该公司目前与中国的业务主要是通过海运。另外Gati与中铁快运国际物流公司也有陆运的合作, 其过程是这样的, 货物在印度境内首先通过公路运到乃堆拉口岸, 然后运到拉萨, 再通过铁路运输到中国各个城市, 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尼泊尔转运。与海运相比, 这条路线的运费并不经济, 但运输时间可以大幅缩短。如果顺利, 从印度到中国以公路运输经乃堆拉口岸至中国内地, 大概要用15天时间, 这比海运30~40天的运输时间要快。考察期间印度的物流业者非常希望建立两国直接的物流通道。Gati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中印之间可以有直通的铁路将大大降低成本, 节约时间。

3.3 鼓励和支持中国物流企业到印度和越南开拓市场

中国和印度及越南经济发展世界瞩目。印度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7%左右, 2007年可将高达8.5%。印度和越南发展潜力大, 趋势看好。

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 无论印度还是越南, 基本每到一地都可以看到D H L、联邦快递等世界物流巨头的身影。由于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及中印贸易2010年可超过400亿美元的预期, 印度物流企业目光紧盯中国, 纷纷与中国物流企业合作欲从中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我们本次访问的印度Gati物流公司也已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据Gati公司负责人介绍, 他们已与中铁快运国际物流公司有合作。反观我国的物流公司, 还没有听说有哪一家进入了印度市场, 据了解只有香港的公司开始在印度投资港口, 我国“走出去”的战略, 印度和越南可能是一条捷径。

3.4 加强中国和越南、印度的双边物流交流和对话

篇4:山西学校考察报告

一、三所学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极其到位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极其到位,在三所学校随处可见教育学生的标语,校园内、走廊里、教室里等等。只要学生看得见的地方就会有。如:“大胆表达,勇于质疑,让思想碰撞,让心灵交流,频频闪烁智慧的火花”,“态度决定高度,习惯决定命运”,“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时尚比德行”,“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多彩课堂缔造希望,合作创新尽显风彩”等等。“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来说具有多么大的教育意义。学生时刻能比较自己的行为。

二、三所学校课堂改革学案实用、教学模式新型

灵石二中学科采用学案教学,学案的设计分为:“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拓展提升”四大板块。学案给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容方法,它是架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合作、互助共赢;展示反馈、张扬个性;拓展提升、激励成功。”四个环节。其核心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亲历探求知识的过程。形成学习经验,内化为自学能力。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创作加工,集体备课设计而成。学案让学生在学习前便了解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成为沟通教与学、学生与教材的一座桥梁。它同时又是教案,师生课堂共同操作,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教学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方式,进而可以解决学生厌学等课堂教学问题。“学案教学”明显提升了学生自学、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质疑、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也都得到了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山西省新绛中学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和“山西省示范高中”,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百年名校,但在2004年以后,学校一度遭遇办学危机:面对生源质量下滑、教师流失严重的双重困境,学校选择了革故鼎新。2008年,该校开始实施以深化优化“学案课堂”为核心的全面课堂改革,充分发挥“学案”的目标引领作用,大胆采取半天授课制,学生半天上课,半天自主学习。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摆脱了困境,创造了历史,如今的新绛中学,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素质教育有声有色,高考成绩突飞猛进。新绛中学的课改是从课堂开始的,改革的重点也是推行“学案课堂”。“学案课堂”的内涵:编好学案是前提,完成报告是基础,课堂展示是提升,自主学习是灵魂,综合提升是目的。学案课堂八字方针:教师——编、验、点、导,学生——学、做、展、悟。通过两种课型:自主课和展示课加以落实。

新绛中学的课堂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六至七个小组,每个组八至九人,实行“环形座位”,同时教室四面均有黑板,教师和学生随时使用。还有整个教学楼随处可见黑板,黑板上呈现的是每班同学的“学习报告”。消灭课后作业,成立“导师”引领下的“半天授课制”。新绛中学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基本是由学生答疑主讲,教师只是解决学生疑惑的主要问题。学生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体现课堂的民主和谐。

在运城市人民路实验学校,观看了介绍学校的纪录片,听了两节课。它的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它的上课是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无论是第一环节中的基础达标,还是以后环节中的设问导读、巩固训练、拓展延伸,它的学生思维一直在动,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做到了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能学不教。教师定位准确,不越俎代庖,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中学生紧跟导学案积极学习,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态之中。期间教师巡查点拨,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能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多次感悟;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说、勇于说、乐于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可以说他们的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主动探究的课堂,合作交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评价,评价语言朴实、准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让课堂回归常态,让课堂流露真情。他们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真正做到了“师生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三、扎实有效的学校管理是三所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

根据三所学校的介绍,他们每一年级都责任到分管年级的副校长和年级主任,各司其责。对教师的考核,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达标数作为考核标准,教师不分等级,同科同年级教师捆绑考核,得同样的奖金。教师之间不留一手,而是毫无保留相互共赢,我认为这样能极大地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为共赢而献计献策。对学生的管理,更是责任到人。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小组长的作用很明显,人人抢着争当小组长,参与性较高。几乎每个学生管一样,事无巨细,有管纪律的、卫生的、个人卫生的、卫生角的、讲桌整洁的、课桌摆放的等等。这样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者,相互之间可以换位思考可以相互理解,工作好做多了。从而学习秩序有条不紊、生活环境清新怡人,每个小组有自己的黑板并可以自己设计,画上喜欢的花边,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室大相径庭,处处彰显了人文教育、和谐发展。整个学校体现出来的是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参观学习,三所学校容校貌、严谨的师风、学风,严格的教育管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很深,思考颇多:

打造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我们参观的三所学校来看,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已是必然趋势,通过课堂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的低负担、课堂的高效益,是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的实践平台,是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行为的有效举措。

篇5:寿光考察报告

[2008-08-05] ·作者:邹哨兵 ·来源:开县农业局

(2008年7月)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解放促大开放、大开放促大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充分挖掘蔬菜产业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市场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菜篮子”保障供给能力。按照局长办公会安排,7月12日至19日,由分管副局长带领相关部门和县蔬菜产销协会负责人,一行4人,赴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分别参观了享誉全国的寿光蔬菜生产基地——我国最早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寿光市三元朱村、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及“全国蔬菜批发十强市场”之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深入“中国西红柿之乡”——古城街道蔬菜种植农户家中调查了解了种植技术及效益情况。总的感觉是该市农业经济,特别是蔬菜产业十分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农村经济经验对于拓宽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视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连续九届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6元。

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

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其中大棚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可谓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竞争力较强。种植地多集中于南部土地肥沃的乡镇。每个标准蔬菜大棚年纯收人可达2-3万元,彩椒等稀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寿光市种植蔬菜收人超过当地农业收入的70%。蔬菜产业近年来逐渐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寿光具有国家及省市级蔬菜标准化养种植示范基地785个,无公害蔬菜57类,绿色产品20个品牌。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韩、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个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个、集贸市场186个。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占地600亩,是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市场。去年交易量16亿公斤,交易额30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在旺季到来时有近1.5万人在市场交易。2003年,寿光市还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日交易量达100多万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蔬菜交易电子化。目前,寿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中转站。寿光蔬菜市场之所以发展为闻名全国的大市场,关键是政府重视,坚持引导与规范并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票据、统一结算,做到了公开交易、平等竞争、自由议价的市场服务宗旨。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城市。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

多个大中城市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我们考察的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位于寿光最南端,紧靠济青高速公路。全村共有216户,865口人,耕地面积1295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600亩,果园310亩。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元朱经济的迅猛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2007年,全村年总产值3860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经济村”、“全国科普先进村”和“省级文明村”。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先进性教育联系点。三元朱村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三元朱村广大干部群众勇立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大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今年,该村在完成土地调整360亩,新建大棚118个的同时,投资近200万元,研制开发了领先全国水平的第五代高档次、高科技温室大棚;并投资6702万元,新建设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现在已连村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0亩。

拥有“中国西红柿之乡”的古城街道,是常年种植西红柿的定点乡镇之一,目前,全街道种植西红柿面积达2.1万亩,有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1万个,面积

1.3万亩,品种66个,年产优质西红柿9000万公斤,产品远销国内各省市及俄罗斯、日本、韩国。我们走访了三个农户,重点对温室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及温湿度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了解。这三个农户户平拥有2个大棚(每个大棚面积为2亩),每年生产两季蔬菜:一是春节前成熟上市的秋延迟栽培;另一季是在3月中下旬成熟的早春栽培。由于选用的是美国、荷兰等国家的优良品种,一般亩产可达到1万—1.2万公斤,产值达1.5万元—2万元,户平年收入在6—8万元。

二、启示与收获

这次考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整体考察了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该市蔬菜生产在引进、推广世界先进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就如何抓住特色,打造行业亮点,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县蔬菜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种植品种、技术的影响,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蔬菜在农民增收上发挥的作用不强。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提升蔬菜业质量和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几点启示

目前,寿光蔬菜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规模膨胀”和一味求新、求奇的阶段,进入了种植选择理性化,种植技术精细化,市场应对灵活化的阶段,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寿光蔬菜业的发展方向,正逐步走向区域经济合作化,产品生产定单化,市场销售品牌化。从寿光蔬菜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得到以下启示。

蔬菜产业发展一靠政策、靠领导,并能长抓不懈。从蔬菜发展起步时提供土地、贷款优惠到发展阶段的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在近30年的时间里,寿光市政府的历届领导都始终把蔬菜产业发展放在农村经济的首要位置很抓不懈。寿光市蔬菜局是寿光蔬菜主管部门,编制28人,正科级,专门负责蔬菜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服务。

蔬菜产业发展二靠科技。寿光市政府先后聘请10多位院士担任顾问,长期与国内各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吸引了国外八大种子公司在寿光建立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每年外派输出技术人员数百人。

蔬菜产业发展三靠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00多亩,乡镇专业市场34处,村级产地市场100多处,形成了蔬菜市场的梯级结构。蔬菜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竹业、种子、农资等各业市场的蓬勃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四靠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寿光围绕蔬菜产业形成的加工企业达320多家,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效益,同时也进一步带动蔬菜种植的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五靠广大菜农的积极创新。广大菜农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很强,可以说寿光菜农每人都是技术员。

蔬菜产业发展六靠蔬菜世博会的带动。一年一届的寿光蔬菜博览会对提高寿光蔬菜产品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时的展示厅、订货会、推介会也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二)初步收获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感觉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增加了压力,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为服务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二是了解了国内外蔬菜生产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特别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农药、新肥料、新的管理手段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找到了支撑;三是初步与三元朱村和古城街道的有关部门就引进技术人员进行了洽谈,并达成了意向性的引进协议,为下一步引进人才、引进智力搭好了桥梁;四是从蔬菜科技博览园小批量引进了巨型南瓜、彩色辣椒、超长丝瓜等5个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蔬菜新品种,为我县蔬菜生产向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探索了道路。

三、几点建议

(一)调整重点,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县、乡两级政府要把蔬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很抓不懈,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工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每年要按一定比例预算蔬菜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蔬菜的科技进步、生产技术培训、引种示范、标准化建设、产地(产品)认证、技术推广,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的支持方式和重点,加大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

建议我局在今年的蔬菜基地建设中调整财政补助方式,探索新型大棚建设路子,在试点的基础上引进水泥、塑木、镀锌钢管等大棚棚架,逐步替代原有的简易竹架大棚。引进国内外新优蔬菜品种,改善基地蔬菜种植结构。打破旧的平均扶持模式,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业主加大扶持的比例,试行蔬菜种植大户直补政策,力争形成基地和产业两个方面的亮点;三是建议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明确专人负责蔬菜发展工作,逐步健全服务网络。

(二)引进吸收,推动我县蔬菜科技进步升级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进、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首先,在适当时候邀请市农业局蔬菜处、西南大学园艺系和重庆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专家和教授来我县实地指导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校(所)地合作关系、联合技术攻关工作;其次,建议由工厂化育苗项目业主从寿光市引进一名技术人员,所需的5、6万元聘请费用,由业主自筹40%,县农发资金补助60%,从而搭建一个外连寿光等国内蔬菜科技前沿阵地的桥梁;第三,在8月初,由县蔬菜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到潼南、武隆等地考察学习,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第四,由局里向有关部门申请接受一名蔬菜专业毕业的“西部志愿者”强化蔬菜办的技术力量。

(三)打造亮点,形成开县蔬菜的特色和品牌

按照“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基地优势,生产骨干品种,培植主打品牌”的思路,压缩露地、常规品种蔬菜面积,扩大特色蔬菜产业规模、城市蔬菜基地生产规模、设施栽培集成规模,提高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蔬菜产量和质量、城市蔬菜供应自足能力、蔬菜产业总体效益。按照分区布局的原则,在城市近郊区以发展优质叶类蔬菜和精细菜为主,中远郊区以生产大宗品种蔬菜和特色蔬菜为主;在低海拔的沿江河谷地带,大力发展春季早熟蔬菜;在海拔200—400米的浅丘平坝地区,发展大宗品种和叶类蔬菜;在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发展反季节蔬菜。积极支持竹溪蔬菜业主申报品牌和无公害认证,扶持“岩水辣椒”“关坪白菜”“竹溪精菜”“铁桥生姜”等品牌的发展、壮大,力争打入重庆及周边市场。

篇6:寿光考察报告

2004/12/08定西市科学技术局

强化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农村产业开发

——赴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挖掘地方优势产业潜力,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4 年9月20日至10月6日,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县(区)科技和农、林、水、牧系统部分拔尖人才共73人参加的全市农业科技考察团,赴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就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通过聆听讲座和实地观摩,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了高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飞速发展,大家不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而且看到了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差距和不足。现根据学习考察情况,结合我市实际,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学习考察的总体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采用专家讲座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聆听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所作的关于旱作农业技术、区域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经济、设施农业、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节水灌溉技术、造林技术、水土保持技术与畜牧经济等内容的讲座;参观了陕西杨凌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节水灌溉示范园、控根育苗繁育基地、良种肉牛胚胎移植繁育养殖基地、克隆羊基地、人工降雨大厅、昆虫博物馆及山东寿光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青岛市蔬菜科技生态园区等。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使大家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充电”;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崛起,使大家体会到了园区经济在发达地区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我们认为杨凌、寿光、青岛等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在发展中注重高新技术、人才、创新机制和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以创新求发展。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杨凌、寿光、青岛高新技术园区走创新之路,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首先,在园区内部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机制,每年拿出年产值的1~2%作为创新经费,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种苗繁育、无土栽培、高效节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把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甚至国际上尚未提及的课

题超前进行研究,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如寿光蔬菜园区内一种植户培育出一种含糖量高达25%的超甜葡萄,生产的种苗在寿光蔬菜节期间抢销一空。今天,人们看到了,寿光、青岛等园区在科技的支撑下,使蔬菜产业得以高品位发展。其次,强化体制创新,建立一套真正让投资者、经营者、所有者和社会各得其所,利益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寿光科技园区在发展蔬菜产业上,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逐步形成园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动市场,大力发展蔬菜订单生产,农户按照公司制定的统一标准分散管理,公司统一回收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蔬菜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从而达到园区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再者,就是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创新观念,有效促进园区经济产业化。杨凌、寿光一贯重视农业技术人员先进观念和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让他们直接参与整个产业化过程,以项目带学习,通过学习实践,使他们在科研、管理、公关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是借优势促产业。杨凌之所以成为国内目前最大、最具实力的“农科城”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注重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当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和科研成果累累的优势,“产学研”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总结出“五位—体”日光温室、“旱作节水”、“中药材的规范化栽培”、“塑料温室集约化养鸡”、“退耕还草、天然草场改良、设施草食动物养殖”等多种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模式,特别是“五位一体”日光温室,以太阳能源为动力,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畜圈、厕所、阴阳温室有机结合,组成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体系,既解决了沼气的周年产气问题,又能促进畜禽生长发育,缩短育肥时间,节省饲料,提高效益,还能为温室蔬菜提供充足的优质肥源,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同步发展。同时,对园区工作人员经常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为园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3、以品牌闯市场。寿光等国家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把实现产品的品牌化,作为园区产业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为了确保生产质量好、品质高的无公害农产品,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农户到企业再到示范基地,都把品牌意识贯穿到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科技化和标准化。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更带动了园区整体经济的现代化。

4、以规模增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产高效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山东、陕西是设施农业大省。山东寿光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陕西杨凌“五位—体”日光温室,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样板,它集种植(包括食用菌)、养殖和能源建设于一体,将先进的无土栽培、C02施肥、微喷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规模化生产,建成的100万亩日光温室,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全国市场随处可见,仅胡营乡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就达6000多户,发展温棚15000多个,棚均收入2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陕西“高效设施养羊生产体系”,是以利用人工退耕还草为基础,建设规范化养羊设施,全面推行农户设施(舍饲)养羊,实现羊产品与市场对接,生态建设和规模饲养协调发展的模式。目前在陕北地区得到迅速推广,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5、以改革谋发展。杨凌、寿光和青岛等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在指导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改变传统行政干预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措施,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另一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为组织结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带领农户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的同时,积极兴办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切实维护了农民自身的利益,促进了园区产业化经济实体在国内乃至国外两个市场中的地位。

二、我们的主要差距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龙头企业数量猛增,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品种等均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势头,尤其是马铃薯、中药材、草畜等支柱产业开始向深度开发迈进,但跟杨凌、寿光等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相比,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突出。我市的农业企业由于其起步较晚,并且小型企业居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特别是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处在转轨变型阶段,这些企业与实力较强的国内外公司相比,其管理水平、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较低,势必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应。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等问题,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开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够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人才作用发挥不够。我市农业科研推广体制改革虽然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体制不活的问题,吃大锅饭、等待观望、坐想其成等现象依然存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匮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深度开发。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大部分农民和企业原始积累薄弱,加之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农业生产再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推广单位项目资金有限,仅有的事业费,只能维持正常办公,要开展科研推广活动就十分困难。

三、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正从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向质量、价格、创新和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创新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杨凌、寿光和青岛高新技术园区取

得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使我市农业产业开发适应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国外企业进入的冲击,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1、大联合,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联合与重组则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形成规模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企业间合作,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技术和服务水平,形成自己的经营优势;通过与国内外大公司的合作,还可以引进外部的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当前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严峻挑战,扩大农产品生产和经销规模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通过地方优惠政策,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参与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鼓励市内有一定销售渠道、加工技术、资金实力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实体,进行联合与重组,建立生产基地,发展一批象岷县金大地淀粉公司、临洮美兰花卉公司一样的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区域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以产品质量为目标,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当前,我市许多国有农产品企业,或从国有、集体转制而来的私营企业,仍沿袭旧的管理体制,缺乏灵活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农产品质量劣,品位低。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借鉴寿光高新技术园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决心改变我市企业现行管理体制,改变小生产、小作坊的经营方式,明晰产权,建立企业长效发展机制,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目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市场营销体系,提高企业生产水平。要按照无公害、无污染、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尽快使我市龙头企业同国际和国内市场接轨。

3、创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超前意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符合定西生产力水平和市情特点的农业产业,加快名、优、新、特作物品种和畜禽良种的引进推广,把我市马铃薯、中药材、草畜、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延伸产业链条,建立适应全市不同地域特点的农业技术体系。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现代管理和技术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农户和业主素质。要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村和企业,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把培育市场体系作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开拓国内外大市场。通过着力培养农产品贩运大户,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营销组织和经济人队伍,成立农产品行业组织协会,组建马铃薯、药材、草畜产品运销集团公司等途径,提高农产品运销大户与农民经济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一批现代市场的代理人,担当起开拓市场、促进外销的重任。在开拓市场战略上,要立足西北,放眼全国,面向世界,创名牌增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

4、强化信息互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信息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要加快农业产业信息网建设,提高信息采集、发布及信息应用能力,通过信息网定期发布农产品产销信息,为企业和农产提供快捷、方便、准

确的市场及科技信息,并逐步推行网上交易,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发挥市场信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指导作用。在农业经济种植结构上,要改变传统作物种植模式,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要求,大力发展多茬种植及立体种植,推动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在农产品开发上,要充分吸收高新园区先进的产品生产理念,用市场和创新的意识调整并拓宽对外开放,由原来单纯招商引资的开放,拓展到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工艺、设备、贸易等多要素、全过程的开放开发,不断通过开发区和示范点建设,开发地方拳头产品,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上一篇:农林院校包装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下一篇:中特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