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

2024-05-25

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精选6篇)

篇1: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

技术员述职报告

我XX年X月毕业于XXX学院,工程造价专业,XX年X月进入XXXXXXX公司工作,现就职于XXX项目土建技术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遵守所在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工作安排,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总结精神。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既是忙碌又充实,在学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都只是理论,现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才是我一生享受不尽的宝藏。在这三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不但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这几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我身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随这公司发展,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土建技术员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工作,我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的岗位知识,做本职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心态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总结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自己的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

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工期紧,人员少,任务繁多,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管理员责任心强,发扬了我们技术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岗位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确实执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质量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法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因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我们试技术员工总结基本原则,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场。

四、具体工作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土建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砖等)及成品(钢筋焊件、混凝土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参与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检验;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监控;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制工作、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检验、放线测量等。

我刚参加工作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回填土检验,回填土虽然单

一、枯燥,一般人觉得那不就是垫点儿土,有什么好做的,但我干了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从土的材料要求开始,土壤击实定下,它的控制指标;什么部位需要回填土,什么部位需要回填砂石或者是

3:7灰土都要有技术指标控制;回填机具的选用;回填之前条件是否具备?地下混凝土基础强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土的材料选用,密实度要求,虚铺厚度及压实系数是否已确定,回填夯实达不到要求,那就要造成塌方,下沉,甚至带来更大的危害。所以在后来逐渐接触的其他材料检验前,在我心中已奠定干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不容一丝含糊。

陆续的在现场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1、对原材料的控制: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应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每批次的原材料都应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①对于水泥,在使用散装水泥时,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严禁混用。在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护隔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结块。对于存放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在使用时,应提前与试验室联系,对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二次复查。②砂石中不得含杂异物、煤屑等。尤其是不能混白灰。当发现原材料与样品不符或异常时,应与试验室联系,及时处置。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所有进厂原材料都必须及时委托试验,对水泥试验采用3d强度和28d强度,钢材、砂、石等在试验室接受委托后二十四小时内出具试验报告。所有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由试验室出具试验合格报告后才可使用。既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否则视为不合格品。禁止在工程中使用。

2、对于回填土的控制:回填土的施工之前,施工部门应如实的填

设计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施工。没有要求的按国家规范执行。回填土施工选择的土料含水率要求最佳。回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按规范分层夯实,不得漏夯,逐层验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回填,否则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处理。

3、混凝土的控制:①砼工程。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砼及大体积砼应提前委托,开罐后应进行开盘鉴定。②搅拌站每次搅拌砼时,应严格执行配合比,控制好塌落度及和易性,并做好搅拌和生产控制记录。如果含水量变化较大时,要及时通知试验室作动态调整。在使用粉煤灰时,应避免或减少环境的污染。搅拌站留置砼试块,试验室将根据搅拌站生产砼等级、批次、时间、对搅拌站进行砼生产评定,使砼生产的水平得到控制

4、对于进入施工现场土建操作的焊工,其所在的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将焊工的技术等级证书复印件及名单交到试验室。工程开工之前要对焊工试焊进行考核。出具实验报告后,焊工才能进行正式工作。

参加工作已经有几年了,在融入到工作中去的同时,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年轻工作者,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我要求自己作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吸取经验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向通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提出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因为我所在的部门大部分时间只限在一个小圈工作,我不能坐以待毙,我经常还不时的与现场资料多接触,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工

作。

五、工作成绩

我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又了进一步,并且增加了自己的经验.这三年当中虽然我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相对于公司及上级领导们对我的重托和期望还相差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为公司的日益强大做贡献。

篇2: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

**供电公司:

本人2007年从江西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本人自学校毕业以来,一直在**供电所工作,工作年限近四年,在所里的这四年里,我一直身兼数职,从事过电费收取工作和业扩方面以及供电所资料管理工作。自进入供电公司以来,我一直以自己身为电业人员而感到无限关荣,所以本人自上班以来,一直都任劳任怨,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2010年9月,我向公司申请调入**变电站,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变电站是一个“养老”的地方,上班时间很清闲,但我并不这样认为。2006年至2007年,我曾在深圳泰豪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设备工艺设计工作,自以为自己对设备性能操作等方面很了解,可自从调入变电站工作,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学习知道的只是皮毛,为了提高业务技术,我找来相关技术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于今年十月份参加了成人高考,通过自学考试,达到本科学历,竭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被评选为**供电公司2009年度先进个人。

我认为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助理工程师的水平,特向市供电公司申请助理工程师的考评。望批准!

此致!

申请人:***

篇3: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可读性分析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是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议评估而做出的自我评价。作为公司治理重要内容, 公司内部控制评估相关信息的披露, 是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高公司透明度的重要环节。内控自评报告信息能否有效传递依赖于目标读者对信息顺畅阅读的程度或者投资者是否能准确把握内控自评报告信息, 即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可读性是指读者能以最佳速度阅读、理解给定文章并找到兴趣的程度, 包括兴趣、逻辑和可理解性等关键要素以及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Chall, 1958) 。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是指, 内控自评报告本身的难易程度, 以及内控自评报告使用者是否具有理解它的能力和兴趣。会计报告可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年报可读性。已有研究表明各国年度报告总体上处于难或非常难的可读性水平 (Still, 1972;Courtis, 1986;Courtis, 1998;Smith和Tafller, 1992;孙蔓莉, 2004等)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是年度报告中的一部分, 国内对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和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上, 而未考虑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 分析投资者对其阅读并理解的水平。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的研究是从报告编制角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新理念, 为内控自评报告编制者如何编写更易读的内控自评报告以及监管者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内控自评报告信息披露规范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在于:第一, 我们首次在中国运用公式法研究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与计算机专业同学合作编制程序测试中文的可读性水平, 同时运用Microsoft Word计算字数和句子数得出可读性指数, 做加强检验以增强结论的稳健性。第二, 文章将内部控制披露的性质分为自愿和强制来对比检验两种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的差异。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 制度背景

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 (以下简称沪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 (以下简称深市) 等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证监会出台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2007年修订) 》规定:鼓励央企控股的、金融类及其它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出具的、经审计机构核实评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 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也有类似规定。但是上交所2006年和2007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都规定:本所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上交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应在2008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深交所2007年和2008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都规定:本所上市公司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议评估,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由上述相关制度规定分析可以得出:沪市上市公司在2007年的年报中可以自行选择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属于自愿披露的性质;但是2008年“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其他公司可以自愿选择。深市上市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年报披露的同时应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属于强制披露的性质。

(二) 理论分析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公司将通过信号传递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便于外部投资者能够区分高质量与低质量的企业。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减少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不确定性, 降低其所承受的信息风险。企业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及时, 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越深入, 越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 公司的融资成本就越低。因此, 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高的企业越有动力自评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企业的印象管理行为是企业有意或无意地试图控制企业信息主要受众的印象的行为。操纵可读性是企业印象管理的一种手段 (孙蔓莉, 2004) 。在传播语言学中, 认为受众对信息的认知具有选择性, 读者会选择阅读容易理解的内容而放弃陌生难懂的内容。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 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公司在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撰写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提高其可读性, 以便投资者准确了解内部治理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缺陷的公司在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使用艰涩难懂的语言和更复杂的句子, 增加其阅读的难度, 从而掩盖内控治理中的不足。在中国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存在自愿和强制两种性质。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 相对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企业而言, 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更高。

三、研究设计

(一) 可读性的衡量方法

可读性的以下两部分构成。 (1) 长度 (Length) 。内控自评报告报告长度Length=log (NWords) , 内控自评报告长度越长, 其可读性水平越低。年度报告长度以年度报告字数的对数衡量年度报告的可读性水平 (如葛伟琪, 2007;Li, 2008) , 年度报告越长, 阅读障碍越大, 信息处理成本越高, 可读性水平越低。年度报告长度容易理解和计算, 且适用于各种语言, 可作为披露复杂性 (尤其是披露的信息数量) 的替代变量 (Li, 2008) 。 (2) Lix指数。Lix指数法由Bjornsson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 Lix指数越大, 可读性水平越低。其计算公式为:Lix指数=每句话的平均单词数+含6个以上字母的单词的比例。本文衡量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借鉴Lix指数法, 将计算公式修改为:lix1=平均每句话的字符数+10个笔画以上的汉字数/总字符数;lix2=平均每句话的汉字数+10个笔画以上的汉字数/总汉字数。Lix指数法需要计算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总字数以及每句话的字数和汉字的笔画数。由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中文字符和英文字符都存在, 本文在计算总字数时统计总汉字数和总字符数两种数值。根据统计出的结果, 每个汉字的平均笔画数在7到8之间, 大于等于10个笔画数的汉字占总汉字数的平均值为23.33%, 因此将大于等于10个笔画数的汉字划分为复杂的汉字。lix指数值越大, 可读性水平越高。单词长度和句子长度被证实是测试阅读难度的优良指标 (Klare, 1964) , 单词越长, 读者认识的速度越慢, 句子越长, 读者记忆与理解所需的时间越长。

(二) 样本函数来源

本文选择沪市2007年至2008年作为本文的样本区间, 本文需对比研究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的异同, 故研究样本从2007年开始。由于IPO、配股、增股以及银行业的公司必须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为了避免披露性质的混淆, 我们剔除了这些公司, 样本筛选过程见 (表2) 。深市样本的选择以沪市样本为基础配对选取, 具体配对方法如下:以行业和资产规模 (资产总额) 作为选择标准, 根据2007年沪市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 选择深市相同行业的公司, 然后从相同行业的公司中选择2007年资产规模相近的公司。若行业小类中的配对样本不够就从行业大类中选取。2008年的配对样本的选择同2007年。样本配对过程见 (表3) 。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摘选自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来自巨潮网, 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的数据通过计算机专业同学设计的程序计算得出。

四、检验结果分析

(一) 沪市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

(表4) 报告了沪市全样本、自愿披露样本和强制披露样本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 沪市全样本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处于难或非常难的水平。自愿披露组和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也都处于难或非常难的水平, 但自愿披露组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低于强制披露组, 与我们之前的理论分析正好相反。原因可能在于:沪市出台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规定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 应在2008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的治理水平一般高于非治理板块的公司, 内控相对较完善, 管理层模糊披露内控信息以掩盖公司治理缺陷的动机较少;故相对于非治理板块的公司, 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较高。 (表5) 进一步比较了沪市自愿和强制两类披露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两类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大于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但是两类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与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lix1 (lix2) 平均值之差为3.12 (2.10) , 在1% (5%) 水平上显著;中位数之差为3.18 (1.79) , 在1% (5%) 水平上显著。

(二) 沪深两市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的对比分析

(表6) 进一步比较了2007年沪深两市两类披露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两类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和Lix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 深市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的均值和中位数都小于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 并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但是深市内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的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 并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

(表7) 进一步比较了2008年沪深两市两类披露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两类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的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 沪市内控自评报告长度的中位数大于深市, 并在10%水平上显著。但是两类性质的内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与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lix1 (lix2) 平均值之差为-3.62 (-2.90) , 在1% (5%) 水平上显著;中位数之差为-2.16 (-2.69) , 在5% (5%) 水平上显著。 (表6) 和 (表7) 的对比结果表明, 沪市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均小于深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指数。与深市相比较, 沪市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更高。沪市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均大于深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 这表明, 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更低, 但是沪市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信息更详细,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控治理的水平更高。由于Lix比长度能更好的度量可读性水平, 所以与深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相比较, 沪市的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更高。 (表8) 进一步比较了沪、深两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的差异。两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长度的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 沪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长度的中位数大于深市强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长度的中位数, 并在5%水平上显著。但是两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深市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与沪市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lix1 (lix2) 平均值之差为7.50 (5.93) , 在1% (1%) 水平上显著;中位数之差为6.40 (5.25) , 在1% (1%) 水平上显著。相对于深市, 沪市强制披露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更易读。由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得出:针对沪市而言, 强制性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高于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针对沪市 (自愿) 与深市 (强制) 比较而言, 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大于深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 但是沪市的Lix指数显著小于深市的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针对沪、深两市的强制性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而言, 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大于深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长度, 但沪市的Lix指数显著小于深市的控自评报告的Lix指数。本文同时运用Microsoft Word计算字数和句子数得出可读性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 得出的结论与上文基本一致, 由于篇幅有限, 不报告相关数据。

综上分析总体上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总体上处于难或比较难的水平。沪市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高于深市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 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沪市强制性披露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高于沪市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 是由于沪市强制披露内部自评报告的公司是“上证公司治理板块”, 其内部控制制度较一般公司更完善, 执行更到位。

摘要:本文主要以2007年至2008年沪市内控自评报告为对象, 比较分析了沪深两市的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水平差异。研究表明: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总体上处于难或比较难的水平, 沪市强制性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高于自愿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沪市 (自愿) 与深市 (强制) 比较而言, 沪市的内控自评报告的可读性水平高于深市。

关键词:内控自评报告,可读性,披露性质

参考文献

[1]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2]孙蔓莉:《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 《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3]阎达五、孙蔓莉:《深市B股发行公司年度报告可读性特征研究》, 《会计研究》2002年第5期。

[4]吴益兵、周勤业:《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 《和讯网》 (http://news.hexun.com/2008-12-01/111820624.html) 。

[5]Chall, J.S.Readability———an appraisal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Bureau of Educational Research.Ohio,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58.

[6]Feng Li.Annual report readability, current earnings, and earnings persist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7]Jones, Michael John, Shoemaker.Accounting narratives: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content and readability Paul A.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Gainesville:Vol.1994.

篇4: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

一段时间以来,数字出版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非凡。大家都在探讨到底什么是数字出版,如何开展数字出版,它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丛书就是一套尝试整饬现有数字出版研究的丛书,它首次对数字出版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该丛书共包括9本著作,分别是徐丽芳等编著的《数字出版概论》、方卿等编著的《数字出版产业管理》、刘锦宏等主编的《数字出版案例研究》、高昂等编著的《DITA数字出版技术》、唐俊开等编著的《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孙广芝等编著的《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张立等编著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王晓光编著的《数字资产管理》、黄肖俊等编著的《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丛书从理论、技术和实践视角宏观上系统地追溯和探讨了数字出版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微观上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品开发、可用技术、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数字权利管理、业务流程、产业链畅通、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同时尝试向业界和学界提出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

作为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并获得“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内首套数字出版系列丛书,它拥有鲜明的特征。首先,丛书作者都是来自学界、业界和出版管理领域的专家,他们深刻洞悉数字出版,这使得该书对理论、技术和实践的论述更加充实、权威;其次,由于国内外文献层面的系统总结和介绍极度匮乏,前期研究基础薄弱、统计数据缺失、统计口径不一致,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数字出版系统研究的空白,在我国数字出版学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再次,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来看,它在理论、技术和实践层面分别还有如下特征。

1.系统总结并创新了数字出版理论,全面梳理数字出版产业内部关系

首先,丛书是对数字出版理论的一次系统总结及创新,它详细深入地阐述了数字出版概念、产业发展模式等基本问题,有力地回答了学术界的争论。如徐丽芳教授在《数字出版概论》一书中针对数字出版研究产生以来,业界对于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界定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现状,采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对数字出版作了更加全面、科学和系统的定义。同时,该书还对数字出版界使用范围最广而且内涵和外延最接近、也最易混淆的“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三者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另外,作者还结合国内外业界动态阐述了数字出版产品开发理论、定价理论、分销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等内容,为整套丛书提供理论基础和叙述框架。王晓光教授则在《数字资产管理》一书中沿循马费成教授对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思想,创造性地论述了数字资产管理理论。这也是学界首次较为系统地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该书以数字资产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数字资产价值评估为依托,构建了数字资产管理的理论框架,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次,丛书对数字出版内部关系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方卿教授在《数字出版产业管理》一书中对数字出版产业分类、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他不仅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分类的历程和现状,还论述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结构和功能定位,并创造性地将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分为内容资源主导模式、互动服务主导模式、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和开放理念共享模式。这也是学界首次从产业管理视角对数字内部关系进行系统梳理,科学有效地厘清了基于特定产业要素形成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理念与价值实现路径。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出版最大团体用户,为推动数字出版实践的发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业界来说非常重要。丛书中《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总结和研究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在新的数字化环境中如何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帮助出版人了解图书馆界如何使用数字资源。

2.根据清晰的读者定位和一定的规范、标准阐述数字出版关键技术

迄今为止,技术一直是支撑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出版研究的难点。这套丛书在选题上尤其注重对数字技术的研究。首先,丛书深入介绍了数字出版关键技术。丛书对数字出版技术的论述不仅涉及内容生产加工、信息发布、在线交易、版权保护等数字出版全流程,而且真正以数字出版思维展开深度、透彻、合理的论述。如《DITA数字出版技术》一书中,作者介绍了针对结构化数字出版内容拆分与重组需求而设计的DITA(达尔文信息分类体系架构)技术,这种技术能为内容深度加工和多渠道发布提供崭新模式。《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一书针对移动终端和WEB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移动出版技术中文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讨论利用HTML5新技术开发移动出版应用。《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则介绍和分析了用于出版物及其内容资源标识的ISBN、ISSN和DOI等标准,以及用于出版物及其内容资源描述的DC元数据、机读目录格式、图书ONIX等标准以及不同元数据的转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线条,介绍了包括数字内容信息加密及隐藏技术、数字标识与认证技术、数字版权交易与保护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等。

其次,丛书规范并使用了统一的数字出版技术标准。作者在写作时,一些关键数字出版技术不仅结合了国家标准规范、词典辞书,而且丛书在发稿前,编委会召开多次会议,讨论各分册术语的统一、内容协调和形式规范。另外,部分技术著作作者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他们对数字出版技术标准更加熟悉,这也使得丛书技术标准更加规范统一。

再次,这些与技术相关的著作读者定位清晰,并配以案例说明,具有较强的应用性。《DITA数字出版技术》读者对象定位于准备了解并使用DITA的用户。作者在写作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需求,在阐述DITA设计思想和使用原理时,涵盖了运用DITA进行编辑出版过程中最为常用的环节,而不拘泥于面面俱到地介绍DITA各要素定义中的细枝末节。此外,该书通过实例帮助读者触类旁通地掌握今后深入使用DITA时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HTML5技术与移动出版》的亮点在于介绍了比较流行的两套JavaScript移动开发框架jQuery Mobile和Sencha Touch,以及PhoneGap应用,并配备了丰富的实践案例讲述HTML5技术在移动出版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通过对数字出版涉及的各项元数据标准及相关技术的分析对比和应用介绍,结合元数据标准的应用示例,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数字出版元数据全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一书介绍了数据加密和隐藏技术、数字标识和认证等技术在内容产业的具体应用。丛书清晰的读者定位,极大地方便了相关读者选书;而辅以案例的论述方式,非常利于读者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字出版技术,并将它运用在数字出版实践中。

3.以丰富的案例全方位、立体式剖析数字出版实践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学习和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尤为重要。丛书中《数字出版案例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对国内外数字出版实践个案进行深入剖析的著作。它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启发业界的数字化转型思路,推动数字出版实践创新。该书案例研究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案例选取覆盖国内外大型优秀出版单位。国外出版单位包括兰登书屋(Random House,Inc.)、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约翰·威利国际出版公司(John-Wiley)、生物医学中心(BioMedCentral,BMC)、Overdrive等;国内出版单位包括盛大文学、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知网等,这些单位数字出版工作都比较成功,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其次,案例选取涉及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及专业出版的内容提供商、集成商/技术商以及渠道商,覆盖了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再次,案例包括了电子书出版、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游戏和数字音乐等数字出版产业的各个分类。最后,此前,业界和学界以案例形式对数字出版实践进行的探索并不太多而且较为零散,有的仅分析现状;有的仅限于国内案例;有的论述层次较浅;还有的时效性不强。《数字出版案例研究》如此全方位、立体式地对国内外数字出版案例进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它不仅有利于读者的了解学习和对比分析,而且有较强的教学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当然,除了上述鲜明特征,这套丛书也有一些稍显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技术介绍上。丛书主要阐述的是数字出版关键技术,如DITA技术、HTML5语言、元数据基础以及版权保护与应用技术等,但它对专门的数字出版物(如SWF电子杂志、iPad电子杂志、EPUB电子书)生产和制作技术阐述的不多。由于数字出版产品是未来数字出版企业竞争的关键,丛书若能对数字出版产品制作技术阐述清楚,那无疑将对读者有更大的借鉴作用。

毋庸置疑,这套丛书是我们全面、系统、深入认知数字出版的一把利器!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新闻传播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篇5:评助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林勇,男,汉族,于 2005年7月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预算与管理水利专业,专科学历。

我毕业后来到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参加工作,分配到筑路分公司和其他同事一起负责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工地上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技术,以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方向,参与了工程中部分施工方案及工法的编写。还积极投入到现场施工中去,在第一现场完成理论知识到现场经验的转化,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现场施工是辛苦的,一般的高速工程都不会在繁华的市区,而是在山区或乡村,这个工程也不例外,位于一个小乡村旁,这就要耐的住寂寞和无聊,同时在施工现场也要经受的起风吹日晒。这也是对个人毅力的一种磨练,很快我就适应了现场的环境。

在九年多的施工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必须对图纸非常熟悉,并且有一个合理的施工计划;其次要有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勾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要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通过工作,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要有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开工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即在按时完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要做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大到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工程施工的难点要点,小到某一个工程部位的前后衔接;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如汛期、持续降雨、超高温或寒冷天气的影响;要十分熟悉所拥有的各种施工设备及施工队伍的工作能力,以便合理安排和调度各种人员及设备;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工程各个相关方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影响,比如材料供应商能否及时的供应足够的材料,不同施工队伍之间的工作面交接是否顺利等等;要合理的划分施工单元和施工区域,必免造成人工或机械设备的闲置;根据施工单元和施工区域的划分和所拥用的人工、机械选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平行施工或流水施工。

2、要有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

工地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人员,而每个方面的人都会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而不做任何让步,所以在处理起来就要学会协调和勾通,使各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这样也不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反之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各方面都不做出让步,工程将无法继续进行,结果将造成更大的损失。

3、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一个从事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来讲,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因为施工现场所出现的问题大多是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出现的问题,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工作并不在全局,而是在于每一道施工工序,所以施工质

量的保证,最主要的是在于要严格按照工程图纸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来完成每一道工序,严禁偷工减料,每道工序的交接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专职监理员终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5、有一支技术过硬、纪律严明施工队伍

一支技术过硬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是顺利完成一项工程的最有利保障,而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制定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是首当其冲的。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次,必须制定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明确各岗位职责,一定要做到令出必行。第三,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进行经济奖励,这样会大大调动施工队伍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6、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要全面、及时

施工资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一个证明,所以要根据工程的进展及时、全面的做好每一份施工资料,这样也对工程的竣工验收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地生活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施工管理人员并不是到工地随便走走就能锻炼出来的,而是在看似一切顺利的表面现象上发现问题,并能正确的处理问题。

篇6:技术员评助工述职报告

本人为2008年七月毕业的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现已工作一年多。毕业一年多以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相关方面的工作,使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不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理论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毕业前,虽学习到很多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但并不能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与关键。工作后,经上级领导的指导及身边同事的教导,开始接触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及关键步骤。毕业前,接触的知识点都是专业教材的理论内容。毕业后,因工作需要而翻阅工具书的次数急剧增加,并且在翻阅工具书的过程中了解到结构设计的技术内容,自己的知识水平又得到提升,工具书的内容与理论教材的知识点相互交融,相互印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内容。毕业前,虽做过少数课程项目,但与实际关联较少,对实际的工程缺少准确、全面的了解。毕业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对建筑工程的了解,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与水平,特别在结构设计工作中全面提高自己对结构设计软件如pkpm、探索者、天正建筑、理正结构等的操作能力。工作一年多后,发现自己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理论水平还需继续提高,并且不能只停留在学校时的理论知识,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操作方面还需继续向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同事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现对一年多以来的思想、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身为光荣的共产党员,我在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身很好的为自己定位。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工作中不断地改变自我,适时地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的成长。

一、积累经验,立足根本。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立足根本,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进入铁路设计行业以后,我首先学习铁路设计规范,翻看一些设计参考图,逐渐的去认识一些设计标准,这样主要是为以后的独立设计打下基础。清楚的记得,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连最基本的设计软件还用不熟练,后来我就多问身边的人,把一些简捷操作记在本子上,每天练习一遍,时间长了,慢慢就记住了。设计软件是根本,软件熟练后,我的设计速度明显的加快了。

二、善于交流,为我所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都知道对于不懂的东西要请教别人何况我们呢。铁路桥梁设计专业性强,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对经验要求也很高,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就要和周边的同事不断的交流,多去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有时候,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种答案,如果自己抱着自己的答案而自满,那就错了,有可能和别人交流后,别人的答案更加简捷,更加精准。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多交流,要善于交流。

三、沉着细心,不急不躁。每个工作都有每个工作的特点,工作的特点对参与该工作的人员也是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我们铁路桥梁设计这个专业,会涉及到复杂的计算,不但包括结构受力的分析、计算,也包括工程数量的计算。如果结构受力计算出现错误,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如果工程数量数量出现错误,将会给以后的施工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工作过程中细心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们设计的方案难免会出现不足,领导审查完成后,一些内容很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或者是任务重、工期紧,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急躁,要沉着应战,不急不躁,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融入铁路设计行业中去。

四、善于思考,追根求源。

一条大的项目会有桥梁上千座,这上千座桥梁的设计工作将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如此庞大的工作也会有很多重复的设计。比如简支梁桥的梁型在跨度相同的时候是一致的,墩型在墩高某一个范围内是相同的,如此多的重复性工作要求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重复设计,一定要善于思考,追根求源,把一个问题弄懂了,其他类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不断创新,提高自我

在当今,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大的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总量五年就将翻一番,经济生活瞬息万变,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应该学会用世界的眼光从高处和远处审视自己,衡量自己,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通过创新,随时改进,我国的铁路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的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更高的铁路建设标准对我们设计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创新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去创新,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英语口语给建议下一篇:水泥砼路面大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