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

2024-06-08

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共8篇)

篇1: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

光荣与梦想

责任与使命

2010年12月8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 24 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80 周年庆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 24 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8日上午在前门建国饭店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3届理事会理事长杜钰洲,香港纺织服装学会永远名誉会长杨勋等到会并致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高勇、陈树津、张延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将士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 23 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毕国典、秘书长王竹林等行业协会领导、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代表等共 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3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孙瑞哲主持。其中,毕国典关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 23 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王竹林关于修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章程及会费收取标准的报告等 4 个报告获得了与会学会会员的一致通过。大会同时选举并产生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 24 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理事会领导,并颁发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以及第 11 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在下午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80 周年庆典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通过宣传短片全景展现了其 80 周年的辉煌历程。杜钰洲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是促进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使命。同时希望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振奋精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努力建设成纺织工程技术工作者之家。特邀报告 ―― 姚穆院士的“世界纺织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从全产业链角度为与会代表解读了未来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为新当选的新一届理事会的理事长,孙瑞哲以“光荣与梦想”和“责任与使命”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承诺:新一届理事会将不断努力,“还学术以荣誉,给科研以更高的地位”,使更多纺织科技工作者通过学会这一平台获得尊重和重视。同时透露,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的学术研究,学会计划从2011年开始创办中国纺织工业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

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音乐会将庆典带入了尾声,华丽的新篇章也将就此展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4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名)

理事长孙瑞哲

副理事长 马永喜王竹林王启明伏广伟刘元风朱勇阮积祥李书勤李金宝杨 勋

肖长发陈建勇周华堂俞建勇施楣梧柯慧琪胡克赵 强夏志林徐卫林

戚建尔谢 明蒲宗耀潘雪平潘跃进

秘书长 龚进礼

背景资料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是1930年4月20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纺织学会。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原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国家纺织工业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领导下,围绕各个时期纺织工业建设的中心任务,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和发现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不同历史时期几代纺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已经拥有会员 5 万多人,下设棉纺织、毛纺、麻纺织、丝绸、针织、染整、化纤、纺机器材、纺织设计、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标准与测试、空调除尘、产业用纺织品、技术经济、信息、新型纺纱、环保等 18 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部、普及部、出版部、咨询部、对外联络部、《纺织学报》编委会、基金管理委员会、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纺织卷编委会等 12 个办事机构。

近10 年来,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领导支持下,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纺织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采取积极措施,注重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扩大学术交流领域,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0 年间学会总部及各专业委员会共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展览会、培训班等 240 余次,5.5 万余人次参加,促进了多项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出版论文集约 150 本,发表论文约 7 000 余篇。有 120 本《学术会议论文集》被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收入《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同时,学会还加强与各地纺织工程学会的联系,每年一次召开省市秘书长会议,及时传达中国科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有关主管部门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研讨学会工作,商讨优势互补,联合互动措施,交流各地学会工作经验等,对推动学会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篇2: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

你知道蜗牛为什么要缓缓的走向目的地吗?为什么它走了许久都没到,却还 要坚持迈进的原因吗?因为梦想!梦想,是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人人所向往的。尽管不可到达的梦不计其数,但我相信,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梦想,我们就有了对明天的憧憬,对未来的期望。

小时候,我们老家住的都是低矮陈旧的平房,灰色瓦片的屋顶,旧式的淡黄的墙壁,凹凸不平。门是木头做的,没有上漆,上面留下了无数岁月的痕迹。白天,走进屋里凉飕飕的,光线又暗,给人种森森的感觉;晚上,更是伸手不见五指,片漆黑,哪怕点着灯,也是昏暗昏暗的,让我想起奶奶对着灯光吃力地穿针的样子。屋子里只有两个房间,家具少得可怜,台缝纫机和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是家中最值钱的东西了。大伙儿就在暗的屋子里就着灶台做饭,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老房子经常漏雨,下暴雨,水就滴滴答答地淌下来,而家里那时候便遭了灾,搬床的搬床,拿脸盆的拿脸盆,忙得不可开交,天晴爷爷便上屋顶补漏去了,可是下次下大雨,还 得接雨水。当年我们都没想过有天,我们会住进高楼大厦。怎么都不敢想象老气横秋的平房会被座座气派壮观的摩天大楼替代。现在,放眼望去,高楼耸立。骄傲的身躯直挺着,高高俯视着人们。既宽敞又舒适。不管刮风还 是下雨,室内的温度都不会变。舒服的沙发,柔软的大床,精致的家具,明亮的灯饰......里里外外都是全新的模样。当年,我也有过不满,嫌弃昏暗的灯光,讨厌雨天湿哒哒的`屋子,还 有翻个身都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能把生活变成现在这种模样是从未想过的,也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如今,当我再次站在那个村口,望着村里新种的绿化,还 有治理之后的清澈见底的小池塘,我感慨万分――这……还 是我小时候的那个村吗?这个儿时不敢做的梦,在上辈的不断追寻下,竟然,圆了!

篇3: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

当中国跨入全球农机制造第一国的时候, 中国的农机市场就注定要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多少年来形成的国内农机市场竞争状态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打破, 国际知名农机企业包括一些重工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涌入农机制造行业。这些企业的进入, 使得农机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但同时也给农机行业带来更多高新技术和理念, 大大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与农机技术日新月异相对应的却是农机专业教育的不断弱化, 年轻的专业人才严重断档。不少农机学校为了生存, 为了学生就业, 纷纷摘掉“农”帽, 有的停办, 有的转为机械修造。目前, 全广东省仅有华南农业大学 (以下简称华农) 仍保留农机专业, 每年为农机行业输送100多名毕业生 (含研究生) , 成为广东省农机发展的造血器。

然而企业对这仅存的农机人才培养单位并不十分满意, 时有企业向媒体大倒苦水, 认为人才紧缺, 招不到合适的人。以畜牧机械企业为例, 几乎所有的畜牧企业都存在招不到专业对口人才的问题。“全国没有一家高等院校有畜牧机械专业。”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企业想要的人才学校根本不培养。”

对此,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位老师说:“不仅是畜牧机械企业, 由于广东整体农机制造的落后, 广东市场对农机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 学校不可能专门设立专业去培养人才。”目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只有研究生从事农业机械研究, 本科并未设立农机专业。该老师介绍说, 目前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的毕业生都可以转到农机行业, 其课程设置中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热力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等课程都可以应用到农机制造业。但是每年的毕业招聘会中鲜少见到农机企业的身影, 也少有农机企业打电话咨询毕业生的相关情况。

学生需求量小、学校不可能为此专门开设专业的说法得到华农一位农机专业老师的认同。“以畜牧机械为例, 一个企业一年可能就需要二三个人, 广东也就这么几家畜牧机械企业, 如果我们设立畜牧机械专业, 那么多出的毕业生怎么办?”

这其中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也许会有人说, 其他的学生完全可以到省外企业去工作。可是在我们的社会调查问卷中发现, 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希望毕业后到本土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企业工作, 外省企业则不予考虑。

众多企业认为不仅招不到对口人才, 而且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比如理论课不扎实、动手能力弱、好高骛远、不愿从基础工作做起等。“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后, 都要老师傅传帮带, 学个三五年才能独当一面。”

受访企业一致认为, 学校应加强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 要让学生认识到凡事必须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成就大事, 加强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缺一不可。同时要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的培养, 因为农机是个苦行业, 正如罗锡文院士所言, 做农机研究要脱了鞋踩到田里感受才能知道土地是什么样的, 自己设计的机械是不是适应这种土地。还有不少企业认为, 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 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社会效应。

同样对教育现状不满意的还有学生本身。调查显示, 近乎99%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理论课时过少。与此同时, 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外实践急需加强, 提升动手实操能力。

实际上, 华农农机专业的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 并开始着手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当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领域正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 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和宽口径、高素质、广适应的教学改革要求, 学生在本科4年既要掌握机械学、信息科学、自动化技术、农学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 还要掌握农业装备设计、试验、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的能力, 还要具有农业机械化系统规划设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既要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熟练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法律和技术法规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 具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上述业务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的指导下, 华农突出以下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一是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二是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加工方法, 三是掌握机电一体化知识和过程控制技术基础, 四是具备机电设备的运用、管理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基本能力。

华农一位农机专业的老师认为, 未来10年农业会有大的发展, 会有辉煌的未来。农业的发展必然对农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农机化必然包括管理、制造和应用三个方面的内容, 华农的目标是培养应对未来农业发展的从业者, 致力于研究和解决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华农的专业课程正是按产业发展来设计的, 内容全面涵盖农机化的管理、制造和应用三个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受访学生普遍反映喜欢所读专业, 大部分希望毕业后能到农机企业中工作。这一调查结果与华农学生组织完成的《2013农业机械化行业的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这份报告显示农机毕业生选择农机行业的人数比较少, 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到机械类企业就业, 但是不会到农机企业工作。

与该报告一致的是,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学生对学校当前的课程设置均表示不太满意, 认为理论课不足, 希望得到加强。而华农一位老师在提到2015年课程规划时则透露, 2015年度的课程规划中, 理论课将再度压缩, 一些专业课程从原来的60多学时压缩到32学时, 包括制图、力学这些专业基础课。这样的调整无疑是有风险的, 但是学校同时加重了实践课的比例, 从原来占学分的25%增加到30%, 相当于通过项目训练来提高理论基础, 把一些理论基础课放到实践课里重新学习, 这也是符合国际教学潮流, 即以项目驱动的自动学习, 在教学上尽量和国际接轨。

篇4:使命与梦想话题作文

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

又在极强中迅速衰弱,

在衰弱之后,整个民族会再次探寻一条崛起的道路。

这一历程到今天都没有结束。

近来,有关俄罗斯崛起的话题正成为媒体、政治家、学者甚至普通民众的关注焦点。俄美军舰黑海对峙、俄罗斯舰队到美国“后院”加勒比海与委内瑞拉海军联合举行军事演习并帮助委内瑞拉开发核能,以及向委内瑞拉出售战机等,俄罗斯表现出的是一种强势的大国姿态。结合历史衍变,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俄罗斯崛起了吗?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语),同时,“历史是过去思想的重演”(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语)。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历史上俄罗斯两度崛起及其精神动力的了解或许构成了这一问题的明确答案。

使命感:俄罗斯崛起的历史精神动力

自古以来,俄罗斯就是一个充满使命感的国家。这种使命一方面来源于历史上基辅罗斯王公(俄罗斯的前身)与拜占庭帝国的姻缘,因而对拜占庭帝国精神遗产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东正教对俄国社会、王公贵族的影响。

公元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亚为妻,并把拜占廷皇室徽记“双头鹰”作为俄国的国徽引入,并将其铸在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上,鹰的两个头分别注视着东、西两方,标志着俄国为欧亚国家。16世纪,俄罗斯普斯科夫叶利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在给莫斯科瓦西里大公的信中进一步坚称,“所有基督教王国都归于您的一个王国,两个罗马(即古罗马教会,第二罗马教会即拜占庭教会)已经消失,而第三罗马却屹立不动,至于第四罗马则将不会再有”。在菲洛费伊看来,“第三罗马”教会在瓦西里大公的领导下,将烛照整个世界,整个东正教世界都归瓦西里大公领导,他是基督徒唯一的沙皇。

“第三罗马”思想形成了俄国历代沙皇、贵族甚至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优越感。19世纪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通过自己著作的主人公沙托夫说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关于俄罗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它就不再是一个民族了。然而,真理只有一个,因此在所有的民族当中只有一个民族可能拥有真正的上帝,尽管其他的民族也各自拥有自己独特而伟大的上帝。唯一‘体现了上帝旨意’的民族就是俄罗斯民族”。这段话表明,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里,俄罗斯民族是独一无二的优秀民族,即上帝的选民。无独有偶,19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也认为,在人类向神人类(按照索洛维约夫的构想,未来的全人类都将皈依基督教,因此,未来的人类就是基督的人类,即神人类)的过渡中,俄罗斯民族将发挥自己的决定性作用。有关俄罗斯的独特使命,20世纪俄国著名哲学家别尔嘉耶夫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俄罗斯人很早就具有一种感觉——比意识更敏锐的感觉——这就是:俄罗斯有着特殊的使命,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作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索洛维约夫和别尔嘉耶夫的上述话语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脱离俄罗斯社会的只言片语,而是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中业已存在的重要政治使命思潮。

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感染和驱使下,近代俄罗斯历史上的君主彼得一世开始了他的铁戈征程。在赴西欧寻师问道的时候,彼得告诫大使团全体成员:“我们在这里工作,并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为了学习航海技术,以便在我们回去之后,能战胜耶稣基督的敌人,并在耶稣的恩典之下成为基督信徒的解放者。任何人不得无视这些,我们背负着极其伟大的使命”。从彼得一世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向西方学习的重要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夺得黑海和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为一个海上强国,还在于能成为一个“基督信徒的解放者”。

实际上,俄罗斯历史上具有这种“第三罗马”式宗教使命情怀的沙皇远不止彼得一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征战拿破仑的时候,甚至还组建了神秘的“神圣同盟”,从而使当时的几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了一种特别的宗教氛围之中。

浓厚的使命意识和“第三罗马”式的宗教情怀构成了俄罗斯特殊的国情,为俄罗斯近代政治、军事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整个俄罗斯历史来看,在使命意识和“第三罗马”式的宗教情怀的影响下,其大国地位和经济、军事的发展总是重复着“落后→军事失利→改革→崛起→衰弱→变革→崛起”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其中,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历史上促使俄罗斯崛起而发起的改革往往以军事失利为背景,改革初期往往多关注于军事技术、工业的发展,以军事技术、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进步。军事优先,以军事实力支撑其大国姿态,这构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崛起之路。

军事优先:俄罗斯历史上的两度崛起

俄罗斯的第一次崛起发生在彼得一世时期。这位饱经磨难的沙皇自幼就表现出了对军事的由衷热爱,在其同父异母姐姐索菲亚摄取皇权的时期,他就组建了自己的娃娃兵团,终日以操练娃娃兵为乐,后来,这支娃娃兵团发展成为了俄罗斯著名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军团和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军团,在俄罗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宠臣勒福尔特对执政初期彼得的政治启蒙点燃了他的军事强国的热情,在其送给彼得一世的《君王霸术论》一书中这样写道:“君主不应该有其他思想或其他目的,他只应该为战争艺术及其军队的组织与纪律而操心,他也应该拿别的事情来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因为战争艺术乃是他这个君临天下者所应该学会的唯一艺术。而这种艺术的力量是:它不但能令那些生而为君王者保持其地位,又常能使那些生而为庶民的人挤入君王之列。这样看来,忽视战争艺术乃是丧失国家的主要原因,而精通这门艺术则常能使你获得国家。……失去了应有的军事力量,有诸般罪恶会降临到君王头上,而其中之一便是会让你被人轻视。受人轻视,乃是为君王者所最不应蒙受的诸般耻辱之一”。《君王霸术论》对彼得一世的思想造成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他后来征战亚速要塞的重要原因。

首战土耳其,出师未捷。彼得一世意识到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加强俄国的军事建设,尤其要提高俄国的军事装备水平。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年轻的彼得开始化装成一名陆军下士,随大使团赴西欧寻师问道。

远赴西欧的学习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军事装备和指挥水平的提高也并非朝夕之功所能达到。在随后对瑞典的纳尔瓦战役中,俄军再次遭受重创。不过,战争的失败非但没有击垮彼得一世,相反,却使他的斗志愈加顽强。马克思在谈到纳尔瓦战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时这样写道:“纳尔瓦会战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民族遭遇的第一次严重失败,这个民族善于甚至把失败变成胜利的武器”。

败则思变,变则通。彼得一世的改革不可避免。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彼得不但建立了军事学校,专门用于培养军队指挥官,还大力兴建兵工厂及相关制造业工厂。为了寻找财源,进而为制造舰船和大炮提供资金,彼得一世绞尽脑汁,开始把发展必不可少的战争经济同发展繁荣的民族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他不断开收新的税目;另一方面加速开创新的生产途径并扩大出口,同时,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削减进口,以此增加资金积累。一方面通过苛捐杂税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压榨;另一方面又鼓励他们发扬首创精神。

彼得一世梦想实现海上霸权,因而将很多资金用于修建港口和造船厂。为了发展造船业,彼得一世聘用了大量荷兰、法国和英国技术专家,给予他们最为优厚的待遇。根据俄国当时的一个外交官记载,彼得一世对外国造船专家,有一种特别关照:“沙皇总是迎合和讨好他们。他们可以按时领到薪酬。君王时常请他们吃晚饭,在举行大型宴会时,他们被邀请和沙皇同席进餐”。其实,这些备受沙皇宠爱的客人的职务,很快将被他们亲手培养的俄国人取代。

梦想奇迹般地实现。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俄国最终成为了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麦思斯坦在1714年证实:“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更谈不上超过他们”。在这里,麦思斯坦指的是俄国的13000门大炮,这还不包括俄国国内铸造厂还在源源不断地制造的大炮。军装的料子由俄国纺织厂生产;制造枪筒的熟铁来自西伯利亚;制造炮筒和榴弹的生铁由沃罗涅什和图拉供应;硫磺和硝石产自乌克兰。彼得一世登基伊始,俄国没有一只战舰,除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渔民之外,国内无人对航海感兴趣,而到了1725年,俄国舰队已拥有48艘战舰、787艘帆桨战船。

强大的军事物资生产能力为俄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俄国最终取得了北方战争的胜利,瑞典军队连连溃败,1721年,被迫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尼什塔特和约》。和约规定:“瑞典把俄军占领的里夫兰、爱斯特兰、英格里亚、部分卡累利亚地区连同维堡区,包括上述地区所辖的全部城市、要塞、村镇、港湾和海岸及岛屿……连同瑞典国王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称号,毫无例外地割让给沙皇陛下和俄国所有”。对欧洲军事强国瑞典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此时的俄国已经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屹立在欧亚大陆。

18世纪俄国崛起的另一个标志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军事扩张。在其当政时期,俄罗斯的版图得到极大扩充,它的版图从波兰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也大大增强,1796年,俄罗斯陆军的人数达到空前的50万人,成为欧洲最为庞大的军队。俄罗斯的国家地位也得到迅速提高,当时的俄罗斯宫廷被认为是欧洲最辉煌和最奢华的宫廷之一。

进入19世纪,1812年俄法战争的胜利和“神圣同盟”的组建,更将俄国推向了欧洲盟主的位置。不过,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俄国,这样一个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除了坚信自己信仰的上帝的正统性外,还总是赋予意识形态以太多的意义,将拯救世界视为自己的使命。面对近代以来西方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俄国即使在彼得一世改革打开了面向西方的大门之后,也没有在经济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至少,其工业化步伐比西欧国家慢了很多。很多知识分子,包括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斯拉夫派成员,在反思这一现象的同时,却并不鼓励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纳,相反,他们甚至开始了对西方社会的批判。面对西欧国家日益资本化的社会状况,他们提出只有笃信东正教的俄国民众才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有能力把世界从低俗、市侩、唯利是图的堕落的欧洲人手中拯救出来。

由此,彼得一世改革带来的俄国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巨大进步,在其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继承,但往往缺乏应有的社会成效。至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经济已经和西欧的先进国家有了不小差距。从工业生产的一些指标看,1913年,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8%。在欧洲,俄罗斯当时的人均国民收入只及英国的1/6,不到法国的1/4,主要工业品人均产量与当时欧洲最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缺少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的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后逐渐走向衰落,先是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欧洲宪兵”的地位一落千丈,后又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落败。

俄罗斯的第二次崛起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末的苏联时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初期,其面临的国内外局势异常艰难:国内物品短缺、叛乱频发;国外面临欧美各个国家的封锁和遏制。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成立后,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逐渐好转,但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斯大林“剪刀差”(也称“贡赋论”,即压低农产品价格,借以增加积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经济政策的统领下,从1928年开始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极大地增加了生产力,至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尤其重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37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工业生产指标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位。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创造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奇迹之一,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便走完了西欧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结构来看,重工业,尤其和军事相关的重工业,明显处于优先地位。造成这一工业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虽有经济计划的因素,但在动荡的国际环境和战争越来越逼近的情况下,为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也构成了其中的重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已大大增强。到1938年,苏军已装备了七千多门野战炮、1.5万多辆坦克、6672架战斗机和137艘各类舰艇。除此之外,苏军还开始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己的装备水平。

随着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苏联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929年,英国恢复了中断了两年的英苏外交关系。1933年,拒不承认苏联达16年之久的美国,也不得不改变敌视苏联的政策,同其建立了外交关系。作为一个大国,苏联此时已在国际社会上初露锋芒。

苏联自雅尔塔体系形成,甚至更早的时期就把自己的国际角色定位为世界大国。战后初期,在苏联相对于美国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就开始积极谋求建立与美国共管的世界体系。自此,苏联开始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方,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发挥着重要影响。

斯拉夫民族的发展总是给人带来意外的震惊。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的大厦轰然崩塌。俄罗斯在随后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推行的“休克疗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物价飞涨、工业生产急剧下降,俄罗斯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展望:恢复大国军事,俄罗斯崛起的历史重演

世纪之交的2000年,曾经叱咤风云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权力之杖交给了年富力强的普京。8年时间,在普京对俄罗斯经济的运筹帷幄下,俄罗斯的整体国力有了很快增长,“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的当选承诺正在一步步实现。与此相适应,俄罗斯近年来在军事行动方面更加夺人眼目,面对北约和美国的战略打压,俄罗斯的姿态强硬,一方面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通过“能源外交”来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

面对俄罗斯近年来的表现,国内外学者针对俄罗斯崛起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实际上,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非常困难,问题在于崛起这一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它自身也缺乏一系列指标去衡量。回过头再说,即使有指标去衡量,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一定可靠吗?历史已经给予了这一问题一个明确回答。从具体指标来衡量,苏联时期的经济和整体技术水平自始至终都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从这一史实出发进行理性的分析,冷战时期的苏联应当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但为什么历史学家们在划分整个冷战史时又将其分为了“美攻苏守”、“苏攻美守”等时期呢?看来,历史的发展并非理性数据分析的必然结果,也远非那么简单。

从俄罗斯两度崛起的发展史来看,18世纪初和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的崛起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它们都建立在对自身军事、经济落后性的清醒认识基础之上。对土耳其人战争的失败,使彼得一世认识到俄国军事的落后;欧洲之行,又使他对俄国经济、社会的滞后性有了进一步反思。20世纪上半叶苏联的崛起,更是处在经济、军事,还有外部危机的背景之下。

军事优先,大力加强工业建设是俄罗斯两度崛起的又一特征。彼得一世前往西欧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学习造船技术,从而建立自己的海军。他建立各类工厂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回过头来看苏联,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刚刚成立,面临着外国敌对势力干涉,甚至战争的压力,作为这方面的重要考虑,苏联的前三个五年计划均以发展重工业为优先。伴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在俄罗斯两度崛起的过程中还引进并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彼得一世从国外直接招募了大量技术人员,斯大林则在苏联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

伟大人物的出现也与俄罗斯的崛起相伴生。彼得一世和斯大林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有力的贯彻自己意志的手段,彼得一世用“自己的野蛮征服了俄国的野蛮”,而斯大林的俄语名字即是“钢铁”的意思。

另外,经济并不构成俄罗斯崛起的直接必然因素。作为这方面的一个例证,18世纪末俄国已经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而其经济却与英法等西欧国家有着相当的差距。

如果将这些因素与当今的俄罗斯作对比,那么就会得出一个值得思考的结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落千丈,军事实力也大不如前,在北约的步步紧逼下,其战略版图大大压缩,军事强国地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衰退,这一点具备了历史上俄罗斯崛起的危机条件。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的经济逐渐恢复,军事工业及其装备能力有所提高。从俄罗斯民众的接受度来看,普京也基本符合俄罗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标准。但从整体来看,当今的俄罗斯缺少了其历史崛起共有的大规模军事及相关工业改造建设这一基础条件。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近年来国际市场日益高涨的石油价格在给俄罗斯带来滚滚“石油美元”的同时,并没有给俄国的工业制造带来更多的技术结构改善,至少说这种工业结构改善到今天为止仍不足以为俄罗斯重新崛起提供足够的支撑。

篇5:青春与梦想话题作文优秀

——题记

回顾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后人、深刻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引领世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勿忘历史,93年前的中国,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中国的前途究竟在哪里?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探寻者。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如同黑暗中闪过的一道光明,为人们燃起了希望的火炬。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哦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他们历经波折,用鲜血和生命带领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书写下中国历史最光辉的一页。

如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种豪迈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这一刻,我们又一次真切地感受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国力的强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向世人昭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

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污染和生态危机随之加剧。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海,天空弥漫着黑色的烟尘,堆积如山的垃圾,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酸雨成灾,旱涝肆虐,生态灾难频繁,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是当代中国人的福祉所系,也是每一名中学生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所在。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最爱的是自己的祖国。我们的祖**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母亲。她有着山一般的意志,海一样的胸怀;长城是她坚强的肩膀,长江是她飘逸的裙带;白云浮动着她绵绵的情思,山花摇曳着她温馨的气息……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神圣的母亲!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为了祖**亲灿烂的明天,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时刻准备着,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意识,用科学知识丰富我们的大脑,用科学素养撑起中华民族前进的风帆。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让我们携起手来,满怀肩负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做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追求和梦想,谱写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篇6:责任与梦想为话题作文

自从我进入高中的学习以来,我便开始变得叛逆、变得浮躁:除了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外,更多的是在家里同父母作对!记得还是在读高一的一段时间里,我特别看不惯父母亲:看不惯他们的言行举止、看不惯他们的处事方式、甚至看不惯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对我的唠叨和叮嘱。因此,,我几乎是每次放假回家,总会惹得父母生气/甚至伤心甚至落泪!。

这一切,直到这个学期,我才开始慢慢的反思,对父母亲的态度也才开始慢慢的改变,但我已经后悔不已!

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每当夜深人静时,在我脑海里我常常会浮现出几幅画面:爸爸为了我的学费,每天清早就挽着裤脚、拖着板车,把地里种的蔬菜拉到闹子上卖掉;妈妈为了我的生活费,整天不知疲倦的呆坐在“纸炮机”旁,重复着单调而辛劳的动作;而自己,安逸舒适的坐在教室的风扇底下不是舒服的睡着觉,就是无聊的虚度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些画面,让我无法入睡,这些画面让我泪流满面!上次放月假回家,我突然发现,妈妈老了,爸爸也老了!我看着妈妈头上那失去光泽的沾满了纸炮灰尘的头发,真想帮她洗一次头,因为在我拨开她的发髻时,看到里面竟全是白发!想一想爸爸,小时候常常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有时甚至还把我举得好高、好高!现在的爸爸老了,腰也弯了,摸着爸爸的手,除了皱纹、还是皱纹!我无法抑制的眼泪流满了我的面颊,这泪水是心痛,更是自责!因为无伦是妈妈的白发,还是爸爸手上的皱纹都和我有关!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父母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为我们最付出最多的人!他们为了让我们能过得更好,可以毫不犹豫的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都还年轻,都还健康,年轻和健康就是最大的资本,因此我们绝不能放弃!因为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一切父母都还在家期待!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学习再难,也没有父母亲操持我们整个家难;我们的学习再苦,也没有我们的父母在烈日下奔波苦!因此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堕落寻找理由和借口!我们更不能让年迈的父母失望,甚至绝望!

同学们,我们还等什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振作起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学习好每一天,不虚度每一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体贴父母,要好好学习,不挑吃,不挑穿!

篇7:青春与梦想话题作文优秀

我的梦想不是成为百万富翁,不是像许多女孩盼望的那样当一名高级白领,也不是想成为声名显赫的高官,而是想做一名朴实、优秀的教师。

在我的心里,老师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一张黑板,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却挥洒着无穷的智慧。一根粉笔从绿鬓红颜写到满头青丝,培育出了一代代莘莘学子。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遇,很少看电视的我,却被星光大道节目中云飞大哥的深情演唱吸引了。他的歌声真挚深情,使人如痴如醉,征服了评委和全场观众。随后播放的一段关于他的视频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他是一名远离繁华都市的乡村教师。他用自己的歌声,给穷乡僻壤的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快乐。心灵圣洁的他,歌声中没有世俗之气,有的只是对孩子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当主持人问他,是否打算进军演艺界的时候,他却淡然地说:“不,我要回到我的乡村,那里有孩子在等着我。”他还说选择上星光大道,是为了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唱歌和支教,是他一生的事业。

久久以来,我耳畔时常回荡着云飞的歌声,脑海里无数次出现他纯朴的眼神,也无数次地热泪盈眶。我懂得了,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还远远没有实现,许许多多像云飞这样胸怀大志的青年,正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以期伟大的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光荣而朴实的人民教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密不可分。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最终的梦想,而我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因此,我想向世界宣告——

篇8:梦想所至 使命必达

坚决辞职 用执着诠释心中梦想

2010年,张训国从事酒类行业已经有14年了,在整个山东省地区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业务能力,都名列前茅。但是,张训国却隐隐发现有些地方不对劲:“酒类行业太好做了,简直可以说是暴利行业。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情在到达顶端的时候肯定要回落。所以我必须尝试转型。”正是这份超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让他在当时酒类行业如日中天时毅然转型。

“刚开始也是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行业,比如考虑到做馒头、做包子,后来发现这些都不适合我。”经过一番深入细致地考察,张训国选择了蛋糕行业。

谈到为何会选择蛋糕行业,张训国表示:“我与一些高端客户接触时发现他们对于高端蛋糕的需求很迫切。在一些高端商务品酒会上,经常缺少顶级蛋糕与顶级红酒的搭配。而且在与高端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生日宴上几乎不怎么吃蛋糕,蛋糕只是成为一种摆设。”敏锐的张训国发现了这个需求量大的细分市场——为高端客户提供顶级蛋糕。

说做就做。2013年,在酒类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张训国毅然辞职。“当时,我的老板极力挽留我,我跟他说:如果将来我不从事蛋糕行业了,我还回到公司来,但现在我要去追求我的梦想了。”辞职后,他用两个多月时间走访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每去一个城市就去探寻当地最优秀的蛋糕店。“边旅行边吃蛋糕,真的是很快乐。”当然,吃蛋糕并不是目的,考察这些出色的蛋糕店是如何运营的以及它们在商业模式上的过人之处,才是张训国的目的所在。

考察之后, “纯八度”蛋糕店终于在济南县西巷开业了。“前三个月,店里没多少顾客。我和蛋糕师还有营业员三个人,就天天关起门来研究,到底怎么做出最纯正的蛋糕。当时的邻居都很好奇,说,这家店怎么还没营业就关门了?”提到开始的创业阶段,张训国非常幽默,“当时我们做完蛋糕也不卖,就分给身边的好友品尝,让他们提意见。我们店周围的邻居都吃胖了。”谈起创业之始的艰辛,乐观开朗的张训国一笑而过。在他看来,追求理想,再苦再累都不怕。

至臻至纯 用极致打造纯正的巅峰

张训国创立的蛋糕品牌名为“纯八度”。“纯”是用最顶级的食材打造最纯正的蛋糕。“八度”是佛教思想中的追求八个幸福维度,代表为顾客提供的幸福感。在张训国的理念中,“纯”是“形”,是基础;“八度”是“神”,是目标。所谓“形神合一”就是要用最纯正的蛋糕,为顾客提供各种极致纯粹的幸福愉悦感。因为蛋糕总是出现在各种欢乐节日中,所以最纯正的蛋糕不仅好吃,还能为顾客带来各种幸福的回忆。

“现在的‘纯八度’在追求至臻至纯方面,可以说是国内最顶级的。”张训国之所以有此信心,是因为“纯八度”在蛋糕制作过程中有一条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绝对不使用添加剂。“可以说,在国内的蛋糕制作领域,没有企业能够保证不使用添加剂,而‘纯八度’就做到了。我们聘请的研发经理在法国待了5年,日本待了1年,来到‘纯八度’都有点不适应。因为在国外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虽然很严格,但也规定了可以使用很小的量。所以当她刚来时非常震惊—能做出不使用添加剂的蛋糕吗?”可是,张训国就是坚持了这条底线,并且把它作为企业理念牢牢地贯穿于对每个员工的管理中。

而为了达到最纯正的味觉巅峰,张训国精心挑选每一款食材。尤其是打造一款蛋糕所用的7款必备食材—鸡蛋、面粉、糖、奶油、醋、巧克力、朗姆酒,“纯八度”都选用了最顶级的。“鸡蛋我们选用的是零售价3.9元一个的维康庄园的有机鸡蛋,糖用的是巴西有机白砂糖……可以说每一款食材的价格都是普通蛋糕选用食材的6~8倍。”在张训国看来,蛋糕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食材。只有食材纯正,才能生产出最优质的蛋糕。

之所以选用醋,是因为普通的蛋糕都会用膨松剂来增加蛋糕的膨胀度。但是因为“纯八度”不允许使用添加剂,所以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采用有机白醋来代替。用朗姆酒则是为了增加丰富的口感,一点点朗姆酒会让整个蛋糕吃起来更美味。

“现在的蛋糕发展方向有两种:一种是向着至美方向发展,只注重外观,形式上很美,比如前几年流行的翻糖蛋糕。另一种则是向着至纯的方向发展,外观上很朴实,但是品质高端,这就是‘纯八度’的发展方向。”

但是,坚持了如此的高标准,顾客有时并不理解,这是张训国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们跟顾客讲,我们的蛋糕使用的鸡蛋零售价是3.9元一个,普通顾客会不相信,觉得你们真的会坚持这么高的标准吗?”现在,他表示,“我们已经很少再去跟顾客讲我们的食材使用价格,只是告诉顾客我们一直在坚持卓越。信任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

科学管理 用标准完善每一项工艺

在济南“纯八度”的生产工场,干净明亮的房间内,蛋糕师们正在紧张地制作蛋糕。从配料到烘焙,再到裱花和包装,每一项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而这只是“纯八度”的一个中央厨房,在青岛、烟台等地的中央厨房正在筹划建设中。

“纯八度”的运营理念是:不做分店,采用在高端商场(万达、绿地等)开设品牌专柜的形式,主要销售模式是采用“互联网+”的方式。目前,“纯八度”已经开通了微信商城,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微信商城。“其实,‘纯八度’的顾客主要是通过口碑传播了解到‘纯八度’在食材上的至纯理念才成为品牌的忠实顾客的。”

为了将“纯八度”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款蛋糕的加工中,张训国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现在‘纯八度’已经研发出了39款蛋糕,每款蛋糕都有自己的配料、工艺和加工流程。每位蛋糕师都必须按照这种工艺标准来执行,不允许添加任何的个人改变。”这就是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将每一项流程细致到位,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工艺改变,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不管你在哪里吃,它的口味都是一样的。而‘纯八度’也是要做到如此,不管你将来是在青岛还是在烟台,吃到的同一款蛋糕,它的味道都一样。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顾客的满意度。”

目前,“纯八度”凭借良好的口碑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的认可,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客户。“银行会对自己的VIP客户发放一些蛋糕券之类,现在他们越来越多的考虑与纯八度合作,为VIP客户提供最纯正的味觉享受。因为‘纯八度’的高端品质与这些VIP客户的需求不谋而合;而且‘纯八度’还能够为银行等行业做到私人订制,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订制蛋糕。”

精细的科学管理、顶级的食材,是“纯八度”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张训国的信仰。

享受生活 用信念追求更美的未来

张训国有一个令人艳羡的温馨之家。妻子温柔贤惠,两个儿子活泼可爱。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事业。“我辞职的时候,别人都反对,但是妻子非常支持我。我们俩一起找开店的地址,最后终于在县西巷找到了完美的地点。”

而谈到儿子,张训国更是滔滔不绝。“每研发出一款新蛋糕,我都会拿回去让儿子品尝。他非常喜欢吃‘纯八度’的蛋糕,而且有时还会向我提一些非常有趣的意见。”正是这温馨的家庭港湾,赋予了张训国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源源动力。

“有时候工作太忙了没办法陪孩子,但我总是会抽出时间陪孩子度过我们的亲子时光。”目前,他正在计划着带孩子一起去法国,“让他多开拓视野,顺便我也能考察一下法国那边的蛋糕。”张训国自嘲自己有职业病,以前从事酒类行业的时候经常去酒行看酒,现在有时间就跑去蛋糕店看蛋糕。

在张训国心中一直有一个理念:企业做大做强不如做长。只有用心经营,企业才能成为百年品牌。梦想所至,使命必达。

上一篇:航空票务员定向培训下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任务及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