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4-08-24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8篇)

篇1: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堂达标题 设计人 刘秀东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达标测试题A1、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顿的枪声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D、科索沃战争2、1939年,德国对哪国的突然袭击,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波兰B、法国C、美国D、德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B、进攻敦刻尔克C、进攻莫斯科D、进攻巴黎

4、连线:德军进攻波兰1938年9月

德军进攻苏联19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1941年6月

5、回答下列问题:

1938年9月,哪四国政府首脑出席了慕尼黑会议?此次会议的内容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B2.A3.C4、连线: 略

5、德、意、英、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等地割让给德国;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膨胀。

达标测试题B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D.德军突袭苏联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B.德国进攻西欧

C.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D.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英国对德政策为什么改变?。

答案

1、B2.B3.D

4.①由原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绥靖政策)变为采取坚决抵抗的方针

②1940年英法遭到法西斯进攻,已经无路可走

达标测试题C

一、选择题

1、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西班牙B.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D.波兰

2.参加慕尼黑阴谋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B.张伯伦C.希特勒D.墨索里尼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A.德国“闪击”波兰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德军侵略苏联D.太平洋战争爆发

4、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

投降”

材料二: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

村庄。

⑴材料一中的“我”是谁?

⑵导致材料一这一严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二出自何人之口?在他的号召下苏联的局势由什么变化?

⑷你从二位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

1、C2、B3、D4、①丘吉尔英国人民②绥靖政策③斯大林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能得逞④顽强的意志、坚定的想念、勇于面对现实、坚决抗击侵

略者。(意思对即可)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达标测试题A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B、诺曼底登陆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D、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A、美国的参战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

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败D、攻克柏林战役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九完结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

说出战役的起止时间

②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C2.C3.A4.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②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达标测试题B

1.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

A.德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B.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瓦解D.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①A.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B.都未给美国造成任何损失

C.英法与德意均站在两个敌对阵营D.战场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

3.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D.开罗会议

4.“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B.英美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C.中、英、美三国是对日本作战的最主要国家,需要互相支持

D.英美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5、读材料回答: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的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人类留下德尔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年时的讲话

①今年是2009年二战胜利已经周年

② 列举出盟军在欧洲战场进行反攻的著名战役

③ 根据材料总结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D2.A3.B4.C5、① 64 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战役、攻克柏林战役

③首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战争的正义性决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然胜利。其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各国的相互支援,加速了大战的胜利。

达标测试题C

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苏联对日宣战B.希特勒自杀身亡

C.墨索里尼政府垮台D.意大利投降

2.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是()

A.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B.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

C.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D.促使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二战中,美、日之间曾发生与核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地点在日本的()

A.东京大阪B.广岛长崎

C.横滨长崎D.东京广岛

5.读材料回答

“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进攻英国。”丘吉尔坚持“地中海战略”,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进攻。

① 丘吉尔和斯大林谈论的主题是什么?

② 这个战场是如何开辟的?在何登陆?

③ 你能推测出这一时期在欧洲开辟了哪两个主要战场吗?

答案

1.D2.D3.B4.B5、①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②1944年。诺曼底登陆 ③一个是苏德战场;一个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的第二战场。

篇2: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来。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0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物袁隆平被评为“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袁隆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努力、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依靠坚强的意志、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困扰世界的难题。更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说明()

A、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B、遇到困难越大,取得的成功就越大 C、一切科学工作者都是意志坚强的人

D、一切科学研究只有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成功2、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爆发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地人民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到,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成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坚强的意志能推动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 B、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是天生的C、有了苦难的经历的磨练、就有了坚强的意志 D、他人的帮助不利于坚强意志的培养

3、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

B、有了坚强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C、成功与意志是否坚强很大关系 D、善于约束自己4、2008年入夏以来,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遭受了洪灾袭击。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出现在洪灾险情的场景。他们不畏艰险,战胜洪水,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解放军()

A、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B、服从上级命令

C、有着丰富的抗洪经验 D、具有坚强的意志

5、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济南军区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武文斌,今年6月18日在随部队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武文斌为了抢救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忍受劳累,直至壮烈牺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他想获得荣

B、他当时没有别的办法 C、他是一名年轻的军人

D、坚强的意志在他身上起着巨大作用

6、“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话说明()

①心理健康对于个人成长非常重要②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③挫折既是好事又是坏

事,具有双重性④挫折孕育着成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对右图漫画中人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着镜子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可以缓解压抑的心 理②属于自我疏导,值得提倡③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④自吹 自擂,骄傲自满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8、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毛泽东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 其体魄。”这都是指()A、人应当做大事、不做小事 B、人应当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C、人应当自我激励

D、人应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

9、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成功②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③唯有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坚持到底④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2008年8月13日,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实现里历史性的跨越。这说明坚强的意志需要磨练。我们要女子体操健儿学习,应该()

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②善于管理自己,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并坚持执行③树立明确目标,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④决不做虽有意义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08年8月13日,经过24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实现里历史性的跨越。三国时期,关羽骄傲轻敌,败走麦城,地失人亡。刘备为此悲愤不能自制,不顾“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亲率大军进攻吴国,结果损兵折将,病死在白帝城。这段历史告诫我们()

①富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重要表现②善于自制的人,应能够做到忍耐和克制,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言行、行为③鲁莽和冲动是极其有害的④成其大事者,必须学会克制,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大家都想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都想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下列属于意志坚强表现的是()

①主观武断,一意孤行②紧急情况下能当机立断,坚决 行动③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善始善终④善于自制,能够做 到忍耐和克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如右图所示,近年来各种军事夏令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的作用?说法真法正确的有?

①只有参加军事夏令营,学习才能获得成功②不经历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③可以培养强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④有利于广大中学生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4、军事夏令营结束后,小强想把这几天军训生活记录下来,请你帮他选一选以下能表现磨砺意志的成语和俗语()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真③头悬梁,锥刺股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15、北宋的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好几年都过着“断斋画粥”的生活,忍受别人不堪忍受的苦难,发奋攻读,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这充分说明()

①苦难是培养坚强意识的磨刀石②离开了困难,就无法培养坚强的意志③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条件④坚强的意志时常表现在与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心理诊断

教师经常惊奇地发现,有些历来成绩好、在学校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挫折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受到某种打击后就一蹶不振,而有些差生因升学无望而较早参加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并且经常遭受更多的生活压力,但却能轻松得挺过来,有的还在某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请你诊断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说一说,差生的优势是什么?

17、现象透视

在我们同学中,有的同学怕竞赛时名落孙山、遭人嘲笑不敢迎战,有的同学听不到别人对自己的一点批评,有的同学因为一次“考砸”,便厌学等等,诸如此类,说明我们同学中目前还存在“三弱”的心理现象,即意志薄弱、感情脆弱、性格软弱。“三弱”归结到一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

1、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3、中学生应该怎样克服“三弱”的现象?

18、观点辨析

下面是几位中学生介绍各自在意志方面的表现?请你分别给他们的意志坚强或者薄弱做出评判?

并说明理由。

甲同学:我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先是想自己解决,可是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来,就赶快去找同学帮助我,或者干脆抄上。

乙同学:我决心往往很大,可真到做时,就坚持不住。自己给自己讲情。

丙同学:以前我早晨起床都是父母叫,现在我有了闹钟,自己到点就起床了。丁同学:我学习的时候,特专心,旁边有热闹的事情,我也是做完作业再去看。

19、材料分析 材料一:“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张海迪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为了学习英语,她在墙上、桌子上、镜子上、胳膊上都贴上了单词纸条,每天不背会10个单词不睡觉。后来她翻译了英语长篇小说《海边诊所》等书。

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期一度沉湎于奢华和挥霍,荒废了学业,还留过级。后来他醒悟过来,决心同软弱作斗争,并为自己制定了《发展意志守则》。他坚持每天记日记,并重读以前的日记,用来进行自我监督,强迫自己完成每天该完成的工作,终于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

2、青少年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篇3:九(上)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烦琐浩劫阑珊疏漏俨然卓著焙烧陶冶烛照吝啬摄取

言简意赅错综复杂一筹莫展寸积铢累食古不化无关宏旨探骊得珠

物竞天择鞭辟入里高头讲章读破五车浮光掠影推陈出新相辅为用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赅,完备。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

一筹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

寸积铢累:形容点点滴滴地积累。铢,古计量单位;累,积累。

食古不化:一味学习古人,拘泥成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

探骊得珠:在黑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骊,黑龙。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

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推,去除、淘汰;陈,陈旧的;新,好的、新的。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成功》的作者是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小题大做,以个人经历说道理,用谈话的方式分析了成功的三个条件———天资、勤奋、机遇,着重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

2.《创造学思想录》的作者罗吉尔·冯·奥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思维科学学者。本文用语录的形式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文章短小隽永,充分体现了语录体的特点。

3.《学问与智慧》的作者是著名学者、教育家罗家伦。

4.《论美》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语)。

篇4: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对序言和跋文还很陌生,相关练笔也很缺乏。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前承诗歌单元,后接小说单元,在整套初中教材中,只有这一个有关序言和跋文的单元,可见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单元4篇课文,将巴金的文章放在单元之首,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序言和跋文在一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先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然后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既重视精读篇目的教学,又注重指导学生对略读篇目的自主学习。单元课文讲授完成后,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目标

了解序言和跋文的特点,尝试写序言和跋文。

四、课时分配

《<家>的序和跋》《读<堂吉诃德>》《科学与艺术》各2课时,《永远新生》、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1课时,写作2课时,自主阅读1课时。

(湖南省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中学 陈志华)

《<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序言和跋文,巴金的《<家>的序和跋》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务必要讲清楚序和跋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它们在一本书中的位置及作用,为以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和“自跋”的特点,领会它们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他对生活的态度及思想变迁的轨迹。

3.培养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谁读过这部巨著,为我们讲述一下故事梗概,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朗读与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学生互相质疑、正音解词:

爱怜 吐露掩饰 累赘 妥当

2.比较阅读,了解序和跋的特点。

提示: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为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本文是一篇自序。

跋一般放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内容大多是评介、鉴定、考释性的。

3.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序和跋的主要内容。提示:《家》的创作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4.自主默读《家》的序。思考: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请你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5.简介《激流三部曲》。

6.自主默读《家》的跋。思考:怎样理解“家”的含义?

(三)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1.序和跋写作相隔22年,22年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巴金对自己22年前的作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四)启迪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五)自主探究

作者在《家》的跋里说“《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观点1:《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的时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观点2: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家》的主题没有过时,反封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熟悉的某部作品写一篇序或跋(300~500字),老师修改后张贴在教室里公开展示。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李仁康段 珺)

《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读<堂吉诃德>》这篇序言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节选自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文章融叙述、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文笔优美,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是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好范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动手对文本进行圈点评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习写作序和跋。

2.从整体感知课文到精读赏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的学习方法。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堂吉诃德》及其作者塞万提斯的图片、录像,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这篇引言主要谈了他少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你的感受会和他的一样吗?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展示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三)走进课文

1.个性化阅读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课文,如串读、大声朗读、默读、小组齐读等。

2.个性化感悟

①在童年的海涅心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文中找依据。

②作者在不同的阶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③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经历对你的读书有什么启示?

3.个性化延伸:摘抄精彩语句

①品情: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词句,细心品味。

②品景: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③品韵:例一:“那片刻的时光,我还回忆得很清楚”;例二:“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丝毫不知道天地间的讽刺,也一切当真……”;例三:“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的描写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五)设计作业,启发思维

猜想以下几段文字可能出自哪本名著(限于四大名著,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情况自选),确认后,谈谈与其相关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举办一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比赛。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黄寒冰)

《永远新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序文知识。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他人之长。

3.懂得艺术创新的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新意的艺术作品难以流传于世,为了使中国的艺术能够吸取外国艺术的精华,翟墨、王端廷主编了《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吴冠中先生为之作序《永远新生》,支持这本书的出版。

(二)阅读·感知·积累

1.自读课文,正音、解词。

2.本文是一篇序文,从表达方式上它可纳入哪一类文章?

3.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对论点展开论证的?

4.介绍作者:吴冠中是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是一位把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精华结合得很好的画家。

(三)探究·理解

同学们对以下几个词或句子有什么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1.异种——(本种)。

2.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

3.保管传统的孝子。

4.盲目崇外的浪子。

5.回头浪子。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吸取了外国先进的艺术(技术)而取得重大成功的例子吗?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李仁康段 珺)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科学与艺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复杂深奥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中的科学术语尤其让学生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将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本文议论中夹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学习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培养严谨的学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艺术(美术、音乐、雕塑……)。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多,如表演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大家曾想过艺术与科学有什么关系吗?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多媒体展示)

1.李政道简介。

2.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扫除生字生词。

2.粗读课文,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论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谈谈科学与艺术有哪些异同。

4.你如何理解“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在文中的含义?

5.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莎士比亚一例的理解。

3.体味文章语言,谈谈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四、课外延伸

小结“序”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小组讨论),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序。

篇5: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1.2011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听取网友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与普通老百姓在线交流,共谈国事,说明 ( )

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在我国,人民平等地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 人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011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说明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2011年2月20日至26日上午10时,在不到一周时间里,一项由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我向总理报民生两会建议征集活动已吸引超过20万名网民参与,留下1.6万条意见和建议。上述举措 ( )

A.便于公民了解国家的政策和秘密 B.有利于人民更好地参与检察机关的管理工作

C.可以彻底杜绝腐现象 D.说明民意在决策和民主法治进程中彰显出巨大力量

4.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所以以宪法为统帅,是因为宪法 ( )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

5.经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的曝光,很多悬而未决的维权事件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迎刃而解。这体现了 ( )

①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② 新闻曝光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比法律更有效 ③ 公民的.批评、建议越来越受到重视 ④ 新闻媒体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惟一最快捷的渠道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6.据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我国实现现代化时间表显示:率先买入现代化的分别是:上海于2015年,北京于2018年,广东于2021年,天津于2026年。而最后实现现代化的分别是:甘肃于2062年,青海于2065年,贵州于2070年,西藏于2090年,由此可以看出 ( )

① 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②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③ 我国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是无法改变的 ④ 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7、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月27日与网民交流公平分配问题时透露,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起征点话题已列入国务院的议事日程。对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起征点调整认识正确的是 ( )

① 这种调整符合我国国情与同步富裕的原则 ② 这种做法减少了国家税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 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别 ④ 有利于实现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A. ②③ B. ③④ C.①④ D.①③

8.2010年7月11日新华网报道:时下,哈尔滨多家银行推出了学生信用卡,只要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填写了一张表格,就可以办卡。学生们说,办信用卡就是为了透支,购买了一些以前靠攒钱才能买得起的物品,超前消费被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学生中流行超前消费 ( )

A.表明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做到了合理消费

C.是盲目攀比、浪费金钱的表现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9.广东省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指出:到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超过45%;扶持10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 )

① 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④ 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

篇6: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2、体会自己写序、跋和为他人写有什么不同。

3、理解文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轨迹。

4、学习如何正确地阅读文学作品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

5、学习如何在序文中论述与书的内容有关的理论问题。

6、了解小评论的一般写法。

〖单元小结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否认真地读过它的前面的序或后面的跋?序和跋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有的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有的对作者和作品进行评价,有的对有关问题加以论述。

本单元的几篇序和跋,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或介绍创作动机,或述说阅读体验,或论述艺术创新的规律,或阐释科学和艺术的真谛。仔细阅读,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序和跋的导读作用。

《〈家〉的序和跋》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自序、自跋,序写于1931年4月,载于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家》上。从文中可以看到,《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跋”写于193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之际,此时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有了较大的变化。文中表述,《家》是他对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的吐露,是对一个垂死的制度的控诉。序和跋对照着读,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轨迹。

《读〈堂吉诃德〉》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德译本所写的序,译者是著名的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反复读《堂吉诃德》的真实感受。以这种真实的感受来评价和分析骑士堂吉诃德的英雄行为,使评价和分析显得那么朴实和原始,却又是那么独到和真实。

《永远新生》是著名美术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文中明确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要使传统有强劲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地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用这个科学的论断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

《科学与艺术》是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所作的序。作者站在理论的高峰上,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同点。

〖口语交际

一、学习内容

你相信商业广告吗?

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我们几乎随时都能看到、听到商业广告;在城市里,我们几乎抬头就能看到商业广告,我们的周围真可谓充满了广告。那么,你相信广告吗?你认为广告里说的都是真的吗?如何去辨别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把你的看法说出来,在小组内和同学讨论。

二、实施要求

1、预告搜集商业广告可信或不可信的事例,最好是发生在自己所在社区、学校或亲戚朋友身上的例子;了解有关辨别广告内容真假的知识。

2、要以理服人,用一路事例和事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话,可以进行辨认甚至争论,但要尊重对方。

〖写作指导

一、写作内容

写一篇小评论

我们对读过的一篇文章、一本书,看过的一部电影、一场戏、一部电视剧,欣赏过的一幅字、一张画、一尊雕塑、一帧摄影作品,往往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把这些感受和看法写出来,就是一篇评论。试写一篇书评、影评、剧评或画评,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二、写作要求

1、选取具体作品作为评论对象。

2、既可以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评论作品的艺术特色,既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论,也可以集中评论某一点,切入点尽可能小。

3、最好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或者一定的见解。

4、文章要有叙有评,“叙”要简明扼要,“评”要展开分析,力求有深度。

〖经典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峔plain)悲剧(b匼plaini)尽管(j孿plainn)爱憎(z圽plainn)

B、筛选(sh乮)薄雾(b嶾plain)颤动(zh刵)爱慕(m擻plain)

C、序跋(b俓plain)奄奄待尽(y乗plainn)攀附(p乗plainn)绕圈子(r刓plaino)

D、糟粕(p怽plain)阴霾(m俓plaini)头衔(xu俓plainn)堂吉诃德(k嘰plain)

2、选出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聋作哑 周密构思 放弃企图 再接再厉

B、融会贯通 丢人显眼 于心不忍 出人投地

C、建筑雕刻 孤陋寡闻 反反传统 鸦雀无声

D、外界刺激 横遭摧残 阴晴圆缺 富丽堂皇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假山的堆砌,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B、开始我看得头头是道,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

C、我刚接到请柬,成不不速之客,让你久等了。

D、青年学生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再一次腾飞而努力。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甜美。(比喻)

B。大小的岛拥抱着,依偎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拟人)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D。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拟人)

5、下列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下放2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这里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7、仿照下列格式,写出类似成语。(前……后……)

例:前仆后继、、、、。

8、填空:

⑴罗曼·罗兰是 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

⑵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原文或译文,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第二部分:

(一)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肪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毫无异议,古老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但哪一时代哪种风格能代表传统呢?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近亲婚姻导致衰颓,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都经历过孤陋寡闻的时代,引进外国艺术是新鲜事,但外国传统犹如中国传统,都是在反传统中积累形成的,要识别精华与糟粕并不容易,取哪样的经呢?往往深入宝山空手回,还自以为是地妄想将西方现代艺术一脚踢死,对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起了绊脚石的作用。

现代中国人同古代中国人有距离,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也有距离,但哪种距离更遥远?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但肯定一点: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包括建筑、雕刻、绘画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的出版正是时代潮流的产物,并又促进了潮流的正向发展,因在宏观中,在比较中,提高了人们的识别力,不识货,货比货。

人情的共性绝不会埋没艺术的个性,正因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但是短暂的,绝非艺术创作。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

9、“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均是动宾短语,请分别画出各自的动词和宾语。

10、文中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什么?

11、杨贵妃是哪个时代的人?刘姥姥是从哪个作品走出来?

12、选段最后一句话(划线句)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3、简要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二)理性的阅读

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对于读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瓴悟到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一位学者把读书的艺术概括为不读的艺术,理由是:“书为无限,生命有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用此策。”所谓“不读”,实际上就是要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标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境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同是一本书,有的人读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时间久了,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读后,不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甚至能背诵出精彩的语句,更能谈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读书的这种差异,就在于读书者是用眼读还是用心去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心”阅读,正在于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读书也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读进去,重要的是能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的阅读会使人从欣赏水平到修养都得到提高。不读“死”书,意为不去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不死读书,还在于不可尽信书,而要有主见。理性的阅读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5。文章围绕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它们分别阐述了什么?

16。文中说“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这里的“进”和“出”分别指什么?

“进”是指:

“出”是指:

17。就本文提出的读书经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赞同与否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①如何才能让人讲诚信?经验告诉我们,诚信也要两手抓。

②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规。诚信,首先应是一种制度建设。如无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诚信难以实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讲诚信,就要讲法治。讲法治,靠制度,靠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诚信建设就有了坚定的基础。

③然而,仅仅依靠刚性的约束,诚信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门虽有锁,依然有失盗之事;厂虽有纪,依然有违纪之人;国虽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这说明,法律法规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监管制度十分严格的国家,不照样还是出了欺诈丑闻吗?这就启发我们,诚信建设还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养、抓教育。诚信的深层基础在道德。道德是无形的手,是依着信念、习惯、传统发生作用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注:在水上行驶的小筏子)浮于海”,说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起着作用。修者,善也。修养,是靠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锻炼和培养的。道德与修养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教育必须立足于恒久,必须超越教育或再教育过程中的“蜜月效应”,力争发挥出长期效应,使人内心生出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人性中背离社会道德准则、背离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

④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记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道德,可以而且应该走在规章制度的前头。”诚哉斯言!同样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又可以不断地促进人们的道德和修养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只要两手并举,锲而不舍,我们的诚信大厦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来。

18、要想让人们讲诚信,要从哪些方面抓起?

19、对下列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法律法规,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宣告最大诚信的。

B、道不同,不相为谋。

信仰,志趣不同,不能与其商量大事。

C、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路不好走,就坐着小筏子在海上漂浮。

D、诚哉斯言。

这话的确(不错)啊。

20、第③段中所说的“蜜月效应?是指()

A、短期效应 B、长期效应 C、情感效应 D、约束效应

21、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第④段中“诚信建设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理解(不能照抄原文)。

第三部分:写作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作文话题写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C

7。前呼后拥、前仰后合、前瞻后顾、前倨后恭

8。

⑴法、米开郎琪罗、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

⑵或者、不论、也

9、反传统(“反”为动词;“传统”为宾语);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传统”为宾语);反反反传统(“反”为动词;“反反传统”为宾语)

10、是反问句。核心内容是:任何一个时代一种风格的艺术都不能代表传统。

11、唐朝、《红楼梦》

12、“孝子”只知死守传统,死抢现成,不知变通,不知天外有天,显得孤陋寡闻,盲目排外,毫无创新意识可言;“浪子”不守传统,全然抛弃传统,一味盲目宠爱,精华糟粕不加区别,照单全收,没有自己的一点东西,没有自己的一点创新;“回头浪子”则是既收外又守内,对外来品有所舍,有所取,对传统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3、立足传统,并不断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立足自身,借鉴他人,取优舍劣,扬长避短。惟有如此,方可由旧出新,由今生久。

14。阅读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要理性的阅读)(理性的阅读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5。要有选择地阅读、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要用心去读书)、读书要读进去,跳出来。

16。“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17。略

18、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方面是抓法律法规,一方面是抓道德、修养、教育。(能答出这两个方面即可)

篇7: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二 1-5 BADCB 6-10 DBACA

三. 1-5 DGAFB

四. 1-5BCCDD 6 -10 BADBC

11. What a desert is.

12. Because it’s the world’s largest desert.

13. Yes, it does.

14. Books and websites to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hara Desert.

1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五. 1. stamps 2. speaker 3. choice 4. correctly 5. to mail8

六. 1. there isn’t 2. the park closes 3. she should do 4. Where are 5. How did

七. 1. always 2. why 3. but 4. wrong 5. better

6. care 7. decided 8. looked 9. died 10. friend00

八.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rs. Green,

We are glad to hear that you have accepted our invitation. Now let me tell you how to get to our school. Take the No. 12 bus and get off at Heping Road. Then go along the road. When you come to the second crossing, turn left and you will see a supermarket. Our school is just behind the supermarket. 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school gate at 3:30 p.m.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Yours faithfully,

篇8:九(下)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拘谨凄怆熙攘堪称 覆没蚱蜢菡萏涎水

倭瓜烟瘾蝙蝠谷穗 羊毫挪动倾诉笨拙

饯行劳驾憧憬擒住 叮咛漂泊龌龊晌午

雇员发迹勉强蚌壳 韭菜慈怜端相委曲

悬想胯骨放怀一茬 谎花花瑞徘徊覆盖

塞角票古铜色杀风景连史纸 玩腻了

撬石板滑稽戏硌了下打哈哈 蓝悠悠

鞠躬尽瘁神采奕奕多多益善低眉顺眼 惊涛骇浪

大庭广众花开并蒂溢于言表不可思议 局促不安

肝胆相示宽阔阴凉如丧考妣华贵高雅 泪水盈眶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不谙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

2. 凄怆:凄凉,悲伤。

3. 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亲人、朋友。

4.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

5.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

6. 憧憬:向往。

7. 龌龊:不干净,脏。

8. 考妣:特指已故的父亲和母亲。

9. 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

10.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11. 凹凼:凹陷的水坑。

12. 尴尬:行为、神色、态度不自然。

13. 烦躁:烦闷急躁。

14.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15. 大庭广众: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送行》的作者是马克斯·比尔博姆(1872-1956),英国漫画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等。

2.《给我的孩子们(节录)》的作者是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3.《台阶》的作者是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半个月亮爬上来》《小学老师》等。

上一篇:高考新增铜考点的启示下一篇:未来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