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演讲:为“个性学生”领航

2024-05-14

师生演讲:为“个性学生”领航(共3篇)

篇1:师生演讲:为“个性学生”领航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想在坐的老师都和我一有同样的看法,每个学期都会有那么些“个性学生”“个性学生”其实也有他们的不同之处,可是,我们应怎样培育和引导“个性学生”?

个性学生往往爱思考,有想法,敢于表达,不喜欢被束缚,不害怕“出格”,有时甚至有点叛逆。当这份出格与叛逆挑战我们的“按部就班”、“约定俗成”时,我们不妨宽容待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前提便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当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倾听时,才能进一步激发灵感,心中创新的幼苗才会茁壮成长。

在学校的升国旗仪式上,一名高二学生在发表演讲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掉了。在五分钟演说中,这名学生对现行教育制度、方法提出批评,真的是引起一片哗然啊。无疑,这是位很有个性的学生,他提出的当下教育的种种缺陷,更是值得教育部门、我们和家长重视和深思。从“偷换演讲稿”事件来看, 我们校方的应对是值得称道的:当这名学生“慷慨陈词”时,音响主控台就在不远处,但老师并没有断掉电源或让这名学生停止演讲,因为“那样也会打击他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讲完”。事后,学校也表示,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这名学生进行处分。

在宽容待之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发展,让这种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跃跃欲试”的表现力,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结合起来。

有这样一则教育案例令人印象深刻:英国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为了搞清楚狗的身体结构,竟然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宠物狗。校长用一种高明的方法“惩罚”了他,要求麦克劳德画出两张解剖图,一张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另一张是狗的骨骼结构图。校长的教育方式不但包含了宽容,还表现出对学生兴趣特长的尊重和鼓励,使麦克劳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爱上了生物学,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同样,在我们的学校中,学生们的个性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博览群书、人文素养比较深厚;有的关注时事,喜欢发表见解,针砭时弊;有的热爱某一学科,深入钻研,孜孜以求……对此,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个性化辅导,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对于这次的这名“换演讲稿”的学生,我们学校除了不惩罚以外,不妨设计一些社会学课题,让这个孩子领衔或参与研究,撰写小论文,知道如何去了解一个社会现象的成因、现状,并为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孩子也许能将一时的“慷慨陈词”,转化为日后更加深入的思考力、更加准确的判断力。

为止,我们对个性学生要尊重、鼓励,也要有责任引导。要让孩子们懂得,发扬个性应该在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前提下;针砭时弊需在掌握事情真相的基础上,理性地表达所思所想;有个性的人也要善于与别人合作,有时乐于当配角。就像这名换演讲稿的学生,我们不忍苛责他的勇气,但还是想得适当的提醒一句,既然讲稿已让老师审核,彼此间就形成一种“约定”,擅自全部改换,让学校和老师陷于尴尬之地,还是有点不妥。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学校和教育部门有更多渠道让学生表达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意见,或许这名学生就不会出此“下策”。

通过这次的事件可以看到,“90后”、“00后”的孩子中,个性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需将个性学生的培养作为课题研究,培育良好土壤、施以阳光雨露、精心修剪枝叶,帮助学生“绽放”个性魅力。

谢谢大家!

篇2:师生演讲:为“个性学生”领航

“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课程改革的根本应当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也是学生主人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是不够的,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理念应课改要求而生, 以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促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是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呢?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四点.

一、以问题为切入点, 满足探究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尤其是儿童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问题的设计与提出, 对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因此,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尽量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如学习材料的保证、动手实践的安排、思维方式的指导等等, 使学生能围绕教师精心创设的目标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之中, 从而化解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满足其心理上的调衡需求, 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如浙教版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一节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说说对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认识与了解, 学生根据经验指出等腰直角三角板角与边的关系:两个底角相等, 两条腰也相等.我在此基础上随即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呢?它的两个锐角比为1∶2, 那么两锐角相对的两条边是否也是1∶2呢?这一问题的提出, 引发了学生的争议,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相机以此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测量、比较等方式, 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思考总结中消除疑点, 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

二、以参与为突破点, 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无疑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必须依靠全身心的课堂探究活动得以实现, 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与思维性极强的学科, 因此探究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知识的奥妙在于其独有的抽象性, 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 对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有时必须借助形象、直观的材料,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捕捉各种感性的认识, 形成丰富的表象, 以此在脑海中建构抽象数学知识的模型.“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一课的教学能很好的体现这一观点教师先出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如水桶、排球、水壶、鸡蛋、漏斗、文具盒等,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视野角度进行观察, 并围绕“不同视角观察相同物体结果如何”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观察实践之中, 并在自主思考与集体讨论中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并运用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适时加以演示, 动态立体图形的呈现, 增强了学生对三维立体的切身体验,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意识, 为今后立体几何与三维空间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操作为优化点, 提升探究能力

操作实践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数学教师, 应当牢牢把握这一理念, 在数学课堂中大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 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操作情境, 积极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大胆猜想, 合理验证, 得出结论.探究性操作实践可以针对不同的数学学习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学识特点, 适时有机地运用于课堂, 不仅能打破知识的表象停留, 将问题引向深层, 而且能增强对概念的感悟, 培养对数学的情感.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的教学给我的印象颇深.根据教学的需要, 课上我精心设计了几项操作性任务:1.将三根小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 任意推拉能改变它的形状吗?2.将四根小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 任意推拉能改变它的形状吗?3.同样将小木条钉成五边形、六边形……结果又如何?4.从以上操作活动中, 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动手尝试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新的研究结论, 这样的探究体验比起教师的单纯讲解与独自演示要深刻理性得多.可见, 实践操作能优化数学课堂,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四、以空间为延伸点, 巩固探究成果

探究式学习相比传统学习模式, 其根本优越性在于实现了由“教”到“学”的历史飞跃,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充其量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对象与合作伙伴.如何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学生的潜力与可塑性是无穷的, 关键是教师为学生释放了多大的学习空间.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课堂, 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 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关注, 都应当巧妙设计与运用, 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素材.如大街两侧的正多边形彩色地砖, 就是探究多边形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认识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后, 让学生尝试只用一种正多边形彩砖铺砌, 问哪几种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利用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n-2) ×180°, 不难得出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都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教师进而追问:正五边形为何不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呢?能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吗?这是课堂延伸又是基于实际的一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在讨论、设想、验证、反思中步步深入, 层层推进, 不仅找到了答案, 同时加深了对多边形的认识.由此说明, 探究空间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探究式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 受益者也是学生, 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思维世界中收获着无穷的精神财富, 它给予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发现问题的意识, 动手操作的能力, 主动参与的勇气, 合作交流的自信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 贯彻“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创设动态化、多元化、开放化、人本化的数学课堂环境,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等探究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潜能, 从而创造学生驰骋数学领域的新高.

篇3:让语音为学生领航

一、学生语音语调不好表现的“症状”

医生看病不仅要查病因,还要了解其表现症状。笔者经过十年的教学观察发现初中生在语音方面主要有如下问题:

1.加音和减音

很多学生不自觉地给单词加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比如:在辅音连缀中加元音,在音节尾的辅音后面加元音。例如bed读成/bed/,word读成/w?誻:d/等等。减音是英语口语中常见的现象,我国初学者常常省去位于音节尾的辅音,如将advertisement读成/?藿d?蒺v?誻:tism?藿n/而减去了/t/。

2.漏读重音或错读重读音节

一些单词的第一个音节要重读,学生往往不重读。比如:loud, lucky, medal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英语单词中,必有一个音节为重读音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错读重读音节是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尤其当重读音节在第二甚至第三个音节的时候,学生更容易读错。

3.不会正确使用语调和话语的节律

在语调方面,英语单词有重读、次重读、弱读;句子有节奏、升调、降调等;英语语流中有重读、连读、弱读、省音、爆破等,而汉语每个音节有4种不同的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果音节的界限不清,不能字字落实,必定会造成含混或读音不准。

二、改善学生语音语调的方法

医生了解了病人的病因和症状后就要对症下药了。老师了解学生语音问题的因素和表现形式也要提出改善的方法。

1.让学生知道学好语音语调的优势

很多学生害怕记单词,因为记不住,或者记得快忘得快,尤其是男生。教师可以告诉那些学生学好语音可以让他们单词会读就会拼写,根据读音规则一些简单的单词可以直接读出其发音,这样节省了大量背诵单词的时间。发音好的学生敢于在公共场合大胆地说英语,不怕被别人笑话,自信心很足。同样学生更喜欢语音语调准确、流利、优美的老师。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说不好直接影响听力,听说不好,读写同样会受到影响。正确的朗读还会产生正确的语感。有利于语法的学习。

2.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语音有它的生理属性。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肺和气管;二、喉头和声带;三、口腔、鼻腔和咽腔。正确的语音是这些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从发音的角度来教语音,最有效的方法是确定每个因素在发音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也就是说确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学习单个因素之处,最好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的三大鸣腔即口腔、鼻腔和咽腔以及发音原理:说话时由主要发音器官——唇、舌、软腭、小舌、声带向被动发音器官——齿、齿龈、硬腭等接近或靠近,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利用发音器官的剖面图,将涉及每个音素的舌位、口型等发音要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听、模仿,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地观察学生发音时的口型等,告诉他们错在哪里,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就有望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正确地划分音节

很多学生遇到长的单词就不会读,读不准,记不住。关键是他们不会划分音节。正确的划分音节也是初学英语者的难点。但是学会了划分音节将有助于学生的朗读和记忆。下面的口诀会帮助学生正确地划分单词的音节。

“一归后,二分手,辅音连缀抱团走”。“一归后”即在音节中,如有一个辅音要归属其后的元音而成为一个音节;例如:paper, runner, return等;“二分手”即两个相连的辅音要分离,一个归左,一个归右,各自成为单独的音节,例如:monkey, farmland等;“辅音连缀抱团走”即把辅音连缀看成一种特殊的辅音群体现象,在划分音节时,把它看成一个辅音单位,不可以“二分手”的方式将其任意拆开。例如:question等。

4.把握好句子的语音语调

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单词,不一定能读好句子。教师还要教会他们正确的语调。一般疑问句读升调,陈述句读降调。这是最简单的语调,但很多学生在读一般疑问句时没有读升调的习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读。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读正确的语调。英语句子是由若干个英语单词构成的。很多学生在读句子时把每一个单词读得一样的重,花的时间一样得多。这样读出来的句子不地道,很生硬。句子中要强调的重点内容要重读,慢读,其他相对可以弱读,快读,有些单词还可以连读。这些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的。要多听录音多模仿。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学一些英文歌曲,看一些简单的英文动画片。

上一篇:雷锋日主题班会教案优秀下一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