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

2024-09-08

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共6篇)

篇1: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

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不知什么原因,我在填志愿时就莫名的选了这个专业,说实在的我对这个专业不是很了解,并不知道它学什么,学了出来会干什么。虽然有点迷茫,但我心中却不是那么担心。上大学之后我才慢慢发现自己是个爱到处跑的人,不喜欢老呆在一个地方。后来听说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后就是那种到处跑的,当时我就笑了,感觉或许这就是缘分吧。虽然会比较苦,但那又有何妨,只要感兴趣,只要是自己追求的,我,无怨、无悔。

说起来上大学也真快,不知不觉快一学期了,但在这不长不短的日子里,我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我知道,现在所学都是为以后打基础,所谓欲速则不达嘛。期间偶尔的专业介绍课也都认真上了,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更深了一些,知道现在大概的职业生涯的方向,现在该做哪些准备,该怎么规划。

刚上的专业导论课更加让我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我会一步一步走来,走出自己那条路。现在说得再多都可能会是纸上谈兵,以后、再见,未来、等我!

篇2: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

A:工程量 B:直接费 C:综合单价 D:工程费用 5.定额计价方式的内容包括(ACD)A:投资估算 B:清单报价 C:设计概算 D:施工预算 6.竣工决算不是由(ACD)编制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投标单位 D:监理单位 7.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是指采用(ABC)确定计价模式 A:计价原则 B:计价依据 C:计价目的 D:计算方法 8.工程造价是对(ABCD)的总称

A:投资估算价 B:设计概算价 C:施工图预算价 D:招标控制价E:综合单价

9.完成建设项目的几个阶段包括(ABDE)

A:决策 B:设计 C:招标 D:交易 E:施工与竣工 10.施工图预算的构成要素有(ABD)A:工程量 B:直接费 C:综合单价 D:工程费用 11.预算定额的基价包括(ABC)

A:人工费 B:材料费 C:机械费 D:管理费 12.人工单价一般包括(BCD)

A:奖金 B:基本工资 C: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 13.措施项目费计算方法有(ABD)A:定额分析法 B:系数计算法 C:资料推算法 D:方案分析法 14.材料采购保管费包括(ABC)A:差旅交通费 B:通信费 C:仓库保管费 D:管理费 15.施工预算的编制依据有(ABC)A:施工图 B:企业定额 C:施工方案 D:预算定额 16.综合单价包括(ABC)A:人工费 B:材料费 C:机械费 D:规费 17.企业定额一般由(BCD)组成 A:预算定额 B:劳动定额 C:材料消耗定额 D: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18.材料单价一般包括(ABC)

A:原价 B:运杂费 C:采购保管费 D:现场搬运费 19.企业定额一般由(BCD)组成 A: 预算定额 B:劳动定额 C:材料消耗定额 D: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20.定额的编制方法有(ACD)A:技术测定法 B:快速计算法 C:经验估价法 D:统计计算法 21.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依据(ACD)

A:施工图 B:预算定额 C:清单计价规范 D:招标文件 22.施工图预算中工程费用包括(ABC)A:间接费 B:利润 C:税金 D:人工费 23.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有(BC)A:施工图 B:划分分项工程项目 C:编制消耗量定额 D:确定造价计算程序 24.工程量清单编制原则包括(ACD)A:四个统一 B:一个原则 C:两个分离 D:三个自主 25.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的内容包括(ACD)A:确定工料机消耗量 B:计算间接费 C:确定综合单价 D:确定措施项目费

第二次作业判断题

1.工程结算是由施工单位编制,一般以单项工程为对象。(×)2.施工图预算中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用和措施费构成。(√)3.概算工程量计算必须依据概算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进行。(√)4.概算工程量计算必须依据概算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进行。(√)5.概算的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的计算,与施工图计算完全不同。(×)

6.定额反映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7.计算直接工程费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金额法。(√)

8.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通过确定的承包价,属于政府指导价。(×)

9.材料单价就是指材料的原价。(×)

10.编制预算时,当施工图中的分项工程项目不能直接套用预算定额时,无需进行定额换算。(×)

11.设计概算是确定设计概算造价的文件,一般由设计部分编制。(√)

12.凡是使用单位估价法编制的施工图预算,一般不需要调整材料价差。(×)

13.凡是使用单位估价法编制的施工图预算,一般不需要调整材料价差。(×)

14.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粗细程度不同。(√)15.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无区别。(×)

16.用类似工程预算编制概算具有编制时间长,数据较为准确等特点。(×)

17.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单位工程预算造价的经济文件,一般由建设单位编制。(×)

18.用类似工程预算编制概算具有编制时间长,数据较为准确等特点。(×)19.做好施工预算工作是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

20.竣工决算是由建设单位编制,一般以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为对象。(√)

21.做好施工预算工作是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

22.工程结算是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由施工单位编制。(√)23.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决定了投资估算只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24.采用单项材料价差的调整方法,其特点是准确性低,但计算过程简单。(×)

25.概算指标是以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规定了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指标的一种标准。(√)

第三次作业

一、主观填空题

1、工程费用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2、建筑产品价格主要有两种变现形式,一是(政府指导价)、二是(市场竞争价)。

3、材料运杂费是指在材料采购后运至工地现场或仓库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装卸费)(运输费)(合理的运输损耗费)。

4、分项工程基价亦称分项工程单价,是确定(单位分项)工程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标准。

5、预算定额的套用分为(直接套用)(换算使用)两种情况。

6、施工图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是典型的(定额)计价方式。

7、间接费由(规费)(企业管理费)组成。

8、施工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实物法)(实物金额法)(单位估价法)。

9、竣工决算由(若干个工程结算)和(费用概算)汇总而成。

10、建设项目概况及对工程总的评价,一般从(进度)(质量)(安全)(造价)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1、工程量清单编制原则包括(四个统一)(三个自主)(两个分离)。

12、工程量即工程的(实物)数量。

1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量单位应按附录中规定的(计量单位)确定。

14、措施项目费应由(投标人)根据拟建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计算确定。

15、计价工程量也称标价工程量,它是计算(工程投标报价)的重要数据。

二、论述题

1、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

答:(1)收集基础资料,做好准备主要收集编制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包括施工图纸、有关的通用标准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施工组织设计、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及市场材料价格等资料。(2)熟悉施工图等基础资料编制施工图预算前,应熟悉并检查施工图纸是否齐全、尺寸是否清楚,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全貌。另外,针对要编制预算的工程内容搜集有关资料,包括熟悉并掌握预算定额的使用范围、工程内容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等。

(3)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图预算前,应了解施工组织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关内容。

(4)计算工程量工程量计算应严格按照图纸尺寸和现行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遵循一定的顺序逐项计算分项子目的工程量。(5)汇总工程量、套预算定额基价(预算单价)各分项工程量计算完毕,并经复核无误后,按预算定额手册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顺序逐项汇总,然后将汇总后的工程量抄入工程预算表内,并把计算项目的相应定额编号、计量单位、预算定额基价以及其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填入工程预算表内。

(6)计算直接工程费计算各分项工程直接费并汇总,即为一般土建工程定额直接费,再以此为基数计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求和得到直接工程费。

(7)计取各项费用按取费标准(或间接费定额)计算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费用,求和得出工程预算价值,并填入预算费用汇总表中。同时计算技术经济指标,即单方造价。

(8)进行工料分析计算出该单位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用量和人工工日总数,并填入材料汇总表中。这一步骤通常与套定额单价同时进行,以避免二次翻阅定额。如果需要,还要进行材料价差调整。(9)编制说明、填写封面、装订成册

(简短版:根据施工图和预算定额计算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定额分析工料机消耗量;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定额基价计算直接费;根据直接费和间接费费率计算间接费;根据直接费和利润率计算利润;根据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之和以及税率计算税金;将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汇总成工程预算造价。)

2、什么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 答:将复杂的建筑工程分解为具有共性的基本构造要素——分项工程;编制单位分项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及货币量的消耗量定额(预算定额),是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

3、预算定额的构成有哪些?

答:预算定额一般由总说明、分部说明、分节说明、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分项工程消耗指标、分项工程基价、机械台班预算价格、材料预算价格、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表、材料损耗率表等内容构成。

4、概算指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哪些?

答:(1)工程概况,包括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建筑层数、建筑地点、建筑时间、工程各部位的结构及做法等。(2)工程造价及费用组成指标。(3)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工程量指标。(4)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工料消耗指标。

5、什么是措施费? 答: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不形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

6、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答:(1)用概算定额编制概算。(2)用概算指标编制概算。(3)用类似工程预算编制概算。

7.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的费用组成有何不同? 答:施工图预算的费用组成,除计算直接费以外,还要计算间接费、利润和税金,而施工预算则主要是计算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及其相应的直接费,再按照各施工企业所采取的内包方法,增加适当的包干费用,其额度由各施工单位经过测算确定。

8、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答:(1)人工数量及人工费的对比分析。(2)材料消耗量及材料费的对比分析。(3)施工机械费的对比分析。(4)周转材料使用费的对比分析。(5)其他直接费的对比分析。

9、工程量清单计算与定额计价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区别? 答:(1)计价依据不同。(2)费用构成不同。(3)计价方法不同。(4)本质特性不同。

10、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1)两种计价方式的编制程序主线条基本相同。(2)两种计价方法的重点都是要准确计算工程量。(3)两种计价方法发生的费用基本相同。(4)两种计价方法的取费方法基本相同。

第四次作业

论述题

1、某新建房地产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在建设期第一年贷款300万元,第二年600万元,第三年400万元,年利率为10%。建设期只计息不支付,请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解:在建设期。各年利息计算如下: 第一年利息=1/2×300×10%=15(万元)

第二年利息=(300+15+1/2×600)×10%=61.5(万元)

第三年利息=(300+15+600+61.5+1/2×400)×10%=117.65(万元)所以建设期贷款利息=15+61.5+117.65=194.15(万元)

2、将下图M5砌筑混合砂浆换成M5砌筑水泥砂浆

解:换算原理:换算后的定额价格=M5水泥混合砂浆定额价格+(M5水泥砂浆水泥用量-M5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用量)*定额单价+(M5水泥砂浆水用量-M5水泥混合砂浆水用量)*定额单价-M5水泥混合砂浆石灰膏定额用量*定额单价计算:M5水泥砌筑砂浆价格=150.07+(220.000-216.000)×0.32+(0.270-0.260)×2.12-96×0.100=141.77(元)。

3、某建筑工程建安工程量600万元,计划2002年上半年完工,主要材料和结构件款额占施工产值的62.5%,工程预付款为合同金额的25%,2002年上半年各月实际完成施工产值为2月100万元、3月140万元、4月180万元、5月180万元。求如何按月结算工程款。解:(1)预付工程款=600×25%=150(万元)(2)计算预付备料的起扣点T=600-150/62.5%=600-240=360万元,即当累计结算工程款为360万元后,开始扣备料款。(3)2月完成产值100万元,结算100万元。

(4)3月完成产值140万元,结算140万元,累计结算工程款240万元。

(5)4月完成产值180万元,可分解为两个部分:其中的120万元(T-24)全部结算,其余的60万元要扣除预付备料款62.5%,按60万元的37.5%结算。实际应结算:120+60×(1-62.5%)=120+22.5=142.5万元,累计结算工程款382.5万元。

篇3: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设想

一、“环境工程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庞大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 在现阶段,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形成与其有关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环境保护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源头控制、绿色化学等清洁生产工艺。我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环保课程, 而我校开设环境学导论教学课程也有10年多的时间。教学内容上, 从最初的环境科普教育, 引申到环境学原理教育, 从环境学原理教育, 扩展到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和趋势教育。从环境科学内容发展到环境工程素养教学, 教学内容亦即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及时改革教学内容, 以满足工程学科学生对专业的足够了解。与之同时, 大学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化, 课程内容还应该包裹以下内容:

(1)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 (国际专业教育发展、国内专业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本专业特色与发展、师资介绍、学科地位) ; (2) 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活动、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 ; (3) 专业方向与专业内容 (管理方向、水控、固废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方向) ; (4) 专业活动与专业资源 (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学术刊物、专业学术会议和专业网站资源) ; (5) 专业学习与职业成长 (专业学习、素质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综合讨论) 。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授, 要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要求, 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 同时指导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规划与发展,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环境工程教育是对人的一种环境工程素质教育。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革:

1.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 拓宽知识面。为了更好地满足“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要求, 授课中应该继续加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 同时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由于环境学的内容变化快, 每年的授课中将增加较多的新内容, 拓宽知识面,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较大篇幅地介绍该学科的新发展, 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而且不同行业环境问题各不相同, 各行业是环境问题出现不同, 有其特殊性, 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及时在教材中得到反映, 同时有关“三废”治理主要针对化学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 内容上比较新颖, 学生学习有其必要性。

3.完善纺织特色教育:重点进行纺织行业介绍, 讲述有关的环境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深入细致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4.工程素养兴趣引导。指出科学与工程区别与联系, 强调工程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导学生怎样打好工程基础。

二、新教学大纲重点内容

对旧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大纲中简单内容、高中已经学的部分如生物环境有关内容删除, 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得到的知识安排自学如人口与环境关系等, 可以简单讲解的就少讲。把节省出的时间一部分用于讲解环境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和攻克特点, 一部分用于讲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计划、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专业规划。总之, 通过教学改革, 把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知识青年献身环境工程专业的起点, 激发一部分学生真正投入到环境事业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的过程, 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 除了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外, 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新闻媒介包括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环境意识, 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1.案例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时刻注意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如在讲授温室效应时, 给同学播放《难以忽视的真相》, 在讲水气声渣污染状况和污染控制时播放清华大学制作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研发的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录像。并结合实际, 进行环境评价分析或交流讨论, 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 在院士和专家的谆谆教导中成长。

2.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授课内容, 并将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各个小组, 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制作电子课件, 每次课抽一两个小组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专题作报告。为增加授课趣味性, 我们在授课中经常插播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材料。

3.实践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 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大胆阐述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最新环保条例及规定、法律法规等讲述, 推荐环境相关网站及书籍, 解读《寂静的春天》等经典书籍。对经常报道的环境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 在解决和寻找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多媒体为手段制作的电子教案, 克服了传统教学很不直观的缺点, “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 既增大了信息量, 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尤其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 更体现了电子教案的直观性, 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兰迪教授的最后一次演讲教育学生怎样通向成功的殿堂。

总之,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 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解剖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在讲授基本方法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云燕, 柴立元, 杨志辉.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6) .

[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何强, 井文涌.环境学导论[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汪大翚, 徐新华.推广《环境学导论》的教学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 2000, (3) :37-39.

[6]曾丽璇, 张秋云, 吴宏海.“环境学导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12 (2) :9-10.

[7]Eldon D.Enger, Bradley F.Smith, Environmental Science9th edition. (影印本)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专业导论是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自2010年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让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着给出了教师在本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初步探索了本课程的教学。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领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外延和前沿,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性质、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把握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导论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以下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粗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要深入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3)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4)电磁波与无线电: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以及应用的全貌,以及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5)通信技术与通信网: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7)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知道相关的名词术语。(8)控制科学与工程: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9)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0)数字媒体技术:学習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内涵。了解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和动漫等方面的内容,知道数字媒体制作的过程和工具。(11)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关系。(12)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

2 教学初探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了本课程的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制定完整规范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文字教案等,选用及时和准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适应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以及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制作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电子教学课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在选择新颖、全面、正式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考核上:注重平时,期末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老师规定考核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学习论文。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基本材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搭建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

3 结束语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对大学新生是必要的。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项目资助: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2AZ10)、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培育项目(10C104)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10XKF01)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衍达.信息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凤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5] 张运九,吴勇,薛光辉,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6]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7] 黄军校.基于CDIO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篇5:软件工程导论作业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答: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它的典型表现:1.软件开发成本高,成本难以控制。2.研究周期长,软件开发进度难以控制,周期拖得很长。3.正确性难以保证,软件质量差,可靠性难以保证。4.软件维护困难,维护人员和维护费用不断增长。5.软件发展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用户的要求。

它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另一方面是与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关。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工程相当困难,软件是规模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着程序规模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目前相当多的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还有不省糊涂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和技术,这是使软件问题发展成为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1.2 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性?怎样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答: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它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 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化 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的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1.3 什么是软件?它有什么特点?

答: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结构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它的特点是:1.抽象而非具体 2.开发而非制造 3.退化而非磨损 4.定制而非基于构件 5.不可见 6.复杂 7.易改变 8.易复制

1.4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答:软件过程是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需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软件过程定义了运用技术方法的顺序,应该交付的文档资料,为保证软件质量和协调软件变化必须采用的管理措施,以及标志完成了相应开发活动的里程碑。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方法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软件工程的基础是软件过程。

1.5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答: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它能直观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也叫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优点: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缺点: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 2.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

照该模型进行 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 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心。

适用范围:1.用户的需求非常清楚全面,且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或变化很少 2.开发人员对软件的应用领域很熟悉 3.用户的使用环境非常稳定 4.开发工作队用户参与的要求很低。

原型模型 优点:1.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需求定义,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 2.有利于开发与培训的同步 3.开发费用低,开发周期短且队用户更友好。

缺点:1.客户与开发者对原型的理解不同 2.准确的原型设计比较困难 3.不利于开发人员的创新

适用范围:1.对所开发的领域比较熟悉而且有快速的原型开发工具 2.项目投标时,可以以原型模型作为软件的开发模型 3.进行产品移植或升级时,或对已有产品原型进行客户化工作时,原型模型非常合适。

增量模型 优点:1.采用增量模型的优点是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 3.可先发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缺点:1.并行开发构件有可能遇到不能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于优于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使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适用范围:1.进行已有产品升级或新版本开发,增量模型是非常适合的 2.对完成期限严格要求的产品,可以使用增量模型 3.对所开发的领域比较熟悉而且已有原型系统,增量模型也非常适合。

螺旋模型 优点:1.实际上的灵活性,可以再项目的各个阶级进行变更 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是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4.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消息,从而是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缺点: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2.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适用范围:只适合于大规模的软件项目。

1.6 怎么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软件工程是一门将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工程,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它是一种层次化技术。

意义:从历史上讲,软件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克服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软件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软件开发的成本大、进度慢、维护难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从当前来讲,软件工程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

1.7 软件过程的通用过程框架包含哪两类活动?

答:一类是框架活动,还有一类是保护性活动。

1.8 描述基于构件开发的思想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

答:基于构件开发强调将被设计的系统分解成功能的或逻辑的构件,构件用定义好的接口进行通信。

它是现在软件复理论实用化的研究热点,在构件对象模型的支持下,通过复用已有的构件,软件开发者可以“即插即用”地快速构造应用软件,这样即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产生更加规范,更加可靠的应用软件。

1.9 请简要说明 RUP 的9 个规程(disciplines)及之间关系?

答:RUP的9个规程为:业务建模,需求,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部署,配置与变更管理,项目管理以及环境。

对于一个大型项目,RUP九个规程的活动不可或缺,但对于有些项目可能不需要经过所有九个规程,在项目开发时需要对这些规程涉及的活动做具体的裁剪,以适应具体项目的开发需要。

1.10 说明面向切面编程的特点,有什么优势?

答:该范型以一种称为切面的语言构造为基础,切面是一种新的模块化机制,用来描述分散在对象、类或函数中分离出来可以大大增强程序的模块性。

优势:他把特定领域问题的代码从业务逻辑中独立出来,业务逻辑的代码中不再含有针对特定领域问题代码的调用,业务逻辑同特定领域问题的关系通过切面来进行封装,维护。 优势:面向切面编程的特点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提取,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降低了耦合性。

1.11 模型驱动工程中 MDA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MDA的基本思想是系统的功能性是用合适的规约语言以平台无关的模型的方式定义,然后为实际的实现翻译到一个或多个平台相关的模型上。

Chapter2

2.1 描述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答:面向对象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以事件或消息来驱动对象执行处理和程序设计技术。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客观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构成了现实世界的所有问题,而每

一个实体都可以抽象为对象。

2.2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是怎样的?

答: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表达和验证。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

过程:识别系统的用例和角色,进行系统分析并抽象出类,设计系统并设计系统中的类及其行为。

2.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分别阐述其主要思想。

答:对象:封装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

类:具有相同类型的对象的抽象。

封装:保证软件部分具有优良的模块性的基础。

继承:让某个类型对象获得另一个类型的对象特征。

多态:使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减少代码复杂度。

动态绑定:多态实现的具体形式,将一个过程调用与相应代码链接起来的行为。 消息传递:使得对现实世界的描述更容易。

方法:定义一个类可以做的,但不一定去做的事。

2.4 描述 UML 的主要概念和历史。

答:UML是统一建模语言,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UML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和编制文档的一种标准语言。

历史:Rumbaugh和Booch将Booch93和OMT-2统一起来,发布了UM0.8;后经过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共同努力,发布了UML0.9和UML0.91,并将UM重命名为UML。,Rational组织成立了UML合作者联盟,以完善、加强和促进UML的定义工作。启动了UML2.0标准的制定工作。

2.5 RUP 是什么?应用RUP 对软件开发有什么意义?

答: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面向对象且基于网络的程序开发方法论。

应用RUP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模版,使得软件开发过程规范化,统一化。

Chapter3

3.1 为什么要进行业务建模?业务建模适用什么场合的软件项目开发?

答:进行业务建模的原因:业务人员、IT技术的业务知识、IT技术知识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规模较大的软件开发项目是不太可能让所有参加项目的IT技术人员都先熟悉

业务知识而再进行开发的,所以需要通过“业务建模”将“业务需求”准确地转换为IT技术人员所熟悉的“软件需求”。

适用场合:规模较大的软件项目开发。

3.2 业务建模可以分哪些工作流进行?

答:评估业务状态、描述当前业务、定义业务、探索流程自动化、开发领域模型。

3.3 什么是领域模型?与业务模型的关系是什么?

答: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是描述业务用例实现的对象模型。它是对业务角色和业务实体之间应该如何联系和协作以执行业务的一种抽象。领域模型从业务角色内部的观点定义了业务用例。该模型为产生预期效果确定了业务人员以及他们处理和使用的对象(“业务类和对象”)之间应该具有的静态和动态关系。它注重业务中承担的角色及其当前职责。这些模型类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可以执行所有的业务用例。

关系:开发领域模型是一个备选活动,领域模型是业务分析模型中独立的一部分,注重于说明对于业务领域很重要的概念、产品、可交付成果和事件。这样一个模型仅描述业务中的重要信息,并不包括人员承担的职责。

3.4 什么是系统上下文?明确目标系统的上下文有什么意义?

答:系统上下文:指的是目标系统、与之交互的用户和外部系统。

意义:业务建模作为软件需求的前一阶段,了解目标系统的上下文是很有必要的,便于确定目标组织和业务范围。

3.5 什么是业务涉众?业务涉众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答:业务涉众:所有跟目标业务有利害关系的人。

方面:可能来自目标组织内部及目标组织外部且跟目标组织有关系的人和组织。

3.6 什么是业务愿景?怎么理解业务愿景的重要性?

答:业务愿景:定义业务建模工作所针对的一组目标。

重要性:要了解组织的业务过程,对业务进行建模,首先必须理解组织的共同愿景,业务建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确定项目涉众的共同愿景,而了解最有影响力的涉众的愿望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业务愿景对整个业务建模过程来说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3.7 业务建模的作用是什么?哪些人和组织是潜在的业务执行者?

答:作用:

(1)了解目标组织(将要在其中部署系统的组织)的结构和机制;

(2)了解目标组织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确定潜在改进的可能性;

(3)确保客户、最终用户、开发人员和其他各方就目标组织达成共识;

(4)导出支持目标组织所需的系统需求;

(5)了解要部署的软件系统将如何融入组织。

潜在的业务执行者: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权威机构(法律、法规等制订机构)、子公司、所有者和投资者、业务以外的信息系统等。

3.8 结构化业务用例的三种关系是什么?

答:三种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泛化关系。

3.9 业务用例的包含与扩展关系、包含与泛化的区别是什么?

答:包含与泛化的区别:(1)对于用例泛化关系,子用例的执行取决于父用例(重用部分)的结构和行为,而在包含关系中,基本用例的执行只取决于包含用例(重用部分)所执行的功能的结果。(2)在泛化关系中,子用例的用途和结构是相似的,而在包含关系中,重用同一个包含用例的基本用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用途,但需求执行相同的功能。

包含与扩展的区别:(1)包含关系:如果基本用例的某个部分代表一个功能,而业务用例只依赖于本功能的结果,而不是产生结果的方法,那么可以将这部分分离出来,形成一个附加用例。使用包含关系,将附加部分明确包含于基本用例中。包含关系将基本用例和包含用例连接起来。

(2)扩展关系:如果基本用例的一部分是可选的,或对于理解该用例的主要目的来说不是必需的,那么可以将这部分分离出来,形成一个附加用例,以简化基本用例的结构。利用扩展关系,将附加部分隐含地包含于基本用例中。扩展关系将扩展用例与基本用例连接起来。

3.10 业务分析模型的作用是什么?与业务用例模型的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作用:业务分析模型描述通过与业务系统、业务工作者和业务实体交互来实现业务用例。它充当了为了执行业务用例而所需业务系统、业务工作者和业务实体之间的相关和协作方式的抽象。它还定义了在执行业务用例时由业务执行者调用的外部业务服务。

关系:业务用例模型是从与客户和业务流程对应的业务执行者和业务用例的角度,对业务进行描述。业务用例模型包括工作流程说明,此说明确定完成了那些工作。所以业务用例模型描述在业务执行者和业务之间发生了什么,对于业务结构或如何实现业务用例不作任何假设。而业务分析模型就是用于描述如何执行业务用例,并具体定义业务提供的服务,内部业务工作者及其使用的信息,将它们的结构化组织描述为独立的单元,定义业务工作者如何通过交户来实现业务用例中所描述的行为。

3.11

(c)

2. 以医院为研究对象,请描述医生、病历的性质分别是( )

(a) business actor、business worker

(b) business worker、business actor

(c) business actor、business entity

(d) business worker、business entity

3.12 综合案例分析-餐厅点菜业务分析

某餐厅的点菜服务流程与规范如下:

1.递上菜单

(1)客人入座后,服务员询问客人需要什么茶水。准备好茶水后,按“女士优先,先

宾后主”的原则从右边为客人斟上茶水。

(2)将菜单打开第一页,按照“女士优先”原则,用双手从客人右侧将菜单送至客人 手中,然后站在客人斜后方能观察客人面部表情的地方,上身微躬。

2.推荐介绍酒店菜品

(1)在客人点菜前,服务员应留有时间让客人翻看菜单。

(2)在客人翻看菜单时,应及时向客人简单介绍菜单上的菜,回答客人的询问。

(3)向客人介绍厨师长今日特别推荐的菜品、其他的特色菜、畅销菜和高档菜等菜品, 并介绍其样式、味道、温度和特点。

3.接受点菜

(1)服务员先在点菜单上记下日期、本人姓名及台号、就餐人数等。

(2)客人点菜时,应注视客人,听清客人点的菜名,适时帮助客人选择菜品和主动推 介菜品,准确地记录菜名。

(3)对于特殊菜品,应介绍其特殊之处,并问清客人所需火候、配料及调料等。

(4)若客人用餐时间较紧,点的菜需时间较长,则应及时向客人征求意见;若有客人 点相同的菜式,如汤和羹或两个酸甜味型的菜时,应有礼貌地问客人是否需要更换菜式。

(5)若客人有特殊要求,应在点菜单上清楚注明,并告知传菜服务员。

4.复述点菜内容

(1)客人点菜完毕后,服务员应清楚地重复一遍所点菜品内容,并请客人确认。

(2)复述完毕后,在点菜单的右上角写明当时的时间,以便查询。

(3)收回菜单并向客人致谢,同时请客人稍等,说明大致的等候时间。

5.分送点菜单

(1)服务员将点菜单的第一联送至收银处。

(2)将点菜单的第二联送至厨房。

(3)将第三联给客户,第四联交给传菜员、值台服务员留底备查。

根据案例的描述,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分析餐厅的点菜业务,建立点菜业务模型。

这项业务的业务涉众:外部涉众:客人,

内部涉众:服务员,收银处,厨房,值台服务员

分析点菜业务模型:

业务执行者为:客人

业务用例是:入座,推荐菜品,点菜,确认内容,分送菜单,上菜

2. 用活动图描述客人点菜的活动。

3. 分析点菜业务模型,找出有哪些业务工作者和业务实体,并用交互图来说明之间的通信和交互关系。

业务工作者为:服务员,收银处,厨房,值台服务员

业务实体为:菜单,点菜单

Chapter4

4.1 需求的类别有哪些?

答:需求可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规定了系统无需考虑物理约束而必须能够执行的动作,描述支持用户目标、任务或活动的系统行为(功能或服务)。

非功能性需求是功能性需求之外的需求,包含质量和约束,它们仅仅说明系统或系统环境的属性。

4.2 怎么理解文中 Fred Brooks 关于需求的那段话?

构建软件系统最难的部分是确定要构建什么(即系统需求)。相比其他工作,如果这个工作做错,会严重影响将产生的系统,也更难在以后矫正。

答:需求工作对于整个软件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实现和测试的先启阶段,需求建模解释如何理清涉众的请求及如何把这些请求转化为一组需求工作产品,确定要建系统的范围,提供系统必须做的详细要求。此阶段是后续工作以及整个系统的基础和关键,一旦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而如果想要在以后改,代价是非常大的,并且也难纠正。

4.3 系统用例模型可以描述什么方面的需求?补充规约主要补充哪方面的需求?

答:系统用例模型可以描述设计软件系统方面的`需求,参与者与软件系统的交互,在系统用例说明中书写足够详细的事件流。

补充归约主要补充那些无法在用例中记录的需求。包括:捕捉无用例归约的功能性需求,捕捉系统资量,捕捉约束,捕捉符合性需求,捕捉文档需求。

4.4 什么是系统执行者?如何寻找潜在的系统执行者?

答:系统执行者:是指与目标系统交换数据的任何对象,是在系统之外,透过系统边界与系统进行有意义交互的任何事物。执行者可以是用户、外部硬件或其它系统。

寻找潜在的系统执行者:首先可以从业务模型中去查找,那些业务执行者和业务工作者是潜在的系统执行者。如果没有做业务建模,那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哪些用户组需要系统帮助来执行它们的任务?执行系统最明显的主要功能需要哪些用户组?要求哪些用户组执行次要功能,如系统维护和管理?哪些外部硬件或软件系统会与新系统交互吗?是否有事情在预定的时间自动发生?

满足一个或多个上面这些范畴的任何个人、小组或事物有可能就是执行者。

4.5 如何理解系统执行者与业务执行者、业务工作者的关系?

答:业务执行者是指某人或某物与业务进行交互时所担任的角色,它是指在业务之外和业务交互的人、组织或事物。

业务工作者代表在业务中进行操作的人、软件或硬件的抽象。它代表业务中的一个或一组角色。

系统执行者:是指与目标系统交换数据的任何对象,是在系统之外,透过系统边界与系统进行有意义交互的任何事物。执行者可以是用户、外部硬件或其它系统。

关系:系统执行者是针对软件系统来说明的,而业务执行者和业务工作者是针对业务来说明的,系统执行者和业务执行者含义相似,只是所在的描述范畴不一样。

4.6 请分析用例中的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的相似与区别?

答:相似:都是如果用例包含的一段行为片段可以用于其他用例,则将这段行为片段归到“包含用例”或“扩展用例”中,形成一个新的用例,原始用例就成为基本用例,对“包含用例”和“扩展用例”分别有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

区别:(1)扩展用例是可选的,而包含用例不是可选的;(2)基本用例没有扩展用例是可以完成的,但没有包含用例则不能完成;(3)扩展用例的执行是有条件的,而包含用例没有;(4)扩展用例会改变基本用例的行为,而包含用例不会。

4.7 简单说明把用例组织到包中有什么好处。

答:用例包是用例、执行者、关系、图和其他包的集合,可以通过将用例模型分成更小的部分来结构化用例模型。这样可以使得具有大量元素的用例模型中的用例结构化,同一包中的用例彼此之间都有某种关系,更加清楚明了,便于以后模型的分析和使用。

4.8 用例详细描述中有哪三种事件流,分别表示什么场景?

答:三种事件流:主事件流、分支事件流和异常事件流。

主事件流:在描述正常过程时列出执行者和系统之间相互交互或对话的动作序列。当这种对话结束时,执行者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分支事件流:也可促进成功地完成任务,但它们代表了任务的细节或用于完成任务的途径的变化部分。

异常事件流:不符合用例流正常或基本行为,引起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4.9 什么是软件需求规约(SRS)?

答:软件需求规约是分析任务的最终产物,通过建立完整的信息描述、详细的功能和行为描述、性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的说明、合适的验收标准,给出对目标软件的各种需求。

4.10 如何理解界面原型在需求建模中作用?

答:可以处理模糊需求,开发者和用户可充分通信,降低开发风险。

静态界面原型:供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进一步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可视化方法,使双方逐步就明确系统需求达成共识。

交互式界面原型:便于用户可以操作,展示实际系统效果。

4.11 选择题

1. 如图4.11-1所示. A1 、A2 和A3 是什么? (单选题)( C)

(a) role

(b) Actress

(c) Actor

(d) User

2. 如图4.11-1中,下面哪个语句是正确的? (多选题) ( BCD) (a) A3 可以使用UC4 与系统交互。

(b) Al 可以使用UCl 和UC4 与系统交互。 (c) A3, Al 与A2 不同。

(d) UC3 是没有步骤的抽象用例。

3. 如图4.11-1 所示,下面哪个语句是正确的? (多选题)(CD ) (a) UC5 是UC4 的补充部分。 (b) UC4 是UC5 的可选部分。 (c) UC1 是没有用的。

(d) UC2 是UC4 的可选部分。 (e) UC4 是UC2 的补充部分。

4.12 综合案例分析-餐厅智能移动终端无线点菜系统需求

根据第 3 章的练习3.11 综合案例分析的业务描述,来分析点餐系统的需求。

现在该餐厅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在点菜过程中出现掉单、飞单,错单、舞弊等现象,计划采用智能移动终端无线点菜系统。 无线点菜系统的要求: 1. 即时点菜

服务员随时随地地使用智能掌上电脑系统,为顾客点菜、加菜,系统自动将数据传到后台和分布在厨房与前台的打印机上。打印机立刻打印所点的菜单。 2. 无需布线

系统前台使用无线网络与掌上电脑技术,使前台使用者可以在营业大厅内随意走动,自由的使用系统为顾客服务,无需在大厅中布置任何网络线路,从而避免影响餐厅的整体环境。 3 操作简单

系统采用 B/S 结构,前台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做客户端,所有的操作都是笔触式和手写输入,操作要方便,适宜于任何服务人员使用。 4. 超长传送

传送距离可达 100 米,室外传送距离可送300 米。 根据案例的描述,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建立无线点菜系统的用例模型(找出所有的系统 Actor 和Use Case);

用例模型

系统Actor:服务员、客户、经理

Use case:点菜服务、自助点菜、统计

2. 对用例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以及各事件流,并用泳道图画出用例对应的事件流。 前置条件:

服务员有掌上电脑系统,厨房与前台有打印机,在传输距离之内 后置条件:

打印机打印所点菜单 事件流: 主事件流: 1.顾客点菜;

2.服务员用掌上电脑及菜单; 3.厨房和前台打印机打印菜单 分支事件流: 无

异常事件流:

步骤2后步骤3未接收,无法打印,返回步骤

2

3).打印菜单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打印菜单

用例描述:打印点菜内容 参与者 :打印机 前置条件:点菜完成

后置条件:打印机打印菜单给后台,厨房和前台 主事件流:1.系统发送点菜单至打印机

2.打印机接收菜单 3.打印机打印菜单 分支事件流:无 异常事件流:无 泳道图:

Chapter5

5.1 如何理解分析与设计的联系?

答:“分析”是指“做什么”,强调对问题的调研而不是如何确定解决方案,重点集中在需求和应用领域上;而“设计”指“怎么做”,强调的是问题的逻辑解决方案,即系统怎样才能满足需求,重点转移了要产生软件的结构上。但由于分析与设计是把用户需求转化为实现的桥梁,分析和设计自始至终可以用相同的技术和类似的表示方法,它们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且没有太多意义。

5.2 分析设计包括哪些工作流程?

答:分析和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

包括:执行体系结构合成;定义候选体系结构;优化体系结构;分析行为;设计构件;设计数据库;服务识别;服务规范。

5.3 分析建模的元素分哪几类?具体是什么? 答:分析建模的元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1)基于场景元素:

这类元素包括:用例文本、用例图、活动图和泳道图等; (2)面向流的元素:

这类元素包括数据流图、控制流图、处理叙述等; (3)基于类的元素:

这类元素包括类图、分析包、CRC模型、通信图等; (4)行为的元素:

这类元素包括状态图、顺序图等。

5.4 分析模型的静态模型的用途是什么?静态模型的元素有哪些?

答:用途:通过分析,可以将业务需求模型和系统需求模型转化为系统可以处理的对象模型,并给出对象的基本属性和对象间相互关系。

分析模型中静态模型主要的元素是基于类的元素,包括: 分析包:模型中的包,表示层次结构。 类:模型中的类,由包所拥有。 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由包所拥有。

图:模型中的类图、协作(通信)图,由包所拥有。

5.5 动态模型的类被分为哪三类?分别在系统中承担什么职责? 答: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

边界类:是用来对系统环境及其内部工作之间的交互建模的类。这样的交互涉及转换和转移事件,并注释系统表示中的更改(例如界面)。

控制类:是用于对特定于一个或一些用例的控制行为建模的类。 实体类:是用来对必须存储的信息及关联行为建模的类。

5.6 按照设计模型的不同层次和功能,设计元素可以分哪些方面?

答:(1)体系结构元素;(2)构件级元素;(3)接口/界面元素:用户界面、构件接口、系统接口;(4)数据元素: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设计;(5)部署级元素。

5.7 软件模式有哪三个层次?分别说明之。

答:一般地,软件模式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体系结构模式,设计模式和代码模式。

体系结构模式:描述软件系统里的基本的结构组织或纲要。体系结构模式提供一些事先定义好的子系统,指定它们的责任,并给出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法则和指南。

设计模型:提供一种提炼子系统或软件系统中的构件或者两者之间关系的纲要设计。设计模型描述普遍存在的在相互通讯的构件中重复出现的结构,这种结构解决在一定的背景中的具有一般性的设计问题。

代码模型:也称“成例”、实现模式。是较低层次的模式,并与编程语言密切相关。代码模型描述怎样利用一个特定的编程语言的特点来实现一个构件的某些特定的方面或关系。

5.8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简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重要性。

答: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组合连接起来。这一定义注重区分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这一方法在其他的定义和方法中基本上得到保持。

重要性: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高阶层的设计,定义了包(子系统),包括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主要的通信机制。自然清晰和简单的结构是目标,避免几乎没有依赖或双向依赖。

5.9 试说明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

答:(1)单机系统:是指只需装在一台电脑上,同时只能一个用户使用的系统,没有服务器概念,很多早期的软件都是单机系统,与分布式系统区别。

(2)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由服务器提供应用(数据)服务,多台客户机进行连接。

(3)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在当前Internet/Intranet领域,“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非常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客户机统一采用浏览器,这不仅让用户使用方便,而且使得客户机不存在安装维护问题。

(4)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先进的协同应用程序开发模型,不是物理上,而是逻辑上将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各种各样的部件划分为三“层”服务,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应用程序,这三层服务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

5.10 如何理解体系结构风格和模式的本质?

答: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结构组织模式的系统族,用来表达一组协作的约束,使得对公共约束的特征进行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被用作一种进行抽象的方法,而不是代表一种个性化的设计。

体系结构模式:是对某类问题域给出的一套软件结构的解决方案,描述了软件系统基本的结构化组织方案,是处理特定问题的高效、成熟的模板。

5.11 什么是软件框架?与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答:软件框架: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取特定领域软件的共性部分形成的体系结构,不同领域的软件项目有着不同的框架模型。

区别:模式提供一种思想方法的指导,应用模式的指导,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模式不体现为程序,如MVC是一种体系结构的模式,对于同一软件体系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框架来实现。如Struts是实现MVC模式的著名框架,但不是唯一的。

5.12 RUP 的4+1 视图分别是什么? 答:概括而言,RUP的4+1视图是: (1)逻辑视图:设计的对象模型。

(2)进程视图:捕捉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

(3)实现视图: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4)部署视图: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征。

(5)用例视图:该视图是其他视图的冗余(因此“+1”)。它包含用例和场景。

5.13 什么是设计模式?

答: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

5.14 简要说明类的详细设计分哪几步来实现?

答:(1)使用设计模式和机制:使用适合设计的类或功能、符合项目设计指南的设计模式和机制。

(2)创建初始设计类:为指定为此任务输入的分析类创建一个或多个初始设计类,并指定跟踪依赖关系。包括设计边界类、设计实体类和设计控制类。

(3)定义属性:类的属性为类实例提供信息存储,并经常用于代表类实例的状态。类本身保持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其属性完成的。

(4)确定持久类:需要在永久介质上存储其状态的类被称为持久类。

(5)定义操作:类的操作是类的行为特征或动态特征,表示类提供的服务。 (6)定义方法:方法制定操作的实现。

(7)定义状态:对于一些操作,操作的行为取决于接受者对象所处的状态。

5.15 什么是实体类与持久类?说说两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答:实体类:在分析期间,代表被操纵的信息单元。它们往往是被动的、持久的,并且可能被确定并与持久性分析机制相关联。

持久类:需要在永久介质上存储其状态的类。

区别和联系:持久类是针对于hibernate对数据库的映射来说的,持久类=实体类+xml或注解配置;而实体类就是一个javabean类,有属性,get、set方法,以及一些简单处理的方法。

5.16 开发物理数据库设计的详细步骤有哪些?

答:(1)定义域;(2)创建初始物理数据库设计元素;(3)定义引用表;(4)创建主键和唯一性约束;(5)定义数据和参照完整性实现规则;(6)将数据库设计反向规范化来为性能进行优化;(7)优化数据访问;(8)定义存储器特征;(9)设计存储过程来将类行为分发给数据库。

5.17 进行界面设计时分析用户的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描述某些(人类)用户的特征,这些用户将与系统交互来执行当前迭代中考虑的需求。要重点描述主要用户,因为交互的大部分涉及这些用户。该信息对于下面的后续步骤很重

要。

与系统分析人员协作,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主要的执行者)描述做出更改,来反映特征描述。

5.18 选择题

1. 如图5.18-1 所示.A 、B 和C 是什么对象? (单选题)(D) (a) A 是实体.B 是控制.C 是边界 (b) A 是边界.B 是实体.C 是控制 (c) A 是实体,B 是边界, C 是控制 (d) A 是控制,B 是实体.C 是边界 (e) A 是边界.B 是控制,C 是实体 (f) A 是控制,B 是边界.C 是实体

2. 在UML图中,哪个图用于显示在对象之间传送的消息? (多选题)( CE) (a) 活动图 (b) 对象图 (c) 通信图 (d) 状态机图 (e) 顺序图 (f) 部署图

3. 下面不是设计模型相关的?(单选题)( D) (a)architecture (b) data

(c) interfaces (d) project scope

5.19 综合案例分析-餐厅PDA 无线点菜系统分析与设计

根据第 4 章餐厅PDA 无线点菜系统的需求,请分析设计相关系统。包括 1. 找出主要的概念实体,画出实体类图。

2. 画出系统分析动态模型中的顺序图(要体现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之间通信内容)。 3. 从上面的顺序图中解析出实体类的操作,画出初步的设计类图。 4. 选择B/S结构,为系统设计相应的界面。 5. 设计相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答:1.主要的概念实体:客人,点菜单,点菜记录,打印机,服务员,菜品分类

实体类图:

2.

3.实体类操作:1)客人: 输入已点菜品

2)点菜记录:记录已点菜品();确认点菜记录();发送点菜记录() 3)打印机:打印点菜记录()

类图:

4.界面:

5.数据库表结构:

篇6: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摘要: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内容设置及教学中的难点和不足,分析了该课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学实践上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教学实践

“科研导论课”作为先导性必修课程,为大学生顺利进行和完成科研训练而服务,但其内容设置和教学实践一直都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该专业涉及学科门类多、依托行业多,其“科研导论课”的内容设置存在一定困扰。笔者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的主讲人员,对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安全工程专业设置“科研导论课”的必要性

“科研导论课”对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科研导论课”是面向大一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科学研究的意义、方法、步骤、学术道德等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使他们掌握论文撰写、专利申请、课题申报等基本科研技能。因此,这门课是大学生迈入科研大门的指向标,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成长历程。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目前约有1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涉及采矿、石油、交通、军工、建筑等行业。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由于我校的煤炭行业背景,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长期以煤炭企业为依托,科研方向多为解决煤矿井下“一通三防”难题(一通指通风,三防为防尘、防火、防瓦斯)。因此,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科研导论课”定调为以介绍安全采煤的科研为主,从而确立了该门课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思路。

2.该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1)课堂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知识覆盖面与教学深度的矛盾比较突出。该课程只有16学时,但课堂上既要全面讲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还要结合专业实际进行深入探讨,造成讲解的覆盖面与讲解深度存在一定矛盾。(2)参考教材少,缺少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内容。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陈中文等编著的《大学生科研导论》,其内容很全面,但该书是面向所有本科生的科普类教材,没能联系具体的专业实际。(3)教学内容上文字多、实例少,培养方案上理论多、实践少,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科研导论课”具有一定科普性质,教学中理论、原理性内容居多,难以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内容设置思路及实践

1.该课程内容设置和优化

(1)强化教学重点内容,巩固学习知识要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为科研意义、科研步骤及方法、文献检索、科研选题、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发表等,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环节,核心任务是要掌握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其次,文献检索也是科研的基本技能,需要掌握。(2)增加安全专业的应用实例。介绍当前安全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瓦斯吸附解析实验”作为科研应用实例,在举例过程中展开科研训练相关的方法、步骤、环节等内容的教学工作。(3)阐述学科交叉,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以所在科研团队发明创造的一些新产品为例,讲述学科交叉在瓦斯防治、矿井降温方面的应用。

2.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

(1)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翻译”能力放在首位。这里的“数学翻译”指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现象的过程。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其核心是能熟练运用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安全相关的.科研工作,多数要求把实际工程问题转换为微积分方程式来表述。为此,笔者在课堂上以导热微分方程、流体连续方程的推导过程为实例,向学生展示高等数学在实际工程物理问题中的应用。(2)以科研成果总结与发表为核心的教与学。本科阶段的科研成果主要是指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笔者在讲解论文写作时,提出了“九步走”的概念,涉及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各部分的写作方式及技巧。同时,借鉴新东方英语写作的培模式,创建了“摘要五句话”、“引言要转折”、“结论要点题”等一系列好记、易理解的要点短句,帮助学生消化学习。在专利介绍方面,着重讲解实用新型专利的撰写要点,说明专利请求书的填写过程,从而让学生快速掌握专利的写作技巧。(3)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丰富教学手段。该门课中“学术规范与道德”部分的概念较多、抽象度高,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平台列举具体事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学术不端行为时,以“美国舍恩事件”、“韩国黄禹锡事件”等进行说明,让学生铭记这些造假、篡改数据等行为的危害。而“文献检索”部分则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该部分是科研训练中很重要的一块,良好的文献查阅习惯可使科研工作者受益终身。目前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网站查阅阶段,检索文献费时费力,所以熟练使用文献管理查阅工具软件也是必备科研技能。笔者引入Notexpress软件,就其检索、查阅、下载文献进行现场连网讲解,并对一些实用的特殊功能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了解专业文献管理软件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4)优化考核方式、突出考查重点。“科研导论课”因其科普性质,一般为考查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综合学生课堂、课后的综合表现来给定最终成绩。由于考查内容具有导向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的关注点。论文写作是教学重点,更是考查的核心内容,前述的大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论文格式的正确性、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创新性、文笔的流畅性等是评判成绩的指标,以此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3.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案

“科研导论课”虽然概念较多,但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发展新的理论。因此,这门课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1)培养实验动手能力。我校有“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深部岩土力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实验室,配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检测仪器以及大量自主开发的科研专用实验平台。该课程立足于这些先进的实验设备,除了在课堂上对重点仪器进行讲解外,还在课下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并实际操作瓦斯吸附解析仪等仪器,加深学生对科研的理解,为大学生创新训练做准备。(2)培养科研竞赛意识。目前安全专业本科阶段也有一些科研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等。这些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向竞赛这一块有所倾斜,如列入竞赛申报条件、参赛流程、获奖案例等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竞赛有所了解,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三、结语

“科研导论课”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内容设置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将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因此,这门课的内容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形式下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求。

本文对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导论课”的内容设置和教学难点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思路,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在内容设置上,应以科研环节和成果发表为教学重点,以安全专业的科研实例介绍为主,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在教学方法上,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翻译”能力放在首位,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发表作为教学关键;在教学方案上,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竞赛意识。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希望这些教学实践能为其他院校安全专业“科研导论课”的内容设置和实践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小平.《科研导论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7):30-31.

[2]杨军,石海洋.浅谈《科研导论课》教学内容创新及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74-75.

[3]吴建松,秦跃平,杨小彬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41-4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测绘工程专业导论作业】相关文章:

制药工程导论作业07-04

测绘作业05-11

测绘法规作业05-13

测绘工程专业专业概况05-24

测绘工程专业06-25

测绘工程专业07-19

测绘工程专业简介06-24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06-24

测绘工程专业论文05-1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重点10-17

上一篇:动物繁殖后代j教案下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真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