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2024-04-11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通用18篇)

篇1: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如果以冬喻宝钗,夏喻湘云,春喻李纨,那么,在我眼里,黛玉就是从秋风秋叶中走出来的女子。

秋,总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她就像你,黛玉,像你的泪水“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意味着无法言说的痛楚。

我相信那是在一个秋天,还幼小的你经历了丧母之痛,登舟别父,初进贾府,尽量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像落叶般孤独而令人心疼。与宝玉初次相间,倒像久别重逢,这是否又添了你几分愁呢?

又是在秋天吧,父亲溘然而逝,你真的像无根的小草,注定在大观园中不被理解,注定只能强颜欢笑,注定你清泉一般的高洁被世俗尘封。当人们只看到所谓的“金玉良缘”时,又有谁会想到潇湘馆里独自垂泪的你呢?

“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有意无意的玩笑话会让你感到一丝温暖吗?家常用的半旧手帕会让你感到一丝安慰吗?

奈何,奈何!

你稀世的才貌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里埋没。你不喜欢八面玲珑,却被人认为是孤傲;你心无所忌,让人误为刁钻;你天性敏感被旁人猜为多疑。就像是空谷里的一株幽兰,芬芳四溢但无人欣赏。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哪能描绘出我眼中的黛玉,那个美丽、聪颖、敏感、自尊,不向世俗低头的奇女子?

我欣赏她的才情,高流粗俗的“行止见识”。我想与她同忧同乐,同笑同泣。感她所感,爱她所爱。陪她一起葬花,同她一道赋诗。我似乎看到,清幽的潇湘馆里,她度过“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散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我似乎听她对菊低吟“孤标傲视偈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似乎理解了她含恨而死前那句“宝玉,宝玉,你好......”的全部惨痛的含义......

黛玉,是一朵奇葩,只是凡尘之土无法拥有这份美丽。颦儿,希望你能真正获得幸福,希望你不要再误入凡尘,做一株绛株草,灵秀于天地间。

篇2: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黛玉,在你年幼时母亲病故,父亲把你送入贾府。虽然有外祖母疼爱,但无奈寄人篱下,为本来多愁善感的你,更添一丝悲伤。在贾府,你遇见了让你爱一世,恨一世的贾宝玉。你和宝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你满心欢喜的以为可以和宝玉共度一生。可是无奈,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薛宝钗成了名副其实的“宝二奶奶”而不是你。

在贾府,所有人都看好“金玉良缘”,而不是你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你似乎只是一个陪村,可是你也有对宝玉浓浓的儿女情,为什么就没有人成全你?

紫娟在床前哭着快断了气,你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眼睛里没有一滴眼泪,墙的那头,锣鼓喧天,宝玉正在迎薛宝钗进门。而你已经万念俱灰,在他们洞房花烛之时,你伴着一声“宝玉,你好……”离开这个喧嚣的`城市。

黛玉,你怨恨生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的才干施展在了一个无人欣赏的贾府,你爱上了一个你不该爱上的人。正如你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你和宝玉有这三生的情缘,但结果却只是如此。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不明白曹雪芹先生为什么让一个极具天地之精华的女子,如此薄命?

篇3:我眼中的节日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遭受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轰炸及强有力的挑战, 在这种洋节日和土节日强烈的反差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沉思这样一些问题: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锤炼, 洋节蜂拥而至, 大有越俎代庖之势, 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 何以反而走了下坡路呢?西方文化是否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过这样的“洋节”?

我们还是先回过头来看看节的本义。

节, 指的是生活的节奏, 放松、调节。

一个节日, 仅仅是氛围就足够让人惬意忘形。在这种节日所营造出来的惬意氛围中和亲人、朋友聚聚, 借着节日的浓情蜜意释放所有的烦恼, 卸除往日的重负, 让劳累的身心有个放松的空间,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生活、工作。

如今节日越来越多。舶来的洋节与传统节日正处在融合与择优的过程中, 但是无论哪一个节日, 最重要的意义是, 在热热闹闹中交流情感, 化解诸多生活中的烦恼和减轻工作压力。

那些关于选择过“洋节”还是过“土节”、“土节”似乎没有“洋节”那么有市场了之类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 作为经济与政治产物的文化在这种世界趋同的总体形势下越来越融为一体, 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是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些年轻人以“拒绝洋节”为题发出呼吁, 组织者是个刚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 他说:“发起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想先从形式上断绝西方文化的“侵略”,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再被国人淡漠。”他还说:“对外国人来说, 洋节是非常传统和正规的节日, 但是到了中国, 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狂欢和媚俗。”

但我想说的是:狂欢有何不好, 借着节日的氛围尽情的宣泄, 将过往的不快统统在狂欢中释放;“媚俗”又有何不妥, 我们本身就是凡人, 过得就是一种大众的、“俗气”的生活。今天的中国人, 在“洋装”掩盖下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篇4:我眼中的语文,我眼中的作文

在教语文之前,我也是一个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首先,我爱朗读。我至今记得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有一句是:“海南岛鲜花盛开。”课文是讲祖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带拼音的大大的汉字,上方还配着粉红的桃花。想一想,太美了,只这一句就令人无限遐想,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有魅力的语文,语文的美。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学会了做饭》。当时班上许多同学查阅了作文书,学会运用“比大伏天吃了凉西瓜还高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类的词句,可谓有备而来。而我,没有作文书。

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到学区参赛,意料之外的,我获得了平生最大的一个奖——全乡第二名。

我不记得我是怎样写的了,只记得写的是真情实感。

语文好学还是难学?

我现在是老师,我回答这个问题:“好学,要用心学。”

我上初中时上课是非常注意听课的,我特别爱回答问题,尤其是对文章某个内容的理解,我通常会举手再举手,一个问题我会回答三四次,直到正确。当然,老师善问、会问也很重要。

字一定要写好。我至今记得我上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写下标题后要退后两步端详一下,看着不好就擦掉修改或重写。我很多次地看着他这样做。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一个在细节上讲究美的人,他的修养是多么好啊!汉字是方块字,一定要写大些、写方正、写美观。

请大家记住四个字“抒写自我”,这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流,是写作文的出发点,也是写作文的目的。

下面这篇文章,选材于大自然,是我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所见,印证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是作文”的观点。与大家共勉。

哦,那片秋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片麦田,那里,栖息着秋天的梦。

深秋的早晨,一切安静、清新。太阳在东方的红霞里隐藏着。高远的天空上飘浮着白纱样的云,我的心也在放眼仰望之中,淡远开去。

在这蔚蓝的天空下,就是这一片麦田,大概只有一二亩吧,委身于宽阔的公路西侧。当我贴着它的田埂朝小径西行的一瞬间,我惊讶于这纯净的淡青色。麦苗二寸来高,在轻霜的扑打下平伸了躯体,仿佛仰望着秋的天空。淡淡地掺进了白色的生命之绿让你叹服于造物主的妙笔神工,就那么完整地在心里保留了一片淡青色的秋天的梦。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又骑着车子回家。路旁的白杨在灿烂的秋阳中尽情地欢畅着。天地间的景物明朗清晰得仿佛都闪着光。行至那片麦田,我看到挺直了腰身的麦子,正炫耀着自己鲜艳耀眼的绿,全然没有了早晨的淡青色!哦,那只是昨晚的一个梦?

这样由淡青,到鲜绿,再到第二天,变换着的,就是这小小的不急着长大的麦孩子。在灿烂的金秋,在人来车往的路边,这一片麦田,不是主角,却以美丽的生命颜色,唱着自己秋天的歌。

直到昨天,立冬来临,寒冷的风吹在脸上有些痛了,告诉我冬天已在面前。我再走到小径,将脸庞转向麦田,青黑的颜色显示了寒霜打击的严酷。麦苗终于从此走进了冬的安眠。

但我知道,麦苗的秋天的梦,我的那片秋,定格在了记忆中。

牛刀小试:

篇5:作文我眼中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个会舞诗弄文的才女。黛玉受过良好的封建教育,文章韬略皆显奇才,她好胜性又强,每次作诗应对必是全力以赴。

有一次贾贵妃回来探亲,要去大观园游玩一番。贾贵妃让众姐妹个人题一匾一诗。黛玉题的匾额是世外桃源,写的诗是: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贵妃直夸黛玉写的诗好。

黛玉对待女子学文的态度与作风也是非常积极的。

有一次,薛蟠的小妾香菱求黛玉教她做诗,黛玉高兴地答应了香菱,她对香菱不厌其烦的教导,带领香菱去结识王摩诘、李青莲等一代名家,更反映在她后来的重建桃花社,可以说在学问上林黛玉是花费了毕生的心血。

生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林黛玉却能写会作,填词吟诗样样能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何等的奇思妙想;以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又是何等的清新自然。在那场菊花诗会上,林黛玉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绝妙之句层出不穷,我这爱诗的人读后觉得满口生香。也许李清照的词也不及林黛玉的风流别致。

篇6: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你有让西施自惭形秽的容貌,有让比干自愧不如的心机。你虽是凡身,却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你是

青埂峰下甘露浇灌的仙草,是知恩图报的绛珠仙子。

你是一缕浑然天成的诗魂,多少人艳羡于你?海棠社里,你夺魁菊花诗;凹晶馆边,你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千古绝唱;沁芳桥畔,你荷锄葬花,用泪作墨,在满地桃瓣上写下诗篇……秋窗下,冷雨连绵,烛已被蜡泪淹没,银红的霞纱早已湿透。罗衾裹不住瘦比桃花的身躯,鹦鹉不再重复悲戚的诗词。

你是为报恩郁郁终世的情痴。青埂峰下,你与神瑛侍者缘定凡尘。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你便是泪砌的身躯。《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你将淳淳甘露化作清泪,以报前世之恩,致于终生郁郁寡欢,在潇湘馆的簌簌竹响中泪尽而死。若你的魂魄能俯瞰人世,可知那怡红公子为你的死似痴似狂,伤心欲绝?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为你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颦颦,你的刹那芳华永远留在那花冢之中,任风来雨去,花开花谢,苍老再也侵蚀不到你!那一片艳似红霞的桃树,永远不会消亡。“幽僻处,可有人行?

点苍苔,白露泠泠。“湘妃竹林的尽头,可有两株悬着玉带的枯木?薄命司的金陵钗册,早已记下你的历史。

篇7: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坐在窗户边上,捧读《红楼梦》,读着读着,我似乎也进入了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红楼一梦中,眼前不觉间已迷茫起来。

恍惚中,我仿佛见到黛玉徐徐地走来。她扛着花锄,轻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不禁地想伸手拉住她,却什么也没摸到……但你的过人才气已经挥洒得如花如画,淋漓尽致。

黛玉,你自尊,不与人同。自幼丧母,从小寄人篱下,你有自己的自尊。你处处小心,生怕被人耻笑。你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你没有心情如薛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如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是,你还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不是贾府里的小姐,而是大观园里的潇湘妃子,凡尘世俗牵挂不了你,千般红颜,万般才情。

黛玉,你深爱着宝玉,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可你为什么不敢有一丝表示呢?多愁善感的心境,孤高自许的性格,皆是你倾城的点缀。你自小体弱多病,然而上天还是没有放过你这株“绛珠仙草”,干干净净地离开,就如你诗中所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黛玉的泪,终究还是在宝玉身上流尽了。

篇8:我眼中的你

江南的水乡,像乌镇印出的水印花布,让人难以忘怀;江南的画卷,似乎永远被笼罩在一层水雾之中,烟雨重霭,清寒中透着暖意。

初阳,霎时重逢。初阳的颜色洒入湖面,没有一点儿喧嚣的色彩。阳光总是紧贴在湖面,天高云淡,邂逅了那远处的袅袅炊烟。

青绿的石板桥上,多了些许凉意。从湿漉漉的石板上走过,大喝一声,响亮而孤寂。挂着湿润的雨痕,在厚厚的青苔上浮起一层白雾。诗意的小镇,细密的雨丝中,错落的小巷子回归古朴,多了几分自然,弥漫在这令人沉醉的水乡。

伴着水波,有规律的响声,荡漾着一个小镇的神韵。微波粼粼的水面上,荡漾着几只小小的船,慢慢地驶过来……水韵轻灵,透着江南的灵气。

一幅画卷般的江南水乡,也许,亦是一首长诗……

当冬的气息飘入江南水乡的时候,水乡的寂静,可以让一个怅然的游子潸然泪下,但水乡并不凄凉。夕阳余晖下的小镇,那是鹊的归宿,落日伴着鹊的孤鸣,沧桑而又静谧。

夜幕浅浅地萦绕在这梦一般的水乡,那落在水中的枯藤泛着白光。水面上的灯火点点,深夜的渔船被风轻轻地吹着,静静地摇着。在阴雨天里,雨下的缠绵,渔船中的渔灯映着雨丝,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乌镇江南秀,风情不胜收。宅居多古朴,街巷尽娴幽。水乃清明镜,桥为唐宋钩。人淳文雅士,所令更何求?

篇9:我眼中的初中作文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呢?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作训练。但我们看到,初中的许多作文课堂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学生往往为完成任务而作文。培养学生写作,我们老师不能仅作一些审题的指导就一味让学生写,或者根本不管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兴趣的培养,就以各种名目的练习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什么周记、日记、单元作文,都是老师分析分析题意,念念范文之后就让学生写,写出来后又花大量的时间去改错别字、病句、标点、写评语、评讲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一个敬业、勤奋、但不创新的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流程。这种方法久而久之的结果是让学生厌恶作文、害怕作文,对写作感觉索然无味。

二、我认为“作中指导”“放大优点”激趣于课内目标在课外,关注师生在写作中成长是建构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

首先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把课上得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有意思不是有意义,有意义的不一定有意思。课上得有意思就是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写作训练。方法之一:结合图形“激趣”,比如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或漫画,让学生观察、想象从中寻找主题和素材;学生根据素材画连环简笔画表情达意,再根据简笔画写出作文。事实上,画画本身也是一种表达。或者让学生在自己作文的相应的地方配插图,就如我们的教材的部分课文那样配插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方法之二:在中文里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歇后语、谚语,运用歇后语、谚语作为写作素材,从中寻找主题。

其二、“激趣于课内”,目标完成在课外,变“作前指导”为“作中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更应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是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应尽量少讲或不讲,少包办多自主。每堂作文课教师设计好写作素材、要求等,稍作引导应尽快让学生动笔实践。教师把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作文评价,这就是“作中指导”。作中指导是最考验一个老师的应变和素质的,如当学生在展示习作时,老师要对其作文的语句、用词、表意等方面作精准的指点和评价。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内得法,课内激趣目的。

三、作文评改让学生有作为,师生合作改出“美文”

篇10: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800字

林黛玉姣美,飘逸,机敏,忧郁,她那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她是一株圣洁的阆苑仙苑,她是一块晶莹璀璨的美玉。林黛玉手拿一柄花锄,一方佃帕,创造了这个流传千古的人物佳话。

天生体弱多病的她,虽然没有宝钗所特有的丰满、成熟和娴雅,但我认为黛玉之美是一种个性之美,一种缺憾之美:两弯似蹙非蹙茏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美由此可见。

我既喜欢林黛玉,又讨厌她,我喜欢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一味地迎合贾母等人的喜好,一昧追求功名利禄,也不会像王熙凤那样千方百计地取悦贾母,而且把满腔的幽怨放在心底,以真实的自我,用独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埋香飞燕泣残江,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幽淑女悲题玉美吟,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凹晶馆联诗寂寞将林黛玉的才情写得淋漓尽致。她的诗文也一直是悲悲切切的,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江消香断有谁怜”诉出了她的心境,“依今葬花人哭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更写出了她的哀伤。

但我又讨厌她,因为林黛玉一则是她身体太弱,二则太小家子气,说话刻薄,三则她的精神世界太悲观了。她身子弱是天生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尖酸话语让我无法忍受,她总认为贾府里的人看不起寄人篱下的她,处处为难她,也因此成天唉声叹气。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转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惊动,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清楚的是,她在用灵魂唱歌,在用生命作画,她想用透明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她想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自由的窗扉。

篇11: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400字

时隔一年,再次翻开《红楼梦》这本书,心态却早已不一样。

不得不说,《红楼梦》真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书中,我亲眼见证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以及那感人肺腑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说到林黛玉,虽说《红楼梦》里各式各样的.女生真不少,而我却偏偏独爱林黛玉。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她的性格吧。世人皆知,林黛玉那丰富多彩的性格也正是她在《红楼梦》里最大的亮点。她孤寂冷傲而又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对诸事也万般挑剔,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读懂林黛玉背后的孤独。

从小便体弱多病的她在父母双亡后只能寄人篱下,来到贾府。在外人看来,贾府是财富与权势的代名词,可谁能知晓里面的肮脏。正因为黛玉她无权无势、身份低微,使她不得不筑起一道心墙来保护自己,用她那刻薄的语气来对待别人,拉开与人的距离。同时,也来维护她自己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是的,她不能容忍任何人对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心进行丝毫的褒渎。而善良、纯洁、率直、温柔体贴才是黛玉性格的真正面目。

不得不说,黛玉的性格与我真的很像!同样的,我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烈,甚至不惜用骄纵、任性的外表来维护它,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别人的厌恶。或许,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如此理解林黛玉,甚至喜欢上她。

篇12:林黛玉来到我身边高中作文

“为什么林黛玉这么可怜呢?年幼就失去了母亲,还体弱多病,哎!”刚看完青少版《红楼梦》的我坐在床上想着,“哎呀,算了算了,不想了,又不关我的事,赶快洗洗睡吧!”就这样,我潦草的想了想就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就看见了床头趴了一个小女孩,穿着古装,看样子应该是清朝的衣服,然后。我心里不由得一震。由于害怕,我只用手戳了戳她,并问她:“呃,你……还好吗?”这时她才抬起头来,看她第一眼就看到了我,差点尖叫起来,我说道:“我叫杨筱瑜,也可以叫我筱瑜,也算是这个房子的主人吧,那你呢?”女孩说:“我姓林,名黛玉,叫我黛玉就好。然后可敢问姑娘现在何时?我又身处何处?”我回答道:“现在是公元二十一世纪,二零一八年,你身处于河南郑州,也就是我的家。“哦,原来如此。”林黛玉回答道。“额,要不,我带你出去转一转?”我对黛玉说道。听到要出去,黛玉十分高兴地说道:“好呀!好呀!”我看了一眼她十分传统的清朝衣服,便说道:“你这身衣服出去太不好了,我看咱俩身材差不多,你先穿我的吧!”“恩,好的。”黛玉回答道。

换好衣服后,先是把黛玉介绍给我爸爸妈妈。然后我们就跑去碧沙岗公园玩了。一路上黛玉因为没有见过这些事物,所以十分高兴。到了公园,我们一定会先去玩!我们去坐了摩天轮,黛玉之前没有来过这么高的.地方,所以她非常害怕,一直在闭着眼睛,我笑了笑对她说:“黛玉把眼睛睁开吧,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的!”黛玉鼓起勇气把眼睛睁开,映入眼帘的是她从未见到的景色,便说道:“哇,这里好漂亮啊!我们那里都没有耶!”“恩,对啊!”我说到。

没过一小会儿,我们就把我们想要玩的项目都给玩完了。之后,我们在公园里走了走,但是,非常不幸运,我们遇见了我的熟人,他问我我旁边的人是谁,但黛玉给我说过,不要说出她的真实身份,我也记住了这一点,刚想开口,黛玉就抢答道:“我是筱瑜的新朋友,我叫林小玉!”听到林黛玉这样机智的回答,我在心里为她默默的点了一个赞。

篇13:我眼中的日本教育

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和目标

1. 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经费充足有保障

二战后,日本经济崩溃,百废待兴,却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于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至今,教育投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日本正因为实施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日本才能在短期内从一片废墟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2.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科学、合理

国家、都道府县(相当于我国的省)、市町村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职责明确。国家负责制定基本教育制度、教育法律法规,出台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标准,规划和指导全国的教育发展,并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都道府县负责辖区内的基础教育发展,统筹辖区内校长、教师的录用、调配和管理。市町村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主体,99%的公立小学、92%的初中由市町村创办和管理。在经费投入方面,各级政府均有责任,教师工资50%由国家承担,其余50%由督导府县负责,国家对困难地区有补贴。这种管理制度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教育发展的合力。

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日本政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灵、健康的体魄等生存能力为教育目的,把具有国际视野、在国际社会中有竞争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进行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改革。于2004年修订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重新编制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强调国语读写、数学、理科这三个核心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德育,小学、中学都开设了“道德”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小学(从三年级开始)、中学开设了综合课程。利用综合课程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社会调查等。此外,注重体育和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特长。在教学方法上,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

4.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质量

日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教师培养、录用、培训体系。教师培养主要依靠大学和大学院,学生修满相应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然后才能参加由都道府县组织的教师录用考试,通过后才能当老师。2005年,教师录用人数和应试人数的比例是1∶7.6,而同年在职教师占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者的比例,小学为20.7%,初中、高中分别仅为3.3%和2.3%,可见教师岗位竞争之激烈。此外,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法律规定初任教师和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师必须参加有关培训。

5. 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

从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出发,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并为此采取了措施:一是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且提供足够的经费。在学校硬件建设上,强调实用讲究效益,不追求奢侈浪费。二是从法律上明确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校长平均三年、教师五至七年交流一次。三是实行学生就近入学。我们访问了东京国立竹早小学和区立东云小学,又参观了千叶县八街市立笹引小学、二州小学和八街北中学校,感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日本基础教育没有明显的城乡、地域差距,已基本达到均衡发展。

6. 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特色鲜明

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实行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班教学、在教室里张贴学生的作品等。同时日本还注重环境育人。我们访问的几所学校都非常整洁干净,布置典雅,弥漫着书香和艺术气息。注意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家基本的教育方针和学习指导要领前提下,各校都有自己的学生培养目标,有自己的校歌,有自己教育的重点和教育制度模式等。如国立竹早小学强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实行“宽松教育”;东京区立东云小学突出国际理解教育和环境教育,而八街市立笹引小学和二州小学注重学生的大合唱等。

7. 注重合作教育,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日本的教育行政部门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合理规划各阶段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采取行动。成立了幼、小、初、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研究,共同采取对策。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校办学注意征求家长的意见,家长参与对学校的评价等。社会文化设施向学生开放,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参观者中70%是中小学生。

借鉴、反思

1.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日本资源匮乏,能从二战后的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根本原因在于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我国要以日本为借鉴,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基础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和地域差距,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明确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借鉴日本的经验,一是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投入上向困难地区倾斜,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落实学生就近入学。

3. 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学生学科基础较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个性和创造力不强,发展缺乏后劲。因此,要继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借鉴日本的经验,要隔离规划课程设置,增设综合课程,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要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教育内容衔接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

4.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我国学校千校一面,没有特色,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干预过多,管理太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借鉴日本经验,就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减少过多的检查评估,特别是不能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依据,不能以学生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校长要努力成为教育家,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清晰多样的办学思路,创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篇14:我眼中的绿卡

范女士,高级经济师,是第一批领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之一

能申请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我很高兴。拿到“绿卡”,女儿在入学时碰到的赞助费等问题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

王先生,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人,已经在北京买车买房

眼下我最着急的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这几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得比北京户口的孩子多交6000元,今年9月就得上小学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得交2万元借读费。如果能办理《jk京市工作居住证》,能为我节省不少钱。我因为没有北京户口,买车必须借用朋友的身份证,自己花了几十万买的车必须登记在别人的户头上,想着心里都有点不踏实。

本科生什么时候能排上队

徐小姐,江苏人,大本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一年,某律所律师助理

想到自己老老实实在北京缴税,可是买房子要多花钱,更不能买车,再想到和暂住证相关的种种恶性案件,心里总不是滋味。所以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的花销,全都寄回家里,好像这样才更有安全感。其实,我也想在北京好好地发展,因为毕竟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多。即使工作居住证放宽了条件,但有总量控制的原则,肯定是特别优秀的人才能获得居住证,北京人才济济,硕士都排不过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本科啊?要成为“持证一族”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个悖论吧。

郝小姐,山西人,刚大学毕业,房地产公司文员

毕业的时候,能找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有没有户口无所谓,而且北京生活成本这么高,我还没有什么特别长远的打算。现在居住证条件放宽了,我觉得又有希望了,也可以考虑考虑在北京的长期发展了。但我有一个问题,我已经申请户口在学校保留两年,如果以后要申请居住证,这个程序应该怎么走?

不要把绿卡捧上天

小乐,四川人,自由职业者,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在北京待了四年

要说对现在这个工作居住证的感想,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既然决定了做自由职业者,就预示着不会在哪个地方定居下来,我们不会为了买房子少交点钱或能够上保险,就把自己束缚住了,何况我们也上不了社会保险。所以这个规定没有把我们包括进去,我也没有感到有什么遗憾,虽然我一直想买辆车。但到一定年纪的时候,自己不想也不能再漂了。当我决定不再做自由职业者,准备成家立业或创立自己的公司时,可能会比较看重这个居住证了。

李小姐,湖南人,某杂志编辑,在北京工作三年

有没有无所谓。我觉得趁年轻时可以在北京发展,但北京这个城市非常不适合居住,所以我没有计划一辈子都待在北京,当然也没有计划在北京成家、买房。我只是想在北京积蓄力量,时机一到就回家去发展。所以,请朋友帮忙买辆车就够了。

曾先生,人事部门官员

北京工作居住证也好,深圳人才居住证也好,这项制度是移植了国外的“绿卡”制度。但我们必须明确,北京、深圳、上海只是中国的城市,而不是什么独立的国家,“绿卡”是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我个人认为,所谓“居住证”只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是要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现在也就只有中国和古巴有这样的户籍制度了,更进一步说,我认为“居住证”只应该是一个过渡,而不是长久的存在。

企业吸引人才又多一招

马女士,某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因为我们是高科技企业,一直属于可以申请工作居住证的企业之一。新员工一来到我们企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就会为他们申请,我们公司有23左右的员工已经获得了工作居住证。现在条件放宽了,一是有利于员工安心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人员也更稳定,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也是有利的。但我们也有一点担心。以前是向北京市人事局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取得工作居住证,效率也比较高。现在有一个总量控制的原则,由各区的人事部门办理,我们担心申请难度、办理速度会受到一些影响。

张先生,某合资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经理

篇15:林黛玉来到我身边作文550字

假如林黛玉来到我身边一定是蓬荜生辉。我们可以一起吟诵诗歌,一起玩耍,一起互相讲故事,一起互换身份……..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这一生的凄凉,我都看在眼里,在多愁善感的背后,满是寄人篱下的不安与忐忑。都说林黛玉弱质纤纤,风韵淡淡,病如西施,这样的美人要是换上现代装一定很美艳。经过了我的一番折腾,我和黛玉姐姐都累了,并且时间也不早了,该睡觉了。黛玉姐姐很体贴,她会给我讲故事,会用古代的用语来给我讲故事,讲了一个有一个,伴我入睡。黛玉姐姐饱读经书,才华横溢,是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妈妈会让黛玉姐姐教我读诗,学习她身上的知识。“欲讯秋情中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世无淡着,解语何妨话片时?《问菊》……‘’我们一起在床头吟诵小诗,感受这诗中的奥秘。我们会像伯牙与子期一样成为知己,”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在我眼里,如出水芙蓉一般的林黛玉,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淑女。林黛玉自幼失去父母,也没有什么姊妹陪伴,难免会孤单不已,如果她来了,我会不在让她孤单,我会以妹妹的身份陪伴她左右,与她玩耍,消磨时光。

篇16:我眼中的什么作文:我眼中的四季

拿起春天的钥匙打开春天的大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听,哗哗!哗哗!那是白雪融化的声音。来到我美丽的母校,“沙溪小学”那里到处生机勃勃,看!我们鼓号队队员们正在打鼓欢庆这美丽的春天。

关上春天的大门,拿起夏天的钥匙打开大门。看那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高照在天上,越是炎热沙溪小学的学生就是越是快活。看那操场上人山人海,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踢足球,还有的在转呼啦圈。他(她)们在用自己的汗水庆祝着这炎热的夏天。

关上夏天的大门,拿起秋天的钥匙打开大门,秋天是农民和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充满了甜蜜的笑容,走进校园,一阵阵响亮的读书声涌过耳边,全校师生都在用自已那优美动听的声音来喝彩这个红叶似火的秋天。

关上秋天的大门,拿起冬天的钥匙打开大门。冬天既是个寒冷的季节也是个好玩的季节,尤其是我的家“湖北”,那真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正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这个冬天。

关上冬天的大门,领略着四季的美景,放回神奇的钥匙,细细体会着这大自然所带来的一切美好回忆.

作者:五4班 邢思博

篇17: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我眼中的深圳,科技发达、交通方便、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科技,深圳虽然不是第一,但也名列前茅。就说市区里的博物馆吧,和北京的科技馆一样,高高的楼,里面包含了世界的科技,如:反重力实验、光学实验、模拟星空……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交通,众所周知,深圳是第一。小的到共享单车,大的到T3航站楼。不过,深圳最有名的还是地铁。你想去哪,只要搭上一班地铁,既方便,又快捷。最老的地铁1号线和最新的地铁11号线都在深圳。1号线,古老中又带着一点点高雅。11号线,高贵中又带着一点点质朴。

美食,如果你是一个“吃货”的话,那么,你一定会去深圳的东门老街。老街那里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烤鱿鱼、有九品羊杂汤、有刨冰、有烤蝎子……不怕你吃不到,只怕你想不到。

这就是我眼中的深圳,一个集科技、交通、美食为一体的城市!

作者:五4班 谭文辉

篇18:我眼中的中物联

十年前,我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老师,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接触中物联。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对中物联的认识在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经历了从惊喜到失望,从失望再到惊喜的几次情感转变,直到今天,我打心眼儿里认定,中物联就是我的“家”。

数年“偏见”

2001年前后,我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事实上,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我都是从事交通运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直到博士阶段,我才开始接触物流领域。就在那一年,我不经意间听说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物联,但并没有机会接触,甚至连主要领导的名字都说不清楚,只知道成立了这么一个物流行业组织而已。

和中物联的接触是从一次次的会议、论坛开始的。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办公桌的传真机上会不时传来一张张“会议通知”,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邀请函,我心里不禁一阵欢喜,“之前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行业研究,这些会议不正是接触企业、倾听行业呼声的好机会吗?”在那个阶段,我几乎成了“会虫子”,几乎所有的会议,我都会积极报名,填写回执,然后准时参加。说实话,刚开始参加会议, 确实让我感觉颇为新鲜, 能和众多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当时, 我看到台下听众有的居然在玩手机、说话、打盹, 我特别不能理解这种行为, “怎么那么不尊重台上的嘉宾呢?”

然而, 在频繁参加各种会议两年后, 我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对参加这类会议的热情却并没有随着次数的累积而增加, 相反, 参加了一些会议后, 我倒渐渐觉得这些所谓的冠以各种名头, 打着各种主办单位名义的会议大多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收费-开会-再收费-再开会”。坦率的说, 这其中不乏很多打着中物联旗号的会议、论坛。这种感觉一度让我很不爽, 那些所谓的行业协会、组织举办会议无非是为了挣钱, 而这些会议更是形式大于内容。当时年少气盛的我, 对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嗤之以鼻。后来, 中物联也意识到物流行业会议市场的混乱, 从内部进行整顿, 减少会议数量, 提升会议质量, 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也使得一些有生命力的会议更有影响力, 更说明了中物联是有担当, 有气魄的。当然, 这是后话。

渐渐改观

自打那以后, 我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铁道部各项课题的研究上, 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一次行业协会组织的会议。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 “中物联”这三个字却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我面前。那个时候, 由于做铁道部课题的关系, 我也常常到企业去调研, 从这些企业的口中, 也时常听到“中物联也来做过调研”的消息, 第一次听到时, 我心里会涌起一种莫名的诧异:协会的人也会下基层?后来, 我从一位私交甚密的香港物流协会的朋友口中得知, 中物联这几年为行业办了许多实事。这些看法, 开始动摇我之前对中物联的偏见。

记得是2008年年初, 我做的一个关于铁路物流中心规划的课题接近尾声。当时我考虑到, 虽然这是铁路部门的课题, 但是如果能听到铁路系统以外的声音, 这对课题的完善是有好处的。于是在课题最后评审的时候, 我提议邀请铁道系统外的人士参与课题评审,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铁道部相关领导的认可。这时, 有个朋友向我推荐了时任中物联研究室主任的贺登才主任, 这位朋友不仅对贺主任的人品大加赞赏,更是认为贺主任的严谨与勤奋在业内罕见。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电话。当我把具体情况说明后,贺主任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表示很愿意参与这个课题的评审。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贺主任还很热心的向我推荐并邀请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的专家参与我的课题评审。就这样,在贺主任的热情帮助下,我的这个课题不仅顺利完成,还获得了当年铁道部所有课题评比中的一等奖。凭心而论,能从铁道部每年那么多的课题中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嘉奖,这份成绩与贺主任对我热情且无私的帮助有很大关系。

之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在铁道部今后的一些会议里,向领导引荐了贺主任,他扎实的学风和鲜明的观点很快得到了铁道部相关领导的认可;同时,贺主任也邀请我参加中物联的一些会议和课题研究,让我介绍在铁路以及公路运输方面的研究心得。就这样我和贺主任由不认识到熟悉,最后结成了现在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通过和贺主任的交往,接触的加深,我更加了解了中物联,也完全摒弃了之前的偏见,也亲眼见到这几年来中物联为推动行业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

找到归属感

如今,在中物联这里我感受到了像在自己单位里一样的归属感,我从内心深处非常认同中物联从上至下的行事风格,或许这就是一种惺惺相惜。

中物联按月度发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如今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经济数据。它不仅成为国家领导人宏观决策时参考的重要经济数据,也常常活跃于各大媒体之间,是个曝光率非常高的财经数据。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PMI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前中物联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做学问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先经得住寂寞。而PMI指数从默默无名到如今的家喻户晓,正是走过了漫漫数年的潜心钻研之路。不仅中物联当初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今日的成就,即使能够想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无怨无悔地坚守这么久。这种做学问的精神特别打动我。

此外,中物联干起工作的这股忘我的精神也深深地让我折服。也是在和贺主任参加一次全国部际联席会议课题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又涉及到政策调整,任务重,我们撰写报告、整理材料常常要到夜里十点多,当时我就劝贺主任,“您休息吧,要不明天再做。”但是贺主任却说,“时间很紧,还是赶紧做完,这样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形成政策影响,企业可能就会早一天受益。”在他的坚持下,我们工作干到了凌晨一点。要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像中物联这种协会组织居然要比一般公司“朝九晚五”的工作更辛苦。这份辛苦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份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一篇:人鸦五年级读后感下一篇:运作部08年工作总结&09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