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06-04

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篇1: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 j q x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 p x与单韵母拼读音及带调拼音节,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二、教学重、难点

1、j、q、x的发音。

2、韵母的拼读 。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阶段,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拼音王国给老师寄来了一封信,邀请咱们全班的小朋友去拼音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你们瞧,拼音王国的小火车来接咱们了,咱们快点去吧!小朋友们,拼音王国已经到了,已经很很多拼音宝宝来接你们了,你们还认识它吗?快来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评价语: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读的又快又准确。小火车在这里出故障了,谁来帮帮他?)

2、 新授

师:我们在拼音王国忠认识了这么多声母宝宝,有一个韵母宝宝可羡慕咱们了,瞧,它来了,它是谁呢?

生:ü。

师:我们一起跟ü宝宝打个招呼吧。

生:ü宝宝你好。

师:今天ü宝宝就要和我们一起去拼音王国玩呢,那么我们和ü宝宝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宝宝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拼音王国,正当它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了jjj的声音,ü宝宝转过头去看,它看到了什么?

生:鸡妈妈、鸡爸爸和鸡宝宝。

师: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图上有谁?在做什么?

生:捉蝴蝶。

师:大家仔细看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声母就藏在这幅图中,是什么呢 ?

生:j.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声母就是j读的轻一点短一点,跟着老师读,j。

(生读)

师:再读j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舌头不要伸到牙齿的外边。再来读。

(生读)

师:我们现在开火车读好不好?小火车在哪里?

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给你们班级加一分。哪个班级再来试试?

(生开火车)

师:跟着老师读,jjj.老师给大家编了一个好听的儿歌, 母鸡母鸡 jjj.跟着老师读。

(生读)

师:这时候小鸡们 突然发出了叽叽喳喳的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 飞来了一群 气球。

师: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声母就是气球的气读的轻一点短一点,跟着老师读。q.

(生读)

师:谁能给大家编一个好听的儿歌呢?

师: 气球气球 qqq。

(生读)

师:看小鸡们玩的这么开心,鸡爸爸非常担心孩子会口渴,抓紧时间回家给孩子们带回来一个切好的西瓜。小鸡们开心极了,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声母就是西瓜的西读的轻一些短一些,跟着老师读。X.

生:x.

师:谁能给大家编一个儿歌呢?

生:西瓜西瓜xxx。

师:小朋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那我们一起加上动作做一做吧。一起来。

(生做动作)

师: 现在三个声母我们都会读了,不过大家都是从新朋友的读音出发,那么我们能不能从形状来认识我们的新朋友呢?谁能有好的方法来记住它们的样子呢?

生1:我记住了j,母鸡的身子加上蝴蝶就是一个j。

生2:我记住了q,气球就是q的半圆,下边的绳子就是q的竖。

生3:我记住了x,x是公鸡爸爸切开的西瓜。

(评价语: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2、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3、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我们现在就把声母宝宝送回家吧,声母宝宝住在哪里呢?

生:四线三格中。

师:我们来看j,它在四线三格中的哪一格呢?

生:上中下三格。

师:看来你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孩子,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j是我们所有拼音宝宝中的老大哥,所以它占满了三个格子。笔顺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写。竖左弯,然后一个点。

师:我们来看q,他住在哪个格中呢?

生:中格和下格。

师:先写左半圆,再写竖,竖到下格的中间偏下,不能到底。

师:最后一个是x,它在哪里呢?

生:中格。

师:这次老师要告诉大家它的笔顺,先写右斜再写左斜。现在我们已经把j q x 三个声母宝宝送回家了,下面你的任务到了,请你打开语文课本的第18页,先描红,再写一个。

(生写)

师:我们来复习一下,母鸡妈妈和蝴蝶在玩耍,小鸡们在玩气球,公鸡爸爸拿着西瓜给小ü吃,这就是 组成了ji、qi、xi 三个音节,那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这三个音节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

生:都有i。

(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i是j.q.x的好朋友,那么这组音节你会拼读吗?

生:会。

师: 谁来做第一个小勇士,给大家读一读这三个音节呢?

师:声音洪亮,发音标准,奖励给你一个星星。天气太晒了,声母哥哥就给小i戴上了四顶小帽子,他们问小朋友,你们还能读出我们的名字吗?

生:能。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提问回答的小游戏么?

生:玩过。

师:我说提问你说?

生:回答。

师:那我说回答你说什么呢?

生:提问。

师:老师先举一个例子,你们问我你们来当小老师提问我看我能不能回答出来好不好?

生:好。

(读ji的四个声调)

师:我们一起来读,伸出你的小手。

(读声调)

师:接着往下看,q和i连在一起会成为什么音节呢?我们一起来试试,伸出你的小手。

(师生合作)

师:还有最后一个音节,谁来当大家的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你是一个真正的小勇士。掌声给他。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按顺序,四个声调读。

(生读)

师:这三个音节的四个声调你们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

师:小ü见到小鸡一家玩得很开心,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非常难过,自己开始在草地上边走边哭,这时候小ü走到了j.q.x的家门口,j.q.x见到小ü很难过,抓紧时间跳过来安慰它。告诉小ü欢迎它来做客。大家说这时候小ü还会伤心吗?

生:不伤心。

师:你们真聪明,小ü有了j.q.x的陪伴感觉很快乐,就把眼泪擦掉笑了起来。老师这有一个儿歌,大家一起来读:小ü见了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生:小ü见了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师:小ü和j.q.x成了好朋友,那么它们连起来会组成什么音节呢?我们一起来看。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写的时候要不要去掉两个点?

生:要。

师:为什么?

生: 小ü见了j.q.x,擦掉眼泪笑嘻嘻。

师:现在老师给标上声调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试读)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得真好,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个摘苹果的小游戏好不好?老师要看看那个哪个班级摘得又快又好?

(摘苹果的游戏)

师:小ü说它今天在拼音王国玩的很开心,你们呢,玩得开不开心?

生:开心。

师:小ü说它下节课还想跟大家一起在拼音王国学习呢?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师:那我们就下节课再见。下课!

生:老师再见。

篇2: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标依据;依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标准,利用课件和图画。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j、q、x,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的教学内容,以及三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j、q、x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语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的是人们在院子里活动的情景:有的下棋,有的搭积木,有的喂小鸡,有的洗衣服。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声母j q 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能力目标;能准确拼读j q x与i ü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 q 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看图学拼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j q x的正确发音。2.j q x与单韵母的拼读。

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画帮助记忆字母的形。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省写规则.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声母j q x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开火车读:b p d g i

二、看情境图,学语境歌,引出新授内容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三、教学声母j q x的读音

1.出示图画,说图意(一只鸡伸长脖子去啄头顶上的蝴蝶。)我们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j。板书:j(2)听: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看。(3)读: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4)记:看看j像什么?(像一只伸长脖子的母鸡,上面的就像母鸡头上的蝴蝶。)教顺口溜: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边念顺口溜,边书空j的笔顺。)2.教学生母q,x 3.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指名读。4.开火车读,正音。

四、教学声母j q x的字形及写法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娃娃? 2.引导编顺口溜: j:i 字加弯j j j。

q与p比较:q与p正好相反,用顺口溜区别:像个9字qqq,反写p字qqq。

q与d比较:两个字母都是左半圆,但位置不同,用顺口溜区别: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q与g比较:q下面没有弯,g下面有个弯,用顺口溜区别:g下无尾qqq。x:一个大叉xxx。

3.指导书写(1)三个拼音娃娃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把他们送回去吧!(2)复习儿歌: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3)说说j q x分别住在四线三格的哪几层。(4)指导:

j:它是最高的一个娃娃,一个人住了三层楼。看笔顺图,j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q:由几笔构成?先写什么? x:注意笔顺,先右斜,后左斜。(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设计

1.跟着录音磁带复习jqx。2.抄写j q x。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j q x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拼读:lu nu bu pu mu fu dutu gu ku hu lü nü 2.认读字母:j q x

二、教学j q x与ü相拼的书写规则

1.出示卡片,演示过程:出示小ü;出示j q x;小熊摘下墨镜;小熊与j q x拉手。

教师边抽拉卡片,边讲故事:有一天,ü见到了好朋友j q x,高兴极了,赶忙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眼镜和别人拉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赶忙摘下眼镜,先和j拉手,再和q拉手,最后和x拉拉手。(板书j-ü—ju、q-ü—qu、x-ü—xu)

2.指名说说ju qu xu后面是什么字母。3.小结: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 q x眼镜就摘掉。4.学生自由拼读。5.指名拼读。

三、教学带调音节词

1.出示:j-i—ji(1)指名拼读。(2)指名连起来读词。(3)看图理解词义。2.出示:x-ü—xu(1)指名说说xu中的第二个字母该读什么音。(2)引导学生看图练读音节词hú xū。(3)看图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

2.游戏:找朋友。

五、作业设计

1.抄写音节:ju qu xu 2.练读课文。

篇3: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1教学预设被打乱了

“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由于前一节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我是以等腰三角形的边、角、对称性的顺序展开分析的,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PPT的制作我还是从边、角、对称性的顺序来展开的.我认为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学习, 学生还是会依照这个顺序来学习的.

“等边三角形”的第1次教学

1.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边怎样?角怎样?对称性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探究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1) 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相等吗?

(3)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探究

师:哪位同学说说我们应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生:从角和边来考虑. (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从边和角来考虑)

师:那你能说一下等边三角形有怎样的判定方法吗?

生:从角来说, 我认为3个内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出乎老师的预定设计, 打乱了PPT的放映顺序)

师:关于边的研究比较简单, 我们还是先从边开始探讨吧.

生:好. (学生没有异议, 只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继续学习)

……

这节课就在我的引领下按照原有的设计顺序上完了.这位学生无意间改变了预设的教学顺序, 而我又不经意间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到了我的预设思路上.课后, 在教师之间讨论、自我反思到这一教学片断时, 我发现自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教学设计的执行者, 毫不留情地扼杀了学生们自主探索学习的道路.

2设想与实际差距的反思

回顾当时的上课过程, 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 尤其是课改理念的转变与教改行动没有切实结合起来, 教学实施和设想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在上课前, 我只顺着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 备教材, 备教法, 就是没有备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路径和思维方式.其次在上课过程中, 当学生说可以从3个内角来判定、解题思路明显与教学设计的顺序不一致时, 自己只想到重新改变PPT的放映顺序有些麻烦, 于是“自然地”强迫学生改变他的思路, 而按照我的由边到角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

这个一闪念间的偷懒想法, 导致了一个多么错误的决定.虽然我在转瞬间就把“打岔”的学生拉回到了预设的轨道上, 自我感觉松了口气, 其实这恰恰暴露出在我的潜意识里, 还是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而没有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3重新预设, 体现主体

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 在另一个班教学前, 我有意识地在课前找学生聊天, 了解到等边三角形在小学时就已经学过,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 也能准确地说出来.因此, 在对这节课重新进行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3.1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原有的设计是通过与前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比较后, 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在发现学生根本不用思考, 就能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我的提问显得过多、过浅.于是, 我的“循循善诱”就显得多余了, 让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更好.

3.2新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设计的关注中心, 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面对打乱精心预设或出现意外的思维火花, 要有心理准备和妥善措施,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思维的空间.一是教学内容上要有不确定性, 要能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避免PPT放映的尴尬, 如本节内容就不必预设“从边还是从角开始教学”的先后顺序.二是教学方法上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不能总以讲练结合为主, 而把活动设计停留在表面.要不怕麻烦, 请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探究,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4活的预设, 活的课堂

带着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预设, 我在另一个班开始了新的尝试.

“等边三角形”的第2次教学

1.复习引入

(1) 回顾等腰三角形定义、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 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1)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PPT显示) 可以从边、角、对称性来考虑.

设计活动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等边三角形纸片, 认真折叠并观察, 小组合作, 互相探讨.一个小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其他小组补充, 最后一起归纳总结.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设计开放性提问 (PPT显示) :你认为怎样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怎样变化才能说明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活动2小组合作, 互相探讨.教师操作几何画板, 学生也上台操作几何画板, 观察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后成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能够在折纸操作后很快说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形象逼真地展示给大家变化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和掌握很快且水到渠成.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与第1次教学比较, 在第2次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研究氛围浓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敢于发表见解,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我的教学也不再拘泥于“死”的教案, 用活的预设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5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的教

上述教学设计的反复修改和实施过程, 让我在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有了深切的体会.

5.1教师要从内心和行动的结合上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许多年了, 我也参加了不少相关的培训, 学到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感悟了许多优秀的公开课展示课所带给我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虽然我的教学观念慢慢改变了, 但行动却没有跟上, 不是亲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缺乏深刻的感受和相应的行动.随着上述案例中的预设一次次被学生打乱, 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认清了预设被打乱背后所呈现的问题, 课后能积极反思, 自觉主动地改进教学设计, 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去设计教学, 把理念转变与教改行为结合起来.

5.2在精心备课的同时, 要有以学生为本的预设

有了新的教学观念后要行动起来, 课依然要精心去备, 预设也是不可或缺的.预设越是充分, 课堂就越发灵活.设计了“活”的教案, 就不怕学生的“打乱”.在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以学生的需要为主, 将探究权交给学生, 而最终学生思路更加开阔, 就会顺利解答疑问.“活”的教学设计不在于能预设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5.3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展示的舞台

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很多的对话过程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火花,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现出自我价值.教师要了解学生, 把握生成资源, 重构学习主题, 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交流观点的舞台.在等边三角形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纸质等边三角形就已经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拿出的纸质等边三角形大小不同, 纸张材料也不同, 从中可以窥见学生的手工作业好坏以及对课前作业的重视程度;活动中, 无论是小组合作讨论还是发表结论都是出于高度的探究氛围中;上台操作电脑, 用几何画板来改变图形的活动更是积极参与, 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操作中很自然地获得了新知识.学生可以感悟到原来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 它就在我们的手中!

总之, 教师要不怕学生在课堂上把预设的教案打乱, 应时刻以学生所需为中心, 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过程的舞台, 使课堂充满“活”的氛围.同时, 教师要养成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的习惯, 逐步把狭隘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具有专业品味的教学资源,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篇4:《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

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6.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

10.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1.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重温新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篇5: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在汉语拼音王国里面,已经认识了19位字母朋友,它们是6个单韵母:ɑoeiuü,声母:ywbpmfdtnlɡkh,在读单韵母的时候声音应该高高的[/B],读声母的时候要又轻又短[/B],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2、复习音节badenümolüpufa

二、新授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板书课题)

故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7-10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

它一般体长135厘米,身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2毖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藏羚羊。

3碧崾舅担就买一个气球和大西瓜吧。气球挂起来显得喜庆,西瓜吃起来又甜又解渴。于是鸡妈妈和孩子们挑了一红色的气球和一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在讲故事的同时相机贴上jqx的表音表形图)

(一)、读写声母jqx

1、学习声母j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图是画的是什么?(一款盖子翻开来的手机,在短小的天线上配上一朵小红花,活生生地像个声母j,“机”与j的读音相似,手机的“机“发短音就是j。)

(1)指导发音。(我们只要把“手机”的“机”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j。请小朋友们跟我读。)

(2)学生试读。(先抽几名学生读-再齐读几遍,教师相机指导读的时候要轻而短)

(3)记住j形:手机手机,jjj。(或i字加弯,jjj)

2、学习声母q

(1)观察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q和“气球”的“气”相似,只要我们把“气球”的“气”读成一声,并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

(2)学生自己试读。(抽查--开火车读)

(3)记住q形:左上半圆,qqq

(4)比较bdpq的异同,用儿歌记住它们。(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

3、学习声母x

(1)、看第三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读j和q的?能不能自己把它读出来?试一试。

(2)学生试读后抽查。你是怎么把声母x读出来的?(只要把“西瓜”的“西”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了。)

(3)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呢?

(4)巩固声母x的发音(男生读三遍,女生读三遍,齐读三遍。)

(5)记住x形:一个小叉,xxx

4、打乱顺序读拼音卡片,每个声母读三遍。齐读-小组读。(强调声母要读得再轻再短)

5、指导书写:

(1)写j时,先在中格和下格里写“竖左弯”,在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写“点”,注意点要与竖左弯对齐。(示范--书空)

(2)写q的时候,先在中格写左半圆,再写一竖。(示范--书空)

(3)写x的时候,注意笔顺,先写右斜,再写左斜,注意右斜和左斜彼此起笔对收笔,相互交叉在第二格的中间,相交的开口不要过大。(示范--书空)

(4)学生打开书描红,教师巡回检查。

(二)、拼一拼,读一读

1、拼读两拼音节:jiqixi

2、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假装接电话:喂,你好!请问你是谁?什么?你是拼音王国里的国王?你要告诉小朋友你们拼音王国里的规定:jqx不能与u相拼,他们与ü相拼组成音节的时候,ü上的两点要省略,好的好的,我一定转告给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谢谢你了,再见!)

3、板书:

j-ü→

q-ü→

x-ü→

刚才你们听到老师和拼音国王的电话了吗?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ü→ju

q-ü→qu

x-ü→xu

4.用儿歌记住这一规定(写在小黑板上):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y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üü。(补充:我们前面还学过ü与谁组成音节的时候也要去掉头上的两点啊?---y把y带进儿歌里再读一遍)

做jqx与ü”手拉手,做朋友”的游戏(课前准备好jqxü的头饰,注意ü上面的的两点做成活动的,可以灵活地取出来,也可以灵活到放进去)

5、但是在拼音王国里,n、l两个,他们既能和u相拼,也能和ü,所以他们与u和ü组成音节分别是nulunünü。

6、学习jqx的三拼音节

j-i-a→jia

q-i-a→qia

x-i-a→xia

(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要迅速)

(三)、学习儿歌

前面老师讲的故事里,鸡妈妈高高兴兴地带着自己的8个孩子回家去,可是走到不远的地方,突然听见一只小鸡惊慌地喊到:“妈妈妈妈,不好了,不好了!”发生了什么事,读了儿歌你就知道了。

(四)、巩固练习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后再睁开。现在我们来做“摘苹果”的游戏:丰收的季节来到了,快看!树上都挂满了新鲜的苹果呢!谁能把苹果上的拼音读正确,苹果就送给他,愿意吗?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把掌声和大拇指送给每个小朋友,继续加油!

篇6: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预设被打乱了

《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由于前一节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师是以等腰三角形的边、角、对称性的顺序展开分析的,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PPT的制作还是从边、角、对称性的顺序来展开的。因为刚学过等腰三角形, 预计学生还是会依此学习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第一次教学:

1.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边怎样?角怎样?对称性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探究。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1) 什么样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吗?

(3)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探究。

师:哪位同学说说我们应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生:从角和边来考虑。 (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从边和角来考虑)

师:那你能说一下等边三角形有怎样的判定方法吗?

生:从角来说, 我认为三个内角都是60毅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出乎老师的预定设计, 打乱了PPT的放映顺序)

师:关于边的研究比较简单, 我们还是先从边开始探讨吧。

生:好。 (学生没有异议, 只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继续学习)

……

这节课就在教师的引领下按照原有的设计顺序上完了。这位学生无意间改变了预设的教学顺序, 而教师又不经意间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到预设思路上。课后, 在教师之间讨论、自我反思到这一教学片断时, 笔者发现自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教学设计的执行者, 毫不留情地封堵了学生们自主探索学习的道路。

二、设想与实际差距的反思

回顾当时的上课过程, 笔者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 课改理念与行动没有切实结合, 教学的实施和设想还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 课前笔者只顾顺着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备教材, 备教法, 却没有备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路径和思维方式。其次, 课上当学生说可以从三个内角来判定, 思路明显与教学设计顺序不一致时, 只想到重新改变PPT的放映顺序有些麻烦, 于是“自然地”强迫学生改变思路, 而按照教师的由边到角的教学设计进行下去。

这个偷懒的闪念导致了错误的决定, 暴露了笔者的潜意识里自己仍是课堂的主体, 还没有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重新预设, 体现主体

在反思失误后, 笔者在另一个班教学前, 有意识地在课前找学生聊天, 了解到等边三角形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学过, 它的性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 也能准确地说出来。因此, 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

(一) 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原有的设计是通过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比较, 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在发现学生已能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提问显得过多、过浅, “循循善诱”就显得多余, 应让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更好。

(二) 新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设计的中心, 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变。面对被打乱的精心预设或出现意外的思维火花, 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和教学机智, 给学生留足的自由思维的空间。一是教学内容上要有些弹性, 能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 避免PPT放映的尴尬。如本节内容就不必预设“从边还是从角开始教学”的先后顺序。二是教学方法上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不能总以讲练结合为主, 而把活动设计停留在表面。要不怕麻烦, 请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探究,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四、活的预设, 活的课堂

带着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预设, 笔者在另一个班开始了新的尝试。

《等边三角形》的第二次教学:

1.复习引入。

(1) 回顾等腰三角形定义、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 引出课题。

2.新课教学。

(1)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PPT显示) :可以从边、角、对称性来考虑。

设计活动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等边三角形纸片, 认真折叠并观察, 小组合作, 互相探讨。一个小组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其他小组补充, 最后一起归纳总结。

(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设计开放性提问 (PPT显示) :你认为怎样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怎样变化才能说明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活动2:小组合作, 互相探讨。教师操作几何画板, 学生也上台操作几何画板, 观察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后成为等边三角形。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能够在折纸操作后很快说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形象地展现变化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和掌握很快且水到渠成。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与第一次教学比较, 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研究氛围浓厚。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敢于发表见解,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该课教学不再拘泥于“死”的教案, 而用活的预设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五、学生的学决定着教师的教

上述教学设计的反思和实践, 使我们对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多年, 我们参加了不少相关的培训, 学到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感悟了许多优秀公开课展示课所体现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但行动却没有完全跟上, 不是亲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缺乏深刻的感受和相应的行动。随着上述案例中的预设一次次被学生打乱, 笔者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积极反思, 自觉主动地改进教学设计, 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去设计教学, 把理念转变与教改行为结合起来。

(二) 在精心备课的同时, 要有以学生为本的预设

有了新的教学观念后要行动起来, 课依然要精心去备, 预设也是不可或缺的。预设越是充分, 课堂就越发灵活。设计了“活”的教案, 就不怕学生的“打乱”。在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以学生的需要为主, 将探究权交给学生, 而最终学生思路更加开阔, 就会顺利解答疑问。“活”的教学设计不在于能预设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三) 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展示的舞台

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很多的对话过程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火花,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现出自我价值。教师要了解学生, 把握生成资源, 重构学习主题, 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交流观点的舞台。在等边三角形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纸质等边三角形就已经有了展示的机会。学生拿出的纸质等边三角形大小不同, 纸张材料也不同, 从中可以窥见学生的手工作业好坏以及对课前作业的重视程度;活动中, 无论是小组合作讨论还是发表结论都是出于高度的探究氛围中;上台操作电脑, 用几何画板来改变图形的活动更是积极参与, 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操作中很自然地获得了新知识。学生可以感悟到原来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 它就在我们的手中!

篇7:主题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反思

本文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为案例,从设计、实施和反思三个方面对主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设计:整合匹配,提炼主题

(一)课标、考纲、教材的整合

主题教学以知识目标的整合为基础。首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育教学、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三者虽有内在联系,但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其次,“学校教育各个层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终都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1]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表明,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活动是整合的途径。最后,所谓教学的“理论逻辑”,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基于以上理由,在进行主题教学设计时,应回归本源,深入而系统地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着重对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而不混乱、完整而不零散的知识提纲。在本主题教学案例(见表1)中,考虑到学生辩证思维的不足,将“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知识整合到一起,既利于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又利于进一步掌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为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情境、问题、知识的匹配

主题教学直接形成于对情境、问题、知识的整合。思想政治课程强调“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这为教师放眼“社会生活”,利用和开发教材创造了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新设置的情境繁杂臃肿,质量低下;问题的针对性、概括性、逻辑性、开放性、生成性不足;平均用力,不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情境、问题和知识的匹配性不强。因此,我们应根据“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2]的理念,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主题。本主题教学案例中,按照精简有效的原则,把教材81页的“探究活动”改编和提炼为如下的教学主题。它以三个问题为纽带,上“勾”情境,下“连”知识,激活了学习过程,打通了“情境—问题—知识”的内在关系。创造性的主题设计,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实现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学用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实施:突破难关,促进发展

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体,只有简约、集中,才能充分展示体现课程性质的教学主题,突破难关,促进发展。为此,实施简洁、贯通、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预习—互动—反馈),能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为突破以下“两难”关系,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和空间。

(一)预设与生成的适时调控

预设使教学有序展开,生成使教学充满意外。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预设中关注生成的可能,另一方面在生成中回归预设的目标。偏重预设,轻视生成,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集约化的主题预设,使教学形散而神聚,使教师有时间捕捉学生的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意外点,扩展生成空间,激发学生智慧。在本主题教学案例中,在教学“市场调节”这一知识时,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内容整合到一起?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思维火花”,先表扬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激活”了教材讲解,接着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的教学中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把“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简化与强化的有机统一

简化为强化创造条件,强化对简化进行升华。简约而不简单:学习目标要简明,教学流程要简便,信息载体要简约。强化不呆板:主题设计要增强,互动生成要加强,学法教法要图强。本主题教学案例中,从两方面发挥强化的聚焦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目标,“围绕‘苹果变奏曲’主题,了解资源配置,理解市场调节、市场秩序,培养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树立维护市场秩序和诚信的观念”。简明的学习目标,是主题教学走向有序、有效的“指南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强化预习、讨论、问答、展示、探究等互动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三)讲授与探究的灵活运用

讲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性思维,但耗时长、效率低,适用范围有限。在刚开始实施主题教学时,笔者未能辩证地处理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对每个问题和知识都安排了探究,以致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知识不透彻等问题。后来,笔者调整了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只对某一个或两个重要问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和知识则由学生的自学或教师的精讲来完成。这样,主题教学为讲授与探究的“和谐共舞”提供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让学生既能享用教师简略高效的讲授功力,又能体验追问思辨的探究快乐。

(四)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种教,是对学的一种支配和控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3]集约的主题,简洁的流程,使课堂教学如一条美丽的小河,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样处理,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和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主题教学案例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用多媒体把学习要求呈现出来:“预习”要圈点勾画,冷静思考;“互动”要争问抢答,声音洪亮,认真倾听,质疑补充;“反馈”要建构知识,解题命题,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能。另一方面,让主题教学更好地起到引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主题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有利于弱化教师的满堂灌输和大包大揽,强化了精讲和点拨、组织和调控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把“预习权、展示权、练习权、评价权”等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有序、有效的学习。

三、反思:走出困境,形成风格

主题教学效果已显,表明在困难面前,只有勇于深究,才能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一)困境与出路

在“改课”的征途中,笔者“改”过观念,但操作乏力;“改”过环节,但杂乱无序。多年探索,且行且悟,终于找到了突破课堂转型困境的有效途径——主题教学。它具有教学资源整合化、框题内容主题化、学习过程活动化、教学流程简便化、教学时间有效化等鲜明的特点,有利于追求“灵动、智慧、高效、幸福”的课堂境界。在我市政治优质课比赛中,由笔者指导参赛的教师编制的主题教学方案,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其中,简约而深刻、朴实而丰富、清晰而灵动的教学特色功不可没。

(二)完善与风格

教学是科学,需要求真;教学是艺术,需要臻美;教学是技术,需要践行。主题教学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有优点也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同时,选择一种教学方式意味着为老师和学生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在实践的路途上,笔者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体悟与升华、探索和创新,不断地通透主题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呐喊道:“我有一个梦想。”那是追求博爱、平等、自由和正义的声音。在课堂转型的道路上,笔者也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追求更高的课堂境界,让学生的智慧之树更加繁茂、生命之花更加娇艳、幸福之果更加香甜。

参考文献:

[1] 雷新勇. 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3] 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7.

篇8:主题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反思

本文以《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为案例, 从设计、实施和反思三个方面对主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设计:整合匹配, 提炼主题

(一) 课标、考纲、教材的整合

主题教学以知识目标的整合为基础。首先,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育教学、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三者虽有内在联系, 但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其次, “学校教育各个层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最终都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1]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表明, 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活动是整合的途径。最后, 所谓教学的“理论逻辑”, 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基于以上理由, 在进行主题教学设计时, 应回归本源, 深入而系统地研读课标、考纲和教材, 着重对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梳理, 形成清晰而不混乱、完整而不零散的知识提纲。在本主题教学案例 (见表1) 中, 考虑到学生辩证思维的不足, 将“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知识整合到一起, 既利于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 又利于进一步掌握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为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 情境、问题、知识的匹配

主题教学直接形成于对情境、问题、知识的整合。思想政治课程强调“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这为教师放眼“社会生活”, 利用和开发教材创造了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 新设置的情境繁杂臃肿, 质量低下;问题的针对性、概括性、逻辑性、开放性、生成性不足;平均用力, 不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探究;情境、问题和知识的匹配性不强。因此, 我们应根据“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2]的理念, 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 设置既有“知识原味”又有“生活滋味”的主题。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按照精简有效的原则, 把教材81页的“探究活动”改编和提炼为如下的教学主题。它以三个问题为纽带, 上“勾”情境, 下“连”知识, 激活了学习过程, 打通了“情境—问题—知识”的内在关系。创造性的主题设计, 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 实现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学用结合, 有利于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实施:突破难关, 促进发展

教学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体, 只有简约、集中, 才能充分展示体现课程性质的教学主题, 突破难关, 促进发展。为此, 实施简洁、贯通、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 (预习—互动—反馈) , 能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为突破以下“两难”关系, 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和空间。

(一) 预设与生成的适时调控

预设使教学有序展开, 生成使教学充满意外。这要求我们, 一方面在教学预设中关注生成的可能, 另一方面在生成中回归预设的目标。偏重预设, 轻视生成, 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集约化的主题预设, 使教学形散而神聚, 使教师有时间捕捉学生的质疑点、闪光点、失误点、争论点、意外点, 扩展生成空间, 激发学生智慧。在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在教学“市场调节”这一知识时, 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市场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两目内容整合到一起?笔者立即抓住这个“思维火花”, 先表扬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激活”了教材讲解, 接着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的教学中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把“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 简化与强化的有机统一

简化为强化创造条件, 强化对简化进行升华。简约而不简单:学习目标要简明, 教学流程要简便, 信息载体要简约。强化不呆板:主题设计要增强, 互动生成要加强, 学法教法要图强。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从两方面发挥强化的聚焦作用:一是强化学习目标, “围绕‘苹果变奏曲’主题, 了解资源配置, 理解市场调节、市场秩序, 培养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树立维护市场秩序和诚信的观念”。简明的学习目标, 是主题教学走向有序、有效的“指南针”,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强化预习、讨论、问答、展示、探究等互动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方式, 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三) 讲授与探究的灵活运用

讲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探究性思维, 但耗时长、效率低, 适用范围有限。在刚开始实施主题教学时, 笔者未能辩证地处理讲授和探究的关系, 对每个问题和知识都安排了探究, 以致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知识不透彻等问题。后来, 笔者调整了策略, 抓住主要矛盾, 只对某一个或两个重要问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探究, 其他的问题和知识则由学生的自学或教师的精讲来完成。这样, 主题教学为讲授与探究的“和谐共舞”提供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让学生既能享用教师简略高效的讲授功力, 又能体验追问思辨的探究快乐。

(四) 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传统教学, 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这种教, 是对学的一种支配和控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3]集约的主题, 简洁的流程, 使课堂教学如一条美丽的小河, 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这样处理, 一方面,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和目标, 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主题教学案例中,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笔者就用多媒体把学习要求呈现出来:“预习”要圈点勾画, 冷静思考;“互动”要争问抢答, 声音洪亮, 认真倾听, 质疑补充;“反馈”要建构知识, 解题命题, 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能。另一方面, 让主题教学更好地起到引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主题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有利于弱化教师的满堂灌输和大包大揽, 强化了精讲和点拨、组织和调控等教学活动, 有利于把“预习权、展示权、练习权、评价权”等学习权利还给学生, 促进学生积极、有序、有效的学习。

三、反思:走出困境, 形成风格

主题教学效果已显, 表明在困难面前, 只有勇于深究, 才能解决问题, 提升教学质量。

(一) 困境与出路

在“改课”的征途中, 笔者“改”过观念, 但操作乏力;“改”过环节, 但杂乱无序。多年探索, 且行且悟, 终于找到了突破课堂转型困境的有效途径———主题教学。它具有教学资源整合化、框题内容主题化、学习过程活动化、教学流程简便化、教学时间有效化等鲜明的特点, 有利于追求“灵动、智慧、高效、幸福”的课堂境界。在我市政治优质课比赛中, 由笔者指导参赛的教师编制的主题教学方案, 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其中, 简约而深刻、朴实而丰富、清晰而灵动的教学特色功不可没。

(二) 完善与风格

教学是科学, 需要求真;教学是艺术, 需要臻美;教学是技术, 需要践行。主题教学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 有优点也有不足, 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同时, 选择一种教学方式意味着为老师和学生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4]在实践的路途上, 笔者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体悟与升华、探索和创新, 不断地通透主题教学,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呐喊道:“我有一个梦想。”那是追求博爱、平等、自由和正义的声音。在课堂转型的道路上, 笔者也拥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以主题教学为突破口, 追求更高的课堂境界, 让学生的智慧之树更加繁茂、生命之花更加娇艳、幸福之果更加香甜。

参考文献

[1]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2.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7.

篇9:“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键词]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建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17

“函数的应用”是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是应用部分的一个难点,学生难以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因此,常导致教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收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所以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正确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实际的引入问题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本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诱思探究。

三、教学设计过程

1.知识回顾,一开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三种基本初等函数,灵活应用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堂设计伊始,一定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先回顾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这三个函数表达式最好让学生自己回想,而不是灌输式地呈现给学生。

2.情境引入,在分析情感目标时,核心词是兴趣,所以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讲解新课之前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向學生展示有关银行的图片,提出平时学生接触过的利息概念,之后进一步引申出“复利”这个词,因为有关利息的函数的应用部分的题,大都是复利的计算方法,而且利息题是能涵盖本节知识的模型。

3,探索新知,由于上节课学过了三个基本初等函数,所以在学习这节知识时,直接利用建模例题即可,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这节的知识内容,选取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利息问题。

[例]有一种储蓄按复利计算利息,若本金为。元,每期利率为r。

(1)设本利和为y元,存期为z,写出本利和3,随存期z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本金为1000元,每期利率2.25%,试计算出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精确到0.01元)

分析:第一问的解答是一个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过程,通过第一问的设置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到本利和与存期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它的解答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建模和归纳的思想。

设置第二问来考查模型的实际应用,清楚实际问题中已知数据与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求解模型,得到实际问题的解,通过此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解:(1)存期x=1时的本利和为:y=a+ar=a(1+r);存期x=2时的本利和为:y=a(1+r)+a(1+r)r=a(1+r)2;存期x=3时的本利和为:y=a(1+r)2+a(1+r)2r=a(1+r)2;…;存期x时的本利和为:y=a(1+r)x

(2)由题意知a=1000,r=2.25%,

当x=5时,y=a(1+r)2=1000×(1+2.25%)5=1000×1.02255=1117.68,

所以5期后的本利和是1117.68元。

第一问与第二问解决后,就可以通过做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审题、建模、求解、还原,

4.归纳总结,最后带领学生回顾一遍今天所学的核心内容,即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四、总结反思

反思函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注意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多引入现实情境,在设计例题时选择能提起学生兴趣的题干,比如上述例题,选取学生们都很熟悉的银行利息素材。

2.注意例题的经典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例题一定要有普遍性、针对性,涵盖知识要全面,比如上述采用的例题。

3.注意题目设置的灵活性,就像函数的应用这节课例题中的第三问,不只使学生理解已知与未知在函数模型中的意义,而且巧妙地设计了第二种解法。

篇10:jqx的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教材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廉颇和蔺相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历史人物,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是中职生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职业生涯的动力和指南。因此本人以作品中优秀人物作为切入点开展以收集成语诗歌散文对联等并制作成手抄报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护理班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个体差异大, 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学习缺乏主动性, 生活阅历少, 审美情趣需要提高, 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需要培养,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基于以上原因开展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人生的认识层次。

基于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在活动中认识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 以廉颇蔺相如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难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情感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布置任务目标导学, 带着任务查找资料,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情景导入教学法, 用成语故事、有关问题引出“优秀”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点拨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总结。总之多法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3 学法

3.1 引导—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整理制作受抄报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 又解读了了本课的要求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合作交流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成语故事、对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 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外的准备阶段, 学生有三个任务。

(1) 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条件, 找到并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找出课文节选内容之外的成语, 并将有关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网上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 打印或记录下来;将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 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为课堂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了2个学时的内容。简单的总结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环节, 说明如下。

(1) “读一读”环节。

首先是视频播放成语故事让学生猜成语并说出有关人物及思想, 引出课堂活动的主题, 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激发思维作为课前导入及热身准备。接着分组活动是学生在各自小组内朗读收集摘抄的描写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等。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声音洪亮、有感情) 学生组内评价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情况。自己评选出最佳朗读效果奖组内加分鼓励。

(2) “想一想”环节。

(集体活动) 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内容提出基本能概括廉颇和蔺相如高贵品质的几个问题用问题引出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处世及人格,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表扬认真讨论的一组以鼓励。评选出最佳讨论小组奖。全班鼓掌鼓励小组每人3分。

(3) “说一说”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进行讨论后推荐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在这个环节教师基本能预测学生汇报的内容, 学生的答案尽管内容不尽统一, 但都能通过问题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 也不影响作者司马迁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赞扬:司马迁赞扬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智勇, 由一个身份低微的舍人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 在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 也为维护赵不受秦的勒索、侵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使得赵国君王、百姓度过了动乱年代中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蔺相如的这种顾全大局情系国家宽厚待人以团结为重对廉颇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到此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这部分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口语表达的能力, 也基本上实现了以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的目的。本环节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是否全面、声音是否宏亮、能否体现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为评价依据评选出最佳小组奖。

(4) “议一议”环节。

有两个活动内容, (1) 是学生用收集到的对联分别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特点。 (2) 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优秀的人和事。 (要求结合专业事件典型即可) 。在第一个小环节学生用了很多对联来概括廉颇和蔺相如。 (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用对联概括) 对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对联既简练又概括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在第二个小环节我和学生同时想到了在今年举办的“医模杯”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我校08级英语护理班的侯玲玲同学。她平时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因为她的突出表现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疆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已被好几家大医院看中。并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视频显示) 这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优秀品质及在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 (是否积极踊跃事件是否典型) 评选出最佳个人奖。

(5) “评一评”环节。

(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 在全班相互传看;交流经验。并作评价。

(6) 根据以上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简短的课堂小结。

(7) 课堂活动评价和板书设计。

本次课堂活动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突出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成果作出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中做了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口头评价先是由学生代表对本次活动做总体评价, 之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二是分数评价:按如下要求。

(1) 学生自评 (占20%) :学生自己根据同学展示的手抄报, 确定自己制作的水平, 并打分。

(2) 同学互评 (占30%) :每位学生拿到谁的手抄报就给谁打分。

(3) 教师评价 (占50%) :全体同学手抄报交上来后, 教师会同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 为全班同学作品打分, 按照分数高低,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5.1 本次活动完成的比较顺利, 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辅导、督促, 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学习, 它们已认识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也是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放、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指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将文本阅读和人文熏陶相结合, 课内文本和拓展阅读相结合, 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趣味中学习。

5.2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 其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总评。学生在愉快和竞争中完成了一次语文课的学习,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筛选信息的能力, 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等, 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 每项活动都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分析中心作业指导书下一篇:教学设计打印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