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2024-05-29

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通用10篇)

篇1: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根据总工会《关于开展 “五一” 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的通知》xx文件精神,我局结合实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开展 “五一” 国际劳动节的各项活动,现将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营造气氛

我局对组织“五一”劳动节活动高度重视,以庆“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弘扬传统美德、落实八项规定,制定了活动计划,从计划、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适合职工特点的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结合我局实际,以服务大局为宗旨,认真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五一”劳动节活动我们做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是张贴宣传标语,营造节日氛围。按照县总工会的总体要求,突出主题,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主要街道、广场等场所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充分利用本单位宣传栏等开设专栏,悬挂宣传条幅,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学习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五一”劳动节期间,通过组织法律咨询、学习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宣传,增强职工合法维权的意思和能力,拓宽领导的维权知识面,提高领导的维权自觉性。

三是在“三送”挂点村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既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我局职工群众和广大劳动者奉献了一顿精神文化大餐,并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之间的相互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我局今后的工会工作会搞得更好。

篇2: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提升我局窗口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局通过抓好工作细化、确保工作落实、争取处理关系等有效措施,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为群众服好务,让群众满意。

一、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工作细化。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是推动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单位业务建设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作。我局针对各窗口单位的实际情况细化了工作内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动广大职工参与这项工作。

(二)确保工作落实。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关键在抓落实。我局按照创建活动的内容和考评标准,认真查找窗口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整改,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薄弱环节均通过健全制度加以规范。另外还成立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兼局党委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同志和```同志担任。成员由就业服务局、失业保险中心、信访仲裁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担任。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组织和表彰考核工作。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三)完善队伍建设。让服务本领“硬”起来。以建设学习型窗口,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为抓手,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努力营造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不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和先进事迹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意识。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集体讨论、总结分析业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使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提高队伍素质,提升中心服务水平。把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和劳动保障工作紧密结合,使工作和服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具体实施办法(一)职业介绍大厅

坚持人本服务,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化。通过积极培育市场、开发市场,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和求职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用工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社区家政服务、推荐介绍就业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坚持人本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推进劳动力市场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新三化”建设。

加大职业指导工作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功能,扩大服务范围,职业介绍大厅设立“再就业援助”、“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等日常服务专门窗口,定期举办再就业援助、农民工就业服务专场招聘洽谈会,实行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参加招聘会、免费发放信息宣传资料的“五免费”服务,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升队伍素质,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按照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要求,加强职业介绍工作人员职业资格的培训,4名工作人员全部取得省劳动厅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全部乡镇街建立劳动保障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劳动保障事务工作,实现城乡就业管理服务“一体化”。

完善劳动力市场硬件建设。今年区政府投资8.2万元建立局域网,全部软件已经安装完毕,并与市局联网。建立数据集中、软件统一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打破以往狭隘的地域观念,全区就业信息实现“一点登录,全区查询”提供技术保障。

办事公开透明。在职业介绍大厅张贴《```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信息服务制度》、《求职登记须知》、《用工登记须知》、《职工档案托管服务项目及范围》、《招工备案须知》等等工作制度,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保证公开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办事行为公开、公正、透明。

工作作风优良。服务窗口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有凝聚力和创造力;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着装整洁,文明礼貌,仪表端庄,举止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业务素质。

服务规范有序。窗口服务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热情周到,诚实守信;接待服务对象文明用语,杜绝忌语,解释政策清楚准确,接听咨询电话耐心解答;要作档案完整,记录清晰准确,存放有序,手续完备。

(二)失业保险中心

1、严格执行市局《关于接收失业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的规定》认真接收档案,严格档案管理工作,接收窗口对企事业单位送交的档案严格审查“失业保险手册”参保情况,及市处接收档案的批件,严格审查档案中的各项相关资料,作到对上级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失业职工负责秉公办事。及时将接收的档案编号入库,录入微机,登记台帐严格管理。

2、认真做好失业人员接收报到工作。失业人员报到时,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填写“救济金发放通知单”准确计算救济金起止日期和发放标准,今年以来已接收失业人员647人,全部办理了接收和计算救济金手续。

3、认真做好失业人员政策咨询、调档、借档、转档查阅相关资料等项工作。并及时为国有、集体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认定工作。

随着接收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档案服务的工作量日趋增多,今年以来,为失业人员办理各种档案关系 910 人,政策咨询 1200人次,为失业人员办理优惠证认定 860 人。

4、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坚持每月10—11日失业人员到户口所在街道申领救济金制度,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及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动态和生活状况,对生活有困难和本人因病或残疾人不能申领的区别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给予照顾。

5、及时、足额发放失业救济金及“并轨”已退休失业人员的救济金。每月20日将各乡镇街上交的失业救济金申领表汇总核实,及时给商业银行报盘,通过尚行把救济金及时发到失业人员手中。1-10月份累计发放救济金 ``` 人次,金额```万元。同时为已退休的“并轨”失业人员补发救济金45人,金额```万元。

(三)信访仲裁办公室

1、来信来访工作。一般来信来访从接访之日起七日内办结;上级交办级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十五日内办结并回复;发生集体访,接到通知及时到现场处置,到位率100%;全年信访结案率100%。

2、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从接案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联的决定,并制作相关的手续;立案后,在60日内作出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特殊案件经主任批准,延长三十日做出决定;重大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提请仲裁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为100%。

3、劳动合同鉴证及办理用工手续备案工作。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规定,在工作中做到不越权、不推诿、不拖延;工作人员做到热情服务,耐心指导,让办事者满意。

篇3: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一、通过开展“整治校园环境”的劳动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地, 校园环境的整洁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为此, 实践基地每期都会安排一节“洒扫教学”, 班主任将学生带到指定的校园环境区域, 组织学生进行“洒”与“扫”的专门指导, 让学生学会使用清洁工具, 并高效地清扫完指定区域。 每天早上, 各区域安排有一名教师指导该区域的学生进行清扫。 同时, 基地每期将组织一至两次全校卫生大扫除, 为校园的整洁出一份力。 在“整治校园环境”的劳动实践活动中, 既锻炼了学生个体的动手及生活自理能力, 又培养了小组之间的团体协作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性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一) 开展 《走进树世界 》探究实践活动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是树木, 我们的校园也如此。 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许多不同品种的树木, 但是学生对树的认识还不全面。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此项活动, 使学生走近树木, 认识树木, 发现树木的生长特性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中探究树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为树木浇水、松土、修剪、制作树木标志牌,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同时激发学生珍爱绿色, 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 开展 “走进蔬菜世界”探究实践活动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在探究活动中, 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询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基本知识、蔬菜的种类、蔬菜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的方法等。 然后教师的指导下, 在基地试验田, 试种各种蔬菜, 通过除草、施肥、浇水等劳动实践, 到最后能吃上自己种的蔬菜, 让学生体验种植蔬菜的艰辛与快乐。 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此项活动,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体验种植蔬菜的快乐, 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 开展 “走进新农村”探究性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门, 亲身感受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 在欣赏美丽景色, 感受家乡巨变的同时, 反思家乡如此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利用这次探究实践活动, 通过对基地附近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 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农户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也可以到孤寡老人家进行卫生大扫除等。通过此项活动能进一步了解农村变化的过程及带来如此变化的原因, 同时也能了解部分农民生活的状态, 通过对比,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的现状, 增进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及热爱农村、关注农村的情感。

三、通过参加“厨艺体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对于做饭知之甚少。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特开展了厨艺体验活动。 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当地饮食习惯, 开展了“包饺子”和“家常菜制作”两项厨艺体验活动。

饺子相传是中国东汉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也是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中国许多省市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饺子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渐进过程, 明末张自烈作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 即段成式食品, 汤中牢丸, 或谓粉角, 北方人读角为娇, 因呼饺饵, 伪为饺儿。”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 因成熟方式不同分为煎饺、炸饺、蒸饺、水饺等。 另外, 饺子, 已走向世界, 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有关饺子的历史及意义, 还可以学习的制作方法及种类。家常菜制作主要选我们本地特色菜来进行体验。 在这两项厨艺体验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做事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又培养了良好的动手操作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4: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1.完成情况

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市阳光办组织全市5个培训基地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3350人,占全年任务的100%,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国家和省级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员50人,购机户农机操作手150人,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100人,农村骨干信息员100人,农机驾驶员800人,肥料配方员10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专项技术培训2000人(高产创建方1500人,肉牛育肥100人,生猪养殖100人,食用菌栽培200人,晒烟栽培50人,平欧榛子栽培50人),占应培训任务100%;创业培训50人,占全年任务100%。

2.主要措施

2.1严格基地认定根据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上,不但要求培训机构具备较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而且要具有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但注重培训机构过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又考虑到广大农民对专业技能的实际需求。2013年桦甸市新增农村新能源发展服务中心培训机构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全市培训基地达到5个。基地认定后,将培训基地名称、培训专业、培训补助标准、培训时间在市农网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2突出专业特色按照注重素质提高,带动产业升级、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总体工作要求,在阳光工程培训专业的选择上,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培训内容与当前开展重点工作、农业项目相结合,开设了美丽乡村农村沼气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当地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了肉牛育肥、晒烟栽培等专业;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开设了平欧榛子、食用菌栽培等专业。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资金,促进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3明晰职责分工为确保阳光工程项目扎实有效开展,防止因疏忽管理出现问题,对全年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加强了监督管理,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市阳光办负责培训任务指标落实、培训基地认定、项目进展信息录入及每个培训基地办班监管核查;财政部门负责对培训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经费使用进行监管;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招生、课程安排、师资建立、班级管理及培训质量保障等。阳光办、培训基地和财政部门之间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年终由市阳光办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阳光工程工作进行统一检查验收。

2.4注重办班实效本着方便农民原则,培训基地在培训班举办地点选择上不力求统一式模式。一是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凡是在市区周边乡(镇)招收的学员,培训基地办班时全部将学员集中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采取分散办班培训。针对部分乡(镇)招收学员较多、距离市区较远的实际,由培训基地将培训班办到村社;三是采取划区办班培训。对于每个乡(镇)学员招收都不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划区域培训的方式,将周边乡(镇)学员统一集中到某一乡(镇)进行培训。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既保证了农民的积极参予,而且培训效果大为提高。

3.取得的成效

3.1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实践技能显

著提升特别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中,由于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通过组织广大农民到田间地头观察病虫害症状及手把手现场演示、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2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近两年来,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在注重粮食生产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训力度,通过扩大培训规模,两年来,通过阳光工程共培养特产种植户1000余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和典型户的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林下参、食用菌、林蛙、育肥牛等特产业种养殖规模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21%、42%和11%。2013年全市特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4.1%,比2011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篇5: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人员活动情况汇报

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企业退休老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庆祝这一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节日,我市高度重视,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讲实效、保安全的原则,精心组织安排了多彩的系列老年活动。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制定计划

为把重阳节活动办好,推动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展现广大退休人员安居乐业、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我市制定了《关于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的计划》,通过开展系列老年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日氛围,让退休人员过一个愉快健康的节日。

二、落实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节日活动情况

10月12日,市老龄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500余位退休老人在市登高山开展登山活动,本着“重在参与,旨在康乐”的原则,老人们在井然有序而热闹的登山活动中,都到达目的地,获得了登山纪念品。

10月13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市羽毛球训练中心组织一场退休老人羽毛球赛,有15位老人参加了决赛。老人们的认真态度,赢得了阵阵掌声,充分展示了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二)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节日活动情况

10月8日-11日,各街道社区居委会相应开展了庆祝老年节系列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陶冶了老年人思想情操,更好地展示老年人风采,架设老年人施展自身价值的平台。

10月8日上午崇安街道温岭社区组织本社区企业退休老人参观了闽北革命纪念馆,重温了闽北革命史。下午社区慰问了项田清、暨德旺两位老人,给他们送去节日礼品和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暧。

10月9日崇安街道花桥社区以“庆重阳、乐游园”为主题在市水利局宿舍前空坪上举行游园活动,活动以带球跑、击鼓、抱球跑形式进行,吕德桐、李桂英、周学军三位老人分获一、二、三名。

10月11日崇安街道营盘社区居委会开展了慰问高龄老人活动,慰问了柴月琴、胡生根、程由恒、吴世华、付兰芳等5位高龄老人,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老同志十分感激,有的说:“我退休二十多年了都没人来看过,现在进社区,你们来看望我,你们真是好人”,还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当天下午3:00时崇安街道营盘社区居委会在市一中报告厅举办了“营盘社区健康教育讲座”专题活动,主要针对中老年人几种常见病的预防、发现、治疗、如何正确对待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在活动结束时,社区还给参会的每位老同志送上一份小小的节日礼物。

10月11日崇安街道清献社区组织了近80位企业退休老人在市小武夷公园进行老年人登山活动,还特邀请了辖区枫叶鼓队前来助兴,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重阳节。同日,石雄社区和百花社区在市小武夷公园联合举办了老年节登山活动。

重阳节当天,崇安街道和平社区邀请辖区内特困老人召开座谈会,了解近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并送上鲜花和慰问品。

10月8日新丰街道临安社区居委会在市实验幼儿园门口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11日在社区内开展老年人棋牌比赛活动。

10月9日新丰街道余庆桥社区居委会组织了辖区内100多位企业退休人员在小武夷公园举行“重阳节登高”活动,激发了老人们参加体育锻练的热情。

10月9日新丰街道下府洲社区居委会积极响应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的要求,在辖区内举办由专家主讲的健康讲座。

10月11日新丰街道溪东社区居委会在市登高山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登高活动,并发放了100多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健康宣传等材料。

10月11日武夷街道社区组织退休老人重走红军路,领略苏区情。老人们了解大安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深为那一段历史所感动,纷纷表示将发挥余热,为本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有关部门和单位节日活动情况

10月8日至10月12日,市老龄办协同各老年协会开展了门球、台球、象棋、钓鱼等比赛活动,极大活跃了节日气氛。

三、开展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人节活动,即大力推动企业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的开展,又彰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成效,同时也促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存在问题思考、今后努力方向

(一)因个人志趣不同,有些企业退休老人对参加活动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对社会化管理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今后还需要加大宣传解释工作。

(二)开展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来源困难,常常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上级和地方财政部门今后更加支持。

篇6: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委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于8月下旬成立了以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财经工委主任丁海中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先后赴六安、滁州市开展《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并委托淮南、芜湖两市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认真听取了省人社厅、商务厅、住建厅、国资委、高院、总工会、工商联、企业家联合会等八家单位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了市县有关部门座谈会和部分企业主、劳动者代表、工会三方参加的座谈会,深入部分企业实地察看走访,了解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的具体情况,听取有关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把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12月,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听取了我省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专题举办了《劳动合同法》等三部法律的讲座,举办了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的培训班,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和人社部有关专家领导来皖授课;省人大法工委、财经委牵头会同省直八部门组织开展了《劳动合同法》宣传贯彻活动。省政府有关领导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也多次作出明确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积极推动。省直有关部门迅速制定下发通知,对宣传贯彻工作作出统一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及时召开全省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视频会议,对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市、县(市、区)局均成立学习贯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省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全省上下统一行动、从上到下逐步推动”的工作态势,保证贯彻实施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2.形式多样,大力开展宣传引导。省及时制定下发了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宣传提纲,统一部署,全省联动,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优势,开展了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活动。省人大、省政府、省人社厅及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负责同志分别撰写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专题文章;省人社厅分管负责人在中安在线现场讲解,回答提问,解疑释惑。认真组织开展全省《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月活动和“两法”知识竞赛、电视大赛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设立街头咨询台,在省市电视台黄金时间全时制滚动播放《劳动合同法》主要内容,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把《劳动合同法》宣传辐射到各类人群,延伸到企业、工地、学校等各种场所,基本做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

3.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学习培训。6月,省人社厅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各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劳动保障局局长、部分省直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讨班。208月以来,先后举办10余期市县、乡镇、街道劳动保障负责同志培训班,培训各地业务骨干近4000名。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会同工会等有关部门,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和举办培训班、报告会、法制讲座等形式,认真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形成学习劳动合同法的热潮。

4.多措并举,加强用工指导管理。一是推进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工作。制定下发《安徽省劳动用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目标、措施和要求,并依托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不断扩大用工备案覆盖面。截至6月底,全省登记备案用人单位7.4万户,涉及职工354万人。二是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分别拟制了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书、农民工劳动合同书以及分行业简易劳动合书等示范文本,由各级人社部门主动登门发放,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肥市出台《合肥市劳动用工管理条例》,进一步细化操作,明确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三是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程序,逐步使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四是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的影响,省三方及时制订下发稳定劳动关系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采取协商薪酬、协商支付经济补偿的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劳动关系。针对去年沿海部分地区出现的企业要求增强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时转发国家七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五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管理和引导。积极配合人社部开展劳务派遣有关规范的制订和意见征求工作,对我省劳动派遣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引导企业规范使用劳务派遣工,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5.主动作为,集中开展专项活动。一是开展劳动合同签约行动。年12月至201月,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及省工商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劳动合同签约行动,组织各地开展了“四送”活动(即送法律文本上门、送劳动合同书上门、送提示上门、送服务上门),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开展“春暖行动”。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用工季节性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特点,年起,连续四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春暖行动”,以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采矿业、居民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行为,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针对各类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省三方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巩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的基础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小企业与劳动者普遍签订劳动合同。四是联合开展督查活动。2008年,省三方会同省工商联等部门对全省17个市及部分县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20上半年,省三方组织对小企业劳动合同实施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

6.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实施“彩虹计划”。2008年,省三方下发《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意见》,并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20,省三方又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在已建工会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重点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面。去年我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对推动我省集体合同立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严格执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特别是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逐步增强。年,全省共巡查用工单位2.99万户,查处违法案件7846件,结案7698件,审查用人单位书面材料3.74万户,通过监察执法,补签劳动合同30.65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2.63亿元、涉及劳动者人数9.83万人,其中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17亿元、涉及农民工8.89万人。

二、《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这次检查并对比2008年执法检查,我们明显感到,企业方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消除,之前实施过程中“国企好于私企、规上企业好于中小企业、生产型企业好于服务型企业”的普遍现象正在逐渐转变。总体上看,企业依法用工意识逐步增强,劳动用工管理日趋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四升一降”: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上升。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积极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较好,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也有较大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431万人,签订率达97.4%。比2007年底上升6.9百分点。其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70%。二是集体合同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省经人社部门审查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10862份,覆盖职工158.6万人。分别比2007年底增加76%、44%。三是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逐步上升。《劳动合同法》将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增强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07年增加284万人、1043万人、19.5万人、110.8万人、175.4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1909.9亿元,是2007年的6.2倍。四是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民主管理等措施,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全省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34341元,较2007年增长54.8%,年均增长15.7%。五是是短期劳动合同数量逐步下降。从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看,用人单位新签订劳动合同多为中长期合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劳动合同明显减少。以合肥市为例,目前1年以下期限劳动合同数量明显减少,仅占7%, 3年期以上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数量占50%以上。

三、《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但是,当前《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偏低。一些小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劳动用工管理基础薄弱,加之经营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部分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偏低。一些小企业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存在内容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约定不明确,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不规范,以及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如马鞍山、安庆、阜阳等市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75%,个别企业以增加劳动者现金报酬为条件,违法与劳动者签订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协议。

2.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突出。《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出规定后,过去劳务派遣无序存在、迅猛蔓延的趋势并未得到有力遏制。一是主要岗位大量使用派遣工,严重背离劳务派遣适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三性”原则,劳务派遣成了新形势下规避《劳动合同法》、规避法律责任的主要手段,部分领域派遣工已经成为职工主体,如电信、移动、邮政、石油等垂直管理行业的单位大量使用派遣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有各类劳务派遣机构566个,劳务派遣用工总数达到23.43万人,仅合肥市就超过10万人,移动、邮政、中石化等行业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已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二是逆向派遣大量出现,多数派遣工由企业招聘后由派遣公司派遣,或者由企业所属的劳务公司(多存在于建筑业企业)招聘后向企业派遣,并由派遣公司与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关系人为扭曲。派遣工与企业劳动关系剥离,工资、福利待遇与用工单位脱钩,为同工不同酬提供了“合理”借口和运作空间。长此以往,劳务派遣工将成为新的庞大弱势群体。

3.集体合同推进难度较大。现行法律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强,对企业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缺乏制约措施,加之一些非公小企业工会组建率低,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和企业组织建设滞后,客观上存在“企业不愿谈、职工不敢谈”的问题,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的进一步推进。一些已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也存在“重签订、轻协商,重文本、轻履行”现象。不少企业集体合同条款照抄法律条款,缺少操作性,影响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用的发挥。

4.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量严重不足。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滞后,目前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仅有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600人(包括无编制人员77人),部分地方执法装备落后,工作经费缺乏,远不能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同时,全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与队伍建设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劳动争议“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全省17市(含原巢湖市)仅9个市设立以仲裁院为主要形式的办案实体化机构,县(市、区)仲裁机构实体化机构尚未启动,部分县只有一名专职仲裁员,难以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需要。

5.《劳动合同法》实施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各地社会保险费统筹级次和政策的不同,跨地区转移衔接困难,影响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愿,为少数不法企业规避法律义务造成可乘之机。二是《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一些企业员工在跳槽时没有履行法定义务,法条中并未对此种情况规定处罚措施,用人单位对员工违法行为进行维权的成本过高,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三是《劳动合同法》对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商贸公司、作坊,雇员、家庭雇员如何与雇主订立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的规定。

四、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意见建议

为更好的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劳动合同意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劳动合同法》已渐入人心,但目前仍然留有宣传教育和贯彻执行死角,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有雇工的个体户等用工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和执行未真正到位,一些劳动者自身对《劳动合同法》也缺乏深入了解,全社会劳动合同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要打造“亮点”。建议要大力宣传积极贯彻《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进典型,树立模范标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带动各类企业增强依法经营和长远发展意识。二是要突出“重点”。要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加大对民办中小企业、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宣传培训力度,建议深入开展《劳动合同法》进企业、进社区、进课堂活动,做到凡就业必学法。同时,建议在国家级媒体上重点曝光相关典型案件,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三是要抓住“要点”。要把执行《劳动合同法》变成一种社会自觉和个人自觉,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创新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制定各级长期宣传教育计划、把《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和执行情况纳入相关考核体系、建立劳动者《劳动手册》制度等,通过不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建议进一步实施专项行动,针对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和服务业等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等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薄弱单位,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对策和办法,例如实施多部门协作源头控制办法,加大对小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支付工资以及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的监察执法力度,切实提高小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质量,扫除劳动合同法实施“盲点”。

3.进一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议出台相关细则,细化集体协商办法,增强开展集体协商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明确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相关法律责任,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政府部门要做好“软服务”,积极履行好组织、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开展。工会组织要练好“硬气功”,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对于众多难以独立组建工会的小型非公企业,可跨行业组建联合基层工会;要完善工会职能,更加突出代表性,充分发挥工会在集体协商中作用,变程序性参与为实质性参与。企业代表要增强主动协商意识,建议将工商联纳入三方协调保障机制,以便维护企业方利益,促进企业协商积极性。

4.进一步细化劳动法规规范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为解决用人单位用工难、激活用人机制、解决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也面临着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管理,在规范中推动劳务派遣市场发展。一是设立劳务派遣单位门槛。《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仅限于50万元注册资本,并无其他要求,低门槛、高利润催生大量劳务派遣单位无序发展。建议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门槛和准入条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并可同时实行资质年审制度和备用金制度。二是明确劳务派遣范围。建议人社部对“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三个概念予以明确界定,防止部分企业“打擦边球”,变相长期违规使用派遣工。三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强化对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动监察,对发现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建议开展专项行动,对移动、电信、邮政等垂直央企进行全面监察,引导用人单位规范使用劳务派遣工。

篇7: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排水管理处现有职工1000人,主要担负着**市城区污雨水抽升、排放,57条街路排水设施维修、管理,城区防汛抢险、排水工程施工等项任务。近年来,处工会在集团工会和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创新开展劳动竞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现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扎实有效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劳动竞赛是职工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经济建设中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我处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此项活动,把它作为常项工作来抓,通过劳动竞赛能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

每年年初,处领导都要对劳动竞赛进行专题研究,写入年度工作报告,处工会根。

工程开展创新杯劳动竞赛。具体竞赛内容重点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经济效益、后勤保障6项。竞赛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式进行劳动竞赛考核,每周检查一次,每日抽查。全处各参战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等多重困难,团结奋战,敢打硬仗,提前胜利的完成了进出水管线的施工任务。创造了**城建史上首个排水单项工程过亿的项目,也是建处以来承建的最大排水施工项目。施工队等5个单位被评为黄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突出贡献单位;授予袁惠玉等25名同志为“创新杯”竞赛优胜个人。同时,我们围绕打造一流的民生水务环境,创建人民满意的单位为目标,广泛开展“形象杯”竞赛,要求各单位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开通“绿色通道”,为用户准备茶水及糖果、牛肉干等小零食,提供文明、热情周到的服务。维修养护单位进一步规范作业标准,做到清掏污泥不落地,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维修好抢险设备,做到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为市民创造一流城市环境。深化先行处理机制,开展延伸服务,积极倡导先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投诉问题,提升行业形象,我处今年先后收到十余面锦旗。截至目前,已办结回复**市政风行风热线70件,省民心网15件,其中被评为五颗星的有11件,在省民心网被表扬三次。

第三,从典型宣传上下功夫。为了使劳动竞赛活动深入人心,调动职工积极性,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例如去年的黄河北大街施工现场,我们随时发现好人好事立即宣传,利用施工现场的宣传板报和排水快报,把鲜活的事例第一时间宣传到职工群众中去,从生产第一线到后勤,从干部到职工,甚至前来视察的市领导、集团领导,都对我们的宣传小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进入施工现场到主体完工我们共报道好人好事76人次,报道竞赛相关信息23条,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竞赛活动营造了浓厚“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并且,我们再表彰会上再次表扬现场先进典型代表,会后编发系列报道,将他们的事迹宣传到各个角落,开展向典型学习活动,有效促进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来年的竞赛活动奠定好舆论基础。

三.拓展领域,培养人才,推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多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打造了一支“四有”职工队伍,过得硬的铁军。全处上下团结拼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急难险重任务,提高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进一步增强。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舍小家为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干部职工代表。处安全技术部部长路军,在黄河大街排水改造现场负责施工管理,他吃住在现场,一连二十多天没回家。负责后勤工作的同志,为了做好服务,一日三餐甚至是四餐保证供应,他们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准备现场的后勤供应。清扫会战中,养护班司机邱铁军同志,白天开着粤海抓泥车奔波在所辖街路,晚上回到家中才能尽到作儿子的孝心。他的母亲多年患病在床需要照顾,有时需要晚间夜战他就把母亲托负给爱人照看,有时工作了一白天刚回到家又出现了抢险任务和工程所需,他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清扫施工开工以来,他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领导有时看到就劝他回家照顾照顾母亲,可他却笑笑地说;“家里还有媳妇哪,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再说哪有闲人来替我,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每天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为我们排水事业贡献着。

篇8: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探索

一、当前国有企业劳动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对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有的活动虽然开展了,但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节奏,不能体现技术、意识的创新,对职工没有多大吸引力,劳动竞赛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劳动竞赛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一)劳动竞赛指导力度不够。

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劳动竞赛是为生产经营服务。但由于工会不是直接主抓生产,对基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不能给予直接指导,有的单位将竞赛考核标准定得非常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随意性很大;有些条款缺乏可比性,缺少合理性、公平性、公正性;有的竞赛组织者对考核不认真,马虎凑合,挫伤了参赛者的积极性。

(二)劳动竞赛缺乏新意。

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思路。有的竞赛项目很多,内容却大同小异,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没有新鲜感。因此,领导者在主观上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三)劳动竞赛选项不规范。

有的单位劳动竞赛缺乏缜密的论证,主题不突出、不集中,主观色彩重,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与基层生产脱节;有的把各种竞赛捆在一起,指标重复交叉;有的过分拔高竞赛的“政治”含量,过分强调企业的整体利益而牺牲职工的具体利益,把竞赛搞成连续加班,以至于严重侵害职工正常的休息休假权利;有的过分追求产量和进度指标,造成只要生产不要安全的管理弊端,达不到劳动竞赛应有的效果。

(四)工会干部素质不符合劳动竞赛要求。

目前在工会干部中,由于专业文化知识贫乏,导致视野难以拓宽;经济安全生产常识欠缺,难以形成好的劳动竞赛框架;法律意识淡薄,难以有效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劳动竞赛的初衷。

二、完善和深化国有企业劳动竞赛的思路

发展是硬道理。企业离开了经济发展,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就无从谈起,作为企业工会更应提升对开展劳动竞赛必要性的认识,善于把企业的中心任务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转变现念,以新理念开展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从1929年至今已经历了80多个春秋,按照新时期劳动竞赛规律的新要求,竞赛形式上我们应该进行四个转变:

(1)劳动竞赛的目标要从单纯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竞赛中,劳动竞赛要围绕减少投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约化增长方式来展开。(2)劳动竞赛的方式要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结合型转变。竞赛中,要实现科技带头人与工人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劳动热情和劳动技术结合,全面提高竞赛者智力技能素质。(3)劳动竞赛的形式要从阶段性突击型向阶段性突击型与常态性长效型并重转变。既要注重对急难重的任务采取突击式的方法去攻坚克难,更要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4)劳动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从以精神奖励为主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劳动竞赛所创造的财富应当让职工分享,这不仅是指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还包括使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职工获得职务晋升、学习深造机会等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

(二)顺应体制,以新形式开展劳动竞赛。

近年来,随着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工会在围绕国有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劳动竞赛的同时,就是要使劳动竞赛在新时期内推陈出新,实现劳动竞赛,其主要有四个途径:(1)把开展劳动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发展是劳动竞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做到与企业发展在目标上同向、决策上同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2)把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有效途径。要注重发现和积极推荐劳模典型,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3)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结合起来。竞赛中,要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让竞赛者成为各行业的行家里手,做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职工。(4)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者通过劳动竞赛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应该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来分享,要把开展劳动竞赛与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国有企业劳动竞赛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在新时期下开展企业劳动竞赛活动,应当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求实创新,努力使国有企业劳动竞赛活动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完善国有企业劳动竞赛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在企业,它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竞赛、创建活动,而且涉及达标、共建、树典型等诸多旨在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相关工作。我们要在争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前提下,逐步健全“总分式”劳动竞赛领导组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工会运作、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促进劳动竞赛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用创新思维指导劳动竞赛。

“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工会要牢牢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核心,按照“做企业之需,想职工所想”的原则选好竞赛的主攻方向,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发挥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

(1)引进竞争意识。随着企业主辅分离、精细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职工原来手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存在,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立足岗位,强化技能,才能在企业中竞争上岗并占有一席之地。而劳动竞赛正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标尺,鞭策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2)强化学习观念。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劳动竞赛的高层次要求。在竞赛中,营造一种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三)用新形式丰富国有企业劳动竞赛。

竞赛年年搞,但形式内容差不多,没有捕捉职工的爱好,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国有企业劳动竞赛最基本的特点在于群众性,我们要把劳动竞赛的重心放在组织开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强吸引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小型竞赛活动上。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同行式:在同工种间组织可比性强、便于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竞赛。(2)夺魁式:适应职工的荣誉心理,组织技术表演,创最优水平、选最佳成绩,促进企业技术发展,提高职工素质的竞赛。(3)台阶式:把企业原有水平、同行业中的最佳水平、国内最先进水平分为几个档次,确定不同的竞赛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攀登进取的竞赛。(4)攻关式: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集中目标,对某一课题、某一产品组织的一条龙攻关竞赛。(5)自选式:由职工根据本部门或岗位的实际自选项目、对手和目标,体现自愿的原则,适用于车间、部门、各岗位的竞赛。(6)合同式:签订合同,使一定时期内双方所承担的任务和应得利益明确下来,相互约束的竞赛。以上六种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融会于立功竞赛之中。

(四)通过劳动竞赛载体提升工会干部素质。

篇9: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实践与思考

在新形势下,作为企业,如何将企业改革而稳步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下,怎样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劳动竞赛,促进企业跨领域、跨地区经营目标的实现,为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奠定可靠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体现维护企业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统一。

发展是硬道理。离开了企业的经济发展,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就无从谈起。因此,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是各企业党政工组织和广大职工的共同任务,作为工会更应当根据企业的特点,善于运用劳动竞赛这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因素,特别是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把企业的中心任务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更富实效,应形成四点共识来不断深化劳动竞赛内涵——

劳动竞赛必须着眼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聚力小康、建功湘中”的劳动竞赛活动。目前在全市内重点项目建设和各行业企业非常多,既有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又有省属、部属、市属等多种规模企业。要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劳动竞赛就应当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树立企业可靠信誉、促进企业在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上更好地做好这篇文章。

劳动竞赛必须致力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之路、强国之路。要加快企业的改革发展,就必须努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必须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根据本单位制定的发展方向,劳动竞赛就必须由传统的体力型转为现代的智力型,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劳动竞赛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随着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减员分流力度的加大,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竞争上岗机制已逐步形成。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而且是职工增强岗位竞争能力的需要。要把企业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企业,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流的职工队伍。因此,劳动竞赛必须以“六比四创”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达到锤炼职工队伍的目的。

劳动竞赛必须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就很容易产生轻视政治思想工作,以包代管;片面追求个人经济收益,损害企业社会形象和职工合法权益等不良倾向。因此,要重视把劳动竞赛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深、做细、做实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稳健发展。

篇10: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作情况汇报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县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列入“2006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

导,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我县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2005年12月,县政府成立了以陈瑞喜县长任组长的“尤溪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了乡镇书记、乡镇长会议,并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事务所长参加业务培训,至此,全县各乡镇以乡镇长为组长、延伸至行政村的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部成立,并充实了工作班子,加强了力量,各项工作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布暑下全面展开。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方案”,确定了组织实施“四个三”的就业培训工作目标,即:“三个优先”、“三个结合”、“三个层面”、“三个三千”。

“三个优先”就是:一是县确定的重点扶持产业优先培训,保证企业用工需要;二是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优先培训;三是库区移民优先培训。

“三个结合”就是培训工作要与就业、与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与引进项目促进发展紧密结合。

“三个层面就是实施三个层面的技能培训。一是企业培训,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三是政府部门和乡镇培训。

“三个三千”就是企业培训3000人,社会培训机构培训3000人,政府部门培训3000人。

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已由尤委(2006)8号文件分解下发给各乡镇,并与县委、县政府下达各乡镇目标考核指标挂钩(其分值占总分7%),与招商引资的任务挂钩(各乡镇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或企业培训,并实现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5000元,到外乡镇或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10000元)。

二、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绩效认定和考核办法”、“培训经费支付办法”等配套文件。选定了“海通服装技术培训基地”等

八家具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条件和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来承担服装针车工种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整合了300多台电动平车,目前已具备了同时在十个培训点组织培训的能力。

三、开展二个调查,建立二个信息库。1.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管理。我县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现已摸清了家底,使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已向非农产业转移万人(其中在县外就业万人);有7509人愿意转移就业,其中有2298人愿参加服装针车培训,有1530人愿参加纺织档车工培训,有3799人愿意参加家庭手工等其它项目的培训。目前,各乡镇已组织人员对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实行跟踪、动员,使各项培训工作能在近期内全面展开。

2.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建

立“工业企业用工信息库”。通过调查,掌握全县工业企业2005年底在册员工信息,并对今年各企业员工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库”的建立既能了解企业的用工环境变化情况,掌握企业下阶段的用工需求,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也为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考核验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在为县内企业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设定了本县企业到县外招工的基本条件,以确保异地员工的“留工率”,维护我县劳动力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四、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用工搭建好平台。

我县在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工作中,了解到部分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企业出现暂时性用工困难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宣传服务月活动”。经过全面动员、精心组织、认真

上一篇:房地产巡展活动方案下一篇:物理教案-导体和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