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2024-04-30

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共8篇)

篇1: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培训目标:培养领袖型人才,成就家长幸福晚年。为国家培

养最优秀的青年管理者,创业者。少年强则国强

培训方案:

一阶段:信念与梦想

二阶段:人根教育孝心、爱心、责任心、诚信

三阶段: 情商教育沟通、心态、目标、计划、行动

目标管理(家长督导系统)

时间管理(家长督导系统)

学习管理(家长督导系统)

行为管理(家长督导系统)

人脉管理(家长督导系统)

四阶段: 智商教育超加速、脑图、体验式学习法 五阶段: 财商教育模拟实训、财务管理

六阶段: 逆境商教育远足、野外生存训练

家长研习营:如何经赢自己的幸福晚年

篇2: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院系机电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1 年 12月 25日

职业生涯规划

专业学生学号

关键词:职业;规划;目标;分析;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企业的繁荣需要人才,一个国家的强盛更需要人才!作为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我们要成为未来的精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它为导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认识自我我是一名大二的本科生,喜欢读书,善于自学,勤奋刻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颗宽容忍让的心,对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平且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我的动手能力较强,在实践中做到不耻下问。我可能更适合做具有研究性、钻研性的工作在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寻求快乐。我的职业价值观是:并不十分在乎薪水的多少,关键是看能否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我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的领导能力,与人沟通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还需要较大的提高。

二、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限。虽然母亲没有读过书,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很重视孩子是教育。如今我已进入大学学习,他们毅然支持我为实现梦想,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他们期望我将来成为某一行业方面的人才。在这样的家庭中,激励着我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合格人才,更好的孝敬父母。

(二)学校环境分析

XXX是我的母校,它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本科学校,在建校的60多年中,向

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有用人才。我在此已学习了一年有余,先后经历了钳工实习、焊工实习、电工实习等,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另外,我又在学校的xxxx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数控铣床实习,已能加工出简单的零件,成为了老师的一个好助手(主要帮助老师加工象棋),让我了解到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增添了我对机械的兴趣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我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又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可贵的是,我才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在校学习期间,我做到了既保持住学习成绩的优秀,又具有一定的与机械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令我感到一丝欣慰„

(三)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高校在扩招,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况且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过,劳动市场对本科、专科的容纳能力也有所增强。据我所知,我校的关于机械方面的就业率还是相当高的,好多学生都能进入一个不错的企业。我们还不能盲目了光、乐观,比我们实力强的学校还是比比皆是,我们要想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企业,将来成为这一方面的领航者,还要不断地学习各方面有用的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

(四)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日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表示,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该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准入难度相对较大,未来工程机械市场需要必将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运行也将越来越规范。工程机械企业应以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为追求,用国际化的视野迎接未来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包括生产集中度、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资产重组、产业结构优化等八大方面的巨大成就。

现今,我国是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例如,轮式装载机、叉车、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生产企业均多达70多家。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平台,仅靠模仿或通过中介渠道廉价获取产品技术资料,这就使得企业运作成本以及进入市场的成本降低,从而造成了低水平、同质化且无序的竞争状态,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的机械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也将需要更多的工程师。

2、职业分析

综合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21世纪的制造业是以集成系统和交叉融合为基本理念的新型制造业,因此,在所有未来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中,首先应该特别强调创新意识。

善于学习也是机械工程师的必备品质。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不但要有内容类知识、方法类知识,还要有规则类知识。

机械工程师应当保持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如认真严密,全面权衡,追求准确性;善于分析,逻辑性强、追求系统性:结合实际、加强动手,提升操作性等等。全面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学习掌握,把自己塑造成为新时期机械制造业和非机械产业都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上,机械工程师需要具有机械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实际经验和工作能力方面,有一定年限的行业从业经验,能将专业知识原理,运用于具体实践,包括精通工程图、工程材料、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设计类技能;熟悉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的基本规程,了解管理经济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并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操作等。

三、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一)职业目标的确定

综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的出我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做事认真、严谨,善于思考,爱动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般的二维、三维绘图能力,也有较强的执行力。有抱负,不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研发人员,而又绝不会对别人颐指气使。

弱势因素(W):不善于表达、沟通。容易被小感冒所感染,老师讲的有些课不爱听。在生活上,又比较在乎钱,似乎受钱的约束。

外部环境因素:

机遇(O):中国的机械行业同外国的机械行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中国的铣床与德国的德玛吉公司的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因此,未来中国对于机械方面的工程师有较大大的需求量。在中国机械行业振兴道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挑战(T):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行业落后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在技术上似乎有点儿捉襟见肘。似乎我们只能从网上才能够看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面对着国外同行业的竞争,我们感到充满了挑战。

结论:我真的是适合做一名机械工程师,善于研发的工程师,将来可能研发汽车,或者重型机械„

(二)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近期规划: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已经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获得了二维CAD证书。打算在大二结束时,获得英语六级证书,并且获得考英语口语的资格。能够独立的操作工训里的数控铣床,熟练地掌握二维CAD软件CAXA和三位CAD软件Slidworks,Catia软件,熟练地掌握CAM软件PowerMill,对于flash动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为考研做准备,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在大

三、大四的时候,为考研而备战着,或许要参加一些考研辅导班。在大四的时候,已经考上理想的研究生,做好毕业设计,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提高。中期规划(研究生学习至毕业后五年):在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能够学习到机械方面前沿的知识,仍然不能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考取BEC证书,考取驾证。在学习期间及刚毕业的五年之内,不断地提高我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大量的积累自己的人脉。毕业的5年之内,对职场适应,以及岗位的转换和升迁。

中期规划(毕业后5年~20年):在这个时期,可能我已经事业有成,成为高级工程师,在机械行业已经成为精英,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有所贡献。有了妻子和孩子,家庭生活幸福,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任。

结束语: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的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丁德全主编.金属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孙大涌主编.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篇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会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学思考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需要、能力、经历及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测评和综合分析, 结合客观职业环境,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技能, 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 促进职业生涯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上世纪七十年代, 国外就开始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而我国近几年来才在高校中不断普及。

一、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

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等一系列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居安思危、唤醒规划意识, 做出正确合适的职业选择,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实施, 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增加自我效能感, 提高就业质量, 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 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 更好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2007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了教高厅[2007]7号文件, 指出高校职业规划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 有效地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有利于学校品牌的打造。教育以育人为本,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以生为本, 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 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 由于十几年来我国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 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人, 毕业生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 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 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对口的合适工作及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 尽早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发展自己相关的职业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在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 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灌输式教学现象突出。

目前, 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进行简单“填灌”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因缺乏师生互动,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从而影响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自我和客观的职业环境, 职业定位也不合理、不清晰, 兴趣特长与职业专业发展结合度不高。当然,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 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信息, 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规划, 没能很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 学生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缺乏, 影响教学效果。

大学生还没真正踏入社会, 基本都从学校到学校, 社会阅历浅, 对社会各行各业普遍缺乏了解, 自我认知也不够全面、客观和准确, 甚至有的连就读专业的基本情况也缺乏了解, 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 教师难以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全方面的讲述分析, 也难以运用各种测评软件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分析, 只能依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测评分析自己, 只有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主客观条件, 知己知彼, 才能有的放矢, 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方案, 少走弯路。

(三) 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技术, 影响指导质量。

目前, 许多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院系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办的老师兼任, 这些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多元, 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和指导经验, 但毕竟大多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研究, 专业化水平有限, 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 对学生的自我测评的分析只停留在简单的经验分析上, 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专业剖析。有的教师甚至忙于日常工作事务而无暇顾及教学, 导致教学和指导的质量不高。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思考

(一)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处理这一角色所做的某些工作, 以体验不同类型人物的心理, 使自己和观察者从中受到启示, 从而改进自己行为的教学方法。比如对文秘专业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秘书如何接待来宾等, 表演结束让学生发表看法, 全班讨论, 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深化认识和效果。

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 教师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惑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 学生能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和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 锻炼相关职业能力。

3. 课前讲演法

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三分钟讲演”, 主题为“我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 学生讲完后让同学进行点评, 最后由老师给予总结,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 自觉有效地实施行动方案。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有许多案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师应该用好用活这些案例, 抓住那些感人的情节, 创设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 与学生一起发掘案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用好教材案例之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补充其他有关视频案例或身边案例, 如本校毕业生职业成功案例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建设。

高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设为必修课, 纳入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 从大学生入学至毕业, 分阶段、有重点地提供包括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分析、学生自我测评、规划方案的设计, 规划实施的跟进监督, 求职技巧训练、就业信息服务和心理调适等各方面的指导。目前, 许多高校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力量不足, 因此, 应将该努力引进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 加强对这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训, 使其掌握相应的科学的专业理论。

另外,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材的建设, 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特点编写出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材。购买和开发高质量、科学的测评软件和系统, 并通过各种科学系统的测评方法和软件, 如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朗途职业规划测评、MBTI测试、九型人格测试、气质类型测试、职业锚测试和各种能力测试等,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 更好地做好规划, 避免在职业道路上走弯路。

(三) 鼓励大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 开阔视野, 熟悉各行各业, 与不同群体接触交流, 培养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积累社会网络资本。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比和自我反省, 有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更好地进行规划。大学生应勇敢走出去, 多与行业的精英人士接触, 了解别人创业成功经验, 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同时, 高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比如通过实习基地, 让学生在毕业前先实习工作, 回校后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科学化, 更有目的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建构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为今后的职场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11, (01) .

[2]王莎佳, 钱文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教育与职业, 2011, (08) .

[3]王兴国, 张聚华, 王麒凯, 熊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05) .

篇4: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策略

一、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列化、分阶段实施的教育过程,更需以生为本的规划教育理念指导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具体体现为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分为品德、学业、兴趣、技能、交往、职业等六个组成部分,分阶段实施。高一学年主要帮助学生确定自我认识的统一性,辅导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作出明确的选择,也就是对自己是谁、如何发展、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形成稳定清晰的认识,并作出初步的学业决策和管理。高二学年主要帮助学生面对现实,了解社会需要和自我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学业管理和学业决策上提供辅导,强化自我规划的阶段性,做好分科决策、高中选课决策,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和奋发向上的斗志。高三学年规划课程建设着眼于学会把自我需要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明确目标并直接有益于志愿的填报。

生涯规划课程是独立于德育又融合于德育的课程,且依靠中学德育网络。它的实施是依据学校设计的《生涯规划手册》,从上述的品德、学业、兴趣、技能、交往、职业等方面规划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导师通过讲授、座谈、交流、模拟职业访谈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职业体验,参加人才招聘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氛围,邀请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开设生涯规划论坛等。

课程的设施需要建立一支多方面的导师队伍。导师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生为本的原则。导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和实施的能力。第二,科学性的原则。导师不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给出建议,指导学生必须有科学根据:一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以及学生发展意向和职业倾向等;二是依据学生的教育背景,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等;三是要依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水平、家长对学生的期待等;四是依据社会背景,包括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就业现状、未来人才需求、高校招生动向等,还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第三,力所能及的原则。导师指导学生制定规划和实施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的规划,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四,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经过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的原则。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并没有达到成熟,其社会化程度不高,对有些问题的看法还不十分稳定和深刻,为减少学生的损失,避免为成长付出沉重代价,导师对学生的测试和指导意见必须经过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导师教学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师施教,教师将自身的知识、技术、经验、体验和精神融为一体,开展个人独特的规划课程,供学生观察、学习和探究。

二、影响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制定和实施的因素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必须先研究影响学生制定和实施生涯规划的因素。通过对本校827名高一学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学生普遍欠缺生涯规划意识和实施方案。如在“提出生涯问题,唤起任务意识”上欠缺的因素有:缺知识因素的占70.7%,缺观念因素的占75.6%,缺心理素质因素的占87.2%,缺能力因素的占92.7%,缺内心感受等因素组合占78.05%,对生涯规划变化过程认识不足的占68.29%。总之,这些学生有75.6%还缺少“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的观念,还未意识到人生要向这方面努力。

在学生了解自己上,特别是通过量表对自己的客观分析,几乎没有经历过,基本上缺乏自我认识的能力。对自己评价方面,其中主要依赖学校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占76%,主要依赖家长对自己评价的15%,主要依赖同伴评价的占9%,体现了当前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懵懂状态。

在学业目标上,被调查学生对未来的目标都充满希望,但对升学的途径不明确,对特长培养功利性强,只盯着升学。对影响学业目标制定的主要因素统计分析,自我制定的占48%,家庭影响的占21%,学校影响的占31%。

在个人兴趣爱好和技能学习的规划上,学生对学校设立这样的发展方向不感兴趣,基本上归结学校对少数学生的特长培养,没有认识到爱好特长也是需要培养的,相关的技能学习也是高中学习的内容;在职业规划认识上,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很模糊,基本上把职业的决定权授予了师长,极少数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认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对职业规划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家庭因素占84%,学校因素占5%,同伴因素占11%。

在个人生涯规划制定和实施上的促进因素,班会课因素占4%,导师因素占23%,课程因素占100%。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影响学生生涯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同伴因素。在促进学生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上,学校开设规划课程是最有效和切实学生实际的措施,可以提供全面、实际的帮助。

三、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策略

在课程实施中,除了导师的以上自律原则,课程中在师生互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自主性。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规划的能动性,是我们规划指导的理想目标,它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必要保障。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和谐的,导师只是学生规划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真正做到指导与规划相长。注重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高中阶段,学生在探究规划过程和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愉悦体验比获取规划内容本身更重要。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学习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规划和实施全过程,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对前途提问,向导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学会有目的地规划、有方法地实施、有创造地探索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规划实施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调适性。自主调适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规划和实施活动的指向、节律、强度、频度等要素,以合乎社会价值取向与发展需要的行为方式予以适应,从而获得规划实施的积极评价,由此提升规划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现阶段高中学生在人格水平上有明显不同特点并导致其自主调适能力发展也有相当不同,这表现在诸如独立性、成熟度、主动性、开阔度、稳定性、耐受度等指标上。由此,在指导学生制定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规划的个性化,还要关注学生随着学识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规划不断地修改,导师要保持对学生科学的认识,把握学生修改规划的度,规划要保持与学生个体发展的调适度,既不能连连跳,也不能步步退。

全面性。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正是这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使得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反思现实,进行教育改革,探索更好的道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国教育人士的高度评价,也是规划课程实施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发展规划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意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此,在指导学生规划时一定不要仅仅建立在学科学习这单一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全面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要在注重学业和职业的基础上,确立对品德、兴趣、技能等的规划,“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优秀,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拔尖”应为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

伴生性。伴生性指导师作为教练的身份促进学生的规划制定和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导师要做好伴生性工作必须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意识:第一是倾听意识,是建立师生互信最有效的办法,可以传达情意和延续对话;第二是发问意识,通过发问了解学生对规划的理解、实施方式及态度与处理模式,只有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达到规划实施的效果;第三是区分意识,导师区分的目的是反映真相,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盲点;第四是回应意识,将自己对学生的想法、看法真实客观地反馈给学生;第五是直觉意识,即从本能的反应,从过去的经验中积累而来,提供给学生参考;第六是觉醒意识,即在学生实施规划之前就要清晰学生实施的效果,只有指导学生实施正确的规划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目的是通过高中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规划课程的基本内容,达到高中规划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体验到生涯规划实施的情感。为达到目的,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更需突出过程与方法,尽量通过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使目标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生活,在规划逐步实现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养成,努力使规划课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生涯规划知识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生涯规划理念的力量是无限的,课程实施策略的核心是要通过开放和可变的规划课程把规划的理念深入学生的意识中。

篇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论文

中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压力形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当前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根据内外部的条件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形势 职业规划

自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十几年的扩招速度使得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受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影响 客观方面:

1、就业人数队伍大。随着国家扩招以后,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2011年就达到660万,而且加上往届的毕业生,每年的求职者队伍庞大,造成劳动总量供过于求的状态。

2、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错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反映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许多学校并没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而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导致部分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进入社会后不能学以致用。

3、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综合能力,除了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有创新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也是重要的门槛。主观方面:

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1)一步到位的观念。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形成人们普遍的就业心理。人们都喜欢所谓的“铁饭碗”,求稳定,工资待遇好,又体面的工作,于是近年来国考热的一塌糊涂,大批大批的毕业生挤破脑袋都想考公务员,端上“铁饭碗”。(2)专业对口观念。许多人都有着这种思想,大学辛苦学了四年,不能白学,毕业一定要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不然就白读了。(3)太看中眼前里利益,把薪酬看得太重。(4)地域优先观念。俗话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但是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给自己准确定位,一个劲儿的想往大城市,而忽略了一些二线和三线或县城的就业机会。使城市就业更加困难。

2、对自我的期望值太高。毕业生总是比较高姿态,一毕业就想从管理岗位就职,对于基层工作持消极的态度。

3、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不强,没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2][1]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形势存在很大的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压力。但总体上呈现就业率较高,流动性强的特点。(1)Opportunities 机会

1、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包括旅行社、酒店和一些管理类。因此,学生毕 业后可供选择的就业范围较大。

2、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分不断努力,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世 界旅游组织预测在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的发展将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好。

3、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颁布出台的相关旅游政策将使旅游行业更加健 全。

(2)Threats:(威胁)

1、全国旅游院校有几百所,每年的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多。况且旅游行业的门槛相对 较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或高中生也能从事,这就造成就业竞争相对激烈。

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际旅游发展迅速,这就对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外语水平较弱的学生是一种就业发展的阻碍。

对于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即将踏入社会,面临着就业。从现在开始就得根据自身的情况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确定发展的目标。

三、自我分析: 优势 性格较外向,喜欢与人交往和沟通 2 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强 3 爱好冒险,喜欢新鲜的事物 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劣势 生性比较好动,耐心不够

对事情持有比较主观的看法,有时会比较冲动 3性格比较大大咧咧,做事不够仔细 文字功底较弱,组织文字的能力较差

四、适合的职业描述

[3] 我比较喜欢接受挑战,勇于承担风险。经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测试:我适合的职业类型是企业型,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乐于与人打交道。

适合的职业有: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等。

五、未来的职业规划

综合职业生涯的测评和自我的评价以及自己的兴趣,我觉得我将来的就业方向会是酒店管理领域,这也是我现在所学专业相对口,学以致用,所以我的最终目标是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阶段性的计划是:

实习阶段;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充分利用在高级酒店的实习期间大概了解该酒店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机构,调整角色转换,从学生到员工的转换。并且熟悉该岗位的工作。

毕业一年:首先会在自己的家乡选择一家五星级酒店。其次要摆正心态,从最基层做起,争 取在一年内当上领班。

毕业五年: 实现从领班到主管再到部门经理 最终目标: 拥有一家自己的酒店。

六、现在应该做的准备

1、在现阶段认真的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在课余多看些相关的旅游书籍和酒店管理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2、多利用课余时间去做相关的兼职,特别是到本地的高级酒店打工,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

3、了解就业的相关单位的用人标准,和更多星级酒店的信息。积极参加一些就业培训和招聘企业的宣讲会,锻炼自己,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4、了解就业政策和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现在就应该多留意相关的招聘,了解相关岗位的应聘要求,并为之而努力。参加一些企业的招聘活动,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篇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心得体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心得体会 刚听老师通知要上这门课的时候,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我们这些刚刚踏入大学大门的新生要上这门课。当然,教务处提供的课程表上仅有的“就业指导”四个大字更让我们不知所以然,毕竟就业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在听过芮老师的这门课之后才知道,我们所学的这部分其实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大一开设这门课,除为以后的真正的就业指导做准备外,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不让时间被浪费掉,有效充分的利用大学时间来有针对性的对就业而学好自己的专业,同时也可对自己重新作一番全面深刻的审视,剖析了自我特性,明确了人生定位,把握了发展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对自我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人生是一个旅程,要想走好就必须有一张地图。古往今来无数航海家都是凭着他们的毅力和一张地图完成他们漫长而艰难的旅程。我们的人生路上要经历许多的风浪,就好比扬帆远航,如果盲目的在这片大海上飘荡,这样的远航永远都看不到彼岸美丽的风景。我们身边有无数的身影,在人群中徘徊,他们没有目标,只追求一时的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就如同为我们的人生画一张地图,让我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奋斗目标,然后向着这个方向,在这张地图的指引下,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人的一生将面临三大抉择——求学、求职、求偶,其中求职是十分重要的。职业是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人的整个事业发展,影响着个人的家庭幸福程度。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它也应该给人们带来最大的精神满足。它不仅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满足个人潜能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使我们了解只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完整地规划,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会被社会淘汰,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大学生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个人努力工作。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激发个人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而要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扬长避短,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格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像许多刚进大学的同学一样,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分配我的时间,我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规划。我总是想船到桥头自然直,想那么多干嘛。但是自从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坐等机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方向的过日子,我应该有一个前行的领路人——理想,我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我就会像在百米冲刺一样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拼搏。我们大学生面临着工作就业压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使我们更好地进入社会。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有希望也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使我有了一定的目标,而我也会在接下来的这三年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有了目标的指导,今后我们在面对众多优秀的对手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篇7: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1、考试形式:运用所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原理,完成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规划书应以职业目标为依据,重点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

封面可参照附件1采用统一格式。

教师可参照附件2标准对作业进行评分。

2、总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出勤、作业)30%,规划书成绩70%

3、提交成绩时间:结课后2周内在教务处网站提交成绩,提交成绩单2份、试卷分析1份至就业指导中心。试卷由任课教师保管到学生毕业。

如仍有疑问,请致电2592629彭振芳 许佳

附件1:规划书封面格式

附件2:评分细则

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2014.4.23

附件1:封面格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提交时间:

学生手机号码:(必留)

成绩:

附件2:

篇8: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史上更难就业季”词条的频频出现,高等学校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为必然。2008年至今,全国各高等学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合理的时间安排、恰当的授课方法、雄厚的师资力量来帮助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团体、第二课堂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的引领下,做到正确评价自我、评估就业环境,并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切实做到人职匹配。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课自开设以来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仍停留在一般的理论指导层面,表现为大学生虽然自我认识能力提高、就业环境分析能力提升、就业意识增强,但仍存在自我分析不足、就业环境定位不准、就业意识薄弱的现状,当面临就业时一头雾水、措手无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职业生涯规划课内容空泛,可操作性差。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职业规划理论多借鉴于国外(如美国、英国),大多数职业生涯规划课本将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直接引入,照本宣科,在授课内容方面,不结合我国国情,脱离就业实际,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空泛。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我国还未有一本权威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材,课本内容、结构设计不尽相同,可参考性不强。

2.职业生涯规划课形式单一,可体验性弱。职业生涯规划课授课形式仍采用传统的、单纯的理论讲解为主,辅之以专家专题讲座、知名校友分享会或企业杰出人员的报告等形式,授课形式单一,针对性弱,缺乏实效性。原因在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形式缺乏体验感,学生从理论学习中不能收获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在实践中认知自我、评价环境的催化剂,对于正确制定职业目标帮助甚微。

3.职业生涯规划课时间不合理,可延续性差。大多数高校仍存在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当作就业指导课来对待,将职业生涯课程开设在大四上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个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的教育,应根据每个年级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做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贯穿大学整个学习生涯。

4.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匮乏,可指导性不强。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任课教师大多数来自就业指导中心或院系负责就业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数不具备职业指导资质,同时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培训,他们又由于忙于平时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做到进一步学习、研究生涯规划相关理论,同时更难做到与就业单位及时交流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导致职业规划课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指导性不强。

三、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措施

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在高等教育与就业机制脱轨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大学生如何定位、如何规划、如何就业,关系到身边的每一位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高等学校面临这一现实,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内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于2008年开始启动,无统一教材,教学内容各高等学校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内容,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潜能与社会工作岗位的最佳匹配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提升的关键点。

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前提是高等学校要调动一切现有资源,为学生自我认知、评价社会、正确抉择提供便利条件。一是在帮助学生自我认知方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如测评软件或纸质量表,帮助学生初步客观的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特长等,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二是帮助学生评价社会环境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资料,如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每学期开课前更新本专业在社会上的职业分布、发展方向、职业需求等,让学生时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三是帮助学生正确抉择提供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准确的了解社会环境后,将自身最大的潜能与社会需求达到高度一致。

2.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形式。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已在大多数高等学校开展,但职业生涯规划课授课形式单一,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何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规划课形式,调动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积极性成为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为避免单一的“传教士”学习方式,体验式生涯规划探索活动成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创新的首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个人经验分享”活动,教师和同学们以自身经验为出发点,与分享者进行分析和探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认知活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模拟情景,如“模拟角色”,让学生在课堂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模拟职业的社会存在感,初步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自我体验;“模拟面试”,让学生学会规避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面试技巧等。三是在教学过程过,提供如实习、社会实践、走访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亲自了解企业、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学生的职业探索。

3.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时间。我国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时设计不统一,课程开展时间因学校而异,大多数院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单一的设置于大学四年的某一个学期进行,忽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阶段性、连续性的过程。因此,如何合理安排生涯规划课程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根据大学生各年级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分年级开设,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一是在大一阶段上好“第一课”,即做好学生的入学教学、专业教育、就业形式分析教育,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一学期的开设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初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二是在大二阶段确立职业目标,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8~10学时每学期),进一步帮助大二学生认知职业,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在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职业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资质考试,为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三是在大三阶段培养职业技能。大三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以职业实践为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走访,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职业体验感,与此同时,以课内模拟的形式强化求职技能,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四是在大学阶段加强就业教育,大四阶段以强化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通过开展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大四学生攻坚克难、合理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4.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集专业性、实践性、技巧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全国各高校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寥寥无几,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专业教师的指导,如何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队伍成为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各高校教师、学生的比例来看,短时间内形成一批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专职规划师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如何把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及从事就业辅导员的队伍培育成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师成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一是采取“请进来”政策,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来学校进行师资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会,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二是采取“送出去”政策,积极鼓励职业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走进企业实践学习,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提升实践性,提高对学生社会环境认知指导的及时性、准确性。三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教研室,任课教师针对授课学生的特点共同探讨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或团体辅导,及时沟通、反馈授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及时分享好的授课内容、方式,在交流沟通中共同成长。

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是学校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各高校该课程的实效性并不强,针对这一现状,学校以及从事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责任进一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科学设计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优化师资队伍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实效性。

摘要: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教育内容空泛、授课时间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师资队伍匮乏等现象,严重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效性。如何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实效性,合理设计教育内容、安排授课时间、丰富课堂形式、优化师资队伍成为高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实效,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菊,黎小华.三峡库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教育的研究与探索.考试周刊,2011(40)

[2]舒晓丽,王贵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及现状研究.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3]黄艳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SWOT分析.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

上一篇:好行为好习惯主题班会下一篇:在澳大利亚感受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