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2024-09-0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精选6篇)

篇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

背景分析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2-0035-02

我国在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都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式,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学生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问题的较少,多偏向于笼统的论述或宏观指导。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学生创业教育需求问题,从而提

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市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不同类别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及其他,如性别、年级、专业、对创业的了解、看法等;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需求调查量表,共分为四个维度,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2%,访谈50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在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软件进行。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愿与态度分析。在问卷中,通过“是否有想过创业”、“对大学生

创业的看法”和“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三种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与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自己要创业且一直在计划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占%,有%的大学生认为“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创业”,%的大学生认为“有,但不会付诸行动”,只有%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且有%的大学生是认同创业的,只有%不认同,认为风险太大。可见,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极少数不考虑或不认同,而且对创业心态积极,思考趋于冷静。在“是否愿意了解创业”上,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了解,占比达到%,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以备将来之需”,占比%,%的大学生选择“虽然不打算创业,但还是愿意了解相关知识”,只有%的大学生“不愿意”。从访谈中也发现现今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有缜密的思考,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

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

2.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占比较高,分别达%、%、%,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对高校的创业指导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承担不起创业失败的风险”和“自身创业能力不足”,占比为%和%。近八成多的大学生不把政策环境和家人的支持作为主要障碍,说明当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

3.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创业教育需求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大学生自身现状与实际需求的情况,对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均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计分方式,自身现状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大,表明现状越弱;需求的各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需求程度越强。

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各维度指标上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所需能力”都处于“很强”与“一般”之间,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处在“较需要”及以上,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一般,对创业教育需求很高,较为迫切。

从需求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认为自身现状在各维度指标上处于“一般”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除了“创业心理品质”外,其他三个维度现状较弱的大学生都超过五成,尤其是在“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高达%,需求人数达到了%,其中“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知识”者三项较之其他需求最高;而对创业教育的各个维度的需求人数都达到八成左右,甚至高达九成以上,充分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较为迫切的,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

在调查及访谈中还发现:大学生需

求学校的创业教育内容选择倾向顺序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知识”的占%,“创业机会与风险知识”的占60%,“创业相关能力训练”的占%,“工商税收、政策法规等知识”和“创业思维与企业家精神”的分别占%;在获得或提高创业方面知识和技能方面希望通过的途径更趋向于实践,其中“创业实践”占%,“创业模拟或训练、比赛活动”占%;希望的创业教育师资有%的大学生选择“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风投专家”,认为在校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并不适合进行创业指导。

4.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各维度上的需求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概率p值小于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表示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创业意识和

创业所需知识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需求比较迫切;在创业所需能力表现为有差异,同样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生在思维意识及能力方面较之男生有所不同,女生更愿意求稳,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同年级在创业需求的各维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创业心理品质上差异显著,大

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需求较高,大三年级有所降低,大四又见反弹但不及大

一、大二;在创业意识方面和创业所需知识上存在差异,需求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创业所需能力上也有差异,大

一、大二年级需求较高,大

三、大四年级有所降低。可见,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特点有所不同,大

一、大二年级学生需求最高,学校的创业指导也应该重点放在这个阶段,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

不同类别专业在创业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学、法学、语言专业的学生需求高于理工、经管和艺术专业;在

创业所需能力上有差异,文学、语言、艺术专业的学生相对需求较高。这可能与长期的专业教育和所学专业知识有关。

三、调研结论与讨论

1.在目前“双创”背景下创业机会多,国家形势好,大多数学生认同创业,对创业心态积极,对是否选择创业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思考趋于冷静,并不盲目。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条件不成熟,愿意自己多积累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等修炼自身以等待机会。也正因如此,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开展才有意义,学生是否创业或是否具备成熟条件,在大学四年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业指导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更为丰富,对其就业或创业,甚至是以后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2.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缺乏

创业相关知识”是他们创业初期面临的三大主要障碍,这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创业指导也应该从这些亟须方面着手,为学生寻找资源、搭好桥梁,指引好道路。

3.当前大学生自身的现状整体比较乐观,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较为迫切,也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创业指导途径给予满足和加强,尤其是创业所需知识方面。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在学生真正需求途径、知识板块、教育师资方面不断加强。

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创业意识、创业所需知识、创业所需能力”方面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创业教育需求较为不同,大

一、大二年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最高,显然这是创业指导的重点阶段,而在大四年级开展创业指导的意义并不大;相比较而言,文学、法学、语言专业的学生需求高于理工、经管和艺术专业。不

同群体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不同,这提示高校在做创业指导工作方面应该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进行,不可“一刀切”,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创业实践等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类型,以适合不同需求的学生。

总之,不同背景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根据这些差异,开展不同的指导体系。需要学校创业教育部门、创业指导教师、学生个体、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定会上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朱明.我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职业教育研究,xx,:10-1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xx,.李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及发展路径.中国成人教育,2016,.“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摘 要:“互相网+”时代到来,大学生创业也要顺应时代背景,趁势而上。为了让大学生具备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必须做好创业教育工作。为此,分析了互联网创业特点及大学生创业可能性,并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化教育体系概念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互联网创业特点及大学生创业可能分析

从现有的创业行为看来,互联网创业具备以下三个特点:成本较低,相对实体创业,其固定资产、人力资本的投入成本大大减少,甚至只需一台链接入网的电脑作为办公设备即可;门槛较低,创业者经过短时间的自学或培训就能基

本掌握经营能力,无需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风险较低,基于前面两点,创业者即便失败,其损失也较轻,并且失败的经历可以转化为指导第二次创业的宝贵经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淘宝网上注册的个人创业店铺超过12 万家,其中不乏在读大学生及毕业大学生创业者,该群体还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开展创业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乐于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互联网用户中的活跃分子,频繁的网络交易行为能更好地为创业提供经验积累;其次,互联网创业具有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等显著特性,对于大学生而言,提供较为可行的创业可能;此外,类似淘宝大学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网络创业经验案例,便于创业者学习借鉴与开展交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孤立于高校教育之中

创业教育理念没有融入到学校的学科教学和专业教育之中。当前,我国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来实现的,教育方式是通过分专业的形式来进行的。学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到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之中,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单独的教育。学校这方面的教育主要针对创业技巧和知识进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创业教育也并未纳入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种形式造成了创业教育的孤立性和传播的局限性。创业教育并不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格格不入的,专业课程与学科知识都能够与创业意识结合起来。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业教育的载体。现在高校探索创业意识教育的普遍方式是抛开学科与专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没有认识到经济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都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密切联系。这就造成了创业意识教育孤立于学校教育中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创业教育的效

果。

普及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包括“挑战杯”等的创业大赛、创业报告或者创业指导等方面。这样的教育带有明显的精英化痕迹,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到了这些活动之中,这样的教育只注重极少数想要创业的学生,不利于提高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很多大学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校建立了创业园、创业实验室等机构,但是自己却没有真正的进去过,更没有参与他们组织的相关活动,能够进入里面的,基本都是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这造成了创业意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更加需要进行创业意识培养的学生反而没有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这样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用来体现其创业方面政绩的需要,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进行普及化,面向所有

大学生,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是实施全面人才培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总的来看,我国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培养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把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问题提到日常议程上来。因此,创业教育普及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目前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的老师以及辅导员等,还有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缺少专业课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对于创业有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来说,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企业管理以及创业成功的经验,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系统的理论,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零散的经验分享、创业大赛的点评等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不能起到太大作用的。这些创业成功的经验必须与系统的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才能够起到

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来说也更有说服力。创业者的经验以及教训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以及人的特定作用下发生的,如果学生一味的套用前人的成功经验,而不能够独立的分析思考,这些经验往往会成为造成学生失败的原因。高校教师虽然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又缺乏创业方面的实践经历,他们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说服力。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育,高校教师由于缺乏创业经历,无法很好的在实践上指导学生,这必然会大大影响教育的效果。

教学过程不连续

因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十分零散的状态,还未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对策。有的学生只是参加了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创业大赛,这种零散的教育内容并不能解决太多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不连续在很大程度上与缺

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很大关系。2016年,教育部虽然己经把《创业基础》这门课程定为高校必修课,但是真正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却少之又少,选修课也十分零散,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而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针对学生创业意识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连续性的教育和培养。阶段化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

创业意识萌芽期: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目标

创业意识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应在大学一年级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自主意识。这时的大学生对创业还不了解,甚至有些学生刚刚从中学忙碌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对创业缺乏兴趣,没有创业动机和创业主动性,各方面素质都有欠缺,对社会、市场、创业风险没有概念,没有参与学校的创业意识讲座,没有选修学校的相关课程,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和是否创业都很不清

晰。

在这个阶段是学生创业意识的起步阶段,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引导的好学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否则错过这个阶段,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高校应让学生了解,通过大学的学习,除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外,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是展现自己个性和能力的最好途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设置情况、培养方向及目标,各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通过创新思维训练等与专业知识融合的理论及实务培训课程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创业政策、创业舆论以及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等,首先培养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创业意识发展期: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重点

创业意识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在大学二年级开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支持意识。

这一阶段,学生经过启蒙阶段的学习,己经对创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知识初步的、不系统、不完善的认识,这一阶段学生己经能够逐渐适应创业意识教育,学生的创业兴趣有所增加,价值观教育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的创业素质意识仍然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仍然欠缺,创业课程也只是选修了一些入门级的课程,只学到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学生更希望参加更加与社会和企业接轨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学生的创业意识仍然很薄弱。

在创业意识的发展阶段,高校仍应该开设一些初级的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些课程也可以配合学校创业实践安排,更好的培养学生素质。这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可以在创业素质拓展的基础上,以创业模拟训练为主,例如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给予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让学生自己选择创业项目进行经营,让学生在这种模拟训练中感受真实的创业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缺

点与不足,从而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一阶段,教师除了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项目上的专业指导,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校可以聘请资深的创业专家、企业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提高自己。这一阶段创业指导中心应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学生创业模拟训练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与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支持,并对在模拟训练中表现良好的团队和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学分奖励或者是金钱奖励。在这一阶段学生应积极的参加学校社团、学生会的竞聘,班干部的竞争等,通过任职班干部和社团成员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创业意识完善期:进行创业知识系统化培养

创业意识完善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在大学三年级开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意识和创业价值意识。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经验座谈等方式,让学生总结前

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第二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对创业的理解,对创业过程的感悟,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其创业意识的发展状况,对不正确的理解或价值观进行纠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这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在破除不正确观念后,应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系统化培养,这阶段应开设的创业课程需要较为全面、系统的进阶课程。在这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学习。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在这阶段应加强咨询服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一对一谈话等,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差异化的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成熟期:引导学生形成创业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创业意识完善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在大学四年级开展,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并系统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

经过之前的学习,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识,也进行了创业课程的学习,参加了创业实践活动,也经过了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但是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还没有实现,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成熟期,是大学生真正的创业意识的形成期,高校应做好这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学会用创新创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创业意识的形成,让大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721.各地各高校多项举措协同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国教育报,2016123.赵玉琳,马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培养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山学院学报,20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探析——项目、课

青年与会

2社0 1 5

年 11月 上

l3

期总第 613

大众创业众创万背景下新学大生创新创业能培育力析

—探 —

项目、课

程、文化 三

者耦合 的视角

张 强2

01

2 0)

6年,其 中 确明出提为了每了位一大 学 生的终发展,身要提高高院等的校才培养质量人全,提高面学生大合素综的重质意要见。创人新的才培是养时新期

等教高育 从 “”变到 “ 量”质的内在变求要,在李克强总

2 0理

1 年55月提

出“大 众业、创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景背,下

高 校青年 大生创学新业创能 力的培 育亟,待加和强推进

一。

学校社和会 的利功。升学和就业

学是校的要考核重标 指在此影响,下,大 生知识 学的得获和 能的训练力 都此以根本为指

向,不而将重心会放在 直接不产成生绩创的和新创业力 的能 培 上养。

三 项、目 课程、文化三者、合的思路与对策

以 一 项 目”“ 载 为体,推进

学大生创

新创业

力 培养 大。学生新创业项 创主目要有“

竞赛”类

“、题类 课 ”、“ 活、题问提出

年近来,党在国和高家重度视大学创新创生业能力培的育良好政治 态生 中,我 国学术关于界学大创新生业能力 的创 培

育无论,是发在 历程展梳理 的、论渊源理 挖的掘

还,在本质是涵的内探、究基本范式的确明或,在是代建时构的探 索等方 均面取得了要进重。展尤是其党的十八报大告确提出

“明实 行创 驱动新发展战

”略,“走中国特

色 的 自创新

道 路”主,2 0

15 年 克李总强提理出 “ 众大创业、众创新”的科万命

学题来以引,起大了学生创创新能业力养培的契机新,生催

了大生学创新创 业育培研究 新境的,界学术 围绕界大学创新 生创业 力的凝能概括练地、位能功、质特本和征培育践行方

面等,掀研起究的 新高。

二、潮研现究状

”类 “、计设类”等种多型,“类大学 生战挑大赛杯、数

模大建 赛、大学创生新业课题……”这些创学大耳熟生详 能的创 创新项 业,目都逐 进渐入大学日生常习学程过中

以 “课

程”为平台

推进,大

学创生 新创

业 知 识学习。大生学创创业新能的培育必须力雄以厚的综人文合素 质

科 学、质素和 良好的 理心素质 为基础,之 辅以学各科的专业

知识教育和通 识的础知识基

育。教文本所 指“课 程”是

创新 创 业需知识所的 称 统 是,培养 创新创人才业所必具有 的须

识知构。如结在强加专业课程识学习的同时,知 进人文社

科、推经管营、法律法理等规学多知科的培识。养

以“ 文化 为支”撑,进推学生大新创业创氛围

育。培高创新校创文化业围氛营造是的大生学新创业能创力 培 的养根 本,这是养 大学生培创创业新力能的土壤。高校应 以

种校各创园新业文化创活动为载体,以各种项 为目托依,发 “ 挑挥杯”战课学术作品竞赛、外创业策划赛、创新大业

创计 等创新划 创活业 动的用作,依托

教师、企、业会组 织、社

大学生

团社等种教育资各 源,设立 学大生新创业创项专激励

金 基,建创搭 创业竞新、赛孵 化、践 实公等服共务平,全台

面育高校 的培创创业新 化文氛 围。

四、论讨

大 学生创创新业能力

培养在 “的 大

~ 26 ~

众 创 业、众万 新”

创这 新的时代背一景显得下 更为要重。及到学生 涉学、校、社

等个各节和环主 体,需 要有 厚的多学科 的实知储识备,各 种类型 的 项 目实践,以

及社会全良 好的 新 创创文 化氛业

围,更 要的是三者相互重嵌、相入影互 响的合 耦的结,果从而实

大现学创生新业创力能培 的养目

。标

参文考献

一“ 片化”知识碎、技 能系与新体期创时新创能业

培育的力求要之间矛。盾前高当创校创业新知和识技能体总

现 呈 “碎化”片态状,体具表 在 现以下个方面几

:先,首高 考分 科的指挥 棒依在然挥发 导作 用主绝大部。分校仍然高用 沿“ 文科和 ”“ 科”的理类分养培系体,极地大弱了创新创 削 的知识培育厚度。其 次,业理 和实践的脱节 论在创新。业创 人 才培过程育中,者或 重于偏创新创业识知的 授 传,或 者 着 于重

~ 27 ~

创新业创项 的实践目 这,都能不实全现培育面创新创 业 人才 的

标目。

二程序化、规范 化、标准化

培的养模 与式培 “ 养 个性化 ”的创

人才之新 间盾矛。“ 9 后0”、“0 0 后

”已逐经成渐 为 当 今大 学 群生 体主要人的 群“,个性化 成 为

”他们最显著的群 体特征 之一,它也是而学生创新大业 创能力重的要泉 源

之一 而。高 校主流 的育范式教 仍没然 有生发 著变显 化“,程

化 序”、“规

范化” “、标准化” 是 仍主要范式。用一的统材

范本教、统一 的人 培养计划 才统、的一践实 训练模式 难,以培

养大学

生的个化 性创的新

创业能。力

功三利 标目 导向培养适 与应会需要 社创的新创业

人之才间的矛。当前盾我国进入 社会 转型 期多,种社会思潮 深入 影 响在

~ 28 ~

大校学 生其,“ 功利性 中成为”响影大 最社的会思 潮

一。之当前受会转社型 负面期社会 思 潮影响的,很多 同

将 业专、知和识能与金钱 挂技钩,大学生聚焦 的心是 重学

奖、各金荣誉 种获得的 整,体 呈浮躁现,性少很同 学够能创

将创新业能力 的 养培作

自己为学期间大备 必训的练。其 次是 家

长功利的。家关注更长多的是 大学生业就 学,什么 的专业样 能 够业后毕找到比 好 较工的作,具体大学在大里 生学 该学

应【

1】

郭广生 .新人才创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及型素U因】

中 高国等教 育,20

11.

【 2 】 朱新 秤. 论学大就生业能培养力【

刀.高教探 索,20

90

金 项 目 :

本文 上系海 工 程技

术大 教 学 研学究

~ 29 ~

p海上工程技 大术学政 思研 究项目 成果究。

作者 简介 :强张 男,上海工程技

大学社会术科 学学

院师,研讲 方究 :大向学生新创创 业。

习什样知识么和练那训 能力些,都是长所忽家 的略最。是后

4 0 2 0 ・l

. V5L 0. 61 3 .

0N.3 1

~ 30 ~

篇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篇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多, 这对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 每年众多的毕业生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背景下,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 对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就业创业活动, 努力在就业市场展现自己的才能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结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出策略, 希望能为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业能力是凭借自己的品质和精神, 借助自身知识与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产生有价值的新方案, 创造为人们所关注的新成果的本领, 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发出后, 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积极作用, 应该顺应时代要求,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当前,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构建知识传授、知识创造、创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平台。但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学生创业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要求和目标存在差距, 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二) 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2016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700万。调查显示, 约有75%的毕业生毕业后处于全职或半职工作状态, 从事创业的大学生不足2%, 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因此, 结合“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开展创业教育,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三)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价值

调查显示, 大学生普遍希望提高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因此, 高等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创业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 对学生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进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勇于探索, 敢于实践, 有利于大学生追求自我发展,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由于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对就业市场的关注程度不高, 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目标引导不足

虽然一些学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引导, 只是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讲座活动当中, 没有对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目标、策略等进行整理和疏导, 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提升。

(二) 课程体系缺失

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 现有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影响学生对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获取。另外, 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落后, 局限于对相关理论知识讲解,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不足,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方法应用较少, 不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三) 实践教学忽视

与实训基地合作不深入, 学生创业实训机会少。事实上, 创业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 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不足。例如, 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 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全面, 教学中学生技能训练不足, 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 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的任课老师。但目前一些任课老师忽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忽视成功创业案例的引入工作。再加上一些学校没有为任课老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忽视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开展讲座, 不注重与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交流活动,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三、“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为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 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一) 强化创业创新目标引导, 提升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培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作用, 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业潜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要坦然面对创业中的困难, 努力增强创业能力, 培养创业精神。例如, 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深化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利用学术讲座、参与科研活动或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典型事迹宣传, 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和勇气。例如, 采用知识竞赛、创业技能技巧大赛、创业沙龙等形式, 组织“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增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让学生寻找兴趣爱好、特长与创业的结合点, 为开展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二) 健全创业创新课程体系, 培养创业技能

一方面, 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 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的概念和内涵, 系统掌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 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 完善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 深化对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 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来的创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 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采用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法, 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学生参与度, 深化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设立创新创业导师、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开展创新创业讲座, 加强教学和实践引导, 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三) 重视创业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技能

建立开放式创新创业实验室平台, 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训练活动, 增进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设计时, 鼓励学生选择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题目, 关注就业创业,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 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火花。灵活采用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大学生暑假科技下乡活动等。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活动,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明确创业方向。

(四)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有效开展教学

例如,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充实师资队伍。完善任课老师进修、访问制度, 提高对任课老师的培养力度, 构建创新创业技能强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学校应该组织开展任课老师创业教育培训活动, 深化任课老师对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 并将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定期选派任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参与新产品研发, 增强老师的创业实践技能。注重兼职他们队伍引进工作, 有效开展校企合作, 从企业聘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开展讲座,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四、结束语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大学生会成为今后创业的主力, 除了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之外,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 还离不开政策、企业、家庭的支持。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也为他们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摘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 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还能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价值。目前,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强化创业创新目标引导、健全创业创新课程体系、重视创业创新实践教学, 并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大学生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郑丹.浅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6 (7) , 141-143.

[2]王华伟, 蔡晓星.“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问题透视与应对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2) :103-105.

[3]居占杰, 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 (2) :71-75.

[4]王甜甜.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3 (10) :103-104.

[5]孙维.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3) :17-22.

篇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摘 要: 以本科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充分调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通过阐述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及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目的。希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本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本领的提高,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 实施方案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这与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谋而合。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能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使得我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主的学生创新工作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规定》。聘任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老师和相应专业的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各专业教师审查大学生创新申报的项目可行性,衡量项目研究是否具有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1.创建相应的服务机构。

(1)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在上述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发挥管理主体监督,推进各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实施。

(2)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阶段性中期检查(3个月一次汇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支撑作用。通过具体实施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方面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1-2]。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保障本科生创新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我院教师积极主动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帮助,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立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项目实施平台等,结合其他学院的一些具有相通性和较强示范性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具体实施实验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指导平台。通过这两种平台,能够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我院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下两方面内容:坚持做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坚持做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高新精的实验设施、提高办学效益。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保障措施

(1)提供了合理的项目评审制度。结合我院的实验条件,大学生结合导师的项目自主选题、联合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有创新、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方案可操作、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并制定立项评审、分阶段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环节的评审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地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创业新项目等级的确定。在立项评审过程中,为避免“说得好,做得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做再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项目分阶段的检查及各项目实施情况和亮点的凸显,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给予不同的后续资助经费。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发表的论文、专利,学院要给予认可及相应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对做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予有限报送硕士研究生资格等措施[3-4]。同时建立一系列政策:a.建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b.本科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可用在毕业设计(论文)上,若学院和导师同意,本科生创新项目的成果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c.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并且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d.通过创新项目的展示评选优秀创新项目和创新之星,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指导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主性。学院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院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2)分阶段检查。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采用分阶段检查,编写汇报文件进行书面检查,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申报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书面检查、答辩验收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效

两年来,在我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创新效果显著。经过训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本科生创业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充分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将合适的科研课题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协同力等方面素质。多年来定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20项)、主持教研课题(3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中文核心4篇)、申报专利(9项)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项目成果参加7届“新疆农业大学CAD技能大赛”、2届“新疆农业大学先进图形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2届“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术与创新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实现了创新计划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学生经过2年的实践锻炼后,我们从其学分绩点和班级综合测评成绩进行了分析,以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8个班为例,这几个班中大四班级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比较少,大二和大三班级学生参与的比较多。从班级综合测评成绩来看,大二班级和大三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综合测评成绩班级前20的比较多,对应大二班级的学生则较少,反映出经过创新项目锻炼后的学生在综合测评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论文专利的加分,总成绩提高明显。从教学秘书处取得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学生学分绩点来看,有高有低,未见明显规律。

针对这些学生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逐一分析,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有些是本身学习成绩好,有些是动手能力强,还有些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强,从个体成绩变化来说呈现出无序状态。但是把这些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同班级其他学生来比,就可以发现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提升。可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由于初次承担项目,对项目的整个流程不能完全把握,存在不少纰漏。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往往就会耽误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不能按时完成。

2.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有些项目经费过少,导致实际开展需要用到指导教师的资源,实施过程中一些必须用的设备和试验仪器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变通使用。有些项目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针对性调研活动,经费花销不宜从发票上体现出来,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3.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但往往此时项目结题了,后续的项目无法跟进。如果考虑高年级同学就可以参与项目的方式,对后续项目的负责人给予帮助,同时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晋强,朱琳,王宣.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自主型实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28.137-138.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75-178.

[3]陈国新,梁海芳.在校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特征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46-147.

[4]晋强,王宣,施少聪.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的试制初探[J].新型建筑材料,2015,42(419),8-10.

篇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大学生创业背景分析

CFP供图

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日前举行。“创新创业·大家谈”分论坛上,围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了深入对话。

■主 持 人:

刘志敏 谭贞 周前进

■访谈嘉宾:

河南省驻马店市常务副市长 陈星

黄淮学院院长 介晓磊

台湾中华大学原校长 沙永杰

中山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总监 任荣伟

深圳市孵化器产业协会秘书长 吕勇

北京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副总裁 王江有

黄淮学院毕业生、广东佳士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泳

“苹果皮之父”的创业故事

主持人:刚才看了黄淮学院学生的“苹果皮”创业短片,先请潘泳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创业历程。

潘泳:我的创业历程大概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大学时期看到苹果手机发布会,但我当时是“穷屌丝”买不起,就用一年多时间捣鼓出一个壳子,套在苹果一千多块钱的媒体播放器上,就可以变成苹果手机了。我把这个壳子做成产品推向市场叫“苹果皮”,没想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我因此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二阶段起源于我大学时期的懒人行为,我大二的冬天在宿舍里玩电脑,但是鼠标在被子上很难操作,我就在想能不能用鼻子控制鼠标呢?后来我查阅各种资料,和清华以及中科院的硕士组成了兴趣小组,最后把鼻子控制鼠标的想法实现了,去年我们又改进了技术,让五官控制卡通形象。我用这个技术去东莞那边参赛得了一个动漫奖,有了这个技术,在资源整合专家刘鸿雁的战略规划之下,我们公司成立仅仅28天,就拿到一千万元风险投资资金,公司的估值一亿元。现在公司过了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就进入B轮融资阶段,公司估值三亿元人民币。

培养创新人才的四个要素

主持人:潘泳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舞台都是在校园。黄淮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请介院长分享一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介晓磊:我感觉人人可以创新创业,处处可以创新创业,时时可以创新创业。学校至少要为学生提供四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素。第一,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校这些年提出来要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来实现让我们过去的知识传输型教学,转为能力本位、创新本位呢?我们实现了四个统筹:统筹通识课程和专业教程,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第二,靠老师来培养学生。黄淮学院这些年要实施“双师、双聘、双百”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向聘用,从行业企业聘用,让学校专家走向社会了解行业,了解最新的产品技术标准,打造双百,我们让每个老师有思维和能力来符合我们培养创新型学生。这几年我们每年都派出一批学生和老师到境外和国外高校进行培训,效果非常好。

第三,搭建一种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黄淮学院正在实施“161”建设平台,“1+6+N”建设队伍,另外,我们这几年整合实验室、教研室、圆梦坊等等,打造了一批创客空间,有学生实践实习功能,也有科技研发功能,同时面向社会服务功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很好平台。

第四,学校有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来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先生在黄淮学院当校长的时候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加上行业企业每年有数百万元创业孵化基金,并且在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工作过程中都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引导、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政府需要做好两件事

主持人:学校办学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指导和关心,请问陈市长,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陈星: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驻马店的发展得益于黄淮学院这几年转型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例如,创新创业促进了我们市对外开放招商,促进了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黄淮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也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另外学校的转型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我们农业规模化发展。

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高校发展,政府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创造环境,二是支持、扶持、助推。创造环境从三个方面,一是要优化市场环境,政府要改革、转变职能,还权于市场,捋顺市场的环境,切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审批,推动上市改革。二是优化政务环境,政府不越位,也不能缺位,履行好职责,为创业创新主体搞好服务。三是优化社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商、爱商、重商的氛围。

同时,作为政府也要发挥助推作用。例如制定政策推动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做好要素保障,帮助创新创业主体解决融资,贷款难、融资难、风险投资问题,创造平台,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等等,要助推、扶持、支持。

孵化器能帮大学生做什么

主持人:孵化器在全中国越来越多,企业界都有点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孵化器能提供什么帮助?

吕勇: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大学生创业,对自己的认识可能不足,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首先要有一种信念在里面,必死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在孵化器里,我们普遍给创业者,尤其是首次创业者提醒这一点,否则当他死掉的时候,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一种打击,对创业整个生态也是一种破坏。我们现在从孵化器角度讲,其他的服务从社会都可以嫁接进来,比如法律、财务,所以孵化器带给创业者更多的是创业心态和理念的支撑。投资也好,创业者的成功也好,孵化器要跟创业者共成长,才能使得创业问题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好的解决。

并且我认为,创业能够带动创新,而不是创新带动创业。只有创业才能把创新带动起来,创新成果本身解决不了创业的问题。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主持人:结合创业实战,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什么具体建议?

王江有:第一,大胆地去做。现在新兴的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都给社会创造了非常多的需求。只要你有想法,你是有机会的。政府把门槛拉得很低,并且现在是资本过剩的时代,只要你项目好不怕拿不到钱。另外,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比原来宽容多了,你创业失败,别人不会觉得你不行,而是觉得你是一个“英雄”。

第二,准备死。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活,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认为我去做一定成功。但一次的不成功会给你下一次的成功积累更多的经验,关键在于坚持。

第三,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创业不一定要做老大,如果在平台里面拥有股权和期权,同样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梦想,并且你在团队里面共同创业,你的成功把握更高。还有一个提醒,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创业,等机会成熟再去做。

从不同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

主持人:中山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很有特点,台湾中华大学的学生得到很多国际发明大奖。二位如何看待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沙永杰:我认为创新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而且是可以达成的。所谓应用型创新就是我们应用现存的知识与技术,加注很好的创意进而解决问题,并且产生市场价值。只要找到好的问题,后面的创意和技术支撑都可以做到。中华大学有一位大一的学生,他想到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拉链的时候经常夹住衣服,他就把拉链头加了一个垫片,可以把衣服先撑开,这样拉链就不会夹到衣服。他申请了专利,厂商把这个专利买去,这个同学得到了几十万元的授权经费。

我们有时候有创新的恐惧症,把创新想得太高,要科学家,得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创新在所有专利当中不到2%,而98%都是应用型创新。只要问题好,创意新,技术最后来服务,按照这个程序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篇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一批批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勇立潮头;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引领年轻人筑梦青春,演绎一个又一个精彩传奇。时代的责任赋予年轻人,时代的荣光属于年轻人。

从自然禀赋看,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中华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禀性。从历史经验看,新中国开启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改革开放更是点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放开集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等,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争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呢?

第一,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第二,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第四,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积极突破,相信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篇:养殖场用电设备容量清单范文下一篇:犯错后思想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