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2024-04-24

要约和承诺的例子(通用6篇)

篇1: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的法律效力

在谈到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的时候,人们一般是将其作为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程序性事项来讨论的,而要约邀请的作用,更多的时候体现为理解要约这一概念的辅助概念,所以,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大多数时候出现在合同成立的环节,通过讨论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以确定合同是否成立。而在谈到合同效力的时候,人们一般将合同的成立作为节点进行讨论和研究,也即合同成立之后才产生法律效力问题。所以,对于缔约过程之中、合同成立之前的行为,特别是要约和要约邀请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或者说法律效力,理论研究并不多。事实证明,要约和要约邀请并非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相反,随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确立以及实践中商业广告、招投标行为的日益增多,要约和要约邀请作为合同磋商的主要方式和行为,其在法律上的意义显得日益重要。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厘清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的法律效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

合同法实施十余年来,理论及实务界几乎都不讨论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虽然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但学说上基本一致的观点是要约邀请不是意思表示,而是事实行为,要约邀请本身无任何法律意义,不发生法律上的效果。更有学者认为,要约邀请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也不是合同订立中的必需环节,只是民法理论对交易实践中要约前置环节的归纳总结,研究要约邀请的目的是为了将要约与其区分开来以便更好的确定要约的内容,因此,在合同法中,要约邀请仅具有工具性作用,并非一项法律制度。尽管也有学者认为,要约邀请人撤回其要约,只要没有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人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表达出了并不绝对否认要约邀请的效力的观点,但也未进一步指出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究竟何在。

虽然理论上都不承认要约邀请具有法律意义,合同法也未规定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但要约邀请这一行为会对交易双方的民事权利产生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合同法没有赋予要约邀请以法律效力,司法实践中只好采取将要约邀请“视为要约”的方式,把要约邀请转化为要约后赋予其法律效力。

首次对要约邀请的法律意义作出尝试的是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4月公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该条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及房屋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该司法解释是在商品房虚假广告泛滥并直接影响购房消费者利益的大背景下出台的,满足了现实社会的需要,但对于为什么这类商业广告不再是要约邀请而应当视为要约,理论上却不甚明了。

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的含义仅仅是向相对人发出的要求对方提出要约的呼唤,是邀请人希望将自己置于一种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对方要约的地位,是缔结合同的准备行为,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往往正是从这一层面的含义来理解的。但是,传统理论往往忽视了要约邀请还有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即提出交易条件甚至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所述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除了有向他人发出要约邀请的意思表示之外,有的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如招标中对有关合同条件作了说明、发出的要约邀请中就相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要约人正是基于该说明和允诺才向其发出要约等等。含有提出交易条件或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的要约邀请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有学者认为,提出交易条件或提出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可以构成单方法律行为,这种要约邀请在邀请人与被邀请人之间产生了法律关系。

基于提出交易条件或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产生的法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因错误陈述或欺诈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要约邀请中明确了交易条件或其他保障性条件的,相对人基于要约邀请中的条件而发出要约时,邀请人应该在承诺时兑现要约邀请中提出的条件或允诺,如果要约邀请中允诺的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有可能属错误陈述或欺诈,进而符合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提供虚假情况”或第三款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构成缔约过失责任。所以,要约邀请中的误述和对要约邀请中允诺的条件的违反,可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我国也有学者持相同的见解,认为要约邀请也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意思表示,特别是当要约邀请中包含方法和标准等内容时,如定标方法与标准、股票认购方法等,如果他人发出要约,而要约邀请人却不按要约邀请中既定的方法或标准承诺,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责任等。司法实践中也有这样的判例。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两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均存在邀请人错误叙述交易条件或保障性条件,在要约人据此发出要约后,邀请人作出的承诺却与原邀请不一致,海淀区法院即认定开发商存在欺诈,并判决开发商赔偿损失。

还有一种情形是,要约邀请中提出的条件因客观原因变化无法兑现或者要约邀请中提出的条件本身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能兑现,如果要约邀请人存在过错,并给要约人造成信赖利益损失的,也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在时间集团公司与浙江省玉环县国土局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件中,玉环国土局公开挂出对一宗土地的挂牌拍卖公告,时间公司提出报价并支付保证金。因该宗土地的挂牌未获省政府的批准,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国土局撤销公告。二审法院认为,土地出让公告属于要约邀请,时间公司提出报价并支付保证金的行为属于要约,双方未成立合同关系,但国土局因拍卖公告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撤销公告后,造成时间公司在缔约阶段发生信赖利益损失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其二,要约邀请中的特别条件可以进入合同,构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的时候,邀请人在发出邀请时会提出一项或数项特别的条件,这些条件大多数时候对要约人有利,有的甚至就是为了吸引要约人,邀请人提出的条件,如果被要约人所接受,并转化为要约的内容,继而最终被承诺所接受,那么它就构成协商一致的合同条款,即使要约邀请的说明和允诺没有载入合同内容之中亦然,这就说明要约邀请与要约、承诺在内容上存在承继、容纳关系。如王媚与北京天竺花园别墅发展有限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一案中,天竺公司在其售楼书中声称,前30名购房者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据此,王媚主张八折优惠,而天竺公司抗辩称,双方合同中并未明确规定该优惠,售楼书中的声明对其无约束力,一、二审法院均认为打折声明对天竺公司具有约束力。该判决之所以认为打折声明对天竺公司具有约束力,运用的就是承继、容纳关系理论,继而将要约邀请的内容纳入合同,构成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和对方当事人的权利。该案例说明,要约人根据邀请人提出的条件发出要约,邀请人作出承诺后,若邀请人反悔,要约人可以要求要请人按照条件履行义务。

也有相反的情况,有时候,邀请人发出邀请时提出的特别条件,对要约人并不利,但邀请的主体内容对要约人有吸引力。要约人权衡利弊后全然接受,由于该特别条件并未进入合同,邀请人也会要求要约人按照邀请人提出的条件履行义务。比如在海南新嘉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襄樊市国土局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一案中,襄樊国土局在土地《出让公告》中附有附件,该附件载明竞得者须和原土地使用权人翔悦公司签订《交地付款协议》(协议内容已经明确),并给予翔悦公司一定数额的拆迁费用补偿。襄樊市国土局在《竞买须知》中也重申了这一条件。海南新嘉谊公司竞买成功并与襄樊市国土局签订《成交确认书》。后海南新嘉谊公司在与襄樊市国土局签订正式出让合同时,不接受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翔悦公司签订《交地付款协议》的条件,双方成讼。一二审法院均认为海南新嘉谊公司在与襄樊市国土局签订正式出让合同前,应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翔悦公司签订《交地付款协议》。很显然,《竞买须知》、《出让公告》及其附件均属要约邀请的内容,新嘉谊公司参与竞买,应视为已经接受了国土局的条件,竞买成功后,表明双方均愿意将《竞买须知》、《出让公告》及其附件作为合同的内容,即便《成交确认书》上没有载明该内容,双方仍要受《竞买须知》、《出让公告》及其附件的约束。

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说明,要约邀请中的特别条件,有的是邀请人向要约人提出的优惠条件,有的是邀请人因合同的主体内容对要约人有优惠,而对要约人提出的特别附加条件。这些特别条件大多数时候并未写入合同文本,但由于是邀请人在发出邀请时的特别注明,要约人发出要约时如果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应该视为接受该特别条件,该特别条件应当进入合同内容。

我国台湾地区不管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体现了要约邀请中的特别条件可以进入合同内容的精神。如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第22条规定“企业经营者应确保广告内容之真实,其对消费者所负义务,不得低于广告之内容”,台湾学者认为,此种规定虽系及于侵权行为法之法理,却使广告在缔约后实质上成为契约内容的一部。而台湾地区近年的一个案例则明确表态要约邀请的内容可以进入合同:“惟须注意的是,广告得为契约内容,按购屋人倘系受建商所为预售广告之引诱后,进而以此广告之内容与建商洽谈买卖,则该广告内容之记载,显已构成买卖契约之一部”。德国法上认为,虽然出卖人起初发出的只是邀请要约,但如果他没有及时地(即在合同订立前)对其同时发出的、具体的广告内容作出订正,这些内容也可以成为以后订立的合同的组成部分。此类广告的内容,也可以决定“合同约定的使用性能”,因此可以产生第459条第1款第1句、第462条规定的瑕疵担保责任。就此而言,这种仅为承诺和要约作准备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英美法上也认为招标中对有关合同条件的说明,构成合同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

其三,要约邀请的内容未能进入合同之中,在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争议的时候可以对合同的解释起到证据的效力。

有些时候,当事人双方会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争议,此时就需运用合同解释的方法,以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可作为合同解释对象的是合同当事人的表示行为,其内容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可以构成合同内容载体的事物,除了合同书等有形载体外,还可以是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如果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内容未能进入合同之内,在合同解释“陷入僵局”的时候,销售广告或宣传资料等要约邀请可以对合同解释进行证明。在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与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永修县人民政府采砂权纠纷一案中,双方通过招标拍卖签订《采砂权出让合同》,约定年控制量为1740万吨,对此约定,双方发生争议,永修方面认为,年控制采量1740万吨是双方的约定,鹏伟公司认为,永修方面在签订合同时说明合同上加上采量控制是为了应对省水利厅的检查,当时承诺采砂量不受限制。鹏伟公司并出示采砂办在网站上发布的公开拍卖《推介书》及其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为证。本案二审法院认为,公开拍卖《推介书》和《可行性报告》是对公开拍卖采砂权事宜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出的要约邀请,在受要约人与之建立合同关系,且双方对合同内容产生争议时,该要约邀请对合同的解释可以产生证据的效力。《推介书》和《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一致,是对要约的具体化和解释,在本案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二审法院据此支持了鹏伟公司的诉讼请求。

上述分析说明,要约邀请并非毫无法律约束力的空洞之物,也并非只起理解要约这个概念的“工具性”作用,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律内涵和意义。在要约邀请中明确了邀请人义务的,邀请人即应遵守该义务,否则有可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应该摒弃将“要约邀请视为要约”的做法,建立要约邀请与要约、承诺在内容上的承继、容纳关系理论,从立法上明确要约邀请的内容可以被要约、承诺所承受和容纳,并成为合同的内容。

二、要约的法律效力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要约的法律效力就是要约的拘束力,包括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和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前者称之为要约的形式拘束力,即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或扩张;后者称之为要约的实质拘束力,指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取得承诺的权利。这种观点认为要约的拘束力仅指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变更要约的约束性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受要约人只享有承诺与否的权利,而无约束性义务。这一观点实之过窄,并没有全面概括要约的法律效力的内容。要约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约生效后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对双方来讲,应该包含了权利义务两个方面,忽视一方的权利或忽视一方的义务都不可取。要约的法律效力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容,表现为:

1、要约人的义务——形式拘束力和强制要约义务。

(1)要约的形式拘束力是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应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学理上也称其为要约的不可撤销性。要约是否负有形式上拘束力,各国做法不一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合同成立问题上有“约因”规则的支持,要约原则上不具有拘束力,要约人在相对人承诺前视为无约因,可以随时撤回和撤销要约,所以,英美法上要约的拘束力最弱。法国法上要约的拘束力次之。法国民法典回避要约的拘束力问题,法国合同法的传统理论不承认要约当然地具有法律约束力,认为债务须由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产生,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对当事人不发生约束力。法国现代合同法学者则认为,要约对于要约人不具有约束力是极不公正的。法国司法实践原则上确认要约人在一定期间要受要约的约束,尤其是当要约确定期限时,法庭总是通过案例明确地或暗示性地采用该处理原则。德国法系赋予要约最强的拘束力,德国民法典第145条明文规定要约的拘束力,即“向他人发出订立合同的要约的人,受要约的约束,但要约人已经排除要约的约束力的除外”,瑞士债务法也采此原则,台湾地区民法在此问题上继受了德国民法,于民法第154条第1项规定“要约人因要约而受拘束”。

我国合同法并没有采纳德国法系的做法明文规定要约的形式拘束力,而是参考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以要约可以撤销为原则,例外地对撤销作一些限制,明文规定“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要约不可撤销。虽然合同法并没有明文规定要约的形式拘束力,但要约不可撤销的例外规定已经使要约在很大程度上实质具备了形式拘束力。

要约的形式拘束力实质上是要约人的先合同义务,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如果要约人违反了该先合同义务,致使合同不成立或无效,要约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要约人的第二个义务是强制要约义务。强制要约义务发生在证券法中,指收购者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使其有表决权股份的持有量达到该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一定比例时,法律强制其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制度。强制要约制度是法律根据衡平原则,为收购人设置的一项义务,同时也是目标公司股东的一项权利。其目的在于避免当收购者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股而成为控股股东时,出现歧视非控股股东的现象。

2、要约人的权利——要约人的撤销权

要约人的撤销权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以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将该项要约取消,使要约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的权利。当然,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这种权利的行使很容易给受要约人的信赖利益造成损害,故法律必须对这种权利的行使给予限制,合同法第十九条即作出了这种限制。惟须注意的是,要约的法律效力应限定于要约生效的框架之下,故要约的撤回不能归属于要约的法律效力之列。

3、受要约人的义务——强制承诺义务和缔约之中的保密、通知等义务(1)强制承诺义务,是指在某些交易中,受要约人负有接受相对人的要约而与其订立合同的义务。主要表现在公共运输领域、供水、电、热、气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有保险公司的强制承诺义务,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10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当选择具备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被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或拖延承保”。还有学者认为法律关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的规定,表明了出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对承租人的购买要约具有强制承诺的义务。

(2)保密、通知等义务,是指受要约人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了解要约人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成立与否,受要约人都应承担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否则,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商法典中,规定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受要约人无论承诺与否,均应通知要约人,如德国、日本商法典规定,商人对于经常往来的客户,在其营业范围内,在接到要约时,应即发出承诺与否的通知,如怠于通知,则视为承诺。另外,若要约人于要约时同时寄送现物或径寄送现物为要约者,要约受领人不负受领义务,惟要约受领人如占有其物即负有返还之义务。如因故意或者过失毁损者,应负侵权责任。

4、受要约人的权利——受要约人的承诺权

要约生效以后,受要约人享有对要约承诺的权利,受要约人既可以作出承诺,也可以不作出承诺。要约一旦经过受要约人承诺,合同即为成立,要约人须接受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受要约人的承诺权是要约固有的法律效力。

合同缔结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权可能遭到来自要约人或第三人的侵害,前者发生在要约、承诺人之间,可以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加以规制,而后者发生在受要约人与第三人之间,既不是缔约过失责任,也不是违约责任,司法实践中处理起来颇感棘手。故有必要建立第三人侵害承诺权的侵权责任制度,从法律上规制这种行为,弥补受要约人遭受的损失。

三、承诺的法律效力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所以,承诺的直接法律后果就是合同成立,探讨承诺的法律效力,实际上也就是探讨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有形式拘束力与实质效力之分,前者意指当事人不能任意撤销、变更甚至解除合同的效力,后者是指基于合同本身而在当事人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的形式拘束力源于合同的成立,实质效力源于合同的生效,所以,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是产生合同的形式拘束力即通常所说的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是产生合同的实质效力即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这是对依法成立的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对合同生效后的合同效力的内容,却未见有规定。于是,学界对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合同的效力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区分合同的效力与合同的约束力。合同效力不仅指合同能够对当事人产生效力,还包括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在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效力。而合同的拘束力主要强调合同对当事人的约束,要求当事人双方应当依据合同履行义务。合同效力包括束己和涉他效力,合同的约束力仅指束己效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合同效力等同于合同的约束力。第三种观点认为,合同的约束力是指除当事人同意或有解除原因外,不容一方反悔请求解约或无故撤销,而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经过法律评析所反映出的效果,即有效合同的效力。从上述几种观点来看,学界对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合同的效力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的实质在于对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与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尚没有作出严格的区别。

从内容上讲,合同成立的法律约束力之“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确定力。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成立即指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合意。合同成立,表明合同的内容,即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已经具体、明确和确定,合同具有确定力。合同确定力的来源,主要因合同条款而产生,有些则由法律规定而产生,如某些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合同确定力的内容包括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而合同权利包括合同债权及形成权、抗辩权等权利,其中,合同债权是主要权利,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

2、保持力。指债权人依债权取得之利益,为有法律上之原因,得永久保持。合同成立后的保持力,实质上是指自合同成立至合同履行完毕这个时间段里,当事人负有的保持上述合同确定力的义务,这种义务表现为不作为义务,包括:非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不得任意变更和解除合同;不得擅自转让合同权利义务;不得任意处分合同特定的标的物。

3、协作力。协作力因合同的附随义务而产生。对于成立与生效分离的合同,如须经行政审批凡能生效的合同,当事人一方负有促使合同生效的准备义务,对须批准、登记生效的合同,尽合理的注意义务,充分准备材料,及时报请批准或登记,又如附生效条件的合同,不得对条件的成就与否施加不正当的影响。此外,协作力还表现为当事人应履行相应的保密、通知、协作和保护等附随义务。

而合同的效力之“力”,主要表现为请求力、执行力、处分力和受领力。请求力又称履行力,指债权人直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或者向法院诉请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效力,只有成立且已生效的合同产生请求力。执行力又称强制执行力,指债权人在依其给付之诉取得生效判决之后,可以请求法院对债务人为强制执行的效力。处分力是指合同生效以后,当事人一方享有的抵消、免除、债权让与和设定债权质权等决定债权命运的效力。受领力是指在债务人自动或受法律的强制而提出给付时,债权人得受领该给付的效力。上述分析表明,合同成立的法律约束力与合同生效后的合同效力的内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合同法虽然区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但合同法第八条又在实质上将合同成立的法律约束力与合同生效后的效力混为一谈。

就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的依法成立的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的内容来讲,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成立即生效的合同。这类合同符合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同时发生。该类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合同的效力同时存在,完全契合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规定。此时的合同既产生确定力、保持力和协作力,也同时产生请求力、执行力、处分力和受领力。第二种情况是,成立后还需一定条件的成就才能生效的合同。这类合同符合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及第四十五、四十六条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合同及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以及当事人约定合同生效条件的合同。由于合同未生效,债权人尚不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也不能诉请法院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该类合同仅发生法律约束力的后果而不发生合同效力的后果,即仅发生确定力、保持力和协作力,而不发生履行力、执行力、处分力和受领力,所以,该类合同并不产生合同法第八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如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支行诉北京育科联大学生公寓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借款、质押合同纠纷一案中,一、二审法院均认定,质押合同虽然依法成立,但在大学生公寓经营收益权既未办理出质登记亦未转移占有的情形下,以之出质的质押合同未生效,故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台支行诉请北京育科联大学生公寓开发有限公司履行质押合同的请求尚不能得到支持,北京育科联大学生公寓开发有限公司无须按照约定履行质押义务,承担质押责任。该案表明,依法成立的合同,因合同尚未生效,并不产生“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后果。

所以,合同法第八条关于合同成立的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存在重大缺陷,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并不能完全产生“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法律后果。未来修订合同法时,可以将其修改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篇2: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承诺的要件:(1)承诺须由受要约人或其代理人作出;

(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或其代理人作出;

(3)承诺须与要约的实质内容一致;①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而进行承诺的为新要约。②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除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有实质性变更。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③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篇3: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一、电子要约和承诺概述

(一) 电子要约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这是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的的明文规定, 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该意思表示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其目的是希望和对方签订合同;其二, 要约必须是向相对人发出;其三, 要约所规定的内容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其四, 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旦受要约人做出了承诺, 则要约人就需要受所做出要约意思表示的约束。电子要约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要约的本质, 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变, 其定义就是通过电子的方式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电子要约的构成要件也与要约的构成要件基本一致。其构成要件同样是要约的意思表示是由特定的人做出、内容具体明确、有时间的限制、受要约人做出承诺后要约人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只是这些形式中都附加了电子化或者数据化形式。

(二) 电子承诺

根据《合同法》对承诺的有关规定,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这是法律对承诺的明确规定, 也是对承诺很好的法律解释。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 做出承诺的主体必须是受要约人;其二, 做出承诺的对象针对的是要约人;其三, 承诺与要约在内容上必须是完全一致;其四, 承诺的做出必须是在规定的合理的期限之内。而电子承诺在本质上也是和传统的承诺是一致的, 对电子承诺的界定只是在传统的承诺的基础上赋予了其一种电子化的外衣而已。

二、电子要约和承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电子要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 有关电子要约的撤回与撤销问题

对于撤回不管是电子要约还是传统, 其在本质是是一致的。电子要约是对传统要约的一种发展, 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 电子要约的要约人使其所做出的要约不产生任何的法律上的效力的行为。在要约的撤回问题上, 不同的法系国家对其有不同的规定, 民法法系国家对其规定的是“到达主义”, 而普通法法系国家采取的是“投邮主义”, 前者是电子要约在撤回的时候, 撤回的要约的通知先于或者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该要约就可以撤回;后者是要约一旦投邮就不允许撤回了。而我国对要约撤回的规定是可以撤回的, 所采取的也是到达主义。但是在针对电子要约的撤回问题上, 由于电子要约的电子化、高效率化, 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合同中要约的撤回是很难实现的, 因为在网上交易, 到达的速度很快, 也许就在一刹那之间就到达受要约人, 所以在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是无意义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子要约和要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要约的撤回有法律的规定, 那么在电子要约的撤回方面同样具有意义, 在网络存在故障等因素的情况下, 要约人想撤回要约, 还是有可能的。从总体上来看, 后者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笔者认同后者的观点, 对待电子要约撤回的问题上还是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来处理现实问题。

同理, 电子要约的撤销与要约的撤销和其撤回也具有同样的原理, 在现实中要约的撤销也是可能发生的。对于电子要约撤销的问题同样需要根据法律的精神来赋予权利人享有该权利。

2. 电子要约与电子要约邀请的区分

在传统的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上, 要约是意图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做出希望与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在具体的区分上还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而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 在区分电子要约和电子要约邀请还是存在着难度的。区分交易中互联网上出现的广告问题, 主要是区分商业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大陆法系国家通常认为互联网上的商业广告不是要约, 只能视为一种要约邀请;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商业广告一旦内容明确、具体并向特定的人发出就是一种要约, 其他情况也视为要约邀请。在电子交易过程中, 网络广告的区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在处理相关纠纷之时也需要注重分清该广告的性质后在作出决定。对于属于电子要约的广告, 则可以成立合同, 如有纠纷发生就是合同双方之间的合同纠纷, 按照要约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对于属于电子要约邀请的一些广告, 在引发纠纷之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 毕竟这只是一种意思表示, 并没有严格的法律上的约束力。

(二) 电子承诺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 承诺的效力问题

承诺的效力是承诺一经成立后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其主要指的是在发生时间方面与其效力的内容方面。在时间上, 英美法系主要采用发信主义原则, 大陆法系采用的是受信主义的原则。我国采取的是到达主义。根据我国《合同法》对承诺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承诺的生效是在通知到达要约人之时生效, 对于一些承诺并不需要进行通知的, 可以根据经常交易形成的习惯或者要约的内容的规定以一定的行为表示使其生效。对于通过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的承诺问题可以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由此可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在采用数据电文的形式所订立的合同中, 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 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 视为承诺的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 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 视为承诺的到达时间。

2. 电子承诺的撤回问题

不管是传统上的承诺或者电子承诺, 在承诺撤回方面主要是指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英美法系的发信主义原则规定的承诺一经发出就会产生效力, 是不允许撤回的;大陆法系的受信主义原则规定的承诺只要到达要约人时才产生效力, 是允许承诺撤回的存在的。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中, 承诺也是可以撤回的, 其撤回承诺时发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其同时到达, 如何没有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就不发生承诺撤回的效力。在电子交易中所产生的合同, 针对承诺的撤回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 如速度快、效率高、自动化, 一旦承诺生效后就会使得计算机自动的产生各种程序, 电子承诺的指令发出之后就会立刻产生效力, 用户不需撤回;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子交易中虽然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使得承诺撤回的可能性降低, 但是网络在提高快捷方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旦网络出现故障、电脑被病毒所感染或者出现停电、断电等意外情况, 所作出的承诺就不能及时到达, 这样还是存在撤回承诺的可能性。承诺是否撤回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的一项权利, 是不应随意被剥夺的, 违背合同法的法律精神。权利的行使存在一些困难, 并不代表着该项权利的不存在。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依照我国《合同法》第27条的规定, 赋予受要约人撤回电子承诺的权利, 以平衡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双方权利的保护。

(三) 电子要约承诺的特殊法律问题

1. 电子错误问题

所谓电子错误指的是消费者在使用讯息处理系统时, 因为没有提供合理的方法删除、更正或避免错误, 而在电子讯息中产生的错误。电子错误区别于误解, 电子错误是作出意思表示一方的问题, 而错误则是对他方意思表示在理解方面的错误。一旦意思表示上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着电子要约或者承诺的效力问题, 进而对电子合同的成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电子意思表示篡改的传输问题

在电子交易过程中, 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进行意思表示, 都难以避免数据电文被变造或者篡改的命运。在该种情况下, 对于电子合同成立与否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风险和费用的承担应该公平化, 此时作为接收方应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对方, 否则接受信息的一方应该承担责任。另一些学者认为由于错误的意思表示是因软件的故障而产生的, 从该信息的发送开始到到达为止, 该过程应该视为电子意思表示的行为, 在该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 其一, 在意思表示上存在瑕疵;其二, 意思本身的不到达。如果瑕疵的类型属于前者, 只有当意思的内容之主要部分出现错误时, 才应该由发送者撤销。但是由于发送者因重大过失导致的, 则不能以软件错误为由主张撤销。

3. 通讯失误的问题

所谓通讯失误指的是交易过程中, 在进行数据电文的传输中, 数据电文出现传输失误与错误的现象, 如输入上出现错误, 或者因使用有错误的资料而引发的, 再或者是传输中出现错误。通讯失误的问题涉及当事人的相关责任和通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问题。对于当事人的责任,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进行相应的区别。如果通讯失误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的违反对其适用的电子数据交换的规则或者交换的协议而造成的, 则由当事人承担由此所产生的责任。如果通讯失误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当事人违反了相应的规则或者交换协议, 而是因为不可抗力做引发的, 那么当事人就无需承担责任, 由此对要约或者承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小结

在交易过程中, 要约和承诺决定着一份合同的始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电子交易的频繁发生使得电子合同的数量随之增多, 对于电子合同中要约和承诺问题的分析也正是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在制度上提供一定的保障。本文主要是从电子合同的角度对要约和承诺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 基于要约和电子要约、承诺与电子承诺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笔者从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了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 并重点分析了电子合同中电子要约和承诺相关方面的几个问题, 在电子要约方面主要对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及要约的撤销、撤回进行了分析;在电子承诺方面对承诺的效力、撤回进行了阐述, 此外还对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分析。总之, 本文的主要目的之所在就是通过对要约和承诺的分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借鉴并引起对其在电子交易方面的认识和反思。

摘要:文章以电子合同为分析基点对要约和承诺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重点介绍了电子要约和承诺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旨在引发思考和为电子交易的发展提供制度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要约,承诺,电子合同

参考文献

[1]贾瑞果.电子合同签订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工商大学, 2007.

[2]崔海珍.电子合同订立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2008.

[3]靳晓东.电子商务合同中要约与承诺的法律规制.期刊论文.中国信息界, 2011.

[4]王耀峰.电子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燕山大学, 2005.

[5]王耀峰.试析电子合同的要约与承诺.期刊论文.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张春雨.超市自助寄存合同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9.

[7]郭潇.网络购物中卖方权益的民事保护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大学, 2010.

篇4:浅论要约和承诺

[关键词]要约;承诺;电子合同

合同的成立离不开要约和承诺,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子合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子合同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合同并没有区别,但是电子合同的成立或者订立的过程中总是采用电子数据和数据电文等方式,整个过程都赋予着“电子化”、“网络化”的特点,相比较与传统的合同还是有一些的不同之处。基于在合同的成立中要约和承诺的重要地位,本文有必要以电子合同为研究基点对要约和承诺进行分析,旨在跳出传统的视角对要约和承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一、电子要约和承诺概述

(一)电子要约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这是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的的明文规定,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该意思表示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其目的是希望和对方签订合同;其二,要约必须是向相对人发出;其三,要约所规定的内容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其四,在规定的期限内一旦受要约人做出了承诺,则要约人就需要受所做出要约意思表示的约束。电子要约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要约的本质,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其定义就是通过电子的方式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电子要约的构成要件也与要约的构成要件基本一致。其构成要件同样是要约的意思表示是由特定的人做出、内容具体明确、有时间的限制、受要约人做出承诺后要约人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只是这些形式中都附加了电子化或者数据化形式。

(二)电子承诺

根据《合同法》对承诺的有关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这是法律对承诺的明确规定,也是对承诺很好的法律解释。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做出承诺的主体必须是受要约人;其二,做出承诺的对象针对的是要约人;其三,承诺与要约在内容上必须是完全一致;其四,承诺的做出必须是在规定的合理的期限之内。而电子承诺在本质上也是和传统的承诺是一致的,对电子承诺的界定只是在传统的承诺的基础上赋予了其一种电子化的外衣而已。

二、电子要约和承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电子要约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有关电子要约的撤回与撤销问题

对于撤回不管是电子要约还是传统,其在本质是是一致的。电子要约是对传统要约的一种发展,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电子要约的要约人使其所做出的要约不产生任何的法律上的效力的行为。在要约的撤回问题上,不同的法系国家对其有不同的规定,民法法系国家对其规定的是“到达主义”,而普通法法系国家采取的是“投邮主义”,前者是电子要约在撤回的时候,撤回的要约的通知先于或者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该要约就可以撤回;后者是要约一旦投邮就不允许撤回了。而我国对要约撤回的规定是可以撤回的,所采取的也是到达主义。但是在针对电子要约的撤回问题上,由于电子要约的电子化、高效率化,现实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合同中要约的撤回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网上交易,到达的速度很快,也许就在一刹那之间就到达受要约人,所以在电子合同中要约的撤回是无意义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子要约和要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约的撤回有法律的规定,那么在电子要约的撤回方面同样具有意义,在网络存在故障等因素的情况下,要约人想撤回要约,还是有可能的。从总体上来看,后者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笔者认同后者的观点,对待电子要约撤回的问题上还是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来处理现实问题。

同理,电子要约的撤销与要约的撤销和其撤回也具有同样的原理,在现实中要约的撤销也是可能发生的。对于电子要约撤销的问题同样需要根据法律的精神来赋予权利人享有该权利。

2.电子要约与电子要约邀请的区分

在传统的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上,要约是意图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约邀请则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做出希望与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具体的区分上还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而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在区分电子要约和电子要约邀请还是存在着难度的。区分交易中互联网上出现的广告问题,主要是区分商业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大陆法系国家通常认为互联网上的商业广告不是要约,只能视为一种要约邀请;而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商业广告一旦内容明确、具体并向特定的人发出就是一种要约,其他情况也视为要约邀请。在电子交易过程中,网络广告的区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处理相关纠纷之时也需要注重分清该广告的性质后在作出决定。对于属于电子要约的广告,则可以成立合同,如有纠纷发生就是合同双方之间的合同纠纷,按照要约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对于属于电子要约邀请的一些广告,在引发纠纷之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毕竟这只是一种意思表示,并没有严格的法律上的约束力。

(二)电子承诺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1.承诺的效力问题

承诺的效力是承诺一经成立后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其主要指的是在发生时间方面与其效力的内容方面。在时间上,英美法系主要采用发信主义原则,大陆法系采用的是受信主义的原则。我国采取的是到达主义。根据我国《合同法》对承诺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承诺的生效是在通知到达要约人之时生效,对于一些承诺并不需要进行通知的,可以根据经常交易形成的习惯或者要约的内容的规定以一定的行为表示使其生效。对于通过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的承诺问题可以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在采用数据电文的形式所订立的合同中,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的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承诺的到达时间。

2.电子承诺的撤回问题

不管是传统上的承诺或者电子承诺,在承诺撤回方面主要是指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英美法系的发信主义原则规定的承诺一经发出就会产生效力,是不允许撤回的;大陆法系的受信主义原则规定的承诺只要到达要约人时才产生效力,是允许承诺撤回的存在的。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中,承诺也是可以撤回的,其撤回承诺时发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其同时到达,如何没有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就不发生承诺撤回的效力。在电子交易中所产生的合同,针对承诺的撤回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不一致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如速度快、效率高、自动化,一旦承诺生效后就会使得计算机自动的产生各种程序,电子承诺的指令发出之后就会立刻产生效力,用户不需撤回;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电子交易中虽然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使得承诺撤回的可能性降低,但是网络在提高快捷方便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旦网络出现故障、电脑被病毒所感染或者出现停电、断电等意外情况,所作出的承诺就不能及时到达,这样还是存在撤回承诺的可能性。承诺是否撤回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的一项权利,是不应随意被剥夺的,违背合同法的法律精神。权利的行使存在一些困难,并不代表着该项权利的不存在。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依照我国《合同法》第27条的规定,赋予受要约人撤回电子承诺的权利,以平衡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双方权利的保护。

(三)电子要约承诺的特殊法律问题

1.电子错误问题

所谓电子错误指的是消费者在使用讯息处理系统时,因为没有提供合理的方法删除、更正或避免错误,而在电子讯息中产生的错误。电子错误区别于误解,电子错误是作出意思表示一方的问题,而错误则是对他方意思表示在理解方面的错误。一旦意思表示上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着电子要约或者承诺的效力问题,进而对电子合同的成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2.电子意思表示篡改的传输问题

在电子交易过程中,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来进行意思表示,都难以避免数据电文被变造或者篡改的命运。在该种情况下,对于电子合同成立与否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对于风险和费用的承担应该公平化,此时作为接收方应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对方,否则接受信息的一方应该承担责任。另一些学者认为由于错误的意思表示是因软件的故障而产生的,从该信息的发送开始到到达为止,该过程应该视为电子意思表示的行为,在该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处理,其一,在意思表示上存在瑕疵;其二,意思本身的不到达。如果瑕疵的类型属于前者,只有当意思的内容之主要部分出现错误时,才应该由发送者撤销。但是由于发送者因重大过失导致的,则不能以软件错误为由主张撤销。

3.通讯失误的问题

所谓通讯失误指的是交易过程中,在进行数据电文的传输中,数据电文出现传输失误与错误的现象,如输入上出现错误,或者因使用有错误的资料而引发的,再或者是传输中出现错误。通讯失误的问题涉及当事人的相关责任和通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问题。对于当事人的责任,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进行相应的区别。如果通讯失误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的违反对其适用的电子数据交换的规则或者交换的协议而造成的,则由当事人承担由此所产生的责任。如果通讯失误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当事人违反了相应的规则或者交换协议,而是因为不可抗力做引发的,那么当事人就无需承担责任,由此对要约或者承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小结

在交易过程中,要约和承诺决定着一份合同的始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交易的频繁发生使得电子合同的数量随之增多,对于电子合同中要约和承诺問题的分析也正是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在制度上提供一定的保障。本文主要是从电子合同的角度对要约和承诺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基于要约和电子要约、承诺与电子承诺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笔者从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了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并重点分析了电子合同中电子要约和承诺相关方面的几个问题,在电子要约方面主要对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及要约的撤销、撤回进行了分析;在电子承诺方面对承诺的效力、撤回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对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的主要目的之所在就是通过对要约和承诺的分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借鉴并引起对其在电子交易方面的认识和反思。

[参考文献]

[1]贾瑞果.电子合同签订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工商大学,2007.

[2]崔海珍.电子合同订立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8.

[3]靳晓东.电子商务合同中要约与承诺的法律规制.期刊论文.中国信息界,2011.

[4]王耀峰.电子合同订立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05.

[5]王耀峰.试析电子合同的要约与承诺.期刊论文.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张春雨.超市自助寄存合同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9.

[7]郭潇.网络购物中卖方权益的民事保护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0.

[8]任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6.

篇5: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承诺书

红安县恒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建设工程招投标主要要约条款

根据招标人要求,结合湖北省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投标人应在报名截止日之前与招标人签订本《东方名居商住楼(三期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主要要约承诺书》。以下条款,如我单位中标,该承诺书的条款将作为签订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名居(三期项目)招标主要要约条款:

1、工程承包范围、内容:施工图纸内土建、结构工程施工任务(包括墩基础、室内水电、门窗、栏杆、扶手、通风、保温和主体装修工程及蓝图中设计的所有内容,不包括电梯和消防工程)。

2、中标人必须全面负责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与周围村组及周围居民关系的协调,确保本工程按施工图纸和规划要求及施工进度要求顺利进行,如未能协调好周围村组及居民的关系,导致本工程不能如期动工或施工不能顺利进行的,将视为中标人放弃本工程施工合同权利和义务,招标人可单方解除与中标人签订的工程发包合同,并依照合同赔偿由此给招标人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3、履约保证金

3.1、投标人必须在取得中标通知书时间7日内,将履约保证金 万元人民币直接转入招标人的对公账户,作为履约保证金,如不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则视同自动放弃中标权;招标人报招标中心有权选择替补中标人。招标人单位名称:红安县恒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红安支行。银行账号:***008422。

3.2、投标人履约保证金退还方式:

中标单位的施工进度至二层楼面板混凝土浇注完毕且该阶段工程经验收合格并备齐该阶段工程的相关资料后三日内无息退还所有履约的保证金。

4、评标办法;中标排序 采用综合评标法:详招标文件。

5、付款方式

5.1、主体工程十一层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期施工资料及相应保证资料、验评资料齐全;已到期的工程经质检站、监理验收合格,按已完成建筑面积260元/㎡支付工程款。

5.2、主体结构封顶,同期施工资料及相应保证资料、验评资料齐全;已到期的工程项目经质检站、监理验收合格。按十一层以上已完成建筑面积260元/㎡支付工程款。

5.3、二次结构完工,室内装修完成,同期施工资料及相应保证资料、验评资料齐全,已到期的工程项目经质检站、监理验收合格,按已完成建筑面积120元/㎡支付工程款。

5.4、工程竣工验收后,乙方提交竣工备案证及相关资料;经质检站、监理验收合格签字后一个月内付至工程款80%,5.5、余下工程款按工程结算签字确认表日期后一年内付工程总价款的15%。

5.6、按上述工程款的付款方式,其每期付款金额中:70%用资金支付,30%以房源抵付,抵付工程款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与销售部售房价格保持一致,具体办公另行商定。

5.7、余下5%工程款作为质量保修金,按国家规定工程质量保修金支付办法支付。

5.8、中标人每次领取工程款时,凭招标人开具支付工程进度款通知单,经现场工程监理及主管签字、执合法税务发票办理领款事项。

5.9、水电费支付:本工程用于工程的水、电费按总表用水的吨数和总表用电的度数,由招标人每月向水、电部门代缴;工程结算时据实按各栋工程总额分摊;届时由各栋在分摊表上确认签字;由招标人财务开收据抵扣工程款。

6、质量要求

本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合格工程标准。按国家规定的工程验收程序进行验收,若未一次性通过竣工质量验收,罚款投标人人民币壹万元,投标方必须无偿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7、工期要求

7.1、本合同工程的总工期为360日历天(含雨天和法定节假日),计划开工时间以招标人的开工令为准,总工期内完成至竣工验收,且按此工期约定,招标人不再另外支付赶工费用。

7.2、若由于投标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超过一个月,每延误一天则罚款投标方人民币5000元,罚款累计计算。

7.3、投标人承诺在工期要求中的时间截止后60日内向招标人提供工程竣工备案证,如逾期则每延误一天罚款投标人人民币5000元(大写:伍仟元整),与上述罚款累加。

7.4、工期每提前一天奖励中标方人民币5000元(大写:伍仟元整)元。

7.5、如果因招标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连续超过30天,则工期顺延,且招标方只承担延误工期20天以后延误工期期间的设备租金。

8、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该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投标人承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组织施工和防护;对工程成品进行规范的保护;施工全过程中一切安全事故,均由投标人承担全部法律和经济责任。

9、项目组织架构要求

投标人承诺中标单位在投标文件中的建造师及项目经理部配备人员,必须保证是投标文件中承诺的建造师和配备人员上岗施工,并且必须将上述投标文件中承诺的建造师和配备人员的证件原件交招标人压证管理,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退回原件。如不是,业主有权拒签施工合同;在施工中如不是投标文件中所列的建造师及所配五大员、特殊工程备案人员上岗施工,招标人有权单方面中止施工合同并向违约方索赔所造成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投标文件中的项目经理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承担本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若有更换项目经理要求,必须征得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同意。若投标人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将处以人民币10万元的罚款,若投标人随意更换技术负责人或安全生产主管将处以人民币5万元的罚款。

10索赔

由于投标人工期或质量的原因给招标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由投标人负完全法律责任,并赔偿全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

11、人、材、机价格调差

11.1、土建、装饰、安装及市政府工程依据鄂建文【2012】85号文件分别按普工、技工、高级技工的人工工日单价进行调整。

11.2、材料价差:结合施工期间市场价格,由投标人提供主材价格月报,由招标方、工程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材料涨、跌)调研签字确认,对照招标文件所附《东方名居商住楼三期工程招标投标主材价格表》进行主材调整,但调整材料的项目仅限于钢筋、水泥、商品砼、加气混凝土砌块、砂、碎石、砖、纸皮砖这八个品种,其他材料按2008年定额价格执行。对于上述八种主要材料由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风险,投标人承担5%以内(含5%)的材料基期价格风险,招标人承担5%以外的材料基期价格风险。若施工期间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超过《东方名居商住楼三期工程招标投标主材价格表》的5%(含5%),5%以内部分由投标人承担,5%以外部分由招标人承担;若施工期间材料市场价格下跌超过《东方名居商住楼三期工程招标投标主材价格表》的5%(含5%),5%以内部分由招标人受益,5%以外部分由投标人受益;且上述主要材料价差部分的取费只计取税金。

11.3、承包人须在材料供货时协调好现场周边各方关系,保证供应到现场的各类建筑材料,顺利而不被耽误抵达场内的卸货地点,所需相关费用已经包含在总价中,不得另行追加该项费用。

12、投标报价承诺

12.1、清单标准:按照2008《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12.2、定额标准:按湖北省2008年定额执行。本工程造价编制依据2008年《湖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湖北省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湖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湖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取费标准依据《湖北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鄂建文【2008】216号文)为取费依据。

12.3、最高投标限价:本工程实行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最高限价=(招标控制价-其它项目费-材料暂估价)×(1-固定下浮系数)×100%+其它项目费+材料暂估价。超过最高投标限价的作为废标。

12.4、合理低价:合理低价是在最高投标限价基础上再考虑向下浮动竞价系数得出。合理低价=(招标控制价-其它项目费-材料暂估价)×【1-(固定下浮系数+浮动下浮系数)】×100%+其它项目费+材料暂估价。

13、合同的承诺 中标方对形成合同价的承诺: 如我单位中标,同意按有执业资格的造价机构出具的【《东方名居商住楼三期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基础上,固定下浮系数15%,加上开标现场抽取的三个浮动下浮系数的平均值,(浮动下浮系数的平均值由红安县招标中心的现场记录为依据)作为总下浮系数。并对照所中标标段的招标控制价与招标人按如下计算办法确定的价款作为签订合同的合同包干价并承担市场风险。计算公式:合同包干价=(招标控制价-其他项目费-材料暂估价)×【1-(固定下浮系数+浮动下浮系数)】X100%+其他项目费+材料暂估价。浮动下浮系数的确定:以开标现场记录为依据,如果下浮系数低于1%,按记录数执行;如果记录数高于1%,则按1%执行。

14、资金管理要求

承包人必须为本工程设立专门账户,作为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若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农民工因为未领到工资而集众闹事的所有责任及相关费用均有承包人承担;若发展到必须由发包人出面组织资金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则视为承包人违约,承包人应该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如果要求上缴民工工资保证金,由承包人负责协调并上缴费用。

15、工程结算价款承诺

15.1、中标方必须承诺15条的计算办法作为签订施工合同的包干价;且该工程(招标范围内)不再进行决算;只对竣工交付后的工程进行增减结算。该工程的最终结算总价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价款:

A、合同包干价;(材料价差详15.1条C款)

B、增减工程的结算(本增减工程结算内容仅指因施工图的设计变更和有招标方书面签字确认的工程量变更通知所发生的工程量增减;工程联系函不作为结算依据):双方确认按2008《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2008年《湖北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8年《湖北省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8年《湖北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8年《湖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及统一基价表》及配套的费用定额为依据进行工程增减结算。工程价款(包括本要约第十一条第11.1、11.2、11.3款)的规定调整价款,且中标方承诺此增减工程造价按把本要约第12条第12.3款约定的下浮比例同比下浮后再并入结算总价。

C、材料价差结合当地市场平均价格,由监理、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主材调整,甲乙双方每月28日均需签订主材价格和所进材料数量,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乙方负责联系甲方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进行调研并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的材料价格原件交甲方存档;如乙方没有主动联系,超过当月签字时间节点,不论材料上涨下跌幅度多大,甲方及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签,并以甲方现场代表与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的材料价格记录作为该月施工工程主材价的调差依据,乙方对此无异议。但调整材料的项目仅限于钢筋、水泥、商品砼、加气混凝土砌快、砂、碎石、水泥砖、纸皮外墙砖这八个品种,其他材料依据湖北省2008年定额中的价格不予调整,本次招标文件中主材价格表所列的主材价格在本合同工期节点范围内允许调整;超过本合同工期节点范围外的主材价不予调整。(本条适用于施工合同包干价的主材价差调整及增、减工程中价差调整确认)。对于因市场因素导致人工费用的增减,不属双方合同考虑范围之列。

15.2、承诺施工措施项目中不计算大型机械进出场费、安拆费及机械基础处理费用。

15.3、发包人要求增加、减少或取消部分项目工程施工时。承包人不得有异议或借此调整单价。

15.4、因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涉及到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时,应在拆除前与招标人谈定材料的可重复利用率,否则。视为承包人100%的回收利用。

15.5、工程结算总造价的审核到由招标方指定合法的造价机构进行。中标方承诺工程结算在工程竣工交付招标方使用、办理完竣工备案证后三个月内完成,否则造价机构所出示的该工程结算总造价即视为有效法律文件。

15.6、投标人必须在报名截止时间前3日内到招标人处签订工程承诺书;并在该工程中标后接到中标通知书10日内持中标通知书、履约保证金转入招标人银行账户转账单和相关文书、投标文件中承诺的建造师和配备人员的执业(职称证)证件原件交招标人压证管理。经招标人查验书、证齐全及时签订该工程施工合同书。

15.7、中标人如不履行承诺,则视为中标人自动放弃中标权利;招标人有权向本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管理机构申请取消中标人的中标资格和选定替补中标单位;并按招标文件第二章第7条相关条款处理。

16、本承诺书中约定的工期天数均为日历天数(含法定节假日)。本主要要约内容条件,作为日后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建筑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条件,与施工合同享有同等效力,一经签字盖章即已生效,未中标单位不在此限。

投标方单位(盖章):

承诺人(或委托代理人)

年 月 日

东方名居小区(三期项目)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主要要约条款承诺书

投标人: 公司

郑重承诺:如我公司中标,全部同意并接受与招标人签订的《东方名居小区(三期项目)建设招投标主要要约条款》的全部内容,并作为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的依据,该承诺书条款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享有同等效力;我公司同时承诺保质、保量、保安全、保工期及时合格地完成中标工程任务。

特此承诺

承诺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投标单位盖章:

篇6:要约和承诺的例子

合同法

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需明确一点,到达是指要约的意思表示客观上传递到受要约人处即可,而不管受要约人主观上是否实际了解到要约的具体内容。例如,要约以电传方式传递,受要约人收到后因临时有事未来得及看其内容,要约也生效。

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要约的撤回[1],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取消其要约的行为。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在此情形下,被撤回的要约实际上是尚未生效的要约。倘若撤回的通知于要约到达后到达,而按其通知方式依通常情形应先于要约到达或同时到达,其效力如何?我国合同法未作规定。依诚实信用原则,在此情况下,相对人应当向要约人发出迟到的通知,相对人怠于为通知且其情形为要约人可得而知者,其要约撤回的通知视为未迟到。

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后,要约人取消要约从而使要约归于消灭的行为。要约的撤销不同于要约的撤回(前者发生于生效后。后者发生于生效前)。

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第1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时间的不同,在法律效力上是等同的。要约的撤回是在要约生效之前为之,即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而要约的撤销是在要约生效之后承诺作用之前而为之,即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的失效

要约发出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要约人不再受原要约的拘束:

a.要约的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b.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受要约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明确通知要约人不接受该要约。

c.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变更。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d.要约中规定有承诺期限的,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对口头要约,在极短的时间内不立即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则表明要约的失效。

e.要约的撤销。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A.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B.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a.要约邀请是指一方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而要约是一方向他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b.要约邀请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要约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

c.要约邀请只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在发出邀请要约邀请人撤回其中邀请,只要未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邀请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以下四个法律文件为要约邀请: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要约的内容

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时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第十六条: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第十七条: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的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

(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三)承诺的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变更。

上一篇:河海大学各专业下一篇:学校教师请销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