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24-05-17

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精选7篇)

篇1: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文化发展战略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一些经验。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县委、县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提

供借鉴。

打造“城乡文化链”是我县推动县城和乡村文化互动协调发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工程,对于进一步挖掘地方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摸清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县委宣传部课题调研组就近年来“城乡文化链”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对面交流,重点摸清乡镇、村的文化建设现状(包括文化站、室实际使用面积,室外活动场所,藏书,文化建设投入经费,文艺骨干队伍等)、村级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等,分析当前城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提出对策参考。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整合资源,突出“五抓”(抓阵地、抓活动、抓人才、抓产业、抓交流),扎实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一条贯通城乡、颇具活力的文化链条正在逐步形成。2005年10月, 被授予全市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1、抓阵地,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电影院、剧场、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等宣传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20个乡镇“镇镇建有宣传文化中心”,在乡村、社区共扶持和发展600多个市级、县级宣传文化中心户,现有360多个农民读书社、书吧、文化俱乐部、民间职业剧团、文艺社团活跃在梁鹿大地。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1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县1442个10户以上自然村,近12万个家庭共享这一文化成果,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的高度赞肯。此外,全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西湖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完善了赵家堡、诒安城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形成了以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基点的人文旅游带。

2、抓活动,城乡文化活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都组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如:“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金浦大地闹元宵”大型文艺踩街,“爱在梁山鹿水间”赈灾义演,“平安•发展”合唱节,富丽超级歌手赛,还有每年一次的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以文艺轻骑队为龙头,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带动了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地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寓教于乐,寓理于戏,如: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乌石妈祖文化节、赤岭雨霁顶文化节等。此外,**县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对外影响广泛的优势,对接上级强势媒体承办了多场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活动,如:东南电视台“走进八闽山水间”大型巡演,福建电视台“八闽绝活大比拼”,省歌舞团“共铸诚信**”综艺演出、新疆民族歌舞晚会、厦门卫视“闽南走透透”大型演出等。

3、抓人才,文化创作精品迭出。几年来,我们着力挖掘、培养、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成立了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十多个门类艺术团体,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国家级会员50多个,其中就有103岁中国沿海地区剪纸艺术天才传承者——林桃。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艺术培训班的形式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介人才,例如,继成功举办剪纸艺术节之后,又举办了“庆贺林桃百岁寿辰”等活动,使一批剪纸艺术新人脱颖而出,解决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去年以来,共有70多件(人)次文艺作品(或个人)入选全国性展览或获奖;60多件(篇、人)次入选省级展览或获奖;250多件(篇、人)次获入选市级展演或获奖。同时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在全县285个行政村和11个场都配备了“文化协管员”。

4、抓产业,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后盾。采用“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辐射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从而为民间文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篇2: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做好区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通知认真做好迎检工作,区委组织部对区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配齐配强班子。为切实加强区级党委宣传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配强一把手。市委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把政治立场坚定、文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实绩突出从事过多年宣传工作的干部下派到我区工作,增强了我区宣传工作力度,领导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二是精心组织强化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宣传文化干部管理工作,区委结合实际情况从文化教育岗位选拔了一名有经验的优秀干部任精神文明办主任,使我区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三是围绕中心促进科学发展。领导班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建设,全面推进全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跨越发展的软实力。深入把握区情实际,结合全区干部工作实际,制订了全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全区党员干部素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与新一轮跨越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明确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目标、学习任务,规划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载体,开展“建设创意,创新创优工作评选活动”,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提升工作上,落实到推动发展上,提高全区党员干部工作的创意、发展的激情、执行的能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牵引执行型团队建设。

二、存在不足

一是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人员不足,主要表现在乡镇村和街道、社区。二是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自身素质需要提高。三是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和工作骨干到基层实践锻炼的数量少。

三、下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区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配齐配强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

二、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文化、党管干部原则,要切实加强宣传文化部门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重要宣传文化阵地领导干部管理。加大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快进入工作角色发挥作用。三是充分调动全区和城乡和文化队伍的积极和主动性,采取选派部分宣传文化干部和工作骨干到基层实践锻炼的办法,丰富工作经验,在基层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四、意见建议

篇3: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1 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

1.1 相关方法

1.1.1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用时间数据序列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把一组离散的、随机的原始数据序列经m次累加生成规律性强的累加生成序列,从而达到使原始序列随机性弱化的目的[2]。

灰色系统理论GM(1,1)法模型是根据历史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在弱化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建立灰色模块的基础上,应用微分拟合法,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发展变化模型,其主要用于时间短、数据资料少、波动不大的预测问题[3]。

1.1.2 马尔可夫链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是具有完整理论基础的五种预测方法之一。马尔可夫分析是俄国数学家马尔可夫建立的一种分析随机过程的方法。马尔可夫经多次观察试验发现,一个系统的状态转换过程中,第n次转换获得的状态常决定于前一次(第(n-1)次)试验的结果。由于许多需要预测的信息具有马尔可夫性(无后效性),对历史数据需要不多,因此,马尔可夫链适用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预测问题。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是基于时间变化所发生的状态转移概率,每一次状态转移过程只与前一次有关,而与过去的时间无关。因此,用于土地需求量预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状态转移的时间步长。时步短,用于近期预测效果较好;时步长,可用于中期预测。

1.2 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

灰色-马尔可夫链是在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先求出其预测曲线,再以平滑的预测曲线为基准,划分若干的动态区间,根据落入各状态区间的点,计算出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未来状态,从而得出预测值区间,取区间中点,最终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测值。它综合了灰色系统理论和马尔可夫预测方法的优点,得到的预测值在近期和中长期都较可靠。

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应用步骤:

(1)选定模型采用的原始时间序列X{0};

(2)运用DPS软件分析,得到GM(1,1)模型的曲线以及预测值;

(3)根据原始数据序列X{0}图和曲线图,按照实际情况划分状态,得到原始序列的状态划分图;

(4)根据状态划分图求得转移矩阵的值,一阶转移矩阵Pij,二阶矩阵Pij×Pij,依次类推;

(5)考察对象基期所处状态,根据转移矩阵确定预测期的状态,从而得到预测值。

2 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应用——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

2.1 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

2005年安义县下辖乡(镇、场)级单位十一个,行政村109个,共计1041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66721.6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共计3962.49公顷,城镇用地422.43公顷,农居点用地2747.74公顷,独立工矿用地792.31公顷。

1996至2005年,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增加191.57公顷,年均增幅为21.2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增加326.28公顷,年均增加36.2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122.11公顷,年均增加13.57公顷。此期间城乡用地共计增长了639.95公顷,城乡用地年增长率为2.14%。而在2001-2005四年间,城乡用地一共增加了575.28公顷,城乡用地年增长率为4.25%。近年来,随着全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安义县城乡用地增长的速率明显加快。

2.2 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

考虑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是逐年增加的,如果用它作原始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误差较大,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率则有大有小,更能反映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到计算的简便性,本文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率作为原始时间序列,但从表一可知,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波动幅度较大,采用对数形式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因此选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率的对数值作为X{0}。

经DPS软件计算,得a=-0.09385,u=0.577743,因此,

绘制出曲线并将数据划分为四种状态:Q1,Q2,Q3,Q4,如下:

Y(k)-3

Y(k)-1.5

Y(k)+0

Y(k)+l.5

各点所处状态以及它下一步状态如图一:

根据状态图,可求出一阶转移矩阵Pij的值,从而预测2006年的增加率对数值:

同理可以预测其他未来年份的建设用地增加率的对数值。本文采用了同样方法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率的对数值和所处状态,并测算出用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的城乡建设用地情况,见表二:

同理,可根据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各自的增加率变化情况对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预测。

2.3 预测结果分析

2.3.1 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体发展趋势

从表二可以知道,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在不断增长的,其中,2007和2008年增长速率较快,其他各年的增长速率较平均,2008年后的规划期内,增长率有微弱的加快趋势。因此,2007和2008年是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发展速度最快的两年;2008年后,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发展速度转入平稳阶段,但每年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应当比前一年较大。

2.3.2 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趋势

从表三可以知道,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在不断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先增长后减少。

为能进一步说明2006-2020年安义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情况,在此引入信息熵对全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作定量分析。基于信息熵原理对复杂的建设用地结构进行计量研究,可以直观地描述其用地类型的多样性,在反映非农用地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利用[4]。

通过对安义县2006-2020年城乡用地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安义县城乡用地类型将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信息熵值H由2005年0.8144达到2020年1.0722,均衡度E由0.7413增加到0.9759,表明安义县的土地开发趋于成熟,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程度增加,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占优势地类的主导作用降低。另一方面,全县2020年的土地利用信息熵较2005年的有所增加,即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减少,但基于其值总体相对仍较低,因此全县信息熵值增加,即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1)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预测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率的对数值所确定的转移概率,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拟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在宏观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土地政策没有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定量地预测一定区域内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可行的。这就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等工作中预测建设用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近期内(2006-2010)将有快速增长,远期内(2011-2020)增长速率将逐渐趋向平稳。规划近期,随着安义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安义县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将较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向纵深推进,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人们的土地利用方式从相对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安义县规划远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将逐渐降低。因此,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长速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向平稳。

(3)安义县城乡建设用地在未来15年结构更趋于合理。根据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预测的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信息熵和均衡度均不断增大,2020年信息熵达到1.0722、均衡度达到0.9759;优势度不断缩小,2020年优势度仅为0.0241。全县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程度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

参考文献

[1]刘琼,欧名豪,彭晓英.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07-112.

[2]张培学,姚慧,郑新奇.基于信息熵的济南市城乡用地结构及分布动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2):74-78.

[3]林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5).

篇4: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千百年来,开封这座赵宋帝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衰,水主宰着这里的命运,也是它最为鲜明的特征。北宋时期的东京城,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5条河流穿城而过,城里道路非桥莫通,水中舟楫相接,颇似江南水乡景色。时至今天,仍有黄汴河、惠济河、广济河、利汴河穿城而过,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遍布古城区。

开封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水系工程,着意促进城市夜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

一、宋都古城的水系现状

目前,开封市已为打造“蓝色文化链”做出了前期探索。

2002年,旨在打通连接龙亭湖和铁塔湖的广济河,使两湖的湖水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个水上旅游链的水系一期工程启动。从现状来看,水系一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今河水开始变得绿浊,河道两侧杂草丛生。河岸上两边多是破烂的民房、厂房,部分河段两侧堆满垃圾。笔者认为,形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规划缺乏前瞻性。二是纯粹政府工程,市场运作缺位。三是机遇未到,当时中原经济区还未提升为国家战略,开封还没有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设想。

2003年,开封市政府启动了水系二期工程。水系二期工程规划时吸取了一期工程的经验教训,规划河道两侧的景观带,东西平均宽度达到100米。景观段内还将建设酒楼、茶楼等不同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后期商业经营场所。水系二期工程将建成自然元素、文化元素和商业元素有机融合,景观与游人互动成景的“蓝色文化链”。如今水系二期工程雏形初现,然而与原先的规划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对打造宋都古城“蓝色文化链”的思考

(一)改进管理体制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政府无疑是管理主体。那么政府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文化产业各要素的科学架构上,提出决策、制定政策,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整合有效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二)加强市场化运作

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国际化的视野规划设计,吸引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选对选好有实力、信誉好的合作伙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以保证资金到位。

(三)加强项目建设监管

建立完善项目推进奖惩体系,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管,确保项目规划、施工、效果三统一。

(四)彰显地方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魅力。开封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精品工程,水系工程建设必须坚持突出大宋文化与推进城市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的原则。立足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宋词文化、饮食文化、工艺美术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文化要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就细节而言,可突出以下几点:

1.做足桥文化。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穿城而过的有四条河,河上架有32座桥,名称各有深意,造型各具匠心。目前,水系二期河道上的5座景观桥,有的桥头附近雕有石狮、龙头,惟妙惟肖;有的桥上刻有浮雕,古朴华美。无论从造型还是用材上都彰显着宋风古韵。在未来水系三期、四期的河道上,将有更多的空间建桥。史籍记载较有名的,或可直接复建并取其旧名,如宣泰桥、龙津桥、太平桥、金梁桥等;其他的或以开封历史名人命名,如青天(包拯)桥、醉翁(欧阳修)桥、东坡(苏轼)桥、先忧(范仲淹)桥,等等。可以想见,在8400多米的水系上,几十座宋式桥梁各具神韵、各呈英姿,有机地融合于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开放式的宋代桥梁博物馆,这必将成为国际化的旅游亮点。

2.做活水文化。一是摇船悠悠。有水必有船,有船必有客,水的灵动要靠船来带动。《清明上河图》上所画的汴河就担负着漕运的功能。人对水有天然的亲近感,何不让穿越千年的摇橹荡起来。尤其是晚间,灯光摇曳,小船悠悠。船头琵琶女,一曲如梦令;船中三两客,举杯论徽宗;船尾摇橹者,桨声和琴声。如痴如醉的游客梦回千年,不知今夕何夕,忘却归期来时路。二是水上竞技。利用几大湖宽阔的水面筹划龙舟赛、水上自行车、水上排球等项目,尤其是水上大冲关项目。三是音乐喷泉。可选择某个湖区(比如杨家湖)制作大型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是现代城市化的标志之一。它既可供人欣赏,又能戏水、娱乐,还能起到微气候调节的功能,如降尘、净化空气、调节湿度等。

3.做靓岸文化。一是仿宋建筑遮蔽两岸。要像当年建造宋都御街那样在河道两岸布局仿宋建筑。原则一不超过五层;原则二因地制宜、布局协调、错落有致;原则三没有死角,坐在船上,放眼望去尽现宋都风貌,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二是功能分区,各放光彩。功能分区,合理分布,让宋代科技馆、民俗(勾栏瓦肆)、工艺美术、餐饮、茶吧、酒吧、乐坊、KTV、土特产布满河道两岸,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体验参与为一体的具有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环境。三是即兴上岸,别有洞天。水系连接各大景点、街巷、名人故居,游人入景点可观览名胜,走街巷别有洞天。宋都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称,可谓角角有来历,巷巷有故事。胡同里四合院、名人故居更是数不胜数,是游客寻古探幽、品味历史文化的绝好去处。名人故居有史可法故居、冯玉祥故居、张钫故居、萧楚女故居、罗章龙故居、张登云故居、冯汝骙故居、张静吾故居等三十余处,未来还可开发赵匡胤赵光义故居、苏东坡苏小妹故居等等。仅仅胡同游就能让游客多逗留三五天,一条水系游,没有一个“大长假”完不成一个循环。最终形成以水系为核心的宋文化休闲特区,辐射周边地带,以线带面,从而带动整个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各旅游要素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做精灯文化。所谓灯文化就是水系的亮化工程,城市亮化是城市内涵和品位的体现,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夜间丰富多彩、层次错落、特色鲜明的光形象可以体现出城市的优雅和时尚,表现出城市文化气息及建筑美学。假如没有灯文化,很难想像十里秦淮、上海外滩将是怎样的夜景。而水系工程是这座古城最佳的亮化载体,不难想像,在十七里水系的夜晚,闪烁的霓虹灯与仿宋建筑、景观园林、亭台楼榭、桥梁、雕塑、游船相互映衬,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好一派大宋东京梦华盛况。

众所周知,美丽的汴绣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一项一项干出来的。开封市如能把水的优势发挥到位,以大宋文化为魂,运用水系的灵气,用国际视野规划、国际标准建设,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定能奉献给世人一条熠熠生辉的钻石级“蓝色文化链”。

篇5:城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为认真收集、汇总好相关单位2013年在城乡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成绩,摸清主要困难,更好地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计划好明年的工作,12月2日-6日,县城乡建设调研组赴11个单位,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专题调研。调研组主要围绕各单位的工作亮点、存在困难、来年工作思路及对县委、政府的意见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掌握到了各单位在服务城乡建设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二、主要亮点

(一)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3)》于2013年10月22日获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完成了城市燃气、绿地系统统、应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及黄坊片区、新区、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了南五路至高速出口地块城市设计及城区部分路网道路景观设计,实现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全覆盖。村镇规划编制方面:完成了2013年的土坯房集中改造点83个村庄建设规划和百里湘江范围内的65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县19个乡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开展了西江、门岭、麻州、珠兰等4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周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面:开展了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衔接调整,同时做好县、乡规划数据库成果纠错并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工作,编制完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现已经过省厅专家组评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是正在编制《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争取纳入建设“美丽中国”行动计划实施试点县。二是编制了县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环境保护八年规划,现已完成送审稿。三是积极参与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评选活动。5月20日,受联合国环境署、新华社非洲总社邀请,县环保局主要领导前往非洲肯尼迪联合国总部,参加“明月行动,绿色中国梦”责任论坛等相关活动,并成为全国唯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2012年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的县级城市,并为我县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二)城乡面貌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两违”整治方面:从县规划建设局、国土局、公安局、城管局抽调相关人员,并从社会上招聘了30名协管员,组建了“两违”整治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抓宣传、抓调查、抓打击、抓建章,有力的遏制了“两违”现象的发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方面:对6个违法用地图斑(宗地数4宗)进行了立案查处,相关责任人已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处理,目前我县2012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果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数据通过省厅审核。通过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全县上下形成了依法管地用地的良好氛围。水环境及河道整治方面: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工作已全面启动,省水利厅已定把我县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呈报到水利部审批,已聘请省水科院专家来我县调研,相关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围绕我县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对全县水库水环境进行整治,开展了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努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开展了规范性码头建设,整顿禁采区内砂场。14个规范性码头总投资1750万元,到位资金1750万元,已拨付资金800万元,可于本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拆除了禁采区和延伸禁采区内的11户砂场,叫停了8户影响绿道建设的砂场。

(三)城乡建设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新提升

建筑市场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备案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图审查备案制、施工许可等制度,对应监理工程实施强制监理,受监工程达到100%。二是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每季度进行了安全质量大检查,全年未发生一起建筑责任安全事故。三是强化了对保障性安居住房的质量监督执法,确保让住房困难群众住上放心房。交通运输市场安全管理方面:在元旦、春节、“两会”、“五一”、“十一”及敏感时期,及时对运输站场、运输企业和重点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整治安全隐患。电网安全保障方面:通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周、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文化周和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并狠抓了现场安全管控和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精细化水平,有效防范了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环境安全执法方面:一是着力抓好我县重点企业环保核查整治,对金龙锡业、九二盐业、红山铜业、慧敏矿业、鹰鹏化工等10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核查。二是集中力量打击了筠门岭镇下阳村、长岭村、周田镇雷公坝水库、中村乡曾坑村等8家(次)非法电子垃圾焚烧项目。取缔了富城乡小砂村1家非法焚烧轮胎厂项目。

(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县把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总体项目和系列子项目进行运作,以项目板块化理念来推进整个城市建设。先后高标准完成了周田“两新”、第三小学、新职校、会杉线升级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完成了城市主干道综合改造;投资13亿元、规划面积达2.14平方公里的新区和投资6亿多元的县城“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投资3亿元的环城南路改造工程、投资40亿元的台商基地、投资16.13亿元的百里湘江绿色通道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尤其是2013年,我县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按期竣工一批重点项目”的工作思路,计划实施178个项目,其中城建项目75个,总投资约129亿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方面:①济广高速出口路林岗大桥以南整治改造工程。已征土地214.687亩,未征土地86.133亩;房屋丈量6户4264.48平方米,签订房屋拆迁协议1户807.76平方米,未签房屋拆迁协议14户。②百里湘江绿色通道工程:正按照指挥部的部署有序组织实施,工程进展良好。③、林岗、湘水大桥拓宽工程:三座大桥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下部构造桩基础施工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水下桩基础、系梁及部分立柱、盖梁等工程施工。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拉动了固投的快速持续增长。全县500万元以上固投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最长增速为46.6%,月均完成投资8.3亿元。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赣龙铁路、鹰梅铁路工作进展顺利。赣龙铁路扩能工程征地拆迁方面已经基本全面完工,现正进入收官阶段;鹰梅铁路前期工作积极跟进,且各项工作正在提速。10月12日,铁路总公司组织召开了鹰梅铁路调整预可研审查会,并通过了预可研报告。11月15日鹰梅铁路设计人员到我县勘察设计境内线路走向及火车站场设置,进一步调整优化线路设计方案,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干线公路和通组公路建设顺利实施。全长33.6公里的会杉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于2013年9月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工程总投资2.74亿元;全长25.64公里的站塘至洞头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总量的95.6%。筠门岭至清溪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6.7公里的筠清线公路已完成总投资的90%。通村组路已完成39条,计47.7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开展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完成了10座2012年开工加固的国家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9座省级规划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1座,其余18座水库正在施工,预计在今年12月份完成12座水库的主体工程施工。二是实施了“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建设。湘江左岸林岗大桥至湘江大桥市政道路5月份开工建设,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343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0%。三是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完成了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223万元,现已完成57%的工程量;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为1549万元,该工程由于招投标工作周期长,拖延了施工时间,导致项目开工迟,现只完成10%的工程量。四是开展了电站增效扩容。今年全县有13座水电站列入国家电站增效扩容实施计划,工程总投资3206万元(包括自筹资金4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49万元,现在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五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稳步推进。实施了2万吨/日供水扩建工程、新区内浑水管迁移、城区管网、新区管网、台商创业基地管网、城区出入口管网及会杉线农饮项目,投入资金9117万元。电网建设方面:启动了燕子窝工业园220千伏输变电新增主变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19亿元,项目单位已全部进场施工。农网改造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总量的73.33%,整体工程预计在明年3月全面完工。

(六)土地利用及保障工作取得新业绩

一是积极为发展“争指标、保用地”。今年累计报批建设用地4,51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二是对土地进行差别化管理,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为老年福利中心、乡(镇)示范幼儿园、汽车商贸综合市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等60个建设项目4293亩项目用地进行了用地预审(初审)。为禾坑口水电站、高速公路养护中心、汉仙岩游客集散中心、赣龙铁路(段)等19个建设项目办理了8146.56亩划拨供地手续。三是加强了土地出让工作。成立了县土地出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场形势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截至12月5日,共出让土地30宗(含燕子窝工业园改变用途1宗),出让面积1201.45亩,成交总价款7.14亿元。四是积极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创建活动。目前已顺利通过全省节约集约模范县达标考核,经厅长办公会通过,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县燕子窝工业园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省级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进展顺利。五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再创佳绩。2013年申报立项规模959.78亩,其中建新区面积460亩,拆旧区面积499.78亩,待省厅组织专家评审,增减挂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严重。换届以来,我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但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基本的管理维护没有得到相应加强,导致诸如农村道路等设施损害严重而无人监管维护。

二是老城区改造建设较薄弱。目前,我县新城区建设推进力度大,乡镇、农村建设也在大力实施当中,但县城老城区的改造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老城区居民面临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比较恶劣,群众对老城区改造的愿望比较迫切。

三是城乡规划执行有待加强。由于群众的规划意识淡薄、各种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力等原因,城乡违规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紧挨道路两旁建房子、拉电线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造成以后对公路改造时出现新的房屋拆迁和电力杆线迁移的问题。

四是土地实际利用效率不高。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比较多,很多企业用地需求量大,我县当前用地规模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乡建设节约用地与集约用地意识与贯彻落实力度有待加强,土地投资强度必须得到相应提高。

五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造成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1)虽然县里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相对统一,但各指挥部、责任单位对各自的拆迁户额外的利益有高有低,帮助拆迁户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容易造成拆迁户之间的攀比。(2)以往的征地拆迁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如房屋先拆迁后安置的问题。(3)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特别是房屋拆迁标准相对偏低,拆迁户会权衡补偿资金能否建起新房的问题。另外,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群众对国家土地政策改革的关注度、期待值比较高,对政策的误解误读导致等待观望现象也普遍存在。(4)干部积极性有待加强。由于缺乏激励机制,造成很多征地拆迁干部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激情甚至产生厌倦的心态,应付了事。(5)部分公干家庭的拆迁工作难做,在拆迁户中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

六是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基础差、财政收入少,能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城镇建设点多面广,显得“僧多粥少”,城镇建设投入压力越来越重。

七是城镇配套功能仍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明显。如车站建设、公交服务、城区道路、老城区环境卫生等。

八是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不畅。(1)职能部门与乡镇协调配合不畅。如供电部门架设杆线时村民发生矛盾,乡镇协调处理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对规划意识不强,仍有2个乡镇的总规修编工作没有完成。(2)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畅。如工程招投标问题、资金拨付问题、各种规划衔接的问题,等等。造成工作推进难度大,进展偏慢,怠误发展。

九是工程建设管理秩序混乱。由于我县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工程建设量急剧增加,而工程建设主体方的意识薄弱,以及相应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少、执法难度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等原因,造成在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手续不齐全、不按程序走、未批先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安全施工难以确保落到实处。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依据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各片区控规、村庄布局规划等,研究编制全县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完善与城乡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注重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部门的专业规划相衔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二是要要体现城乡特色。把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体现在县城、小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之中,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应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避免城乡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努力打造城乡建设的亮点。三是要维护规划权威。领导干部要自觉服从规划、带头执行规划、严格落实规划,当好城乡规划的执行员、宣传员、监督员,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维护城乡规划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2、要加紧编制好《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尽快拿出规划成果,争取纳入建设“美丽中国”行动计划实施试点县。

(二)进一步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500万以上固投方面:预计2014年全年续建、新建500万以上固投项目73个,总投资11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36.6亿元,预计2014年完成投资16.1元;续建项目43个,总投资73.4亿元,预计2014年完成28.9亿元。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全以力赴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路网畅通、百里湘江绿色通道、“三江六岸”路堤景观工程等一系列续建项目。尽快启动城北、城西南、城北二、二等安置小区,城区管道天然气、汽车商贸城,建材专业市场、污水处理厂二期,西北街棚户区改造等一批续建项目。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集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要突出抓好鹰梅铁路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并开展线路测定和施工设计,争取在201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争取在我县设立客运、货运、危化品站及危化品专线。二是要加快城镇路网建设进度。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县城道路向周边组团县城、重要旅游景点延伸,将县城道路向周边乡镇延伸,将乡镇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加快推进庄口镇、站塘新区、筠门岭镇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县城水东大道东延、教育大道建设、同济大道拓宽、济广高速出口连接线、206国道东移等项目。三是要提升道路建设水平。建议对旧城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取消主要干道上的绿化带,最大限度地拓宽路面;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四是要加强停车场、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需要,必须规划公共停车场、公交停车场,在主要街道同步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点。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弥补新车站搬迁的资金缺口,尽快实施好新车站的搬迁工作。五是加快县城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建成以此为中心辐射南至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北至西江红狮水泥厂的物流网络。同时加大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2.建设完善的城镇水、电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复利用率。针对城区快速发展、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建议加强石壁坑库区的环境保护,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加大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供水量。重点推进会杉线农饮项目、市政管网、台商工业基地管网建设。把推动饮水工程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社区供水水平。要加快电网改造进度,全力推进燕子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及农网升级改造,提升电网供应能力,提高城乡供电质量。

3.加快防洪、水利和环保设施建设。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上,重视现有河流的治理。切实抓好企业的环境监管,落实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设项目,确保我县百里湘江符合“两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2014年计划解决规划内剩余4.4057万农村居民和1.07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座。尽早完成重点水源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收尾。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增加街道和农贸市场垃圾箱的数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每年选取1-2家条件较好的重点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和保障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用足用活《若干意见》政策,想方设法,积极向上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及时保障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二是强化集约节约用地。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建立源头把关机制,从源头上加快土地供应速度,增强用地单位依法用地意识,着力提高供地率,确保土地报供用道路畅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根据市场形势科学编制土地出让计划,合理推出土地。三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提前介入,对重点项目工程用地情况进行摸底,积极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把好政策法规关,做到程序合法、和谐拆迁、平安拆迁,确保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及时落地。四是抓好土地出让工作。筹划举办“阳光地产·魅力”专题土地推介会和信息发布会,进一步打开土地市场;严格土地市场准入制度,限制欠缴土地出让金的单位参加土地招拍挂出让;强化土地出让金收缴力度,规范土地出让金收缴程序,确保顺利完成土地出让目标任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做贡献。

(五)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1.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一要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到城镇的入户条件;在小城镇范围内收取的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配套费,除按规定上缴集中调剂使用的部分外,其余应全额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改革城镇公共设施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价格,逐步实行企业化运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运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扶贫移民的政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充分运用村居民自治手段,推进小城镇开发。二要建立财政引导、民间投入、外资进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资金向小城镇建设倾斜;积极争取信贷投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以特许权经营、转让资产权益方式及资产收益抵押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经营好城镇有形和无形资产,可将市政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实行市场营运,通过转让、拍卖城镇空间、广告经营权、线路经营权、设施冠名权等获得收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个人和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自来水厂、燃气、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或者经商兴办乡镇企业。

2.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围绕产业建特色社区。有特色产业的村庄,如特色农产品、矿产品、人文和生态旅游等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或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特色产业园区、交易市场、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景观旅游区等形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有序引导农民向县城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圩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建设一批20户以上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设点,建设新型社区。三是结合扶贫移民搬迁建设新型社区。对深山库区、地质灾害威胁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结合扶贫搬迁实施整村搬迁,直接进县城、小城镇或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篇6:城乡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一、做好群众工作,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产业先行、注重民生、市场主导、统筹推进,抓住“4.20”强烈的地震受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步伐。

加快规划编制,我们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始终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为统揽,立足于高端规划、顶层设计,全面完成产业新城核心区的控制性详规。

大力发展产业,一名微晶年产50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重建项目生产工艺上作了更大的改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得到大幅度提高,一名研发楼等工程也在稳步建设中。

加快推进灾后棚户区改造。该工程建筑面积15.72万平米,占地面积73.93亩,建房1292套,由四川永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合同工期为720日历天,力争在560日历天内全面完工。截止目前已进入后期装修工作,于本年底将进行分房入住,确保群众早日回迁,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路网重建工程,有力提升了园区通行条件。一期工业大道、滨河路、XX大桥都已基本完工,防洪堤XX段建设正在全面建设中。

统筹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综合服务中心、卫生院、XX小学等重建项目,目前,该项目都已进入后期施工修建阶段。

有力推进生态修复和地灾治理。有效整合林业、国土等部门重建项目,加快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农村房前屋后绿化等工程。

二、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成绩喜人。虎岗村村道加宽改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我乡积极争取民族部门发展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随着更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逐步设施和完工,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又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完善群众代表推进委员会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建设,确保群众知晓度与参与力,有效促进城房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三、新农村环境整治呈现良好态势

20xx年,乡党委进一步调动全乡各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新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大、势头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稳步推进建设工作,其余各行政村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各有特色地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四、常规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1、强化服务意识。全体党员干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广泛学习宣传,把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群众办事,为村民服务。

2、树立责任意识。城建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敏感性强。为此,我乡以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为民办实事。我们积极做好建房审批手续,有力查处违法搭建,扎实做好各方协调和调解工作。

篇7: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自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各县区都能够较好地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实现市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全市三年累计完成挂钩拆旧区土地复垦新增耕地4.05万亩,搬迁农户1.5万户,投入资金6.4亿元,已形成挂钩指标3.06万亩。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确保挂钩工作有力推进。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该项工作作为“解难题、保发展、促节约”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工办、国土、规划、住建、财政、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挂钩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二是加强协调配合。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要求,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保证了该项工作的有力推进。

2、措施扎实,阳光操作,确保挂钩工作规范推进。一是规划科学可行。各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拟制挂钩方案,合理确定拆旧区和建新区,为做好挂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宣传发动有力。各地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各项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的浓厚氛围。宿城区采取“一线”宣传法,深入项目区面对面的向群众宣传挂钩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当面解惑释疑,争取群众的支持,得到项目区干群的理解和拥护。三是操作阳光公开。各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能做到政策一律公开、标准一律平等、补偿一律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泗洪县积极探索搬迁安置新举措,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搬迁户的房屋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在全村公示,形成了公正、公平、合理、群众认可的搬迁补偿新模式。四是加强会办督办。市及县区党政一把手坚持亲自抓、亲自过问,并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会办,协调解决挂钩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各地普遍实行领导小组集中办公制度、月报周报制度、督查通报制度、挂钩公示制度和县区主要领导会办制度等,促进了土地挂钩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

3、制度保障,维护民生,确保挂钩工作稳步推进。为了保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市政府先后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宿政发〔〕40号)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和进城(中心镇)购房居住的试行意见》(宿政发〔〕53号),市国土局出台《宿迁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实施细则》。要求各地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机结合,明确进城购房农民在子女教育、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政策,出台相关补贴项目及标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为该项工作深入、稳步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沭阳县在安置房的分配方式上引入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保障的.“双置换”改革,调动了农民参与建新拆旧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在国土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破解用地难题、拓展用地空间提供新的支撑。但挂钩试点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随着增减挂钩工作的不断深入日益凸显。

1、农村拆迁补偿标准缺乏法规规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是针对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和补偿所作的具体规定,《土地管理法》是针对国家建设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和乡(镇)村建设使用集体所有土地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但对集中居住区等乡(镇)村建设引起的村镇房屋拆迁补偿,无任何直接法律、法规依据。市政府曾在8月出台了《市区村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当时规定异地最高补偿标准320元/平方米,现在看来,标准太低无法执行;12月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公布市区房地产市场比较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参照三类乙级同等结构、成新的房屋评估补偿”,即房屋评估基准价200-800元/平方米,但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国有土地上拆迁,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涉及的农村拆迁绝大多数是集体土地上拆迁。各县区补偿标准不统一,导致个别地方因补偿标准问题引发一些矛盾。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结合不够。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没有很好地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万顷良田工程结合起来,有的甚至在基本农田上启动建设,用地手续无法完善。现已启动建设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部分存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饮用水、通电、排水系统等建设不到位,幼儿园、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导致入住率不高。

3、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缺口较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主要靠县区、乡镇政府现行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由于县区及乡镇财力有限,尤其是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乡镇,建新区资金、复垦整理拆旧区和农户补偿资金就显得十分短缺。

4、拆旧工作难度逐步加大。拆旧区选择按照“搬迁量少、搬迁成本低、复垦整理容易、增加耕地面积多”的原则进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地块越来越少,拆旧空间越来越小,拆迁任务越来越重,投入成本越来越高,实施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部分农户受传统“恋土难移”思想禁锢,不愿轻易搬迁,很难做通农户思想工作,拆旧工作进展较为困难。此外,个别乡镇领导由于担心拆迁会引发上访,影响稳定,产生畏难情绪,对该项工作积极性不高,拆旧工作难以开展。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统筹协调力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挂钩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引导广大群众理解、参与和支持。由于挂钩工作政策性较强,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乡村干部、具体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让有关人员熟悉政策、掌握方法,切实提高“一线”人员的责任心和做具体工作的能力。市县(区)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统筹协调力度,使三项工作更加紧密结合,有效对接,相互促进。

2、要进一步规范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被拆迁农民的合法权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都涉及农村房屋拆迁及补偿问题,县区之间标准不一,有的乡镇之间都不一样,容易造成攀比,引发矛盾。目前,全国已有部分省、市出台了村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办法),我省也有无锡、淮安等市自己制定了集体土地拆迁管理办法,对村镇房屋拆迁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村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建议市政府或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拆迁补偿标准,就拆迁管理、拆迁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及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切实维护被拆迁农民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拼搏奋斗的作文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