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2024-08-26

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精选8篇)

篇1: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高普法[2008]1号

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按照省、潍坊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市“五五”普法规划与2006-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的要求,现就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 是我市“五五”普法规划和2006-2010年依法治市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依法治市步伐,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提高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积极稳妥地推进。

三、主要任务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各级党委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障和促进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党员领导

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省立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并落实制度建设长远规划和计划,增强制度建设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考核,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务员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

(四)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

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两委”成员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八)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

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九)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渐进的过程,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项工作。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推动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要认真总结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活动的相关配套措施。要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三)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要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活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主题词: 法治城市 创建活动 意见高密市普法办公室2008年7月10日印发

(共印220份)

篇2: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中共乐安镇委员会 乐安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法治三台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镇、村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快推进法治乐安建设进程,根据县委办发„2009‟第139号《关于开展法治三台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平安乐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4、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的推进。

三、创建目标

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是开展创建法治三台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农村工作的实际。各村﹝居﹞委会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

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任务

1、推进党委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委政府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2、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健康理念,重点加强基层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4、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方式方法

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我镇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业企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法治镇,法治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结合各村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

六、工作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企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2、要积极稳妥推进。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事企业单位要认真总结长期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

3、要加强舆论宣传,各村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方式,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篇3: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为激励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 加快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 宣传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经验, 树立“转方式、调结构”典型, 河北省企业联合会经过深入调研并与有关方面沟通, 决定自2014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转方式、调结构”精英企业推介活动。河北省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建业同志亲自起草了审定标准, 现予以公示, 请各企业及有关部门于20天内提出修改意见。

一、联系人:陈玉田李荣

二、联系电话:0311-88616033

三、邮箱:hbqcsb518@sina.com

附件:关于开展河北省“转方式、调结构”精英企业推介活动 (征求意见稿) 。

篇4: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1.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总体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远没有到位、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屯脏乱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混杂的状况依然存在,畜禽粪尿污染环境现象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东西乱放、乱涂乱画和街道、庭院、室内不整洁现象突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缺位,环境整治存在着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等不平衡问题。

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清新整洁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快速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条件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变面貌、三年达标准。

2.明确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动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建立环保队伍、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为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尽快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遵循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分类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旧村改造、异地新建、迁屯并村、民改居、功能分区、社区管理等多种模式,保留传统,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因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序推进。

2.2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要抓面、改变整体面貌,又要抓住重点、突出改造重点部位;既要实现普遍推进、全面达标,又要提升一批重点村屯、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3广泛发动,全民动手 广泛动员乡(镇)、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务理事会管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建立队伍,完善制度 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细化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四清、四改、两化”的总体要求,细化和落实各项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具体有20项:

3.1道路建设 通村、通屯的道路和屯內巷道实行水泥路、油路硬化,道路两侧建有畅通的排水沟并及时清除污物,农户庭院保持整洁。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3.2.房屋整修 泥草房改造成节能环保新式农居砖瓦房,有条件的对旧砖瓦房统一换彩钢瓦、墙面抹水泥粉刷涂料,更换塑钢窗。

3.3大门院墙 做到统一规划、整齐美观。有条件可进行统一改造,定做铁大门,统一修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铁丝网栏。也可建设生态榆树墙。

3.4柴草垛堆放 远离村屯,整齐规整,统一堆放在下风头。

3.5垃圾处理 实行户收户集,统一堆放、转运和填埋,做到日产日清。主要村屯(含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等村屯)设有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点。

3.6清理粪堆 清除村屯内、道路旁大小粪堆,选择村屯外适宜地方合理堆放。

3.7卫生厕所 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有条件的建设室内水冲卫生间。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3.8清洁能源 结合改厨,积极推广沼气池、秸秆汽化炉、秸秆气化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能吊炕或“地火龙”。

3.9人畜分离 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3.10安全饮水 保证村屯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饮用水没有高氟、高砷、高汞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有条件的推广引用自来水。

3.11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

3.12村屯亮化 有条件的村屯实施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3.13村屯小流域 村屯内流经的小河流,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

3.14村部等建设 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房屋院落建设新颖美观,绿化美化层次分明,室内外卫生整洁,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15健身广场建设 按照城建部门绘制的效果图,建设健身广场,广场硬化,艺术性地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桥涵、水系、雕塑,配套各类体育健身设施。

3.16广告标语 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

3.17功能分区 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建设。有条件的可划分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有旅游条件的,还可划分旅游景观区。

3.18集市管理 有农贸市场或定期集市的村屯,要设立指定的贸易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道路畅通。

3.19旅游景点 有自然景观、古迹、旅游景点的村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旅游舒适和安全。

3.20其它方面 保证村屯内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管理有序。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空气质量好。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杜绝随意砍伐林木、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积极消灭村屯及室内外老鼠、蟑螂、蚊子和苍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地每年都要在春秋各规定1个月时间作为环境整治月,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4.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侧面宣传报道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利用图片、展览、现场观摩、介绍经验、文艺表演、新旧村面貌对比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3加大投入,提供支持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村屯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省、市、县三级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投等形式,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4.4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民卫生日制度,集中搞好室内外卫生,不留死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篇5: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关于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法治建设的灵魂,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内在动力。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法治文化提升工作现场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动区域法治建设,率先建成“全国法治乡”,决定在全乡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实力雄厚、城乡协调、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市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为主题,坚持法治与文化互动融合,把法治文化作为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全乡“四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

二、目标任务

实施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法治文化纳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文化当中,渗透到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建设当中,融入到社会生活、娱乐、休闲、旅游当中,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实行产业化运作,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在全乡打造和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和法治文化品牌,有效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法治文化,为**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活动内容

1、法治文化机关。加强机关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公平、正义”为主题,与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部门、行业和系统搭建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平台,打造富有机关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法治文化。

2、法治文化村。加强村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法治文化宣传栏、法制阅览室、法律援助(服务)室、法制学校、村民法治广场等传播阵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员、村志愿者以及社团组织作用,以“法律进村”为载体,开展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努力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生动局面。

3、法治文化企业。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与企业依法自治、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通过设立律师事务部、法律顾问以及配备法制宣传专职干事、法制宣传员等举措,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企业”活动,激发企业法治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4、校园法治文化。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夏令营、法制小故事讲演、法制漫画创作比赛、法制影视观摩、模拟法庭等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增强互动效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5、法治文化街区。建设法治文化街区,要在企业集中街区或商业街,因势利导地利用电子显示屏、广告灯箱、公交候车亭、警务幕墙、宣传画廊、宣传横幅等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通过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活动,形成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逐步建立起法治文化一条街。

6、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要以法治文化广场为依托,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举办法制展板巡展、法治文艺演出,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发放法治文化宣传品、依法维权等集中服务活动,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教育。

7、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法治文化长廊,要结合城市建设,在城乡街道、城镇休闲广场、社区市民广场、城乡中小学校、机关院落、城市建设工地等公益场所,通过法律雕塑、法制漫画、法制图片展等形式,建设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长廊,形成城乡独特的法治文化。

8、法治主题公园。建设法治主题公园,要借助市民公园原有设施,大量注入法治元素和文化特色,以古今法治人物石刻,法治名言警句、诚信格言壁刻、地雕,法治对联,法治书画展等形式,开辟法治文化景观路,搭建“法治文化大舞台”,形成集休闲、健身、学习、游憩于一体的娱乐场所。

9、法治文艺宣传。开展法治文艺宣传,要整合区域文化艺术团体、街道文化站等资源,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作用,大力创作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并以“和谐**大舞台”、法治文艺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法治文艺调演、巡回演出等活动,使之成为市民接受法律熏陶的主要渠道。

10、法治网络宣传。开展法治网络宣传,要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要积极建设法治网站,将网站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适时链接,并借助部门政务网,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四、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着力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文化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融入到普法教育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浓烈氛围,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行,与社会进步同步。要健全完善各类人员学法用法长效机制,在全民普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域,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2、有效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各村和各单位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与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将法律与文化相融合,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开辟更为广阔的法治新天地。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文艺调演活动,努力把教育活动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参与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3、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氛围。各村和各单位要选择百姓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有影响的事件,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要加强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增加法治文化的内容。要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运用法制宣传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橱窗和手机短信等传播法治信息。要发挥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在法

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节目、栏目的覆盖面。要加强法治网站以及其他政务网站有关法治专栏建设,丰富法治文化内容,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

4、不断丰富法治实践,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渗透到村、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之中,建立和规范基层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处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巩固和发展法治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是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实际行动,要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2、整体联动,合力推进。各村和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统筹、积极配合,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3、创新创优,打造特色。各村和各单位要围绕“五五”普法规划和创建“全国法治区”目标任务,立足于培育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在深化内容、丰富载体、扩大阵地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形成本地本部门的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全乡将组织开展“法治文化示范点”等创新创优活动,全方位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4、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各村和各单位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深化文明乡镇建设相结合,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着力提升法治文化的引导力、渗透力和创造力,为创建“全国法治乡”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中共东海县**乡委员会

篇6: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延安市人口计生局

关于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口计生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市人口计生局决定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机关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以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

制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宏观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

三、主要内容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全系统大兴学习之风,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学习新时期中、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口工作方针、政策、法律和重大部署,结合本职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引导干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提高自身修养与落实“十二五”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市人口计生局将邀请人口理论专家进行人口理论讲座,进一步强化机关学习活动,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各县区人口计生局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撰写理论学习文章,真正做到学深学透,学精学实,融会贯通,为全体干部职工做出表率。

2、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大下访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接访群众,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认真听取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同时,要围绕新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社会改革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重点做好区域人口发展、社区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农村育龄妇女生殖疾病调查和防治、出生缺陷的原因与干预措施、流动人口等重点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统筹

计人员和计生专干。各县区人口计生局要按照“学用一致、梯次培训、注重应用”的原则,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落实好教材和师资,对县、乡计生干部分期进行集中培训,重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

4、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各县区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将县、乡服务站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当地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整体规划,将服务站建成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首选单位。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快全市33个重点镇、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计生站、计生室建设。加快县级计生站建设改造,延长、富县、黄陵3个县年内要高标准建成县计生站,安塞县计生站建成国家级示范站。开展乡镇中心示范计生站创建活动,每个县建成1个市级示范站。黄陵县要通过“国优”验收,子长县力争达到“国优”标准,延长、宜川、黄龙三县达到“省优”标准。已实现“国优”和“省优”的县区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巩固创建成果,提升服务水平。市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切实加强对县区计生服务站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县区计生服务站的龙头作用,为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

5、深化创造争优活动。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继续在全系统开展创造争优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推动市、县区人口计生局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全市计生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的机关。

学习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和调研报告评审委员会。各县区人口计生局要把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定期研究,明确任务,广泛宣传,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

2、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过程检查和效果评价相统一,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各项活动的检查考核,特别是要加强对干部学习调研效果的考核,加强对干部培训和服务能力建设的考核,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注意发现和培植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宣传学习提高年活动实效性,突出宣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推动工作、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成果,巩固和扩大学习提高活动的效果。市人口计生局将利用《延安人口网》和“12356”计生阳光服务热线,考评各级人口计生干部职工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能力水平,检验学习提高年活动的成效,及时通报各地活动开展情况。

延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 △学习提高年 意见

抄报:省人口计生委

抄送: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市计生协

延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11年5月17日印发

篇7: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华亭县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

各乡镇教委、独立初中,县直中小学、幼儿园、职教中心:

11月20日,平凉市教育局以平市教发„2008‟297、299号文件通报了静宁县小学教师魏小朋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犯罪一事,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魏小朋犯强奸罪、猥亵儿童罪两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2年至2007年期间,静宁县教育系统曾发生过两起类似案件,均被判处死刑。此类事件的发生,严重摧残了幼童的身心健康,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危害特别严重。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

质的教师队伍,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使活动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目的

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华亭县教师行为规范“八不准”》的要求,着重解决教师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坚持道德自律,提高师德水平,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道德品质。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落实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教。通过不懈努力,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作风扎实的教师队伍。

二、方法和步骤

本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从11月下旬开始,12月底结束,集中利用1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11月21至12月5日)宣传动员、集中学习阶段。

主要任务:通过宣传动员、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严格落实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

具体要求:(1)组织准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日程表,按要求准备好学习资料。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和

求意见表、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查找出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对反映教师个人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给相关教师,并与其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限定改进期限。各学区、学校于12月20日将本学区、学校查找出的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上报教育局。

学校重点查找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管理松懈、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等;

2、主要精力没有用在校风建设上,没有端正教风和学风的长远打算,忽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教育;

3、对各种不正之风抵制不力,对错误的人或事放任不管,学校正气不足,人心涣散;

4、对学校教师的思想、生活、作风等方面了解、关心不够,特别对患有精神病、抑郁病教职工的观察和监控不力。

教师重点查找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言行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行为举止违反教育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违反社会公德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华亭县教师行为规范“不不准”》,有损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形象;

2、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管理学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学生不能公平对待;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三、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为切实搞好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县教育局决定成立由党委书记、局长陶玉宏同志任组长,纪检书记、副局长王永建,副局长马志发,副局长、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康文昊同志任副组长,各学区、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教育股,康文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学区、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师德师风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篇8:1号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

赵北庄村目前采用了办村民夜校、发放法制宣传册、法制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教育。村里投资30余万元, 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村民学校, 结合实例, 由浅入深, 定期考核, 使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节假日, 赵北庄村还充分利用民间花会、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同时, 配合公安津南分局南洋派出所开展法制宣讲课, 在村内明显位置建立法律宣传栏, 张贴法制宣传挂图和法制宣传资料、报刊, 并定期更换内容。

此外, 村委会每月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每季度定期举行民主议政日, 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汇报近期所做的工作, 以及如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村委会还成立了调解小组, 为村民发放《民事纠纷法律知识手册》, 说案说法, 依法调解。

上一篇:行风建设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员工安全文明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