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

2024-06-24

村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精选6篇)

篇1:村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

按照街道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北郊社区、街道包居干部、北黄庄居两委一致决定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社情民意大调研,以进一步沟通民情,切实加强为民办事的能力。北黄庄居工作组及时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并在第一时间深入居宣传政策、访察民情、调查民意,访民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北黄庄居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北黄庄居地处北辛街道北部,东依滕龙路,南邻马王社区,西接龙阳,北抵北秦居。占地面积160亩。现存耕地面积500亩,属于北辛街道的农业村居。

(二)组织建设情况。“新两委”班子成立以来,认真按照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居党员干部群众凝神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北黄庄居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紧扣发展迈大步、创新理念转方式、立足发展破难题,整体工作达到了上级领导认可,全体居民满意的效果。

(三)居民结构情况。北黄庄居共有居住户160户,总人口600余人,其中特困户6户,离退休老党员4户,个体经营户7户外出务工人员占40%,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占20%。

二、调查形式和抽样情况。

在访民情阶段,工作组采取召开访民情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居民所喜、所忧、所盼。先后召开访民情座谈会一场次,发放调查问卷xx0份,入户走访居民xx0户。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工作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居民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我们通过对座谈会、调查问卷和走访等形式征集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归纳,认为当前社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致富手段相对单一。居民以外出务工和种地为主要收入,但大部分居民缺乏门路,缺乏技能,在市内务工和外出打工成为居民获取报酬或收入的主要门路,致富手段单一,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质量难以提升。

2、少数居民因病致穷急需救助。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居民享受到了“新医保”的照顾,但由于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居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就无法承担了,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看病贵往往造成正常的居民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居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本次调查共抽样xx0户,大多数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大。大专或以上文化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外出工作或打工。

4、文化生活不丰富。大多数居民认为本居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少,居民业余时间想开展活动但没有地方和场所。

四、居情民意化解措施

1、转变观念、立足城郊、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针对北黄庄居的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发挥北黄庄居群众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二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科技是发展现代的农业的支撑,农业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居民从传统的单一耕作经营到多种经营的转变。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壮大非农经济。要结合村居田少人多的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非农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居民培训、居民就业、居民富裕的路子,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和技能,扩大就业面。

3、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落实和执行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好社区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切实落实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合作医疗”照顾、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工程”等惠民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居民手中。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尽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居民一起共同谋划,共同努力,抓好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就北黄庄居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人力、才力、物力着重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切实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发展郊区现代农业,必能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北黄庄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

篇2:村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

一、捷文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模式

1999年, 福建省龙岩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林业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8月, 为探索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一场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的综合性改革, 在武平县捷文村展开。

2002年2月, 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 武平县专门成立了由县林业局局长担任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 同时, 捷文村也成立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到各村民小组、农户开展调查研究, 摸清农户的经济状况、林木经营管护情况等, 制定实施方案并发到各村小组征求意见, 随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讨论通过《捷文村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实施方案》。该村164户农户与村民委员会签订了承包集体山林的合同, 合同承包面积共20 135亩;同时, 对1990年承包给外村村民经营的2 807亩山林合同予以全面完善, 并完成了林权登记发 (换) 证工作。集体林权改革方案规定如下:

捷文村的林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 在确保不改变林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 实行有偿使用。在现有林管护现状基础上, 根据谁管护林木, 产权就归谁的原则, 将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或联合体, 林地租赁期定为50年。

1.村民个私造林。

按照“谁造谁有”原则, 村民过去或今后造林 (含种竹种果) 林权归造林者所有, 并不收林地使用费。自留山也无偿归农户使用, 不收取林地使用费。

2.责任山。

责任山可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集体造林的, 其中未间伐的按每亩每年1.5元标准收取林地租用费;已间伐的按每亩每年1元收取林地租用费。另一类是天然林, 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有通路且路程短, 资源好, 按每亩每年1.5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二种是有通路且路程较长, 资源较差的按每亩每年1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三种是没通路且资源也差的边远山, 按每亩每年0.5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四种是从来都无法开发的特殊山场, 待日后再做特殊处理。

3.已承包的现有采伐山场。

承包者和山主在合同期内不再交林地租用费, 合同期满再交林地租用费, 价格待后重新确定。

4.1981年林权发证后有林权纠纷的山场, 由村委会调解划定后再延包或招租, 如有原山主不服要上诉的按上级政府或者法院断定后再延包或招租。

二、捷文村林改过程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开展外业调查, 搞好资源评估。

捷文村林改工作组组织林权申请人、工作队员、村干部按片深入到山场进行全面调查, 结合“林业三定”林权图和1981年汇编清册, 填写林权发证外业登记表, 注明座落、地名、林班、小班、林种、面积、造林年度、四至界线等变化情况。

2.内业整理。

所有山林的四至、树种、林种均按实地调查填写, 并逐户核实户主姓名, 然后填写林权发证外业调查登记表。并根据林权证尺寸大小, 按实地情况分户制作位置图, 然后分集体林权、个人林权统计, 填写林权登记台账。

3.公告。

林权申请登记情况核实后, 捷文村即在本村和毗邻村进行张榜公布, 公告期为30天。公告内容包括登记对象、登记内容、公示时间。

4.签订合同、发证。

捷文村村委会根据评估结果, 通过“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 将山场林木协议转让给农民经营, 并逐一签订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转让合同, 依据合同在县林权登记中心办理林权证。

捷文村集体林地林木产权试点改革前后历经三个多月。根据2001年12月15日拟定的《武平县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小结》和捷文村2002年7月12日拟定的《改革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工作总结》资料分析:捷文村林地总面积33 369亩, 扣除自留山6 600亩、插花山3 642亩, 捷文水库征用185亩, 其余22 942亩集体林地全部实现产权明晰到户, 其中1995年转让给外地老板2 807亩, 剩余的20 135亩, 分成313块, 将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产权转让给全村164户村民, 双方签订了捷文村集体林地使用林权产权转让合同。村委会在合同签订时一次性收取2002年林地使用费 (地租) 16 486元。

三、捷文村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取得的成效

1. 耕者有其山。

捷文村共有164户村民, 实施林改后, 全村共发放林权证164本, 每个农户都有1本。全村所有农户都承包山林, 其中最多的达到500多亩, 少的也有几十亩, 户均承包集体山林125亩。

2.育林护林积极性普遍提高, 增加了林农收入。

过去, 集体贷款出钱造林, 农民出力, 不管成效, 年年造林难成林;如今, 自家出钱出力, 自造自管, 造一株管好一株, 造一块成一片。多数农户主动对承包的山林进行抚育管理, 对毛竹林进行全垦和施肥抚育, 并开展植树造林和山地综合开发等。林权改革, 确保了林农权益, 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根据当地村民当时进行的测算, 按平均15年后主伐林木, 期间支付的成本只有林地使用费一项, 如果按每亩每年收取1元林地使用费计算, 则共需支付成本1 875元。届时按每亩出材8m3、纯利润每立方米100元计算, 可获得收入超过10万元, 全村每户仅林木收益年可增收6 000元, 这还不包括多种经营收入。

3.村财政收入增加。

据捷文村党支部书记介绍, 该村前几年的村财政收入中源自林业部分的是0.4万元, 而集体林产权改革后每年仅林地使用费一项就达1.6万余元, 其中还不包括林木采伐收入分成。按照捷文村村委会和村民的约定, 林改后凡是每户主伐自己所承包的林木, 都必须按照2元/m3的标准, 向村集体另外缴交“集体提留”。

4.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林区治安稳定。

过去, 由于林农没有林木所有权、林木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 林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集体山林分而不管, 只砍不造, 有的因林地界址、林木权属不明晰, 林事纠纷时有发生。捷文村通过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务林有其山”, 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兴林致富的广阔天地, 而且林权纠纷、盗滥伐木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责任制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保护了林业生态资源, 维护和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长期以来, 林难管、火难防、乱砍滥伐屡禁不止、山林火灾难以扑救的现象, 是好些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林权改革后, 山林落实到户, 林产就是家产, 林农都尽责尽力看管, 偷砍滥伐林木歪风基本消失了, 山林火灾也减少了。

篇3:关于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研究

关键词:民情民意收集;民主和法治建设;制度建设;舆论宣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民情民意的重视是我们党与国家兴盛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得到了提升,公民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一、我国民情民意收集制度的现状

民情民意指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人民群众共同的意愿与呼声,它代表着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与诉求。民意作为一个概念词最早出现在我国,但是民情民意的收集调查制度建立、广泛使用却始于西方。20 世纪30 年代,美国乔治·霍勒斯·盖洛普创办了美国舆论研究所,民意收集调查开始作为一种严肃的科学调查方法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我国政府的民情民意收集主要包括:

(一)政府主动收集民情民意。

1.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作为国家机关中唯一专门从事社情民意调查单位,具有社情民意调查的独特优势、规范制度。

2.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大代表主动收集民意在大会上提出,反应民意。

3.行风政风建设工作,通过行风政风测评,动员民众加强监督、参政议政。

4.职能部门为促使工作的推进,召集民众或走到群众中来获得所需的信息。

5.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众呼声,了解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6.还有一些开展民情民意收集的专门活动。

(二)民意不畅原因分析

我国导致民意不够畅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体制思想原因。1、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等级制度森严,民众是最底层的被统治阶级,更多是对于上级命令决策的服从,不敢也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2、封建思想压制。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是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忠君”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使得民众失去了表达想法的意愿。

2.官员民本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宗旨,但是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党性修养不够、宗旨意识不强导致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看不到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在开展工作时,不是让民作主,而是替民做主,搞“一言堂”,损害了民众利益,提高了行政成本。

3.民情民意收集系统不够完善。我国虽然有专业的民情民意收集部门--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有着先进的调查手段(CATI),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晚,目前仍然没有建成完善的调查网络,在理念、手段、人才专业性上仍与国外先进经验有差距。2009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

(三)、完善民情民意收集对策措施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想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必须更加尊重民意、听取民意、顺从民意。要实现我国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就必须要加强我们

1.提升认识,形成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听取民声、收集民意是我国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借此次活动的机会,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转变以往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采用多形式、多渠道主动收集民情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多管齐下,建立健全民情民意收集制度

完善我国统计局社情民意中心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形成由顶层到底层的全覆盖。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积极学习国外社情民意调查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使我国社情民意的收集更加独立、科学。

加强信访责任制。严格落实信访回复制度,提升信访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意识,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处理,真心实意为民解民忧办实事,引导群众以更加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越级上访”,让信访制度成为民意上达的桥梁。

充分利用其他民意征求渠道。

(1)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充分利用政协广泛的工作范围、优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社情民意收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利用其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在人民利益诉求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群众社会监督、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诉求表达平台收集民众意愿。

(3)第三方民意调查机构有着完整的调查网络、稳定专业的调查队伍、科学的调查方法,在民意调查中处于中立的地位,其调查的数据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政府部门要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为我所用,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3.加强宣传,引导民众乐于表达民意。

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透明、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让群众了解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使其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同时引导民众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我国的民情民意收集有着深厚的基础、广泛的渠道,但是面对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民情民意收集仍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情民意收集探索之路,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14年06月16日)

[2]周丽明:《网络舆论的演变及效应分析》

[3]人民网:《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问题的调查》

[4]张坡:《新时期中国行政法制化探析》

篇4:村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

一、网络民意的特点及原因

1. 明显的非理性

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公开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 网民在成为信息接收者的同时又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这种身份地位的变化, 使人们得到更多意见表达机会的同时, 带来了一个问题, 即短时间内人们无法具备这种身份转变后应具备的素质。此外, 微博因其字数的限制, 也往往很难使人们对问题进行理性、深层次的探讨。

2. 讨论重点偏移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这一关系到民生的话题也就成为了人们释放不满情绪的导火索, 因而把其视为我国养老政策不健全、政府不作为的一种体现。在网络环境中人们能够对各种话题产生迅速的反应, 这就使得网民无法收集大量资料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 因此往往出现从政策讨论到情感宣泄的偏移现象。

3. 时限性显著

对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发布的“以房养老”的微博评论进行整理发现, 网民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信息的发布期9月14日至9月17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浪微博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受众, “以房养老”这种关系到民生的热门话题会很快吸引他们的关注, 微博的转发功能也使得话题得以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扩散。此后, 网民的评论出现了随时间的变化不断递减的现象, 这和网民网络使用的碎片化、热门话题的更新速度之快是分不开的。

二、政策公开讨论阶段网络民意收集存在的问题

1. 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迟缓

在此次政策的讨论中, 人民日报于14号发出相关微博后, 直到16日才刊出了一条《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16日05版) 的新闻, 认为“以房养老”首先应该破除伦理阻力。但就当时阶段, 人们的讨论重点集中在政府对个人养老问题应怎样作为上。这种没有直面质疑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不满。直到19日央视新闻才在新浪微博上刊出了一则民政部副部长回应相关问题的视频, 对政策进行了解读。将近五天的时间政府才回应了网民的相关质疑, 而网民的各种负面情绪已通过网络平台迅速扩散起来。

2. 政府网络民意回应的主体不明确

从目前的网络民意回应来看, 我国政府还没有专门进行民意回应的专门机构, 出现了回应主体众多, 信息混乱的情况。在此次的“以房养老”政策的民意收集过程中, 孟晓苏这位“以房养老”政策的制定者之一, 于9月15日发布了相关的微博, 因与网民意见的分歧之大, 引起了双方的争论。从相关的资料看其并非政府工作人员, 但网民因其专家的身份误认为这就是政府的态度。而民政部副部长直到19号才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时间上的滞后性也使得网民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扩散。

三、网络民意收集的完善之路

1. 政府

首先, 政府要对网络民意有正确的认识, 明确网络民意收集的基本原则。在民意收集过程中要以尊重网络民意的权利为前提, 实事求是为基础, 疏导沟通为渠道, 真正做到不同意见的公开表达。其次, 依托网络平台制定多种多样的民意收集方式。第一、以政府网站和微博为平台打造网上民意社区。使政府和网民可以进行双向沟通。第二、学习国外网络民意调查的经验, 可以采取新闻+问卷的形式进行网络民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可以明确网民基本社会信息的同时通过量化的方法对具体的观点进行统计, 以保证民意收集的科学性、真实性。第三、引进听证会制度, 实现民意的公开讨论。听证会是表达公众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网络听证会一方面可以发挥听证会原有的优势另一方面扩大了听证会的听证范围、降低了听证会的成本。这种及时的互动讨论弥补了延迟反馈的不足。再次, 建立动态的民意监控收集系统。对网络民意进行数据化分析, 以增强其价值效用。

2. 媒体

首先, 不同的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传统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评论的客观性优势, 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 以引导受众对相关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新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 给予各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充分讨论的机会, 展示各种观点, 与网民进行及时、双向的互动。其次, 要加强不同媒体间信息的融合, 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在现今的媒体环境下, 人们信息收集的渠道多种多样, 单一信息渠道的强效果观不再存在, 人们会对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整合, 如果不同渠道间的报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判断, 不利于人们对政策进行理性的讨论。最后, 加强和政府的信息联动机制。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虽然能快速的进行传递, 但是仍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政策的制定涉及到不同人群, 有的人还没有掌握网络技术, 因此政府在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政策的公开讨论的同时, 还要利用传统媒体传递相关信息, 以扩大政府与人民的互动范围。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803301701/A9n Jf7eo8#_rnd1383385951237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三峡大学学报2004.3 P22

篇5:内蒙古网络民意表达现状分析

本文拟对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进行分析, 试图呈现该地区网络民意表达的现状, 进而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内蒙古网民网络民意表达“外化”特征明显

区内网站民意表达平台设置:有意向, 无管理。为了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民意表达的状况, 笔者曾于2008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网站进行了调查。调查随机选取了451个网站, 其中在能打开的342个网站中, 设有民意表达渠道的网站有339个, 这里所说的民意表达平台包括论坛、博客、网上调查、网上跟帖等。完全没设民意表达渠道的仅3个网站。调查中339个网站中有242个设有论坛, 论坛所占比例达到71%。网上论坛是观点集散地和民声集散地, 网站不论是为获取民意还是为获得高的点击量, 只要是较大网站, 设置论坛成了一个现实。比起论坛的热闹场面, 博客似乎显得要冷清些, 339个网站开有博客渠道的仅66个, 大约占19%。尽管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已经超过5000万, 在2007年的1.6亿人中占据31%的位置, 但似乎网站并不看好这一点。条条大路设置得很好, 但设置了并不代表就完全疏通了。242个设置论坛渠道的网站中, 打开率约为69%, 博客打开率约为76%。可见,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率并不高。即使是在这些有限的畅通渠道中, 民意也并不汹涌, 调查中我们发现, 无论是论坛、博客, 还是网上评论, 网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 帖子数量、更新速度都不尽如人意。

2010年6月, 笔者再次随机浏览了前面调查过的20个网站, 发现变化并不大, 甚至有些网站已经关闭, 只有极个别的网站在发展中重视民意表达平台的建设, 论坛、博客的人气较旺, 如城市门户包头在线。尽管这两年也有些新兴的论坛社区影响较大, 如北方新闻网的“99街”, 但总的来看, 内蒙古没有自己有代表性的网络发言地, 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的建设在当前民众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背景下是严重滞后的。而网络媒体相对发达的省市情况则不同, 如湖南的红网论坛, 在湖南人的心目中认可度很高, 成为有代表性的地区民意集散地, 这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网络民意表达渠道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站在发展中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民意表达平台的设置, 但仅有建设的意向, 却缺乏管理维护。这就使内蒙古自治区网民在民意表达时点击区内网站并以此为表达渠道的情况较差, 而更多地选择区外有影响的网站, 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网民网络民意表达平台“外化”的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网民参与意向:访问少, 期待多。2007年的调查中我们对内蒙古网民做了问卷调查, 经统计, 随机抽样调查的120位网民中, 浏览过几次区内网站的为62人, 占51%, 而上区内论坛的约占22.5%, 拥有区内博客的仅8人, 在区内新闻跟帖的仅9人, 但这些网民中进过区外论坛的比例达到66.7%, 有区外博客的有55人, 新闻跟帖的33人。2010年6月笔者随机对身边的网民进行了访问, 同样, 点击区内网站的寥寥无几, 通过区内网站发出自己声音的几乎没有, 他们大多选择国内知名的大型网站、社区, 而没有本土化选择的习惯, 认为区内网站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 并不是内蒙古自治区网民没有参与民意表达的意愿, 而是网民选择参与区内网站作为表达途径的积极性不高, 在问及为何很少浏览并参与区内网站时, 排在前三位的回答是从没有想过去访问内蒙古网站、区内网站内容更新速度慢且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习惯一上网就上大型的网站。即使是上内蒙古网站的也只是自己有急切需求的, 如眼下正找工作, 就看看内蒙古人才网;找房子, 就浏览一下内蒙古房产网。而极少有人是因为放松娱乐休闲或者浏览新闻而访问内蒙古网站。

即便是在网民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区内网站, “民意”表达情况也不容乐观。我们来看一下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渠道中承载的网民意见表达情况。

在区内网站中选取民意表达渠道设置畅通、访问人数较多的8家网站: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闻网、包头在线、巴彦淖尔论坛、呼伦贝尔人民政府网、内蒙古论坛、呼伦贝尔论坛以及博友论坛。我们对已有的论坛内容进行归类总结, 发现内蒙古新闻网、包头在线、内蒙古论坛以及呼伦贝尔人民政府网4家网站中主帖比例稍高的是时政类, 北方新闻网、巴彦淖尔论坛、呼伦贝尔论坛以及博友论坛中文娱日常生活类帖子占据很大比重, 在抽取网民回帖数最高的50个帖子时, 发现表达的内容除内蒙古新闻网和包头在线外, 多是些“非民意”的内容, 即多数不是对“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在以上8家选取设有博客的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闻网、包头在线、呼伦贝尔人民政府网4家网站, 共计40个博客对其博客日志进行归类, 除呼伦贝尔人民政府网所写日志民意和非民意大致持平外, 其余3家所写日志多是非民意的内容, 多是博主心情的描述、工作中的困难等。如内蒙古新闻网10位博客发的所有日志, 有136篇是非民意的, 62篇是民意的;而在包头在线上34篇都是非民意的。尽管从大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作者写博客的目的, 已经从“记述自己的心情”转变为就某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这样的倾向还不是很明显。

内蒙古网民网络民意表达“外化”的原因

经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内蒙古本土的网站缺乏吸引力, 导致大多相对成熟的网民选择区外网站进行意见表达, 从而出现网络民意表达平台“外化”的现象。这样的现状对于相关部门快速准确地掌握自治区舆情, 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是相当不利的, 对于我们内蒙古的网站发展而言, 也是巨大的损失。那么, 内蒙古本土的网站为什么缺乏吸引力, 网站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呢?

笔者在2010年4月组织学生对内蒙古的主要新闻网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分析, 包括最能代表内蒙古网站发展水平的内蒙古新闻网、新华网内蒙古频道、北方新闻网、中国内蒙古等网站, 这些网站在百度和谷歌搜索中都位居前列。通过对这些网站的观察分析, 我们发现并总结了网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很有代表性,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内蒙古网络平台发展中的不足。

第一,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内蒙古网络的发展, 经济力量决定着网络的质量和影响力, 也影响着网络从业人员的水平。内蒙古的网站整体实力较差, 市场经营意识落后, 宣传力度不大, 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没有资金的支持, 网络就没有发展的根基, 有水平的人也大多数都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不愿意来内蒙古, 这就造成内蒙古地区的网络不发达。尽管内蒙古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前列, 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这一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网络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 网页设计僵化、雷同, 技术含量低。由于网页设计还跟不上网站发展的步伐, 不少地方性新闻网站的页面还走不出“千网一面”的怪圈, 网站之间是“天下网页大家抄”, 很少能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页, 当然这也跟决策层对于网站的定位不明晰有关系。这使得目前不少网站的内容页面类似于其他网站, 缺少特点。版面设计不精细, 标题不醒目, 设计不吸引人眼球, 页面很单调。

第三, 内容方面缺乏原创, 时效性差。原创力量薄弱, 网站的内容大部分来自当地媒体或其他网站的转载, 特别是对为数不多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转载, 使得大部分网站的内容趋于雷同。资源信息不全面, 信息更新速度慢, 时效性不强, 服务差, 反馈过程慢;信息量小, 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第四, 互动性不够。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互动性强是它的一个强大的优势, 但是目前内蒙古的网站互动性体现得比较弱, 引导不够或指示不明, 或不重视, 或由于网站影响力弱, 内容被关注程度不够等, 都导致了网站没有很好地发挥互动性这一优势。

参考文献

[1].闵大洪:《中国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 《新闻实践》, 2002 (4) 。

篇6:互联网民意表达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互联网民意表达是指社会公众以互联网为平台, 通过论坛、社区、微博、博客等方式对社会中发生的一些现象或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影响公共决策的政治行为。互联网民意表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 互联网的民意表达主体具有广泛性,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的领域, 拥有不同的身份、背景和知识构成,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普通公民更好更有效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 只要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 就能够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次, 互联网民意表达客体呈现多元化, 社会公众既可以就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 也可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进行讨论, 还可以对国家和地方的一些大政方针政策发表意见、进行合理化建议,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再次, 互联网民意表达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公众进行民意表达既可以选择论坛、社区、微博、博客等交流平台, 也可以选择网络问卷调查、网络直播互动等方式。最后, 互联网民意传播具有迅速性。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 使得某种受到人们关注的互联网表达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快速的传播, 能够很快的传播和汇集思想和意见, 其影响力是其他民意表达方式无法企及的。

2 互联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民意表达虽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范围和影响, 也有利于政府部门科学合理的进行决策, 但互联网民意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虚假信息、虚假民意和恶意言论等问题却制约着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2.1 互联网民意代表存在局限, 不能代表全体民意

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 保持理性的人常常不会轻率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发表评论, 而一些比较偏激和情绪化的人往往充当了“喷子”的角色, 在各种论坛大肆“灌水”, 在这种情况下, 所谓的互联网民意表达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意表达了, 而是转变成思想观念偏激者和不满人群发泄牢骚和不满情绪的一种途径。此外, 互联网民意表达的局限还体现在城市民意和农村民意方面。由于经济水平、教育和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具有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许多偏远地区和农村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 许多农民并不会使用计算机网络, 一些地方甚至连基本通信都才刚刚普及, 更不用说上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了, 这就使得互联网民意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偏向, 不能够代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农民的意见和诉求。

2.2 互联网民意表达失真和非理性现象突出

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大多不会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是采用虚拟隐匿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网民发表意见和看法时“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甚至是“无中生有”乃至造谣, 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互联网民意是失去真实性的。与此同时,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约了等方面的差异, 许多网民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考虑自己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针对某一问题时仅仅就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 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代言, 这就会使得不同意见、不同立场的人之间单纯的为了骂战而骂战, 甚至进行“人肉搜索”等人身攻击, 这些非理性和情绪化的互联网民意表达都使得互联网民意表达失去了其本来应有的意义。

2.3 互联网民意容易被操控和利用

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公共知识分子”和“民意代表”充当了互联网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如果引导民众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建言,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公民互联网参政会起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意见领袖的引导力和从众心理的双重影响, 使得许多网民丧失了自主的理性判断能力, 从而互联网民意出现了被操纵和绑架的危险。如秦火火、薛蛮子等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散布一些虚假的信息, 造成公众的不安;发表一些偏激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言论, 诱导公众和舆论走向。

3 完善互联网民意表达的对策分析

(1) 加大互联网普及力度, 提高网民数量和质量, 引导网民理性表达和参政。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推广和普及的力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并逐步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互联网用户群与日俱增,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逐渐参与到社会和公共事务中来, 这在很大程度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范围。但同时也应正视部分网民素质偏低、思想观念偏激, 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大力加强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力度, 让身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条件通过互联网来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 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社会热点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来, 已达到真正代表广大互联网用户民意表达的效果。此外, 还要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 引导互联网用户理性的进行表达和参政, 尽量避免一些偏激的、非理性化的言论和行为。

(2) 加大互联网民意表达的相关立法, 从制度上规范互联网民意表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互联网上进行民意表达是网民的权利, 但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进行互联网民意表达, 是为了更好的参政议政, 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利益诉求, 而不是为了发泄一些偏激的言论, 或者利用自身影响力绑架舆论、绑架司法, 甚至发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 引起社会恐慌和动荡。对于一些“网络大V”、“公共知识分子”要进行合理的监督和引导, 倡导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正确的引导公招和舆论, 要正视、尊重网络“意见领袖”的存在, 并耐心、虚心、真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 避免出现“秦火火”、“薛蛮子”等类似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民意表达的立法, 从法律上进行规范和保障, 加快互联网参政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 对于诽谤、恶意进行人身攻击的, 制造谣言引起社会恐慌和动荡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和制裁。

(3)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摒弃行政机关“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进一步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 树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服务型政府”观念。进一步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和公关的能力, 对于网民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质询, 不能采取搪塞、回避和冷处理的方法, 而是要积极的和媒体、公众交道, 积极主动进行公开。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网络声音与官方声音在赛跑, 政府失声和媒体缺位只会让谣言更加肆虐, 从而使事态向不可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公信源于透明。只有积极、及时、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 才能真正阻止谣言的散播, 争取工作的主动, 赢得公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对于一些公共突发事件, 要实时的进行报道和公开,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让广大群众和网民了解真相和进展情况, 避免因长时间不公开而使公众情绪发酵失控, 使政府失去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王菲.试论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特征及其局限性[J].现代妇女 (理论版) , 2013, (9) :131-132.

[2]高成嘉.网络信息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同一性[J].新闻爱好者, 2011, (12) :44-45.

[3]廖妮娜.试论用统战工作方法管理和引导网络“意见领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01) :58-60.

上一篇:毛概经典真题及答案下一篇: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度第二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