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2024-04-12

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共9篇)

篇1: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2009060523 政治学与行政学 谢玉凤 鉴于目前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其腐败现象泛滥,以及人们对于建设透明性公开化的政府的热衷,公务员财产申报被大众所关注,而对于建设完善的具体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也迫在眉睫。

素有“ 阳光法” 之称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保证官员廉洁奉公、为政清廉的有效措施之一。1883年, 英国通过了《净化选举, 防止腐败法》, 它规定所有的国家公务员必须依法对其所拥有的财产状况, 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增减等情况向国家的督查机关做出书面报告, 并接受监督机关审查和监督。自此,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到目前为止,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印度等都确立了该制度。自从产生之日起,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对于约束和规范公务员的行为, 反腐倡廉, 树立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我国要想有效地防止腐败也必须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使得我国公务员的行为未能受到有效的约束, 产生了许多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 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 在我国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在我国, 有的公务员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增大, 经不住钱财的诱惑, 置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于不顾, 大肆聚财敛财。2004年8月16日《法制晚报》报道说, 据商务部首次披

露的数字显示: 我国目前尚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 共卷走资金高达500亿美元。贪官外逃数字和资金外逃数字反映了我国对于贪官外逃现象尚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措施。正是因为我国没有完善的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公务员平时的家庭财产状况不明, 他们一旦腐败要查处他们很困难或者查出来时, 贪官已逃。但是, 如果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巨额财产在申报中没有反映, 又无法说明的, 就可及时查处并加以惩治,那么, 搞腐败的公务员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腐败的成本。.可以减少国家财产蒙受损失。家庭财产不报告、不透明、不接受监督, 使得有的公务员大肆挥霍和占有国家的财产而不为人发现或无人及时发现, 到最后该公务员因明显触犯法律而受到惩处时, 国家财产已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财产申报制度, 将监督关口前移, 一旦发现公务员的家庭财产明显超出实际报告的部分, 即可及时介入调查,将被违规或非法占的国家财产及时依法收回, 及时挽回国家的损失。.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务员的家庭生活消费水平, 为国家在宏观上调控其待遇提供依据。.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保证社会稳定。众所周知, 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就会产生腐败, 而政府的权力掌握在公务员手中,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就极易导致腐败, 并且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 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制约公务员权力, 防止腐败的有效工具之一。制定财产申报制度可以对公务员的心理产生抑制作用, 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行为, 使其不敢贪污、受贿, 从而有效地防止

腐败的产生, 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使人民群众信任政府、认同政府。最终, 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我国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出台,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反腐倡廉的进程, 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制, 我国的人大代表有相当大部分在政府中任职, 且大多数是各级政府中的领导。也就是说, 他们既是各级政府的领导同时又兼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这一构成严重阻碍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 这也就是我国《公务员法》中没有财产申报制度的最根本原因。因为这项制度约束了其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此制度一旦通过, 对部分公务员来说, 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因为我国人大代表中有相当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公务员, 使得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出台。而在国外, 公务员并不兼任议员, 议会相对比较独立, 受公务员的影响也比较小, 通过财产申报制度比较容易。这也就是国外的财产申报制度早就出台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我国却千呼万唤始不出来的根本原因。2.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尚存在反对论调。反对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种论调:(1)“维护隐私权论”。有人认为, 官员同样是公民, 享有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 个人收入、家庭财产情况都属于个人隐私范围;强制公布官员财产, 是对官员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实不可取。(2)“监督无效论”。有人指出, 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由官员个人提供财产信息, 所依靠的还是官员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腐败官员照样会隐瞒真实财产情况, 人们照旧无法获得真实信息, 监督也就

成了空中楼阁。(3)“成本过高论”。有人强调, 中国官员数目众多, 配套制度又不完善,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与操作都十分困难, 立法成本与执法成本都太过高昂。(4)“立法条件不具备论”。面对“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 有人总是以充满权威感的声音回答道: “目前立法条件尚不具备”, 但是, 至于哪些条件不具备, 他们往往语焉不详, 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总结:要建立有效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必须首先完善人大制度, 同时, 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才能有效地发挥财产申报制度应有的作用。主要理论上有以下几点:使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建立相对独立的受理机关,扩大申报主体和申报内容,定期申报和临时审查相结合,公开财产申报的结果,吸收部分公民参与到申报过程中以及转变公务员的观念等等。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清洁政治的“阳光法案”,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已为众多国家的司法实践检验,成为世界各国反腐败的法律“利器”。然而,作为一项有效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基本制度安排,在中国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法案的阳光终究会普照中华大地。

篇2: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特定人群对其财产和收入情况进行如实申报的制度。从财产申报制度产生之日起,它对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

1、预防和惩治腐败

预防腐败。这也是财产申报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事后惩治行为虽然打击了公权力腐败行为,予以责任人相应处罚,但公共利益受损害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这只是事后补偿。从源头彻底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是财产申报制度的价值追求。

惩治腐败。对于经审查出现异常的财产状况以及追溯的违法行为,应予以惩罚。在审查过程中公职人员的财产可能会出现来源不明的情况,出去因客观条件无法鉴定的而且能够轻易判断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收入外,不明财产均可以被怀疑为非法所得。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程度取决与政治制度化的建设。政治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政治制度本质能否实现。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种被许多国家认可的,预防腐败的社会监督机制是政治机制的一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关系到政治文明的程度。

3、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制化的财产申报制度给予广大人们群众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是我国社会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公务员履行法定的财产申报义务,能够有效地把公务员的活动纳入国家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促进公共权力行使的法制化、规范化。

4、其他意义

财产申报制度的良好实施需要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塑现代行政精神,公职人员通过每次履行财产申报义务,会从中受到一种道德教育,促使自己遵守各种职业准则,主动避免利益冲突的可能。定期地申报财产,给公职人员以道德觉醒的机会,时刻想到道德界限的存在,以此来做到警钟长鸣。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实现的原因分析

1、执行及制定者对申报制度的认同性差

被采访者认为,原因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有思想意识上的不认同、不理解。一些人对我国财产申报制度实施顾虑重重,甚至存在着某些片面的、错误的思想。

例如成本过高论。认为中国公务员众多,如果均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操作方面会很复杂,同时立法和执法花费的人力财力过大。但是,实施财产申报制度的成本远低于腐败给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经济、政治上等带来的损害。还有监督无效论认为我国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实施效果较好财产申报制度,并且财产申报依靠的是官员个人的道德意识,即使有了法律也无法了解个人财产的实情。制度发展有它的客观性。制度只有在不断的运作中,才能有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制度中的合理部分得以巩固和发展,不良部分得以消除或改进。

2、法制不健全

我国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面临的另外的一个阻力是法制的不健全。

1)缺乏法制保障

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财产权、隐私权和公务员制度,只通过一般的制度形式而不是国家法律形式实施,不仅影响了公众对该制度的知晓程度和监督程度,而且实施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2)我国的配套制度仍不健全

“阳光法案”的阳光要达到“强烈”还需其他的法律制度相协调、相互影响。公权力腐败带给腐败分子的收益最根本上来说是财产的非法收入,但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财产的积累并非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追求,目前在腐败领域基于权力与权力交易、规避危险、间接获益、逃避责任等目的而产生的腐败行为,是财产申报制度无法纠察和根除的。

结语

篇3: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公务人员接受相关组织机构审查、监督的一项法律制度早已出现,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成文法律是英国1883年制定的 《净化选举, 防治腐败法》。 世界各国多将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公务人员确定为申报的基本主体, 但并不局限于此, 还有一些社会组织通过法律授权具有了部分公权力。 申报的财产一般分为:动产、不动产、债权、债务、收入、存款和无形资产等方面。 当然, 一般财产申报都是在达到一定数额限制后才会被要求申报。 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务员腐败, 使用公共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人受到应有的监督。

二、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我国财产申报制度所规范的客体种类范围不断扩大, 类别更加细化, 但是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 在获赠情况、受雇佣情况、无偿雇佣、艺术投资品等隐性财产的申报上还是缺乏明确的硬性规定。

1.财产申报主体范围不明确。 依法律规定财产申报的主体是需要履行申报义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即公务人员。 这其中不仅关系了公务人员各级别的不同申报要求、申报数额, 还涉及了除基本的申报义务人员自身外, 其配偶、抚养子女的财产是否需要申报、申报范围、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目前在我国仍不能明确界定申报主体的范围为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何种级别、何类人员, 以及以何种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规定和要求。如若将其排除在外, 则不能全面、彻底打击腐败和促进廉政建设。

2.申报财产的客体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根据我国现有规定, 申报内容只局限于劳务所得的部分。 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属于公务人员合法公开收入的一部分, 并非需要了解、申报和公布的广义上的财产。 若只要求申报工薪、劳务和经营所得, 就无法达成设立财产申报的初衷———断绝财产申报主体非法收入的藏匿途径, 就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3.财产申报期限设计缺周密。 申报时限在国际立法上通常被设置为任职时、日常时和离任时三种申报时间。 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只是单单规定了日常财产申报, 而且只有一种日常财产申报, 要求一年进行两次申报, 即半年申报一次的制度, 并没有任职申报、离任申报。 这种设定从时间上来说可能相对完整, 但是针对我国国家公务人员工作模式来看并不适合, 不符合公务人员职务的升迁、变动的实际情况要求。

4.财产申报信息公开透明度不明确。 如果只有形式上的统计财产信息而不对它进行审查和公开, 那么这种措施就不具有任何意义, 不能发挥防治腐败的作用。 从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设立目的和意义及整个中国社会在经济、 精神的需要上来看, 公开是势必行之的步骤。 无论是1995年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 》, 还是1997年发布的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抑或是2001年颁布的《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 (试行) 》。 从这些条文规定中都反映出同样的步骤, 即公务人员只需要向与之相关的组织申报, 而无需向社会公众公开财产信息, 而且, 即便是申报信息的机关内, 这些申报信息只有很少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 并且进行严格的保密工作。 这样的财产申报措施并不是让社会公众知悉并监督, 仅仅是内部程序化汇报, 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建议

我国历来就有重视政策而忽视法律的弊病。 好的政策措施不能被及时有效地上升为法律规定, 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其制定目的, 也不符合法治建设的需要。 应通过立法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 并逐步完善。

1.扩大申报主体范围。 对主体范围的划定是财产申报立法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目前来看, 主体界定范围明显过窄。 在《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中, 只将副处级以上公务员纳入申报主体。 而在实践当中, 级别低的公务员虽然看上去并不重要, 但其可调配的资源并不少, 参与公众事务决策和公权力执行的机会更多, 更贴近公众生活。 其实, 只要有权力, 就有可能滋生腐败, 所掌握权力的大小多少和其可以谋得的不当利益其实并不一定成正比。 虽然乡镇科级干部级别不高、权力不大, 但相对来看, 在一定的事件和环境之中, 其通过所能动用的直接权利和资源来谋求的不当利益、 财产都可能数额相当庞大。 因此, 申报主体范围的扩充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 还应将公务人员的配偶及抚养子女等重要家庭关系同时列为申报主体,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 家庭关系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存在, 在这方面同样需要法律制度。

2.拓宽申报财产客体内容。 2010年颁布的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系统、全面地对财产申报制度中申报财产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和规定, 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小进步, 但隐性财产、灰色收入这类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并没有纳入到范围之中, 这是该规定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之一。 社会公众对该制度发挥作用的一大关注点就是它能否有效遏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获取隐性利益。 因为在现实中有一定数量的公务人员, 通过公共权力、公共资源, 为自身谋求在合法利益之外的隐性利益。 所以, 公务员的隐性利益和灰色收入都应当进行公开, 提高公务员收入透明度, 防止公共权力对公众利益的侵害, 给权力运行创设一个健康运行的空间。 进一步贴近我国现实来看,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 财产申报的内容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补充, 不仅需要申报收入、投资和不动产, 更需要带入一定范围内的隐形财产利益。

3.申报时限种类的健全。 目前, 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规定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和漏洞。 只有我国基本国情, 在切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 对财产申报种类进行完善, 才能有效发挥财产申报制度的功用。 只有把任职申报、 日常申报和离职申报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申报环节有机结合, 才能对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起到防治作用。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其作为防治腐败的重要力量和主要制度, 更应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运用。 我们应该以积极、理智的态度面对财产申报制度的建设, 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不可操之过急, 应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实践中建立完善, 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财产申报制度是以预防为主的事前防止腐败的制度措施, 被社会广泛关注。我国虽然仍处于发展之中, 但已经完全具备了建立完整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条件, 本文对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完善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篇4: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金融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金融实名制

一、引言

虽然一些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早已存在,但实践证明配套机制并不完善,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其实施效果。当前,鉴于公务员队伍的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财产申报公开要想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除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自身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实施外,还依赖于其他配套措施的有力配合。建立科学的金融监管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金融实名制以及财产登记制度等,都将致力于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可行性和实施中的可操作性。

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配套制度和技术条件缺位的表现

(一)配套制度缺位

反腐倡廉不只是口号,更需要科学的配套制度作为必要的支撑。而现如今,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并不完善甚至是存在缺失,使财产申报制度缺乏必要的运行基础,从而阻碍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目前,我国这些辅助的配套设施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机制是保障财产申报制度顺利构建的重要因素。不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不仅无法对财产申报制度的正常程序和存在的漏洞进行有效监管,而且对于金融监管机制不利而引发的腐败更是几乎无能为力。金融监管体系没有对公务员财产收入实行强有力的监管,造成金融监管的懈怠。从长远来看,倘若金融监管机制得不到健全和完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推行,将很难得到完善有效的监督和保障。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财产申报关键在于能否最终确定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严密的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就是保证这一环节真实性的配套机制措施。然而,当下较低的公民个人信用共享信息和发展滞后的居民个人信用服务产业,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居民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因此,这一环节的缺失就极大地制约着财产申报制度的效用发挥,成为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一大障碍。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很容易导致公务员金融财产数量考量以及申报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很容易使贪污腐败分子隐匿财产,逃避申报,躲过审核①。同时,我国社会全民信用体系的缺失,信用意识的淡薄,也为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机。

(二)技术条件不足

现阶段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还面临着许多技术条件方面的难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目前,碍于我国公務员财产申报制度配套技术层面配套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实践中经验的不足,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主要面临的技术条件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实名制覆盖不全和财产转移的监管困难。

1.金融实名制覆盖不全。目前,我国仍然以现金为主要的货币的支付与贮存手段。但是,金融实名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实名制覆盖不了所有的现金交易。从最近查处和报道的官员来看,在实施储蓄实名制后,为了躲避审核,他们大部分把贪污受贿的现金或是不正当的黑灰色收入隐藏在隐蔽的地方,这样一来无不给相关机构的核查和取证造带来困难。

2.财产转移的监管困难。在当前我国大的社会环境下,一旦建立起大范围推行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会促使部分公务员将财产转移到海外甚至采取夫妻假离婚等方式将大量个人财产转移出自己名下,来逃避制度的监督。而我国缺乏对财产转移的预警和拦截机制,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肆流失,这也是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中应考虑的技术性问题。

这一系列技术条件发展的不完备,一方面致使制度构建的社会隐性和显性成本大大激增,另一方面技术制约使实际可操作性差,必然会导致公务员财产核查工作举步维艰,从而导致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而难以构建和推行。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技术条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为确保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一方面要加快金融监管机制建设。针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实施各级金融监管机关以及与其他财产监管机构的联合监管,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进一步增强对公务员财产收入的强强联合监管,使公务员财产收入更加明晰,更加不易被公务员私自挪用和隐匿,造成监管的真空②。

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个人信息体系建设。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信用记录制度己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可以通过以居民的身份证中包含的关键字为索引,链接到一个涵盖了公民收入、财产、住房、信息以及公民主要家庭成员等信息的规范化的数据库中,进行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相关信息的查阅。同时,实现全国联网,信息共享,从而方便对一个人的信息尤其是公务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掌握,才能在未来能够有效预防腐败。而且,应该突出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这样,通过良好的信息、信用记录制度,确保公务员真实申报财产,并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对不诚实申报财产的公务员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形成强有力保障。

(二)健全技术条件

健全的技术条件是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得以建立的有力支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金融实名制。对于金融实名制的完善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如推行官员“一人一卡一账户”,就是要求公务员每人只能有一个银行账户,其所有涉及到的财产收支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只通过这一个账户进行,这样便于对公务员所申报的财产的审核。或者加强身份验证,在金融机构的办事处利用公安系统信息网络设立公民身份信息验证系统,并积极实现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建设,加强公务员金融资产的审查和监管,杜绝公务员冒用或套取他人信息以及进行黑色金融交易。

二是完善财产登记制度。主要针对解决现实中对公务员财产转移的监管困难的问题。具体的,公务员财产申报中有关不动产的登记,其登记权利人必须是公务员本人。但事实上,现在好多公务员都将自己利用非法所得购置的大量不动产登记在家人或是亲戚的名下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将财产转移到国外,例如社会上炒的很热的“房叔”、“房姐”多是这样,致使很难对他们的房产进行准确核查。并且这种简单的登记制度缺少了公开透明的机制,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所以,要尽快完善财产登记制度,并要求公务员对多种多样的收入形式,尤其是非工资收入以及境外或居住地外财产,例如股票、房产、古董、珠宝、不动产等财产进行实名登记,不仅能解决公务员家庭财产范围难以清晰界定的难题,方便财产核查,而且也将在加强对公务员合法财产的保护以及对贪污受贿的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小结

近年来的腐败问题,特别是中纪委新一轮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说明,构建并实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已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条件,经过循序渐进的改革,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张国伟,公务员财产申报配套制度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4(6)。

②张琳,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5):33-34。

参考文献:

[1]程琳.我国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实施难点及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5):24-25,39-40。

篇5: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张秀芹

(南阳师范学院 法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众多国家的司法实践证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成为预防腐败、促进廉政的有力措施。对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进行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及财产申报的实际状况,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逐渐形成我国的预防腐败的体系,为创造一个政治清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预防腐败;财产申报法

所谓公务员财产申报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公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权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并要接受有权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1](P117)。该项制度在我国目前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却再一次成为公众热切议论的话题,这与我国迟迟未出台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得不再次呼吁尽快借鉴外国的立法例,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并适时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

一、国外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立法实践介绍

财产申报制度起源于1883年的英国,被称为是“阳光法案”。目前,世界上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些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有发展中国家,并且实践证明,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虽然英国在1883年制定了《净化选举

防止腐败法》,称为世界上最早将财产申报纳入法律的国家。但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可以称之为是制度最完备的。

美国1978年颁布的《政府行为道德法》规定:到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机构工作的公务人员,对自己及其配偶的财务情况必须在任职前进行申报并予以公开。该法还对申报材料的接收和保管办法、公开方式、查询手续、拒绝申报及虚假申报的处罚办法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1990年,美国又出台了《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道德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各类高级官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申报制度。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部《廉政法》,该法规定逾期不填写财产和收入申报单的政府官员将被司法

机构起诉。因此说,美国对于政府官员的财产公开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2](P44--45)。

新加坡也具有比较完备的财产申报制度,其自1960年颁布《反贪污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财产申报法》、《公务员法》、《没收非法所得法》、《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等,依据这些法律的规定,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必须在任职时申报自己的财产。并且每年的1月2日须申报自己在任职内上一的财务情况。申报的项目主要有:银行存款、贵重饰物、动产、不动产、股票、证券等个人财产,配偶、依靠其抚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状况,并且还要及时登记财产变动情况及对投资利益进行限制。新加坡凭借其完备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律法规,有效的预防了腐败的滋生。其曾在一项“透明国际”1针对90个国家开展的腐败印象指数的调查中,廉洁度位列第七,是唯一一个进入前10名的亚洲国家[3](P27)。

此外,除了以上国家,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有比较完善的针对国家公务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比如法国的《资金透明度法》,韩国的《公务人员伦理法》,俄罗斯的《反腐败法》等法律。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国在构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时,应借鉴其他国家在预防腐败方面的先进立法经验。

二、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及评析

我国早在1987年就提出过申报财产制度问题,1994年全国人大正式将官员财产收入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项目。199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该规定仅将工资、津贴、补贴、各类奖金及讲学、写作、审稿等劳务所得纳入领导干部申报的范围,这种申报实际上是“收入申报”,工资、奖金、补贴等本就是公开、合法的,与我们所讲的“财产申报”区别甚大。收入申报制将官员的非法所得排除在外,将最可能涉嫌犯罪的收入遗漏在申报之外,这种局限性决定其对于预防、惩罚官员腐败的作用十分有限。2001年6月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又联合发布《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令人遗憾的是该规定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后来在制定《公务员法》草案的过程中,有人曾提出“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应条款,但在征求意见时,遭到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因此在最终颁布实施的《公 1 它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反腐败组织,即“国际透明组织”,简称TI,在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总部设在德国柏林,该组织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现今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务员法》中没有写入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是步履蹒跚,虽然中纪委、检察部、全国人大法工委等一些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多次重申,我国正在加强论证这一制度,但同时又强调不能仓促出台,需要制订配套措施。诚然,在我国现有环境下,财产申报或许会有技术性、配套措施及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抵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在金融危机下,我们面临的反腐败形势更具有紧迫性,公众对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公务人员的廉洁度期望值都很高,因此说,我国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就成为了十分迫切的立法需求。

三、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设想

虽说目前我国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仍然有很大的阻力,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停滞不前。我们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财产申报的实际状况,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通过立法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笔者认为制定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

对于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在制定时,应该确定怎样的申报主体,理论界学者们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统一申报自己的家庭财产,接受审查并受到社会的监督。因此,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主体,这正好与我国刑法第93条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刑法第395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范围的规定相一致[4](P48)。还有学者认为,财产申报的主体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任命的科级(包括科级)以上干部等所有有可能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进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活动的人[5](P21)。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应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先从各级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始,通过3—5年的实践,再逐步扩大其范围[6](P152)。

那么,究竟该如何设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主体范围呢?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国外的立法例。关于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国家规定所有的公职人员不分级别和职务一律要求实行财产申报,如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等;有的国家规定达到法定的某种级别或职务以上的公职人员才需要

进行财产申报的,如美国、韩国、加拿大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比较庞大,财产申报的主体不宜太广,如果牵涉面过大,反而不利于监督机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在立法时可以采取列举的方式,即将立法机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单位中掌握一定的人、财物权及在单位中掌管签字报销的公务员明确列举出来,这部分公务员的财产必须进行申报,另外对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领导成员及其配偶、子女等列举出来,财产也须申报,另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保持法律的稳定,可以再制定一个兜底条款,如其他需要申报财产的公务员等。如此一来,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可以以司法解释等形式来扩大需要进行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

(二)申报的财产范围

申报财产的范围是财产申报立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比较难界定的一个问题,我国现有的政策性文件中确定的财产申报范围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和劳务所得。这些收入只是公务员的合法公开的经济收入情况,无法反映他们的真实的财产状况,更无法监控他们的灰色和黑色收入情况。而且,只是对公务员的个人财产申报情况进行了规定,对其家庭全部财产的情况根本没有明确的规定,结果造成许多腐败行为无法被披露。

笔者认为,在界定我国公务员申报的财产范围时,应该与国际接轨,从国外的财产申报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规定都比较宽泛,主要包括不动产的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有价证券、债券、债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等,比如:房产、地产、汽车、机械设备、支票、存款、股票、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黄金(包括黄金制品)、白金(包括制品)、白银(包括制品)、宝石、古董、艺术品等,另外这些财产存放的地点也要一同申报。同时,财产申报不只限于申报者本人,还必须包括其配偶或受其抚养的子女的有关情况。在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需要申报的财产应主要包括:不动产状况(比如房产等)、私家轿车、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价值500元以上的家庭物品(如金银及饰品、名人字画、家用电器等)、500元以上的债权债务及投资或偶然所得、各种收入和劳务所得(如工资、奖金、津贴、补助、讲学、写作、审稿等)、4

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或负责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其他财产等,可以采用列举加总括的模式,在立法中给予明确规定公务员需要申报的财产范围,而且这种财产申报的范围不但包括公务员个人的,还要包括其父母、配偶、子女等近亲属的财产[7](P153)。

(三)对拒报或不如实申报行为的处罚规定

对于在执行中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公务员,在立法时,可以规定对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的给予党纪、政纪等的处分,对于情节严重并拒不悔改的,可以考虑引入刑罚处罚制度,以刑罚这种强制手段惩治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财产的申报人,从而确保财产申报制度的贯彻执行。笔者建议,《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可以根据财产申报的特点和要求,借鉴刑法中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规定,对一些拒不申报或申报不实定罪量刑。对多次未申报或虚假申报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未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与实际财产差额处罚。另外对未申报或虚假申报的财产,经查如果涉嫌其他犯罪的,根据管辖的分工另行处理。同时,今后修改《刑法》时,应该增加国家工作人员拒不申报财产罪和公职人员不如实申报财产罪,并可以考虑附加罚金刑,从而实现部门法之间的协调性。

除此之外,我国在制订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对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财产申报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监督措施等,作出相关的规定。可以看出,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廉政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当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贯彻实施除了自身的运行机制外,还需要其它相关制度的配合和支持。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其他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只有形成一个廉政措施系统,才能发挥其巨大威力。

目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阳光法案”,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反腐败的法律“利器”。因此,我国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应该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为创造一个政治清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邹虎.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0,(2):117 [2]王英.美国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J].求知,2010,(8):44-45

篇6:关于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提案

近些年来,中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一直都是社会各界的热点议题,其实这一议题背后所体现的实质是尽快确立和落实该项重要反腐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官员财产公示不仅能够让政府透明清廉节俭,还能够使老百姓和广大的社会各界媒体对官员的财产收益情况进行有效且有力的监督,从而来减少和杜绝有些官员的腐败等违法行为。尤其是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发起了一场日益扩大的反腐行动,老虎苍蝇一起拍。对此可以看出,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其对于社会,人民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

关于对公务员财产公示提案,2009年1月起,浙江慈溪市在全国率先施行“廉情公示”,向社会晒官员的资产家底。到该月中旬,慈溪700名副局(科)级以上的市管干部完成廉政情况公示。公式内容涉及,官员的房产、汽车等财产,官员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配偶和子女工作(求学)、名下房产等情况共24项。浙江省慈溪市采取了在内部进行公示的方式,建立了干部财产公开监督和惩戒制度,慈溪市纪委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对填报不完整的,下发廉情通知单,要求补填完整;对填报情况有异常的,市纪委要求提交书面说明,解释情况,必要时纪委对干部进行廉政谈话,谈话情况均纳入干部档案。

(一)现实问题严峻

数年的实践表明,收入公示规定还存在不少缺陷。如公示的范围过窄,往往领导干部一旦腐败,其“灰色”和“黑色”收入根本无法从这些公示项目范围内反映出来。又如,没有建立专门的权威机构受理公示,只是由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接受本单位公示人的收入公示,而公示情况又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公示材料报送相应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不对外公布。对公示情况是否属实,亦无相应的核查措施和程序,这就使得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在实践中难免流于形式。

(二)完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1)预防腐败: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有的公务员随着职位的升迁,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利用手中职权以权谋私,大肆聚财敛财,成为公务员队伍中腐败蛀虫。在我国惩治腐败的措施有余,但是预防腐败的机制却严重不足。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政府也意识到预防比惩戒来的重要。在世界各国及地区财产公示立法凸显其重要性之时,财产公示在预防腐败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增强政府公信力:如果建立有效的财产公示制度,就可以将公务员财产状况及其变化公布于众,那么这种质疑的声音也不会出现了,政府公信力也会慢慢的提升起来。

(3)促进社会发展:将官员的财产及变化状况公示,极大程度上约束官员慎用权力为己谋私,督促官员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自我约束:公务员财产公示有助于强化官员的自我约束 行之有效的财产公示制度与相关配套法律一旦确立,所规定的公示主体必须按照规定公示财产变化状况、变化来源和报告其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那么公示主体在公示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当自己已经违反了公共利益,取得不正当经济利益之时,如不公示,抱着侥幸心理,那么到时被查出将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

(三)具体建议和设想

1、明确申报受理机构。“法律形式明确监督机构,很关键。”

在制定条例时应当与国际接轨,在行政监察机关中设立财产申报的专门受理机构,负责官员财产申报工作,并接受人民和舆论机构的举报。

2、明确申报公示内容。“其实,有价证券、不动产等,占了个人财产的大头。”

财产公示申报内容既要包括申报人个人的财产,也包括申报人的近亲属(近亲包括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申报的财产范围应包括不动产;交通工具;存款、有价证券;贵重物品;债权、债务、投资或者偶然所得;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助及福利费等。

3、合理确定申报主体。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应局限于领导干部,而应包括一些执法部门和涉及项目审批、房产建设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拥有很大的权力。因此,官员财产公示条例应当适当扩大申报主体,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特殊领域的公职人员纳入申报范围。

4、明确财产公示范围。“公开,是最好的防腐”。

官员财产公示范围可以根据申报主体职级、行政管辖领域范围而定。省、市、县(市、区)党政任何领导应当分别在整个省、市、县(市、区)范围内新闻媒体,如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公开,在提拔任用和正常任职时每年公示一次,接受当地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公开监督。

5、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申报受理机构在接受申报后应严格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全面真实,同时官员财产在新闻媒体公示后允许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披露或举报、控告。对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的申报人,严格实行辞职、免职等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用强制方法惩治拒不申报财产的行为,以确保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严肃认真执行。

结论:财产公示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合法途径,也使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现代政府行政体制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现代行政系统通过相对的输入、输出和反馈机制,尤其是输出机制的作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作轨迹,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财产公示制度就是这种行政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必然产物。

篇7: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期待、凝聚民心民意,更能化解执政风险、增强执政基础。

作为全球公认的“阳光法案”,官员财产申报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综合性反腐败立法问题,并将修改完善反腐败方面的单行法律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其中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律制度再度受到关注。

这是一项考验决心与勇气的立法。虽然早已被视作契合民主法治的反腐利器,虽然民间对此早已形成强烈的共识和诉求,虽然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七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立法议案,但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却始终不见“胎动”。即便是上述信息,也未透露出明晰的立法“时间表”与“路线图”。

屈指算来,财产申报开始列入立法规划议事日程至今已有18年时间。实际上,从条件不成熟论到与隐私权冲突论再到适时建议论,暗藏在官僚利益集团之中的种种借口,早已被公共舆论撕去“伪善的画皮”。任何国家,财产申报对官员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立法不可能等到官员自觉接受、“达成共识”的那一刻。尤其在腐败高发的关键时期,期待出现那种所谓的“条件成熟”无疑是自欺欺人。在官员财产申报上,我们缺的不是立法条件和技术,恰是决心与魄力。

早在240多年前,瑞典公民就可随时查看各级官员的纳税清单。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想一想那时的社会状况,条件就成熟吗?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在立法方式、申报对象、范围、程序、审查、监督、惩处问责等方面,积攒了大量丰富、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在国内,从2009年新疆阿勒泰宣布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到广东选择两个县区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相关的地方探索也已有4年时间。经过如此漫长的酝酿与探索,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也应该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篇8: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合理财产积累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在法定范围内的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的时间和方式对个人拥有的财产 (包括有形和无形财产) 的数量、来源、支配情况向特定组织申报并接受监督以证明自己担任公职期间所有的经济收入均合法的一项法律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被认为是遏制官员贪污腐败的有力武器。目前, 全世界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一、我国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规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1995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这是我国最早要求领导干部登记收入的规定。2000年, 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又发布了《关于省 (部) 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 (试行) 》。但是, 1995年颁布的《规定》被普遍认为存在明显漏洞和不足。《规定》中涉及的申报主体范围不全面、申报的财产范围小, 所规定的申报种类单一, 申报受理机构也缺乏监督权威。此外, 2000年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发布的《关于省 (部) 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 (试行) 》只有9条, 尚不足600字, 过于简单, 缺乏对申报细节的明确规定, 因而操作性不强。

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原因

尽快构建完备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已经是共识, 但是, 相关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致使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根本原因。

(一) 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任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订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正常的立法程序来完成。然而, 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是造成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最近几届的全国人大的构成来看, 官员和企业家占据了绝大多数。例如安徽省, 在第十一届和和第十届人大代表中, 官员代表占了90%以上, 其中副县级以上党政官员占60%-65%。而平民代表总体低于10%, 其中一线优秀劳动者代表比例为1%-2%。北京市的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中, 准官员占62%, 而无党政官职的平民代表仅有15人, 约占代表总数的26%, 在这15个平民代表中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只有4人, 其余为专家、教授等知识分子。

人大代表官民失衡的构成结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政治行为中的个人是有利己心的, 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个人参与政治活动是从自己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出发, 从交易活动中寻求和创造使自己获利的机会, 人并不因拥有一个头衔而改变其人性, 其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于部分公务员来说, 通过《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使他们去赞成一项公布自己财产的制度是非常困难的。

(二) 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另一根本原因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我们暂且将公务员的所有财产简单分为表面财产和实际财产。表面财产主要指工资单上的各种收入, 而因出差补助、住房补贴、单位福利和工作特权等所获得的实际财产要远远高于表面财产。大部分的不合理财产积累都集中在实际财产上。如果公务员必须申报其财产, 那么必将面临申报实际财产还是表面财产的问题。若是只申报表面财产, 公众必将指责申报的财产信息不真实, 也没有达到监督公职人员防止腐败的初衷。但若申报公务员的实际财产则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收入分配问题暴露出来, 而这不仅仅会在公务员内部造成矛盾, 甚至形成派系斗争, 更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 公布公务员的财产才会遭受很大的阻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住房改革遗留问题是导致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从1978年住房改革开始至1988年,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探索阶段。然而, 到1988年下半年, 我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8.5%, 使之前提出的用3-5年完成提租补贴的方案设计流产。随后, 一些城市开始“甩包袱”出售公房。据不完全统计, 1988年, 全国共出售旧公房654万平方米, 而每平方米仅收回资金65.7元。公务员以极低的价格取得了住房的所有权。这些已购公房进入市场交易之后, 便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此外, 通过住房制度改革, 我国一改之前的实物分配的做法而采用住房货币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具体做法有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等。部分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 虽不符合条件, 却也获得了住房政策带来的优惠。住房的不公平分配是公务员收入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 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则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2. 公务员所享受的高福利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公务员的退休金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是其高福利的两大体现。我国推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一类是针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 他们在职期间无需缴纳养老保险, 退休时的养老金统一由国家财政拨付。另一类是企业工作人员, 在职期间需由企业和个人按照比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是, 我国现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2011年, 广东省人大代表黄瑞麟曾称:“依照我国养老金双轨制, 一些处级以上的公务员退休后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8000元, 而企业高管每个月缴纳社保1000多元, 退休后拿到的每个月退休金只有1700元左右。”这样的养老金差距使得社会分配不公。高福利的退休金制度减少了公务员日常社保缴纳开支, 这无疑是一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此外, 我国现今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的超国民待遇使得大部分公务员不用为医疗费而发愁, 也无需缴纳医疗保险。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 广州市公费医疗2012年预算支出14亿元, 而广州市210万农民医疗保险费用总计不到8.2亿元, 部分公务员依仗公费医疗过度占用医疗资源, 花费了巨额财政, 也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3.“三公消费”是导致公务员财产不合理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 (境) 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而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虽表面上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 但是我国的“三公消费”变“三公私用”却使得我国的“三公支出”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公务员打着“学习考察”的幌子报销旅游费用, 借着公务招待的名头请客喝酒, 而名义上的公车却早已经成为了私人财产。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和部分领导阿谀奉承、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三公消费”之风愈演愈烈。“三公消费”是对国家财政的浪费, 也是部分公务员以权谋私、财产积累不合理的一大原因。

三、结语

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和公务员财产的不合理积累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两大根本原因。因而, 要想在根本上构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必须首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要逐步降低官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 可实行专职人大代表和限权人大代表 (在涉及本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的提案中, 不享受参政议政和表决权) 。借此, 使得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都在人大会议中得到有效诉求。第二, 在进一步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之前, 首先应当变更我国公务员内部不合理的基础性规范, 如不合理的高福利制度和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只有先清除了积累不合理财产的可能因素, 才能使大部分官员不畏财产公布, 减少财产公布的阻力, 真正打造“阳光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应学俊.人大代表“官、民”构成失衡现状必须改变[N].凤凰博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1198.html.

[2]蒋硕亮.关于建立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几点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2000 (02)

篇9: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合理财产积累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在法定范围内的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的时间和方式对个人拥有的财产(包括有形和无形财产)的数量、来源、支配情况向特定组织申报并接受监督以证明自己担任公职期间所有的经济收入均合法的一项法律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被认为是遏制官员贪污腐败的有力武器。目前,全世界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一、我国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规定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最早要求领导干部登记收入的规定。2000年,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试行)》。但是,1995年颁布的《规定》被普遍认为存在明显漏洞和不足。《规定》中涉及的申报主体范围不全面、申报的财产范围小,所规定的申报种类单一,申报受理机构也缺乏监督权威。此外,2000年中共中央和中组部发布的《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收入的规定(试行)》只有9条,尚不足600字,过于简单,缺乏对申报细节的明确规定,因而操作性不强。

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原因

尽快构建完备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已经是共识,但是,相关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是致使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根本原因。

(一)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任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订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正常的立法程序来完成。然而,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是造成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最近几届的全国人大的构成来看,官员和企业家占据了绝大多数。例如安徽省,在第十一届和和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官员代表占了90%以上,其中副县级以上党政官员占60%-65%。而平民代表总体低于10%,其中一线优秀劳动者代表比例为1%-2%。北京市的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准官员占62%,而无党政官职的平民代表仅有15人,约占代表总数的26%,在这15个平民代表中属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只有4人,其余为专家、教授等知识分子。

人大代表官民失衡的构成结构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行为中的个人是有利己心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个人参与政治活动是从自己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出发,从交易活动中寻求和创造使自己获利的机会,人并不因拥有一个头衔而改变其人性,其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于部分公务员来说,通过《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使他们去赞成一项公布自己财产的制度是非常困难的。

(二)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另一根本原因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我们暂且将公务员的所有财产简单分为表面财产和实际财产。表面财产主要指工资单上的各种收入,而因出差补助、住房补贴、单位福利和工作特权等所获得的实际财产要远远高于表面财产。大部分的不合理财产积累都集中在实际财产上。如果公务员必须申报其财产,那么必将面临申报实际财产还是表面财产的问题。若是只申报表面财产,公众必将指责申报的财产信息不真实,也没有达到监督公职人员防止腐败的初衷。但若申报公务员的实际财产则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正义的收入分配问题暴露出来,而这不仅仅会在公务员内部造成矛盾,甚至形成派系斗争,更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公布公务员的财产才会遭受很大的阻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住房改革遗留问题是导致公务员财产积累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从1978年住房改革开始至198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探索阶段。然而,到1988年下半年,我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8.5%,使之前提出的用3-5年完成提租补贴的方案设计流产。随后,一些城市开始“甩包袱”出售公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全国共出售旧公房654万平方米,而每平方米仅收回资金65.7元。公务员以极低的价格取得了住房的所有权。这些已购公房进入市场交易之后,便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此外,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我国一改之前的实物分配的做法而采用住房货币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具体做法有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等。部分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虽不符合条件,却也获得了住房政策带来的优惠。住房的不公平分配是公务员收入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则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2.公务员所享受的高福利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公务员的退休金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是其高福利的两大体现。我国推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一类是针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他们在职期间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时的养老金统一由国家财政拨付。另一类是企业工作人员,在职期间需由企业和个人按照比例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但是,我国现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2011年,广东省人大代表黄瑞麟曾称:“依照我国养老金双轨制,一些处级以上的公务员退休后每个月可以拿到7000—8000元,而企业高管每个月缴纳社保1000多元,退休后拿到的每个月退休金只有1700元左右。”这样的养老金差距使得社会分配不公。高福利的退休金制度减少了公务员日常社保缴纳开支,这无疑是一种不合理的财产积累。此外,我国现今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的超国民待遇使得大部分公务员不用为医疗费而发愁,也无需缴纳医疗保险。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公费医疗2012年预算支出14亿元,而广州市210万农民医疗保险费用总计不到8.2亿元,部分公务员依仗公费医疗过度占用医疗资源,花费了巨额财政,也加剧了其不合理的财产积累。

3.“三公消费”是导致公务员财产不合理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而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虽表面上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我国的“三公消费”变“三公私用”却使得我国的“三公支出”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公务员打着“学习考察”的幌子报销旅游费用,借着公务招待的名头请客喝酒,而名义上的公车却早已经成为了私人财产。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和部分领导阿谀奉承、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三公消费”之风愈演愈烈。“三公消费”是对国家财政的浪费,也是部分公务员以权谋私、财产积累不合理的一大原因。

三、结语

我国人大代表中官员比例太高和公务员财产的不合理积累是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构建的两大根本原因。因而,要想在根本上构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首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逐步降低官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可实行专职人大代表和限权人大代表(在涉及本部门和机构的利益的提案中,不享受参政议政和表决权)。借此,使得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都在人大会议中得到有效诉求。第二,在进一步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之前,首先应当变更我国公务员内部不合理的基础性规范,如不合理的高福利制度和不规范的报销制度。只有先清除了积累不合理财产的可能因素,才能使大部分官员不畏财产公布,减少财产公布的阻力,真正打造“阳光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应学俊.人大代表“官、民”构成失衡现状必须改变[N].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1198.html.

[2]蒋硕亮.关于建立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几点思考[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02)

[3]叶贵炎.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J].理论界,2006(11).

上一篇:沉入海底的水晶瓶抒情作文下一篇: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