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2024-09-03

加强三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精选2篇)

篇1:加强三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加强三资管理“四化建设”,从源头预防农村信访之“火”

目前,从到市镇两级纪委反映的信访举报来看,由于“三资”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农村信访问题较为明显。温岭市纪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以“廉洁村”创建为契机,在制度运行规范化、信息公开普及化、两级会审机制化、责任追究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在加强“三资”管理上求突破,力争从源头上减少农村信访问题。

一、出台《温岭市村级管理十项制度》,保障“三资”管理制度运行规范化。

一是建立规范村级“三资”台账,明确“三资”管理变更、处置细则。实行村级财务一月一报表,一年一清帐,三年一轮审。二是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银行账户管理办法。规范账户开立程序,撤销归并违规账户,明确一个村只设一个基本账户。三是普及村级集体银行存款变动手机短信提醒操作办法。四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发包操作办法。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发包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设定保留价。

二、拓宽“三资”管理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做到信息公开普及化。

加大科技促建力度,投入300余万元,探索运用数字电视公开村级“三资”,将每月每笔财务收支的发生时间、内容、金额、经手人等作为公开的基本内容,同时注明村上月结转、本月结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目前,数字电视逐笔公开村账工作已在全市16个镇(街道)全面铺开。同时每个自然村设立1-2个统一规范的财务公开栏,实行农村“三资”逐笔公开。依托农民信箱,设置市、镇、村三级登录权限,加强“三资”网络公开力度。

三、严格实施村监会的两级会审,使两级会审机制化。进一步明确两级会审对象、内容、方式。对村监会与村两委“三资”管理意见不一无法自我协调解决等事项组织审核。镇级纪检组织根据会审结果出具会审建议书,督促村级抓好整改落实。对拒不落实的责任主体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今年以来,开展镇级会审36次,村级会审1795次,审核纠正不规范票据706张,拒付不合理开支100多万元,化解矛盾纠纷354件。

四、建立全方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施责任追究的常态化。

成立市、镇、村三级监督管理小组,对“三资”使用和经营进行全方位监督。实施常态化责任追究制度。将各行政村执行制度和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村级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年终考评。成立制度执行联合督查组,加大对违反村级“三资两重”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规村主要干部分别给予取消评优资格、扣发考核奖励、诫勉、停免职等处理。今年以来,查处违规村干部18人。

篇2:加强三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一、信访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 各地切实加强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着力解决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 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013年常州市信访总量分别比2011年、2012年下降了24%和11%;集体上访分别下降了22%和7%, 信访形势总体向好。但是, 也应该看到, 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 反映利益诉求的问题十分突出, 赴京上访的批次逐年有所上升, 形势依然严峻。经对常州市信访情况的调查分析, 信访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比较突出

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的信访是多年来信访的热点之一。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 主要是对征地拆迁的政策不合理、手续不完善, 补偿安置的标准以及安置不能及时到位等表示不满。虽然大部分信访人的诉求是合理的, 但确有相当一部分信访人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漫天要价, 有的为在拆迁中多分一杯羹而无理缠访。基于相同的利益诉求, 此类信访极易引发群体性上访, 甚至抱团诉讼。一些信访老户还择机进京上访, 扰乱了信访秩序, 激化了信访矛盾。

(二) 涉及劳动社保问题的信访持续居高运行

根据常州市的有关资料显示, 社会保障、劳动合同、职工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涉及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信访持续不减, 尤其是劳动合同纠纷、医保问题、养老保险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对凸显。特别在企业破产关闭、重组兼并、裁员搬迁等特殊时段, 集体上访率高。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拖欠工程款的信访在岁末年初集中爆发。个别企业主弃企避债和包工头携款隐匿现象也时有发生。调查反映, 近三年劳动社会保障类信访案件占常州市信访总量的比例始终位居首位, 2013年高达17.9%, 较2012年上升了21.5%。

(三) 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的信访日趋上升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老百姓对城市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类建议、诉求明显增加, 信访量逐步上升。尤其是涉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信访问题相对比较突出, 出租车行业管理方面的信访矛盾也比较尖锐。据统计, 2010年常州市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类信访仅1933件次, 2013年已达4391件次, 上升幅度达127.2%。

(四) 涉法涉诉信访形势较为严峻

由于多种因素, 以及近几年来大量涉及房屋拆迁、征地补偿、企业改制的纠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 加之当事人缺乏足够的诉讼风险意识, 一旦败诉极易引发涉诉上访,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相对突出。以常州市委政法委对99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抽样调查显示:反映司法干警言行、态度不好的占10%;认为办案效率低、程序有误的占19.2%;认为认定事实有误、裁判不公的占57.6%;认为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的占9%。99件信访案件中, 涉诉案件占80%, 涉及经济利益诉求的占80%, 信访人持续上访的占30%, 有集访经历的占20%。

(五) 特定群体利益诉求依然强烈

一是改制企业股份转让和企业土地出让引发的利益纠纷较多, 近年来此类信访问题虽有缓解, 但一旦企业再次转让或搬迁, 历史遗留问题仍会泛起。二是“事改企”、“政改企”退休人员要求落实和提高待遇补贴诉求强烈, 相互串联集访、上访易发。三是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志愿兵、“两参人员”等要求解决就业、提高待遇的呼声不断, 并引发与兄弟城市串联上访, 因涉及国家政策, 市权难以解决, 维稳压力大。

(六) 反映干部作风问题的信访时有发生

近几年, 各地反映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问题的信访日趋增多:有的反映干部作风不正、徇私舞弊、违法乱纪;有的反映干部应酬多、不关心群众疾苦, 搞政绩工程, 与民争利;有的反映基层领导班子软弱涣散, 没有凝聚力, 处理矛盾纠纷能力差;更多的是反映农村干部滥用手中职权, 为亲朋好友谋私利、随意挥霍集体财产、侵占集体利益、财务不公开等。统计显示, 自2010年以来, 反映干部作风类信访逐年上升, 2013年此类信访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64%。

二、引发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

信访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从总体上分析, 引发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 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

引发信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有的领域社会管理薄弱, 有的甚至缺失, 尤其是基层社会管理问题相对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化, 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 而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尚未突破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 且管理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力量明显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缓、发育不够健全, 自治组织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企业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 有些企业尤其是一些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政府有关部门对失信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力, 由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参加的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企业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尚未建立工会组织。

(二) 法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法治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我国法制建设不到位, 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这也是引发信访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简单执法、粗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仍有发生, 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在司法工作方面, 少数司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得不够牢固。极个别法官执法不廉, 办案有失公正。有的法官审判行为不够规范, 工作方法简单, 有的案件审判质量不高, 少数案件办案质量存在暇疵。因客观上案多人少、执行难度大, 有的案件审判效率不高, 有的执行不到位, 易引发信访。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相关规定难以落实, 致使一些无理信访反复越级上访、无理缠访, 甚至闹访, 消耗了大量审判资源, 影响了司法的社会公信力。

(三) 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尚不够完善, 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行政复议机构建设相对滞后, 行政调解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 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不够重视, 有制度也不能很好落实。有些涉及地方和部门、部门和部门共同处理的信访问题, 有的主办单位责任不到位, 有的协同部门配合不主动, 联动脱节, 跨地区、跨部门信访处理协调机制有待强化。重大疑难信访领导包案制度执行情况不够理想,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执行不够有力。少数单位和一些基层组织“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的意识还不够强, 有的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缺少专业的调解组织, 基层信访调解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维稳工作的要求, 处理初信初访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信访积案情况复杂, 无理缠访缺乏有效处置手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虽经各级努力, 化解了一部分信访积案,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积案难以化解。积案反映的问题, 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事过境迁, 历史环境特别是法律、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客观上解决问题有相当大的障碍;有的问题涉及国家政策, 超出了地级政府的权利范围;有的是“断头案”, 难以找到信访问题的主体;有的漫天要价, 等等。诸如此类, 情况复杂, 处理难度很大, 而且此类信访案件重复访、越级访率高。规范信访秩序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对无理缠访、闹访, 恶意越级上访尚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 耗费了大量的行政和司法资源。

三、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的对策

信访成因是多方面的, 导致信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 实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在发展中千方百计地改善民生, 是有效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根本措施。

1.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夯实化解信访矛盾物质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化解信访矛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努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 更加关注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 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要切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城乡社区管理模式, 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 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 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 实行依法行政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的治本之策。

1. 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笔者建议各地尽快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办法, 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明确行政决策程序, 规范决策行为, 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2. 着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强制等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权, 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化标准, 实现同样情形同等处理, 确保执法公正、公平。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说理等柔性执法方式, 杜绝违法执法、粗暴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水平。

3.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针对易发信访领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逐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重点抓好城乡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三) 坚持“司法为民”, 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从根本意义上讲, 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纠纷是最终途径。要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牢固确立司法为民的观念, 努力在司法实践中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

1. 牢固确立“调解优先”的理念, 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

把调解工作贯穿到庭前、庭中、庭后以及执行过程。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 进一步完善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的衔接机制。

2. 大力推行“阳光审判”。

大力推行审判公开, 建立并规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旁听公开审理案件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旁听人员对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 增强审理案件的透明度, 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3. 切实加强司法干警队伍的教育管理。

要加强司法干警队伍力量配备, 并把提高司法干警队伍素质作为永恒主题, 不断加强教育、培训, 全面提高司法干警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着力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的重要措施。

1. 强化宗旨教育, 牢固确立群众观点。

要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并切实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紧迫性。

2.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干部处在工作的第一线, 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了解民情, 化解矛盾, 一级带着一级干, 当好基层干部的表率。

3.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

各级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 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各级人大、政协要切实加强代表小组和界别小组工作, 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选区群众和界别人士的联系, 及时反映他们的诉求, 积极做好工作。

(五) 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 着力提升广大公民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的基础。

1.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宣传教育要突出主旋律, 要努力改进和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更加重视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信息公开,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广泛进行宣传, 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的知晓面, 减少因不明政策引发的信访。

2. 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各级信访机构及信访处理部门, 要有针对性地对信访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 提高化解信访问题的水平。要切实加强对新闻媒体的依法管理, 强化各类宣传媒体的社会责任, 严肃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 杜绝失实报道, 防止媒体炒作。

(六) 加强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着力推进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1. 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措施。

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 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 配强行政复议人员, 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拓展民商事调解, 运用仲裁处理各种民商事纠纷。

2. 加强初信初访化解机制建设, 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

强化初信初访责任制, 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在信访工作考核中的分值, 最大限度地减少重访、越级访。要组织律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参与信访积案和疑难信访的调处。选择典型信访案件, 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调处, 探索第三方调处信访案件的试点。积极推行“信访听证”制度, 依靠社会力量化解疑难信访案件。

3. 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 积极推进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上一篇: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下一篇:商场物业客服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