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2024-05-13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精选6篇)

篇1: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五花八门的英语教材。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选用适合的英语教材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选用的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材 分析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和支持,也在一直不断地发展。英语教材是教师传授英语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由于国家对高职高专使用的英语教材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供使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各个院校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因为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对高职高专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投资和重视不够,英语教材的编写缺乏统一规范的组织与规划,致使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到现在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备的体系。很多部门和单位很难根据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要求来编写教材,大多数都是将一些本科或专科教材或网络资料进行整理、组合,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校对,以致有的教材出现很多知识性错误。

其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在编排上难易程度不一,有的难度太大,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有的难度太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部分课文的选择不贴近实际,不适合高职生就业的需要;不同册数的内容重复出现;部分教材的练习题针对性不强,对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强化作用不大;部分教材编写内容、册数过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完。

另外,部分学校选用教材时比较盲目、随意,频繁更换教材,甚至是一学期一换,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无所适从,也导致部分质量不高的教材进入课堂,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

二、重庆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使用英语教材的情况

为了解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笔者对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使用英语教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高职生的英语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只能理解和运用少部分简单语法,只能写简单的作文。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正使用的教材不太满意,比如,听力练习较少,尽管有部分听力练习题,但现在几乎都采用MP3光盘形式进行听力练习,而现在很多学校的多媒体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听力训练;部分教材的词汇量较大,单词难度较高,很多单词都属于四六级范围,不利于英语三级考试;有的教材课文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学生兴趣较小;有的教材编写缺乏整体规划,前后单元的内容出现相似、重复的情况;部分教材出现多处知识性的错误,再版时也没有得到纠正;大部分教材内容与所学的专业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三、重庆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使用英语教材的情况

据调查,很多教师认为现在使用的英语教材偏难,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也很头疼。另外,大多数英语教材的内容过多,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教材只能完成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在这些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着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较少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能写但不能说,开不了口,这将会导致英语教学的根本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部分学校的教师反映,学校频繁更换教材,给他们的备课、执行教学计划造成影响;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没有相关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他们认为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配套资源,以便满足课堂教学需求。

四、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在编写、选用上满足教学需要、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适合学生就业需求的英语教材。对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在教材管理方面。教材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管理力度,成立高职英语教材审定委员会,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要求,严格审核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结构体系、教材特色以及高职英语教材编者的资格条件,经过审核合格后才能进行编写。另外,教材初步编好后,要做好审定校对工作,通过审核后才能发行,以便保证英语教材的质量。

(2)在教材编写方面。首先,所编教材要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两者兼顾,把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技能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实用型人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结构编排上应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注意教材编写的“量”,以便能灵活地运用教材,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另外,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要有教材,还要包括一直配套的练习册、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辅助资料。

(3)在教材选用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应让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材的选用中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英语教材的最新动向及信息,多参加教材展览,收集征订目录和优质教材样本,对待选教材进行评价讨论,相互交流意见,选出优质英语教材,避免盲目随意选用教材。其次,使用相关教材后,对学生、教师进行效果调查,了解他们的反映和评价,提出意见,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另外,要注意所选教材的配套资源是否丰富,是否配备相应的自主学习练习册、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学校也应适应教材的需要,跟上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建设,以避免教材单

一、教学形式单一的情况。

总之,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编写、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发挥其作用,尽可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黄成夫.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对比分析[J].教学研究,2007,(3).[3]周晓健.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

篇2: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一、教材难还是不难?

问题:“在拿到这套教材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套书与以前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它的难度加深了很多。因为以前人教版的初一英语教材是学生不需要任何英语基础就可以学的,而要学习《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教材,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是根本没有办法学的。而且,这套《牛津初中英语》与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有所脱节,也就是说,即使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好的学生在学这套英语教材时也有点吃力,因为这套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很高。”(济宁市:李湖江)

回答1:“教材并不难,所谓教材难的问题不是出在教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根据我的观察和调查,许多学校,尤其是初三和高三,这段时间他们其实已经进入复习状态。许多初中和高中把应该三年学习的内容浓缩成两年完成。小学也是同样,很多学校的毕业年级在第二学期初就把第二学期的课本内容学完了,余下时间就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做题,因为据说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学校这样做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一时不能接受,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遍感到教材难。”(济宁市:张亚)

回答2:“客观地讲,现行中小学教材并不是很难,但学生学习的内容却是有相当的难度。究其原因,是各级各类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起作用。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更是为了让家长、上级领导满意,教师除了煞费苦心地把教材的内容化成各类试题,反复让学生操练以外,还“自我加压”,主动地提高教学的难度。同时,为了使考试这一检查手段相对公平合理,各级各类试卷的拟题人又想方设法回避常见的、谁都知道应该考的知识点,而是选取一些不易被猜押的知识内容来进行测试;对大家都知道会考的但又回避不了的知识,出题人则会改变正常的思维角度,或加深考查的难度。如此一来,无意中又对教师加深教学难度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济宁市:苏爱国)

回答3:教材到底难不难、适用不适用,关键看我们的教师追求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都更新了,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教材也就会“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而实际上,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已经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矛盾,那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教材,不知到底怎么教、怎么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因为存在这一矛盾,所以有些教师名义上也在努力进行改革,实质上仍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学生的学习也始终摆脱不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形不成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的教学关系,结果难以发掘出新教材的价值,难以发挥出新教材的效益来。(济宁市:戴林东)

二、课时分配:每周六节课,每册六单元。

做法1: Period 1: Comic strips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Period 2: Reading Period 3: Reading Period 4: Vocabulary Period 5-6: Grammar Period 7: Integrated skills Period 8: Speak up and study skills Period 9: Main task Period 10: Checkout(南京29中)做法2:

我们一般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我们认为课程的安排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进行整合。因此我们总结出一种“相对集中”的教学法。我们一般先用两课时完成单词的学习。新教材词汇量大,对词汇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采用遇到一个生词解决一个的方法,学生最终会像狗熊扳玉米,学一个,丢一个。因此我们倾向于采用相对集中的单词教学法,在读单词的同时引出课文中的词组或句子,学生再次遇见这一单词时,就不至于因为记不住单词而烦躁,以致产生厌烦心理。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分别完成Comic strip以及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第三课时可以利用Vocabulary继续学习或复习单词及一些表达法并且完成练习册上的配套练习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另有一半课时完成部分语法的学习,第四课时,完成语法及练习册上所有的配套练习,第五六课时,完成Reading。第七课时,一般在此时会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归纳复习给学生一个喘息的机会,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完成Study skills和Pronunciation,第八课时,Integrated skills,第九课时,Main Task。第十课时,Checkout 并完成练习题。第十一课时,自主学习手册讲评,我们的配套教材一共就用了练习册和自主学习手册两种,并安排测验,测验一般不会利用正课的时间。(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三、怎样备课?

(一)注重宏观备课

感悟1:“我们觉得对这套教材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孤立地分析、教授每课书。《牛津初中英语》每三个单元围绕一个模块展开,每个单元的十个板块又都是围绕中心任务展开的。因此,模块与模块之间、课与课之间、每一课的各板块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应该整体进行教学安排。所以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认真分析了教材前面的目录,了解整本书从话题、取词范围、语法内容、语音和写作要求的编写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南京十三中:汪磊)感悟2:

初一时刚拿到这本书时,大家的感觉可能是乱,不知道怎么教,从哪里入手,什么是重点。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们现在应该能感觉到它编排的合理性了。这套教材以Main task为主导,Topic为主线,把各个Mini task联接起来。其中给了老师,学生更大的空间,能力强的可以多学一点,能力一般的掌握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

下面以第一单元为例,看它是怎样安排话题的层层递进的。The main task of this unit is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friends,而为了实现这一主要任务,前面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Pre-task。在Welcome to the Unit中复习描述人物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所以这就是这一课时老师要讲的重点或者说学生要练的重点。除了书上提供的词汇,老师可以适当扩展,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补充的材料,可以使学生进步更快。为了点明本单元的重点,Comic Strip中,Eddie和Hobo这一对朋友的对话点出了本单元的关键词,share及friendship。接着转入Reading。Reading的重点也是介绍朋友。当学生希望介绍自己的朋友时,会发现缺少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时就有了下面的Vocabulary和Grammar。Integrated Skills在前面语言学习和语法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本单元的Study skills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找出阅读中的要点和关键词。训练到此,学生应该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Main task即write about a friend了。(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感悟3: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寻找更合理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对教材应有全局意识,不能孤立地分析、教授每课书。(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感悟4:经过一个时期的研究与讨论,我们觉得:要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有必要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量的整合。例如,几乎每个单元的Speak up与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都会有关联,却与Integrated skills无多大联系,所以我们通常都会把Speak up的教学与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安排在一个课时之内。另外,Grammar的学习也可以把Checkout的A部分作为一种学习后的检查与练习。教学内容的调整虽然需要较多的前期工作(即备课前必须对整个单元有总体的理解与充分的准备),但这种调整会使教学环节更流畅,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主动的调整,而不应该是按部就班,完全被动地受到教材内容安排的牵制,从而造成教学脱节的情况。(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周娟平)

(二)注重集体备课

做法1:我们学校备课组一直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备课的各个环节。比如,我们会提前将下一次备课工作进行分工,有的负责知识点的归纳,有的负责课程教学设计,有的负责课件素材的收集,有的负责课后练习的编写。然后,正式备课时大家集体讨论归纳出的知识点该如何分层,每节课该如何操作,编写的练习哪些可用,甚至规定了每节课的课件由谁来制作。平时,教学中遇到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每次备课都要近两个小时,我们深感靠个人单枪匹马实在力不从心,一定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语言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知识;第二,在课堂举例时也尽量使用学过的词汇;第三,定期开展英语单词竞赛、英语小报制作竞赛(自己撰写文章)、英语口语竞赛等活动。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滚动,提高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南京十三中:汪磊)

做法2: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由于新课标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创造者,这样课程就是开放的,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思考,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比如:查找资料,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如贴近学生生活或者容易掌握的问题、练习,辩论、小品、话剧等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如:上Halloween话题时每个班级都组织了庆祝Halloween模拟活动,虚拟一个真实的情景进行语言教学等,这对教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智慧是无比的。因此,要想提高整体战斗力,我们必须强调同备课组的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等。我们的做法是: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必须仔细研究教材,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讲授方法,包括创设的情境,那些人物的设置等等,制作一个大体上的课件;划分好单元教学课时,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以及统一课堂作业等。集体备课时,大家再对主备人提出的各项加以讨论和补充,同时交流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

(盐城市初级中学 蔡 斌)做法3:备课组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备课前应先确定主讲人和讨论内容;备课时,组内老师先明确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再由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对每一部分教学过程和重点难点的思考,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作修改,添补工作。我们学校在这一过程中,重视教学的过程和重点,但更重视教学的方法,如新单词如何出现,知识点如何讲解,举什么样的事例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而这样详细的备课过程往往需要各位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做准备工作。常州市同济中学为了提高效率,在前面上课的老师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上课心得,以便后面上课的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少走弯路。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互相交流上课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不能枯竭;现在倡导“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一条河”,教师的知识应不断更新。英语新课程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迫使我们教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走合作之路,集众家所长,从而减少课堂上的遗憾。(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周娟平)

四、学生起点较低或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

做法1:

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教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现状,所遇到的困难,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向家长指出学生要做到的8点要求和家长应意识到的2点问题,还请每位家长用书面形式向老师介绍学生个人情况和对教师的希望。在第二周,我们专门约见了两类学生家长:一是小学未学过英语即“零起点”的学生家长。二是在前一周的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英语老师也可以象班主任一样,有英语家庭联系本,可以用来表扬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可以每天都写,也可以每天抽几位同学写,还可以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写。家长非常欢迎这样的联系。

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希望,学生进入新学校后对学习英语的认识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南京市十三中:汪磊)做法2:

(1)对知识点分层处理

A层是最基本的知识,要求学生人人掌握

B层的知识要求稍高些,鼓励学生掌握(A、B层次内容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练习中为重点)

C层是课本上出现的较难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不要求掌握,课堂上也不重点处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钻研。

(2)合理分层布置作业

如机械抄写,默写课文,坚持每天跟读磁带,建立读书卡,用重点词汇和句型造句,模仿课文写作,从学生作业中收集典型错误,作为改错作业等等。

(3)做好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做法3: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在初一时就致力于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1.单词必须过关,养成读背单词的习惯。2.音标必须过关,为今后单词的预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基本语法必须过关,为阅读理解做好准备。4.课堂用语必须过关,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沟通,日常用语勤讲多练,因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十分重要。5.课文背诵必须过关,背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记住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我们认为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但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放弃艰苦的学习精神了。我们都是学语言的,我们知道学好语言离不开大量的背诵记忆这样枯燥的工作。(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五、怎样处理课文中的语言点?

做法1:课文上所出现的语言点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怎么考,就非常需要集体备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比如:见到until没有立刻要求学生掌握not…until的用法,8B的第六单元语法出现了It’s…for somebody to do sth的句型,上学期有一些试卷上就考了It’s…of somebody to do sth,结果这学期教9A的时候发现后一种句型是第一单元的语法重点。因此,超前教学是没有必要的。(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做法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不同板块的特点,我们对每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分拣。将这些知识分成3个层次(ABC)。A层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人人掌握。选取范围是《大纲》规定的,书本要求四会的,能保证学生基本完成每单元中心任务的内容。B层的知识要求稍高些,鼓励学生掌握。选取范围是能使学生较好完成每单元中心任务的内容,如部分稍难一些的四会知识。这两个层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及练习中是重点。C层的知识是课本上出现的较难内容,往往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收录进来的。有的全书只出现一次,有的在后面的单元才具体要求的,还有是课本要求三会或二会的内容。这些知识只要学生理解就行,不要求掌握,课堂上也不重点处理。

这样一来,将原本庞杂的语言点分解成三分,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压力,便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夯实基础。同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向更高层次努力。(南京十三中:汪磊)

做法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语法的依赖,特别是初一阶段尽量少引入语法概念,更不要对语法规则作系统的讲解。比如课本7A上在Unit2里已经出现了过去时,在Unit2出现了一般将来时之类的语法概念,这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并不能要求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加以传授。英国外语教学家帕默(H.E.Palmer)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艺(art),而不是 科学(Science)。学习外语要靠多模仿,多练习,而不是靠多讲语法。即使学习语法也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素材之后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如名词的复数,可以libraries, boys, babies, radios等词为例,每一类列出两三个词来,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然后再提供一组新词让他们来变换。一般不要一次将涉及变复数的所有类型都列举出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比教师讲解的规则更能加深记忆。在总结规律的同时,再辅以children为例指出任何规则都是相对的。(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六、如何布置作业和评价学生?

做法1:

1.不再让学生机械地抄写所有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改为用重点词汇和句型造句。学生可以参考书本,也可以查字典。但要求不能照抄,必须经过自己的改写。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使学生多翻书,熟悉课本。另一方面,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使用这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每天都安排学生模仿课文写些东西。第一节课学生可能写的内容少,第二节课内容就会稍多一些,到后面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内容就会不断丰富,语法也会有很大改善的。等一个单元学完后再回过头来看,师生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写作形式可以多样,给关键词、定题目、自由写作、改写、翻译等。

3.从学生作业中收集一些典型错误,并作为改错作业布置给学生。帮助他们改进。

4.安排学生准备自默作业本。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默写。先从A层默起,掌握得好,再默B层。对于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试着掌握C层的内容。5.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坚持每天跟读磁带。建立读书卡。(南京市十三中学:汪磊)做法2:

关于评价:一般用测验(两周一次)、默写单词、背书(Reading, Main task)等。频度要高,最好每天进行,关键是老师要加强监控。(南京29中王玉芳)做法3:

根据各单元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贴近生活的作业

如学完7A Unit 1 This is me!后,布置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突显个性的英文名片,学完7A Unit 6 Fashion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设计师与模特的配合活动,7B Unit 1学习异地风貌,可让学生假设在某个喜爱的城市旅游,想从那里给亲人或朋友寄张明信片,介绍其著名景点。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制作邀请别人来参加晚会的请柬,在请柬上写明路线图。

还可要求学生用英语自行设计出调查问卷、做出实际调查并分析、汇报调查结果。(如关于healthy diet等)(南京九中 任琦燕)

篇3: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 (修订版) 系列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众多权威机构于本世纪初针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推出的一套颇有影响的教材。下文将参考英语教材评析的原则、方法及相关研究, 拟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教学方法、结构体系、内容编排等方面做内部评价, 并对照教学需求分析查找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关于该教材的结构体系, 戴炜栋先生做了如下评价:“该教材遵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编写, 综合利用当代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 同时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学的实际情况, 保留传统英语教学法中经实践证明是有用和有效的方法, 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此外, 周玉林把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概括为以下方面:该教材的各项内容严格遵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以培养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 凸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吸纳各种教学法的优点, 体现博采众长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当代语言学和教育学的最新成果, 同时兼顾国内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 继承传统英语教学法中久经考验的教法, 在继续打好英语基础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重视教材主题和风格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教材选材充分利用最新的英语网页、英语母语国家的当代英文书刊杂志及日常、商务和社交材料等, 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并考虑学生未来工作需求;将教材英语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置于突出位置:重视英语核心词汇和基本句型结构的学习, 将英语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作为基础阶段的主要目标;重视一般语言技能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凸显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特征:为更好地贯彻实施《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高职高专学生设定的各项英语技能培养的要求, 教材中分别提供了针对性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体现“三个中心 (3S) ”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学生 (Student) 中心”、“主题 (Subject) 中心”和“社会需求中心 (Society) ”教学指导思想, 既有丰富的语言输入训练, 又有语言的迁移应用, 还有必要的语言输出任务;既重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再现和巩固, 又注重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结构体系

该教材包括《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两条主线, 前者依托《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与自测》三种载体, 后者为《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两种载体。每条主线都依据难易程度分为4级 (4册) , 选择了课本、磁带、光盘等三种资源。

1.《综合教程》结构体系。每册10个单元, 每单元由七个部分组成: (1) 每单元开头设置“单元要点” (Highlights) , 开门见山地勾勒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2) 继而是“单元导入” (Lead in) 部分, 设置在每单元的顶头位置, 与单元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和关键词重点呈现, 引领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主题并讨论相关话题; (3) 之后是“阅读导入” (Read in) , 以整体语篇为基础, 在课文旁边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若干理解性和启示性问题, 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宏观语篇掌控能力; (4) 随后的“词汇聚焦” (Focus On) 主要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短语和习惯表达予以练习, 注重学生对语言输入材料进行加工并有选择的内化吸收; (5) “语言输出” (Work Out) 部分包括“词汇应用” (Word Building) 、“语法要点” (Grammar) 和“写作练习” (Writing) 三项内容, 寓教于乐; (6) “拓展阅读” (Read More) 设计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精彩短文两篇, 每篇后面设计4个阅读理解问题, 意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相关主题阅读材料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7) “轻松一刻” (Fun time) 栏目将英语故事、搞笑幽默、精彩影视、游戏活动等集于一体, 增加单元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营造轻松有趣的的语言学习氛围的同时, 展现中英或东西文化差异, 培养跨文化能力。

2.《听说教程》结构体系。每册10个单元, 每个单元也由七个部分组成: (1) “单词辨音” (Get the right sound) , 帮助学生辨别、模仿、练习、掌握地道的英语语音; (2) “听力导入” (Listen in) , 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然后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 最终实现内化吸收的目的; (3) “语言聚焦” (Focus on) 提供本单元话题口语表达所需的核心词汇、术语和习惯表达,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使用素材; (4) “开口为快” (Speak out) 环节属于口头输出, 借助近义表达替换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更多的主题口语表达法; (5) “听力进阶” (Listen more) 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6) “模拟输出” (Act it out) 环节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熟练程度和恰当性的一种过程性检测; (7) “开心一笑” (Fun time) 为该单元的听说学习再添一彩。

三、教材的内容编排

1.《综合教程·学生用书》的内容编排。 (1) 教材内容组成及分布:全套教材包括Text (课文) 、Grammar Tips (语法要点) 、Use the right word (词汇练习) 、Read More (延伸阅读) 、Reading Skills (阅读技能) 、Translation Skills (翻译技能) 、Writing Guidance (写作向导) 、Practical Reading (应用阅读) 、Practical Writing (应用写作) 、Study Guide (学习方法导航) 等十大模块, 分布于四册教材载体; (2) 教材单元主题 (见表1) ; (3) 教材语法要点:分布于1-3册, 涵盖英语常用语法中的词法和句法等内容; (4) 教材应用写作:1~4册由易到难涵盖各类日常和商务应用文写作, 共计40个写作主题。

2.《听说教程·学生用书》的内容编排。详见表1。

四、教材内部评析中凸现的问题

该套立体化系列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它分成多种级别, 拥有多种载体, 这代表了现代教材的发展方向, 上文的专家结构解析和笔者的内容分析也都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科学性优越性。但这种结构体系和内容编制的教材对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 (尤其是英语差生) 而言, 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 教材结构体系中的问题

1.教材结构的不足。系列教材的多种级别使教材结构庞大分散, 也使英语教学战线拉得过长,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觉得头绪多、内容杂, 不易操作, 多内容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教材时, 不仅无从下手, 而且觉得永无至境,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 (尤其是英语差生) 的心理负担。此外, 分散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基本知识的循环和巩固。这些问题使教材完整的结构体系失去了现实意义。

2.教材载体的缺陷。虽然各套教材都配有光盘和录音带, 教师用书一般也配有电子教案, 但所有教材匹配的光盘格式固定, 字体大小无法调整, 只能供学生个人自学使用, 无法供教师在多媒体集体使用;部分教材的录音带音量太小, 集体播放效果欠佳;教师用书编排了很多与教材学习和学生经历不大相关的英文背景材料, 实用性不强。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 教材内容编制中的问题

1.课本选材的不足。教材评析显示教材在选材上强调新颖、真实, 但涉及的内容异域色彩太浓, 本土风格太淡, 因而难以激起学生的民族情感;此外, 教材中文章的口语化比例过高, 不适合基础阶段学习者学习和模仿。

2.内容编排的不足。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重复现象。如《综合教程·学生用书》中的“单元主题 (Topic) ”及“应用写作 (Practical Writing) ”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此外, 观察“语法要点 (Grammar Tips) ”列表可知:表中要点在类别和难易程度排列上欠妥当。

3.练习编排的缺陷。这一点主要表现在: (1) 每单元匹配的练习题与该单元教材内容联系不大, 而且难度不成梯度, 前后有所重复; (2) 练习分散琐碎, 未能把英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集约化, 学生学起来“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不易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摘要:基于现代外语教学理念的英语教材不仅要服务于本专业学习的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而且还要兼顾普通教育的目标, 需要专业个性与普教属性兼备, 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选取本世纪初以来在全国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界颇有影响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 (修订版) 教材, 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采纳的教学方法、结构体系、内容编排等方面对其做出内部评价和分析, 并对照教学需求分析反思其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 (修订版) ,评价,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倩.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戴炜栋.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 (修订版) (系列教材)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服装  英语教材  使用现状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4-02

在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中职英语教材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与企业的工作实际脱节,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国际化也迫切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英语基础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目前,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材与时代特征、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脱钩,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开发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又符合企业需求的英语校本教材,是研究者和一线英语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中山市中职服装专业英语教材使用现状

中山市共有3所中职学校开设服装专业,根据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学生使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英语(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有上下两册;二年级学生使用《英语(职业模块)》(服务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共一册。其中,《英语(职业模块)》(服务类)以服务行业相关的主题为结构主线,以交际任务为驱动,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该教材共 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都与服务类专业所必需具备的关键能力相关,如职场礼仪、程序和职责、工作信息、服务客户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英语(职业模块)》(服务类)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效果并不好。一是其内容与服装专业领域联系不多,很多内容涉及到计算机、财会、商贸等专业,学生没有兴趣和动力;二是教师必须要做大量的内容调整,尤其是要增加很多服装专业场景所需的词汇、句型方面的知识。

2.中职服装专业英语教材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中山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问卷编制要求,对教材的满意度作了调查问卷,共向开设服装专业的3所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发放问卷26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1 教材主体内容调查情况表

2.1教材内容过于泛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这本书的整体水平一般,并且有超过30%的老师对这本书的整体水平很不满意;只有4%的老师对这本书的整体水平表示满意,因此,学校表明不使用这本书作为教材书,这本书在整体上还应该做一些改进。

在对于这本教课书中文章是否符合该单元的主题思想这一问题上,有35%的教师认为文章完全符合该单元的主题思想;有30%的教师认为有的文章符合单元的主题思想,但是有些并不符合;另外35%认为文章完全不符合该单元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在教材内容是从服务类专业选取的有关礼仪、信息、服务等主题,虽然对服装类学生有一定帮助,但从整个服装专业英语学习体系来说,内容过于泛化。

有关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有5名教师(19%)表示“满意”;有7名教师(27%)感觉“一般”;有14名教师(54%)认为这本教科书内容过难。然而学生的知识较浅薄,所以这本教科书不适合。

2.2专业针对性不强

教材中培养学生服装专业英语技能相结合方面,没有教师(0%)持“满意”态度;有4名教师(16%)感觉这本教科书“一般”;有 22 名教师(84%)表示“不满意”。可见教师基本上认为这本教材在培养服装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方面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书中列举的例子虽然也有场景,但是没有涉及服装专业方面的工作场景。由此可见,就中职服装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来说,这本教材是不适合的,培养学生服装专业英语能力是中职服装英语教学的方向,在教材编写上应该集中体现这一特点。

在现行培养目标下,英语职业模块较少考虑服装工艺技术岗位工作环境并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差别化的教学,不能突出专业特点,从而出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部分专业知识不够用的状况。

2.3职业特色体现不足

在这本教科书内容安排方面有57%的老师认为这本书的内容适合服装专业学生学习使用;有27%的老师感觉虽然有些单元能够供同学们使用,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够使用;另外16%认为这本教材书并不适用于服装专业的同学使用。再看这本教科书与服装的关联程度,只有11%的教师认为这本教科书与服装专业联系密切;有35%的教师认为两者之间有联系,但是并不明确;另外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这本教科书与服装专业完全没有联系。从而可以看出这本教科书并不适用于服装专业的学生使用。作为供中职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应该能够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又能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3.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专业分类繁多。中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门类越分越多,越分越细,中职英语很难按照所有专业逐一分类编写英语教材,只能按照基础、职业、拓展三大块进行粗线条编写,而这又很难满足某一专业的英语学习需求。

(2)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我国现行教育招生机制下,初中毕业考试进行分流,一部分上普高,另一部分上职中,而上职中的都是考不上普高的,而且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地方,上职中是没有门槛的,只要学生愿意读。生源的这一基础现状,也给中职英语教育带来挑战,一本教材是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必然会造成职业特色不足。

(3)缺乏一线教师参编教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编写中职英语教材,不了解中职教学的实际,诸如生源基础、企业需求、专业需求等,编写出来的教材必然会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现行的国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高职院校的专家教师编写,他们不了解地方实际情况,不了解中职这一层次的英语教育现状,因此,这样的教材也很难完全符合地方中职学校专业英语的学习。

4.结语

篇5: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新教材使用一轮以来,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博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教材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内容多、课时少;语法知识零散、不系统等。造成这些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是外语教师未能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实质,以致未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滞后。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已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滞后的表现及其原因

1.教学观念滞后

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路。“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龚亚夫)。不少教师一方面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因而排斥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也是旧的。其实,交际教学法不但重视听、说、读、写,并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lewood认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

(l)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2)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3)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mean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

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是,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不少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知识应尽量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地灌输,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加上新教材容量大,因此就产生了教不完、课时不够的困惑。

造成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受传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2)受高考的影响。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由于客观的原因,NMET试题未能

对听、说加以测试。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3)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就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知识与能力滞后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体裁有故事、科普小品、书信、日记、说明文、对话、短剧、传记、通知、童话、广告、记叙文、政论文、诗歌及应用文等。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除了课文和语法外,其它方面知之甚少,因此上课内容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名讲师(lecturer),而新教材要求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

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在五个不同环节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教师能力滞后体现在只会当演讲者,无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变换角色,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激发

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造成知识与能力的滞后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学师资状况欠佳。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生源欠佳,大部分在中学时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不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从而造成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弊端,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的是以语言知识和文学为主线的课程。虽然师范类院校也开设教学法及心理学等课程,但一般来讲这些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所体现的交际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都有所了解。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知识知之不多。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单词一课文一巩固

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乐当演讲者的角色,不愿尝试新的教法。因此,其它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得不到锻炼,个别人甚至连用英语组织教学都有困难。再者,教研风气不浓,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些教师满足于对课本的教学能过得去、学生能听下去就行,整天埋头批改作业、卷子,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业务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样,原来在学校学到的那点东西得不到充电。正由于有些学校教研风气不浓,对于听课、评课流于形式,难以鼓励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二、关于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

英语教师素质滞后影响新教材的使用,那么英语教师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按照英国爱丁堡大学应从语言学专家PeterStevens的意见,有三个方面:

1.个性品质。内在的品质特征应是身体健康无缺陷,有较高的智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上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精通掌握所教的语言。

2.教学能力。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会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识别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速度达到最大限度。

3.事业心。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能正确理解语言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观点。

美国有一项调查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的比例应为:

学识 20%

教学态度 10%

工作计划性 20%

组织能力 15%

表达能力 15%

教学方法 20%

可以看出,学识和个性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而教学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我国的实际来说,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

品质、必要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是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知识水平包括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汉

语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教育学及外语学科理论知识。智力水平指教师应具备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按照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教学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教学法研究乃至语言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决定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怎样实施、实施成功与否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第三次全教会把提高教师素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英语教师本身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也需要学校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创设条件,让教师更快地提高。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

1.教师的自我进修。自我进修包括两方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语广播。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

一方面,教师应订阅有关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之类的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此外,外语类学科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等书籍也是教师自我进修的理想读物。

2.发挥教研组作用。教研组可以开展各种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活动:(l)组织集体学习、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新教材培训录像、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录像等;(2)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开展“说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3)开展“创优课”活动和“教改实验”:第二届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通过“创优课”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参考书目:

1.周流溪主编《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东北大学出版社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龚亚夫“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期。

篇6: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问题的分析

在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做出灵活的处理,让教材

“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种对现行英语教材处理的方法:

1、充分尊重并利用教材中的内容。

对学生而言,对考试而言,教材是不能丢的,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如果能让我们充分运用好,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我们首先要尊重教材,而后才能对教材提出质疑和修改。可是该从哪里开始做呢?从课标开始,钻研课标、钻研课标解读;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等说明,依据课标,结合学情,用好教材。

2、拓展教材的知识范围,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对学生的亲和力、难易程度等,以最终决定对教材如何加工,做到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设计符合课标的个性化教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教材中往往只出现一次,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一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仁爱版教科书九年级上unit 4, topic 2, section b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促进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本课以section b为主要内容,以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学习为主线,对教材的编排进行适当的增补。首先,可以增加以闪耀传统文化光辉的四大发明做导入,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展现了1a部分20世纪前后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几项发明,再到3a部分代表现代先进科技的克隆技术,体现人类科技的日新月异。并在其间增加了一些任务的设计,学习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

再如:教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a时,教材中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食物链,轻描淡写了一两句破坏了食物链所造成的危害。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得更深刻些,可以增加阅读材料how to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nature? 这样学生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明白了保护我们自然界平衡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电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本,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中央10套的“希望英语”;课外教材《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等;报刊有《时代英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拓宽学习和应用的渠道,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3、合理修改、创新教学内容

我们在听公开课、研讨课时往往会发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重新创造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精心准备,新颖而富于生活气息或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内容的确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初三写作作文复习课时,根据课本教材,只是在每个话题后一篇作文,复习起来杂乱无章,所以可以尝试改变教材内容,用一根线将各种不同文体的作文联系在一起。通过每天的duty report----某个学生没来上学----请假条的书写----电话通知----电话留言的书写、通知的书写----去种树----种树须知----种树过程及种树感受----日记的书写。整节课围绕“植树”这么一根线展开,将各种文体作文融会贯通。再比如,我们在上初三英语专项练习“用方框中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时,这种题型只是在课本练习中偶而碰到,如果按照教材内容,题目出现时才讲解,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其解题方式和技巧。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上成一种专题课,先从一个个单句选词填空着手,注意变化规律,从中归纳出解题技巧,再过渡到短文的造词填空,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掌握了解题要领,老师也不会觉得上复习课眉毛胡子一把抓。实践证明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很成功的,使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学生的教材勿庸置疑,它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但由于编写教材受人员、地区、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它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受学生情况、当地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灵活运用、合理整合,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我们使用仁爱版的教材已经三年了,我们英语组进行研究讨论,普遍认为要对教材进行单元的整合。在一个单元中,有的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最好的唯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优化、整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的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显得更加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会大大地提高。整合教材的方法有:改变教学顺序、更改呈现方式等。下面是教学实践中一些特例:

1)教学内容:七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为了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把“描述动物特征”这部分内容提到“康康帮助迷路的小猴找家”的故事前面进行教学。并把描述动物特征和帮助小猴找家之间的过渡进行处理,设计人与动物对话,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自制道具进行故事表演,加强表演的生动性及可操作性。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采用写作的方式,把本课时两个内容联系起来,设计笔头作业。利用音像及网络资源,把单调的内容生动化,呈现图形直观地教学词汇。采用熟悉的“新年好”曲调和section b 1a的句型编成歌曲复习前课时的内容,把乏味的复习变成愉快的课堂活动。用激励性的语言、掌声、奖状进行课堂评价。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written work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口头训练,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延伸,写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物,布置为课后作业。把故事的表演进行扩展,增加角色道具,降低表演难度。补充人与动物对话内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2)教学内容: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1 section b and section c

这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there be 句型的问与答, 学会描述事物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数量。难点在于:1)what’s +地点状语?及其回答。2)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are there +介词短语?从平时学生学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学生常常读写分离,如果对教材内容顺序不做适当调整并更改其呈现方式,学生会觉得一节课听下来乱糟糟的,为了使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笔者对教学步骤作了适当的调整。先从最简单的where’s/ where’re…? it’s / they’re…引入,并完成section c 2的练习。其次通过一些图片呈现句型:is there…?/ are there any…? yes,…? no,….通过图片口头操练,再很自然地引出what’s + 地点状语?这一问句。再通过写的形式完成section b 3 picture 3 and picture 4 的练习,然后插入section b 2 做听力练习。再回到画面帮助学生引出how many+名词复数+are there?这一句型,将section b 3 picture7 and 8让学生以对话形式书写出来,最后通过section b 4的图让学生以自由对话的形式将本节课重点句型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进入一个高潮。整节课注重师生交流,生生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及增强其热爱生活的信息。

3)教学内容:七年级上 unit 4 topic 2 section a

这是一节口语课,情景设置为kangkang打电话给jane,引出谈论野餐和野餐计划的话题。可以把本节课中的热身、呈现、听力、口语及综合技能中的写作整合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为了使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着手对教学步骤作了适当的调整,以谈论野餐为主线,先引出提出建议的句型,再进行听力的巩固。在操练完kangkang打电话邀请jane去野餐的对话后,再给kangkang的野餐计划提出建议,然后过渡到讨论学生自已的野餐计划。同时将part 3编写一个电话对话调整为课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自由探究,合作交流,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4)教学内容:八年级上unit 3,topic 3,section a

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过去进行时,可以将section起来a中的1a、2a 2b及 section b 中的2c进行整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用表演、展示图片等方式复习现在进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昨天这时候你在做什么”由此引出过去进行时态。引导学生观察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异同。采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多种任务活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功能。

5)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unit 3 , topic 2, section b

getting to know the kinds of music? and use “it’s great!i love it./ it’s not my favorite, but i don’t mind./ i hate this kind of music.” to express one’s feeling.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但是1a 谈论的是“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而且3a谈论的是the kinds of music,所以可以先教3a和3b,其次再教1a and 1b,接下来听力训练2,最后让学生联系1a 和3b描述他们对不同音乐的感觉。

上一篇:借条欠条与诉讼时效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