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工作

2024-08-25

饲料质量工作(共8篇)

篇1:饲料质量工作

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修订)

一、抽样工作

(一)抽样原则

1.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应对被检省(区、市)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分布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当地饲料生产、经营和养殖状况,结合农业部监测计划要求,确定监测地点及被检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以下简称被检单位)。抽取样品应考虑到大、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要有充分的代表性、真实性。

2.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抽样。

3.承担单位应当独立或与当地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共同完成抽样。已实行饲料质量监督执法和检测职能分开的省份,可以委托同级饲料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完成抽样。

4.对实行行政许可的产品,抽样前应首先对行政许可证明、产品标准和标签等进行检查。对未取得行政许可擅自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应报告当地畜牧饲料主管部门查处,并不再抽样检验,该企业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二)抽样程序及要求 1.抽样组织

(1)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计划研究制定抽样实施方案,并在每次抽样前组织参加抽样的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抽样方案、抽样技术、工作纪律等。

(2)承担单位应根据抽样方案准备抽样所需物品,并由专人负责检查和发放。2.抽样过程

(1)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承担单位应指定一名抽样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协调。

(2)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有关文件和工作证件。(3)抽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抽样、分样、封样、编号及留样。应将包装好的样品完全密封,防止样品在运输及交接过程中交叉污染和包装破损。抽样人员应妥善保存所抽取的样品,防止样品变质。有特殊保存要求的样品应配备相应的容器和设备。

(4)抽样人员在现场应认真填写抽样单。填写的抽样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抽样单上共同签章(名)。抽样单为三联单,第一联由抽样单位保存,第二联随抽取的样品交检测单位,第三联连同抽取的样品交被检单位保存。

(5)抽样人员将抽取的样品平均分成三份并封签后,一份连同抽样单第三联交被检单位保存,并应告之保存条件及相关事宜。其余两份样品移交检测单位。

(6)抽样人员应在抽样过程中全面了解被检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以便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7)不得抽取农业部监测计划规定以外的产品。3.拒检的处理

对于拒绝抽检的单位,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做工作,宣讲有关规定,并阐明拒检后果,同时要通知当地畜牧饲料主管部门予以协调。如果被检单位仍然不接受抽检,抽样人员应书面记录当时的情况,内容包括:被检单位名称、拒检理由、经过、时间、地点、现场人员等。抽样人员和当地畜牧饲料主管部门人员在书面材料上签字,并及时向省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该被检单位产品按不合格处理,拒检的情况材料随同其他监测结果一同上报汇总单位。

二、检测工作

(一)检测原则

1.统一检测方法。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农业部监测计划规定的检测标准或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方法。

2.统一判定原则。检测结果按照监测计划中规定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二)样品的接收与处理

1.样品移交到检测单位后,接样人员应根据抽样单对样品的封样状态、数量、质量及样品编号等逐一进行核对。检查合格后方可填单入库,并及时安排检测工作。

2.每个样品制备、处理后所使用的粉碎机等设备应认真清洗干净后方可再次使用,保证不对下一个样品造成交叉污染。

(三)检测要求 1.检测准备

(1)检测人员应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及相关程序文件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持证上岗。

(2)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试剂和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实验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要求。

2.检测过程控制

(1)在每个检测批次中应加入内控样品、参考物质或标准品。(2)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信息要全面。

(3)准确使用计算公式、计量单位和相关符号,计算结果允许误差应符合标准规定,保证数据处理和计算无误。

(4)对筛选出的疑似阳性样品应进行确证。

(5)在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以下问题,应按要求逐级申请复检。①对临界值、离散数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检出限的检测结果应进行复检。

②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停水、停电、仪器故障、环境变化等)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进行复检。

③各级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检测人员又解释不清的,应进行复检。

(四)检验结果的处置

承担单位完成检验后应及时将检验报告发送到被抽检单位。对不合格产品,应以特快专递将检验报告发送到被检单位,在经营或使用企业(户)抽样的产品还应同时通知标称的生产企业,确认送达并保留相关凭证。承担单位在发送检测报告的同时,应告知异议处理程序。

(五)异议处理

被检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动物尿液5日内),向承担单位提出书面异议申请,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承担单位收到被检单位异议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做出书面答复。需复检的,应与申请方共同确认留存样品的有效性后实施复检。微生物指标不接受复检。

三、监测结果的应用(一)承担单位在异议处理程序完成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不合格产品检验报告发送给所在省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并将不合格产品信息上报饲料监测工作小组和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省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对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处理。

(二)承担单位应协助当地畜牧饲料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不合格企业和产品。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应将处理情况及时上报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三)在饲料经营和使用环节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属其他省饲料企业生产的,还应同时向生产企业所在省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发送检验报告。

(四)省级畜牧饲料主管部门收到外省饲料监测机构发送的不合格饲料产品检验报告后,应依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查处,同时对该企业和产品进行跟踪监测。

四、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一)承担单位应如实上报监测结果,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客观。对所提供的数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

(二)承担单位应按照监测结果汇总表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并进行监测结果分析和总结。

(三)承担单位应在监测计划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内,将监测结果及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监测结果汇总单位,同时抄报饲料监测工作小组。

(四)监测结果汇总单位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按监测要求汇总、分析数据,及时将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报饲料监测工作小组,同时抄报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五)饲料监测工作小组应组织专家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核、统计、分析、汇总。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饲料监测工作小组还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调研,及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六)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所有承担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监测数据差错多、总结分析报告质量差以及检验能力比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下一个减少或停止其承担饲料监测任务。

(七)饲料监测领导小组应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五、监测纪律

(一)承担单位不得参与以饲料监督检查等名目开展的有偿活动,不得向企业颁发饲料监督检查合格证书等。

(二)承担单位不得向被检单位收取检测费用。

(三)承担单位对有关抽样方案、被检单位名单等具体安排应严格保密。检测结果和被检单位信息只能由任务下达部门发布。

(四)已封样品在送达实验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封或更换,否则该样品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承担单位如发现抽样人员抽样行为不规范,应立即停止有关抽样人员的抽样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纠正。

(六)承担单位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向监测汇总单位报告,监测汇总单位应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七)抽样人员应衣着整齐,态度端正,秉公办事,严格执法,树立饲料质量监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篇2:饲料质量工作

6月25-27日,市畜产品安全科科长周东杰同志率检查组一行到我县就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一年多的兽药GSP整改达标工作,全县城关4家兽药经营门店焕然一新:门店药品分类摆放整齐、店容整洁、仓库设置合理、台账记录规范、电脑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同时对1家兽药经营企业(门店)存在的问题现场下达了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检查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县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我县开展此项工作领导组织到位,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踏实。

大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篇3:饲料质量工作

会议传达了长春市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开展2015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年度备案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农安县2015年饲料质量安全、生产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对2015年全县饲料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强调,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按照专项整治工作有关要求, 明确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要做到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农安县畜牧业管理局相关领导、饲料办全体人员及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篇4:饲料质量要“三控”

饲料配方的控制。饲养户尽量按饲料厂家的推荐配方使用,但如果本地有更加丰富的廉价原料,可请饲料厂家的配方师单独制作推荐配方,切忌自已随意添减。一般来说,在猪的育肥阶段,饲养户如追求高的瘦肉率,则麸皮的添加量可稍大一些,大猪用量可达25%;如果追求生长速度,则可将麸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5%~18%。饲养户追求的目的不同,所用配方应稍有差异。配方一旦确定,不要经常更换。如果不断地用廉价原料取代价格高的原料,则猪的生产性能将大受影响。

加工工艺的控制。有条件的饲养户可利用浓缩料配制全价饲料。应注意的是称量一定要准确,混合时间一定要充分。原料的添加顺序应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在进行手工拌料时,先倒一层玉米粉,再倒一层浓缩料,再倒一层麸皮,最后来回翻动几次直到均匀为止。混合均匀是保证饲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千万不能忽视。

篇5:饲料加工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课程报告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和饲料加工行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现代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必须要讲求的是效率和效益,饲料是发展养殖业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生产成本的70%左右。如何选用适宜的饲料原料,配制加工生产廉价质优的各种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等产品,失取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生产中许多的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效益问忽视了饲料产品的质量。所以一些质量上有很大不足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一个优质的饲料产品应该要有三个环节,首先要选用优质价廉的原料,其次是根据原料以及饲养的条件和要求对饲料进行合理有效的配方设计,最后才是将各种的饲料原料严格的按照饲料的配方中各个成分的比例来进行饲料的生产。

对于现代的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工厂都有能力加工出符合行业标准的饲料产品,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不合格的饲料产品,和一些违规添加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流入市场销售,这是一些素质不高的厂商为了谋取暴力,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造成现在的这种状况。

鉴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则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来控制并减少不合格饲料流入市场。

(一)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饲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因此,不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不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来对饲料的成分进行检测,就无法了解饲料中各个营养成分。从而也就无法确定饲料的真正的营养价值。但是仅仅知道饲料的化学组成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实验以确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配合饲料也是如此。

饲料厂全价饲料全面质量控制、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前景分析

优质饲料;1能提供动物充足的养分2能使动物获得良好的私用效果。

饲料分析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对饲料的各个营养成分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测定的一种手段。这是保证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合格的饲料中往往含有违规的添加剂,或者是含有一些有害养殖的有毒物质。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对畜牧的危害会很严重。

现代的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对饲料的检测有多种多样的检测手段,其主要的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检测、点滴试验和快速试验、化学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生物学分析检测等手段。

饲料分析的初步主要是进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采集的样品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样品要具有一定容量,才能很好的反映出被检测饲料产品的质量。

饲料分析主要要测定饲料的物理性状、饲料中常规的成分、饲料的能量、氨基酸、矿元素、添加剂和有毒物质含量等等。

通过对饲料上述性状的测定,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饲料的质量,从而找出不符合行业标准的饲料产品。

并且企业在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基础上,应该加快食品安全的HACCP控制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情况下把个加放心更加安全的产品带给社会,造福社会。

(二)饲料全面质量控制的程序

全面质量控制的含义

全面质量控制(TQC)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等。针对饲料,产品质量应从五个方面考核: 第一,营养性,指饲料产品对畜禽的营养价值; 第二,适口性,指畜禽对饲料产品的喜食程度;

第三,安全性,指饲料产品无毒、卫生、安全可靠; 第四,经济性;

第五,适用性:指产品对畜禽的适合程度及用户对饲料产品的接受程度等。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1)饲料配方控制

饲料配方就是将养分供给标准准确地体现在拟制的饲料中。保证饲料配方的质量,必须注意原料的养分含量、质量要求、价格、对动物的效价、卫生安全性以及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2)饲料加工控制

饲料加工设备(如粉碎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系统等)要达到质量标准,应对工作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对饲料加工设备进行试运行、对饲料初产品进行检测,全部设备系统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开始投入生产运行。3.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对饲料产品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意义是检测饲料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对饲料用户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第二,对饲料产品实际饲喂效果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认真的分析。

第三,对饲料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记录备案,而后逐一分析寻找原因。

全面质量控制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饲料产品的设计质量依赖于以下几点:(1)养分组成 包括供给养分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供给的养分应与动物营养需要相吻合。

(2)原料质量 所用原料要真、要纯,且生物学效价要高。

(3)加工标准 加工方面的标准包括加工系统设计和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等。

全面质量控制的程序

 1.配方设计 配方是采购原料种类和数量、加工产品的依据,要从各个方面优化饲料配方。

 2.采购和接收原料 对拟购的原料要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才能采购;接收原料时,要认真核查是否是已检测的那批原料。 3.原料清理与粉碎 原料清理是指清除原料中的金属杂质以及其他杂质,要每天检查粉碎系统的工作性能。

 4.原料计量 对原料要精确称量,有专人负责。 5.配料 严格按饲料配方准确配料,须有专人审核。 6.混合 对混合系统性能要定期测试。

 7.产品包装与标志 须符合饲料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要求,要适于保存、方便运输和使用等。

 8.产品的使用 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方法、适用对象等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工作。

 9.产品使用效果的评价和饲料产品质量的改进

在生产养殖过程中,经济效益是衡量动物生产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生产者必须认识到饲料分析及检测的实际意义。在质量管理上应严格遵循严把“三关”

即严把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三大关

保证产品的生产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用户使用前,整个过程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养殖场对饲料质量监控从以下几点: 感官指标

色泽、气味、表面光洁度

物理指标

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水中稳定性等 营养指标(化学指标)

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水分、必需氨基酸等 卫生指标

饲料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微生物、有害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棉酚、农药残留等)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使用者也可根据饲料标签来鉴别:

饲料标签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是饲料生产企业给使用者的质量信息,内容包括产品的成分、质量、所执行的标准等。可以从以下l0个方面进行鉴别

(1)是否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所有饲料产品必须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2)是否标注生产日期。如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很可能是过期的饲料。(3)是否标明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项目。对配合饲料必须标明“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食盐、水分、赖氨酸”8个项目,有些饲料往往没有标注“赖氨酸”项目。

(4)是否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生产企业应有产品的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无标准编号的产品是绝对 不能生产的。

(5)是否标明原料组成。它是用来加工饲料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以及添加剂、载体和稀释剂名称(6)添加药物是否标注“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在饲料中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还必须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一个标签是否只标示一个饲料产品。不可一个标签上同时标出数个饲料产品,需要指明饲喂对象和饲喂阶段的,还必须在饲料名称中予以表明。(8)饲料标签不得在流通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脱落。

(9)保质期的标注是否正确。一般而言,饲料的保质期至3个月,保质期标注过长是对用户的欺骗 还有的标签上的标注与包装袋说明不一致。

(10)对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产品是否标明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文号。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的企业必须经农业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5年,超过有效期限,视为违法生产。

(三)饲料质量检测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各种违规向饲料中添加添加剂的事情时有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瘦肉精事件。瘦肉精(Clenbuterol,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Lean Mass)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

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瘦肉精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国内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

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亮 瘦肉精,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正是由于这些违规的添加剂在表面上看来能够促进一些好处,导致一些无量商家向饲料中添加该种成分。

这就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建立起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导致这些商家有机可乘,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身边的一些有害身体的物质也无形的在向我们接近,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健康,国家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来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

并且中国在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食品等一些相关行业的卫生标准更加应该与国际水平接轨。近年来,许多的外贸出口视频多由于卫生原因被禁止出口,我国的蔬菜粮食出口,由于农药残留的问题,屡屡被亮起红灯。

所以有必要加强饲料的质量监管,从而来保证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一些有害的物质不会随着畜牧产品而流向人类。其主要原因:

1.检测机构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总体发展不平衡。

需加强省级以下饲料质检机构的建设。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直辖市饲料检测机构在技术、人才、设施、资金方面实力雄厚,西部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

与其他行业的质检机构相比,我国饲料检测体系的整体实力尚需加强。2.饲料产品质量标准亟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

一是违禁药物检测方法标准滞后,一些违禁、限用药物如莱克多巴胺等没有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无确证和仲裁方法。

二是水产饲料缺乏卫生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饲料工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国际标准采用率低。3. 检测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加强基础建设,更新仪器设备,扩充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许多饲料企业的质检形同虚设)

参考文献

篇6:饲料企业现场质量巡查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过程监督,监控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执行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安全管理、生产质量管理。

第三条责任部门为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质量巡查人员由生产部带班长、质量技术部品管员组成。

第二章 生产工艺管理

第四条质量巡查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大宗原料、小料、编织袋和标签进行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第五条负责本公司生产全过程中投料、粉碎、配料、混合、制粒、成品打包等环节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的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罚,以保证产品质量。

第六条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监督检查,不合格半成品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并责令返工,直至合格。

第七条对每班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不合格填写生产的记录。

第八条每天对生产投料、半成品交接的复核进行监督,严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生产安全管理

第九条每天对生产各工序设备操作进行监督检查,违章作业行为及时纠正,并有权处罚。

第十条对下班后的水、电、气、阀进行检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第十一条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带病”运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的设备进行检查,并报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对不安全设备和行为要有记录,及时督促有关人员消除隐患和修复设备。

第四章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每天将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书面汇报品管部,并责令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每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和事故进行总结,提交每周生产生产调度会处理或汇总至厂部质量分析会议,落实整改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对一般质量事故和隐患当日排除,不能排除的,应24h内上报生产部和公司分管领导。

第十六条对较大以上质量事故和隐患应书面逐级汇报,由生产部或公司组织核查,技术部参与,共同解决质量事故,消除事故隐患。第十七条质量巡查人员每天的巡查情况应建立记录。

第五章 质量巡查人员工作职责

第十八条爱岗敬业,有较强责任心。

第十九条熟练掌握本公司所有原料质量标准、计量包装标准、生产工艺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违章行为及违规操作。

第二十一条每天对车间质量控制关键点、生产各环节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二条每天向生产、质量技术管理人员汇报当日工作情况,特别是异常情况应及时书面汇报。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生产部、质量技术部每月对下属的质量巡查人员工作作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与其每月岗位津贴挂钩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篇7: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开始测定。作好仪器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用途、样品名称和编号、使用前后的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停止分析;如果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确认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加以追溯。检验方法的选择

检验方法是开展饲料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方法有很多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OAC)以及其他国家地区颁布的官方方法、教科书、权威学术刊物、企业标准等。

同一检验项目有2种或2种以上检验方法时,应首选国家或行业标准,且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其次考虑国际标准。目前我国颁布的很多国家标准都是等同或修改采用ISO标准。如果是等同采用,在标准封面上同时看到国家标准编号(ISO标准编号)。

如果受实验室条件限制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测定时,首先需要考虑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省时、省力和试剂消耗量少。

选择标准时要特别关注所分析的样品是否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不能盲目扩大方法使用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GB/T 13088-2006《饲料中铬的测定》,该标准只说明适用于矿物元素预混料、复合预混料等中铬的测定,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适合有机铬添加剂中铬的测定。另外为了确保奥运食品安全,2008年紧急制定了饲料中禁用药物如兴奋剂、性激素等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由于制标时间紧,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仅适合配合饲料。

要及时掌握检测标准的最新进展。已颁布国家或行业等检测标准等,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际标准的修改制定情况以及标龄长短,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修改。新修订的标准序号不变,改变的只是年代号。新版标准颁布实施后,旧版标准往往同时作废。对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存在问题的问题,可以将意见反馈给全国饲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的法定程序对标准进行修订。

同一标准中,同时包含2个或以上方法,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仲裁法结果为准。如现行钙测定方法标准GB/T 6436-2002中包括高锰酸钾法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前者为仲裁法。试剂、溶液和实验用水 4.1 试剂

市售的化学试剂一般分为4级:一级为优级纯、保证试剂,简称GR级,标签为绿色,通常用作基准物质;二级为分析纯,简称AR级,标签为红色,通常用作常规分析和要求较高的分析项目,在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用量也最大;三级为化学纯,简称CR级,标签为蓝色,通常用作要求较低的分析工作。四级为实验级,简称LR级,纯度较低,在饲料分析中很少应用。光谱纯试剂、生物试剂、指示剂、层析用试剂等应按国家试剂规格要求,根据分析的对象、项目和方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

在饲料分析中,常规分析用试剂一般为分析纯,仪器分析用试剂一般为优级纯,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用试剂为基准级。切忌用分析纯来替代基准级试剂。

4.2 溶液配制及标准溶液标定 4.2.1 溶液配制

目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一般有:物质的摩尔浓度(c),物质的体积分数(w),物质的质量体积分数(ρ)和滴定度。在方法标准中,除另有说明外,“溶液”或“液”均指水溶液。每批测定应一次配制足够的试剂,以免两次配制引起误差,或用新、旧溶液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观察其测定结果间是否有差异。在试剂标签上要清楚标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和有效期,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溶液。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在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标准溶液如果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未来1个月内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要严格遵循GB/T 601-2002《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的制备》。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应该在规定浓度的±5%范围内,标准溶液要求由两个人来同时标定,每个人做4个重复,每人4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8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的0.18%。取两人8个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注意,标定用基准物质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烘干等预处理。标准溶液一般每个月要复标1次。

不要随意提高配制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化验员为了减少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次数和量,将标准溶液浓度由标准建议的浓度提高5~10倍,结果导致样品滴定过程中溶液消耗体积太小,不足2mL,甚至不足1mL,这种情况下终点多滴一滴或少滴一滴对检测结果影响都很大。而一般以滴定消耗溶液体积10~20mL为宜。当然,标准滴定溶液消耗体积的多少,除了受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影响外,也与测试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有关,因此在测定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称样量和样品液稀释倍数。4.3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主要有蒸馏水、去离子水和超纯净水等。按照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表1)。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要定期对水的pH和电导率进行测定。常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5.1 空白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需同时采用操作完全相同的方法而不加入被测定的物质,进行试剂空白对照试验。这样,可校正因试剂中的杂质干扰和溶液受器皿材料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有些标准的计算公式中没有明确空白消耗体积,但实际应用时一定要扣除空白。5.2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还需要按照与样品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的对照组(比色分析中称为标准比色系列),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抵消不明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分析方法中,标准品对照尤为重要。5.3 添加回收实验

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可检验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和试样所引起的干扰误差,并可同时求出精确度。因此,回收率试验是饲料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测定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时,可通过添加试剂级的植酸钠进行回收率测定,如果操作正确,回收率应在95%以上。

5.4 参照样

所谓参照样是指已经赋值的样品,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饲料样品;另一类是通过人为添加某种饲料中本身不含有的物质成分,制备成阳性样品。参照样品可以从标准物质供应部门购买,也可以自行制备。如采集一定数量豆粕和鱼粉等饲料,粉碎混匀后,分装,密封,-20℃保存,并分别采样送3家权威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水分、粗蛋白质等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赋值,如粗蛋白质含量为(43.78±0.52)%。然后在日常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都带上1个参照样,以检验检测过程是否出现偏离。参照样品的使用在检验日常质量控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记录控制、样品管理、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管理、文件管理及检验过程要求等,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可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CA01-2002(ISO/IEC 17025-1999)进行。

应设计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表格,检测人员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不能随意修改,若出现差错,应在差错处划改并签名,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的右上方。数据的有效位数、修改、计量单位应规范。原始记录应有检验人、校核人、审核人签字并存档。

检验报告应由专门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应内容完整、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论科学规范,不得有涂抹和改写,由企业负责人审核、签字,报告应一式2份,正本交给委托方,副本存档。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

目前,实验室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实验室间、实验室内部人员间、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同一人员不同时间比对实验等方式进行考察。7.1 实验室间的比对

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如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L)或农业部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实验室报名参加。同时,饲料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具体做法为:将同一个样品,同时委托至少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自己也同时做相关项目检验。然后将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异常数据仔细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一般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1次,对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很有帮助。

7.2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实验,是指两个具有资格的分析人员在仪器设备、方法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个样品同一指标进行测定。计算每个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以两个平均值计算测定结果间的精密度。如果相对偏差在要求的2倍之内,就符合要求。例如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方法中要求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检测人员进行比对时,相对偏差可放宽到2倍规定值,即2%。7.3 自我比对实验

自我比对实验,即指对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个样品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比较,用来评价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即稳定性。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稳定性比较好的样品成分,如果某成分(如抗氧化剂)在贮存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降解,则不易采用此法。此外要注意样品水分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并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测定结果以干物质基础来计。7.4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是指当某项指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通过同一个分析人员对同一个样品的某项指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定,比较其测定结果。如饲料中钙的测定可以采用EDTA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定。小结

篇8:浅析饲料的卫生质量

1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

影响饲料卫生质量的因素, 主要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因素、环境因素、加工工艺和人为因素等。

1.1饲料原料本身因素的影响

饲料原料是影响饲料饲料安全的根源。饲料本身因素, 主要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毒有害物质, 如棉籽饼中的棉酚与环状丙烯酸类、大豆及大豆粕中抗胰蛋白酶、β-伴球蛋白质;菜籽饼粕中的硫葡萄甙的水解产物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腈等;其它豆类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抗原蛋白, 青饲料中转变的亚硝酸盐等。这是饲料中自然存在的成分, 大多数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在饲料中的含量则因饲料植物种属、生长阶段、耕作方法、加工和搭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有条件的饲料企业, 应检测其含量, 并进行脱毒处理减少其危害。

1.2环境因素的影响

饲料在生长、加工、贮藏与运输等过程中, 被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如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生存环境的日益污染, 无节制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污染、以及环境中的有害菌与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结核菌、链球菌等, 时时刻刻在威胁饲料的安全。因此, 从现实状况来看, 环境因素的危害程度比饲料本身的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其中以生长期、贮藏期霉菌繁殖产生毒素、农药、灭鼠药重金属的污染更为突出。

1.3加工工艺因素的影响

1.3.1饲料搭配不当, 而导致其相互产生拮抗作用。因为矿物质之间, 维生素之间, 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如:钙、锌间存在拮抗作用, 猪饲粮中钙量过多会引起锌不足, 饲粮中铁过高会降低铜的吸收。

1.3.2饲料混合不均匀, 特别是微量元素, 如硒, 量小毒性大。研究表明, 其混匀度低于7%, 常发生中毒现象;

1.3.3在加工过程中, 温度控制不好, 温度过高产生有毒物质, 研究证明, 鱼粉若加热过度, 如蒸汽压力高到8~10个大气压, 温度180℃以上, 加热时间超过2h, 就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肌胃糜烂素。

1.4人为因素的影响

1.4.1由于部分养殖户在养殖生产中, 产生一些错误认识, 常在饲料中过量添加某些微量元素添加剂、驱虫剂、杀毒剂等;

1.4.2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 误导养殖户, 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铁、砷制剂等, 使用违禁药品或促生长制剂, 人为地污染了饲料。

2目前较为突出的饲料卫生质量问题

在饲料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 由于管理、饲料监督监测机制不够完善, 饲料的卫生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饲料霉变、使用添加剂和劣质、掺假原材料等问题。

2.1饲料霉变问题

霉菌是一类真菌, 按其生态群, 一般分为两大类, 即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 前者以镰刀霉属为主, 后者以曲霉属和青霉属为主。霉菌在饲料上生长及产毒的条件主要是相对湿度80%以上、饲料含水量15%以上、环境温度在25~28℃。而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在梅雨季节, 最适宜霉菌生长, 因此饲料霉变是饲料卫生质量的最大问题。

霉菌污染是饲料中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 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毛霉菌等。据资料显示, 饲料霉菌的感染率几乎为100%, 带菌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约50%, 尤其是玉米的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最高, 达70%以上。

2.2饲料添加剂使用中的问题

添加饲料添加剂的目的在于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利用率和改善饲料品质, 以促进动物生长、生产, 并起保健作用。目前饲料添加剂已成为饲料工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核心产业, 但在其使用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2.2.1添加剂使用过量在饲料中添加铜、锌和砷等微量元素, 可以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其生产性能, 但是过量添加, 则有害无益。在实际生产中, 添加剂的使用, 却被加在用量, 主要表现:不按添加剂使用说明, 人为地过量添加;饲料原料中某成份含量高, 却仍按常规量使用添加剂;为了预防目的, 在常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过量添加剂, 随着保健药品的泛滥上市,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 往往高出常规使用量好几倍, 甚至几十倍添加, 如高铜、高锌、高硒饲料。

2.2.2使用劣质添加剂部份不法饲料生产企业使用一些非饲料级、劣质矿物质添加剂, 以次充好, 引起一些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铅、砷等以及毒性元素氟的超标。

2.2.3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农业部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规定了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用量、停药期及注意事项。不少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场不严格执行规定, 超允许品种、超限量添加药物添加剂。在饲料中大量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抗球虫药物等。由于大多药物存在耐药性、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使用违禁药品, 添加激素、镇静剂等药物, 如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

2.2.4添加剂混合不均匀主要是个别生产企业的加工工艺差、设备简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造成的。添加剂混合不均匀常引起某些添加剂, 特别是毒性较大, 微量添加的成份 (如硒、喹乙醇等) 中毒。

2.2.5添加剂之间的拮抗一是盲目使用抗菌促生长剂, 不考虑它们之间的配伍禁忌;二是未充分考虑微量元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以及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

2.3使用劣质、掺假的原材料

2.3.1不法饲料经销商在原材料中掺假夹杂。如在鱼粉中掺入肉骨粉、羽毛粉;豆粕中掺入尿素、玉米皮、石粉等;麸皮中掺入石粉、稻谷糠。据调查资料表明, 掺杂量超过了20%。这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营养品质, 而且也增加了原材料的毒性;大量使用质次级低的原料, 通过加工、包装后, 坑害消费者;对已发生严重霉变的原材料用水冲洗后, 烘干后, 继续使用。

2.3.2个别饲料生产企业回炉过期、霉变饲料, 重新混合、包装上市。

3饲料卫生质量不良的危害及对策

饲料卫生质量不良的危害主要包括:

3.1饲料在霉变过程中, 霉菌生长不仅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而且产生大量毒素, 其中危害较大的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等。霉变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适口性下降, 影响动物生长、致使动物中毒, 破坏动物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诱发动物疾病 (见表1) , 造成动物死亡, 使畜产质量、产量降低, 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 霉菌毒素被称为现代养殖业隐形杀手。

3.2抗营养作用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能降低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 从而引起动物的生长发育障碍,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导致产量下降。

3.3造成大量饲料浪费, 这是当前的一大忧患。据资料显示, 世界平均损失的饲料粮食约为总产量的20%。

3.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饲料作为食物链的一环, 卫生质量差, 势必影响人类健康, 在动物体内残留的有素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等, 被人长期采食后引起致急、慢性中毒, 免疫力下降, 甚至起致癌作用。

为减少饲料的污染, 保障饲料的卫生质量, 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 维护人类健康, 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4.1严格按照国家的饲料卫生标准, 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布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强化饲料安全监督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饲料和肉品的安全性。

3.4.2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布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使用药物添加剂, 并严格控制抗菌素类药物的用量。

3.4.3相关部门加强对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的质量检测。

3.4.4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上一篇:关于传奇的作文800字下一篇:部队训练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