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2024-05-22

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精选8篇)

篇1: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才 子 佳 郡

重 大 危 险 源 台 帐 及 管 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定

编制单位: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1月15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概况

才子佳郡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星沙大道最南端,由长沙才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湖南省宏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湖南智埔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14栋高层住宅和10栋多层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201379.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5992.57m2、地下室建筑面积25387.13m2。功能布局为:4#、6#、8#、19#栋地上25+1层住宅;23#栋地上25层,1层为商业,2~25层为公寓;1#、3#、5#、7#、9#、17#、18#栋地上17+1层住宅;2#、10#栋地上17层住宅;22#栋4层,1、2层为商业,3、4层为物业;24#栋3层幼儿园;11#、12#、13#、14#、15#、16#、20#、21#栋1层商业。其中1#~10#栋、17#~19#栋、23#栋地下一层为停车库。

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1#~10#栋、17#~19#栋为17~26层高层住宅,上部结构均采用剪力墙结构,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为人工挖孔桩基础。23#栋为25层高层住宅,上部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为人工挖孔桩基础。11#~16#栋、20#~22#栋为1~4层多层建筑,上部结构均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其抗震等级为四级,地基为天然浅基础。24#栋为三层幼儿园,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为夯扩桩基础。

砼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和外墙的砼强度为C35,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防水密实性砼,其设计抗渗等级均为S6;上部主体结构墙柱砼采用C40~C30,梁板砼采用C35~C25;屋面采用防水密实性混凝土,其设计抗渗等级为S6;构造柱、圈梁、过梁等除结构施工图中有特别注明外均采用C20混凝土。

3、建筑设计概况

本工程室内外高差300mm,建筑物高度:1层建筑为6.6m,3层建筑为10.8m,,4层建筑为14.3m,17层建筑为49.3m,18层建筑为53.2m,25层建筑为78m,26层建筑为76.4m。

a、墙体:外墙填充墙及楼梯、电梯井周边采用20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其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5;其它部位填充墙为200或100厚加气砼砌块,砂浆强度等级为M5。基础以下采用M7.5水泥砂浆。

b、装饰工程:

外墙采用:瓷质外墙砖;

楼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楼面、地下车库细石砼地面、电梯间玻化砖楼面等; 内墙面采用:混合砂浆高级抹灰粉刷、888涂料等; 门窗工程:铝合金门窗、防火门等。

c、防水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二道防水设防,防水材料选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抗渗钢筋砼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设防。

4、建筑节能设计概况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采用25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外墙内保温隔热材料采用20厚无机保温干粉砂浆;外门窗选用铝合金门窗、无色中空玻璃5+6A+5。

5、给排水设计概况 a、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系,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小区的污水管道;雨水经屋面雨水斗收集后通过雨水立管排至小区的雨水管道;在空调孔边预留排空调冷凝水的管,管径为DN40,在每个空调孔下方250mm处预留DN25管接冷凝水,在接口处设一漏斗,空调冷凝水管与漏斗应有不小于50mm空气隔离。

消防电梯排水集水坑、地下室地面排水集水坑和人防污水坑均设潜水泵将污水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检查井。

排水立管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布置时采用PVC-U双壁中空螺旋消音排水塑料管;其他排污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地下室埋地排水管及潜水泵出水管均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空调冷凝水管及屋面雨水立管采用普通UPVC排水管。

b、消防给水:

小区消防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在小区B区地下室设有有效容积为V=396 m3消防贮水池一座,完全满足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396m3要求,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在23#栋屋顶设有高位水箱,有效容积18 m3,水箱设置增压稳压设备,满足最高处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低于0.07 Mpa,材质为镀锌钢板。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小区高层住宅、公寓楼、幼儿园及地下汽车库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m。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DN65消火栓1个,DN65,L25m的麻质衬胶水带1条,DN65X19直流水枪1支,启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个。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埋地时采用球墨铸铁管,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一遍防腐。工作压力为1.6 Mpa。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公寓、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公寓按中危Ⅰ级设计,地下车库按中危Ⅱ级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2套室外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室内自动喷洒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DN≤80mm者丝扣连接,DN>80mm以上者沟槽连接。

埋地时优先采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一遍防腐。当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时,埋地部分管道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一遍防腐。全部管道的耐压均为1.6 Mpa。

6、电气设计概况 a、负荷级别及电源:

一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的供电方案,由双电源供电,未端自动切换。选用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转换时间满足工程及规范要求,且应具有隔离检修功能,任何情况下都应防止两个电源并列运行。二级负荷要求双电源供电到适当地点后再放射式供电到用电设备,也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及消防控制中心安防中心,由于所用灯具及设备自带直流备用电源,采用市电+EPS(UPS)的供电方案。本小区地块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间隔有已建成的市政道路(星沙大道),东西地块分别建立一个专变配电站,分别供东西两个地块的公共和消防电力。小区总电源由城市电网引两路独立的10kV高压电源至本工程西部分地块B地下室高低压配电室(专变一),然后再分支出两路10kV高压电源由西地块引至东地块C地下室高低压变配电室(专变二)。

人防地下室(A地下室)平常照明动力电源由B区专变低压引至,战时电源由人防柴油机发电站引至。人防柴油机发电站设置于A地下室内,装机机组容量为186kW。

b、电气照明:

本设计住户内灯具仅预留灯头盒。住宅首层大堂及入口处灯具均采用普通开关控制。住宅电梯前室及楼梯间照明灯具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公共景观照明在其照明配电箱中设时间集中控制。

光源:楼梯间、卫生间、管道井采用紧凑型三基色一体化节能灯;其余场所主要采用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或稀土节能灯,要求均采用三基色光源。

事故照明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警卫照明、值班照明、航空障碍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自动投入或者单回路供电,灯具自带蓄电池组。公共场所应急照明由公共照明箱引至,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

c、线路敷设:

该工程的主干线路在地下室采用电缆桥架敷设,竖直方向采用电缆竖井用电缆桥架敷设为主,其他地方采用穿管暗敷。水平方向,在电缆线路很多如地下室的主干线沿顶板下用电缆桥架敷设。照明和插座等单相线路则采用穿管暗敷。线路敷设原则:既要经济,又要安全可靠。

电线、电缆直埋或在保护管中、线槽内均不得有接头、分支接头,由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保护,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电线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

d、防雷: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在大楼的屋顶装设避雷带,屋顶水箱和屋顶女儿墙均需装设避雷带,屋面避雷网格为10m×10m或12mX8m。避雷带的引下线用砼柱内的主钢筋,钢筋之间的连接,应按规范要求焊接牢固。引下线的间距应<18M。

该工程大楼建筑物从3层起(即防侧击雷的起始高度<45M),均应采取防侧击雷和等电位保护措施,每隔两层应沿建筑物四周设防侧击避雷带并与引下线连,同时还应利用建筑物的梁中主筋作等电位保护。各栋楼均从13层起,外墙上所有金属门、窗和其他金属物均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e、弱电系统:

本工程弱电系统仅按业主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求进行管线预留,不作系统设计。住宅每套设有一套家居智能箱,各户分别引入两对电话线,一根宽带传输线及一根电视信号线至家居智能箱;

7、暖通设计概况

a、通风系统:

住户卫生间均采用外窗自然通风,厨房均设计防倒流油烟风道。不能自然通风的商铺卫生间处均设置防倒流卫生间专用通风器通过不燃风管以美观实用为原则接出室外。汽车库按不小于6次/h换气次数设计通风系统,并设相应机械补风系统。

b、防排烟设计:

本小区的1~10和17~19号、23号栋住宅合用前室、防烟楼梯前室、超过长度的内走道不能自然排烟的均设计机械加压送风或者机械排烟系统,防烟楼梯和商场采用自然排烟。地下车库部分按防烟分区不小于6次/h换气次数设计排烟系统,并设相应机械补风系统; 地下室超过50m2的设备用房和长度超过20米不能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按60m3/m2设计排烟系统并设相应机械补风系统、合用排烟系统按最大防烟分区120m3/m2设计排烟系统并设相应机械补风系统。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风机与相应防火阀联锁,与控制室联锁。

c、人防通风系统设计

本小区地下室人防区,分为战时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物资库、战时发电机房。二等人员掩蔽所平时为汽车库,战时通风系统按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设计。人防物资库平时为汽车库战时通风系统设清洁式、隔绝式两种通风方式。战时发电机房采用风冷方式,油库和发电机房设置排风系统,发电机设排烟系统,机房设置补风系统,控制室设滤毒式补风系统。

二、危险源辨识,根据本工程特点,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高处坠落事故。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2、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3、触电伤害事故。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按、乱拉,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4、机械伤害事故。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5、坍塌伤害事故。

三、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管理

(一)预控高处坠落措施管理 第一 安全管理

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项目部设置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民工教育,公司安全培训、项目部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从而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3、坚持班前安全活动,针对班组专业特点和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按时复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上岗,有心脏病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第二 “三宝”管理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必须正确使用。

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是合格品,并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按规定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认真教育、严格检查、督促职工正确佩戴使用。

1、安全帽

①安全帽应符合《安全帽》(GB2811―89)国家标准。安全帽需经常进行检查,有异常损伤、裂痕等应立即收回停止使用。

②每顶安全帽上应有: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等。并有出厂合格证。

③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2、安全带

①安全带应符合《安全带》(GB6095―85)要求,安全带的带体上应缝有永久字样的商标、合格证和检验证。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生产年月、拉力试验、冲击实验、制造厂名、检验员姓名等。

②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

③安全带使用中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较为安全,当在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不应将安全带的绳打结使用,不应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或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钩子必须挂在连接环上使用,防止绳被割断。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在1.5―2.0m,当使用大于3.0m的长绳时,应加缓冲器。

3、安全网

①安全网的规格、材质必须符合《安全网》(GB16909―1997)和《密目式安全网》(GB5725―1997)国家标准。耐贯穿性试验、冲击试验符合要求。安全网必须有国家指定的监督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

②在建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③密目式安全网严禁作为平网使用。

④安全网的系绳绑在支撑物(架)上,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易于拆卸的原则。密目式安全网安装时,每个环扣都必须穿人符合规定的纤维绳或12―14号的铅丝。

1)、平网安装时系结点应沿网边均匀分布,每个系点以一根独立的绳连接,系绳要连接牢固而又不容易解开,受力后不能散脱,筋绳要连接在支撑架上。

2)、立网要牢固扎结,固定点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上下两片网之间的拼接要严密。

⑤安全网支设完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 洞口防护

在建工程的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护,并且要有醒目的示警标志,夜间还要有红灯示警。

1、楼梯口防护

楼梯扶手应在楼梯踏步拆模后及时安装。否则,应沿楼梯设置1.0―1.2m高的护身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规范规定,整齐牢固,与现场规范化管理像适应。

2、电梯井口防护

正在施工的电梯井内不得垂直运输。电梯井各层门口必须安装不低于1.2m的定型化、工具化的活动门,活动门固定网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同时,还应在电梯井内每层设置一道安全网,平网内无杂物,网与井壁间隙不大于100mm,当防护高度超过一个标准层时,不得采用脚手板等硬质材料做水平防护。

3、预留洞口、坑、井防护

①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水平孔洞短边尺寸大于25mm的,竖向孔洞高度大于750mm的都要进行防护。

②楼层、屋面等平面孔洞边长小于500mm者,可使用坚实盖板固定盖设;平面洞口短边500―1500mm者,可使用钢筋网或水平安全网保护,上铺遮盖物;平面洞口短边长1500mm以上者,先在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在洞口下方张挂安全网,也可搭设内脚手架。各类洞口防护必须定型化,不允许作业人员随意找材料盖上的临时做法,防止由于不严密、不牢固而存在事故隐患。

③墙面等竖向洞口,用工具式或固定防护门,内柱间距不得超过1.5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或砌体材料暂时封闭。

4、通道口防护

①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口上方、井架首层入料口应设置防护棚。

②防护棚的高度应大于出入口,两边各出1m。长度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高度在24m以上时,防护棚长度不小于5.0m,并且防护棚顶部应搭成双层结构,层间距不小于70mm;顶棚采用满铺木脚手板,防护棚顶周围需设置1.2m高的防护栏,并要挂好安全网。

第四

临边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深度超过2.0m的土方施工、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楼梯临边,女儿墙的屋面周边等,当高处作业时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的,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1)主体施工期间,每层模板拆除的同时立即补充该层临边防护栏杆,栏杆要牢固可靠,上横杆任何处都要能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1KN的推力。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宜超过2.0m。

2)对转角处及一些难以设固定防护栏杆的地方,则砌一道1.2m高的砖墙做临边防护。

3)转料平台要设置1.0―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挂密目网安全封闭,底部四周铺180mm高挡脚板,平台板为50mm厚木脚手板。

第五

外脚手架

外脚手架的搭设必须严格按照《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施工,每搭设一层必须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脚手架内侧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大于150mm时需挂设安全兜底网。且按要求在施工层及施工层以下每隔10m脚手架与建筑物间设置安全兜底网,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层脚手板应铺设严密。

脚手架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作业人员上下采用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

第六

模板工程

按要求编制普通模板及高支模方案,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模板工程在绑扎钢筋、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均匀堆置,不得超过设计计算要求。

木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嬉笑打闹,材料工具不得随意乱抛乱仍,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模板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砼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

砼浇筑期间及浇筑完成一天内,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及支撑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工。迅速疏散作业人员,组织人力排除险情,方能复工。

浇筑砼时绝对禁止拆除任何模板,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管。

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搭设好牢固操作平台,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仍。

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坠落。

第七

其他措施

工人使用梯子要求:梯子要牢;踏步30―40cm;与地面角度600―700;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在工人操作前,要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安全教育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各种临边、洞口等各项防护措施应逐项检查验收。验收根据工程情况分层或分阶段进行,验收结束后要办好验收人员签名手续。对不合格的部位要及时下达隐患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在整个施工期间,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和定期进行检查并管理。

(二)预控物体打击事故措施管理

A、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责清除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牢固树立不伤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B、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摔物体,清理楼内物料应设溜槽或使用垃圾桶。收持工具和零星物料应随时放在工具袋内,安装更换玻璃要有防止玻璃坠落措施,严禁扔下碎玻璃。

C、吊运大件要使用脱勾装置的掉勾或卡环,吊运小件要使用吊笼或吊斗,吊运长件要绑牢。

D、高空作业中,对斜道、过桥、跳板要明确有人负责维修清理,不得存放杂物。

E、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

F、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排除设备故障或清理卡料前必须停机。G、做好受压容器安全管理。防止受压爆炸事故发生。

三、预控触电伤害事故的措施管理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① 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

② 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③ 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④ 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

⑤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⑥ 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⑦ 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⑧ 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⑨ 施工现场供电必须采用TN—S或TT的三相五线的保护接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通过保护接零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注意事项有:

a)在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将另一部设备做保护接地。

b)采用保护接零的系统,总电房配电柜两侧做重复接地,配电箱(二级)及开关箱(三级)均应做重复接地。其工作接地装置必须可靠,接地电阻值4≤Ω。

c)所有振动设备的重复接地必须有两个接地点。

d)保护接零必须有灵敏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配合。

e)电动设备和机具衽一机、一闸、一漏电、一箱保护,严禁一闸多机,闸刀开关选用合格的熔丝,严禁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熔丝。按规定选用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f)电源线必须通过漏电开关,开关箱漏电开关控制电源线长度≯30m。

(四)预控机械伤害事故的措施管理

1、所有机械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按其相应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检查其质量。

2、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3、严禁设备带“病”运行,严禁违章操作。

4、设备检修时,必须由设备专业人员进行。

5、加强设备的时常维修与保养、并有日常维护记录。

(五)预控坍塌事故的措施管理

1、所有的模板支撑体系,外架搭设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2、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对现场的搭设外架、支模架等进行检查。

3、土方开挖施工中要按土方的差别,采取放坡措施。

4、对毗邻建筑物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进行认真观测。

5、基坑边堆土要有安全距离,严禁在坑边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动荷栽对土体的震动造成原土层内部颗粒结构发生变化。

6、土方挖掘过程中要加强监控。

7、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尤其是楼板上集中荷载不要超过设计荷载要求。

篇2: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助产人员,职业危险,防护措施

助产人员也称助产士, 是辅助产科大夫接生、护理产妇的护士[1]。助产士主要在分娩室工作, 负责分娩室内物品器械的清洁保管, 以及对阵痛的产妇做产前处置, 监测记录各产程产妇的变化情况, 负责接生、处置新生儿, 必要时还要担当难产助手, 做一些难产急救工作[2]。由于助产人员长期在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 需要直接接触孕产妇和新生儿, 且每天都会和一些刺激性药物接触, 从而增加了职业中的风险。本研究中, 我院主要分析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参与助产的助产人员162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助产人员均为女性, 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 (33.21±6.37) 岁, 助产工龄1~20年, 平均助产工龄 (15.43±7.94) 年。

1.2 方法

采用跟踪观察的方法分析、总结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助产人员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助产人员的性别、年龄、助产年限、助产理论知识、助产中的防护措施、曾出现的血源性疾病感染、锐器损伤情况、以及产后伤口处理情况等。

2 结果

根据分析调查显示, 在助产人员职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物理性风险因素、化学性风险因素、生物性风险因素、心理社会性风险因素等。见表1。

3 讨论

3.1 助产人员职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助产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经常会接触较为危险的因素, 从而给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威胁。具体来说, 在助产人员职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物理性风险因素、化学性风险因素、生物性风险因素、心理社会性风险因素等。

3.1.1 物理性风险因素

助产人员职业中存在的物理性风险因素主要有锐器损伤、紫外线照射、噪声损伤等。 (1) 锐器损伤:助产人员需要辅助产科医生缝合伤口、肌肉注射药物等, 在这个过程中会和针头、手术刀等锐器直接接触, 如果操作不慎就会被刺伤。当伤口直接暴漏在产房中时, 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据有关调查显示, 在产房中, 存在由于针刺或利器刺伤造成AIDS从患者传给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发生率为0.1%~0.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发生率为1.8%[3]。 (2) 紫外线照射:产房需要经常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助产人员长时间的受紫外线照射, 会引起皮炎、皮肤过敏,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胸闷、肺水肿。 (3) 噪音:助产人员在助产护理中, 经常会受心电监护仪、吸痰器、产妇分娩时的呻吟等噪音的影响, 长时间的话会引起头痛、耳鸣等生理问题, 甚至会出现恐惧、烦躁、注意力分散等不良情绪。

3.1.2 化学性风险因素

产房相对比较封闭, 存在各种潜在的化学风险因素, 例如含有对人身体具有刺激性、损害性的消毒剂, 会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长时间和甲醛接触, 会诱发细胞突变, 导致癌症。

3.1.3 生物性风险因素

助产人员经常需要辅助产科医生对难产孕妇进行抢救, 在展开急救前大多都来不及对产妇进行检测。那么患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产妇所排出的分泌物、血液、羊水、体液等均会增加助产人员感染的几率。

3.1.4 心理社会性风险因素

助产人员在工作中要和产妇、婴儿直接接触, 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因此责任重大。并且产科的孕产妇比较多, 产程变化快, 助产人员在工作中, 精神需要高度集中[4]。长时间的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会使助产人员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进而出现一些疲惫、焦虑等精神问题, 严重影响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此外, 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 社会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更加重了助产人员的心理压力, 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3.2 防护措施

针对助产人员在职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可以通过一些防护措施, 降低其职业风险, 提高助产人员生活质量。

3.2.1 建立健全助产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系统

助产人员之所以存在很多的职业风险因素, 更多的与没有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系统有关, 因此要建立健全助产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系统。通过助产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系统, 对助产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测和干预,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护用具;当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意外情况时, 立即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 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跟踪观察。

3.2.2 提高助产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防护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助产人员职业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要提高助产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对助产人员进行培训, 普及风险防护知识, 并制定健全的制度。使助产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实施, 从而减少工作风险。

3.2.3 完善工作流程

在助产人员的工作制度上, 要实行弹性的工作制。根据医院妇产科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助产人员的上班时间和人数。对于一些特殊产妇, 要多安排一些护理人员, 以减少各个助产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工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慧.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6) :265.

[2]崔扬.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 :274.

[3]郭素玲.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74.

[4]秦静.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 (25) :232.

篇3: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职业损伤;职业防护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血源性传染病

因传染科工作的特殊性,传染科护士会接触各种污染源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呕吐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其中HBV的傳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感染医务人员[1],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概率为0.3%,HBV的感染概率为6%-30%,HCV的感染概率为1.8%[2],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性疾病多数有针刺伤引起。

1.2 化学危害因素

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84消毒液、乙醇、臭氧和各种含氯消毒剂。甲醛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对皮肤、眼睛、肝脏、胃肠道刺激非常大,经常接触紫外线也可引起头晕、恶心、电光性眼炎、皮肤过敏等症状,重者中毒或引起细胞变异。

1.3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也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人类禽流感、肺结核等。

1.4 心里危害因素

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大多来自于工作环境的压力,职业危害暴露严重危害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尤其暴露于HBV、HCV、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暴露者多数会产生恐惧紧张消极情绪,给受伤者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做好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防护

接触传染性强的疾病时医务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戴口罩,重视洗手,洗手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地自我保护措施,应按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及时认真洗手,还有研究指出,戴手套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次数,戴口罩也可减少病人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到医护人员的口腔及鼻腔粘膜,扣好衣领和袖口,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漏的利器盒,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一旦针头刺伤应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伤口旁端离心方向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洗后涂以75%酒精或0.5%的碘伏,并扎伤口。立即报告相关的管理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暴露源及受伤者的情况对暴露者进行相关相应处理,对于暴露源不明者按阳性处理。

2.2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定时检测空气质量,针对化学消毒剂的损害,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消毒剂现配现用,并且做到消毒剂浓度准确,容器加盖,不滥用,操作时戴手套口罩。

2.3 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接触病人时戴口罩,戴12层纱布口罩,戴8小时应更换,湿了立即更换,一次性口罩4小时应更换,口罩应遮住口鼻,不能挂在胸前反复使用。

2.4 心理性危害的防护

传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大多来自于工作环境的压力,因此应合理配置人力以减少工作忙乱而引起的职业损伤,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要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合理实用护理人员,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心理性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减少避免工作中的压力。

3 小结

传染科是接触血液和发生锐器伤的高发科室,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艾滋病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应重视职业暴露的现状,关注职业暴露的危害,加强职业防护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积极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防护制度,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保证个人的健康,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段梅欣,李薛红. 传染科护士职业防护方法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

篇4: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1 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

1.1 体液、血液污染及锐器伤的危害

职业暴露指的是从业者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有害因素或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或被其血液、体液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媒介物的接触。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主要途径是受血液污染的锐器伤, 或破损皮肤、黏膜接触了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而被感染。锐器刺伤可以传播血源性疾病, 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报道, 医务人员锐器刺伤被感染HBV的几率是2%~4%, 被感染HCV的几率是3%~10%, 被感染HIV的几率是0.2%~0.5%, 而易感人群被刺伤后感染的几率会更高[1]。手术室工作环境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接触频繁, 操作过程中不慎发生锐器伤的几率也较大。

1.2 化学物质的危害

器械消毒液戊二醛、器械酶洗液 (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 、标本固定液 (10%甲醛) 对人体皮肤、眼睛及上呼吸道黏膜均有危害, 可引起过敏、头痛。长期接触甲醛可致畸、致癌;孕妇吸入吸入性麻醉剂 (异氟醚、氨氟醚) 易引起流产或畸形[2];长期吸入电刀产生的异味和烟雾可致癌;骨科使用骨水泥、对手术室也造成空气污染。

1.3 电离辐射、噪声污染的危害

C型臂机器产生的X射线伤害参加手术人员的身体。手术室由麻醉监护仪、吸引器、消毒机、空调机、电刀、电锯、超声刀、电钻、手术推车及工作人员说话等构成噪声污染, 人体长期生活在85 dB~90 dB的环境中会出现听力下降、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

1.4 工作压力的危害

传统状态下的手术室护士不固定于某一专科领域, 这对护士的记忆和工作能力是一个挑战。加之手术室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长, 工作紧张, 要求精力高度集中, 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常表现为易激动、冲动等。

2 对策

2.1 体液、血液污染及锐器伤的防护对策

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感染性, 需要进行隔离, 无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因此, 在工作中对择期手术已确定有传染病的病人和急诊手术病人, 均应按标准预防, 进行隔离手术, 降低感染率。手术器械进行双消毒, 手术敷料、吸引瓶中的液体进行隔离终末处理, 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手术过程中, 上或取刀片用持针器夹持。在传递器械时, 要准确到位, 严格阻止手术人员从器械台上拿器械, 操作时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防止术者与传递者在传递器械过程中发生误伤。有些医院报道用弯盘传递锐器, 在整体规范了操作状态条件下可以借鉴。手术后将刀片、针放入锐器盒内, 防止损伤他人。手术中手套有破损时立即更换, 手皮肤如果有破损, 尽量避免担任器械护士, 特殊状态下需要戴双层手套参与手术。

2.2 发生锐器伤后处理原则

不慎发生锐器伤后, 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应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3]。被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应在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 阴性者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发生锐器刺伤后, 确定是否感染HBV、HCV、HIV, 如3项内有1项阳性者, 被感染者必须在6个月或8个月进行定期检测, 确定是否发生感染, 应根据检测结果, 采取相应的措施[4]。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及处理流程与措施等。

2.3 化学物质的防护对策

手术室定时通风换气, 麻醉人员定期检查, 保证麻醉机及管道的密闭性, 麻醉机废气排放要安全合理。采用高压灭菌持物钳容器代替浸泡液持物钳容器, 减少液体挥发污染空气。在配制器械浸泡液, 酶洗液及标本固定液3种溶液时, 要戴手套和防护面具。操作认真、准确, 防止过量。在操作中如不慎接触皮肤黏膜引起损伤, 要按相关说明书用水冲洗及找专科医生就治。用电刀同时备用吸引器可减少烧灼烟雾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2.4 电离辐射、噪声污染的防护对策

参加手术人员穿铅衣、穿铅围脖、戴铅帽进行防护, 有条件医院应设置隔离射线手术间, 无防射线穿透条件的手术间, 可用铅板作隔离射线屏障。工作人员在手术室禁止大声喧哗, 动作要轻稳, 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 减少噪声污染。室内机器要建卡、登记, 定期维修, 确保安全使用。

2.5 减轻工作压力的措施

2.5.1 合理选择护士

手术室应选用年轻、身体健康、性格外向、承受力强的护士。

2.5.2 科学化管理

实行分组专科管理制, 1名护士要在短时间内与多科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娴熟, 难度较大, 而尽快掌握1个科或2个科的手术比较容易。实行分组专科管理制, 能避免通科配合全而不精的弊病。各组有高年资固定人员, 年轻护士则定期轮换组别, 护士经过专科培训, 可熟练手术步骤, 能熟练配合手术, 减少医护关系冲突, 减轻心理压力, 有利于身心健康。

2.5.3 实行弹性工作制

手术室管理人员应实行人性化管理,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 实行弹性工作制, 保证工作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保证工作人员能在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各尽其职。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手术室的血液感染与安全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9) :440.

[2]淡莉, 邵继红.增强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14 (7) :2156.

[3]傅耀华, 陈芳, 钟美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分析及防护[J].护理研究, 2005, 19 (10A) :2006-2007.

篇5: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关键词:电梯检验;危险源;措施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高层建筑的必要交通工具,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确保电梯的安全有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不仅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来确保电梯的质量,在交付使用之前按照国标《电梯安装验收规范》来对电梯进行系统的验收检查;

1.电梯检验的基本内容

电梯检验作为电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含:

1.1.缓冲器的检验:在电梯内部运行出现故障而出现失控下落的状况,但是其运行速度还没有激活电梯电力系统的限速设备,导致安全钳的无法使用,这是检验缓冲器能否行之有效的发挥作用,使得厢体能够平稳停止运动。

1.2.厢体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系统设定时,检验电梯厢体能够启动超速保护装置,通过系统的激活使得电梯厢体降低速度从而达到缓冲器的设计要求范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客的安全。

1.3.上行制动效果的检验:在电梯按照设计要求以额定速度进行上升工作时,将主电源进行切断,检验电梯的厢体能够在曳引轮附属的制动器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平稳的停靠,通过对其制动距离的测量来检验是否符合设计指标。

2.电梯检验的危险来源

电梯是集众多机械零件和复杂的电力控制系统与一体的大型起重设备,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对于电梯这类特种设备而言,主要存在三种危险来源。

2.1. 机械危险

机械危险是电梯检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险源。它作为一种电力驱动的机械设备,具有较大的机械能,当检验人员或者周围物体与电梯进行接触时会出现巨大机械能的意外释放,从而带来的机械伤害。而根据实践统计,对于电梯机械检验而言,主要遇到的危险有:

2.1.1.电梯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日常检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操作失误导致电梯的机械零部件发生运动从而带来的伤害,如导向轮和曳引轮的转动;

2.1.2.电梯检验人员在厢体顶部的时候,距离电梯厢体门的距离太近,则会出发凸轮器上附属的平衡器导致在开门或者关门的一瞬间伤及脚部;

2.1.3.检验人员在进行盘车的操作时,如果操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则会使得电梯的厢体的运动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的手部带来伤害;

2.2. 电气危险

在对电梯进行日常检验时,由于电梯电力系统复杂的特殊性,电气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害一直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存在的电气危险主要有:

2.2.1.电梯检验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发生带电操作的危险行为,一旦接触到电控柜等电力设备时,遭受到强烈电流的冲击从而发生伤害;

2.2.2.电梯的电力线路由于频繁使用发生老化,导致绝缘层受到破坏,使得金属丝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出现了局部漏电的危险状况,一旦检验人员在无意间触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触电伤害;

2.2.3.电气设备所处的环境中存在静电。静电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粉尘和液体的相互运动产生,进行产生电火花促使粉尘发生点火效应,此时,如果电梯电力设备所在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性的气体,会酿成一定程度的火灾;

2.3.坠落危险

电梯属于起重设备,在检验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加之电梯厢体特殊的造型空间,人员或者周围物体的坠落便成为电梯事故频发的危险来源,主要存在的坠落危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时,通过爬梯进行电梯机房,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在爬升的过程中出现摔落,从而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坠落危险;

2.3.2.电梯在进行检修期间,检验人员站在厢体的顶部,由于电梯顶部安装了许多机械部件,如果稍不留心,便会发生头部撞上、脚崴、跌落从而产生意外,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

2.3.3.电梯在检修期间,经常性的发生抖动现象,此时如果检验工作放置在电梯厢体的顶部,则会由于抖动使得工具坠落,从而给周围的人员带来坠落风险。

3.提高电梯可靠性的路径设计

基于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了提高后续电梯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能,需要全面提高电梯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并能针对上述出现的风险从容自如的做出应变。为此,应做到:

3.1.加强对机械危险的安全防护

为了减少机械危险产生的事故,首先应做到,对电梯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着力提升,在检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在电梯厢体的运行过程中,保持争取的姿势,使得身体各个部分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加强对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电梯运行中, 要对电梯的运行速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因超速使得身体触碰机械零件发生伤害;

3.2.电气危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应做到:①对于多年使用的电梯,要不定期的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对于一些绝缘层有破损的线路,在进行维修时必须切掉电源,佩戴绝缘手套进行操作;②在碰到潮湿或者长期下雨天气时,要对有可能触到水源的线路进行整理,并随时用漏电笔进行检验,防止因为漏电产生的电气事故。③在对电梯厢体顶部设备进行检验时,要对发热的设备加强安全意识,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防止高温带来的灼伤。④检验时留意环境的状况观察是否容易产生静电、是否含有可燃气体或粉尘等,如果有此类情况,应采取措施或者在必要时终止检验。

3.3.坠落危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合上述坠落的危险源,为减少事故应做到:①打开层门时,姿势要正确,身体不能向层门倾斜,防止层门打开后跌入井道内,同时要将井道灯打开,方便检验人员查看井道内的情况;②在平台作业时应该设置相应的护栏,检验人员应当尽量站在平台中心进行操作,如果必须在边缘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或其他防护措施;③检验工具放在轿顶时,要找好平坦的地方放置,不能随便乱放。工具箱不能竖立着放在轿架、检修盒或者门机盖上;④在机房上面工作的检验人员,必须用东西挡住孔洞,防止零件跌落砸伤头部。

参考文献:

[1] 罗锋.探讨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

[2] 孙元成. 谈电梯检验过程危险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3] 陈同坤,汪传民.电梯安全检验技术案例分析[J].工业控制技术,2008(6)

篇6: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1 产科门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产科门诊患者以初诊病人为主, 这些病人没有经过血液传播性疾病筛查, 产科门诊护士因为需要对病人进行处理操作, 所以必须频繁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等, 护士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另外, 医院的空气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主要途径, 因为人员流动大、病种复杂, 产科门诊护士比较容易因为呼吸道感染而染上致病微生物。

1.2 化学因素

医院为了预防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经常会使用诸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这会损害产科门诊护士的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等, 严重的话可引起护士致癌、皮炎、哮喘等疾病。

1.3 物理因素

产科门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采血、穿刺、、拔拔针针等护理操作中容易被锐器刺伤皮肤。血液疾病传播至少有二十种以上, 产科门诊护士因为锐器伤很容易感染血源性疾病。另外, 产科门诊室因为工作环境嘈杂而比医院的环境噪声标准理想值更高, 护士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会因为心烦、反应慢、心率加快而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并且, 产科门诊还存在很多放射线检查, 如果护士缺乏科学的防护, 易被辐射所伤, 影响生殖功能或者损伤造血。就算是消毒的紫外线之类的放射线也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1.4 心理因素

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的经常性转换使得他们会有冲突性的应激反应。产科门诊护士工作多、任务重, 突发事件处理频繁, 身体的应激状态无时不在。医院因为竞争发展扩大了护士的角色, 他们在长期的紧张工作环境中会因为生活不规律、不被尊重、投诉、纠纷等变得十分疲惫, 有些护士会出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问题。

2 产科门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2.1 强化标准预防制度执行力度

2.1.1 做好安全设备配备

产科门诊医疗设备及相关防护举措都必须以卫生学为标准。比如可以提供一次性擦手纸、装电子感应式洗手池, 对于那些医疗锐器则应该配备上耐刺防渗漏的加盖收集盒, 并做无害化处理。

2.1.2 正确使用手套

产科门诊护士必须对换手套的指征有科学的掌握, 皮肤破损、有创操作时应该戴手套, 特别是当护士接触了患者粘膜、创面时, 应勤换手套, 操作完毕后即可去掉手套并洗手。

2.1.3 使用面罩、口罩与护目镜

戴口罩进行护理操作, 或者戴上面罩及护目镜, 不要让环境中的传染性物质沾到护士身上。如果是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 应该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口罩, 防止被交叉感染。

2.1.4 正确处理锐器损伤

采血、注射操作是产科门诊护士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其潜在的职业危险很大, 因此需要有严格的操作流程, 并熟悉锐器操作方法。不要徒手使用锐器, 针帽不用双手回套, 锐器不要针对别人或者自己, 不要将锐器混丢到一般的垃圾中, 必须要有相关的耐刺防渗漏有盖锐器盒进行集中处理[2]。如果被锐器伤到, 则应该从伤口远端向近端挤出血, 然后进行伤口消毒包扎处理, 还需要上报, 按照免疫情况和抗体水平采用防护措施。

2.2 环境污染防护

2.2.1 科学使用消毒剂

产科门诊护士必须要对不同的消毒剂的保存技术、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等有相当熟练的了解, 在使用时既要达到消毒目的, 又要避免使自己受到损害或者污染环境。戴上口罩、手套、帽子进行消毒剂配置, 要运用有盖的容器进行浸泡消毒。对紫外线消毒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产科门诊室应该要多通风换气, 使空气经常流通。

2.2.2 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在患者排队就诊时, 导诊护士应该指导他们有序排队, 可以提供一些娱乐让他们缓解候诊时的不耐烦情绪, 比如书籍、报纸等等, 对产科患者操作时应该温柔、仔细、耐心一些, 不要让他们大声喧闹。

2.3 心理因素防护

产科门诊护士在熟练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还必须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在产科门诊工作中放松情绪, 要积极适应医疗环境的变化。护士应该多加强业余户外体育锻炼, 比如旅游、爬山等等, 提升睡眠及休息质量,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护理工作。而医院护士长则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产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 以科学的方式措施及规范的操作程序引导护士减少职业损害, 并将该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 以约束大家重视自我防护, 尽量减少职业危险带来的损害。

3 结语

医疗事业的发展使得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加强产科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不但可以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护士安心工作, 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既帮助患者及时诊治, 又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彩霞.门诊护士职业损失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05) :215.

篇7: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8-02

临床护理工作中,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门诊护士、病房护士,每天为患者做护理工作,采血、配药、注射、输液抢救等一些密切接触患者的工作,这种环境下,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使护理人员损伤。成为目前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社会已高度重视。降低损伤,增强防护意识,引起医务界重视。

1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1.1 物理危险因素 锐器伤,临床工作中,接触锐器,有注射针头,外科手术刀片针剂安瓶等,在抢救患者危重病人过程中,为抢时间,护士操作时最容易受到不同程度锐器损伤。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能导致针刺伤。在配药时不精心、徒手分离针头、注射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处理不得当。尤其是配药时安瓶刺伤,处理使用过针头刺伤个例也多。护理人员处于高危职业损伤环境中。

1.1.1 电器意外损伤 护士在工作中对重症患者抢救时,应用电击除颤电击使用电动吸引器,由于仪器老化,或者操作不谨慎,发生漏电短路现象,存在触电或电灼伤危险。

1.1.3 电离辐射 患者门诊住院所做的辅助检查需要护士协助完成,护理人员因为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受到电离辐射危害,身体蓄积量增多就会造成不同程度致畸、致癌。长时间照射血液系统也会造成慢性损伤。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医院是公共场所,也是疾病集中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环境经常消毒,仪器设备也要消毒,医院垃圾清理处置,都需要各种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挥发,人们接触增多,对身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发生变态反应疾病。过敏、哮喘、呼吸困难,孕妇流产。紫外线消毒,使用不当引起眼炎、皮炎,出现胸闷,气短、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1.3 药物性危害因素 肿瘤病人手术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肿瘤组织有杀伤作用,护士在配制药物时,不能避免药物产生的毒性微粒气溶式气雾,经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体内,接触时间长,就会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紊乱,流产、致癌等。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医院内人群集中,患者多陪护多,人流动性大,各种细菌、病毒能在空气中形成溶胶,形成空气污染,不能控制。手部、眼部、鼻部、皮肤暴露部位不容易保护。受伤害几率大,陪护人员呼吸道感染机会多,護理人员和患者密切接触,抢救危重病人,患者气管插管、吸痰、洗胃、缝合、包扎止血,采血,静脉穿刺操作,接触到患者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等,感染机会就多,有一些疾病经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经过此途径传播。一些慢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是护理人员受职业伤害的病种。

1.5 心理社会危害因素 护士工作紧张忙碌,护理工作突发事件较多,护士处于长期应激状态,大脑皮层高度紧张,心理压抑,身心疲劳,抵抗力就会下降,会导致头痛、乏力、胃肠不适、睡眠障碍。抑郁、血压升高,心悸等。急诊就诊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冲动,对医护人员言行产生误解,医护人员忙于救治患者,没有时间解释,较易出现争议,受到责备、辱骂、殴打,伤害,护理人员健康、身心都容易受伤害,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有恐惧、焦虑心理损伤。

2 防护措施

2.1 制定防护法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将职业防护提高到法律高度,工作环境改善,防护设施用品到位,做好防护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职业防护知识。护理人员操作时做好适时保护,预防皮肤粘膜直接与体液、血液接触,带防护手套,当皮肤、手粘膜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情况下,彻底冲洗,用消毒液洗净双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养成良好习惯。

2.2 物理性危害防护 护理操作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仔细,专心谨慎。抢救工作中,小心不被锐器刺伤。随着疾病传播途径改变,经体液、血液等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工作中服务于患者同时必须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有资料表明,戴手套能起到屏障作用。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血量比不戴手套时能减少50%。操作时戴手套很重要。医疗废弃物不要乱丢,严格销毁处理。手一旦被带血针头刺伤,立即处理伤口,注射乙肝、丙肝疫苗,随访半年。

2.3 化学性及药物危害防护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加强空气流通。配制特殊药物及使用消毒液时戴手套、口罩,目镜防护用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刺激眼睛、皮肤、黏膜。挥发性消毒液,加盖保存。

2.4 生物性危害防护 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潜在接触体液、血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措施。洗手预防细菌感染。洗手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

2.5 心理社会危害防护 医护人员有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加强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强应急、判断、沟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急症疾病护理抢救技术。和患者做好沟通,态度和蔼,给患者良好的身心护理服务。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心理状态到最佳状态,适应应急、万变的医疗环境,创造和谐就医环境、和谐医院。投身护理工作中,减少和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采血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防护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5期.

[2] 采血护士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安全防.《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22期.

[3] 微生物检测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4期.

[4] 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7期.

[5] 在一个地域人群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岁时的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08期.

[6] 护士配制化疗药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防护.《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风湿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篇8:重大危险源辨别及防护措施讲解

关键词: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基层检验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较易出现职业暴露的危险情况, 因此, 积极分析基层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寻找有效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以本地区为例, 笔者从甘肃省泾川县各医疗机构2011年5月-2014年5月检验科工作人员中选择60名进行研究, 探讨基层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中选择50名进行研究。其中男28名, 女32名, 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 (35.1±2.3) 岁。

1.2 方法

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对60名检验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按照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四类统计存在的相关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回收率为100%。经统计, 检验科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 其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为针头刺伤, 占90.0%, 工作环境污染占83%, 见表1。

3 讨论

基层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要负责对大量的患者进行采血, 并要完成留样及血液初筛等多项工作, 并且可能接触到各类患者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一旦出现防护不当等情况, 极易导致职业暴露, 引发一些系列严重后果。因此, 积极分析检验科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寻找有效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中,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对本县各医疗机构检验科6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检验科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 其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为针头刺伤, 占91.6%, 工作环境污染占83%。另外生物因素所占比例偏高, 主要表现在患者排泄物、体液、分泌物等, 还有颈椎、腰椎劳损和接触性皮炎以及工作环境污染和呕吐物溅污, 还有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提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较为严峻, 做好防护工作刻不容缓。根据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提高防护水平。

3.1 完善防护制度

医院要注意积极的完善相关防护制度, 制订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采血环境消毒隔离制度等,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实际工作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在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区域, 根据检验部门工作特点制订科室医疗环境及检验用品的清洁消毒制度, 把科室消毒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保护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保洁消毒处理。特别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 应立即消毒防止扩散。无菌物品启用要注明启用和失效时间, 静脉采血做到一人一带一垫, 微量采血也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定期监测。

3.2 加大培训力度

医院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防护意识。对于新进工作人员, 上岗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防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在职人员, 要定期进行防护培训, 并注意加大考核力度, 以提高广大采血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并注意加强监督, 及时纠正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制订学习计划, 采取集中培训和科室业务学习的形式, 不仅学习专业技术操作标准和基本消毒隔离技术, 还要让他们了解目前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的进展, 了解在一些血源性传染病仍无治愈措施及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危险性及预防措施的教育, 提高预防意识, 落实安全操作及安全防护措施, 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重要举措。提高防护意识, 了解自我防护意义, 同时学习各种防护用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洗手指征和洗手法, 掌握利器损伤时的应急处理及报告流程。

3.3 加强自我防护

检验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操作, 避免出现职业暴露。注意进行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不断地积极学习各种防护知识和技能, 实现自我防护能力的不断提高。

3.4 使用防护用品

医院要提供优质、充足的防护用品, 如防护服、口罩、眼镜等。并指导检验人员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按照正确的洗手规则, 在工作前后用肥皂水洗彻底清洗双手, 并穿防护服、戴手套和眼镜等。综上所述, 检验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因此, 各医院要注意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制订详细可行的防控措施, 以提高防护能力, 减少各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3.5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要根据检验科的设置标准, 科学规范的做好检验科的合理规划,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 工作流程安全合理, 符合医院感染制度的要求, 并有生物危害标志, 工作室通风设施合理, 各工作室有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有消毒设备, 有备用消毒剂等,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应对职业暴露导致的危害。

3.6 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检验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应区别医疗废物的来源, 分类处理。在每个检验区域, 设置专门的收集容器, 收集废弃标本, 采血器、试纸条、注射器等一次性检验用品等, 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 封装后焚烧处理;对细菌培养标本及时放入含高浓度消毒剂的容器浸泡或经高温灭菌后再焚烧处理, 对检验产生的废液, 应加消毒液消毒后倾倒。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处理记录, 严防废物流失。

3.7 把检验人员作为医院医疗保健重点人群

上一篇:小学政治学习计划下一篇: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