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2024-05-17

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通用12篇)

篇1: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

班级:04五专4班姓名:陈泽铃学号:0450501

421摘要:一个国家能否立于世界不败之地,能否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团结和民众之间的凝聚力。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心理正处于发育初期,可塑性较强,作为教育一线基层的教育者应该注意抓住这个儿童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对此,本文分为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进行了简单的思考与阐述。关键词:小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良好习惯

2008的抗冰雪灾害、地震灾害以及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北京的圆满举行,在谱写了中国历史新辉煌这一页的同时,无不向人们彰显着宽容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民族能否立于世界不败之地,能否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团结和民众之间的凝聚力。美·韦伯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也正反映了团结的重要,而是否融入团体跟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关,人际关系的好坏又取决于一个人宽厚、合作、友爱和是否具有亲和力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心理发育正处在习惯培养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儿童处于心理发育初期,个性还没有真正形成,可塑性较强,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学校又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基地,因此,作为教育一线基层的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小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为教师表,志在默化

1.要做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楷模

我国古代大教育学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这句话就向我们揭示了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在思想品德、作风治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生的表率。要知道,小学生自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成为他们最神圣、最伟大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这样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塑人先正己,教师应该具有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和宽厚、友爱的人格魅力,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用自身的风范去感染学生。

2.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时时处处做合作的典范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在离校代岗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中的我就感同深受。记得有一次课,我让学生自觉的完成我交代的作业,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没做我交代的任务而是在画画。那时,我并没有立刻作出批评否定,而是在他旁边看着他画的图画,真诚的赞赏了他的画,这时候,他抿着嘴害羞的看了我一下,带着被老师肯定的一脸喜悦的表情,收起了图画本,自觉地做起了我所布置的作业。我发现,当我对那些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相反,在代岗实习单位中,我发现有些教师采用了对学生大声呵斥、讽刺挖苦、体罚等严厉的教育方式,但是结果换来的则是学生的敬而远之、逆反,甚至还有对老师寻机报复的,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教育学家苏蕾母林斯基就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当然,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并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对他的理解、尊重、诱导,给予他反思的支持和改过的机会。

二、家校同步,促进宽容大度乐于协作习惯的形成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弱,一些良好习惯形成后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反复提醒、训练的话也很容易消退。因此,要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作用不可忽略。教师与家长之间,要步调一致,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和利已主义的倾向,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常常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准绳,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和谦让协作之心,遇人遇事往往容易产生过激的言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家长应该积极抓住契机教育孩子。

首先,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诚实信誉是友谊的基石,教育孩子说到做到,让孩子知道只有讲究信誉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

其次,教育孩子学会信任。信任是友谊的桥梁,教育孩子懂得信任才能让孩子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家长也要先信任孩子,让孩子自主的交友和与同伴进行交往,并引导孩子在交往中懂得谁是最会合作的伙伴,谁就会真正成为小伙伴中的核心。

三、搭建合作舞台,有机渗透学习宽容协作的习惯的培养

1.立足课堂

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恰当的安排合作学习,这中间包括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等。比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知识,让学生在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后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互相促进,从而无形的培养学生友爱合作的心理。

2.组织交往活动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特别是对于现代中国独生子女来讲,活动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集体大家庭中陶冶情操,使他们形成友爱宽容协作的心理习惯,走出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对此,在平日可以为他们创造交往活动的机会,比如:

(1)班级可以开展关于宽容大度、团结协作的主题班会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在活动前安排好合作伙伴,选好小组长,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查找资料,通过分工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并让学生体会由他们团结协作而成功举办班会的快乐。通过主题班会等班级活动的举办让学生懂得宽容是一种修养、品质,更是一种美德,让学生学会宽容,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挚的友情,快乐的生活,积极的学习。

(2)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集体比赛等,比如我的实习学校则有开展班风文化评比活动,通过平时班级成绩的评比评选出文明班级。学生们为得到集体的荣誉,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凝聚力,在各项评比项目上团结应对,大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懂得了“事成于睦,力生于团结”的道理。没有宽容谦让和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能形成团结优秀的班集体。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习惯从中得到了培养。

四、多加鼓励,持之以恒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都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学生习惯的形成是有个过程的。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的改变,作为教育者也应该及时的给予承认,不断的鼓励,增强学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养成。

结语:作为21世纪的现代教育者,应该注意以身为范,与家庭同步,积极捕捉教育契机,为学生搭建合作舞台,有机渗透学习宽容协作习惯的培养。此外,还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并

持之以恒,从而使学生宽容大度乐于协作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养成。

参考文献:

[1]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月

[2] 苏隶东.《学会宽容》.中国名航出版社,2004年8月

[3] 郑锡琴.《教育的一种美丽—浅谈班主任教育中的宽容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篇2: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高曹楚凡家长

如何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品格

案例:小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虽然刚上二年级,但已经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父母的贴心人了。一天,小雅回到家闷闷不乐,晚饭也吃得很少。妈妈发现她不对劲,就在小雅睡觉前坐到了她的床边,“我的小乐天派,今天怎么了?”“没事!”“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分给我一半,你的不舒服就会少一些。”小雅听了妈妈的话,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痛哭起来。等小雅情绪稳定了一些,才将心中的不快一一道出。原来,今天自习课上写作业时,小雅不小心碰了同桌小宇一下,小宇的作业本被划出了一个破洞。小宇平时就是个比较顽劣的男孩,遇此情况,回手撞了小雅一下。力度很大,撞得小雅肚子直疼。小雅的眼圈立刻红了,可小宇还不依不饶:“你先撞我的,活该!”听了这话,再想想自己以前帮小宇补课、讲题、借给他学习材料等种种对他的帮助,小雅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为什么自己对小宇这么好,可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呢?小雅想不明白,觉得自己很委屈:“妈妈,我不是故意撞他的,我也准备立刻跟他说对不起,可他„„”小雅哽咽着。是呀,现在的孩子怎么都沾不得,碰不得呢。妈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案例分析:通过小雅的叙述,可以了解到,小宇这个孩子将自己看得非常重要,不能容忍自己受到丝毫“委屈”,即使是别人的无心之过也不能容忍。反观小雅,对伙伴友好、大度,虽然觉得自己很委屈,但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能控制好自己的举止。发生在这两个孩子身上的事,涉及到一个核心的人格特征--宽容。所谓宽容,《辞海》将之界定为“宽恕,能容人”。《现代汉语词典》将之解释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学者杨四耕在《论教育宽容的本质、意义及实现策略》中则认为:“所谓宽容,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智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思想。”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宽容(来源于拉丁文tolerat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宽容人格的缺失。而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身为独生子女带有一些“独”特性格由于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同龄人的陪伴,所以大部分人觉得自己比较孤独,于是也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他们总感觉自己是对的,不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没有体验过与同伴一同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对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斤斤计较,生怕“吃亏”,总是为自己争取更多、更大的利益,且不满足。

2.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懂得保护自己不受到外界的伤害。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分清哪些“碰撞”是有意的,哪些“碰撞”是无意的;哪些“伤害”是可以一笑了之的,哪些“伤害”是需要追究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因此,他们把一些触及到自身利益的刺激都当成是要反抗的,于是就有了“沾不得,碰不得”的现象。3.家庭教育中溺爱过多,甚至灌输了不正确的道德思想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更多的长辈把爱和期待都放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爱应该是合理的,适时的,但汇聚得太多,也有可能演变成无原则的,有害的。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小社会”里会吃亏,就给孩子不断灌输“他打你,你就打他”等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孩子的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走入学校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孩子一直生活在爱的环境中,但有些孩子情感非常冷漠,自己从不付出,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进入学校后他的思维还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

4.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未重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已经波及到了孩子。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具竞争力,把全部目光都集中在孩子的各种学习成绩上,至于人格、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就得过且过。于是就造就了学习上是巨人,但道德品质上是矮子的一类孩子。这类孩子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不顺,不受同伴欢迎,自己虽感郁闷烦恼但找不到解决的途径。

指导建议: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老师面对众多的孩子,做了大量的沟通、疏导工作。而家长在家也应该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学生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人格。

1.多用讲故事、读书等形式,借助他人的实例来教育孩子懂得宽容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宽容的实例。中国古代的“廉颇负荆请罪”、“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董笃行仁义胡同”等,外国“林肯总统将敌人变成朋友”这一个个名人的故事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鲜活事例。许多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图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材料。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睡前几分钟,送孩子上学或接孩子放学的点滴时间,给孩子讲一讲,或者给孩子推荐一些此类书籍,让孩子读一读。讲、读过后,别忘了与孩子交流一下,引导孩子说一说故事中的道理,让他们的头脑中更清晰地认识到宽容的重要。

2.有意识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换位思考,正确看待自己所受的“委屈”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够宽容的人和事。正如小雅那样,觉得自己委屈。此时,家长要注意倾听,让孩子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因势利导,与孩子融洽沟通。家长首先要表达出自己很理解孩子,知道孩子受了“委屈”自己心里也不舒服,以获得孩子的信任。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个“委屈”。此时,家长可以说“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帮助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孩子有了换位思考的体验,自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对方的言行了。此时,家长还应该进一步引导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够周全的,帮助孩子巩固正确的思想认识,学会理解他人。

3.家长努力做到宽容孩子,让孩子学着宽容他人在某些传统观念中,家长总是高高地凌驾于孩子之上,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孩子苛刻,不宽容。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儿童是有巨大潜能、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人。正因为是孩子,有时才会表现出某种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家长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有些孩子由于年幼无知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他们自己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不知为什么错了。此时家长的暴风骤雨甚至是拳脚相加,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改正,留下的很可能只是不解与怨恨。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宽容一些,耐心地开导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并为他们营造改正错误的环境和时机。尤其在教育之后,千万不能忘了鼓励,不能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绝不可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弄得孩子惶惶不可终日。家长的这种做法,可以不断纠正孩子身上的错误,同时也在教给孩子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即用宽容的心对待自己的同学、朋友,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

4.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处事态度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影响着他们的未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中家长应本着生活无小事,处处在教育的原则。例如,家长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了小矛盾,注意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对他人的抱怨,如果是父母两人在谈论这一话题,孩子的耳朵里也会飘进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头脑中还是会留下灰色的印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是乐观的、正派的、大度的、豁达的,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阳光”的形象,而孩子也必将会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位“阳光”少年。

篇3: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故乐行则伦清, 耳目聪明, 血气和平,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两千多年前古代先哲的这句话, 深刻地道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课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 音乐教育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就应以优良的性格品行和高尚的职业素养, 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师良好的性格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师德。

有一次, 我在四年级的音乐课中, 用两分钟的等待呵护了一个怯弱的心灵。那天, 教学进行得严谨而浑然一体, 在接下来的随意提问中, 我点到了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站起来后脸红红的却不说话, 当时教室里静极了, 然而我并没有草率地让他坐下, 以结束这种尴尬的场面。时间一点点过去, 后来这位同学终于开口了, 原来, 他是一个结巴。当时, 如果我断然让他坐下, 他失去的将是下一次在大家面前开口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 我庆幸当时为他等待了两分钟。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教师用火一般的热情, 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特殊学生, 做他们的贴心人, 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坚冰时, 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轻松地领会和接受, 从而起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民主的教学态度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特征等各方面比较持续的倾向。对于音乐课程来说, 其主要教育效应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 音乐教育的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净化学生的心灵。

有次, 学生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 我感觉到歌声中缺少点什么。学生对歌中一些细微节奏掌握得不好, 于是我让学生讨论怎样能使我们的演唱更加完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地方要唱得轻一些, 有的地方要唱得很连贯, 有的地方要有强弱的对比”等等。参考他们的意见一遍遍唱下去, 还真挺见效的。我和孩子们都陶醉在歌声中, 就在这时很突兀地冒出一个声音, 于是我脱口而出:“是哪位同学出错了?举一下手吧!”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刚刚还沉浸在音乐中的孩子们你看看我, 我瞅瞅你, 可就是没有人承认自己出错了。我不禁懊悔自己的说话方式, 孩子们的自尊心都很强, 现在唱错的那个同学一定既害怕老师批评, 又怕同学笑话, 怎么还会承认错误呢?短暂的尴尬后, 我说:“孩子们, 其实老师并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 让你们举一下手是想让你们重视一下自己的错误, 下次就不会重复错误。这样吧, 刚才唱错的同学, 就在你的心里举一下手吧!好吗?”说完, 刚才还紧绷着的一张张小脸即刻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庆幸自己的“灵光闪动”,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 适当地给他们一个台阶, 给他们一次机会。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与教学过程, 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教学中, 常存在这种现象:音乐教师往往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 并有较高期望, 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 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音乐课, 课堂上情绪饱满, 在歌唱或弹奏练习中信心十足, 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 成绩提高很快。这种现象被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表现。

篇4:如何培养学生大度的性格

一、教师要做宽厚待人友爱协作的楷模

当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教师作为了最神圣、最伟大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影响着小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的岁月里,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老师的行为。不难看到,当一个班主任把一批孩子带了很久之后,这些孩子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处事态度等很多方面会有这个老师的影子。这也是教师中常说的“谁教像谁”的一种现象。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塑人先正己,教师要具有完善、高尚的人格;具有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要善于化解各种矛盾,具有宽厚、友爱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风范去感染学生。在处理日常事物中,时时处处做合作的典范。例如:在学校举行的活动中,很多时候涉及到平行班级之间的评比,在揭晓结果的时候,常常遇到因为本班的名次不如其他班,学生们表现出对对手的不满、抱怨、甚至抵触的情绪,高年级常常会因此发生班级之间的口舌之战。这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寻找自己的不足。教育学生与兄弟班级和平共处,友善交往,分享友谊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会在竞争失败时怨天尤人,而是用一种宽厚的心态去分析事物,以此来用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如果反之,教师在学生抱怨评判不公、结果不符时,填上几句牢骚和不满,会大大助长学生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读师范时,就刻骨铭心地记忆着这样一件事:在入学体验劳动中,我们两个新班级共同分担着一条堤坝的筑堤任务,随着紧张的进程,在两个班之间形成了一道小小的隔离带。两位班主任谁也没有主动让学生挖掉它。最后在学校检查任务时,两个班学生互相推托不是自己的任务。这时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过来,用了极具讽刺的话语挖苦了我们的同时让他们班的同学挖掉了那一节阻断的鸿沟(20多年的岁月已让我记不得当时那位老师说了些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我刻骨铭心)。似乎就是从那时起,两个班级之间筑起了一道情感的堤坝。四年的师范生活中大约有三年多的时间两个班常常发生疙疙瘩瘩不愉快的事情。试想,如果当时的两个班主任以宽厚的态度去处理这件小事,在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

二、引导家长一同做宽厚、合作的引路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教育才能得到热效应。由于受教育的层次不同,家长对培养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合作是成功的前提这种认识并不一样。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吃亏,凡事都教育孩子要站上风。因此学生们养成了独霸、专断的小皇帝作派。班主任老师要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颁发“友爱合作之星”喜报等),提高家长意识,引导家长一同做孩子宽厚、合作的引路人。首先,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诚实信誉是友谊的基石,教育孩子凡事说到做到,不可牛皮吹得砰砰响,做起事来不兑现。让孩子知道讲究信誉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其次,要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和善于帮助他人。对待同伴要宽容大度,不可苛刻与苛求,要学会自醒。要让家长们知道生活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从小事着眼,教育孩子给予永远比获取快乐。再次,要教育孩子学会信任。信任是友谊的桥梁,信任能让孩子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家长首先要信任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交友和与同伴进行往来,要让孩子在交往中懂得谁最会合作,谁就会真正成为小伙伴中的核心,成为真正的主角。

三、在学科教学中搭建合作的舞台

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恰当地安排合作学习。这中间包括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等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互相质疑问难,共同解决难题,来享受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快乐。同时还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合作来使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并存,建立起健康的竞争心理。例如:一位教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他就采用了“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这样的流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对问题的不同见地,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信息量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同时懂得了 “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众人划桨开大船” “集体力量大无边”的哲理。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协作的乐趣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特别对于现代中国独生子女来讲,活动可以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集体大家庭中陶冶情操,使他们胸怀坦荡,为人平和友爱,宽容大度,丢却自私狭隘以己为中心的作风。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在活动前安排好合作伙伴,选好小组长,(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轮流当选小组长。)在活动中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即有小组内的个人竞争,又有组员之间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任务,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体味集体合作的乐趣。例如:我在班里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设立的“芳草文学”小队、“萤火虫创新”小队、“明星体育”小队、“百灵鸟文艺”小队、“华罗庚数学”小队等。在平日里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机会,并定期进行展示比赛。有个人展示项目,也有集体合作共同克服难题的精彩之做,并把总结表彰作为重要的内容,即表彰个人、优秀小组员、优秀组织者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学生宽厚友爱乐于合作的品格得到了培养。

篇5: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篇6: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性格

宝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宝贝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家长在培养幽默感时,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贝,同时也要关注到自身的修炼。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整天学这个学那个,不爱开玩笑,变得死板。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幽默性格将来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天艺乐童分析幽默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

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家庭游戏

1、可笑的衣物箱

材料:一个装有奇装异服、滑稽帽子或鞋子等物品的箱子。这些滑稽物品,需要一段时间的精心收藏,如生日帽,贝雷帽等等。

玩法:在特定的时间,家长或宝贝随意选出服装进行搭配,表演各种动作,宝贝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愉快。另外,也可在宝贝生病时或情绪不好时,穿着特殊服装,比如,宝贝不愿意吃药,可以化妆成消防员,用带有皮管的针管把药物当成灭火器,来个灭火游戏。

2.、观看滑稽可笑的录像

平时在家里准备一些滑稽可笑的录像或影碟。如:“憨豆先生”和其他一些来自生活中真实镜头抓拍的滑稽片子。全家人一同观看,并一起开怀大笑。

3.、倒着说话

妈咪说一句话,然后让宝贝倒过来说。比如:“我吃饭”倒过来就变成了“饭吃我”这个游戏在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同时,还能锻炼宝贝的记忆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宝贝还记不了太长的句子,就从短句开始。渐渐加长,在说句子的同时,妈咪要尽量去选择有趣的搭配。

4、表演笑话

当家庭成员看到笑话时,就把它收集起来,大家可以定期开一个笑话会,把彼此知道的笑话讲给全家人听,并且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大家轮流表演,表演完由其他家庭成员给打分,看谁演得最好,大家也可以共同配合表演一个笑话。

篇7:如何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妈们应当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

爸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时间两样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她懂得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而长时间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她为之努力。当孩子心中有了目标,她就会为实现目标去努力,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她需要爸妈给予她不断尝试的.机会。因此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外部艰难和障碍,让她自己去解决。当她最终达到目标,会认为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分与众不同的满足感。她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难中磨练出来的。爸妈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鼓励自我训练:

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激励都是锻炼意志的好形式。您可以教给孩子在长跑的艰辛时刻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坚持到底”、“再坚持一下”等。

适时激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爸妈要注意她们在活动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篇8: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一阅读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1.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情绪

中小学的学生已渐渐步入青春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情绪表现强度很大, 但是情绪体验不稳定。中小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后,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对阅读悲伤类书籍后的情绪情况进行分析调查, 如表1。

情绪特征是性格的一个方面, 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 是因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 中小学生在阅读书籍后的情绪波动很大,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阅读悲伤类的书籍之后都会感觉很难过。

2.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中, 它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和自制力等几个方面。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中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对意志的影响调查数据如表2。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中小学生在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 有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会变得坚毅果断、富有自制力, 少数的学生会变得优柔寡断或者是对自身没有影响。数据表明, 学生在阅读探案类、侦探类书籍后对意志特征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3.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发现, 阅读书籍会对学生的态度有影响, 例如从阅读了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态度的影响进行调查, 所得数据如表3。

从表3的数据来看, 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学生认为在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自己态度的转变是没有影响的。超过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 有的在阅读人物类传记后会变得忧国忧民, 有的则会变得精益求精或者自强不息。

4. 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理智

理智特征指当事人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道德感。拥有理智特征的人, 能够冷静地思考问题, 能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对中小学生的理智特征会产生影响, 例如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 对中小学生理智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 数据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虽然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 阅读武侠类书籍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理智特征, 但是, 仍有些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会想模仿武侠小说中的暴力行为。

二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获取信息和知识, 拓展视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本课题关于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出了以下措施。

1. 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中小学时期。学生认知发展还并不完善, 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认知不同, 则会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时, 有些学生被名著中除恶扬善的精神感染, 而有些同学却因为故事中妖魔鬼怪的出现而感到恐惧。面对这种情况, 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原因, 阅读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法是最重要, 可见要使课外阅读获得实效, 离不开教师正确的阅读指导。”

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之中。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反映这个家庭的文明程度, 巴甫连柯曾经说过:“不读书的家庭, 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尤其是中小学时期学生, 年幼无知, 擅于模仿, 可塑性极强。家庭的环境氛围、父母的言行, 对他们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对孩子的成长、熏陶有很大的益处。自然, 孩子在阅读时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从而促进良好性格的培养。当然不仅仅是家庭, 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例如:建立学校图书室, 有规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或者是让同学们指定读书计划, 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相信, 在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的推动下, 学生自然地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3.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学校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 应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 通过阅读之后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黄庭坚说, “三日不读书, 便觉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读书越多, 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可见, 阅读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中小学而言, 读书之后还要交流, 这是比读书更加重要的事情, 因为孩子们更加渴望信息的分享、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正如康德所说的:“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 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只有在阅读之后积极开展交流,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减少不正确的认知,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赵石屏.中小学生性格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重庆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3)

[2]丁玉平.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意义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2 (22)

篇9: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由于遗传、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诸如易怒、抑郁、爱撒谎、注意力不集中等许多不良性格。针对这个问题,夏洛特·梅森以生动形象的故事为依托,以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向我们揭示出不良性格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文字生动鲜活,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贝尔蒙特夫妇的儿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爱发脾气。他经常反复的暴怒令家人烦恼不已。贝尔蒙特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自我反思并积极求助。当他意识到儿子的易怒与家族遗传有关时,就首先对自己的坏脾气加以控制,同时听从好友弗斯尔医生的建议,采取了如下措施:

★坏情绪爆发前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他喜欢的事情,比如帮爸爸去花园干活,或者帮家人准备晚餐等,从而减少他发脾气的频率。

★不要纵容孩子发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表现出疏远和拒绝,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孩子感到后悔、难过的时候,给他讲清楚道理,鼓励孩子自己打败坏脾气。

★及时记录孩子发脾气的频率。由开始一个月爆发一次到两个月一次,然后一年一次,再后来两年一次,直至最后孩子具备了温和的性情、率真的性格。

夏洛特·梅森对于矫正孩子不良的性格有一个核心理念:以一种好习惯克服另一种坏习惯。当一种好的习惯和思维建立起来后,相对的坏习惯自然就被取代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基蒂的反复无常、阿格尼丝的多愁善感、多萝西的抑郁等不良性格,都一一得到了克服。

夏洛特·梅森还为我们提出了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她以父母联合会的家长发言为蓝本,以讨论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原则:向孩子灌输有益的知识是陶冶孩子性格的有效途径。知识对性格养成的作用,古今中外学者多有论述。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字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同,有所学,皆成性格。”夏洛特·梅森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向孩子灌输知识应该在生活与自然中、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例如,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对夜晚星空的好奇,趁机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假期带孩子旅行,使孩子增长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孩子只有乐学好学,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的一部分,知识才能陶冶孩子的性格。这种知识传递方式向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父母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有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愿望和决心,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有耐心,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无论是夏洛特·梅森所处的二十世纪初,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论优劣的学校教育,容易磨损孩子的性格。针对这个难题,梅森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我们要做的是,直面现实,吸取学校所提供的精华并心怀感激,弄清楚学校所不能提供的文化或道德训练是否可以由家庭来提供。”她从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方面阐述了家庭训练应怎样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智力方面,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给孩子以学业上的支持。在道德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感激、体贴和礼貌,这是孩子全部道德的基础。在体育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妥善安排时间,确保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保证身体健康。另外,父母还要在家庭中通过读书、绘画、音乐等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夏洛特·梅森向我们传达了家庭训练的要旨:父母要保持对家庭的控制,使孩子处于稳固的家庭管理之中。不稳定的生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夏洛特·梅森还给出了保持家庭控制的秘方:“让孩子处于接受者的角色,父母则处于给予者的角色。给予者的角色要做的不纯粹是身体上的关心和照顾,还有对孩子的有责任心的培养、有规律的训练。”

最后,夏洛特·梅森通过分析乔·尤尔、彭德利斯、歌德等人的成长经历,向我们揭示出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读此书后会使我们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性格成长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是家庭性格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使我们看清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真谛,正如夏洛特·梅森所说:“当一个人了解了每个人应该知道的知识时,当他在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时,他就已经接受了教育。我们已按照你的要求将他交到你的手中,而且我们已在你的面前展示了其中一种可能的成就的情形,那就是性格的养成。没有达到这点的教育,都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篇10: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和性格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为孩子一手包办事情,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为了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性格还是很有必要的。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其次,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的时候,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你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请父母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孩子两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

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1、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2、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篇11: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的性格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大方,也有的家长认为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不错,先天的性格是主要的,但是我认为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性格的。

对于我的孩子——悦悦,大家都认为她很活泼,善于与人交流,纷纷来问我平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想,我们平时大概比较注重

这么几个方面对孩子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亲子关系,建立快乐平等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的。平时我和悦悦爸爸都尽量抽时间多陪孩子,经常和悦悦讨论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为什么生病了要吃药,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特奥会是怎么一回事,等等。和悦悦一起完成她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和她在一起拼图,一起做手工,一起看动画片。自始自终都让孩子融于浓浓的快乐活动之中。

其次是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去走走,接触大自然。基本上双休日,我们家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面度过。我们看天气好就带孩子到郊外、公园走走,比如到长风公园划船,到世纪公园看花展、到马陆摘葡萄,等等;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在附近华联超市、百联购物中心、迪卡侬运动超市转转,总之就是要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我最反对成天让孩子在“家——幼儿园——家”里打转,这样只能束缚孩子的思想,窒息他们理应开朗的性格。

第三就是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多交朋友。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那么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中,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平时,我们会把悦悦同学家的电话号码抄下来,鼓励她给小朋友打电话,锻炼她与小朋友通话的能力;还会约小区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溜冰、一起玩儿童乐园。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大概2岁左右吧,悦悦不敢去小区里的儿童乐园玩,我们就经常鼓励她。慢慢地她表现得合群了,我们就强化这种鼓励,渐渐地悦悦就很高兴去儿童乐园玩了,而且还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第四是给孩子足够的鼓励。人类的天性是喜爱夸奖的。对于孩子来说,鼓励能培养他的自信并使他性格趋于成熟。挑剔、责骂只能使孩子丧失自立的能力。一个总是挑剔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的家庭,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往往难以被发现和肯定,毫无疑问,孩子是难以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要做孩子的好父母,就要多关注孩子,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这不光是为了孩子眼前的成长,更是为孩子将来拥有优秀的性格打下基础。比方说,我们从小就经常让悦悦在大人面前表演唱歌、跳舞、背诵诗歌童谣等,完成后无论对与否都有鼓掌或竖大拇指,肯定她的成绩。多用“你可以的”“你真棒”“你做得很好”来赞美她,悦悦听了非常高兴,就更有动力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完成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够活泼,也没

篇12:浅谈小学生的性格培养

一、性格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的良好个性风采

古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里所谓的不同,不但指外貌的区别,更指性格的不同。一个班级体,几十个学生,性格肯定各异。作为一个老师,学生良好的个性风采我们要尊重并发扬,千万别扼杀孩子的天性。我的班上有个女孩,叫梁玉玲,聪明伶俐,但特爱说话,同学给她起了个绰号:山麻雀。其最高记录是连续讲话一个半小时而不见停歇(中午午休,因其家离校较远,中午不回家,因而经常滔滔不绝,上至国内国外新闻,下至当红偶像明星、动画片、所阅读的课外书等,无所不谈。反正有她在的地方,是最热闹的。),数学老师向我抱怨,让我制止她喜欢讲话的性格特点,说太吵了。记得我当时笑着回答她,也许十几年后,该生可能是一名有名的律师,著名的记者或享誉国内的主持人,我可不敢过早影响、决定她的`人生。私下里,我跟梁玉玲达成协议,课后不限制,上课绝对不能影响老师,口才要发挥在回答老师的问题里,成绩要稳在前十名。该生欣然接受,任教的这两年多里,成绩很稳定,作文也是越写越好,别人是没话写,东拚西凑,她是得到发挥的平台。我的培养理念就是发扬学生的良好个性,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独断专行,以自己的性格决定学生的性格,老师的眼光应看的更长远些。

(二)激起学生的自尊心

曾经我和老师一起研究新的课题时,一个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她说:“我们别的暂且别研究,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激起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成绩差,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已经没有自尊心了。”的确是呀,作业乱做,老师批评,无动于衷。考试50分,40分,照样笑得开心,老师、家长在一旁干着急。没有自尊心,他们不自爱、自重、自律,做错了事不会责备自己,不会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所以我接一个班,在尊重学生良好个性风采时,接着是激起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是否成才,与其是否从小具备良好的自尊心息息相关。自尊是涉及人们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重要情感,它是推动个人前进、成功的一种强大源动力。古往今来多少伟人学者,就是在这股源动力推动下得到成功的。今天,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少年儿童,面临的将是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和挑战。为了让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除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很有必要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自尊从何培养出来呢?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例如:我班一些文化基础薄弱成绩落后的同学,我如果只一未固执地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只会给这些学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成绩提不高,反而使他们丧失了自信,产生怕学的心理。如果善于发掘他们的优势,如擅长体育的让他们在体育方面发展,擅长绘画的,让他们在绘画上发展,并在班集体活动上给他们制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及被重视的喜悦,自尊自信倍增。对学习文化知识自然也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学习成绩逐渐也会提高起来了。其次以微笑点燃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让优秀的学生树立自尊心不难,怎样培养后进学生的自尊自信才是一个难题。对后进生,教师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不抱偏见,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有时教师真诚的微笑,能消除学生的戒心,恐惧心和自卑心。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即使顽劣的学生,他们内心也藏着一股强烈的自尊欲望。当面斥责只会导致他们的反抗心理或失望感。而当教师给以真诚的微笑,既保护了这些学生在集体中的声誉,又能激起他们的羞耻心,并以马上改正来对教师的爱护作出回报。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智慧,因人因事件,灵活采取激起学生自尊心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现在我所教的这个班,记得刚接时,拖沓成性,有个学生还大言不惭地对我说:“老师,我本身就是个慢性子。”其实所谓的慢性子,就是不惜时的体现。怎样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呢?首先,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并背诵,在体会的基础上,选择最喜欢的名言,写心得作文,畅谈在生活中、学习中怎样惜时,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其次,给学生讲名人惜时的故事,鲁迅不但珍惜自己的时间,还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他认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区别。周恩来、陈毅、比尔・盖茨……他们都是珍惜时间的典范。告诉学生,名人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功,与珍惜时间密不可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在引导惜时的过程中,把时间掰成一秒一秒,三秒中摆书,三秒中从书包里找到作业本等,老师组织做作业时,翻开作业到动笔,时间为两秒,个别学生还拖拉,我会点出他的名字,告诉他已浪费几秒,在这几秒里,别人已做到哪里,长此坚持训练,学生已形成了一种时间竞赛,谁都不甘落后,走在时间的前面,使学生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现在我班学生绝大部分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包括作业、出手抄报、打扫卫生等,珍惜时间已成为班级良好风气,谁还拖拉,将受到班级舆论的轰击。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前面讲到,班上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喜欢抱怨,团队意识差。打扫卫生,敷衍了事,搞活动,积极性不强,反正一副事不关己样,老师白着急,批评他们,还嘴巴高翘。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让他们凝聚在一起,深刻感受“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力量大”。而集体活动和学校的各类评比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如运动会上,非运动员必须为运动员做贡献,加油、送水、拿衣服,接长跑运动员等,让每个学生感到这不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全部学生参与的盛会。谁置身事外,由班干部清查出来,进行批评教育。这个学期的美文朗赛,我班获得学校第二名,在训练时,大家群策群力,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一个拖后腿的,大家的口号是尽量做到最好,给班级再添一张奖状,我为有这群可爱的学生而自豪。趁热打铁,我把学校发的奖金全部买了橘子,全班一起享用这胜利的果实,感受这橘子为什么别样甜,那是因为团体付出换来的,蕴含不一样的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需要班主任自身是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人。这不仅是一个班主任的个性问题,更是班主任个人的精神境界问题

(五)让学生经受挫折教育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学习道路上也同样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如果一丁点儿挫折就会胆战心惊,退缩不前,缺乏实际生存能力,缺乏坚强的意志,又怎能接受社会的挑战,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做事畏首畏尾就谈不上具备自信心了。现今的教育绝不能培养出经不起挫折的“温室花朵”。为了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应当使他们知道做任何事情,不可能都会一帆风顺的,一个人在成长中,总会遇到无数的挫折,明白挫折不可怕,及早做好挫折的准备。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前进的目标,有了奋斗目标,他们就会尽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开始新的奋斗。另外还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讲一些革命前辈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无数困难挫折的故事。举现今中一些身残志坚成为生活强者的事例,张海迪、史铁生、霍金……也教学生在自己身边找榜样。还可创设一些磨难的环境,如组织爬山探险等活动,如此锻炼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他们就会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培养出坚强的百折不挠的毅力,自信也就更坚定了。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中,也统一意识,不能一味溺爱,依顺孩子,适当批评、打击,使孩子的心变的得坚强,以后能坦然面对社会中的挫折。

上一篇:桃花瘦诗歌下一篇:近几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事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