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2024-08-31

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共8篇)

篇1: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投放材料:1.绘画类:绘画工具(蜡笔,水彩笔等)和材料(颜料,纸张),软笔、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印章,动物的脚掌印章)等。

2.手工类:陶泥、各色橡皮泥(彩泥的颜色不宜过多)、面团、浆糊等;一些简单的、仅需要对边折、对角折的狗头、牛头等折纸的示意图。简单的图形粘贴画和轮廓清晰可以用手撕的图形;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

3.欣赏类: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也可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或图片。

投放原因:1.小班幼儿常把绘画当作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过高的要求,要让幼儿在自己涂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用软笔、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尽量不要用硬笔,以免对幼儿少造成伤害.2.小班幼儿的小肢体动作还不发达,美工区通过亲手操作来锻炼这方面的灵活性。小班幼儿在美工区的泥工活动中主要是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感知泥是柔软的、可塑的,提高孩子的感知觉。

3.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域内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质地不同的纸让他们撕着玩,在玩纸、撕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不同特性,发现各种形状的变化,并初步撕出一些简单的形状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也丰富了材料的多变性和可操作性。

4.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利用一些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创设活动情景,让孩子融入到活动中去。此外,美术作品也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玩法:1.绘画类:引导幼儿用绘画工具涂鸦,用印章沾染料盖印章;

2.手工类:将陶泥、各色橡皮泥用手自由地团圆、搓长、压扁;将彩纸撕成简单的形状,对折对折图片,黏贴简单的剪贴画。此外,让幼儿用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废旧材料自由发挥创作。

3.欣赏类:将美术作品挂放在区域周围布置,注意大小高低的摆放。

篇2:幼儿园美工区投放哪些材料

美工区在活动内容上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即绘画、手工和欣赏。那么材料的投放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各年龄段幼儿的绘画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小班:小班幼儿常把绘画当作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过高的要求,要让幼儿在自己涂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尽量用软笔、棉签棒、各种拓印材料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尽量不要用硬笔,以免对幼儿少造成伤害。

中班:中班幼儿已经能够画出较有力度而且平稳的线条,掌握了用各种图形表达简单物体的绘画技能。这时在区域内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风景、动物和人物的正面及侧面等组合物体的画,供有兴趣的幼儿临摹。中班的幼儿已基本会用蜡笔均匀涂色、清晰地勾轮廓线、小面积涂色等。

大班:大班幼儿已能观察到物体的细节部分,并能把所见、所闻表现在画面中。所以大班幼儿掌握蜡笔、水彩笔、毛笔等不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选用和制造多种表现形式。如:涂蜡法、粘彩法、刻划法、喷水法等。

2.各年龄段幼儿的手工的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1)泥工

小班:小班幼儿在美工区的泥工活动中主要是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通过自己的操作感知泥是柔软的、可塑的。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主要技能要求有以下几种:团圆、搓长、压扁等。美工区的泥工材料要软硬适中,另外,还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一些陶泥、各色橡皮泥(彩泥的颜色不宜过多)、面团等。

中班:中班幼儿已基本学会使用:捏、挖、嵌接等方法以使儿童作品形象更生动、真实,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出简单的情节,因此区域中要多投放一些颜料、豆类、木棒、瓶盖等可供幼儿使用或创造的辅助性材料。

大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泥工活动,已能运用辅助工具和材料细致、生动地表现物体的特征和细节。这时要给他们多提供一些泥工工具、模具和更多的可供幼儿想象的半成品材料,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纸工 小班幼儿在区域中的纸工活动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小班幼儿喜爱玩纸和撕纸,区域内可事先准备一些颜色各异、质地不同的纸让他们撕着玩,在玩纸、撕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不同特性,发现各种形状的变化,并初步撕出一些简单的形状。如“蘑菇”“球”“太阳”“饼干”等。还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仅需要对边折、对角折的狗头、牛头等折纸的示意图。简单的图形粘贴画和轮廓清晰可以用手撕的图形。

中班幼儿在纸工活动中基本技能已有了明显的进步,纸工技能包括折纸、剪纸、撕纸、粘贴。在为中班幼儿准备纸工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他们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为他们提供难易适当的材料。

A 折纸的技能: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 B 粘贴的技能:几何图形粘贴、自然物粘贴 C 剪纸的技能:按轮廓线剪、目测剪

在区域中投放的剪刀一定是圆头的安全剪刀,还可提供能剪出各种花边的花边剪刀,既满足各种需要,又增加活动兴趣。

大班:大班幼儿的纸工技能较之中班更为复杂,有菱形折、组合折、折叠撕(剪)。

A 折纸的技能:菱形折、组合折 B 撕纸的技能:折叠撕 C 剪纸的技能:折叠剪

另外,到大班幼儿在纸工活动更丰富,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像在绘画和泥工材料中提到的辅助材料都可以运用到纸工中。

3.各年龄段幼儿的欣赏材料

小、中班:小、中班幼儿主要提供一些他们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也可欣赏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景色或涂片等。

篇3: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策略

一、充分发挥益智区的教育功能, 确定投放目标

益智区具有开发儿童智慧的功能, 它就犹如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让幼儿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智慧的宫殿。 那里面有着多种多样的几何形体, 斑斓的色彩让幼儿学会了欣赏, 用小手触摸的过程中又对物体的大小进行了区分; 也有小小的橡皮泥, 在幼儿的手中变幻出了各种形状, 在感叹世界神奇的同时,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还有各种玩法的棋子, 在对战中幼儿学会了迂回、战略, 也明白了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与艰辛。 幼儿有着神奇的思维能力, 他们的想象超出了成人的判断, 在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天赋, 以及他们具有哪些方面的潜能, 能够感受到幼儿的智慧在迅速滋生。 拼摆和造型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扑克游戏能够将幼儿带入神奇的数学世界; 棋类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推理和概括能力。 在幼儿对益智区中的材料进行探索与摆弄的过程中, 他们的探究兴趣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 求知欲望也会变得极其强烈。 在与此相关的活动中, 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加集中, 观察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活动进行材料的投放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选定适合的材料, 将其投放到益智区中, 为集体教学做好准备。 如进行“好吃的水果”的主题教学时, 为了顺利完成让幼儿了解水果、认识水果的教学目标, 我就提前去市场买了一些水果和水果的拼图、 模型等放到了益智区, 并设计了一些与水果相关的游戏和活动。 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来, 对于一般的、常见的水果都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对于水果的外部特征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

在幼儿对水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 我又将学习的难度提升一个等级———采取了一些分片更多、更小的拼图。 在完成拼图的过程中, 幼儿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水果的具体形状, 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各种水果之间的不同之处。 由此可见, 我们在往益智区投放材料时, 要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将难度不断提高, 但不能超过幼儿本身的接受程度。 这样做, 不仅能够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 还能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当然了, 除了拼图, 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其他类型的材料投放到益智区中, 如水果模型、水果玩具等, 如果能找到一些能够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的东西就更好了。

三、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

每个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他们对于各种材料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教师在进行益智区材料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差异, 为幼儿提供能够有效激发兴趣的操作性的材料。

此外, 教师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看到一名幼儿拿着数字玩具当成拼图在玩, 虽然他们从中收获了快乐, 但是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 于是, 我就上前告诉他应该怎样玩, 幼儿的领悟力都很强, 教师稍加点拨, 他们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游戏了。 棋类游戏在开发幼儿的智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相符的棋类游戏, 并在幼儿的玩耍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有些幼儿不太懂得棋类游戏的规则, 教师的指导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还能使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友好的交往。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棋子和棋盘, 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对材料的教育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

材料投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的起点不同, 发展速度也有差异, 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多功能性, 做到最有效的投放。 在投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种材料的功能和用法, 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使材料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符, 充分发挥材料服务教育的作用, 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益智区在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这是其他区所无法达到的。 我们在对益智区材料的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 很多材料都是与数学教育相挂钩的。 但是幼儿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要想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智商, 必须先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我们要注重引导的方式, 采取恰当的引导方法。

我们投放的材料一般有三种:一是分类和排序等作用的材料, 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自我矫正的功能。 二是七巧板、拼图等能够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材料;三是玩法固定的牌类和棋类等。前两种材料都不用教师过多地参与, 只要在幼儿摆弄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即可, 如果想要将材料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彻底, 就可以结合幼儿的活动情况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或是利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引导他们对材料进行较为复杂的思考和探索。第三种材料则需要教师参与到其中, 以伙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玩耍, 共同游戏。 在玩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增加一些赢的机会, 这样他们的兴趣才能维持得更加长久。

益智区的很多材料都具有自我矫正的功能和特定玩法, 教师要允许幼儿创造性地操作、使用材料, 有时幼儿会创造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玩法。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幼儿这种自我创造的活动价值, 而不是一定要纠正幼儿按照特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与活动。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所有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 在益智区投放相应的材料。

摘要:益智区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区域,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也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使益智区的教育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我们在确定投放目标时就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 实施有效投放。

篇4:美工区材料投放促进幼儿发展

理论依据

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学校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意愿活动,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健康的发展。笔者选择了美工区作为研究对象,想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三个方面得到发展:①使幼儿在美工活动中,正确使用各种材料,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乐趣;②通过美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体验审美感,体验成功的喜悦;③在美工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交往,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因此,精心创设美工区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美工区通过使用大量的材料进行活动,对于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与分析

研究对象 本园中(1)班幼儿26名,其中男孩14名,女孩12名。他们都是刚刚由小班升入中班,在美工区活动中势必要受到自身能力和活动经验的限制。而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的技能也各不一样:有的只会使用剪刀剪直线,有的会用彩纸折简单图形,有的会在轮廓里涂色,有的需要依靠参考书来画画。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比较法、作品分析法、作品展览法和经验归纳法。

研究措施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上的个体差异,即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原有经验差异。

研究途径与实施策略

投放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开学初,观察幼儿进入美工区活动时,他们多是选择剪、贴等材料,也就是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操作活动。有的幼儿还不会剪弧线。既要使幼儿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还要遵循“以游戏为主”的发展规律。我们结合“区分益虫和害虫”活动投放了“蛇”和“小青蛙”的制作材料。在游戏活动的吸引下,幼儿兴致勃勃地练习着“沿黑实线剪直线、剪弧线”的操作活动。孩子在游戏和主动学习活动中逐渐掌握了剪贴、剪纸、折纸、泥工、粘贴以及装饰画等各种技能。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材料,他们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参加美工活动,在制作过程中促进情感健康发展 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是配合幼儿近期活动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的主题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会随之改变。如“叶子”主题活动,首先老师在墙饰上将大家搜集来的各种叶子进行分类展览,布置成美丽的叶子墙饰。老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拾树叶边玩“找妈妈”的游戏,将小朋友捡到的树叶“比较大小”,请小朋友将树叶带到美工区进行拓印画、印树叶和绘画“小朋友拾树叶”等美工活动。

让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美工活动,满足其尝试新领域的愿望 幼儿在基本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后,可以自己随兴趣选择材料。于是,我们先后在美工区投放了可参考用的折纸书、泥工书、绘画资料书、撕纸书,为其提供画人物用的“活动人”。他们在摆放过程中观察人的不同姿态,为自己画人物提供了很大帮助。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孩子只有在使用各种材料的比较中获得体验。我们还随着主题活动的改变先后投放过多彩泥、手工纸、剪贴材料等。结合新年活动,学校为幼儿提供了相应材料,使其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幼儿们先后制作了“节日灯”“窗花”“彩色拉链”,还亲手给家长制作了新年贺卡。

通过美工区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语言、交往、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以活动为媒介,以游戏为活动的主线。在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向小伙伴进行咨询,或通过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将别人的经验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在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其语言、交往等能力的提高。幼儿丁丁平时不爱讲话,但是她在画画时无论是人物的动作、颜色的搭配以及背景的安排都表现得很好。每到这时,老师就请她给其他小朋友讲一讲。开始她比较腼腆,但老师坚持多给她锻炼的机会,渐渐地,她能主动地讲给小朋友听了,有时还会指导小朋友颜色的搭配、画面的干净。美工区让一个“无声”的孩子变得活泼了,爱讲话了,快乐了,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而动手操作的过程,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分工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活动的指导中应着力运用好以下几点策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为幼儿提供方法上的支持;为幼儿提供观赏的支持。让他们在材料的摆弄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不断探讨中、主动学习中解决问题;让游戏充满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通过对美工区不同材料的投放,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中班美工区域材料投放心得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要有积极活动的权利,让幼儿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去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发展幼儿自身智力。”而区域活动形式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需求。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活动。这个活动区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有大量的材料,也就是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孩子们操作学习。针对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1、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美工区投放材料时要非常注重层次性。老师在平时多观察幼儿,了解本班幼儿特点和发展水平来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根据班中幼儿的特点、喜好投放个性化的材料使美工区的材料更加多样化。有了多彩丰富的材料才能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制定目标要具体明确,根据目标投放相应环境材料。

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虎头蛇尾的事情时有发生。泡泡在用油画棒画画,妞子在剪纸,泡泡在画了一会觉得妞子剪纸很有趣,就放弃画画和妞子一起玩起剪纸这种现象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时有发生。经过观察后发现幼儿游戏目的不明确才造成这种现象。为了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更加的专注,在开始区域活动时设置一个活动目标,通过目标开展了相应的美工区域活动。相对的材料投放也是以目标为基础。如目标是制作线条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就得投放各种各样的线等。幼儿有了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材料,才能兴趣十足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时才能慢慢养成互不干扰专心致志。

3、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变化,投放与主题相应的材料。

并及时更换活动材料。材料选择定位在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上。班中开展圣诞主题活动,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将投放的材料与圣诞的主题契合,在投放材料后还得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投放的材料如何能制作出于主题相关的作品,从而帮助幼儿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将每个幼儿的作品展示到主题墙上,每一个幼儿都能看到用自己作品装饰的教室。孩子们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参与活动的

兴趣。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幼儿的兴奋点不断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工作实践过程,我总结出美工活动区材料投放基本要点:

其一:教师应观察游戏开展过程,及时更换、补充、丰富材料。

其二:投放材料应宜于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计划

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区域总目标:

1、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关心别人,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2、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3、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4、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和责任心。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5、使幼儿喜爱印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各种印染技能,进一步让幼儿养成能自始自终完成一件事情。

二、月目标:

2、3月份

1、角色区:正常开展区域活动,明确活动规则。

2、探索区: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对自己探索出的物品有成功感。

3、语言区:有序的阅读图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故事讲述。

4、美工区:结合节日活动制作元宵、小红花,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对印染作品感兴趣,有动手操作的欲望。

4月份

1、角色区:对角色区的活动材料感兴趣,会正确操作和摆弄,乐意开展角色游戏。

2、探索区:会沿着路线摆一摆回型针,数数各用了几个,量量路有多远。

3、语言区:能流利的用普通话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和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并且愿意阅读图

书。

4、美工区:和幼儿一起用点、蘸的方法进行印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剪纸、印染区:在原有印染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在染色时注意手的力度要均匀。

5月份

1、角色区:了解和掌握游戏角色间的关系,能正确扮演角色,且能安静地游戏,爱护材料。

2、探索区:《给豆豆搬家》,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数序给弹珠搬家,体验合作的乐趣。

3、语言区:学会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交谈,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4、美工区:分组学习多种方式装饰扇子,如:折扇、画扇、剪扇子等,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5、剪纸、印染区:继续学习折四方连续,并学着自己勾画图案,剪出图案。

6月份

1、角色区: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知道各种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较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2、探索区:不争不抢游戏材料,学会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篇6: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做为教研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座谈讨论、观摩活动、说课评课等一系列探讨活动,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现谈谈开展区域活动的“三环节”:

一、活动前的用心准备。

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自理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计算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动手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自理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如在走廊安排“动手区”的“颜料脚印画”,就将自理区里的“洗脚”也安排在外面靠近盥洗室的地方等。

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上《小小的我》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们形象地知道自己的生日、年龄、以及在一年12个月中的数字概念,我和孩子一起商量了多种设计方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活动室的后墙上制作一棵生日许愿树,孩子们一起动手用绿色棕色轻泡、即时贴等制作了一棵大树,树上12片树叶,一片树叶代表一月份,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日月份把相片贴在相应月份的树叶上,这样谁几月份出生的就一目了然了。从中,孩子们不仅直观地获得了年和月的概念,还可以寻找出和自己同年同月出生的同伴,同时也可以比比看,谁的生日先到,并学习统计哪个月份生日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个同月同日出生的伙伴。到了孩子生日那天,他就会到许愿树前许个愿,并让老师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贴到自己的相片旁边,同时,他还会得到全班小朋友为他制作并签名的生日卡。又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杨树、桃树、柳树、银杏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袋里装上小朋友们画的树;在教室边角摆上假的树木;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如:美丽的春天来了,大家会把各种树叶,小草、昆虫、小花带到班上,做出漂亮的画面„„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把活动室装扮得春意盎然。

2、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现成的教玩具,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并非指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芦苇杆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竽头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泥巴做出汤丸、大炮、坦克等;稻草做出草人、草飞机、蜻蜓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意强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丽溶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来了“窗花”;淇莹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4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3)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科学区里应特别注意)。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4)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这个环节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二环节,也是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在这个环节里,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幼儿的主动参与。

幼儿自主选择“我想玩什么”并主动探索学习。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的开展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以往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挥下进行,为让幼儿拥有真正的自主,我们将权力下放给幼儿,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如:幼儿在自己调颜料进行手掌印画时,不断探索尝试,发现颜料调得太稀,印出来的手掌画颜色较淡、还不够匀称;调得浓一点,印出来的手掌画色彩较艳丽、画面也比较漂亮。昌哲小朋友不满足于用手心印手掌,他还想出将小手握紧,用拳头印画,过了一会儿,他还想“如果用拳头的侧面印,不知会是什么样子”竟然变出了一个“小脚形状”,旁边的燕燕说“少了脚趾头”,“要不,我们用手指头蘸颜料点5个吧。”“哈哈,我的小手可以印出小脚了。”整个活动中,他们都非常专注地沉浸在手印画的快乐中。又如:在让幼儿尝试“用脚撒纸”中,老师让小朋友们用一只脚的脚趾夹住报纸,用一只手抓住报纸,用力撒开;很多幼儿玩过以后,觉得这个方法太容易啦,他们又尝试出了:用一只脚踩住报纸,一脚用脚趾夹住报纸,再撕开;还有的小朋友玩出了:用两只脚的第一、二个脚趾夹住报纸撕开,还总结出“最后一种办法最难”。从这些例子里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和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参与制订和遵守规则。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如何体现幼儿自愿自主、自由地选择并进行区域活动呢?我们采用了“进区卡”这一形式,暨每个幼儿活动前带着贴有自己相片或座位号的小星星或花卡等,自己想玩什么区域活动时就把卡放到该区的标志袋中。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我们采取老师和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如:“10多个小朋友想玩花片,但花片没那么多,小朋友就抢花片,撒了一地,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办?”我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们商讨出了“若一个区里人太多时,要懂得协商,谦让,轮流玩”“活动中不争抢玩具”“玩具掉到地上要及时捡起来”等;“要玩区域活动的时候,小朋友把小椅子拖来拖去,发出很大的声音,对吗?以后应该怎么做?”小朋友通过讨论,就知道“活动中应该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又如平时发现小组长收拾玩具的时候动作很慢,我们把这个问题也提出和小朋友一起商量,就讨论出了“收拾玩具时全班小朋友一起动手,收拾时动作要轻又快”。每一次活动前,老师会将上一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一下,幼儿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幼儿就能进一步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2、教师的协助参与。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中间同幼儿游戏而忽视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要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情绪。在一次大班区域活动中,动手区中提供不同质量的纸让幼儿折纸,6个小朋友折出了小动物、飞机、轮船等,剑锋小朋友盯着手里的三只分别用报纸、图画纸、牛皮纸折成的小船发呆,我轻轻走过去“你在想什么呢?”“我在想,如果这三只船放到水里,谁跑得远?”“那我们试试吧。”我带着他往水槽走去,其它小朋友也跟了过来,我把水槽蓄满了水,剑锋将三只小船同时放到水里,“哇,报纸小船怎么一下子沉下去了?”“图画纸小船也沉了”“牛皮纸小船最后才沉”“那你们知道谁会跑得更远呀?”孩子们一下子全盯着我,“我们也来试试吧。”小朋友们飞快会又拿来三只小船,我将水槽塞拿掉,三只船同时下水,顺着流动的水,小船也开动了,“报纸小船没走多远就沉了”“图画纸小船比报纸小船跑得远一些”“牛皮纸小船快要到对岸了”“哈哈,牛皮纸小船跑得最远!”“那么,谁能装更重的东西跑得更远呢?”孩子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此时,如果我强制剑锋小朋友“现在是折纸时间,要专心想折出什么,不要想别的„„”就会大大降低了他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使他出现厌烦的心情,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他按自己的设想活动,同时又适时地介入,留有余地的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探索,促进了他们对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和探索的活动使幼儿的思想火花碰撞并得到升华,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地催化了他们对经验的掌握,也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后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欲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

1、幼儿的自主评价。

幼儿学习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的需要。区域评价是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发挥区域活动的魅力。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以鼓励性言语来引导幼儿,如: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我们通常请幼儿主动评价:“我有快乐的事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 通过集体和个人,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让幼儿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规则和活动能力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树立榜样或改进缺点,使幼儿在评价环节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2、教师的全面评价。

区域活动的讲评是在幼儿近一个小时的个体操作活动后的集体谈话,一方面以针对个别的方法,用“迁就”幼儿的姿态,另一方面本着渗透教育目的的动机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存在的教学。它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发现能体现自己教育目的的内容,快速地进行一定的组织后开展的,有一部分是即兴的,对教师的灵活机动性要求比较高。

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首先,可从多角度评价:一从区域活动规则上进行评价:“今天谁玩区域活动时声音小?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区域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区域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区域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等;二从区域活动的创意上进行评价:“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三可将幼儿的区域活动评出等级:如:评选出最佳区域:操作最认真区、成果最显著区、最安静区、材料投放最整齐区、收拾玩具最好区等。

另外,可采用多形式评价: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教师应该注重把集中活动和区域活动相互融合,利用集中活动的讲解,演示介绍并提供榜样,引发幼儿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评价通常采用集体评价,集体评价是对区域形式的完善,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充分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还可以根据幼儿兴奋点产生新的主题项目。要多问幼儿“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象谁学的?”为幼儿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一般是针对区域活动中一些较为普通的问题在全班幼儿面前提出来,如“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区域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区域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区域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还可采用个别谈话法,对待某一幼儿出现某一不良行为时,要与之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还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及细微的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二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今天我玩了什么?我玩得怎么样?我们这组玩得怎么样?我觉得XXX小朋友玩得好还是不好?谁玩得好?为什么?”等,通过自评与互评,幼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交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年龄小一点的幼儿来说,重点围绕习惯的养成、兴趣情感、坚持性、专注性、学习方法。而大一点幼儿则重点围绕创造性、再探索的愿望、自信心、合作交流等方面。总之教师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注意减少功利性,不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技能提高了多少,而注重的是区域活动的过程。

篇7:幼儿园表演区布置及其材料投放

表演游戏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氛围,与同伴交往并获得快乐体验。那么,我们应怎样为孩子创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小舞台呢?又怎样投放适合孩子的操作材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们搭建快乐的艺术舞台。

一、怎样布置表演区的小舞台?

在表演区,我们经常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分别充当观众与演员的角色,轮流表演一些节目,表演过程中他们如同真正的演员一样非常投入和尽情,使他们强烈的表演欲望得以满足,根据幼儿这种心理活动与需要,建立表演区时,如果在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与场地的同时,布置一个小舞台,会更加吸引幼儿的参与。小舞台的设计无需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一块绒布、彩色纸条,稍加修饰便可利用。

1、用布装饰成的小舞台

彩绸布、紫绒布、窗纱布,平面或皱折等样式。

2、屏风式的活动小舞台

同娃娃家的屏风,活动时打开,不用时可折叠起来。

3、用彩色纸条布置成的小舞台

4、电视屏幕式的立体小舞台

用大的纸盒或米菠萝制作成电视屏幕,放在桌子或架子上,幼儿站在后面,如同在电视里进行表演。

二、如何投放表演区材料?

1、歌舞

不知您是否察觉,每当参加演出的幼儿打扮得光彩夺目上台表演时,其他幼儿投以羡慕的眼光,他们也有上台表演的愿望。为了满足全体幼儿的表现欲,教师可为他们设置一个小舞台或“卡拉OK厅”、“电视演播厅”等表演场地,让幼儿自由地表演。当他们熟悉的乐曲响起时,一定会有人闻歌起舞,跃跃欲试。当台下响起观众的热烈掌声时,幼儿的表演将更加投入,更富激情。

为使歌舞表演有序进行,可由一个小主持人安排顺序与人数,也可由演员们自行协商确定。表演时不必注重表演技巧,应重在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使幼儿的表演更加自如、自信。

歌舞表演提供的材料有:三用机、音乐磁带、节目单、鞋帽、衣裙、头饰、麦克风、花束、沙巾等等。音乐是歌舞表演成功的关键,为幼儿提供的乐曲,应是幼儿熟悉的悦耳、动听的歌曲,磁带可有范唱带、伴奏带,还可以准备空白磁带供录音用。以下介绍一些舞台布置和服装、道具的制作方法。

在呼啦圈上装两片布帘,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上做幕;也可以在台前上方安一根铁丝,拉上一块幕布如窗帘状。将雨伞撑开悬挂起来,然后由伞尖顺伞面垂挂各色皱纹纸、金纸等装饰舞台;农村园所可以将野花、柳条等垂挂在伞下装饰舞台。将长形纸箱裁去箱盖、箱底,拉开成长方形,在上面画出所需图案,立起来即可成为舞台的装饰。大纸箱切割出“门”、“窗”,固定好“屋顶”,涂上彩色颜料装饰成“小房子”。提供各种头饰图案,贴在较有韧性的纸板上,按轮廓线剪下,用钉书机钉上松紧带,做成头饰。

把薄膜挂历纸裁剪成长方形,长度以适合幼儿腰围为宜。用剪刀沿同一岗向剪开,头尾贴好,就成一条“裙子”。还可以把挂历纸裁成三角形,剪成三角群,穿上它表演斗牛舞一定非常神气。用松紧带将若干彩色塑料袋的提手串在一起,再将松紧带两头扎起成一圈,也能成为一条美丽的“裙子”。将色彩鲜艳的玻璃绳系在松紧带上,撕成细丝作为“草裙”。也可用稻草等编结成“裙”。把一张漂亮的挂历纸剪成四瓣或任意几瓣的大花,在花的中间剪一个大洞,套在脖子上即成一个漂亮的“坎肩”。采集柳条或迎春花的枝条编成“帽子”、“腰带”、“裙子”,也可采集芭蕉叶制成“衣服”。

用旧挂历纸、皱纹纸、蜡光纸、糖果纸等制作一系列不同款式的“蝴蝶结”、“手镯”、“裙子”、“帽子”等。用泡沫塑料磨成一个球体,中间戳一个洞,塞进一卷纸筒作柄,用红布包住球体,并固定在柄上,制成“麦克风”。简易些还可用一节竹筒当“麦克风”。花篮:用雪碧瓶下半部制作花篮,上面缀各种小花,也可用柳条和野花编织花篮。

节目单:用图示法表示,从左到右分别表示--①黑猫警长;②小白兔跳跳跳;③秋天;④我是一个大苹果。

2、时装表演

时装是美和艺术的表现。幼儿穿着色彩鲜艳、款式活泼的童装,随着乐曲,迈着活泼轻快的步子,摆出各种优美而富有童趣的造型时,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也得到真情流露。

幼儿表演的时装可以是自己身上穿的,也可是自制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报纸、竹圈、棕榈叶、树枝等自制“时装”。幼儿穿上这些富有特色的服装即兴表演,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新鲜感。

3、节奏乐

打击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和动听的节奏,往往会吸引许多幼儿进去活动。投放幼儿熟悉的乐器,让他们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各种器乐的音色,复习各种节奏型。小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2/4拍的节奏,中班和大班幼儿可进行3/4拍和4/4拍的切分音、休止符等节奏练习。提供的节奏卡可用形象图示,如“手”表示拍手,“脚”表示跺脚,“三角”表示三角铁,“铃”表示碰铃,使幼儿一目了然又饶有兴趣地看谱练习。中班和大班可以把学过的歌曲、乐曲整首用图示法展示在表演区内,或许幼儿会自行组成小乐队,推选出小指挥,像个乐队似地演奏乐曲。有时打击乐与歌舞结合起来集体自奏自演,会令幼儿欢乐无比。

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其制作材料有金属、塑料、木、竹等,它们发出的不同音色给幼儿不同的感受。除购买地外,教师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既经济实惠又体现地方特色的打击乐器。下面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方法,希望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

沙球:酸奶瓶、小可乐瓶、易拉罐、河蚌壳、带节竹筒等,装进小石子、或豆子、粗沙、米粒,然后将开口处用胶带密封。

串铃:将数个啤酒盖中间钻孔用铁丝串起。

钱鼓:取一直径约15厘米的毛竹圈作鼓环,在竹圈四周等距离横着锯三四个缺口,每个缺口安上两片打扁的啤酒瓶盖。

碰铃:将废旧的自行车铃盖焊上把儿,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

响板;将白板纸剪成一个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形,对折成两个半圆,并在半圆内侧对应的地方各固定一个瓶盖或贝壳,在半圆外侧各固定一根能套住幼儿手指的松紧带,大拇指和四指分别套进去一张一合地敲打。

响筒:取直径约5厘米,长约20厘米中间带节的竹筒,将竹筒锯成如图2-11状,用一根竹筷敲打竹筒,竹筒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双响筒:取直径5厘米、长15~20厘米的空心竹筒一段,在其中间钻孔安上把儿,左右两头分别锯出长短不同的缺口,用竹筷敲击即是双响筒的声音。

毛竹架:用六根棍子扎成两个三角架,将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长2~3米的毛竹放在架上,可供数个幼儿手持竹筷进行节奏练习;放置在户外,可供幼儿钻、攀、翻;挂上一块布也可做木偶小舞台;还可以做“娃娃家”的晒衣方架或区与区的分隔。这对条件叫简陋的农村幼儿园特别实用。架的高度、竹的长短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架子鼓”:将扁圆形铁盒(月饼盒、糖果盒等)的盒身支撑在三角架上当“鼓”。将盒盖中心打一个孔,在用大铁钉做插销,从盒盖中心孔处插入支撑竹竿的空心孔内制成“钹”,即成一组幼儿喜爱的“架子鼓”。也可将铝桶倒置做“鼓”,桶盖支起做“钹”成简易的“架子鼓”。

“编钟”:用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铁盒盖大洞,从小到大依次串上线吊在架子上,组成一套“ 编钟”,用筷子敲打;或用竹筒、竹节、竹块当中吊起也可。

实物图形节奏卡:利用简单的形象,制作节奏型。

符号节奏卡:利用符号或等分号,制作节奏性。

形象节奏卡:画上手、脚、沙球、铃鼓等图形,提示幼儿拍手、跺脚或沙球、铃鼓的演奏。

4、木偶戏

玩木偶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只要制作一个木偶台,投放各式各样的木偶,他们就会自行操纵,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幼儿进行木偶表演,首先要掌握木偶的操纵法和表演技巧。

以布袋木偶为例,其操作一般是将食指伸进木偶的头腔,操作头部的动作,大拇指与其余三指分别伸进木偶的左右两袖中,操纵木偶双臂的动作。木偶的表演技巧比较简单,一般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低头表示思考,拍手表示高兴等,木偶的动作可让幼儿自由表现、配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就可以表演得形象生动。年龄小的幼儿注重的是操纵木偶的兴趣,他们不一定要木偶台,举着木偶就可以唱歌、跳舞、讲故事。稍大一点的幼儿,会用木偶表现部分角色和剧情,年龄较大的幼儿逐渐能分角色合作表演,想象创作,表演出一幕幕的木偶剧。

除购买木偶外,教师还可自制各种玩偶,如乒乓球偶、瓶子偶、毛线偶、信封偶等。玩偶的大小以适合幼儿小手操作为宜。还可提供材料,用自己制作的刀具,让幼儿自制木偶,将玩得更开心。

下面为您提供几种玩偶的制作方法及木偶台的设计。

乒乓球偶:

将乒乓球剪一手指大小的洞,用针线在洞的对边固定上毛线,做成 “头发”,或用包装纸做成“帽子”固定在“头”上,再用即时贴纸剪下“五官”,贴在“脸部”即成。此法一件“ 小衣服”,食指套进脖子再插进乒乓球偶的洞里,大拇指与其他三指分别套进两边袖子进行表演。

指偶:

在厚纸上画出或剪下旧图书中的动物、人物等形象,贴在较有韧性的纸条做成指环上即成。幼儿食指插进指环表演。

瓶子偶:

塑料小瓶倒置,在即时贴纸上画出五官,剪下贴在瓶身上,装饰出各种形象即成瓶子偶。幼儿食指插进瓶口表演,也可像乒乓球偶那样再加上“小衣服”。

毛线偶:

用各色毛线织成各种形象的毛线偶。操纵方法类似乒乓球偶。

信封偶:

将信封剪成各种“人物”、“动物”头像即可。操纵时,大拇指与小拇指、无名指分别从左右两个弯孔中伸出表演。

木偶台:用木料或大纸箱制作成如图2-24的木偶台。

5、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戏剧艺术之一。传统皮影用兽皮制作,它通过灯光或自然光,将操纵下的“人物 ”、“动物”的影子反映到白幕布上,再伴以音乐或台词进行表演,与木偶戏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皮影戏是通过影子来表演的,因此影幕必须临窗摆放使太面背光,或台后开灯,光线由台里透出。屏幕所用的白布必须是比较透明的,操纵时皮影要尽量贴在屏幕上,影像才会清晰。

皮影的制作可用半透明的塑料板或白纸板制作。在板上画上动物、人物侧面的肢体部件,注意关节部分要留有连接处,然后将部件剪下,用针线缝制与躯干上,最后在手臂上安上操纵杆,即可操纵表演。

三、投放表演区材料要注意

材料的投放应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分类放在篮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介意潜在的邀请和吸引幼儿操作,并使幼儿自行的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易于自行取拿和收放;保证活动自发进行,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

材料的投放特点:

1、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2、体现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篇8: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投放丰富的、富于探索性的材料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称“环境是第三老师”。“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能更加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材料应富于探索性,要给幼儿留下大量参与和创造的空间,在引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例如为满足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我提供了多种可操作、形象直观、富于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有趣的滚动”中,我在科学区投放了“玩斜坡”的活动材料,主要包括各种高度不同的盒子(用来垫高斜坡的一端)以及大小一样的长方形KT板、纸板和铺有地毯的板子若干块。幼儿既可以根据斜坡陡的程度探究物体下滑的速度,又可以根据斜坡面的光滑程度探究物体下滑的程度等。这些操作都需要幼儿改变材料的方向、高度、表面的粗糙度来进行,对幼儿的操作有着一定的挑战性与可能性。

二、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

活动材料对于是否能引起幼儿兴趣及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是不一样的,材料数量过多会影响幼儿动手的质量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水平发展而有计划地提供不同层次材料,来满足幼儿需求和兴趣的培养。

例如大班的数学区,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投放了5以内、10以内分解组成的加减算式卡片,还投放了一些辅助操作材料(计算架、吸管、圆片、积木、木珠、数字和加减符号)等,能够帮助幼儿计算。如以圆片为例:在活动中,能力较弱的孩子会选择两面不同颜色的圆片,用撒圆片的方法进行计算;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选择有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片,通过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计算;能力强的幼儿选择五颜六色形状大小各异的圆片,在操作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大小的干扰进行计算活动并能尝试自编应用题。

三、根据活动的需要,动员幼儿及家长收集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发现知识,教师加以引导而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是互相联系、彼此促进、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往往先考虑怎样使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很好地互动,再调动幼儿和家长参与到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的积极性,做资源的提供者,使活动更加完整、丰富、深入。

例如在“学做解放军”的主题活动中,在美工区,孩子们根据老师提供制作枪、炮、飞机玩具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制作各种各样的枪、炮、飞机等,还提供多种废旧盒子供他们制作一些立体战斗工具。阅读区,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来了有关军队、武器、军衔的文字、图片、小英雄故事等,和同伴们共同分享并感受着军队的世界。益智区里,家长给孩子们买来了军棋、象棋、飞行棋,他们在下棋的过程中认识了军衔和规范字。科学区里展示武器小百科,使孩子们对国内外从古到今的各种兵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体育区里,投放的坦克向前冲的游戏材料是由废旧的大纸箱制作完成的;爬垫子、沙包、飞镖,让孩子体验到了解放军的勇敢精神。音乐区里,孩子们借助于投放的儿童迷彩服、军帽、武器道具等,展示着解放军英姿飒爽的一面。孩子们通过和家长一起学习、查资料、询问等途径,了解了有关军队和军人的知识,感受了做解放军的英勇与自豪,也能够不怕苦、不怕累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根据幼儿对区域材料操作情况,及时对操作材料进行调整

兴趣是活动最好的动力,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是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一种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幼儿对这种材料已失去兴趣,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材料进行调整,即在原来材料的基础上适时改进,适当地进行添加、删减、组合、回归制定规则等,使材料发出新操作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1)添加策略。添加材料,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的方法”。

如在“数学区”中,我投放了多种颜色的纽扣供幼儿开展分类活动,幼儿只要按照纽扣的颜色分类并数数即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有所下降。此时,我没有采取将纽扣更换成弹珠等其他物品的方式,而是做了很多个盒子,上面标有颜色与数字对应,在颜色对应的同时数字还要准确,由于这一新的材料的添加与介入,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提高了。

(2)删减策略。删减材料,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剪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的方法”。

例如我在数学区投放了普通且常见的扑克牌,要求幼儿只要整理扑克、清点每个大小牌的张数即可。过了一段时间,当发现幼儿兴趣有所下降时,我用硬板做了一个表,标有扑克牌花色及点数,让幼儿对号入座,花色与数字要对应起来。之后,我抽掉一部分扑克牌,让孩子们清点。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幼儿保持了良好的活动兴趣。我尝试通过删减材料的技巧改变了材料系统的要素构成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材料系统呈现出了新的意义与价值,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与挑战,引发了更为丰富的活动。

(3)组合策略。组合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将原有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游戏,引发幼儿新的活动的方法。

例如在“建构区”中,我投放了积木、塑料插片等建构材料,发现幼儿用这些建构材料制作汽车时感觉有些单调,兴趣不是很高。于是放学后,我从汽车玩具城中选择了几辆汽车玩具投放到了建构区。第二天,幼儿在区域活动玩耍时发现了这些汽车玩具,便模仿这些汽车来建构、当模板。我还发现有的幼儿会去寻找,并会把汽车玩具来当火车托运这些建构材料,玩的不亦乐乎。

我通过将“汽车玩具城”中的材料拿到建构区中和原有的建构材料组合在一起,改变了原来的两个活动区,组成了一个新的材料系统,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索建构的兴趣。

(4)回归策略。回归策略,指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投放之前的一些材料,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地说,当幼儿的知识经验或活动需求发生变化时,教师有意识地再次“重复”呈现幼儿之前玩过的材料,这里的“重复”不是原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一种回归。

例如在“美工区”中,我投放牛奶罐、饮料瓶、易拉罐等材料。在“变废为宝”活动中,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了丰富的创意活动:把牛奶罐变成了高楼大厦,把饮料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瓶,把易拉罐变成了小高跷。后来,在“滚动”活动中,我把之前幼儿玩过的牛奶罐、饮料瓶、易拉罐等材料再次呈现在幼儿面前。此时,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观察不同瓶子形状不同,有的是光滑的没有图形,有的是纸装的方形的小实验。

同样的牛奶罐、饮料瓶、易拉罐等材料,在和当前其他一些材料的组合中,共同构成了新的材料系统。这是在更高水平上的一种回归,而非简单地重复。

总之,在幼儿园区域投放活动材料时,教师要了解各个区域的各种材料所隐含的不同教育功能,随着幼儿操作水平的提高,有计划地调整操作材料投放的策略,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材料的作用,促进区域活动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入,进而促进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提升。

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更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四种策略:投放丰富的、富于探索性的材料;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根据活动的需要,动员幼儿及家长收集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根据幼儿对区域材料操作情况,及时对操作材料进行调整。

上一篇: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知识下一篇:上海市新建住宅通信配套合同示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