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初成长

2024-04-19

家有儿女初成长(通用6篇)

篇1:家有儿女初成长

家有儿女初长成观后感

01

前段时间看见高亚麟和张一山他们合照了,网上都在疯传要拍续集,本以为还要等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上线了。坦白说,真的很欣喜。虽然不是原来的那一群人,不是原来的故事,但还是熟悉的味道。

有不少人都是在对这部剧表示失望,说这部剧只是在卖弄情怀。可我要说的是,即使这个剧里的原班人马上阵,你们也不会怎么去关注这部剧了。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剧里的他们也长大了,原来那个笑笑闹闹的家庭,虽然会带给我们欢乐,可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事情了。

你们上一次看家有儿女是什么时候,反正我已经是很久了,时代在进步,我们在成长,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不再满足情景喜剧这种东西了。电视机屏幕里开始充斥着各种大制作大IP,家庭剧里开始讨论现实,讨论三观。古装剧里开始上天入地谈情说爱。真的想问你们看着这些东西不累吗?当我们的童年记忆寒暑假必播的剧在电视上销声匿迹的时候,泥萌就一点不心寒吗?

在这个ip剧充斥的年代里,还有人愿意坚守初心来做情景喜剧实属不易。他们只想给我的童年期盼画上个句号,无奈却聚不齐原班人马,你以为他们不知道会被观众骂吗。我在爱奇艺看了几集,我觉得还不错,笑料包袱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去看待它。你要是拿这部剧跟老版比,那肯定是比不上的,你要是那他跟一些强行谈人生哲理的家庭剧比,这部剧至少会让你感到轻松。

我是一个看剧习惯了弹幕的人,可是这部剧的弹幕让我感觉尴尬,大多数人都是对比批判的`声音,看不到幕后人员为这部付出的努力。或许你会嫌弃这个剧里有一些梗来得太老套,远不如网络上的那些段子流行语,可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不可能一直的抖笑料包袱,但总有一些事让人忍俊不禁。那些所谓的流行语就像是快餐文化,你不可能把它当成正餐,因为它不流行于生活。

所以观众们,宽容点吧,要不然真没几个安心做喜剧的了。

另外还想为王琳老师打卡,正剧出身的演员演喜剧真的需要很大突破,更何况有珠玉在前,顶着压力上真的佩服。

02

忘了今天在哪里看到的文章推送,哟,张一山又有新剧了,而且无论从名字还是剧情,满满都是《家有儿女》的影子,不过,这是一部全新的喜剧,有《家有儿女》的模式,但角色、关系都不一样了,根本不是续集。

这倒是有点小失望。原来,期待看到的原班人马并没有,初长成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好在,张一山还是在列的,也确实就是冲着张一山来的。按照国内目前喜欢的男艺人来看,张一在我心里排前三是有的。

所以为了张一山,立刻mark了这部剧看起来。可是……看到第三集……还是算了吧,没笑点,没亮点,故事也真的很一般,感觉剧本好像是几年前写的,有点跟不上,也确实,那头5月29日东方卫视刚开播,爱奇艺上就已经有全集的VIP独享版,可不是早就拍好的嘛。

虽然以前并没有多沉迷《家有儿女》这部剧,可也深知它在国内的影响力,是中国情景剧史上的成功案例,还拿过电视剧金奖。

,《家有儿女》开始在电视上播放,历经了四部,如今不仅成为经典,更是一个有价值的IP。其中的角色成为烙印般的熟悉组合,这些年随着剧中小童星张一山和杨紫长大成人,迈向一线走红,《家有儿女》的热度有增无减,比起当年还火,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俩孩子就是以童星的身份从这里走出来的,可以说起点不低。

后来他们各奔前程,虽也演过一些什么,但很少人知道了。好像就要翻篇之际,他们却凭借热播剧大火。张一山的《余罪》,杨紫的《欢乐颂》,角色定位都非常准确,可以说,都是本色出演了。这俩人还是对“伪CP”关系,反正在一起各种逗,充满话题性,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和异性朋友一起时,那种我已然忘了你是异性的相处模式。

说回这部剧,它不是《家有儿女》的续集,但却几乎所有的软文都围绕着《家有儿女》为话题,张一山夏东海父子重聚,宋丹丹杨紫换角,果然还是不可能全新开始,还是得继续甩以前的包袱,其实能恰到好处地加入也挺好,我们都喜欢回忆。

新剧《初长成》动用了原来的制作班底和情景模式,但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以前是一个重组家庭,现在是两个,而且还同一栋楼住着,前妻前夫的相处模式看起来也真是难以置信,大家的心真够大啊,不过,要是现实社会中,所有破裂家庭都能像这样相处,我觉得孩子也会过得更好,至少父爱母爱并没有减半,反倒是翻倍了。

而孩子方面,两个家庭各有两个孩子,一开始从他们对父母的称呼上看得够凌乱,慢慢才梳理清楚这两家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孩子的年龄也在《家有儿女》的年龄段上往后推,开始进入工作阶段了。

不过场景还是基本集中在两套房子里,甚少出现其它场景,毕竟是场景剧嘛,基本就都在那么一个影棚里了,不是餐桌上就是客厅里,就像《外来媳妇本地郎》,很多桥段都在餐桌上完成,让人觉得他们每天好像什么都不用干,女的天天在做饭,全家人天天聚一起吃饭聊天打打闹闹。

人物和造型方面,看着张一山的脸,那作,那矫情,那鬼马,那贱样儿,完完全全就是小时候刘星的样子,一点儿没变。高亚麟的假发啊,真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bug存在,太谐气了。新演员张晔子(也就是差不多杨紫那个家庭角色)很自然会被拿来和杨紫作对比,说真的,长相上竟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像。两个又当亲妈又当后妈的角色,一个是大家熟悉的王琳,一个是宋宁,虽然看起来生活里各种小烦恼,但女人能活成那样,也真的是集幸福于一身了。另外两个小演员,目前还没什么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觉得都不是省油的灯,继续宠下去早晚出事儿。

总的来说,有张一山在,这部剧就满满都是回忆。如果当作全新剧情来看,不难看,但故事讲得太平淡,总觉得时间本来就不够用了,还是去看更好看的吧。

03

建议不要给小朋友看,太中国的剧了。值得吐槽的观点太多。输出的观念很恐怖。

让我印象深的主要有这么几个:1.单位男生追你,只要这个男生还好,全家人都帮着,只因为希望你嫁出去。2.男孩子学跳舞,怕长大变成同性恋。3.独身主义就是错误。

1. 向南和段昊人

本来就不是喜欢这个男生,只是同事一般的关系,上班总粘着你,还总自作多情的认为你喜欢他。再后来,因为一个契机,这位男同事搬家搬到了你家楼上,房租贵,为了追你,为了经常和你见面,还可以一起上下班,掏了这钱,可感动了大片人,也感动了他自己,但是都没人关心你是否开心。再来是到你家来吃饭,串门,你爸妈还热情相待,因为这个人看起来还不错,老实,在追你,热情,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是单身,美其名曰的是为了你,你说可怕不可怕!

当然最可怕的是,编剧还在最后让这两人在一起了,转折可是真的硬!

2.童童

学跳舞的初衷是追小女孩,然后小女孩不去了,他也不去,说要去踢足球,最后给出的理由是『男孩子学什么跳舞,怕长大了“娘娘的”(这娘娘的没说出来,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个人觉得表达得是更过分的意思)』虽然是找借口不去,但是这个观念多可怕。

3.独身主义

这个是每个人的选择,但不是错误选项,但剧里表现的感觉这是多人生灰暗才不得已选这个的,也是厉害。

这早已经不是小时候的《家有儿女》了,这个初成长的输出观念,很恐怖。

篇2:家有儿女初成长

一、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吗?

把自己当成孩子 学会宽容 把孩子当成自己 学会尊重 把孩子当成孩子 等待成长 把自己当成家长 承担责任

二、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孩子的发展受遗传、成长的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孩子无法选择家庭、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体和头脑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判断意志,离开了孩子的内因,任何外因都是徒劳的!

父母学习,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第一,家庭最终承担对孩子成长的责任。

第二,家庭教育中拥有不存在外部监督的有

利条件。

第三,家庭教育具有以细节全面造就孩子的优势。

第四,家庭教育的深度优于学校教育。第五,家庭教育决定孩子成长的方向。

一项按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划分进行的调查,调查对象: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调查内容: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应该说,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品格主导,以学校教育为知识基础,以社会发展为培养方向的教育时代正在到来,家长们,我们要看清这个趋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不要以忙为借口耽误了孩子。

三、我们该给孩子什么? ——家庭教育的内容

做人:文明 乐观 坚持 努力 做事:负责 尽职 健康:安全第一!

现代“败家子”的性格有四点: 

1、对人不感激; 

2、对己不控制; 

3、对物不珍惜; 

4、对事不负责。

四、我们能做些什么?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A:物质

注意科学喂养与营养膳食,保障孩子健康体魄;

为孩子的教育作力所能及的支付,保证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地点动力定型)

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 有一张小书桌、一个小书柜即可 重在安静、整洁、注意桌前的布置

许多调研证实,许多学业不良儿童不写家庭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里没有地方写。

B 精神 ——

1、爱学习、和谐的气氛

•重视家庭学习气氛的营造:

重视家庭教育的和谐一致

2、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不要说孩子笨

一次说笨,不相信——我笨吗?

二次说笨,不自信——我不如别人吗? 三次说笨,不怀疑——我就是笨!然后就背着“笨蛋”的书包走进课堂,开始用自己的言行塑造 “笨蛋形象”了。

• 伺机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我很在乎你”、“你对我来说很重要”、“你是最好的孩子”信息

• 时刻让孩子了解到你在关心他的生活健康、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善于发现和鼓励:

表扬要陈述事实或感受,不能空泛。对孩子学习的指导,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天赋的差异是有限的,而潜能的蕴藏却是无限的

 C: 价值引导

•“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母之过”

•良好的行为期待着您的奖励

•不良的言行需要您的矫正与约束

•错误的行为表现需要您给予必要的惩罚

•身边的各种现象需要您给他评判——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培育

D、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1、预习的习惯

预习者是自主学习的主人 预习者是主动者

预习可以与老师同频共振

2、认真作业不磨蹭的习惯

•学习时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 •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 意义的停顿

 •貌似学习,学习效果极低

 “名模”(名磨=著名的磨蹭)恶果

 •白白浪费了时光,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 •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  •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

 •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不懂就问的习惯

4、复习旧课、及时改错的习惯 

5、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6、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的习惯

7、读书的习惯

„„

习惯很多,都抓等于没抓,认准一点,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习惯的培养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一种行为重复21天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 90天重复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

发掘孩子的一项潜能

修养上:文明礼貌,乐观向上

知识上:关注面广,各种知识了解一些 态度上:努力及成功,态度决定命运 学习上:细致、专心、讲究方法

五、家长与学校、老师形成合力

 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

 了解并支持学校政策与办学理念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及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六、现在的孩子„„

体质下降、感觉统合失调、心灵孤独、运动不足、心胸狭窄、缺少情感陶冶、占有欲的失落、远离自然、无名的焦虑、休息不好、期望的压力、缺少亲子情感交流、生活环境的变化„„

我们坚守的家庭教育六句话

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

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

情商比智商重要;成人比分数重要。

各位家长:孩子是可塑的。成功的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不成功的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相同的。我们——深爱着孩子的,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的家长们不能懈怠,让我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在不断学习中伴随孩子成长。

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抖擞精神,再次出发!

殷都实验小学 元文松2009、11、21

•顺利发展型-------父母幸福,充满信心

•曲折前行型-------父母体验丰富,充满期待

•逐渐滑坡型-------父母无能为力,备受折磨

•一路无力型-------父母担惊受怕,放弃教育

一、反思我们的教育结果:

1、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2、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行为习惯培养)

4、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5、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感觉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卫生责任区、班级小岗位)

7、良好的特长:

(自信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美术:绘画、手工、•音乐:唱歌

•体育:跳绳、篮球、(排球)•艺术:乐器

•语文:写字、朗诵、背诵 •数学:口算、计算、思维题

•比赛竞赛类:

1、语文朗读比赛;

2、英语朗读比赛;

3、语文写字比赛;

4、作文竞赛;

5、七彩星期天展示评比;

6、读背集锦展示评比;

7、日记展示评比;

8、数学口算比赛;

9、数学竞赛;10英语短剧比赛;

11、科学研究性小课题成果展示评比;

12、科学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比赛;

13、体育跳绳比赛;

14、体育乒乓球比赛;

15、体育广播体操比赛;

16、体育综合运动会;

17、声乐唱歌比赛;

18、器乐演奏比赛;

19、舞蹈比赛;20、书法比赛;

21、绘画比赛;

22、手工制作比赛;

23、象棋比赛;

24、其他绝活儿比赛。

•活动类:

25、清明节扫墓活动;

26、春游活动;

27、成果汇报活动;

28、联欢会;

29、合唱比赛

•奖项设置:

1、全面发展——优秀学生奖;

2、单项之星奖;

3、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满分奖;

4、系列活动成绩优秀奖。

•单项之星奖:语文之星(小李白奖);数学之星(祖冲之奖);英语之星(小翻译奖);艺术之星(百花园奖);体育之星(小健将奖);科学之星(小创新奖);写字之星(王羲之奖);好习惯之星(小绅士奖);爱劳动之星(小蜜蜂奖);进步之星(白天鹅奖)。

•优秀学生奖为一级奖励,2、3、4项奖励为二级奖励。取得二级奖励四个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优秀学生奖。

二、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1、吃好穿好照顾好就行。•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

4、孩子是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 •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9、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

10、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孩子反响强烈的几点意见:

•不尊重孩子,自己说了算;

•不宽容孩子,有时揪住错误不放; •遇事不听孩子的解释,想当然的去理解; •脾气暴躁,肆意打骂孩子,有时就为一点小事; •说话唠叨,不顾及自己的感受; •在我需要安慰时得不到安慰;

•陪我的时间很少,沟通交流的时间更少; •批评多,表扬少;

•那自己和别人比。(父与子的例子)

孩子呼唤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理解:理解需要、了解现状、遇事多想 •尊重:当作成人、人格平等 •信任:相信自己、锻炼自己 •宽容:允许自己犯错 •关爱:学会正确的爱,•鼓励:学会表扬(外国)关注过程 •惩罚:适当的时间、适度的体验

既是毕业班、又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更多关爱:茫然、压力 •更多耐心:自我意识增强

•更多理解:生理发生变化、心理跟着变化 •更多交流:教育的需要

•讲究策略:为了教育效果(异性交往)

(我们以后,更年期,孩子需要做的)

三、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六年级孩子的现状:

1、脾气暴躁;

2、情绪不稳定,有时莫名的情绪低落,不愿意说话;

3、不愿意和父母谈心,不愿意让家长看自己的日记、作业等;(开始累积自己的秘密)

4、对学习或者同学交往上有了烦恼。(对异性的好感)

5、有学习好的愿望,但行动上做不到,时刻有一定的压力。

6、不再听话。(青春期初期)

有资料表明 :

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

•13岁前后既是孩子“青春勃发”的年龄,也是孩子的“精神断乳”、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而走向独立的年龄。孩子渴望独立,但又不得不受父母的控制,于是,他们开始伺机报复。如果他们的渴望得不到父母或老师的理解,如果他们在父母、老师、同伴那里无法获得足够的快乐感与成就感,他们会以厌学、逃学、辍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反叛和反抗。在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他们似乎一夜之间忽然成为令父母头疼的“不听话”的孩子。

•13岁前后是孩子由“小孩”转变为“大人”、“化蛹为蝶”的关键年龄。它是孩子“变形”的关键期。

•13岁前后的孩子的“不听话”并不是坏事。“不听话”是孩子的理性发展到了需要发出声音的时候,那是“理性的狡计”和“理性的捣乱”。如果孩子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却依然对父母“言听计从”而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那倒是更令人头疼的更大的问题。可是,如果13岁前后的孩子的“不听话”不是因为“理性的捣乱”而是因为不适应主流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的“胡闹”,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父母会为此感到痛苦,孩子也会陷入“成长之痛”。1.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民主型父母

• 在孩子3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民主型父母。

•在孩子13岁前后,父母逐步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如果在孩子9岁前后纵容孩子,而在孩子13岁前后严格要求孩子,会遭到孩子的强力反抗。给青春期的孩子定规则是最危险的事情。2.从“自食其力”到“自学”

让孩子逐步由自理生活习惯发展为自学习惯。自学是让孩子在学校不掉队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无论学校的老师多么优秀,他都无法控制孩子上课的发呆、开小差。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只在于:孩子发呆、开小差之后,如何让孩子跟上“集体教学”的进度,不让孩子掉队。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保守的教育重视“复习”,进步的教育重视“预习”。复习是儿童跟着老师走,预习是儿童自己往前走。

•有些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自学,不过,总是有孩子在学校一直没有找到自学的感觉。他们听不懂教师的讲课,可是还必须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没有欢乐,也没有尊严,他们孤独地坐在教室里,除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安慰之外,没有人关注他们,也没有人尊重他们。他们有时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故意捣乱,以便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于是他们成了学校了的“问题学生”、“坏学生”。3.“以治疗代教育”: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之后

•孩子长到13岁,整个“早期教育”差不多就已经完成。甚至可以认为,孩子长到13岁,整个“教育”就已经完成了。如果孩子成长顺利,13岁之后,孩子不需要再接受父母的教育,他自己会往前走,父母只需要站在孩子的后面,看着孩子走向远方。如果孩子成长不顺利,13岁之后,孩子也不需要接受父母的教育,因为他会反感父母的一切说辞。

•如果孩子在13岁之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在13岁之后,就几乎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

•所谓“治疗”,就是说,孩子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对于这些“问题儿童”来说,父母和教师需要做的事情首先不是教育,更不是教训,需要的只是理解和尊重。父母必须尊重孩子过去的经历,而且,问题儿童的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儿童,往往与父母相关。

四、如何做合格的毕业生家长

•到了必须要管的时候。(关系到中学)•给予适当的压力。

•提前了解升学的情况(上一年毕业生等)•尽力为孩子选择学校(适合、量力而行)•做好后勤服务:营养、身体、环境等 •关注情绪,引导孩子端正心态。

•关注孩子的行为:思想分化,不守纪律,学习不进去,捣乱他人学习。为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家长要指导孩子的学习

•这是孩子的需要

•帮助:自己辅导;请家教;上辅导 班;引导孩子预习、复习、自己总结等。•了解孩子目前所学的知识,以请教的名义请孩子讲讲,或者帮孩子提问。•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分析孩子的试卷,帮孩子找到原因,提醒孩子注意。•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多听建议。

为中学学习奠定学习基础:

•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预习、复习、小结;批注)•上课专心听讲。

•学会对改作业(全班对改、自己对着答案改、学生相互批改)•合理安排、分配学习时间,利用零星时间。•锻炼记忆力

•主动学习,会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如何让孩子在同等水平的孩子中脱颖而出

•修养上:文明礼貌,乐观向上,会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个性。•知识上:关注面广,视野开阔 •能力上: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学习上:细致、专心、讲究方法 •阅读的习惯。

(科学特色、社会大课堂、成长档案袋)

五、几种实用的教育策略:

1、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2、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记功簿)(角色定型)(找机会让孩子展示新的一面,让孩子置身于他能看到自己能力的情景中,让孩子感受你的肯定,指出孩子曾经的成绩,说出你的感受和期待)

3、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接纳感情,认同感受)

4、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5、授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

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6、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 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提出有帮助的的办法,表达自己的不满,说出你的期望,告诉孩子让他、如何改正,提供选择,体验后果)

7、赏善计——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进步

•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们建议,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用肯定优点来代替否定缺点,这样既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进步。(描述你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描述自己的感受,指出还需要做的事)

8、攻防计——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 兵法上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在教育孩子时也是这样,与其孩子出现问题后,再去管教、愤怒,还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9、立规计——用合理的规则让孩子学会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作为孩子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孩子总结、商量、共同想办

法、制定出规定以及奖惩措施)

•下面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孩子共同制定的学习、生活常规。•

(一)学习:

•(1)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发言;不说小话,不搞小动作。•(2)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觉预习功课,并且抄钢笔字帖一篇。

•(3)作业必须细心,出现一个错字,重写该字五遍;计算错一道题,重做五遍类似的题。

•(4)作业、作文和试卷的书写必须字迹工整,文面美观。

•(5)书籍本子必须保持整洁,不得乱涂乱画,不得卷角,也不得有破损。•(6)自觉订正并妥善包存单元测试试卷。

(二)生活:

•(1)每天晚饭后负责洗全家人的碗。•(2)自己洗自己的袜子、内裤等小衣物。

•(3)吃饭必须抓紧时间:早餐不超过10分钟,午餐和晚餐不超过25分钟。•(4)除双休日外,平时下午放学后不能出去玩。•(5)每天应尽量挤出时间读有益的书报。•(6)除周六和周日外,每天晚上睡自己的房间。

(三)奖惩:

(1)每周小结,如果没有违反本《常规》,就记“小红花”一朵,连续三次得小“好红花”,就利用双休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任选一个公园玩,如果全期得“小红花”15朵以上,奖一本孩子喜欢的书或动画影碟。(2)在品德和学习上取得一次重大成绩,加记一朵“小红花”(3)如违反一次“常规”,就取消一朵“小红花”直至取消所有奖励。

(这份《常规》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把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都包括进去了。这份常规一旦制定出来,孩子和家长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将它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日子一长,孩子的好习惯就养成了,不用奖励她也会保持好习惯。)

10、防微计——别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生活中,孩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无礼、懒惰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问题虽小,但也要严管,防微杜渐,否则这些小毛病会变成大问题,那时候家长再想让孩子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严管同样是爱的表现。(吃零食、攀比等)

教育是我们每一位父母终身的责任。

如果您一直在努力前行,请不要懈怠,继续下去!

如果您已经伤痕累累,也不要气馁,请抖擞起精神,再次出发吧!

篇3:家有儿女初长成

其实,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家长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恐怕很多也有过类似的情形。当然, 60后、70后的我们, 青少年时代的社会特征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主流思想、理想信念、社会道德观念, 都是简单明确的, 科技发展也远没有现在这样日新月异, 媒体更是少得可怜。即便如此, 我们很多人也有过玫瑰色的梦想, 也有过朦胧的情愫, 甚至也有过幼稚的举动。说到底, 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过程, 谁也不能绕开它。基于这样的认知, 再来看当代高中生的男女交往, 我们内心就会坦然很多。所以我们要做的, 就是要以过来人的身份, 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围追堵截的办法是很难奏效的。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成长。这一时期, 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第二性征逐渐显露,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心理与生理的发展不同步。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成长, 吃饭、看电视、散步、郊游,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 可以巧妙引入, 自由地交流, 促使孩子身心发展同步, 消除成长的烦恼。

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这看似一个荒诞的提议, 其实很有道理。它包含两点意思, 一是大胆与异性交往, 二是大胆与多个异性交往。由于男女生身体发育的差异, 孩子对异性会产生神秘感, 渴望了解。这个时候, 家长可以适当鼓励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 交往多了, 神秘感就会减少;而与多个异性同学交往, 则可以有效防止孩子的注意力过度集中, 从而把与异性同学交往看得习以为常, 他们共同探讨理想、前途、学习、生活, 一起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学会互助, 学会体谅。这样下来, 男女同学的关系将会变得和谐自然, 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大方。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 凡是能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的孩子, 行为上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性格开朗活泼,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 常常处于主动, 在以后的人生中, 也是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

引导孩子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任何事情, 过犹不及。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看得过紧不对, 放任自流也不对, 应讲究张弛有度。李商隐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让孩子对喜欢的同学保持这种朦胧感觉并无不可。事实上, 很多人的青葱岁月里都有过自己的意中人, 只不过深藏于心没有表露。随着时间的推移, 就会“此情可待成追忆”。所以家长要做的, 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 淡化孩子心中的那个“意象”。某校曾有一个成绩优异的男生, 高三时喜欢上外班的一个女生。随着相互接触增多, 女孩也认可了男孩, 双方家长有所觉察, 但没有适当的引导, 两个孩子将这种模糊态度当做默许, 结果不能自拔, 成绩本来非常优异的两人, 高考中一败涂地, 只上了二本。上了大学以后, 两人还是没有处理好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后来男孩因多门功课挂科, 且一直我行我素, 大二时被勒令退学, 两人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分散与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女儿一段时间以来有时神思恍惚, 丢三落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高兴, 回家也比平时晚。经过细心观察, 原来是和一个男生比较近乎。男生是校篮球队的主力, 很受同学喜欢, 女儿放学后还要看男生打球, 然后两人一起回家。这位家长悄悄向班主任反映了女儿的情况, 经过慎重考虑, 采取了分散与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家长有意无意地安排孩子放学后做点事情, 如到朋友或亲戚家借个东西, 上商店买些日用品, 去书店买些辅导资料等等, 减少两人接触的时间;关注女儿最近的学习, 从成绩的退步上找到教育引导的契机, 提醒她重视学习;配合班主任安排女儿担当一些班级工作, 如组织班上的辩论会, 排练节目, 参加某项比赛等, 在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下, 孩子在学习和丰富的课外活动中获得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慢慢地就将注意力从男生身上转移出来。那个男生经过学校、家长的共同引导也逐渐摆正了心态。

让假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一位家长是这样安排自己孩子的暑假的:1.回乡下老家, 陪爷爷奶奶, 帮助料理家务、辅导堂弟学习1周;2.复习功课、完成作业、预习六门主科;3.随家人旅游1周;4.看名著 (语文课标上列出的书目) 2-3部, 并作读书笔记;5.体育锻炼 (每天两小时) ;6.和同学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写一份调查报告。有了这样的安排, 并辅以适当的监督激励, 孩子的暑假就不会空虚无聊了。

篇4:家有儿女初成长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6年7月,当别的孩子暑假乘飞机、坐火车去旅行时,西安市民蒲伟却带着8岁的儿子徒步从西安出发前往兰州。尤其让人惊异的是,父子二人仅仅带了100元现金。在磨练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蒲伟希望此行能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去感受人世间的冷暖。

此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起网民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作为高中生,你对“100元穷游”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枝江一中贺小青老师)

近日,一则关于孩子到哪里旅游、如何旅游的报道成了社会热点。当别的孩子乘飞机、坐火车去旅行时,西安市民蒲伟却带着年仅8岁的儿子徒步从西安出发前往兰州,并且父子二人仅仅带了100元现金。

蒲伟希望此行在磨炼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感受人世间的冷暖。这令我想到前不久爆红的电视剧《虎妈猫爸》里的小主人公茜茜。她从小生活在童话世界中,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使她在第一小学面试时被人骂作“白痴”。身为妈妈的女强人毕总,为了让孩子回归现实,可谓是千辛万苦。可见,孩子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每位家长所想给予他们的。但过度的溺爱,只会让孩子的“三观”出现误区。为何不亲自带着孩子去感知世界?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家长则是他们成长的引领者。过度保护只会折断他们的双翼,而不会使他们无忧无虑地翱翔。所以为孩子付出自己的时间,比花时间自己去消费、玩乐更有价值。

只带100元的徒步旅行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自“狼爸”、“鹰爸”、“虎妈”出现后,有很多家长也在效仿,但成效一般。原因很简单,无非就两点,一是认为孩子可以做到;二是孩子做、我不做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内心的不公平现象。磨砺孩子的意志,从初衷上来说是好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量力而行,任何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然,在磨砺的同时,家长应明确自己的身份。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又处于模仿时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感知人情冷暖的同时,要理性对待,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对孩子性格成长有着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来看,《爸爸去哪儿》的开播,让不少家长,特别是父亲都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此种现象在这“100元穷游”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曾有同学说过,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的麻将声中度过的,一直是一个人上下学,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成为孩子自闭症、抑郁症的隐患。因此,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所有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陪伴与否也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便同这对父子一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我想,这才是这趟旅行的意义所在。

【借而鉴之】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语言老练的时评文。文章开篇结合“100元的徒步旅行”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结合电视剧《虎妈猫爸》进行反面论证,从而引出“100元的徒步旅行”的价值,通过融入“狼爸”“鹰爸”“虎妈”等相关材料,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观点。文末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中,作者选用了大量典型的材料,融入了自我的感受和思考,显示出个人丰富的材料积累和思维深度。

篇5:家有女儿初成长(范文模版)

(一)每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诉苦:“我那个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听到这些话后,我多少都觉得很骄傲,至少我在我的学生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随即我觉得很惊讶,怎么会这样?现在同为家长的我来说,我也有此感受,自从我家小女儿上了幼儿园后,“老师就这么说的”、“老师就这么做的”似乎成了孩子的口头禅,孩子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圣旨”,将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当作榜样。相比之下,对我和老公的话却似听非听,有些不以为然,在家里我和他老爸说什么都当作耳边风,有时我恨得大耳巴子上脸,但效果也不佳,也无济于事,再怎么说我手下也管着50多的小人儿嘛,这对我来说着实也个不小的打击,觉得作为家长我好失败的,也能体会到我们班孩子家长的苦恼了。

上周星期五接孩子,在路上孩子对我和他爸说“我们的老师眼睛可厉害了,我们在家干什么我们老师都知道,我们老师是最厉害的老师了!”于是我问他“老师有没有说你在家不听话,晚上不早睡,早上不早起了吗?”“没有,估计老师没看到我。”看她那侥幸的样子,看她那小样,我就觉得好可爱,在我心里也知道该怎样来吓唬吓唬她了,于是,我给老师打电话,交流了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等到放学我看她回来了,于是我问她“老师今天看到谁在家不听话了?”“我”“咦”我心里暗自偷笑,“老师都看到了什么?”“老师说我不早睡,早上起床还拗筋,让我改正,老师还说今天她要看看我改正了没有?”“奥”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我觉得好可笑,孩子就是孩子,老师的这招还真灵,今天回来第一件事写作业,还一更儿吵着赶快睡觉,不然老师又看到了、、、、、、通过这些,我也有自己的感想:

孩子之所以听老师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任何人对新知识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敬畏感,因为老师是传播知识的人,所以孩子敬畏老师。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越听老师的话,因为此时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会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度也会下降。

第二、大部分老师具有让孩子听话的能力和技巧,老师说的话容易让孩子接受,如果老师缺乏这种能力,孩子也不一定听他们的话。

第三、学校的规章制度比家里的“家规”(目前大部分家庭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家规)更具体、更严格,所以孩子在学校听话是因为受到一种制度的制约,或者说,孩子不是怕某一个人,而是一种制度。比如说上课铃一响,学生必须进教室,但是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着迷以后不一定按时睡觉。

第四、由于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更长,孩子对家长了解更透彻,缺乏“神秘感”,再加上有的家长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没有做到,孩子当然可以不听你的。所以家长决不能因为孩子有时不听话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篇6:家有儿女初成长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你们好!很荣幸今天能代表家长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我女儿一同成长的故事。俗话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在和女儿相处的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有辛苦,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快乐。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平日里工作特别忙,一周陪伴女儿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晚上。但我格外珍惜与她相处的点点时光。一有空,我就会找出书本,给女儿念故事。女儿也非常喜爱听故事,总是听了一个后,又要听一个。通过念故事,我也掌握了部分普通话的发音,和女儿对话时也能够随时纠正她在说话时的不标准发音。在家里平时我们也注意用普通话和女儿对话,以方便女儿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能掌握正确的读音,对以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给女儿讲故事还能丰富她的知识储备。我给女儿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每天不间断的给她灌输科学知识及做人的道理,她想不提高就难。另外,我们平时对她单纯的说教可能作用并不是很大,但通过故事,她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起到了教育她的作用。比如通过听讲卫生的故事,她就很自觉地讲起卫生来,注意洗手,不乱丢东西。通过听一些文明礼仪方面的故事,她就懂得了和其他人打招呼要讲礼貌,懂得要和别人分享。

小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不能走极端。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就让孩子不停地看电视,也不去管她。还有的家长觉得看电视影响视力,干脆就不让孩子看电视。其实,两种都是不可取的。我的做法是:尽量先和孩子沟通,限定所看的集数。看之前,我就会和女儿商量,我们看几集呀,她通常会说看两集,好,两集看完后,我会果断地把电视关掉,开始,她是有点不乐意,但是形成习惯后,两集到后,她甚至自己会关电视,然后说,现在是讲故事的时间到了,或者玩玩具的时间到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培养她说话算话的习惯,以及自律的习惯。

另外,家长对孩子所看的内容也要有意识的引导。我常常在电脑和手机里下载一些科普性强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去看,比如《十万个万什么》《朵拉》《蓝猫淘气三百问》等,通过这些故事能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并且可以自己随时控制时间,避免电视一集接一集地放,往往二三十分钟就可以结束两集,从而避免她成天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个不停。

为了培养小孩子自立的能力,我有意识的向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已做。一般情况下,她能做的,我坚决不做。比如,穿衣,拿水,穿鞋等。开始,她经常会喊:“爸爸,快帮我拿一下水,快帮我穿一下鞋。”等等,我常常告诉她,你不是已经长大了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哟。甚至她摔倒在地,我也装作没看见,让她自己起来,反正她能做的我坚决不管,几次下来,她也不喊我了,会自己去做了。我呢乐得个当个懒爸爸,女儿呢相反变得勤快起来,甚至还帮我们收拾桌子。

在培养女儿逻辑思维方面,我们利用了一个叫做逻辑狗的游戏,每天和孩子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目前我们买了两个系列,共十四本。里面有数学,思维,归类,联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里面还有插图,女儿很爱玩这个游戏。睡前必玩这个游戏,开始我们还要引导她,给她讲解其中的规则,后面只要给她读一遍题目,她立即能做出正确的答案来。甚至有一次,我们几个大人硬是没搞懂图画的意思,包括她上高中的姐姐。但她一看一下子就把答案标上去了,我们一翻后面的答案,竟然全对。

生活中,我也常常利用一切机会来教她的加减运算。我们住在五楼,我就教他减法,比如上到二楼问她还有几层楼,她马上答还有三层,我告诉她这就是五减二等于三,每天上下楼的时候就是我们练习加减法的时候,所以现在她能很快地说出五以内的加减法,十以内的加法,我教她用手指去数,她往往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女儿记忆力还可以,很久以前的事情都能记得,答应她的事情也会一直记得。她奶奶有时为了哄她,往往给她承诺一些事情,结果过了很久,奶奶都忘记了。可是她还记得,还会去向奶奶要。所以,我们现在都不敢给她一些承诺,如果我答应她了,我也一定会去做到,否则,我不会轻易去为了哄她,去答应一些办不到的事情。女儿呢,也养成了一种说到做到的好习惯。她自己承诺完成几件事,她也会信守承诺去完成。比如,晚上我们会和她商量好,讲几个故事,玩几个逻辑狗游戏,喝一瓶奶,完成后,她就不会再提要求了,也显得非常听话。

女儿也有不听话的时候,从出生以后,我拍过她两次屁股,事后感觉非常后悔。其实,每个小孩子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犯错误后,不惩罚肯定会纵容她的一些坏习惯,惩罚吧,又怕掌握不了这个度,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后来,我尽量多采取剥夺性的惩罚,少采取一些施与性的惩罚。其实施与性的惩罚比如打骂,打多了,骂多了,最后反而没有什么效果了,对她们的心灵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所以,女儿犯错误后,我会告诉她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对这种行为我要剥夺你的一些权利,比如看电视,讲故事,比如每天晚上带你出去玩等。女儿很快就明白了,不按规矩是会付出一些代价的,所以类似的错误很少再犯。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练习题答案下一篇:让意义有意义起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