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

2024-04-11

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精选5篇)

篇1: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

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

从前的我酷爱钓鱼,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兴趣索然了,但布满灰尘的钓具还在,偶尔拿起,依稀还有水草、鱼腥和阳光的味道,我想大约是水在变,人也在变吧。野塘边、芦苇丛、水渠旁或是湖岸上,每每看到钓鱼的人,便身不由已驻足、停留、观察、体味。

喜爱武侠的人都知道,剑道有三层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个中奥妙,君自神领。

我认为钓鱼者也有三重境界,一是,纯粹的钓者,他们要的只是鱼(此为利),想的是收获鱼的多少,这样的人烦恼不少,快乐不多,因为他们的欲望很多;二是,他们关心的不再仅仅是鱼,他们更在意的如何更好地钓鱼,讲究的是钓鱼的技巧(此为名),君不见大大小小的各类钓鱼比赛吗?这类人烦恼也不会少,快乐也不会多,因为他们的诉求也不少;三是,于其说他们是钓鱼,还不如说他们的钓乐子,他们根本不关心鱼本身,他们找寻的是水中的.草和蛙、岸边的蝶与花、树上鸟和蝉,甚至还有行路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所谓“青箬笠,绿蓑衣;和风细语不须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说的就是他们,他们所要钓取的是内心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性本源的追诉。

我想人生何尝不是钓鱼呢?万物皆如是,道法自然。罗贯中要的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那份淡定、潇洒和自在。而我,仅仅是一个追逐者。

篇2: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

我和弟弟没等妈妈付钱,便先从老板手里抢来鱼竿和鱼饵,准备钓鱼了。首先,我把鱼饵放在钓鱼钩上,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透过清澈的池水,我看见一条黑白相间的鱼上钩了,我兴奋极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的操纵着,也许是鱼尽力地想摆脱我的鱼钩,我的手一滑,便让那条鱼儿轻易的摆脱了我的鱼钩,金鱼有力的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混杂的鱼群中找不到了。而此时,弟弟已钓到了一条金黄色的漂亮的鱼儿,我一下子着急了,比我小五岁的弟弟都钓到了一条鱼,我这个当姐姐的,多没面子呀!

我又接着钓鱼,开始,我埋怨自己手没握紧鱼竿,后来,我又埋怨起了自己所站的位置不好。于是换了一个位置,一会儿又换一个位置,可不管站那里仍然一无所获。

“那两个小朋友,时间到了。”老板大声喊到。我看弟弟钓了两条鱼,再看看我的盆子里,空空如也,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呀!

篇3:以钓鱼为题的启示作文600字

一、问题构建:合作活动策划的切入点

我们知道,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它具有工具性;而说出的话, 写出的文章, 要反映一定的思想, 使得它又具有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 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学习, 是这一核心作用的直接反映。落实到课堂中, 便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切入点。有效的问题设计, 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突破口, 成了引导学生逼近知识核心地带实现学习目标的着力点。所以, 问题的构建要从文本视角、儿童视角两个层面加以关注。

1. 问题构建要从文本视角关注核心目标的落实

语文教学以文本为依托, 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 达成不同的课程目标。有效解决文本的重难点, 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关键。《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 以“生活启示”为专题安排的四篇课文之一。在教学中, 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大意后, 根据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事让我获得这个终生难忘的启示?进而让学生在独立学习“钓鱼”部分, 体会人物“放鱼”的心理活动及变化。学生通过圈、划、思、品、批等学习方式获取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内容, 了解了作者叙事的基本方法, 但这样的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如何将这些内容形成一个完整体的知识链, 是教学的核心目标, 即:学习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表达, 为学生的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在小组合作中, 可以用“课文是如何把钓鱼、放鱼这件事写具体的?”这样直指表达的问题, 促使学生从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波澜起伏的内心变化、逼真的环境描写等多重角度去发现探究事件的整个表达过程, 达成核心教学目标。

2. 问题构建要从儿童视角关注思辨能力的达成

儿童的语文学习, 不仅是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 更是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然而, 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多文本内涵深层意蕴的挖掘,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浅尝辄止、思考不深, 阻碍了儿童的言语智慧和言语表现能力。我们知道, 思辨, 是以“问题探究”为载体思维的形式。在语文文本中, 有着大量的思辨话题, 这些话题往往与社会生活、学生阅历, 儿童理解有着千丝万缕的难以独自跨越的鸿沟, 需要在共同的探讨中, 形成个性的、共识的, 甚至是人生价值的共识。《钓鱼的启示》中的“放”与“不放”在儿童的理解中是一个生活常识, 由于学生所处的背景不同, 对“放”与“不放”的道德抉择有着不同的理解,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这也是对文本“启示”核心目标理解达成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放”与“不放”行为背后的深层内涵,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需要不同学生的多元理解, 形成思想的碰撞, 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教学价值的有效达成。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这个小男孩到底选择放鱼还是不放?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 找出充分的理由, 并作简单的批注。”这样的话题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小组合作中是可以激起思维碰撞的, 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品析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语用实践:合作活动策划的核心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 课标把语文的核心目标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堂以此贯穿课堂活动, 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的揣摩、感悟、探讨、运用, 学习并获得符合教学目标的言语素养和技能。因此, 小组合作作为课堂有效的组织形式, 其合作探究的内容指向就应着眼于言语实践的策划, 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学生“规范、恰当、个性地进行表达的言语素养和技能”。

1. 品词析句:在合作中发现言语意蕴

词句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抓住词句, 细细品味;抓住重点段落, 让孩子先自己体悟, 感受;抓住关键词句, 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些都是语用实践的点, 不仅能读懂文本内容, 还能让孩子从中明白词句的含义, 培养孩子的语感, 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中, 引导学生品读钓鱼的语段时, 学生阅读时抓住了“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一收一放”“迅速”等词可以感悟到“我当时费了很大的力气, 好不容易才钓到这条鱼的”, 这样的品味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于是继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这段文字的表达, 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钓鱼的不易?”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发现“好长时间”不仅是等鱼上钩的时间长, 也是钓鱼的时间长;“筋疲力尽”不仅是鱼的体能, 还有可能是作者的体能;这段文字不仅是写钓鱼的难, 也体现我钓鱼的技术娴熟;“不少水花”不仅写出了湖面的动态, 还从侧面写出了鱼的大……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文本言语表现的智慧, 懂得了作者表达的精妙。

2. 迁移读写:在合作中规范文本表达

“取法于课文, 运用于写作”的迁移性言语实践, 是“语用”实践的方法之一。借鉴典型的句子, 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借鉴典型段落, 迁移构段方式。借鉴典型的篇章, 培养组段成篇的能力, 是常用的言语迁移实践方法。《钓鱼的启示》一课中, 钓鱼语段的动作描写, 争论言语的表达, 多次环境描写对事件的反衬, 文章回忆性文体的篇章结构, 启示的表达, 都是学生迁移写作表达言语实践的典型范例。

然而, 对于范例的学习领悟,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进行规范的文本表达。例如, 在课堂上, 我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的言语实践, 一学生写了与他与爸爸的一次关于课文内容的对话: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可以, 你想问我什么问题?”

“爸爸, 如果你在离可以钓鱼的时间很近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 你会怎么办?”

“按道理来讲应该要把它放到水里, 不过我会把它拿回家去红烧, 哈哈!”

“你看一下书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 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哦!原来是这样做才对!”

可以看出, 学生的这样对话, 学会了分段式地进行对话表现, 但只是呈现出言语的内容, 对于人物的心情、表情没有适当地提示, 使读者只知其言, 却不知其情, 这样的对话显得有些苍白。如何引导学生还原情境, 此时, 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补充, 同样的语言内容, 加上了提示语境, 使得整个对话充满情趣:

我一回到家, 就冲到爸爸面前, 迫不急待地想考爸爸一个道德问题。

“爸爸,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可以, 你想问我什么问题?”爸爸一脸满不在乎、信心十足的样子回答道。

我不以为然, 悄悄地附在他的耳边说:“爸爸, 如果你在离可以钓鱼的时间很近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 你会怎么办?”

“按道理来讲应该要把它放到水里, 不过我会把它拿回家去红烧, 哈哈!”爸爸似乎有些一本正经又有些风趣地说。

“你看一下书第十三课《钓鱼的启示》, 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我把书扔在了他的身旁。

爸爸拿起书, 认真地看了起来, 嘴里喃喃地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做才对!”

在课堂实践中, 不同合作小组给出了不同的提升语境, 也呈现出了不同的主题情境, 有劝慰型的, 有考察型, 有取笑型的, 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和笑声, 学生也从中体会到语言细微差别带来的不同语境。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 是同伴间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共同体, 是一种同伴互助学习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教师围绕课程核心目标活动策划下, 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 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地评价, 修改完善个人的观点见解, 获得成功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 在教师科学合理地策划下, 小组合作学习对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会起到“推波助澜”效应的。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实践, 要突出问题构建的多重视角, 提升小组合作的效度, 以语用实践为核心策划合作内容, 在品词析句、迁移表达中进行合作, 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构建,语用实践,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祝新华, 廖先.通过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理念、策略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 2013, 06:101-106+157.

[2]潘涌.阅读教育的革命--论PISA阅读素养观的内涵扩展和升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6:120-125.

[3][3]陆娟娟.九年级学生阅读素养评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赵志祥, 唐宝成.《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 [J].小学语文教学, 2013, 01:38-41.

[5]李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篇4:钓鱼的启示读后感600字作文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因为没有到钓鲈鱼的时间,所以父亲把它放了回去。从中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这个道理只是个简单的是非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对作者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帮助。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非常佩服父亲那种诚实守信,不偷鸡摸狗的精神。也为作者感到庆幸。因为在他未满12岁那样,获得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启示,这让作者在自己以后的道德难题上有了很大的帮助和判断。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有一次,我要上补习班,可是晚上因为睡得太晚了,所以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快迟到了,就在我抓紧时间冲向补习班时,经过一个路口,当时正好是红灯,而且当时路上也没有过往的车,我犹豫是不是马上就要过马路,如果闯红灯那么很有可能不会迟到了,如果不闯红灯就可能会迟到。正在做思想斗争的时候,绿灯亮了,结果迟到了,但是我为我当时的决定而高兴。

其实,虽然还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但四周没有人,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如果把鱼拿回家了也不会被别人发现,可是在父亲的坚持下,作者又将鱼放回了湖中,这样良心也就不会一辈子受到遣责的。想想在我们校园中,有些同学随意破坏公物、随意乱扔果皮纸屑等等,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水平。

篇5:钓鱼的启示读后感600字作文

文中讲的是:“我”十二岁那年,在一个夏天夜晚,和父亲一起去钓鱼。“我”意外的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当时还没过禁捕鲈鱼期,“我”不知是放还是不放,最后“我”在父亲的教育下,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

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话我记忆犹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啊!道德二字说起来是很简单,可是要实践起来却是不容易,身边大大小小的事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难就难在没人监督的时候是否能坚守道德的底线,买东西时,别人多找给你钱你是否能说出来;老师批改考卷时,多给你算分了,你是否能主动找老师说出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做错了事,你是否能勇敢的承认……

又想起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两个小孩正在打羽毛球,突然,羽毛球被打飞到树上,其中一个孩子找来一张纸,垫在树旁的长椅上,然后再站上去拿落在树上的羽毛球——这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却反映出那个小孩宝贵的文明与道德!我心中暗自为那小孩叫好,并对他的文明行为肃然起敬!

道德这两个字平平常常,但分量却很重,有时,道德只是一件小事,一个小细节,但却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素质与道德。道德还像一个天平,这头是利益,那头是道德。那个夜晚,‘我’如果没有把鲈鱼放回湖中,只顾自己的利益,于是,‘我’的天平道德那边就会沉下去。

道德是个简单的‘难题’,但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你就会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

上一篇:大班歌曲:颠倒歌下一篇: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