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

2024-08-23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精选4篇)

篇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

纵观国共关系史: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北伐战争)的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造成国家分裂,外敌乘机入侵,给后来中国第二抗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终使中国一越为世界五大国之一;1946—1949年,国共三年内战,使得大陆与台湾分离至今。历史经验证明:国共两党合则国家兴旺;分则民族元气大伤。因此,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必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昌盛!

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虽有诸多失误,特别是相持阶段时期,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的态度,而对共产党则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运用一切手段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甚至于后来调动大量军队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并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的发展,由于实际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像豫湘桂那样的大溃败。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不会因为这些反面因素而被磨灭的。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忻口、太原会战,中国军民(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战绩显著;凇沪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随枣会战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敌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延绵数千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始终坚持着抗战,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有机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战初期自不用说,国民党积极主动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无疑是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即使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虽无多大作为,但数千里战线上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四、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都叛国了,国民党军队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是爱国的,这点毋庸置疑。“中国军人的楷模”张自忠,西北王冯玉祥,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哪个不是热血男儿?还有那数不尽的未知名的国民党官兵„„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使得盟军有可能

腾出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换来了国际尊重,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因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权,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毛主席曾经说过战争之伟力在于人民,但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关键在于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在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国防工业。抗战前,中国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一-二八事变“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严重威胁。若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敌手,中国将何以持久抗战?凇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内迁仅民营企业一项就达146家,机器材料共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250家。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迁往内地的厂矿企业达304家,机件重量达5万余吨。从战役本身来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失利了,但就这点而言两次会战的贡献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虽然工厂数量不多,但这些工厂都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没有这些工厂中国的持久战将无从谈起,不敢说中国抗战必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抗战必将来得更困难、更严峻、更残酷、更持久„„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是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虽然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的基本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她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甚嚣尘上的时候,国民党有过投降么?抗战初期,英法美非但没有给中国援助,还妄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来保持既得利益,怂恿日本进攻苏联,帮助日本劝降中国。也就是说国民党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是坚持抗战的,没有投降。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英魂常驻,精神永生。15个月(抗战初期)鲜血飞溅,上百万将士的血染沙场,含笑九泉。中国大地是红的,天空是红的,太多的血写就的历史难免悲壮„„

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为民族而作出牺牲的人们。

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抗战四十周年时,聂帅在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序时曾指出:“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仍然令人崇敬不已。”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从肯定角度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书,引起海内外的轰动。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

描写当年国民党政府抗击日本侵略的图书“国殇”畅销,电影“铁血”热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贡献也是比较认可的。

篇2: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正面战场是指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的日军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而国民党军队正是这片战场上的主力军。八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而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战败的耻辱这里面固然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功劳但也绝不能忽视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历经八年血与火的洗礼国民党军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关键词抗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 重要性

一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自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至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止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共进行了4次重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虽然四次会战均以国民党军队战败而告终但在四大会战期间面对日本方面的突然发难中国军队在准备、装备、训练、士气都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无畏牺牲寸土必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疯狂幻想为国家内部和解与国家转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对日本给予了沉重打击为中国后来的僵持与反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投入了75万余军队,与入侵的35万余人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在闸北的四行仓库,国民党守军400余人,誓死坚守仓库,毙敌百余人确保四行仓库岿然不动尽管在而后的撤退中仓库易手但他们的英勇事迹轰动中外,震慑了日军振奋了全国人心赢得国际社会的一片称颂声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的政治作用。淞沪会战后上海虽然沦陷但因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战略物资的迁出争取了时间。还有徐州会战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奋力拼杀日军渴望速战速决致使他们轻军冒进台儿庄一战国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在伤亡1.9万余人情况下消灭日军1万余人尽管表面看起来并不光彩但这是国军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值得一提的是保卫战中国军曾组织多次敢死队明知九死一生但敢死队员视死如归踊跃报名趁着夜色给予了日军有力的一击。台儿庄保卫战以日军的撤退为终结这一战稳定了国军的军心也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战场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之后的武汉会战苏联航空部队的参战奠定了条件。徐州会战后遭受重创的日军板垣矶谷等主力师团再未对中国军队构成大的威胁。二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主要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长沙会战的目的是保卫长江地区保卫陪都重庆。三次长沙会战可以说均以中方的胜利而告终。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值德军横扫欧洲之际而中方在正面战场的胜利引起了西方各国对于中国局势的关注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值苏军全线溃败之际尽管国民党军曾一度损兵折将但最终长沙也未易手第三次长沙会战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盟军一度溃败之际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给反法西斯同盟国吃了颗定心丸也为后来反法西斯同盟在中国战场上扭转乾坤奠定了基础。三次长沙会战后中美苏英成为当时了盟军的四大强国中国战区也由此成立同时使中国与列强签定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公共租界得以归还中国领事裁判权被取消可以说长沙会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打出了我们民族魂。三 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由于英法在欧洲战事节节败退东南亚被日军趁机侵占英国渴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支援其远东殖民地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殖民地的危机在这种大背景下英方请求中方出兵。遂国民党军队将主力部队转移至东南亚地区。中国远征军在此进行的滇缅战争不仅保护了中国后方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还为美英军在东南亚与日军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中国远征军取得一次一次的胜利是建立在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之上的这是个看似惨败的结局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这是由于中国远征军在战略反攻阶段的出色表现为1945年日本的最终投降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在战后的联合国之中赢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那些牺牲在外国深山密林里的忠魂值得我们尊敬、敬仰。总结许多人会抱着反动派的眼光去看待国民党但正是由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积极作用前赴后继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直至战争结束国民党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重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正是因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让本抱着闪电战速战速决战略的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使日本越发的感觉到了兵力的不足物资的匮乏战略上被迫由攻转为相持。而持久战正是中国的抗战策略。正面战场的消耗保证了中国持久战思想的实行确保抗战的最终胜利。设想下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消耗日军也许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进军后方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的抗战并不是光靠小米加步枪只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尽管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国民党内部消极应战蒋介石有保存实力转向对中共包围的嫌疑但必须承认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官兵对于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战争期间国民党陆军有321万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也正因为正面战场的作用中国才会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参考文献1.《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郭汝瑰 著 2.《抗日战争史》丛书 铁血远征——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 田玄 著

篇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一、国民党当时所控制的全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11]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1]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十分若弱小,是不可能从正面对日军进行抵抗的。此时,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才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拥有的军事实力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辟正面战场,并有一定的能力吸引日军的主力。

二、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决定了其他抗战力量的抗战态度与方式

国民当与国民政府是否开辟证明战场参与到抗战中,将会对抗战的合法性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当时社会上的其他理论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这一段时间内,国民党政府没有积极的组织抗战,反而还对各种抗战活动进行大力的压制与打击。此时的国民党不要说正面战场的开辟,就是游击战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全国很难形成较为统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

如果国民党不组织抗战,那么也就不可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而影响到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同时,当时社会上的其他阶级、阶层的各种力量的抗战态度与抗战方式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态度的影响。在抗战之前,救国会七君子因抗战而被国民党逮捕,但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们则被释放并被被请上庐山,参与协商抗战大计。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但是其在当时的号召力却是当时的其他党派、团体所无法比拟的。

国民党在抗战中开辟正面战场,虽然在初期并没有能够真正的遏制日寇的侵略步伐,但是其所起的标杆作用却是游击战难以达到的效果。通过正面战场,能够让当时的全国民众知道,政府还在抵抗、斗争,并没有放弃,进而能够起到团结人心的作用。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吸引日军主力

在日军侵华时,国民政府代表了中国,进而成为了日寇进攻的主要对象。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争,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要力量。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的战役,例如凇沪战役、太原战役、徐州战役和武汉战役,极大的牵制并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给予了日本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甚至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凇沪战役中,中国国民党守军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共伤亡2万余人,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毙伤敌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国民党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进行阵地战。虽然最终不得不“溃退”,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寇的侵华步伐。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游击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但是要明白的是游击战并不能够真正的挡住日寇的推进,而只有正面战场才能够起到阻碍日寇推进的进程,并让日寇不能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游击队进行扫荡。1937年底华北日军已经推进到了济南——太原一线,华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沦为敌占区。1938年3月6日,蒋介石致电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给出了开展游击战的战略原则。这个阶段,国民党最高统帅部所制定的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决策,是为了能够实现抗日持久站的主旨,其与战略相持阶段所制定的将游击战枪口转向共产党以争夺地盘的性质根本不同,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在“七七事变”以后,国民党在华北诸战役、淞沪战役、徐州战役、武汉战役等战役中虽然失利较多。但是却成功的吸引了日军主力部队的注意力,为外援的到来赢得了时间,并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四、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为后方抗战基地建设与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与发展提供了掩护

(一)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

国民党的正面抗战赢得了大量的时间,掩护了后方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并为各种战略物质、学校、科研机构等的转移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为长期抗战创造出了有利的条件。在抗战时期,能否取得最终抗战的胜利就在于能够坚持下去,能否打持久战,而相应的各种物资以及军事国防工业都是支持长期抗战的重要设施。在抗战之前,中国工业基本都是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一·二八事变”之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日军手中,那么中国想要打持久战基本就不可能。凇沪会战历史长达三个月,这个时间内内迁的民企达到146家,各种机器材料多大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达到250家。而在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前往内地的厂矿企业达到了304家。虽然从战役本身来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是以失利告终,然而这两次会战为企业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这一点来说其贡献也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虽然这些工厂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都是当时民族工业的精华所在,没有了这些工厂的存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也不可能坚持很长的时间,那是也许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言论就可能实现了,即使不实现,也会让中国的抗战更加的艰难、残酷。

(二)正面战场的坚持支援了中共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与发展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坚持为中共的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敌后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吸引了日军的主力部队,不论是在初期的积极主动抗战还是相持阶段的没有作为,国民当军队所前置的日军数量都是最多的,并还能够让日军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五、振奋了民族精神,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期与支持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极大的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些英雄人物事迹对于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坚定人们心中的抗战必胜信念十分的重要。虽然在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的素质都不高,并且抗战时有很多人都叛国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官兵都是爱国的。例如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唐淮源、佟麟阁等等,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热血男儿?还有那数不尽的未知名的国民党官兵。

同时国民当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极大的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中国军队用重大的牺牲来换取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的破灭,让盟军能够有精力集中解决欧洲事件。这为中国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各国的领导人都曾对中国战场提出过高度评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终止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摘要:在抗战的过程中, 国民党虽然在正面战场上连续失利, 但是其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就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参考文献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M], 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刘庭华.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J].抗日战争研究, 2006, (02) .

篇4: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纵观抗战的全过程, 作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 始终坚持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 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 这一点是应该得到历史充分肯定的。然而, 由于国民党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使得其在正面战场的政略、战略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失误, 也正是这些失误, 迟滞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使得全国军民做出了更大的牺牲, 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

一、抗战态度不够坚决彻底

首先, 国民党当局实行抗战, 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和压力。20世纪30年代以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日甚一日,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是国民党对这一形势却缺乏清醒的认识, 仍然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当局一直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当作威胁其政权的心腹巨患, 而把日本却只当作癣疥之疾。蒋介石甚至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 我们还能当亡国奴, 尚可苟延残喘, 若亡于共产党, 则纵为奴隶, 亦不可得”。“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 国民党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 坐视东北沦陷, 仍然把主要精力用于围剿红军。之后, 日本又相继精心策划了“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 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和呼声空前高涨, 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 国民党当局感到如不表示抗日, 其政权就会遭到人民彻底抛弃。再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 已直接地危害着国民党所代表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这些都迫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调整政策,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其次, 在抗战过程中尤其是相持阶段, 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呈现出两面性。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还是比较积极的, 但到武汉失守,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 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就显得有些摇摆了。一是由于日本政治诱降活动的加剧, 国民党内的妥协派又有所抬头。二是国民党害怕共产党和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威胁其统治, 开始制造反共摩擦, 破坏统一战线, 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后来在共产党的坚决斗争, 国内外正义力量的坚决反对下, 国民党的反共行为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三是国民党始终对美、英、苏等国家抱有依赖和幻想, 企图依靠英美和苏联等国的干预和援助来改变战局, 甚至希望等到美、英、苏等国直接参战, 国际局势转变, 由此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政治上的不坚定, 直接影响了军事战略, 影响了军心士气, 导致了在军事上的连连失利。

二、战略战术运用不够得当

首先, 国民党主张的持久消耗战略具有明显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应战而不求战, 依靠现有军队, 层层据守, 在持久消耗作战中争取时间, 等待国际形势变化, 直到最后胜利。这种消极防御作战思想导致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被动, 并造成军队的重大伤亡。

其次, 国民党的战略构想为其日后消极抗战提供了温床。抗战初期, 国民党的战略构想是, 经过初期的节节抵抗, 将军队主力逐渐西移, 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根据地, 与日寇对峙于平汉、粤汉路两侧。在初期作战中国民党军不断向西向南撤退, 至武汉会战结束, 国民党军与日军形成一条从杭州到包头长约3500余公里的敌我对峙线, 基本上实现了国民党所预想的战略部署。国民党的战略部署虽然有效破坏了日寇的速决战略, 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军事力量, 背靠大后方, 奠定了一定的持久抗战的基础, 但同时也使得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与日寇隔离开来, 不利于长期消耗日军战斗力, 不利于转化敌我力量, 为日后消极抗战提供了温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 国民党军大部分时间在消极保存实力与期待国际形势变化中度过, 军队日益腐败, 战斗力萎缩, 战斗精神每况愈下, 吃了不少败仗。

再次, 作战指导呆板被动。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中, 基本上实行的是战略上内线防御、层层据守, 战术上则以一线式阵地战为主的战略战术。抗战爆发后, 蒋介石即主张实行以固守阵地为主的防御作战。他命令部队, 一定“要坚守阵地, 有进无退, 以深沟、高垒、厚壁, 粉碎敌人之进攻”, 并称之为“抗倭胜利唯一要决”。在后来的历次重大战役中, 国民党军都以阵地战来实现持久消耗目标的战略思想。而纵观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除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等战役在作战指挥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上比较正确外, 其他多数战役均打得呆板被动, 且兵员消耗极大。

三、民众动员不够广泛

抗战爆发后, 国民党也认识到民众能否广泛动员, 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卢沟桥事变后,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地无分南北, 人无分老幼, 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在实际操作中, 国民党当局却奉行片面抗战路线, 认为抗战主要是政府和军队的事。他们既需要从民众那里获取战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补给, 同时又害怕民众觉悟起来发动起来以后威胁他们的统治, 因此他们对人民群众, 更多的只是欺骗、强迫、利用和压制。尤其是国民党在“一切服从军事”的前提下, 往往置广大人民的生死于不顾。1938年6月, 国民党当局为阻止日军西进, 竟然掘开郑县黄河花园口大堤。此举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 但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国民党的这些倒行逆施, 不仅不能深入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抗战, 相反大大摧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无数的事实说明, 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 这为其日后在大陆的失败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参考文献

[1]、荣盂源.蒋家王朝[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

[2]、羹古军.中国抗日战争史稿[M].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

上一篇:有关单位保安的表扬信下一篇:施工质量处罚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