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2024-09-04

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精选7篇)

篇1: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3月8日下午,语文组高

一、高二陈露、雷婷婷两位年轻教师上了两节汇报课,全组教师听课后进行座谈,点评了两节课。

雷婷婷在高二3班上了小说阅读课《失街亭》。她的课由两个环节组成:首先,结合文本,分析马谡、诸葛亮形象特点。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分析了形象特点,教师总结了《失街亭》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以言传神、以行绘人、多方映衬、对比鲜明。然后,细读文本,评价人物。学生围绕“失街亭,谁之过?”展开讨论,深化对形象的认识。

陈露上的是新课标教材首次编排入高一必修课本的经典文言散文《游褒禅山记》。她从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化提升三个层次安排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随后的评课讨论中,各位老师肯定了两位年轻教师的优点:目标设定得当、教学环节清晰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加大课堂容量,注意学生学习状态。

公开课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获得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机会,也促使全组教师更加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学生。

篇2: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兴庆区高台逸夫小学李倩茹、马吉俊两位青年教师在学片组织的优质课选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且李倩茹老师以学片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兴庆区优质课决赛,在此以示祝贺。

我校取得此次可喜的成绩源自我们这个充满活力又精诚团结的数学教师团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校为紧跟时代脉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研组积极组织、用心做好每一次活动。2013年3月初接到学片优质课评比活动的通知,两位年轻教师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参加、精心准备了这次比赛,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更是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对马吉俊和李倩茹这两位年轻老师的参赛课进行多次听课、磨课,尤其是吕银春、勉瑞琴和陈桂林三位老教师,不厌其烦的听课、指导,有时候还为此加班到很晚,为这两位年轻教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将一堂课不断改进。两位年轻教师虚心学习、勤奋努力最终以自己的风格将这堂课呈现在大家面前,再次很好的展现了我校风采。

篇3: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 更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综合素养体现。公开课上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 他的专业理念就是对小学语文价值观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 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 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整合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 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以往的教学更加完善, 教学方法应与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指依据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于教师的教如何指导学生学, 它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公开课教学过程的示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的教学过程比以往常规课更为丰富。在小学语文公开课上, 教师在对学生丰富心理活动的洞察和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把握的基础上, 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中介,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解读, 使小学生得到一种基于教材范本的对真实生活的体悟, 以达到对学生心灵的浸润, 对美的感受与鉴赏。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集中表现, 小学语文公开课是检验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 也是教师展现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场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策略、教学应变能力、教态、教学辅助媒体的使用能力。

篇4:语文教师需要怎样的公开课

一、语文公开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和不足

(一)曲高和寡

语文公开课,由于它承担的任务是推广某一教学新理念或新的思想,更主要的是这一节课要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所以,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在思想深处努力求新、求高、求奇。授课者本人可能是这一领域的教学专家、教学权威,亦或是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因此,授课过程对于听课老师来讲非常精彩,可听过以后应用于教学实践难度却很大。于是形成了“叫座不叫好的”尴尬局面。

(二)按部就班

一堂公开课,在授课之前,可能已经进行了多遍的演练,一些备课较细致的教师更是把开头、过渡语、教师的语言,甚至是学生的回答、提问都预设在了备课上。由于预设较多,老师只要按部就班把备课内容讲完就算完成任务,课堂上缺少了最为宝贵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只是教师用来表演、完成教学任务的道具,一切都在老师的指挥棒下活动,不敢越雷池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些讨论、质疑的环节,也是为老师的预先设置服务,因此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发言此起彼伏,但“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缺少了真正的自由。

(三)弄虚作假

不可否认,大多数公开课都是真实可信的。但由于部分公开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质,如“评优课”、“竞赛课”,有的公开课是教师为了评职称的需要,勉强操刀上阵,但又怕出丑,因此出现了假课的现象:假的表演,假的学生质疑,教师预先给学生答案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既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又使听课老师听后毫无收获。

(四)手段繁杂

公开课,在授课教师、听课教师、甚至是专家学者潜意识里,如果不用多媒体,如果缺少声光电,那就代表着这位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如果没有表演,缺少学生的讨论、合作,那就代表着这堂课学生没有充分活动等等。由于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课堂效果乍看起来美轮美奂,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老师的双边活动也很充分,但是不是每遇公开课都要如此,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语文公开课的角度来讲,大家公认的一个标准就是“语文课要姓语”,不能离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句子的品析,对作者感情的体会与思考。一堂好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可归根结底,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在这一根本思想的指导下,语文课才能回归正途,否则就成了信息课、表演课、演讲课。

二、语文教师真正需要的公开课应该具有的特点

(一)示范性

语文公开课必须具有示范性。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示范性: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具有示范性。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最前沿的理念,对于新的教学思想烂熟于胸,并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如新的教学思想所提倡的“对话”思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通过具体的环节来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又如新课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如果教师授课时仍然是师道尊严,“满堂灌”,无论教师本人讲得如何精彩,应该说都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示范性。老师的教归根结底应该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因此公开课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示范性。一些语文大家给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如苏州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教学”,紧扣文本,教风朴实,实实在在;上海于漪老师,教法细腻,语言富有感染力;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语言富有诗意。这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风格各异,但都给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

最后,教师的素质应该具有示范性。作为一位公开课的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应该是听课教师的楷模和榜样。自然大方的教态、标准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美观大方的粉笔字、灵活巧妙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听课老师的示范。

(二)研讨性

人们普遍认为:公开课一定要上得精彩,公开课一定要成功。其实,公开课还应该承担着另一种功能:公开课的研讨性。通过这一课,提供给听课者研讨。比如,曾在一次国家级公开课上,一位苏州的教师执教《珍珠鸟》,对于珍珠鸟文章的主旨公认是赞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能创造一个值得信赖的世界。而本课执教者却认为文中的做法是对动物自由的限制,是对动物的另一种戕害。这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姑且不论谁对谁错,本次公开课能给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范例,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另外,公开课也不一定是完美的,允许出现缺陷,这样,反而能给听课者另一方面的启示。

(三)实用性

公开课之所以“叫座不叫好”,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公开课花架子太多,实用性不强。所以公开课要着眼于教师的需要。如作文教学长期缺少教材,作文难教,是语文老师的共识。所以,公开课就应该多开一些和作文有关的内容。但事实上,有关这一方面的公开课非常少。

另外公开课更应该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因为,公开课上过以后,所用的班级,任课教师一般都要重新上一遍就很说明问题。

公开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确实必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授课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公开课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篇5:语文组年轻教师公开课简讯

周三下午,我校的杨教师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语文下册《小山羊和小灰兔》。

关于这堂课,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学步骤乱了,语言不够儿童化,老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没有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等。在评课交流时很多老师已经说过,之前我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不想再写。在这里,我更想说一点题外话。

执教的杨老师是这学期刚来的新老师,这是她工作的第二年,之前教的是数学,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只能安排她来教语文。年轻老师可塑性大,有精力,只要有进取心,肯下功夫钻研业务,适应教学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是问题。而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先后教过语文、数学。

上完课,评课研讨时,按照程序,先由执教老师先说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杨老师自己这样说:上课时很紧张,上得很乱,觉得很失败。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头是低着,声音也是轻的。大家都看得出来,她对自己上课的表现也很不满意。她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不是谦虚,课确实上得不太理想。但我想,对于这样的老师,评课时不应有过于明显的责备、批评的语气,甚至还要谨慎地选择措辞,有时甚至要尽量往好的方面来说,比如教态亲切自然,板书清秀工整。我高兴地看到很多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是这样做的。听课评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挑出对方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而是为了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得到进步。学校才能形成积极合作交流的教研氛围。

对于一个没上过公开课的年轻教师,上课紧张,教学中存在各种不足,这也是正常的事,我认为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不能一下子对她提太多的要求。学校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应当有足够的宽容、耐心和信心。我们常说要注重对孩子的鼓励,这一点对年轻的新教师同样适用。

发言时我问她:这是你工作的第二年了,今天这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吗?我的猜想果然没错。她说是。我还了解到,在她原来的学校,除非老师自己提出要开课,学校一般不会要求合同老师上公开课。而我所能了解到的一般情况是,无论新的公办还是合同老师,如果学校没有要求,一般老师不会主动要求自己上公开课。

我认为,上面说的学校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不管是合同还是公办老师,只要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学校就应该对他进行听课、评课。这既是对新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负责,也是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负责。也许学校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前者,认为合同老师“流动性”大,学校为此花上许多时间精力来培养“不合算”。可是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难道不是吗?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的是一个班甚至几十个班孩子的成长。

记得大约在一两年前,有一次到某个小学去听新教师的公开课,有一堂高年级的语文课,教师大约用了一半的时间就把课的内容上完了,为了打发剩下的“垃圾时间”,老师让所有的同学分组轮流表演课本剧,有很多同学不会表演,只能硬着头皮上,老师也没有或不懂得指导,只是要把剩下的时间消耗完,所以场面不太好看。那堂课因此便给很多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想,这样一堂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事先应该经过精心的准备,大部分老师甚至已在自己的学校上过,怎么还会把课上成这样?因为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校对教学教研的重视程度和教研能力。所以我认为其所在的学校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学校有教研组,有为新教师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有听课评课制度等。

我认为对年轻教师来说,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还可以说,关键在于,你自己肯不肯学。对于上一堂公开课,你怎么看待。下面是我在评课交流时提出的看法。

上一堂课。说它重要,确实重要。说它不重要,也对。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说它重要,因为这是你的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的体现和展示。也是学校、所有听课老师对你能力的一次评价,也是你在上课时留给别人什么样的印象。很有可能的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里,大部分老师只能听过你这一堂课,那这一堂课就是你一直留给别人的印象。说它不重要,因为不管上得好者不好,毕竟也只是一堂课,以后还有很多要上的课,很多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即使上得不好,那也没多大关系,因为至少它能够促使你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以后加以改进,这便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我认为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年轻教师应有的心态。我还认为,只要你的心态对了,一定有助于缓解自己上公开课时的紧张情绪。

篇6:春酒公开课教案_语文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生活体验,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方法:

线索式教学法 品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ppt

白板)

教师先画酒坛

师:这是用来盛什么的?(酒或酒坛)

师:同学们见过各式各样的酒,但是你知道什么是春酒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品尝一下琦君笔下所描绘的春酒。

板书:《春酒》 琦君

二.品民俗(ppt 2

课题)

什么是春酒?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里。(春节喝的酒)

春节当天喝的?(元宵节过后)

什么场合喝的?(春节民俗的一部分、春节过后家家轮流喝、起会时候喝)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春酒,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春酒,而是在文章的开端写了家乡过新年的民俗?(ppt 3 品民俗)

(春酒是和年联系在一起的,为下文做了铺垫)

你能想象一下喝春酒的热闹的画面吗?

(学生结合课文自由发挥)

三、品春酒

过渡语:热闹的喝春酒给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板书:民俗美)春酒的滋味怎么样?好不好喝?请找出文中正面或侧面描写春酒美味的细节,品味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美点。(ppt 4

品春酒)小组交流,汇报。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总是”一词写出了我对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马当先”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请自到”让我感受到了乡人们相处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写出了一个“馋嘴”的可爱的小女孩子的特别,“蜜蜂似的”,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饱饱的样子,突出了她的可爱。“捧”字写出了小女孩对吃的东西的喜爱和珍惜。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写出了“我”的可爱和情趣。“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跃起来。“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5、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眼巴巴”写出了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品出个中滋味即给予肯定。

【教师评价语预设,以鼓励为主:】

1、读出美感,读出情趣,进入角色。

2、只要你读响亮了,就是好!

3、只要你读得让老师感觉到你是喜欢这个句子的,就是很好!

4、只要读得让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由得喜欢上这个句子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好!

5、让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

6、让审美的眼光亮起来

7、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8、你找的真准

9、你体会的真到位,那你能不能把春酒的美味读出来。

10、用料讲究、配料全、大补、真材实料、用心炮制

小结: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没有细节,文章会黯然失色。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里面不仅有甘甜的美味。还有丰富的情感,下面让我们再品春酒。

(ppt 5 品人情)

四、品人情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故乡的春酒里,童年的温馨里,琦君最怀念的人是谁呢?(她的母亲)

文中那些语句写了母亲,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能品味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3.“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小结:是呀,原来爱可以如此豁达!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过度语】故乡的春酒里,除了母亲,还有谁呢?(ppt 6)(乡亲,阿标叔、会首)

琦君的乡亲们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

2.“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3.“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4.“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

板书:人情美 六.品乡情

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我对这种味道的怀念,其实就是对什么的怀念?(道地家乡味)

板书:家乡味

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然而光阴蹉跎,几十年以后的琦君,在大洋彼岸也酿了一壶春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不能,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酒里没有了母亲的慈爱,没有乡亲们的温暖,没有了儿时的纯真与欢乐。琦君把这种深情,浓缩到了课文中的最后的一句话,让我们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同样饱含着深情来读一下这句话。(ppt 7 道地家乡味)一个反问带着作者永远的乡愁。

七、了解作者

这位对故乡有着浓浓深情的女性,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世界。(ppt 8 简介)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乡思》

“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士的一事一物。他乡虽好总添愁。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家乡味》

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ppt 9)师: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板书:思乡深

【多媒体展示】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ppt 10)

七、拓展研读,感悟乡愁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子对故乡的眷恋,那是落叶对根的向往。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

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啊!一首《乡愁》道出了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八、【深情告白,思想启迪】:

师真情流露:同学们,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清清的小河曾荡漾着儿时的梦;青翠的竹林,美味的川菜永远是绝美的风景。无论今后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我们的故乡,不要忘记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常回家看看,它是我们的根!

篇7:小学语文组公开课活动总结

1、组织教学显功底。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们都能把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上,变程式化为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大寨的黄凤柒老师,他在讲授《句式转换》一课时,就只领着学生复习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而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这个内容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最后再请小组长到台上交流小组学习的结果。这样,课堂上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这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最后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2、课堂导入显风采。

这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各位老师都在自己执教的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出了效果。如:忙怀的杨雪老师的《声母的复习》用播放音乐导入,自然流畅。茶房的李文妍老师《语文复习课—18课、19课》中,用动画视频来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整堂课以欢快的节奏开始,又以欢快的节奏结束,学生学得轻松,教师讲得轻松,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

3、联系生活巧教育。

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课堂上,老师们善于在生活和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利用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如:漫湾孙敏老师的《第七单元复习》一课中,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动物受到伤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之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能联系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伤害动物等说出: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等,教师乘势就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4、课件精美亮点多。

本次授课的所有教师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制作了高质量的课件,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栗树陶文兰老师的《常用修辞手法》一课中,就精心挑选了几张精美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用上修辞手法把画面写得更生动,精美的图片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们纷纷选了自己喜欢的图片,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来使句子更生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教师们不仅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还精心准备了很多直观、精美的教具,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运用。再如后箐王璐韫老师的《神奇的句子世界》一课中,就准备了卡片,请学生上台举着顺序被打乱的词语站成一排,然后听老师指令交换位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5、当堂检测记得牢。

由于是复习课,所有教师在课堂中都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过手,具体表现在教师准备了适当的习题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检测、总结,这些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等起到了推动作用。

6、微笑教学显和谐。

虽然本次授课教师与学生都不认识,但是多数教师利用微笑教学,如:大朝山刀延龄老师甜美的微笑就贯穿整节课,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兴趣盎然的与教师积极配合,学生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小组活动显形式。

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是小组教学,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以不同的性格、兴趣、学习水平等坐成了讨论组,教师则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活动中很多教师都让学生讨论,学生虽然都在嗡嗡的讨论,但是讨论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善于组织活动的组长带领学生讨论问题,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让组内推荐发言,学生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会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小组学习一定要有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只有相互间有竞争,对学生组内评价积极,学生的参与度才高,那么小组学习不再只流于形式。

2、放手不够显牵制。

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还是不够,牵制得过多,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给学生真正自读自悟、思考交流的充足时间,许多合作、自学环节都是蜻蜓点水,走了过场。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归纳和总结。学生的疑惑之处也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解疑释难的方式,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教师也不要忙于下结论,下断语,而是让学生各自申辩自己的理由,展示争论才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不管争论双方所持观点正确与否,学生都能在争论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3、缺少评价只显“教”。

上一篇:争做文明实验人倡议书下一篇:文明出行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