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会计基础课

2024-06-24

营改增后会计基础课(精选6篇)

篇1:营改增后会计基础课

营改增后企业会计的变化论文

一、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变化

1、一般纳税人会计处理变化

(1)一般纳税人在提供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试点范围内,如果要从销售额中扣除非试点纳税人支付款项的,需要按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进行扣减。按规定从销售额中扣减的销项税额,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再加设一栏,记为“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与此同时,还要按照经营业务的类型在“主营业务成本”或“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中记录以备详细核算。

(2)一般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纳税期间,一般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需要按照有关税改规定将“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借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将企业由于扣除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进行相应统计。与此同时,将实际支付、给付或者产生的增值税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

(3)一般纳税人期末一次性进账的会计处理:如果企业账务实施期末一次性处理,就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将本期内可以扣减的销项税额,也即“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账目,贷:“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应科目。

2、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处理

(1)小规模纳税人在提供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范围内,如果要从销售额中扣除非试点纳税人支付款项的,需要按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进行扣减。因此,销售额中减少的应交增值税部分,应直接记录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中。

(2)小规模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时的会计处理:在试点期间,小规模的纳税人在接受应税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规定将支付给其他的非试点范围内的纳税人的价款进行扣除,从销售额中扣取费用后减少的`增值税,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将实际支付的金额、应付的金额或者产生的增值税差额等,借记到“主营业务成本”下,贷记写为“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3)小规模纳税人期末一次性进账的会计处理:对于期末实施一次性账务处理的相关企业,在期末,将应交的增值税额度,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应科目。

二、其他特殊事项会计处理的变化

1、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企业由于税改转换而导致税负增加,并且有资格进行扶持资金申请,在期末实施会计处理时就可以进行相应扶持资金的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供企业的相关证明和凭据,申请的扶持资金,可以将资金按照应收的款项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等到实际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再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数目借记到“银行存款”,贷记到“其他应收款”。

2、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在试点期间一些地区有应税服务的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了避免一些税额的重复,需要在“应交税费”下增设“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用来将规定中不能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扣除的款项纳入核算统计范围内,这些都要求在试点当月的月初进行。在月初,企业要将未实施扣抵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借记在“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的科目中,贷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下。扣除税额待后期可以抵扣时,再按照可以抵扣的额度,借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在“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下。

三、结语

在税改过程中,“营改增”在调整和完善税费制度结构方面具有深刻地指导意义,如可以补充现有税制的不足,减轻税收的负担并减少了重复征税等现象。“营改增”后企业的会计处理中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通过对各个事项会计处理变化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理解“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篇2:营改增后会计基础课

一、开发阶段,归集开发成本

1、购置土地、支付拆迁补偿费、市政配套费契税等

借:开发成本(按XX项目、成本对象进行明细核算)——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发生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XX项目、成本对象)

——前期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公共配套设施

——借款费用(或列开发间接费用,借款费用不能抵进项)

借:开发间接费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说明:如能分清成本对象则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的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XX项目(对象)——XX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不能分清成本对象的,其支出应先归集至开发间接费用,再在各成本对象之间按一定标准分配。

成本分配的一般方法:占地面积法、建筑面积法、直接成本法、预算造价法。

其中土地成本——按占地面积法【国税发【2009】31号】建议:建筑面积。

二、预售阶段,取得预售收入

1、未完工收到预收款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收账款—XX项目

2、次月预交增值税【预售收入/(1+11%)X3%预缴】,次月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次月按预缴的增值税,预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及缴纳土地增值税等税费

借:应交税费—城、教、土增税等

贷:银行存款

三、完工销售阶段,确认收入、成本

1、完工分配开发间接费用

借:开发成本——各项目、成本对象

贷:开发间接费用

2、完工结转开发产品

借:开发产品——各项目

借:固定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转作出租或自用)

贷:开发成本——各明细

3、交房并符合确认收入条件

借:预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XX项目(房号)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备注:主营业务收入为不含税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按11%税率计算销项税金。

4、同时,结转交房部分所对应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开发产品——各项目(房号或附房号明细)

5、扣减收入对应的土地价款

当期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房地产项目可供销售建筑面积)×支付的土地价款

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当期可以扣减的土地价款/(1+11%)*11%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成本——XX项目

月末,计算尚未缴纳的增值税=(全部销项税额-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a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a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a

次月,申报缴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a

贷:银行存款a

结转当期已售面积所对应的税金及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城、教、土增税等

项目工程的前期工程费

是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筹建和“三通一平”费等前期费用,具体包括:

一、勘探费。包括地质勘探、地下文物勘探;

二、设计费。包括 总体规划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环境设计费、售楼中心设计费

三、地形图测绘费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编制费

五、开发土地平整

六、开发土地垃圾清运费

七、回填土费用

八、定位放线费 九、三通一平包括临时用水、临时用电、临时用道路

十、开发场地围墙工程

十一、地基检测费、临时办公室建设费

十二、人防异地建设费

十三、城市基础配套费和绿化费

十四、墙改专项费

十五、招标代理费、服务费、公证费

十六、质量监督费

十七、合同鉴证费

十八、公共消防费、地震检测费、工程监理费用

十九、广告牌制作以及广告照明、广告牌电缆工程 工程项目前期费都包括费用内容如下:

(1)项目整体性批报建费:项目报建时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交纳的报批费。

如:人防工程建设费、规划管理费、新材料基金(或墙改专项基金)、教师住宅基金(或中小学教师住宅补贴费)、拆迁管理费、招投标管理费等。

(2)规划设计费:项目立项后的总体规划设计、单体设计费、管线设计费、改造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含支付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调研费),制图、晒图费,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费,方案评审费。

(3)勘测丈量费:水文、地质、文物和地基勘察费,沉降观测费,日照测试费、拨地钉桩验线费、复线费、定线费、放线费、建筑面积丈量费等。

(4)“三通一平”费:接通红线外施工用临时给排水(含地下排水管、沟开挖铺设费用)、供电、道路(含按规定应交的占道费、道路挖掘费)等设施的设计、建造、装饰和进行场地平整发生的费用(包括开工前垃圾清运费)等。

(5)临时设施费:工地甲方临时办公室,临时场地占用费,临时借用空地租费,以及沿红线周围设置的临时围墙、围栏等设施的设计、建造、装饰等费用。临时设施内的资产,如空调、电视机,家具等不属于临时设施费。

(6)预算编、审费:支付给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受聘为项目编制或审查预算而发生的费用。

(7)其他:包括挡光费、危房补偿鉴定费、危房补偿鉴定技术咨询费等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

主要包括大市政、四源工程及小区建设的配套等。其中四源是指:自来水、煤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当然如果在北方的项目,依据国家规定还会涉及采暖设施的费用)。说白了,实际上是完善房屋可达使用(包括安全)状态,除形成房屋结构实体以外的一些主要是有形的开支项目(大市政配套费及水电煤等的增容费虽无形但除外)。主要包括:

1、大市政配套费:按一定建筑总面积,以元/平方米向政府有关部门交纳的费用。

2、上下水(上水指自来水、饮用水系统,下水指雨污水及环卫工程)、电、煤、电话、有线、防雷、智能化系统、园林景观(绿化购置及种植、建筑小品、广场等)、道路、围墙(永久性围墙)、门卫门楼、照明系统等,上述所及水电煤等含增容费及工程费。

具体核算时要考虑和结合以下不同情况,灵活处理:

1)、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若由专业单位或公司(配套施工单位)配套到小区红线接口为止,红线内部铺设由开发商自选安排的情形。

那么这部份基础设施费可分为红线内和红线外分别核算:接口处至各单体或门幢的铺设费用为红线内基础设施费;接口处至源头的引入点的费用为红线外基础设施费;

结构单体内的水电上下水等铺设到各单体外墙或门幢的费用,应当在建安工程成本中归集。

2)、有的地方一般由专业单位或公司(配套施工单位)从规划设计、铺设施工、验收开通一杆子做到底,直接接到各单体或各幢的外墙的,决算过程中也一时难分清红线内外费用的界限,那么,核算时也不是硬要开发商必须分清楚的。当然开发商能按一定的合理、系统的方式进行分拆归类和核算,那是更令人满意的了。

要注意啊,单体建筑内的管线铺设施工,不能去混在基础设施费里的,它应该是在“建筑安装工程费”内归集。

附件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由人工费、材料(包含工程设备,下同)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包含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中(见附表)。

(一)人工费:是指按工资总额构成规定,支付给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工人的各项费用。内容包括:

1.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或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奖金:是指对超额劳动和增收节支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如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3.津贴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个人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个人的物价补贴。如流动施工津贴、特殊地区施工津贴、高温(寒)作业临时津贴、高空津贴等。

4.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和在法定日工作时间外延时工作的加点工资。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内容包括:

1.材料原价:是指材料、工程设备的出厂价格或商家供应价格。

2.运杂费:是指材料、工程设备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3.运输损耗费:是指材料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

4.采购及保管费:是指为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工程设备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费、仓储费、工地保管费、仓储损耗。

工程设备是指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装置及其他类似的设备和装置。

(三)施工机具使用费:是指施工作业所发生的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费或其租赁费。1.施工机械使用费:以施工机械台班耗用量乘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表示,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应由下列七项费用组成:

(1)折旧费:指施工机械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陆续收回其原值的费用。

(2)大修理费:指施工机械按规定的大修理间隔台班进行必要的大修理,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所需的费用。

(3)经常修理费:指施工机械除大修理以外的各级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所需的费用。包括为保障机械正常运转所需替换设备与随机配备工具附具的摊销和维护费用,机械运转中日常保养所需润滑与擦拭的材料费用及机械停滞期间的维护和保养费用等。(4)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安拆费指施工机械(大型机械除外)在现场进行安装与拆卸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和试运转费用以及机械辅助设施的折旧、搭设、拆除等费用;场外运费指施工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地点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施工地点运至另一施工地点的运输、装卸、辅助材料及架线等费用。

(5)人工费:指机上司机(司炉)和其他操作人员的人工费。

(6)燃料动力费:指施工机械在运转作业中所消耗的各种燃料及水、电等。(7)税费:指施工机械按照国家规定应缴纳的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及年检费等。2.仪器仪表使用费:是指工程施工所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摊销及维修费用。

(四)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内容包括: 1.管理人员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给管理人员的计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办公费:是指企业管理办公用的文具、纸张、帐表、印刷、邮电、书报、办公软件、现场监控、会议、水电、烧水和集体取暖降温(包括现场临时宿舍取暖降温)等费用。3.差旅交通费:是指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助费,职工探亲路费,劳动力招募费,职工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工地转移费以及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等费用。

4.固定资产使用费:是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

5.工具用具使用费:是指企业施工生产和管理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等的购置、维修和摊销费。

6.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是指由企业支付的职工退职金、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经费,集体福利费、夏季防暑降温、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等。

7.劳动保护费:是企业按规定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支出。如工作服、手套、防暑降温饮料以及在有碍身体健康的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

8.检验试验费:是指施工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规定,对建筑以及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等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和建设单位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费用,对此类检测发生的费用,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列支。但对施工企业提供的具有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测不合格的,该检测费用由施工企业支付。9.工会经费:是指企业按《工会法》规定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10.职工教育经费:是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计提,企业为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定以及根据需要对职工进行各类文化教育所发生的费用。

11.财产保险费:是指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等的保险费用。

12.财务费:是指企业为施工生产筹集资金或提供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职工工资支付担保等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13.税金:是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14.其他:包括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投标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保险费等。

(五)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六)规费:是指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省级政府和省级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或计取的费用。包括: 1.社会保险费

(1)养老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2)失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3)医疗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4)生育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5)工伤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2.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3、工程排污费:是指按规定缴纳的施工现场工程排污费。其他应列而未列入的规费,按实际发生计取。

(七)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

附件

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造价形成划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工程造价形成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见附表)。

(一)分部分项工程费:是指各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予列支的各项费用。

1.专业工程:是指按现行国家计量规范划分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仿古建筑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矿山工程、构筑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等各类工程。

2.分部分项工程:指按现行国家计量规范对各专业工程划分的项目。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划分的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各类专业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见现行国家或行业计量规范。

措施项目费:是指为完成建设工程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费用。内容包括: 1.安全文明施工费

①环境保护费:是指施工现场为达到环保部门要求所需要的各项费用。②文明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③安全施工费:是指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④临时设施费: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设工程施工所必须搭设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费用。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维修、拆除、清理费或摊销费等。2.夜间施工增加费:是指因夜间施工所发生的夜班补助费、夜间施工降效、夜间施工照明设备摊销及照明用电等费用。

3.二次搬运费:是指因施工场地条件限制而发生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一次运输不能到达堆放地点,必须进行二次或多次搬运所发生的费用。

4.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是指在冬季或雨季施工需增加的临时设施、防滑、排除雨雪,人工及施工机械效率降低等费用。

5.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是指竣工验收前,对已完工程及设备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所发生的费用。

6.工程定位复测费: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部施工测量放线和复测工作的费用。7.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是指工程在沙漠或其边缘地区、高海拔、高寒、原始森林等特殊地区施工增加的费用。

8.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是指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场地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个施工地点运至另一个施工地点,所发生的机械进出场运输及转移费用及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拆卸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试运转费和安装所需的辅助设施的费用。9.脚手架工程费:是指施工需要的各种脚手架搭、拆、运输费用以及脚手架购置费的摊销(或租赁)费用。

措施项目及其包含的内容详见各类专业工程的现行国家或行业计量规范。

(三)其他项目费

1.暂列金额: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并包括在工程合同价款中的一笔款项。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工程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

2.计日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完成建设单位提出的施工图纸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所需的费用。

3.总承包服务费:是指总承包人为配合、协调建设单位进行的专业工程发包,对建设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工程设备等进行保管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竣工资料汇总整理等服务所需的费用。4暂估价

(四)规费:定义同附件1。

(五)税金:定义同附件1。

公共配套设施

主要指住宅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等。公用设施包括道路、公交站场、环卫设施、停车场、各类公用管线(自来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雨水、污水等)及相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如公园等。

篇3: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初探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处理,变化

一、营改增的内涵

营业税和增值税都是我国税务系统中的重要税种,二者对于经济的调节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增值税比营业税的调节作用更强,营改增有利于健全税制。营业税一般是国内提供转让无形资产、应税劳务或销售不动产过程中,对所取得的营业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通常是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对其增值额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改增是指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营改增涉及的行业包括:研发与技术服务行业、物流辅助服务行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纳入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这些行业在缴税时按照增值税的方式进行计算,在会计入账时按照增值税入账方式入账。营改增在避免重复征税的基础上,有效的减轻了税负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下,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于简易计税法,一般纳税人适用于一般计税法,在一般计税法下,纳税中的销项税额主要分为三种:百分之六、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七等,其中应该缴纳的税款数额数等于销项税额数减去进项税额数,而简易计税法下的增值税额等于不含税的销售额乘以百分之三,根据营改增的改革政策以及不同税种的计算方法,在遵循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处理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不同之处

(一)征收范围的差异

在实行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增值税之外的所有营业业务,由此可见从理论上来看营业税的范围非常广,在企业的实际经营和会计核算中,营业税的范围并不像理论规定那样广,而且执行营业税时并不会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商品的流通环节包括商品的生产、商品的销售以及商品到达买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在流通的各个环节中都会伴随营业税的产生,商品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完成其流通过程,像这样每进行一次转换或者流通就征收一次营业税,会产生重复征收营业税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在多环节重复征收营业税的问题,营业税只对某一个环节征收营业税,其他环节可以不再征收营业税。但是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不同,确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时更加复杂,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有销售货物、进出口货物以及国内应税服务等。根据上述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定义可知,先前营业税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应税劳务,无形资产转让业务,销售不动产业务等,营业税所涉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政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服务业等。增值税所涉及的对象则主要包括进口货物业务、提供修理修配劳务、国内销售业务、提供加工服务的增值额、的增值额。

(二)税率和计税方式的差异

税率与计税方式是企业财会工作人员核算税费的依据,只有按照真确的税率和计税方式进行税费的核算,才能够计算出正确的应缴纳税费的数额,进而企业可以主动地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在税率和计税方式中存在的差异,是在营改增政策下会计人员正确核算税费的基础性工作。营业税的计税方式与商品价格直接相关,营业税的税率采用单一比例税率。而增值税的税率和计税方式与营业税相比则更加繁琐和复杂,国外发达国家在确定增值税税率政策和计税方式时主要根据行业制定不同的税率政策,在制定增值税税率政策时,国外发达国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而实现对国家经济的调控。在我国,增值税的税率主要分为两种,也即两档税率:基本税率和低税率,其中基本税率为百分之十七,低税率是百分之十三。

(三)纳税人的差异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纳税人或者纳税主体也存在差异,了解纳税人是了解营改增政策作用的重要途径,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纳税主体或者纳税人与其征税对象具有直接联系。其中营业税的纳税主体主要指在我国境内开展征税范围所包括的经济业务的组织者或者个人,即营业税的纳税人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不动产销售业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无形资产转让经济业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增值税的纳税主体则是指开展增值税征收范围内的经济业务的组织和个人,具体而言,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我国国内开展商品销售的组织和个人,进口货物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加工服务或者修理修配劳务的组织与个人。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纳税人的差异,是企业会计人员了解税率计算税费的前提。

三、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所发生的改变

(一)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变化

自从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本部分将分别分析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变化。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营改增差额会计处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提供应税服务时,接受应税服务时以及处理期末一次性进账时。首先,当企业提供应税服务时,如果处于试点纳税范围内,并且需要在销售额中扣减非试点纳税人支付款项,则相关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则应该根据营改增的规定计算税费,并记账。按照营改增政策的规定,在企业销售额中扣除的销项税额在会计科目中的记录方法是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一科目中加一栏,这一栏标记为“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此外,还需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在“主营业务成本”或“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中详细核算与记录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其次,一旦纳税人统一应税服务,企业财会税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也要按照营改增政策的规定处理经济业务,如果在试点纳税期间,当企业接受应税服务时,应该把“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中的内容放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中,同时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核算和记录由于扣减销售额而损失的销项税额。会计人员在会计科目中记录这一差额时,在借方记录“主营业务成本”,贷方记录“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其次,在期末处理一次性进账时,也要按照营改增的政策规定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在“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中借方记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贷方记为“主营业务成本”。可见在营改增政策下,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关税费时,要做好销项税额的处理工作,认真分析“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的含义,并正确记录借方和贷方的内容。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在营改增政策下会计处理工作也会发生变化。与一般纳税人相似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处理变化也主要体现在提供应税服务时,接受应税服务时以及处理期末一次性进账等方面。首先,在营改增试点范围之内,当小规模纳税人出现时,一般需要从销售额当中减去非试点纳税主体应该支付的款项时,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营改增政策的标准来扣减这些款项,并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一栏中标记销售额中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其次,当小规模纳税主体愿意承担应税服务时,在试点期间里,小规模纳税主体会计人员需要按照营转增的相关规定扣除支付给其他非试点内纳税主体的款项,减少的增值税应该记录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把产生的增值税差额记录在“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借方,把实际支付的金额、应付的金额或增值税差额标记在“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再次,当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工作人员处理期末一次性进账时,统计小规模纳税企业的一次性进账情况,把需要交纳的增值税额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二)其他特殊事项会计处理的变化

对于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的会计处理以及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都属于比较特殊的会计处理。首先,在进行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处理过程中,在企业按照营改增政策处理税务信息时,如果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并且企业存在资格申请扶持资金时,可以根据条件申请扶持资金。在期末申请扶持资金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有效凭据和文件,来对扶持资金贷方记“营业收入”进行申请,扶持资金借方记“其他应收款”,当企业受到财政部门给予的扶持资金时,按照扶持资金的实际数额,贷方记“其他应收款”,借方记“银行存款”。其次,在处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时会计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试点范围内,有些一般纳税人涉及到了应税服务,针对这些应税服务本就需要交纳增值税,为了避免重复交纳增值税现象的出现,需要在“应交税费”一栏中设置“增值税留抵税额”,其可以将应税服务销项税额中不能扣减的款项记录下来,这一工作需要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月初完成。企业会计人员在月初把还没有进行扣减的增值税抵税额贷记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借记于“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项目下,在后期需要抵扣税额时,按照抵扣额度进行抵扣,贷记于“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项目下,借记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

四、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会计核算过程中要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

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很多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变广了,营改增政策涉及到的行业较多,因而会有很多企业需要调整内部税务和会计的核算工作,企业在处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这些注意事项将会是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需要面对的。正确对待这些注意事项是相关企业提高税务工作和财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营改增实施之后,企业会计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增加“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根据上述分析,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都有可能在营改增改革的波及范围之内,只要在营改增改革范围内就要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这不仅有利于会计人员处理增值税问题,也是企业根据照营转增标准进行操作。设置“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能够更加方便地处理营业税和增值税转换中产生的税额问题。虽然营改增政策是为了减少企业赋税而实行的政策,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够根据政策要求在会计工作中设置“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企业很难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变化体现在会计工作和会计文件上。“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是在实行营改增后一定时间内企业需要设置的科目,企业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中应该记载的内容,重视“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的设置。“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能够帮助企业在营改增实施的过渡期间做好增值税的记录工作,能够提高营改增政策下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

(二)注重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是营改增政策下相关企业会计人员需要注意处理的另一个问题,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是增值税在期末揭示本期增值税抵扣具体情况的重要标准,是在营改增过渡期间企业会计必须仔细处理和核算的数据。

(三)做好实施前后的对接工作,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营改增政策是减轻企业税负的好政策,想要最终显示出营改增政策的作用和效果,需要在过渡时期做好对接工作,根据政策要求按照正确的规则和流程处理会计工作,做好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后的对接工作是顺利度过营改增初期的基础。在营改增初期,很多相关企业,尤其是增值税业务增多的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工作积压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相关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规定,提前在企业内部准备好需要的设备或者资料,同时无论是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还是实施营改增之后都要做好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在营改增实施之前,正确的会计数据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营改增实施之后,会计工作和税务工作都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基本的会计处理工作频频出错,则很难完成营改增阶段的会计工作。

结束语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营改增的含义,然后对营业税和增值税在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税方式、纳税主体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在营改增的新政策影响下,会计处理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明显的。在营改增政策下,最好根据企业需求增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专栏,注重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会计处理,做好实施前后的对接工作,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工作更好、更有序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白桦,俞向军.营改增后企业会计处理的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7

[2]童立华.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方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3(6):246

篇4:营改增后相关会计处理及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  会计  影响

一、概述“营改增”

“营改增”实质上就是将原先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本质上就是以前所缴纳的营业税项目,现如今已经转变成为缴纳增值税,增值税仅仅只是针对产品、服务来进行征收的,在很大程度之上将纳税的环节进行合理的优化,预防发生重负征税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针对现如今我们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形式来进行出发,深入的进行改革与部署,加大了加快税制改革脚步的速度,从而合理的减弱了税收的负担,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成功的加快了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拉动了内需的消费,最终使得产业结构的转变进行有效的推动,持续性的发展其中先进的功能。

2016年5月1日,国务院决定将营改增在全国范围之内进行推广,其范围主要涉及了生活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各個企业,先前的营业务永远不予以利用。另外,有关增值税的制度也在逐渐的走向规范化的道路,这是从1994年之后,最大范围的一次历史性创新。

在营业税和增值税共同实行的这段时间,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首先,在减税的方面来进行着手,将营业税变成增值税之后,最初在进行营改增试点的时候,主要就是针对服务业的,营业税的税负要比增值税的实际税负重,所以就是以减弱缴纳营业税为主的服务业的税收负担来进行实施的。再者就是出于延长抵扣链,促进商品流通的考虑,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将之前抵扣链条发展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且还从有形的商品发展成为无形的资产、不动产以及各项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于商品之前的流动。最后则是考虑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经过“营改增”试点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据统计,2014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48.2%,与此同时还比之前加大了2.1%。

二、实施营改增后对企业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了企业收入核算工作

在针对各项开展的后续活动,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之中,获得营业收入成为产品销售以及工程承包的收入等等方面。企业子在实施营改增之后,要提前的依据自身企业经营所取得利润的多少进行缴税。和营业税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第一,就是依据工程收入来进行计算,再者就是根据适用税率的高低。一把在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之后,就不用在进行营业税的缴纳,但需要缴纳适量的增值税,相应的也就说明了企业相关工程业主收取的工程款,这笔工程款就是要从增值税税款之中减掉,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增值税的发票上注明工程税款和价款两者的标准,企业在进行营改增之后,工程的全部收入也就是企业的收入,其中并不涵盖税费。

(二)对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分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各个企业已经逐渐的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在没有正式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的成本主要就是各项的价税合计金额而成的,在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时候,企业就得要对成本工作的价税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分离。

(三)对企业相关税款申报及缴纳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国家相关税收管理机关会依据地域之间的不同,会分成各个不同的部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税以及地税,营业税通常都是将其纳入到地税部门管理之中,然而增值税属于相对较低的共享税,那么就得需要在国税部门予以缴纳。

三、营改增后相关会计处理措施

(一)科学设置会计机构

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管理的同时,应当设立单独的会计机构,配置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以及无关人员的插手,减少外部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对于会计这一岗位的核算人员,应当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途径进行选拔,实行专人专岗制,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本着公正、认真、谨慎的态度,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二)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措施是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前提。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制度,在日常账务处理中应当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进行科学的归类,建立符合原则的建帐流程,整改与完善不符合规定的相关制度等,由此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性、准确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制度,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成本核算制度、计量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核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牵制制度等,对会计工作形成一定的约束,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执行。

(三)强化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关系着企业会计信息的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关系到企业会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核算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以此保证企业行为的合规化与合法化。对于内部监督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通过监督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外部监督管理,企业可以引入外来机构监督企业的纳税情况、财务制度执行等情况,确保企业不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此外,税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企业会计核算、确保建设成本真实性。

总之,现在,“营改增”税制政策已经在全面推行,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严格按照新税制政策的规定缴纳增值税,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了解“营改增”的具体内容,降低企业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风险,继而有效利用税改新政策的有利的一面,推动自身的稳步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同时稳定的度过这一时期,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泉.营改增后相关会计处理及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75+278.

[2]严先锋.“营改增”的会计处理及其对财务的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1:86-91.

[3]刘东辉,苏佳萍.营改增后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59-60.

[4]张灵娜.企业营改增的若干问题浅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80.

篇5:营改增后会计基础课

为进一步规范增值税会计处理,促进《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贯彻落实,财政部发布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并自2016年12月3日起实施。通知原文如下:

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会〔2016〕2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进一步规范增值税会计处理,促进《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贯彻落实,我们制定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篇6:营改增后,建安挂靠经营问题

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不能再核算不清了。核算不清的一般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不能使用专用发票,这会弄死人的

我去年讲建筑业营改增的课时,学员最关注的部分,就是挂靠经营的处理,挂靠经营在营改增后要怎么办呢?

1、挂靠下的繁荣

建筑业的“挂”字当头由来已久,考一个“一建”的本本,一年光“挂”在建筑公司,就能挂十来万元。所谓行业门槛,通过挂靠已经被磨平了,不仅职业资格可以挂,建筑资质更可挂靠。

本文通过例子来分析:一个施工队想承接一项工程,自己的资质不够、或者品牌不被认可、或者其它原因,于是“挂靠”到一家建筑公司,以建筑公司的名义去谈业务、投标,中标后以那家建筑公司的名义签建筑合同,施工。业务从头到尾都是施工队做的,但从法律上看,却是建筑公司做的,虽然建筑公司从头到尾一分钱的实际建安劳务都没有提供。

为了未来分析方便,我假定: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材料设备等开支400万元,人工开支300万元,分包100万元,建筑公司收取挂靠管理费80万元。施工队老板一算账:1,000万-400万-300万-100万-80万=120万,还是有赚头的。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挂靠是“违法”的,违返了《建筑法》。但这个挂靠却是广泛存在的,如果根除掉挂靠这一方式,无异于对整个建筑市场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折腾。

我认为,如果建筑主管部门或更高层不想搞这样的折腾,税务肯定不会去当排头兵的,营改增政策不可能让挂靠的施工队和被挂靠的建筑公司生存不下去。实际上,税务一直以来都非常务实,以前,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和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都对“挂靠”这种涉嫌违法的经营方式如何纳税,进行了规范。以前如此,以后也当如此。

所以,广大建筑业的会计朋友不必太过害怕营改增。只要税务还想收税,就不敢把大家都收死。营改增不一定就会让天垮下来。就算垮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

2、营改增前的挂靠处理

先分析一下营改增之前,前述案例应该如何对挂靠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营改增前,至少的一半的挂靠业务,在税务与会计上的处理是错误的。

处理的核心是对收入的确认。这必须要分解为:会计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营业税收入的确认。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①会计上对业务的判定,必须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所以,会计收入的判定,不能依据合同、标书、发票等法律形式,而必须依据于业务实质。劳务是谁提供的?施工队提供了建筑业劳务,所以,施工队的建筑业收入为1,000万元;建筑公司没有提供建筑劳务,所以一分钱建筑业收入都不能确认。同时,建筑公司提供了挂靠服务,所以应确认80万元的挂靠服务收入。

②企业所得税的判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5条规定:“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活动取得的收入”。所以,谁从事了建筑安装活动,谁确认为收入。这样看来,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与会计的规定基本一致,所以,税会无差异。挂靠双方的所得税都跟着会计走,无须调整。

③营业税收入的判定,《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单位以挂靠方式经营的,挂靠人发生应税行为,挂靠人以被挂靠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被挂靠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被挂靠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挂靠人为纳税人。”注意,《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几乎照抄了这一规定。

可见,营业税不看“业务实质”,只看“法律形式”,挂靠模式下,经营名义、法律责任承担,都是被挂靠的建筑公司,所以,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人为建筑公司,开票人也为建筑公司。这形成了营业税与会计处理的差异。

另外注意,建筑公司收到的80万元挂靠费,是提供了挂靠劳务而收的款项,这个费用属于营业税的服务业税目,要按服务业缴纳营业税。由于建筑公司在会计上也应该确认这80万元的收入,所以,挂靠费上营业税与会计处理没有差异。

综上所述,营改增前,挂靠业务这样处理:

①建筑公司,收到甲方工程款1,000万元放“其它应付款”,向甲方开建筑业发票,并计提3%计30万元的建安税。扣下的80万元挂靠费,向施工队开服务业发票,确认为挂靠收入,并计提5%计4万元的服务业营业税。——为简便起见,不计算附加,不影响本文分析。

哇!建筑公司缴了两次营业税?施工队什么营业税也不缴?

不需要大惊小怪,这就是规则,税法是怎么规定的,就怎么纳税。

②施工队,收到建筑公司转来的920万工程款和80万发票,按工程实际总金额1,000万元确认收入,同时确认80万元费用支出。说过了,什么营业税也不用计提。

③施工成本,施工完全是施工队的事,所以其成本全部在施工队核算。建筑公司没有此类开支,所以无施工成本。

那么,施工队在采购材料、租赁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开支,取得的发票台头开给谁呢?这个问题现实中五花八门,非法买发票冲账的情况也不少,所以,没太大所谓。留待后文再说。

以上核算,不论是审计来审会计处理,还是税务来查所得税、查营业税,都是非常规范的,谁敢说你半个“错”字呢?——当然,建筑主管单位会认为你挂靠违法,但建筑主管单位不会仅以会计处理来判定你违法与否,这样的处理实际上并不影响你在建筑领域的风险。

反过来说,如果不按这种核算方式,就会出问题了。比如,建筑公司按开票金额直接确认建筑业收入,就涉嫌虚增收入、虚列成本了;施工队因为收入不在自己这里,从而不交企业所得税,也就涉嫌偷税了。等等。

3、营改增后的麻烦事

建安的账在所有行业中是最乱的,核定征收往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营改增后,出现了两个麻烦:

其一,一般纳税人不能再核算不清了。营业税下你核算不清,税务拿你没有办法,你一本乱账,神仙也查不出个所以然,只能一核定了事。但增值税下,核算不清的一般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不能使用专用发票,这会弄死人的。

其二,如果要查账征收,如前所述的规范核算方式下,有问题了。因为增值税纳税人是建筑公司,所以,进项票必须由建筑公司抵扣。但成本属于施工队,成本票又必须在施工队核算。这让发票面临一女二嫁的尴尬。

所以,最大的障碍并非建安挂靠,最大的障碍竟然是发票。看来,这发票设计得不好,因为其成本与进项不能分别开给不同的单位。现在这个时代,猪的内脏都可以切给人用了,建筑公司的发票却不能切给施工队用,真不知道这两件事哪件更难。发票是否应该考虑与时俱进呢?

4、营改增后新玩法

我按税法的脉络来分析。

进入增值税时代以后,主要的问题就是“核算”与“发票”。

首先,一般纳税人应该进行完备而规范的会计核算,小规模纳税人就无所谓了,核定征收的路一直在那儿。

其次,营改增后,工程款必须要价税分流,这就涉及到双方对挂靠费的约定,从工程造价到报价系统,都要进行调整。(这实际上才是建筑业、房地产营改增的最大难点。)简单起见,前述案例我假定,1,000万元的工程总造价和80万元的挂靠费以及成本开支,都是含税价。一旦价税分离,相当于工程被降了价,建筑公司和施工队的利润都会下降。

其三,材料、运输、租赁等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开给建筑公司。由于增值税进项抵扣的苛刻规定,支付上述材料、运输、租赁等款项必须由建筑公司对公账户支付。不然,进项抵扣可能会有麻烦。这就要求挂靠经营双方必须对成本构成达成一致,否则挂靠费无法准确确定。

也就是说,资金流上,建筑公司不能再扣下挂靠费后将工程款全部打给施工队,其中有进项的支出,要直接付款给开票方。

我们对前述案例在营改增模式下的计算,进行一个分析:

①收到1,000万元工程款,按11%的税率分离价税。

不含税金额=1,000万÷(1+11%)=900.9万

增值税销项=900.9×11%=99.1万

所以,建筑公司按990.9万挂施工队的往来,99.1万挂增值税销项。

分录为:

借 银行存款 1,000万

贷 其它应付款 900.9万

贷 应缴税费-增(销)99.1万

②材料与租赁费支出400万元,假设都能取得17%的专票,由建筑公司向供应商支付。

不含税金额=400万÷(1+17%)=341.9万

增值税进项=341.9万×17%=58.1万

累计分录为:

借 其它应付款 341.9万

借 应缴税费-增(进)58.1万

贷银行存款 400万元

③同理,100万元分包款也由建筑公司直接支付给分包商,分包商开来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 其它应付款 90.1万

借 应缴税费-增(进)9.9万

贷 银行存款 100万元

④挂靠费用80万,按6%价税分离,费用75.5万,增值税4.5万,向施工队开发票,扣下挂靠费后,冲平其它应付款科目,余款388.9万支付给施工队。

借 其它应付款 468.9万

贷 银行存款 388.9万

贷 其它业务收入 75.5万

贷 应缴税费-增(销)4.5万

从以上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建筑公司的实际收入只有75.5万元,而施工队支付掉人工费后的利润只剩下88.9万元了。他们的利润都下降了。

营改增后,由于建筑公司的税负直接受进项票的影响,所以,建筑公司必须要把握住挂靠中的主动权,或者约定在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之外,再收取挂靠费用。不然建筑公司容易在竞争中吃亏。

5、再来看看施工队

再来看看施工队,他们的最大问题其实就是“无法取得成本发票”,因为这些发票留在了建筑公司。

施工队如果搞成小规模,当然可以核定征收,但这要求提高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

施工队如果也弄成一般纳税人,就必须核算清楚了吗?如果你纯粹只挂靠经营,没有其它自已的业务,也无所谓。因为不缴增值税,怕什么,税率再高、进项再不能抵扣,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你连税都不缴。纯挂靠经营的一般纳税人,照样可以账务混乱、核定征收。

所以,专整挂靠业务的施工队,并不怕被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施工队如果真想查账征收,此时应该让建筑公司提供材料发票的复印件入账。

问题是,以“复印件入账”,所得税能够扣除呢?会不会被罚款呢?

就算企业所得税政策、个人所得税政策(个体户)、发票管理办法不进行配套修订,也不会有扣除的问题,也不会有罚款的风险。

所得税法并没有“凭票扣除”的规定,所以,发票不构成税前扣除的法律障碍;

采购款是建筑公司支付的,所以建筑公司收取发票是正确的,而施工队本身就不该收取发票。不属于“应该取得发票”,也就不构成“应该取得但未取得”的行为。建筑业营改增推动过程中,以票控税的脑筋要调整调整了。

所以,建安挂靠在营改增后的困难不在于交税,而在于双方如何重新计价,如何把成本构成纳入双方协商的内容,如何确保能够取得足够的进项。

采购时,供应商可能是一般纳税人17%、简易征收或小规模纳税人3%、偷税的纳税人0%,采购时要培训老板和采购员,学会用“不含税价”进行价格判定和比较,以采购河沙为例,三者的含税报价如果为:100万(17%专票),88万(3%专票),85.5万(无专票),则增值税上视为价格基本相等,因为它们的不含税价都是85.5万元。

所得税不用太关心发票的事,因为建筑公司不交建筑的所得税,至于施工队,许多施工队的账都是一塌糊涂、核定征收。

6、真正的困难在价格

营改增后,由于部分价格变成了税金,直接的结果就是价格下降,虽然同样道理成本也会下降,但人工费成本却不会下降,所以,建筑与房地产的利润会下降。

那么,说明营改增后,建筑业和房地产应该涨价吧?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中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论文下一篇:超经典的感悟人生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