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2024-04-18

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精选10篇)

篇1: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①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②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之谜。例如,早在1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就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③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1.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 )

A. 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B. 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时间长DD五亿三千万年。

C .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 .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2.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C. 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D .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3.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

A.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B. 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C. 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 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研究价值。

答案:

1.A (B项说明动物埋藏时间长,这是形成化石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澄江化石形成的最重要条件;C项动物生活在区域不是形成化石的一个条件;D项文中说地壳运动抬升了化石,这是化石形成后的走向而非成因)

2. B (在第2段中介绍了澄江化石的一个特点完整性。正是因为在澄江发现的奇虾具有完整性,才纠正了奇虾的历史错案,由此推知,100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不具备完整性。A项中既没介绍发现澄江奇虾化石技术的先进,也没介绍100年前发现奇虾化石的技术状况;C项科学家们以貌定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见到的只是奇虾的部分肢体,这是造成奇虾历史错案的原因;D项奇虾化石的历史错案即为化石之谜之一,两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3.A (B、C二项能表明其重要,但说明不具体,D项生物化研究价值不应仅以化石所处时间的早晚衡量)

篇2: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阅读说明文,完成6-9题。(12分,每题3分)

①五亿三千万年前的一天,一股意外涌来的泥沙把滇中海域浅海区中大量的动物埋在下面。由于迅速地与外界隔绝,致使大量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生物没有腐烂,在泥沙中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泥沙中经过几亿年而最终成为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这座难得的古生物宝库被抬升到云南澄江帽天山。

②澄江化石群异常珍贵。一般情况下,寒武纪的许多无脊椎动物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不会变成化石。而在澄江它们不仅成为化石,而且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澄江化石的完整性解开了一些长久令人费解的“化石迷”。例如早在1前发现的奇虾的“脚”化石一直就被认为是一种节肢动物的尾巴,而奇虾的“嘴巴”化石则被认为是水母,而且荒唐地被单独“立户”取了名称。澄江奇虾化石的发现纠正了把奇虾的肢体当物种的“历史错案”。

③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寒武纪比我们较熟悉的恐龙时代的“侏罗纪”早四亿年。19在加拿大发现的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和194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前寒武纪未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化石群时间间隔有一亿一千万年,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难以在实物上得到证明。澄江动物化石群正好处在以上两个化石群时间跨度上的中间,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6.使一些在其他地区“原来难以成为化石的动物”在澄江“最终成为化石”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

A这些动物在澄江地区埋藏于泥沙中时间长――五亿三千万年。

B这些动物在被泥沙埋藏的瞬间与外界迅速隔绝。

C这些动物原来生活在海域的浅海区中,容易被泥沙埋藏。

D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没有腐烂的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而被抬升。

7.联系澄江奇虾化石的特点,分析造成奇虾化石“历史错案”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一百多年前发现奇虾化石时,古生物化石研究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认清其实质。

B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的形态与某些物种形态极其相似,科学家们以貌定论。

C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都是奇虾的局部而非整体,难以从整体判定。

D长期以来遗留下来的“化石谜”影响了科学家对奇虾化石的准确判定。

8.“澄江化石群的发现十分重要”,说其“重要”的一个具体依据是()

A澄江动物化石群所处的时期正好在前寒武纪末期与寒武纪中期的时间跨度的中间。

B澄江动物化石证明了由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到布尔吉斯动物化石两者物种间发生的突发性变化。

C澄江动物化石是寒武纪生命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生快速飞跃的最重要的环节。

D澄江动物化石所处的寒武纪比“侏罗纪”早四亿年,更有研究价值。

9.对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在古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具有其他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

B澄江动物化石由于具有特殊的成因,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完整性。

C澄江动物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我国对古生物研究又有了新突破。

D澄江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稀有的化石宝库。

参考答案:

6.B(A项说明动物埋藏时间长,这是形成化石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不是澄江化石形成的最重要条件;C项动物生活在区域不是形成化石的一个条件;D项文中说地壳运动抬升了化石,这是化石形成后的走向而非成因)

7.C(在第2段中介绍了澄江化石的一个特点——完整性。正是因为在澄江发现的奇虾具有完整性,才纠正了奇虾的“历史错案”,由此推知,100年前发现的奇虾化石不具备完整性。A项中既没介绍发现澄江奇虾化石技术的先进,也没介绍100年前发现奇虾化石的技术状况;B项科学家们以貌定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见到的只是奇虾的部分肢体,这是造成奇虾“历史错案”的原因;D项奇虾化石的“历史错案”即为“化石”之谜之一,两者是包含关系,而非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8.B(A、C二项能表明其重要,但说明不具体,D项生物化研究价值不应仅以化石所处时间的早晚衡量)

篇3: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参与研究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员费德里科·凡蒂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这一发现非常重要, 它证明了这类原本被认为生活在其他地区的爬行动物在意大利也存在, 这为意大利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两年前, 意大利一位业余化石爱好者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诺瓦费尔特里亚附近一家采石场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牙齿化石。随后, 研究人员介入, 围绕化石动物种类和地质背景展开分析研究, 最终确定化石来自白垩纪晚期。

据凡蒂介绍, 化石中这头庞大而凶猛的沧龙身体总长度达10.66米, 仅头骨长度就达2.43米, 而牙齿的尺寸也“令人印象深刻”, 长度有10厘米, 直径近5厘米。据信, 这头沧龙应处于当时海洋食物链的顶端。

沧龙科属于海洋爬行动物, 最大的沧龙体长可达15米以上, 体重超过10吨, 被称作“海洋里的霸王龙”。沧龙出现在大约1亿年以前, 6500万年前和恐龙一起灭绝。

(中国科技网)

篇4:澄江动物群及人祖寻根

在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创新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和人类演化相关的有三个:一是原核生命的出现,指无细胞核膜的细菌之类变成有细胞核膜的生物;二是动物界形成寒武大爆发时期;三是一支脊椎动物最早的祖先,有头有脊椎,经过5亿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人类。

“寒武”大爆发的新假说

5.4亿年前,动物界突然演化加速,跑步向前,形成了整个动物界,后来被大家称之为“寒武”大爆发。“寒武”大爆发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经历了约4000-5000万年。

达尔文对此事很难理解。由于当时的化石知识比较少,他认为生命是慢慢演化,很难想象生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形成了整个动物世界。在达尔文的“非爆发”假说中,他认为根本不可能大爆发。但是,时隔100年之后,美国的古生物学家Gould基于化石的资料,提出在不长的时间里面,大概几千万年左右,一幕式地产生了动物界,后来所有生物门类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一致出现了。后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将达尔文的思想和Gould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他觉得既不是完全的渐变,也不是单纯地一幕式,有可能是两幕式。在“寒武”大爆发之前是隐身的、看不见的、微小的、柔软的,那样的生物大部分是未知。“寒武”大爆发之后,有一些个体大的就显现了,他提出了两幕式。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不完善,没有真正解释出动物在整个演示过程中的渐变性,快速演变过程中的综合更没有看到过程的阶段性。所以,还需要后人进一步做贡献——中间的核心问题是“寒武”的几次大爆发,跟整个动物界的形成有什么具体的对应关系。

这样我们就要回头看看整个动物界的基本结构。按照分子生物学、化石生物学及古生物学的各种认知,大家认为动物界由低等到高等有30多个门类可以划为三个亚界。三个亚界怎么形成?需要我们关注化石窗口,应该是在早寒武世和中寒武世末期发现的,在全球40个大化石库中做了探索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澄江动物群。如果将这四个动物群勾勒在地质图上面,就会发现它们是先后展示的。现在的古生物学家需要回答的,就是在先后出现的四个动物群中,它们包含了动物界什么样的信息,有哪些成份。

在前寒武世的末期,动物亚界四五个门类开始出现了,后来还产生了文德(谐音)动物群。在寒武世的初期,科学家证明大多数的远古动物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那么,最后一个后口动物亚界包括的几个门类什么时候出现的?大家把目光放在了云南澄江动物群上。

1995年之后,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科学研究所非常幸运,有一系列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后口动物亚界上,有一系列的文章被接受,发现后口动物亚界的“5+1”类群。这样,动物树框架在澄江动物群就出现了。

于是,我们就提出了继达尔文、Gould之后的寒武大爆发的新假说,认为在这三个动物群中已经逐步完成了整个动物亚界三个亚界的构成,三个寒武大爆发形成了动物的三个亚界。

澄江动物群的重要发现

一是在澄江动物群发现了文德生物。大家没想到还可以跨过寒武世界限遗传到澄江动物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以前很多人认为寒武世之前和寒武世初期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这个演化证明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基础动物亚界。

发现了奇虾出现于早寒武世的早期,这个动物物种由基底到底层都出现了,说明完整的生物系统在寒武世早期就已经出现了。

当然,在澄江动物群最重要的贡献,我前面也说到了,是长期没有见过的动物亚界中的所有门类都快速地逐渐出现了。例如低等脊索动物,跟现在的文昌鱼非常相似,没有头,但已经有不对称的脊节和脊索。这类动物被科学家认为跟脊椎动物非常接近,在寒武世也有它的踪影,叫长江海俏。

我认为古虫动物门开展了新陈代谢的革命,水从前面大口进入的时候,把食物和氧气都带入进去了,然后筛选之后排泄出来,加速了新陈代谢革命。当然,这是国际上最有名的脊椎动物的出现,最早产生了头,产生了脑,产生了脊椎骨,这就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站起来,人类之所以聪明,始点可能就在这几条鱼上。所以,古生物化石和现在是相对应的。

澄江动物群时代的人类远祖

达尔文最关注的除了五种起源的基本思想以外,他还关注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如何由来的。所以,达尔文很期盼古生物学家能够找到人类祖先。

5.2-5.3亿年前,最早出现头脑脊椎的昆明鱼目化石。

这个化石很特别,可以看到最原始的脊椎骨,最早的头类非常小,但头的基本构造都有了,脑的外延、眼睛非常大了。有人说寒武世大爆发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眼睛的出现,在这里也是一个证明。

我们看到世界低等和高等的脊椎动物,以及在历史中发掘出来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我们在第一鱼上面找到了这样一个根。在这个根之前,还有没有更原始的东西?找到这个根,前面还有没有种子?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谱系图上可以看到,有更早出现的过程,有脊索出现的过程,还有产生腮裂的过程。我认为更重大的创新型贡献是出现腮裂的古虫动物门。以西大动物为代表,食物和氧气进入之后,通过腮裂排泄。腮裂从胚类动物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据,我们在母亲肚子里面前四个星期会有很清晰的腮裂构造,后面就没有了,原来腮裂中的肌肉、骨骼、神经、血管就改造成现在其他相应的血管、肌肉、神经。

那么,我们要记住古虫动物门创造了腮裂,引发了新陈代谢的革命,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再就是昆明鱼目代表,它当时很弱小,不到一寸长,但它的后代将称雄世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化石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篇5:澄江县工业节能减排

工艺流程:黄磷尾气由真空泵抽入汽水分离器脱水,进行碱洗、水封,由汽水分离器二次脱水后,纯净尾气经自动点火装置点火、纯净尾气进入燃烧池产生高温气体,高温气体进入锅炉烟火管,通过热交换产生蒸汽,高温气体由风机抽入烟囱排放,项目所产生的蒸汽回用于黄磷漂洗、磷回收、黄磷保温等。

项目总投资4090.9万元,黄磷尾气锅炉代替燃煤锅炉项目,是利用黄磷尾气余热投资技术改造建设燃气锅炉及配套设施。目前投入试运行。项目正常运行后,年可节约能源32265.2吨标煤,减排煤渣10410吨、SO2572吨;年可节约能源费用2153万元,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对改变周边的环境情况意义重大。

篇6:澄江动物群挑战进化论了吗?

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历来是神创论者反对进化论的一个理由。自从澄江动物群被发现并引起轰动后,经过一些媒体夸大其词的宣扬和某些传教士的有意歪曲,

“进化论解释不了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论调颇为流行。21世纪初,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云南大学侯先光和西北大学舒德干主持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被发现20年的澄江动物群一时又成为新闻话题。这些报道大同小异,其中新华社的报道是这么说的:

“地球上的生命何时大量出现?‘寒武纪大爆发’究竟产生了什么?中国科学院、云南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科学家陈均远、侯先光和舒德干历时20年,共同完成了‘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科研项目,通过对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整体轮廓,证实几乎所有的动物祖先都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澄江动物群因1984年7月1日在云南省澄江县首次发现而得名,是寒武纪早期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不仅动物类型多,而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生物的软体构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

“三位科学家说,‘澄江动物群的地质年代处于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让我们如实地看到5.3亿年前动物群的真实面貌。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迅速起源,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出现,而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慢慢变来的’。”

如果如这三位科学家所言,各个动物门类“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慢慢变来的”,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们的言下之意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演化而来的(“演化”和“进化”在生物学上为同义词,都是英文evolution的翻译,下面依据一般习惯用“进化”),但是语焉不详,记者又未做补充,于是在一些人听来,竟然就是在否定动物是进化而来的。一家著名网站在转载这则报道时,用的标题赫然就是“澄江动物群证实几乎所有动物并非演化而来”,去掉了“慢慢”两字。这一改变非同小可,等于是完全否定了进化论,于是由生物进化的速度快慢之争,变成了生物进化的有无之争了。《科技日报》有关报道的题目干脆就叫“澄江动物群揭寒武纪之谜中国学者挑战进化论”!另外一种常见的说法则是“寒武纪大爆发挑战达尔文”,不仅大众媒体、基督教的宣传品这么说,而且某些专家的文章也这么说。那么,达尔文进化论到现在是否还只是科学假说?它是否面临着生物学新发现的挑战呢?我们得先看看达尔文进化论说的是什么。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这一点,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实验室、野外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在今天,除了极其个别的由于宗教信仰偏见而无视事实的人,实际上已无生物学家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

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

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但是,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使用范围并不像达尔文设想的那么广泛。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即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的机制,对于非适应性的进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机制。也就是说,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所有的进化现象。但考虑到适应性进化是生物进化的核心现象,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也是成立的。

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在达尔文在世时以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部分生物学家,特别是古生物学家,都相信生物进化是能够出现跃变的,认为新的形态和器官是源自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缓慢而逐渐累积下来的。包括赫胥黎在内的一些古生物学家由于强调生物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这种观点。在遗传学诞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早期遗传学家由于强调遗传性状的不连续性,也普遍接受跃变论。在20世纪40年代,“现代综合”学说将遗传学和自然选择学说成功地结合起来,渐变论逐渐占了优势。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古生物学和进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是渐变和跃变两种模式都存在的,跃变论又有抬头的趋势。不过,进化论所说的跃变,除了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形,并非是指在一代或数代之间发生的进化,而可能经历了数千年、数万年乃至数百万年,只不过以地质年代来衡量显得很短暂而已。

寒武纪大爆发挑战的就是渐变论,但是并不能否认渐变论。它即使成立,也不过表明进化有时候是能够以跃变的方式进行的,并不能否认进化在其他时候是以渐变的方式进行的。寒武纪大爆发更不会挑战进化论。几乎所有动物的“门”都在寒武纪早期出现,绝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祖先不是进化而来的,更不意味着它们之后没有发生进化。神创论者在介绍寒武纪大爆发时,试图给人这种印象: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同时突然出现的,以后只有灭绝而没有进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第一,在寒武纪之前,动物已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生物学家已在世界各地30余个地方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乃至动物,数量最多、最为闻名的在四个地方:澳大利亚的埃迪亚加拉山、加拿大纽芬兰的错误点、俄罗斯的白海海岸和纳米比亚。此外还有中国瓮安动物群,据称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实体化石动物群。这些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包括软珊瑚、海蜇、蠕虫和其他稀奇古怪的生物。对这些多细胞生物是否是寒武纪动物的直接祖先,以前存在着争议,因为在1995年之前从这些多细胞生物到寒武纪动物之间还存在一段地质空白。所以有专家主张这些早期多细胞生物全部灭绝,在寒武纪的时候又再来一次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1995年,古生物学家在纳米比亚的火山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之前的多细胞生物,恰好补上了这段空白,所以,现在已经很少有专家怀疑前寒武纪的多细胞生物和寒武纪的动物没有相承关系。第二,寒武纪的动物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持续了几百万年,这在进化史上当然是“短时间”,但对神创论来说,却长得不可思议。第三,“几乎所有动物的门”在寒武纪地层出现并不等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种”在那时候都已出现。事实上,寒武纪的动物通常只是那个门的原始物种。之后几乎全都灭绝了,后来的物种是进化来的。比如。寒武纪只存在少数几种原始的脊索动物,而丰富多彩的脊椎动物各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都是在寒武纪之后从原始脊索动物逐渐进化来的。现代脊椎动物各物种都已有了几亿年的进化史。

为什么几乎所有动物的门会在较短的时间(数百万年)内进化出来,生物学家提出了不少的解释,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是Hox基因调控理论。Hox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形”基因,是动物形态蓝图的设计师,在发育过程中控制身体各部分形成的位置。如果同源异形基因发生突变,会使动物某一部位的器官变成其他部位的器官,叫做同源异形。Hox基因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和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中都存在,调控的机理也相似,这表明它可能是最古老的基因之一,在最早的动物祖先中就已存在。Hox基因的突变在胚胎早期引起的变化不大,但随着组织、器官的分化定型,突变的影响逐步被放大,导致身体结构发生重大的改变。这可以解释寒武纪物种大爆发。那时候基因结构、发育过程都较简单,Hox基因的突变容易被保留,结果导致了身体结构的多姿多彩。

达尔文进化论在经过修正后,到现在仍然是生物进化论的主流学说,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能听到达尔文进化论遭受挑战、被质疑乃至被否定的说法呢?这有宗教因素,也有思想、文化因素(许多不信基督教的人文学者也不喜欢达尔文进化论的机械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科学家的心理因素。一些科学家为了强调自己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会有意无意地夸大其研究成果的价值,甚至有的人明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又巴不得一脚把巨人踢倒以显示自己的伟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惊人的说法要格外保持警惕,不要轻信。

(张小宁 插图)

篇7: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关键词:伤寒,流行特征

伤寒是澄江县的一个主要的肠道传染病,随着饮用水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开展,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伤寒一直控制在90/10万以下,但从2000年以来澄江县伤寒疫情上升幅度比较快,持续时间长,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暴发和高强度流行,给当地群众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为了解伤寒在澄江县的流行规律,我们参考文献[1]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效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澄江县1998—2007年伤寒疫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伤寒病例报告资料来自于1998—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及1953—1982、1996—1998年玉溪市疫情资料汇编。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年鉴。

2 结果

2.1 流行情况

1998—2007年期间澄江县发病率波动在22.8~341.6/10万之间,无死亡病例报告。2000年前发病率低于90/10万,属于正常发病范畴。1953—2000年期间低于20/10万有11次(最低为无病例报告),超过90/10万有9次,最后1次1989年140.9/10万,最高464.5/10万(1980年),2000年后发病率均超过90/10万,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且间隔一二年出现1次高强度的流行(图1)。

2.2 季节分布

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出现在4—8月之间,占总病例的60%以上,见表1。

2.3 地区分布

澄江县6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凤麓)及周边乡镇发病较高,3个偏远乡镇远低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和经济状况好的城区附近乡镇,城区下游水系的乡镇发病数占60%以上,见表2。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别分布

在1998—2003年期间,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比在1.04∶1~1.37∶1之间,在2004—2007年期间,女性发病数高于男性,在1.09∶1~1.66∶1之间。

2.4.2 职业分布

各种职业均有病例报告,10a报告病例中每年的发病数集中在前2位的职业是农民和学生,占伤寒发病数报告总数的近80%,并且各种职业构成比变化表现为小幅波动,见表3。

2.4.3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10a报告病例中每年的发病数主要集中在10~50岁之间的人群,占报告总数的70%以上,见表4。

2.4.4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病例报告数在0~8例之间,远远低于常驻人口发病数。

2.4.5 病原学特点

在1999-2007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与甲型副伤寒病例数的比值为2∶10。2.4.6危险因素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所有报告病例中,病人分布面广、点散、有家庭集聚现象,并出现村庄暴发流行,多数患病者在发病前有喝生水的习惯。澄江县是伤寒的老疫区,发病较多的龙街和右所位于城区下游水系,2000年以后城区在90年代末期旱厕改水冲式公厕的工作基本完成,排污系统未进行渗漏处理,综合医院位于城区高处,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均有食用生冷食物和喝生水的习惯,增加感染概率,加上经济条件的原因,部分患者治疗不彻底,导致带菌者增多以致形成流行与有关报道情况相似[2,3]。

3 讨论

澄江县1998—2007年期间的疫情资料显示,发病率大于90/10万属于伤寒高强度流行区,自2001年以来,每年发病率均高于90/10万,呈上升趋势,持续时间长。

龙街和右所位于抚仙湖湖畔,居住人口较集中,气候宜人,许多农户有在村口路上晾晒畜禽粪便的习惯,环境卫生差,苍蝇密度大,农户采用集中式供水,但未进行消毒,患病村民均有吃生冷食物和喝生水习惯。通过对暴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排除水源性或食源性暴发的可能(依据为采农户家中自来水5份,沟渠水1份,检验结果细菌总数未超标,均能检出大肠埃希菌,污水未检出致病菌;发病者近期未参加过任何群体性聚餐),考虑为原发性或传入性传染源在环境因素以及苍蝇等传播媒介的作用下,通过家庭内密切生活接触导致的流行。

针对上述情况,农户饮用水被污染,环境卫生差,苍蝇密度大,可能成为澄江县伤寒流行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以下防制措施来控制伤寒的流行:一是规范诊疗行为,严格出院标准,防止因治疗不彻底出现病后慢性带菌者对易感者的传染,对不能支付费用的患者实行免费或减免政策,通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或免费,规范治疗来降低慢性带菌者病例,杜绝医疗机构污水排放;二是加强农民和学生的健康教育及饮食行为干预,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和喝生水,提高群众及时就诊的重要性:三是对农户集中式供水的水源水进行严格消毒;四是加强对路边堆放的垃圾、粪便及农户周围的污水、污物进行清理、消毒,做好外环境的灭蝇和灭蟑工作,通过政府补助建设沼汽,既能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又能保护抚仙湖;五是加快排污管网渗漏处理建设,在排污设施不完善的地方,尽量使用旱厕,防止地下水和河水受到粪便污染。

参考文献

[1]陈公伯,沈心钿,江夏明,等.法定传染病管理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78-82.

[2]肖伟,贺佩.宁波市北仑区1985—2005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1):24.

篇8:动物界的活化石 鹦鹉螺

现生的鹦鹉螺因壳呈螺旋形盘卷,形似鹦鹉嘴而得名。鹦鹉螺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其软体后部在生长时,能制造坚硬的隔壁托住软体,到一定程度时,软体就与隔壁脱离、前移。这样,鹦鹉螺的螺旋壳内部就被隔壁分成了若干个壳室:壳体最初形成的部分是原壳;软体则只呆在最后、具壳口的最大壳室中,这个壳室被称为“住室”;除住室外的其他的壳室叫气室,充填气体或(和)液体。鹦鹉螺的壳中有一条贯通住室到原壳的体管,体管内的体管索调节气室内的气体或(和)液体,以控制沉浮,在水中随意升降。潜水艇的研制便是借鉴了鹦鹉螺的仿生学原理。1954年诞生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就叫“鹦鹉螺”号。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有“活化石”之称。鹦鹉螺类曾是一个大家族,其成员早在5亿多年前便出现了,并曾在奥陶纪盛极一时。鹦鹉螺类成员的壳形多种多样,有伸直的直形壳,稍弯的弓形壳,松卷的环形壳及平旋壳。平旋壳分为外旋和包旋壳,前者外壳圈部分包围内壳圈,后者外壳圈全部包围内壳圈,现生鹦鹉螺为包旋壳。

现生的鹦鹉螺壳圈旋卷较紧、腹缘尖锐、壳体扁平呈流线型、壳面平滑,游泳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篇9: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所谓社区教育, 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社区教育内涵作了下列定义:“在社区中, 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 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 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和党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社区教育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 社区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 其工作要求也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新的亮点和制高点。对社区教育内涵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挖掘, 必将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澄江街道从2001年开始社区教育实验, 走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拓展之路, 历经十多年, 树立了“大教育”理念, 不断探索“举社区教育旗, 走终身教育路, 建学习型街道”的澄江特色之路, 全面推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 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首批通过“江阴市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 2009年, 高标准通过了“江苏省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 2013年, 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街道把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区域人口素质、提升区域软实力,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惠民利民工程来抓,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灵活多样的培训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石

澄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按照“灵活办学、自主选择、开放实施”的方针, 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培训和有偿性培训、长期办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广泛开展实用、方便、灵活的学习培训活动, 形成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市民学校、行政村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教育、大培训格局, 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 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多个, 年培训达20万人次, 社区居民参与的培训率达70%以上, 实现了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梦想。主要开展“六项学习培训行动”:

1. 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行动

主要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两个方面为抓手, 大力提升机关、社区、村企领导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 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努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行动

根据农村城市化、农民变居民的实际, 大力开展以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为重点对象的劳动力技能培训, 以帮助和促进就业, 每年举办计算机、保安、花艺、家政等项目的培训班20多期, 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多人。

3. 创业培训行动

每年举办2期近百人的SYB创业培训班, 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融资服务与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培训, 以提高失地失业人员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科技致富、创业致富的本领, 以创业促进就业。

4. 职工学技能培训行动

加强校企合作, 开展企业职工教育, 抓好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 提升职业技术能力, 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每年为多家企业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和生产骨干技能培训。同时, 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我们还开展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度有300人左右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 每年5000多人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 去年还组织了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第四轮公修课培训。

5. 市民素质提升教育行动

结合地方特色, 发挥教育网络功能,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以一系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贴近、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 提升全民素质, 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 新市民培训工程

通过科普讲座、技能培训、实践操作等多种途径传播知识、传授就业技能, 以提高市民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其中, 每年有400多人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并获取技能证书。

二课题研究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增长点

以科研为先导,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使社区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 澄江街道全面实施了以课题研究引领的社区教育, 探索创设学习型社区, 集辖区内方方面面力量开展群众性的课题研究, 形成别具特色的创建途径与办法, 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

1. 开展调研, 筛选课题

我们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家庭, 进行座谈调研, 开展社区教育需求及现状问卷调查, 了解情况, 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 结合街道工作和目标, 拟定研究课题, 确保研究课题切实可行。我们每年都拟定几个研究课题, 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社区教育、企业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新市民教育等, 涉及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功能、管理、模式、资源、活动、阵地、师资、教育、网络、培训、经费等多个方面。

2. 明确任务, 落实要求

我们每年把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年度目标。年初, 街道下发社区建设目标任务书, 对各社区、行政村、骨干企业等提出要求, 明确研讨的内容、范围、方向、重点, 要求做到有课题、有研究、有活动、有论文、有成效。在日常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有关活动上, 我们除了宣传发动, 还作必要的辅导, 确保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3. 加强评估, 促进研究

我们根据江阴市制定的评估体系, 有计划地开展考核评估, 有效地发挥了督促作用和指导功能, 以确保课题研究对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效促进。

4. 组织征文, 表彰激励

我们每年都开展课题研究征文活动, 评选优秀论文, 进行表彰奖励。2003年召开了首届社区教育理论研讨会, 2004年主办了争创学习型组织主题研讨会, 从此每年召开课题研讨会, 交流经验, 探索解决存在问题。几年来, 社区教育工作者共撰写论文300余篇, 内容涉及社区教育的意义、形式、内容、经费、队伍、发展等诸多方向, 我们每年都将论文汇编成集。近年有10多篇论文在省市有关会议交流获奖。

5. 全国课题, 重点推进

“十五”期间, 我们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之分课题“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研究”的研究, 形成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实验个案, 论文编入分课题报告集。我们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课题研究,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以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型社区建设》一文被编入《江苏省社区教育案例选》。

开展课题研究, 是创造社区工作特色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下一步, 我们将根据社区实际, 立足选择一批新的研究项目, 合力攻关, 并总结提炼出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促进街道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三特色课程资源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亮点

教育性是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教育中, 课程居于核心位置。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 在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中, 课程和资源建设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 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 这样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 有针对性, 更容易吸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才能提高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澄江街道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的过程中, 一直非常重视课程与资源建设工作。我们以“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幸福大课堂”为目标, 开发了科学艺术、职业技能、健康保健、公民道德等四大类课程。课程开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以了解需求为起点, 通过派发大量问卷调查表、组织居民访谈等, 从中甄选出居民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以选聘优秀教师、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为核心, 增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以组织居民课后评价、及时进行教师授课反馈, 增强课程讲授的有效性。

同时, 根据本区域产业、文化、生态特色等, 遵循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 积极运用各自优势, 开发个性化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形成“一区一品、一村一品、一企一品”, 我们街道新华社区的“低碳生活”, 花园社区的“爱心花园”, 天鹤社区的“科普知识教育”, 北大街社区的“老伙伴会客厅”, 君山社区的“三防科普教育”等在市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下一步希望努力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将品牌项目整合开发成特色课程资源, 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使社区教育走上优质教育项目引领之路。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推动力

篇10:澄江软体动物化石群

科学家指出,这个新发现证实了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生命形式。他们在一些5.5亿年—7.6亿年间的岩石上发现了这些古老化石,它们是一些颗粒大小的瓶状生物体。

研究人员用X射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埃托沙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的出现时间比科学家以前的推断早了1亿年—1.5亿年。

科学家说:“这些化石是我们人类的曾曾曾曾曾曾曾祖母。”他们预计,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呈现海绵状。早些时候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化石似乎已经证实这个观点。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托尼·普拉夫说:“要是有人想从家谱上找出所有动物的祖先,我就会告诉他,我们在埃托沙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化石上发现的动物生命就是了,它们是人类的曾曾曾曾曾曾曾祖母。”

研究人员说:“理智的讲,它的可信度非常大,因为很多科学家已在这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基因学家会告诉我们有关分子钟的情况,那时我们就能看到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命形式了。这意味着动物家族会追溯到更远的时间。我们通过研究埃托沙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岩石上的化石,发现动物出现的时间事实上比我们早期判断早了1亿年—1.5亿年,应该早于出现极端气候变化的埃迪卡拉纪。”

科学家根据基因排列推断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这项研究成果支持这个结论。

(来源:新浪科技)

上一篇:为自己点赞500字作文下一篇:银行干部个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