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的故事阿来

2024-04-21

词典的故事阿来(共9篇)

篇1:词典的故事阿来

(二)阅读记叙文,完成16----18题。(共10分)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四川藏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只有一个教师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地名)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①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们的著作,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②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③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④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有删改)16.请结合文章,在a、b处填上恰当内容。(2分)

①我a ——②我买到词典——③我b。

17.文中①②③④句中划线词语,“很响”“小声音”是写自己的,“好听”“漂亮”是写外界事物的,请对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作简要分析。(4分)

(1)“很响”和“小声音”:(2)“好听”和“漂亮”: 18.最后一段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0字左右)(4分)

(三)阅读说明文,完成19---21题。(共8分)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19.文章第③段引用《管子》“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⑤段列举的带“玉”字的词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的?(3分)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3分)

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富足;还有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请你写出“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并借助文章中相关知识,对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作简要解说。象征义:□□ □□(请用四字词语作答)

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词典的故事》答案

16.渴望词典(以“望”字为核心,诸如盼望、希望、渴求等均可)

珍重词典(以“珍”字为核心,诸如珍惜、珍爱、珍视等均可)

17.(1)“很响”“小声音”:由看到词典后的兴奋,到不能买词典而心情沮丧。(2)“好听”“漂亮”:“我”的主观感受。人高兴听什么都顺耳,因被同情而对同情者产生好感。(意思正确即可)

18.示例:小说有人物故事,有趣味能吸引读者。词典属于工具书,是固定的知识,可读性差。词典是作者盼望已久的第一本藏书,像读小说那样读,表达了作者对来之不易的词典的珍重和对知识的渴求,突出了这本词典在作者人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意思正确即可,但要符合如下要求: ①有小说和词典的比较; ②有对小说和词典的阅读看法; ③结合词典来之不易; ④体会“我”对词典的情感; ⑤通顺无语病。)

《玉》答案

19.说明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意思正确即可)

20.建筑、宗教和文化。(意思正确即可)

21.象征义:连年有余(1分)

解说: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2分,意思正确即可)

篇2:词典的故事阿来

2. 盼望一兴奋(激动)一伤心(绝望)—看到希望一珍惜(每个要点1分,“看到希望”与“珍惜”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3. ⑴“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3分)

(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 符合人物心理,能扣紧语境展开描写(2分);语言通顺(2分)

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篇3:浅析阿来《尘埃落定》的审美特色

一、“傻子”的艺术美

《尘埃落定》中的傻子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一个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整个作品的思想内涵都是通过这个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出来的。傻子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形象。他既受万人注目, 又无足轻重;极其聪明而又极其愚昧, 非常敏感又相当迟钝。傻子的“傻”是故事得以延伸和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傻子的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眼光。

傻子虽说“傻”, 但他却拥有精明的头脑, 具有超前的行为意识, 拥有常人所不及的机智与聪慧, 大愚若智的思想可见一斑。其身上的那种“傻”与“不傻”的游移变幻, 智愚难辨, 使傻子这一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性意义。他如果没有“傻”的伪装, 是无法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他必须存在, 他必须要作为一个目击者和参与者存在于历史的那个瞬间, 所以他只有选择装傻,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既没有爱也没有恨地看到基本事实。“是的, 上天叫我看见, 叫我听见, 叫我置身其中, 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 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他做到了, 他用他的傻化解了世间的恨, 博学的翁波意西没有做到的事情, 他借他的“傻”做到了。

傻子作为土司社会的特殊存在 , 作者不仅为了写他是土司家族存在的特殊人物 , 更是为了表现人物命运中蕴涵的带普遍意义的社会人生内容。傻子的许多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同, 而作者深深地把握住这一特点, 是生活的真实反映。透过傻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生和欲望, 战争和情欲, 财富与权力, 他们都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 最终回归大地。傻子的形象是作者为了折射社会生活, 表达主题的需要而设置的 , 是作家追求的独特的美学理想。他引导读者从人性的善美来看故事, 享受艺术审美魅力。感情细腻、超脱淡泊的傻子, 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

二、诗意般的意境美

阿来的文学创作始于诗歌。在写了几年诗之后, 他发现, 自己想要通过文学表达的东西可能更多, 尤其是叙事性的和理性的东西, 但诗歌, 尤其是汉语诗歌最擅长的是情感的抒发, 它难以包容这些内容, 所以他开始转向写小说。他认为, 诗歌的因素可以轻易地融入小说中去。正因如此, 他成功地将诗歌的意境移植到了小说创造中, 使他的小说多角度地呈现出五光十色变化绚丽多姿的光环。

阿来所具有的藏民族诗化的眼光 , 使作品营造出了诗意般的意境。徐启超先生在《聚焦茅盾文学奖》一书中认为《尘埃落定》有“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所赋予文本的灵动的诗意。”为了使《尘埃落定》的内蕴丰富多姿, 意境深远, 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小说开篇写到, “那是一个下雪的早晨 , 我躺在床上 , 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外边声声叫唤。”在这自然轻松的笔调中, 作者创造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 含蓄地表达出来作者对高原自然风光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是高原上纯净的溪水、明媚的阳光、辽阔的草原……滋养了他, 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更多的时候作者将暗示、比喻、象征等手法结合在一起运用 , 使作品意象纷呈, 从而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张力。比如“尘埃落定”本身暗示出了傻子和土司社会的命运和结局 , 同时它又非常富有隐喻性和象征意味。生命的消亡和封建土司制度的溃灭 , 让人读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悲凉。传达了社会的嬗变性 , 命定的循环性 , 是有关命运的诠释——人的命运、社会群落的命运 , 无论是谁都逃脱不了“尘埃”的笼罩。人生是尘埃 , 战争是尘埃 , 情欲是尘埃 , 财富是尘埃, 而历史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也同样是尘埃。

《尘埃落定》中充满着诗意和浪漫, 而无处不在的残酷斗争, 绿色家园的丧失和瞬间降临的灾难, 都充满了阿来特有的意境:“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三、精巧的结构美

著名作家高行健认为结构重于情节。可以说, 一部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成败与否, 结构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结构美是长篇小说审美形式中至关紧要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小说, 注重情节的人为设计, 故事性强。这种小说结构方法单纯、缺乏时间的间断性, 缺乏艺术应有的空白感。当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 对小说结构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

阿来的小说数量不多, 但出手后就能引人注目,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不断创新小说的结构形式。《尘埃落定》以时间为序, 采用的是一种双线式的叙事结构。一条线索是土司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 另一条线索则是“我”的心灵史。

“我”作为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 在常人眼里是个傻子, 但“我”又“傻亦非傻”。“我”在十三岁那年, 性意识觉醒, 要了下人桑吉卓玛, 并开始记事。之后, “我”产生了想当土司, 享受权力的欲望。但在目睹了麦其土司家的种种荒淫丑恶, “我”清醒地预见到了在麦其土司家族繁荣鼎盛的表象下, 土司制度很快就会消亡的历史必然趋势。“我”为自己的家人感到悲怜, 为最后的土司制度感到哀婉。“我”的存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作家并没有生动刻画他的音容笑貌与举止行为。傻子的面目模糊没有给人留下清晰的模样, 但是他的经历、他的情绪、他的痛苦的感觉却是真实的, 也是深刻的。

现代小说的时空结构往往实行反复的穿插和折叠, 叙事结构的双构性也就崇尚采取一明一暗的两条结构线索, 在它们的纠缠、对比和撞击之中产生哲理的升华。小说中的两条双线正是具有显隐之分。土司灭亡史是显线, “我”之心灵历程是隐线。两条线相互渗透, 相互呼应, 构成了小说文本张力, 同时, 也造成文本的诗意和哲理内涵。而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 正是阿来追求的“时间的空间化”, 是线性的时间背后立体的、复杂的、丰富的。

把《尘埃落定》的成功仅仅归功于题材的独特和浓郁的民风民俗是不恰当的, 《尘埃落定》的独特审美魅力并不仅仅来源于此。阿来带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在对本民族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现代派的技巧, 使《尘埃落定》读来感觉新奇又朴实。阿来在小说中塑造出了栩栩如生, 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编织出了委婉动人的故事情节, 谱写出了一曲没落土司制度的凄美挽歌, 我们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悲凉, 同时也为作家们创作出风格多样的文本打开了思路, 这将更有利于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阿来.尘埃落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亚辰.尘埃落定一本神秘的书[N].南方周末, 2000-10-20.

[3]董正宇.一个傻子眼中的“尘埃”世界[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

[4]冉云飞.阿来通往可能之路——与作家阿来谈话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5) .

[5]阿来.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J].民族文学研究, 2000 (3) .

[6]周政保.落不定的尘埃暂且落定——《尘埃落定》的意象化叙述方式[J].当代作家评论, 1998 (4) .

[7]马丽华.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篇4:词典的故事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还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都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里。毕业前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照。这个消息早在一两个月前,就由老师告诉我们了。于是,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去看看。

星期天,我照例要上山去,要么帮舅舅放羊,要么约小伙伴们上山采药或打柴。做所有这些事情都只需要上到半山腰就够了。但是这一天,有人提议说,我们上到山顶去看看刷经寺吧。于是,大家把柴刀和绳子塞进树洞,气喘吁吁地上了山顶。那天阳光朗照,向西望去,在逐渐融入草原的群山余脉中间,一大群建筑出现了。那些建筑簇拥在河流左岸的一个巨大的十字街道周围。十字街道交会的地方有小如甲虫的人影蠕动,在那些人影上面,有一面红旗迎风飘扬。大家都不说话,似乎能听到那旗帜招展的噼啪声响。我们中有人去过那个镇子,也有人没去过,但我们都像熟悉自己的村庄一样熟悉那个镇子的格局。

不久以后,十几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人们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前些天,中央电视台的《人物》栏目来做节目,我又找出了那张照片。照片上那些少年伙伴,都跟我一样,瞪大了双眼,显出局促不安,又对一切都十分好奇的样子。照完相走到街上,走到那个作为镇子中心的十字路口,一切正像来过这个镇子与没来过这个镇子的人都知道的一样:街道一边是邮局,一边是百货公司,一边是新华书店。街中心,一个水泥基座上高高的旗杆上有一面国旗,在睛朗的天空下缓缓招展。再远处是一家叫做人民食堂的饭馆。我们一群孩子坐在旗子下面的基座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我们曾经向西远望这个镇子时的那座积雪的山峰。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和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多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的新华书店。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精装的毛主席的书,还有马克思、列宁的书。墙壁上则挂满了他们不同尺寸的画像,以及样板戏的剧照。当然,柜子里还有一薄本一薄本的鲁迅作品,再加上当时流行的几部小说,这就是那时候新华书店里的全部了,不会有像今天走进上千平方米的大型书城里那种进了超市一样的感觉。我有些胆怯地在那些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然后,在一个装满了小红书的柜台前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从一大堆毛主席的语录书中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语录书差不多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我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书店里只有我和一个伙伴,还有一个营业员。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 “你要买书吗?”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她不能把这书卖给我,因为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我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这书不卖给学生,再说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这种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说了一些央求的话,但他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没出息地流了下来。流泪是因为我心里的绝望,也因为恨我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亲性格倔强,他也一直要我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差不多没有在人前这样流过眼泪。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就越是欢畅地奔涌出来。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怜悯的表情。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我在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它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强、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的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将手伸出柜台,落在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孩子。”然后她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而今天,看到新一代的青少年面对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好奇心却放在一些与知识无关的地方,我心里真有一种痛惜之感。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面对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却失去了好奇与珍重之心,即使社会的物质生活再丰裕,我也觉得仍然像生活在精神荒芜的二十多年前。

篇5:词典的故事阿来

有很多很多的普通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远离故土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一段文化习俗全然不同的异域生活。而在他们身上,就留下了一段段或平凡、或轰烈、或有趣,或精彩的故事。今天电子词典就为大家带来一个温馨感人,而又励志向上的移民故事:

三年前刚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时,在街头看到那些手拿咖啡的上班族,心里好是羡慕。尤其在市中心,那古典与现代风格交换的高楼大厦,街上穿梭着人们,与那咖啡的香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的图画,而我的目标就是成为这图画的一份子。

在国内干的是金融,来之前已经知道,要在加拿大的银行里找份工作不容易,所以打算边打工边申请学校。一天,在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一个招聘公司文员的广告,按着地址找去,老板娘是个中国人,会说国语,谈了几句就让我第二天来上班。

虽然工资不高,但想到只来了两星期就找到了工作,还是特别兴奋。第一天上班的路上,在地铁站里也闻到了那浓浓的咖啡香味,虽然没舍得买上一杯,但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觉得自己也成了穿梭于这咖啡香的一个上班族了。

这家公司经营餐巾纸之类的生活用品批发,我工作的内容就是收钱和打印出货单。公司生意很好,客户不断。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半干到5点半,星期六也不休息,每天只给15分钟吃午饭。老板娘长得挺秀气,可是骂起人来可一点也不含煳。

下班时,从一阵忙乱和骂声中走出公司大门,看到一片蓝天,长长地吁一口气,总想起一首歌叫《解放区的天》。于是,每天早上在地铁站的咖啡香里给自己打打气,增加一点对付这忙乱和骂声信心,下班时,又在那咖啡香中找回些许轻松和安慰。

老公是搞电脑的,工作一样不好找。虽然来之前也有思想准备,但多少还有些侥幸心理,要是运气好,很快能找到工作也不一定。他半天在LINC班学英语,半天在网上发简历。试了几个月,运气还是没有降临。

存款一天天减少,他也急了,对我说,我还是打工去算了。我坚持说不行,咱们家有我一个打工就行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是英语不行,咱们就补英语;技术不行就补技术,要是读书对找工作有帮助,咱们就去读书吧。

有一次他真急了,买来中文报纸申请LABOUR工。申请的是个洗车的职位,电话打过去,转到了留言信箱,想要留言时发现信箱都满了。这下他打消了打工的念头,专心下来考些计算机的证书,同时申请学校。

幸好我们租了间一室一厅的公寓,没有和别人同租,虽然贵些,但有自己的空间。虽然用的都是捡来或在跳蚤市场买来的旧家具,布置得也算温馨。窗外是一株樱花,还有一颗苹果树,时而还有跳舞的松鼠,多少给老公的枯燥生活带来些情趣。

我的那份工作只坚持了一个月,以后又换了几份工作,直到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助理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才安心地干了下来。到事务所上班也需要坐地铁,同样是在地铁站的咖啡香里开始繁忙的一天,憧憬自己和老公的美好未来,憧憬着把父母接到加国来,共享天伦,真是幸福美妙啊!律师事务所的老板很是能干,只雇了三个人,但把每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得团团转,效率很高,听说业务量比一些十几个人的事务所还要大。客户主要是中国人,很少说得上英语,但往来文件都是英文的。感到自己的读写能力明显在提高,难免有些小小的得意。

篇6:《槐花》阅读答案阿来

阿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是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11.谢拉班为什么“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4分)

答:

1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2分)

答:

(2)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2分)

答:

13.小说中有关槐花花香的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6分)

答:

14.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篇7:读阿来《尘埃落定》有感

竹林七友

我对阿来的认识和兴趣,源于他担任《科幻世界》总编辑的时候,因为我每期必追这本杂志,所以对阿来这个名字便有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找来他的《尘埃落定》,竟也当成科幻小说来阅读。至于他因这本小说成为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我也是多年后才得知。

另一个吸引我读《尘埃落定》的原因,是这个书名太有画面感,当我拿起这本书,我眼前竟浮现出一缕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的尘埃,顿时让整个画面充满了静谧而温暖的感觉。在这个画面里,尘埃似乎只存在于阳光洒落的地方,事实上,它们充满了整个空间,你放佛能闻到尘土中那久远的气息。

第三个吸引我读《尘埃落定》的原因,是它讲述我所陌生的人和事,小说讲述上世纪四十年代四川阿坝地区最后一代土司家族的悲欢离合,在那解放以前,那里的藏民世世代代被土族统治,麦琪土司是其中一个。透过阿来的笔触,我仿佛穿越到了那时的阿坝地区,走进了当地藏民和土司生活,我能真切感受到藏族人民的英武彪悍、聪明勇敢,也被愚钝憨痴却真诚勇敢的二少爷所吸引。

如今因读书心得分享活动,重新翻开这部小说,又有了新的体会。土司制度是自元代以来中央对西北、西南边疆采取的统治办法,因为这些地区的习俗文化跟中原大多不同,且交通不便也阻碍了与中原地区的各种往来,中央王朝便采取承认当地统治者对地区的世袭统治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制度经历元明清数百年,直至解放最终结束。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小说里,阿坝地区沦为国民党政府某些官员种植罂粟谋取暴利的“工具”,又因天灾造成饥荒,大量灾民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表面上是因为官员和土司勾结,不顾一切种植罂粟的结果,实际上则是数百年不曾改变的土司制度落后于时代,造成阿坝地区生产力落后于中原太多的结果。

篇8:阿坝草原的阿来

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家争着在大会上发言,分组讨论时也不甘寂寞,说了很多的废话,阿来却总是在角落里枯坐着,像是很仔细地听,又仿佛什么也没听,给人的感觉,他参加这样夸夸其谈的会,是很难受的。其实,那会儿阿来已很有名气,他的小说《尘埃落定》早已夺得了茅盾文学奖,并列入中国百年百部名著之列,书卖得相当好,“尘埃落定”在报纸上使用的频率也相当高,譬如一项赛事结束了,以前是说“鸣金”,如今都说“尘埃落定”,可以这样说,是阿来让这个不起眼的词有了生命力。有一天,主持会的人终于想起了阿来,让他说几句,阿来说了,全都是大实话,其中心意思是一个业余作者,在没成名之前是多么地艰难,而且他还强调,如今他成功了,很多人都在写文章,说如何如何发现了他帮助了他,其实以前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作家周克芹真正无私地帮过他,因此要说感谢,他只感谢周克芹,至于别人说的,都是胡扯。阿来的话让会议主持人很尴尬,听者也很震惊,谁都清楚,在这种场合,即便你这样想,也是不能说的,因而会下有人议论,阿来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缺心眼儿。这次会议,凡发言者,都会在当天的会议简报上露露脸儿,阿来的话却一句也没见。不过细想想,阿来说得也不见得不对,他的《尘埃落定》,曾投过多家出版社,都被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果不是他的坚韧,这颗明亮的珍珠说不定到现在还埋在土里呢!

他说作为一个藏族人,特别是藏族男人,离了酒是不行的

阿来还爱喝酒。他说,作为一个藏族人,特别是藏族男人,离了酒是不行的。但在那次会上,全都是工作餐,根本就没有酒。宾馆在郊区,可能是会议主办者怕作家们喝多了胡说八道甚至闹事儿,把宾馆小卖部的酒也全都收走了。于是阿来就很郁闷。于是就常见阿来吃过晚饭,打一辆出租车偷偷地溜到城里,回来时摇摇晃晃的,咧着嘴傻乐,细一打量,见他的兜里还揣着两个酒瓶子。南方的一位朋友说,有一次他们那儿搞笔会,邀请了阿来,会间有一个游戏,好像是成语接龙之类的,接不上要罚酒。每次轮到阿来,他都说接不上,并主动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后来人们终于明白了,他哪里是接不上,他是根本就不想接,他的心思都在美酒上了,那天他喝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自《尘埃落定》之后,阿来有很多年没怎么写东西。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时间。他在成都办了一家科幻杂志,他当主编。阿来说,事务性的工作实在太多,杂志的订数他要去想,员工的福利他也要琢磨,总之,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生存是个大问题,他不能只顾自己,而让跟他一起干的弟兄们喝西北风。其实,了解阿来的人都知道,停笔这么长时间,讲义气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起点实在太高了,超越或者突破自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时机不到,或者说想法还不成熟,他是不会轻易动笔的。时下,有些作家一年要出几部书,十天半月就写完一部长篇,跟跑肚拉稀似的。对这样的写作,阿来一向不以为然,作品多并不能说明你就是个好作家。他很赞同余华的观点。余华有一次到美国访问,回来写了篇文章,余华说,走之前,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不是一个多产作家,他的所有文字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二百万字,与很多中国作家相比,他觉得自己写得太少了,有些对不起读者。然而到了美国,余华又开始惴惴不安了,不是因为写得太少,而是写得太多了。欧美作家,一辈只写百十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毕其一生精力,也只写出了一部作品。于是余华就认为,中国作家很浮躁,很多人跟开作坊一样,天天在制造文字垃圾,这样的写法,无论对作家本人还是对读者,都是很不负责任的。阿来没有写文章阐述与余华相近的观点,但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很负责也很有社会使命感的作家。

看着云在飞鸟在叫,可钱却总也数不清楚,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妙

阿来的心是纯净的,就如他家乡阿坝的草原和天空。他有时甚至很孩子气,尤其在对待金钱上。《尘埃落定》出版后,特别是得奖之后,除了荣誉,最为直接的,就是金钱开始像潮水般地向他涌来。外国人用8万美金买下了这部作品的电影版权,英文版权也一直在谈,国内则把这部小说改编了电视剧,改编的收入也颇高。阿来说,每天早上一醒来,就会有人来找你谈购买你作品的事儿,且隔三岔五你就会大把大把地数钱,你坐在窗口,看着云在飞鸟在叫,可钱却总也数不清楚,这种感觉真的是很美妙也很好玩啊!谁说当作家就一定要受穷呢?谁说作家就不能成为富翁呢?来,干一杯吧!可阿来的得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的作品一定要好,好作品本身就是金子。值得庆幸的是,阿来的智慧以及付出回报得很快,而不是像画家梵·高那样生前食不果腹,身后才成了一个地球宝贝,所有的银子都揣到别人的兜里去了。在对待钱上,阿来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他还说,一个作家,你的写作,如果只是为了挣钱,那你就离穷鬼不远了。这句话是值得很多写作人深思的。

曾经与阿来作过一次深谈,当然是关于写作的。那一次,他说起了他的家乡,他的家人,当然还有宗教。他说他的家乡很美,彩虹麦地还有朴实的百姓,都会让他流泪。那里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并不是一个作家所能记录的,就如他在《尘埃落定》写的那个被割掉了舌头的僧人,所想所思都是有局限的。关于宗教,他也是随口一说,仿佛对他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自然是心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阿来出生在阿坝,此后又来到成都,可他的心,总是为阿坝那片土地而跃动,大都市的生活对他并没有改变,他的精神归宿,还是在阿坝。

有评论说,阿来的小说表现出一种简单中的复杂。这不是一般的言简意赅,而是作者表现出的关于藏族文化的心得。作者写作的对象无疑是神奇魔幻的,但是阿来处理这些题材时,手段总是平淡简单的。人物的经历是简单的,人物的关系是简单的,一切都是寥寥几笔,绝不渲染夸张。但是在这种简单的描写里,读者还是感到藏文化和社会历史那特有的复杂和凝重。在阿来看来,每个藏族人的人生是简单的,甚至是重复的,但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封闭农牧社会,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无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那些终生磕长头的善男信女一样,他们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人生,绝不是信仰两个字可以解释的。

读阿来的小说是饶有兴致的事,但同时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以往的经验大多会失灵,所以新鲜感和陌生感并存。除了《尘埃落定》,他的一些短篇也很耀人。这一方面能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阿来的成功不是一日之功。如果你哪一天觉得文学是一份牵挂,是一种精神的归宿,那么,你就可能找到了文学的实质,你的作品也就会被大多数读者喜欢。

阿来这样说。

阿来简介

篇9:词典的故事阿来

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 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⑾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⑿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⒀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⒁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⒂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⒃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⒄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⒅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⒆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⒇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

(节选自阿来《三只虫草》,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表现了桑吉怎样的心理?(3分)

12.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4分)

⑴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⑵ 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13.分析小说第⑩段的作用。(4分)

14.有人认为,描写云雀的文字是小说的赘笔。谈谈你的看法。(4分)

15.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旨。(5分)

答案:

11.桑吉逃学去挖虫草,他的心理是矛盾的:既为能帮助家人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对不起老师,有些无奈和歉疚。(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①将自己比喻为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体现桑吉在自然中尽情奔跑的畅快。②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凸显桑吉细腻、善良、善解人意的心理特点。(4分。每小题2分,手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13.①补充说明桑吉逃学的原 因,使情节更完整;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体现桑吉聪明懂事、敢于担当家庭困难的特点;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启发读者思考人、自然、 社会三者的关系,丰富小说的主题。(4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符合即可))

14.示例1:看似赘笔,实则蕴含深意。一是对比映衬,用云雀直上直下的简单姿态衬托桑吉敢于迎接生活挑战、勇于抗争的少年风貌;二是淡化对现实描写的沉重,增添了小说空灵的感觉,增加了表达的 张力。

(一点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示例2:的确是赘笔。与主题表现无关,插入突兀,给人不自然的感觉;使文章结构松散,有画蛇添足之嫌。(每点1分,不超过2分)

15.①通过塑造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但聪明懂事、勇于 担当、坚忍顽强的桑吉形象,抒发藏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②借助桑吉纯真、机智、好奇的视角,描绘了藏区春天的新奇与鲜活,把大自然的神奇与儿童的纯良融合在一起,启发人们思考自然与生命的关系;③在万物苏醒的春天,好学的孩子却不得不逃学挖虫草以济家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贫困对教育的影响;④保护环境就得退牧还草,想要生活好,还得挖虫草:引导读者探究如何 解决生态保护与追求发展之间的矛盾。

(5分。一点3分,两点5分,须有观点有分析;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身边的廉洁小故事下一篇:奖教奖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