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2024-08-26

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共6篇)

篇1: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七子之歌》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回来。【讲授】教学过程

~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 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师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于是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请举手!(在举手的同学中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不过关于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 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 摔了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一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中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我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记者:预祝你梦想成真!学生一:谢谢。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过程及图片。(组织分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问题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准备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问题二: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

2.暖风: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 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1993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5 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与“台独“言论。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队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4.契机:展示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图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4月29日下午, 举行“胡连盛会”。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同年5月7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中山陵发表话。

教学反思

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余,更好的体会光中先生的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不远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一、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

1、澳门问题的由来: 葡萄牙 侵略

2、香港问题的由来: 英国 侵略

3、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 → 国家 分裂 ( 内政 问题)

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1、形成过程

①最初提出:《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 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②具备雏形:叶剑英发表谈话, 提出九条方针

③正式形成: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全面阐述

一个中国(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社会主义

港、澳、台: 资本主义

△实行一国两制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享有的自治权方面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①不同:台湾可以保留 军队 ,而香港、澳门不能

②原因:台湾问题是中国 内政 , 而港澳问题是 国际 问题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学思之窗:

关于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看法有何共同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①共同点: 中国的国力增强

②看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是香港能够收回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实力 和 国际地位 。

△依据上述答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国收回香港和澳门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其中根本条件是什么?

中国国力 增强 ——根本条件

1、有利条件 中国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有关方针政策 日渐完善

2、香港回归(、7、1)

3、澳门回归(、12、20)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停火: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

2、交流:三通限制逐渐 放宽 ,两岸交流日益 频繁

汪辜会谈, 达成“九二共识”: 一个 中国 原则

连战访问大陆,与会谈,坚持“ 九二共识 ”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怎样?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 使用武力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也就实现了祖国 完全 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

篇3:《祖国统一大业》课堂教学实践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本课由多媒体展示目前海峡两岸现状的相关资料导入。高中生对这一时政热点多少有一些了解和认识,从他们已知的内容出发,即由现实走入历史,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由此来引导学生回归前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找到形成目前海峡两岸现状的根源。由于书本涉及港澳问题的相关知识不够,故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由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从殖民侵略的角度出发,分析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本质区别,即港澳问题为外国殖民侵略导致,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问题,属于国际外交范畴;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然后特别强调:内政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由我们自己解决,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提出问题:我们的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内政问题的?由此引出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方针。

二、统一之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由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资料: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带领学生认真阅读书本这段小字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是党和政府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做的努力。本课的重点即为“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需要教师详细讲解以突出这一重点内容,更可以方便学生理解这一理论。然后设问:这一方针是否可行?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方针是科学的,由此引出第三部分内容。

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

关于港澳回归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基本史实,较为容易。故由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历史纪录片,教师从旁稍加介绍,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历史的那一刻,促进他们对港澳回归的伟大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时由教师补充有关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史实和中英谈判期间英国提出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及这一方案的实质。为什么最终中英采用的是中国“一国两制”的方针,而不是采用英国提出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港澳回归的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根本原因);2.“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3.全国人民的要求和大力支持。再由多媒体展示港澳回归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方针是正确和实际可行的(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同时说明,这给国际上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了参考,这是我们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设问:为什么这一科学的方针却没有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得到应用?哪些因素阻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引出第四部分内容。

四、统一之盼——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台独”势力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虽然有外在困难,但我们绝不惧怕任何困难,我们会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以及海峡两岸人民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由多媒体展示自197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对两岸关系发展原因的思考)。设问:海峡两岸关系能够排除干扰不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相关资料,得出三大原因:1.两岸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根本原因);2.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优势互补;3.台湾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减弱。教师总结:在迈向统一之路上,我们中华民族会排除万难,决不退缩妥协,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教师总结:每一个中华民族的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一份力量,尤其青年学生更要努力学习,将来走上社会为国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视角)。(结束)

本课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现实联系紧密,是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所关注的,统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当前的最高目标。本课的学习从现实出发,走进历史,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回归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使人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审视现实,通过反观历史来解决现实问题。这亦是新课标教学改革所要求的人文学科教育的本质所在。

篇4: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及历史意义。(2)思想方面:使学生认识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策略:教师可以使用背景材料及影视材料,还原当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景从而更好的探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2、教学难点:

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策略:结合时政知识,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探讨,可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依据,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师生共创情境,营造氛围,引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3分钟时,展示香港、澳门、台湾风光图片,可配轻柔的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和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七子之歌-台湾》

[课堂设问]: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回答:诗人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过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人为地造成了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历史的使命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时,我们要怎样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呢?怎样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遥远的海岸,北归的候鸟,于右任的《望大陆》,意在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课堂设问]:为完成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呢?

回答:“一国两制”。

(设计意图:可以较好的切入正题,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特别制作这张课题充满意境的幻灯片,使学生被台湾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的诗歌《望大陆》中的悲怆气息感染,“尽早让思乡的游子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个念头会很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再设问“党和国家为让台湾尽快回归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学生一致回答:“一国两制”。那种敬佩、自豪的情绪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课件展示]:展示几段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材料

[课堂设问]:(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回答完整)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课件展示]: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活动探究一]:

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理论形成的过程如何?这一理论又是怎样得到实践的? 教学步骤一:

组织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示的五个关键词“雏形”、“萌芽”、“提出”、“确立”“运用”,归纳“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找出答案后,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但教师并不能因此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根据关键词找答案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能较好体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学生才是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一个国家”是指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大前提,两种制度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历史学习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加之由师生共同回忆,难度并不大。)

[课堂设问]:“一国两制”下,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有无差别?(难度较大,考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做提示)

教师总结:差别就在是否可以驻军。港澳地区的“驻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所以外国军队必须撤离。而台湾地区的的“驻军”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所以在保证对大陆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下,台湾可以驻军。(接着,教师可以就此话题点出下一个教学子目,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构想还是首先在港澳地区实践。)(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轻松舒缓的心态下结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子目的学习,也为后面“一国两制”首先在港澳地区的实践做一个平滑的转折。)[课件展示]: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活动探究二]:

香港问题是怎样来的?其领土是怎样被割让与租借的?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香港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用动画的形式简单演示香港岛、九龙司、新界被割让与租借的过程。)(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本课教材没有涉及,但是之前已学习过相关知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动画的方式,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教学步骤一:

学生观看幻灯片,根据画面内容归纳“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步骤。(设计意图:本部分虽然也是教学重点,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且这部分内容是几年前的时事热点,在初中历史第四册更是已经详细介绍过,不必再多重复。所以可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图片制作了几张幻灯片,按时间顺利播放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步骤二:

[课堂设问]:香港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降低难度)提示:香港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香港的成功回归,为澳门回归、台湾统一提供了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多幅图片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欣赏澳门的象征标志《大三巴牌坊》以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

教师可做简要的旁白,向学生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设计意图:澳门回归的内容,教材着墨较少,但同样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动画对此部分内容做些必要的补充。动听的《七子之歌》与教师动情的旁白,整个课室会再度被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油然而生。)教学步骤四:

[课件展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教师总结:一共有四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

教学步骤五:

[课堂设问]:香港、澳门回归有何伟大的意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降低难度)

提示:A:洗雪了百年耻辱。B: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C: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教师过渡]: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但是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情境营造]:中国地图,在香港、澳门的大致方位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指出现阶段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并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接受过程更为直观。)[课件展示]: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活动探究三]: 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在党、政府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如何?台湾问题的前景如何?现阶段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一:学生阅读书本,归纳分析,教师列表总结。

[教师过渡]:虽然台湾当局仍在很多地方设置障碍,但是两岸同胞冲破层层阻碍,交往越来越密切。

(设计意图;这些内容虽然也属于重点,但是书本上介绍详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看书过程中逐渐培养高度概括史实的能力。)教学步骤二:

[课件展示]: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三段,加强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政府的观点?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提示:A、国际反华势力

B、“台独”势力(认识“台独”的实质及危害)

[情景设置]:展示图片——飞机,大炮,海军陆战队,潜艇等,面对嚣张的台独势力,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步骤三:

[课件展示]:“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介绍党和国家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多媒体显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片段,江泽民的谈话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对台湾问题的现状作了科学的分析并且明确表达了主张,既不给“台独分子”任何希望,又表达了我们热切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课堂小结

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课后习题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并写下你的主张及建议。

板书

第3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放弃使用武力

二、“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篇5: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学】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49年,国民党退往()。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十亿人口(),()。”“()”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要顺利收回(),还必须实行()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问题,可以用“()”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解决香港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①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措施,允许台湾居民(),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同年,祖国大陆成立()。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和()。1992年,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后来虽因台湾地区()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两岸()仍冲破阻力,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反对(),主张台海()。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一道,坚决阻止任何()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握手。

●“()”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互动探究】

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香港问题 ④澳门问题 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7.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8.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1.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探究】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

二、(2003年高考江苏文综卷)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申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先后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三、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归祖国的怀抱。时隔八十周年,闻老先生九泉之下仍难以瞑目。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举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和台湾人民哲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A 2.A 3.B 4.D 5.C 6.B 7.C 8.B 9.D 10.B 11.B 12.A 效果检测:

答案: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及回归

第一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前两次分离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后一次分离是由内战问题造成的,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1)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抗日战争

(3)英国 日本

(4)邓小平

(5)香港 澳门

三、答案:(l)香港、澳门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割据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被打破,交流频繁。

(2)行政管理:①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②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④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捍卫主权: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收复台湾。②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③1884年,刘铭传击退法军进攻。④1895年,丘逢甲、徐骧领导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⑤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篇6:22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D.《中美联合公报》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 1997年12月20日 B. 1998年7月1日

C. 1999年12月20日 D. 2000年7月1日

3.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台湾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 2005年,率团访问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

A.马英九 B.宋楚瑜 C.连战 D.江丙坤

(二)能力提高

1.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被各方接受

2.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3.台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内战遗留的产物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三)延伸拓展

1.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3.撒切尔夫人曾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四)模拟练习

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两岸应捐弃前嫌,携手共进。我们希望台湾同胞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证明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组合式选择题是难度较大的多项选择题,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判断好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选项,然后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背景是()

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②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各国纷纷与台湾当局断绝关系,出现与中国建交热

潮 ④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解析:答案为A。我国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由当时多种因素决定的。

(二)例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方针有什么意义?它蕴涵着辩证

唯物主义的哪些丰富内涵?

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自展才华

海峡两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请你收集有关历史和现实资料,分析目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包括哪些。写一篇小政论文,就如何实现祖国统一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历史的昭示与未来的抉择

──写在“汪辜会谈”八周年之际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汪道涵

八年前举行的“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最高层级的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进程中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八年来,“汪辜会谈”及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的一系列商谈与对话,成为促进两岸交往、改善两岸关系的重要

标志。

“汪辜会谈”之所以成功举行,取决于双方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以诚意和善意构建了两会交往与商谈的共同基础,这就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没有这一共识作基础,双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来的。„„这是“汪辜会谈”能够产生政治互信并建立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基础。

“汪辜会谈”的历史性意义,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我与辜先生数度握手,凝结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昭示的是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分割。它具体地说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双方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同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双方可以以求同存异的精神解决一些政治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一些政治争议,也可以就政治分歧坦诚地进行对话,这才是两岸中国人平等协商的具体写照。江泽民主席多次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998年10月我对辜振甫先生讲的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86个字,去年以来钱其琛副总理多次阐述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都是“汪辜会谈”历史精神的体现。我念兹在兹的,就是一个中国、平等协

商、共议统一。

„„

历史昭示着未来。坚持1992年两会共识,以恢复两会协商基础,才能真正接续“汪辜会谈”开创的对话与商谈机制,才能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下,增强互信,积累共识,使两岸关系尽早得以改善和发展。台湾当局如果真有对话的诚意,就应该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以实际行动为重开两会对话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历史资料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相继成立

1990年11月21日,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国民党中常委、台水泥

业巨富辜振甫。

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汪道涵被选举为海协会首任会长。

两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沟通、化解的桥梁作用。一年内,合作处理了各类突发事件24起,建立起了相当良好的协调关系。从1992年3月到1995年6月,两会进行了包括第一次“汪辜会谈”在内的各种层级的17次商谈。

(三)学术前沿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效果及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这一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邓小平提出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

这一理论已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1)香港回归祖国;(2)澳门如期回归;(3)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严重

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四)书目网址

1.《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的白皮书》

上一篇:愉快的消防夏令营作文下一篇:主题教育班级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