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2024-05-19

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共8篇)

篇1: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告知》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给54岁的王女士实施“脑脊液置换术”前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尊重病人近亲属知情同意权构成过错。手术后,病人转到兰州治愈,后病人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20000元医疗费和4000元的精神抚慰金。

1、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什么是告知?告知有怎样的意义?

知识点——

明确:告知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并且,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

背景知识——

告知的意义在于:

(1)履行告知是医务人员的义务,病人具有知情权。“告知”是对患者知情权的满足,是对患者行使同意权的保障;

(2)告知是重要的医疗证据,是医务工作者防止医疗纠纷出现而在法律层面上的自我保护。

2、学生结合案例讨论:医务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哪些具体的内容?

明确: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的信息一般应当包括:患者的身体和疾病的状况、治疗建议、实施某种治疗的性质和目的,以及实施的程序、可选择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益处,可能伴随的危险、成功的可能性、如不采取治疗的后果;还应包括治疗使用的材料、药物,治疗费用、饮食限制等。如果医生向患者推荐新的药物,应告知患者为什么需要使用这种新药、为什么要更改处方、可能的副作用等。

3、教师补充:我国医疗法规条理规定的告知制度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规定,告知制度包括如下内容:拒绝门急诊诊疗告知制度、拒绝住院风险告知制度、入院72小时告知制度,危重病情告知制度,手术告知制度(术前、术中、术后),麻醉前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告知制度(有创检查、费用昂贵检查),特殊治疗告知制度(输血告知、化疗告知、放疗告知、使用贵重药品告知、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药品告知、介入治疗告知、植入治疗告知),实验性临床诊疗告知制度。

篇2: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作者:高书红 来源:原创作者单位 上传时间:2008-05-22

幼儿园教学方法案例:怎样来讨论

幼儿园的语言课一直感觉是比较难上的活动。老师不能不说,但是说多了还不行。以前我们在上语言课进行讨论的时候,总是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幼儿来讨论回答,这样教师面对的等于是一个幼儿,而其它幼儿好像都无所事事。这样的结果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说,而幼儿听的确很少。

讨论是语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讨论的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那么教师的组织形式和引领作用非常的重要。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于是我把说的机会和权力交给幼儿,给他们充分的说的时间和机会。我改变了以前的讨论的方法,我把幼儿总结出来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分为几个,用绘画或者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讨论的时候,请幼儿自己选择想讨论哪个问题,然后自由的结成小组进行讨论。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里各方面的发展,不再满足与追随、服从教师,他们更喜欢与同伴一起讨论、学习,所以这样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更适合他们:他们自己选择讨论的问题、自己选择喜欢的同伴,这种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更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对这种方式觉得很新鲜,他们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讨论:有的站着、有的做在小地垫上、还有的组坐在椅子上。讨论的时候声音很大,影响到了其它的组。有的幼儿提出了意见。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孩子们达成一致:讨论的时候声音要小一点,能让我们这一组的小朋友听到就可以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他们的声音就小了很多。在观察中我发现幼儿选组时有的组的幼儿都是能力比较强的,这样的组教师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幼儿自己就会组织讨论。而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组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加入讨论,也可以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想法,但是谁先说呢?孩子们创出了许多的形式如:大家谁想好了谁就说或者转着圈按顺序说,还有的组采用猜丁壳的形式来进行。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方式,所以他们都很喜欢,觉得很轻松,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去了,而不再像平常那样只是老师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活动了。

这样的讨论方式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幼儿,以便于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篇3: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一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极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但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的脱节, 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是一种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

1.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入决定了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的应用性;二是教育模式上强调远程开放性, 变一元课堂教学为多元支持服务,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中心。

具体在会计专业学科, 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其基本理论, 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形式上则要求我们提供的支持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 不仅要强调支持服务的多元化, 而且要求所提供的支持服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正切合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2.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重庆电大巴南分校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来源广泛, 既有普通高考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 也有成人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由于电大生源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使电大学生在年龄上、层次上、学习需求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 由于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 工学矛盾异常突出。因此, 对于《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 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而且这种案例讨论式教学法还可以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理论原理, 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二开放教育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1.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

第一, 会计专业的学生并非都从事会计工作, 因为种种原因, 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非会计岗位。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 由于对会计实务有实际经验, 所以在接受会计理论知识时, 基本上是一点就通。而对于日常不接触会计的学生, 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就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

第二, 会计本科学生专科并非是会计专业毕业, 因此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差距。在《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专业课程中,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交流, 可缩小学生之间专业水平的差距。

2. 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有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欲望

许多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 由于日常接触较多的会计实务, 通常会在经济交易和会计处理中遇到一些难题, 而这些难题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又难以解决。因此, 这类学生有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的欲望。

3. 开放教育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案例分析的会计、审计资料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 有的是在企业从事相关财务会计工作, 对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财务工作环节等较为熟悉, 对审计工作和审计程序也有了初步印象, 而且学生来自各行各业, 能够提供各自单位的实际案例资料, 为案例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可能。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1. 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第一,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规划者和引领者, 必须给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明确指出学习的内容、方向, 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 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 明确各个案例学习的重难点, 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 按自己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在处理方法上, 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方法,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动机, 唤醒对相关知识、表象的意识。

第二,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 课程辅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在案例讨论之前, 自主学习掌握该案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的主要工作有: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 通过阅读教材案例, 掌握案例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点播或利用光盘, 进一步掌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程序及方法, 浏览网上学习辅导中的重难点分析。最后通过平时作业和自检自测, 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

2. 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BBS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网上讨论学习。讨论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中, 由课程辅导教师提出讨论问题, 学生分成小组 (一般4~6人为一组, 把从事会计工作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避免由于不熟悉会计审计业务, 或专业知识差而使小组活动难以开展) 进行讨论。这一过程, 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 达到提高案例分析的实践能力。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两三个会计业务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 在他们的带动下, 小组其他成员能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 逐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为下一步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和实训报告奠定基础。

第一, 在线讨论。基于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辅导教师要通过网络来“倾听”学生的发言, 并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最后要对整个讨论过程作总结, 对小组讨论中不同成员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在策略上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 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当言论, 切忌使用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 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解决问题或达成一定的共识。讨论的主题可由教师或讨论小组的组长提供。

第二, 异步讨论。采用先行组织的教学方法, 由课程辅导教师在每个案例学习前围绕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并在BBS系统中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 学生参与某一讨论小组, 进行讨论或发言;教师还要设计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让参与讨论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 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要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 通过面授课开展全班讨论, 教师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面授课时学生在课程辅导教师指导下开展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讨论, 这种形式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典型问题, 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第一,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 课程辅导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 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 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 具体拟订出课堂教学计划, 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 还是分析后再作结论?并且要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第二, 课程辅导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 重点分析以下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容易得出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

第三, 在讨论掌握上, 教师要保证讨论朝着预期的轨道进行, 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 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力争班上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 总结评述

基于网络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述评。在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 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 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 解决了哪些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 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闫仁河.论法学案例教学法若干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2]刘敏.公共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篇4: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分组讨论 案例教学 学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46-02

一、引言

财务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突出应对企业与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着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1]。

财务管理学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将该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学习,其先修相关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一、二)等,后续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综合实验、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这种安排体现该课程学习必须掌握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和分析工具为前提,同时也反映了该课程在财经类专业的重要性[2]。

笔者在传统讲授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者学习存在功利化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玩手机、思维开小差、看小说、学习其他考证课程等现象较为严重。归纳起来,是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教学研究氛围,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是否充足,课程考核是标准等;第二,教师因素,教师教学经验是否丰富、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都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第三,学生自身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对课程接受能力、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等方面也会对该课程学习产生影响[3]。三因素中,我国学者对教师因素分析较多,对该课程教改的研究较多,而对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研究较少,特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说法,当前更是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范式变革。作为改革该课程的基础,笔者认为首先要研究我们的授课对象。

二、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1.样本选择

我校13级财务管理专业共3个班,172名本科学生。在财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1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多而且有效,2班和3班课堂则比较沉闷,上课时常有学生玩手机现象。咨询了其他任课教师,也反映存在同样的问题。为探究这一问题,也为使财务管理课程教改更有针对性,本人在讲授完财务管理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收益、成本效益三大观念和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财务管理后,布置了一个分组讨论形式的案例综合作业。要求学生四周时间完成,并在课堂作展示和汇报。

为调查学生对此次教改的认可度及影响因素,本人设计了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向参与案例综合作业的学生发放共155份问卷,收回155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2.问卷设计

主要设计了学生所在班级、性别、高中阶段是文科还是理科、是否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综合作业后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接受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等6个问题,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学生接受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总体分析

1)如表1所示,在155份调查问卷中,91%的同学认为通过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对自己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提高。

2)在对是否希望继续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调查时,持明确支持态度和希望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96人,占总调查人数比为62%,而希望传统讲授法教学的59人,占比38%。

数据表明两点:第一,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有所收获;第二,学生清楚,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尽管对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有帮助,但由于需要花较多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需要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有29%(91%-62%)的学生有畏难心理,反映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2)分项分析

1)学生所在班级特点、学生性别对接受案例教学态度上有差异

表1显示,在超6成学生接受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其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的1班级愿意接受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比例最高,与另外两个班有明显差异;而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班级,男生愿意接受案例教学比例比女生更高一些,表明男生更希望寻求改变。而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男女生对接受新的教学方案比例上没有差异。

2)学生在高中阶段文理不同科别对接受案例教学态度上有差异

文科生一般在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有优势,理科生则在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上有优势。

我校13级财务管理专业在高中阶段文科毕业的占74%,表2数据说明两点:

①文科生接受案例教学比例为66%高于理科生的50%,这说明感性思维、发散思维较强的学生更愿意接受分组式案例教学。

②课堂气氛活跃的1班,文理科生接受案例教学的比例上没有差别,这说明,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与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则可以提高理科生学习积极性。

3)学生的学习态度

为比较客观反应学生学习态度,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选取是否获得会计证作为变量,分析学习态度对接受案例教学的影响。结果见表3所示:

财务管理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已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共105人,占统计人数68%。其中,1班通过率最高,达到78%,2班和3班的通过率相近,分别是64%和62%,这一数据与平时课堂教学效果是一致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已获会计证的,即学习态度认真的接受案例教学比例占74%,远高于未获会计证36%的接受率。该因素差异是所有因素最大的,说明学习态度对是否接受案例教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是否通过会计证考试上,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是对是否接受案例教学的差异比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班级要小得多,这表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从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1班卷面均分69分,及格率74%,标准差12;2班卷面均分63分,及格率69%,标准差18;3班卷面均分62分,及格率68%,标准差21。这说明,期末课程考试结果平时学习态度有一致性。

4.归纳

以学生视角分析是否接受分组式案例教学态度的影响因素主要由几下四点:

(1)课堂教学气氛与师生互动良好的班级,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

(2)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

(3)男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但在气氛活跃的班级男女生则没有差别;

(4)文科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但在气氛活跃的班级文理科生则没有差别。

三、对策

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通过分组式案例教学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学校、辅导员及教师三方面思考。具体方法如下:

1.学生入学分班之前,应考虑学生性别、性格、高中阶段的文理科属性,尽量做到均衡分布。

2.辅导员和职业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有效率地通过会计证考试,有利于班级形成良好学风,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也必将有利于各课程教学。

3.笔者做问卷调查时,学生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应考虑学业负担和接受能力。因此任课教师设计案例时,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4]。同时,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并使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使学生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并明白老师传递的信息,提高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君.财务管理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与改进路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1)105-109.

[2]张志花.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1-13.

[3] 霍振芳,杨丽娟. 基于学生视角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9.

篇5: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摘 要: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要求师生通过分析案例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实践应用。思政课教师是主导者,掌握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整体进程,导入新时代最新最火案例,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兴趣,投学生所好鼓励发言,采用不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承前启后推进讨论,适时引导转换学生惯性思维,总结升华画龙点睛,给案例讨论课漂亮“收场”。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讨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师作用

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评判能力、辩论能力和说服能力,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教师在案例教学讨论课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

一、导入新时代最新最火案例,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动力,思政课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国内国际新闻热点,百姓聚焦的内容,往往也是思政课案例讨论最佳话题,也是最能引发学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新时代下,一切都在变化中,思政课教师还用老版本的PPT模板,还用老掉牙的案例,还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学生是没有耐心坚持认真听课或有兴趣参与讨论的。因此,以当时甚至当天的大面积的热点焦点话题为开端,过渡到本节案例课要解决的问题,说明讨论的目的,使学生既兴奋又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摩拳擦掌般跃跃欲试地进入课堂讨论,这才是新时代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讨论课应有的开课状态。

二、投学生所好鼓励发言,采用不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的讨论焦点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然后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言,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投其所好”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首先,对于那些看起来准备充分、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教师可以运用眼神鼓励其抛砖引玉。其次,对于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有些犹豫担心、平时表现很胆小的同学,教师有必要微笑着用眼睛鼓励他们,慢声细语提醒他们:“其实我知道你想发言,同学们也想了解平时不爱发言的你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有什么样的看法?给大家一个进一步了解你的机会,好不好?”此时,往往会出现其他同学们鼓励的掌声,胆小的同学虽可能有被“逼上梁山”的感觉,但主要的体验是战胜自己的喜悦。再次,对于有个性的同学,教师要相信学生有鲜明观点和独特的见解,适当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和而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大家多听一听合理的不同声音。最后,对于保持沉默的同学,教师要坚持集体参与原则,尽量制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们知道课堂讨论是同学们知识、智慧和能力的展现,是胆量和口才的训练,激发学生们自我实现和表现的欲望,使每个人都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三、承前启后推进讨论,适时引导转换学生惯性思维

首先,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掌控局面。在案例课学生讨论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倾听学生观点的对与错,精彩与否,正中要害还是离题太远。讨论时学生们常常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讨论变成了辩论,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和引导同学沿着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实→基本问题→基本理论的思路进行讨论;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可以适当插话或点评,对学生提出的关键问题引导和推进进一步的思考,使讨论跃上新高度,进入深层次;也可以按兵不动,等待有同学站出来纠正偏差。

其次,教师应随机应变,承前启后打破僵局。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冷场”,冷场或者思考的时间必须适度。教师可以对前面的讨论结果做一个简单明了的概括或小结,或阐明案例所要延伸拓展的问题,或“旁敲侧击”转换学生的惯性思维,另辟新境,或者从某同学的发言借题发挥,提出新问题,诱导同学深入思考和探讨。此时,教师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掌握“火候”,做好“导演”的掌控、转换承接工作。

再次,教师要不偏不倚,引导学生对事不对人。由于讨论中难免有比较激烈的口舌交锋,乃至争论,学生比较亢奋,情绪易激动,可能出现人身攻击现象,教师要及时出面“刹车”,教师应立刻制止这种场面继续下去,提醒学生们注意要对事不对人,教导学生要遵守“游戏”规则。

四、总结升华画龙点睛,给案例讨论课漂亮“收场”

激烈的讨论之后,思政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简单归纳一下同学们发言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对案例讨论有清晰的整体认识。然后教师对讨论中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评析,指明哪些是正确的、富有创造性的,哪些是不正确或有失偏颇的。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可让学生进行筛选,对于案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哪些可行或不可行,比较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另外,对讨论中学生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逐一指明,留待课后再次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课后思考作业还可以包括:从案例讨论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总之,新时代案例教学是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课堂讨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思政课教师必须舍得下功夫,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关注大量信息,与时俱进,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2]温婷,冷玲.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研究[OL].期刊论文网,2017-2.作者简介:

篇6: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课题组根据专业需要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增加了与运动和神经相关的学时,缩减了相当多的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等课程的学时,使改革后的内容更加合理、科学,针对性增强。当然,基础医学知识点也相对更为集中,但其连贯性有所减弱。由于专科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自控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会操作就能上岗,过于重视专业课和实操课而轻视基础课,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加。鉴于此,课题组计划开展案例讨论课,用临床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串联所学基础知识,并给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机会。该案例讨论课是被列于人体解剖学等基础课程之外的独立课堂,遵循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衔接的原则,采用临床真实案例,学生提前进入病房,参与科室会议室模拟专家会诊,以案例答辩形式进行最终考核。该课堂在2012 级、2013 级、2014 级学生中分别试行,参与学生均表示讨论课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某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基础知识的内化吸收速度和程度,锻炼了他们综合分析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并开拓了眼界。

一、案例讨论课的特色

( 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医学知识较枯燥并且抽象,该学习阶段开展临床案例讨论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的案例和实景查房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条件允许时,学生对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问诊和康复评估,使其有机会接触常见的医患关系,培养其作为未来治疗师( 士) 的同情心和自信心。

( 二) 提高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临床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记忆、串联所学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如在帮助一位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康复的案例中,学生或许能够将之前所学的脊柱的结构、关节的运动、炎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点顺利地整理起来,然而关于纤维化和骨化、异常免疫应答这些相关知识点,学生可能已经淡忘或根本没印象,导致学生对该病的产生原因揣摩不透而影响康复治疗。因此,案例讨论课在学生明白其应该注意哪些知识的掌握方面产生了很大作用。

( 三) 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在临床前期通常不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讨论时容易反复纠结于一些表象而偏离讨论的主题。如果在讨论课前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讨论要点,课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单。那么通过一次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十多个相似病例,逐渐达到触类旁通,讨论课也同时训练了学生提炼问题和归纳核心信息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案例讨论课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认真设计、管理案例学习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疑惑,具备准确、到位地解析和归纳的能力。

( 四)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当的评估能提高讨论课的效率和质量。承担讨论课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 教师和医师或康复技师) 资格,教龄在5 年以上。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拥有较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知识。

( 五) 提高考核效率

讨论课的考核评估与传统的笔试不同,除了课上得分和平时任务单的得分之外,采取研究生答辩方式,现场抽签分析典型案例,回答考官提出的相关问题。这样的评价效果更加客观新颖,学生3 人一组参加最后答辩,在提高考核效率的同时也激励了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 六) 促进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案例更新及时。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在发展,人们的康复理念在发生变化,康复设备也在逐年更新。因此,对临床案例的收集整理也是年年更新,紧扣专业特色。更新案例可对我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提供及时的反馈性信息,推进深一步的改进。

二、案例讨论课内容的设计

案例讨论课是一门独立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外的课程,与基础课程基本同步开设,学生有机会接触患者,参与讨论相关案例,因此属于实践课的范畴。讨论课案例的选择尽量保证其全面性、典型性及真实性,同时考虑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以康复科、疼痛科、骨伤科案例为主,全科案例、心理咨询室案例为辅。所选案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贯穿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基础医学各教研室根据课程标准共同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出主题案例,同时注意体现整个治疗过程的细节。每个主题案例的提示问题基本囊括讨论要点,数量为5 的倍数,设计紧扣核心知识点,富于启发性和实用性。如右侧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外伤休克术后康复案例,解剖学可以问股骨的结构、血管神经走向,组织学可以问骨痂的形成特点,生理学可以问微循环的特征,微生物学可以问感染容易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病理生理学问休克的特点,影像学可以问下肢X 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等。也可以出现跨学科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不要太多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整理好的病例统一收入校本教材“案例讨论课”中作为主题案例,每年更新一次。学生的每次讨论课设置1 - 2 份主题案例,另外的随机案例视病房当时情况而定。

三、案例讨论课的实施

( 一) 开设时间

基础医学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下半学期,持续到基础医学课程全部结束或延长至专业课开课,随意性较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能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减少遗忘,同时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讨论课随意性较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数量、师资设备的分配等问题。

( 二) 开设地点

案例讨论课开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我校附属医院病房、康复训练大厅或作业治疗室等地方,会议室至少能够容纳30 人,设有书写板和多媒体系统。学生在每次上课前20 分钟随主治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查房,查房目标明确,只针对本次讨论课的主题进行。学生查房时认真听,注意记录,在患者允许条件下可以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此举使学生有了当治疗师的感觉,由意境转化成角色,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感染力。查房后在会议室集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并下发任务单。

( 三) 组织形式

案例讨论课没有固定的学时,只要将“案例讨论课”中的主题案例讨论完即可。每堂课时间为45 分钟。每个讨论组固定学生30 人,教师1 人,5人为一固定小组。讨论课不计考勤但不允许迟到和早退。每次讨论课由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前一周将主题案例及提示问题共同发至讨论组群邮箱,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案例。要求学生对患者的症状、损伤程度、发展过程及康复方向进行推理判断,写出发言提纲。可以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组内成员也可以相互交流或请教专家学者。前半节课每小组代表对提示问题进行抽签发言,其余组员自由补充。由带教教师对该组成员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打分,其他小组的同学如对发言的结果提出质疑,并就自己的讨论结果提出看法,教师可根据其回答情况对该组适当加分。该激励措施往往使学生的讨论课气氛活跃,各持己见,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局面,此时,教师只需控制课堂秩序,不必详细解释原因。后半节课主要讨论查房时见到的随机案例,同时就之前未达成一致结论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指导教师适时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下发任务单,总结的关键在于对主题案例的总体理解与把握。任务单是每位参与讨论的学生课后提交的一份有关讨论结果的`综合报告( 针对每个主题案例的发病机制)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最终整合入每位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 四) 考核方式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组成包括: 课堂回答问题得分,任务单得分和案例答辩得分。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因此,考核的重点在平时,每次课的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的50%,任务单的书写情况占30%,最后的答辩得分占20%。今后计划将案例讨论课的成绩列入实习分配的参考范围中,优先考虑安排表现突出的学生进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实习。

四、案例讨论课的效果评价

首届案例讨论课在2012 级康复专业学生中开展,针对其课堂效果,组织了三次专家座谈会,大部分教师或治疗师对这种案例讨论课持满意态度,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不计考勤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力,课前查房有时会因为病患原因而拖延时间,学生底子薄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提示问题往往避而不答,等等,但这些缺陷是可以弥补和逐步改进的。同时在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 97. 1%的学生对讨论课非常满意,100%的学生认为其生动有趣,明显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83. 5%的学生认为讨论课提高了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大幅度提高,62. 9% 的学生赞同讨论课增强了其团队协作意识, 49. 8%的学生认为讨论课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92. 6%的学生认为此类课堂有设置指导教师的必要,除了2. 4%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其余学生均表示希望增加讨论课的学时。

五、展望

篇7:课堂讨论案例

要求: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上的这个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问题:请分别用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答: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还有对权力的需要、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这些需要具有挑战性和引发人的快感,增加奋斗精神,对行为起主要影响作用。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实例告诉我们,在激励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例中的小苗是一个高成就需要者,公司为他创造了高成就的机会,小苗在他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同时,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说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在对人的激励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对于不同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

分析与讨论:

1、本人分析的观点:

从小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公司的主要技术骨干,并为公司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觉得公司领导在小苗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很好地运用了内容激励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让小苗有成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

2、记录同学的发言

A王晨同学发言

我觉得公司领导主要满足了小苗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小苗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小苗的成就感。

B吴球辉同学发言

我觉得公司领导充分注重了激励因素,通过奖励住房,让小苗产生了了一种强烈的知足感和归属感。

C黄炽华同学发言

我觉得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让小苗勇挑重担,让小苗的工作具有挑战性,让小苗在企业中有追求理想有奔头,能让他学有所用。

D王振荣同学发言

我觉得公司领导十分注重了激励因素中的负有较大的责任的因素,让刚刚毕业的小苗承担了企业重要的科研任务从而让小苗很快地成长起来。

E龙蔚兰同学发言

我觉得公司领导能够清楚地根据小苗本人的特点,充分地认识到像小苗这样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理需要,他需要的是尊重,而公司领导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让小苗在现实中有实力、有成就、有信心。

结论:

案例中小苗的成长过程充分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是年轻人成长的关键,要弄清楚人在怎样的条件下,人会更加愿意工作,更卖力,更有效。人的能量需要激发,激发就需要动力,而内容激励理论研究的就是从人的需要和动机出发,来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人的需要有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重、求知、求美、自我实现等需要,奖励、晋升、成长、责任感、成就感等等,而对于小苗来说,他更需要的是尊重、自我实现、成就感,而公司对他的奖励更是对他成长很好的促进。

一、案例分析(50分)爱通公司公司里的员工关系

思考题:

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3、从本案例中,你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

答:

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50分)红旗轻工设计院

问题:

1、刘工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请运用所学过的领导理论分析刘工的领导行为特征。

2、院长为什么要撤刘工的组长职务?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刘工的个人素质特点。

3、请用领导素质理论分析王工的个人素质特点,他为何不但拒绝出任组长,反而递上辞职申请书,去一家乡镇企业另谋高就?

4、请用管理方格图理论分析院长的领导风格特点。

5、这个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如何认识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答:

1、由于程序缺乏公平,刘工缺乏管理能力,既想用权又想避免矛盾,引发冲突;又由于小组里形成以王工为首的非正式群体,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最后刘工放任自流,让非正式群体占据主导地位。

2、刘工的个人素质特点:刘工能力不弱,缺乏创新。

3、王工个人素质特点:比较清高自负,群众基础不太好。

4、院长领导风格特点:管理风格是独裁式的管理,有方法和手段,任命刘工是他的意见,在设计院任务分派上不应该缺乏沟通,不应该缺乏程序公平。

5、红旗轻工设计院是一个走向市场、知识性员工聚集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求自身的独创能力比较强,要求独立意识比较高,这样的企业寻求彼此尊重,寻求平等的支撑系统,企业尊重知识、人格和发明创造,对软环境比对硬环境要求更高,这与其他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的管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要任命设计室负责人,必须跳出设计院公开招聘,原因是:领导风格适应企业性质,能够真正做到程序公平;避免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掺沙子,打散原有人事结构,能够使企业内部互相沟通。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成功的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成功的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旧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未来成功的管理者应具备的十种关键素质是:

1.战地指挥家。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企业需要的是能控制局面的领军人物——能够像装甲坦克一般用低沉的语调镇住整个会议室、不论有多大困难和障碍都能达到目的的人。做生意就像是打仗,而作为职业经理,最好是战地指挥家。

2.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能谅人之短,补人之过。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善用一种对员工包容和关怀的管理方式。对集体取得的业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

3.团队组建、信念的传播能力。未来的企业更需要团队组建者和信念的传播者——即能够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4.感染力和凝聚力。能用言传身教或已有的业绩,在领导层和员工中不断增加感染力、凝聚力的人。这种人在组织决策中,把信任不是建立在地位所带来的权威之上,而是靠自身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家,坚定人们的信念。

5.“做大梦”的能力。能够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的众多议题,提出自己新颖的思想、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不断培养自己带领大家超越现实、想得更远。

6.同情心。在组织工作中,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去强制人们的意志,而要努力去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感情。选择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让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赢得众人的支持。

7.预知能力。技术和全球化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新技巧、新能力和新的做事方式,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成功的管理者有创新精神和战略预知能力。

8.医治能力。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来说,当企业出现经济变革和重大变故时,能像一位成熟的外科手术主治医师那样,及时医治自己的企业是非常了不起的。

9.致力培养员工的成长。努力培养员工的成长,不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上司的器重,而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了个人、集体同升共荣的价值观。

10.建立网络能力。只有建立“上挂、横连、下辐射”的公关营销网络,沟通协调好社会各界关系,才能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组织行为学作业5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6、A

7、B

8、A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C

3、ADE

4、ABCD

5、ACDE

6、ACDE

7、ABCDE

8、ACD

9、ABC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什么是气质?气质差异有何作用?

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对个体的行为类型进行分析的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有记载。根据神经类型特点与心理动力性特点的结合,人们确定典型的气质的类型包括以下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差异的应用的范围: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应用的原则: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3、群体决策的有哪些方法?

答: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提喻法(哥顿法);方案前提分析法;非交往型程序化决策术。

4、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答: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入手。

5、什么是工作压力?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答:所谓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作用就是紧张。压力状态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个是威胁,也称“紧张刺激物”;另一个是由个体生理上可测量的变化和个体行为组成的反应。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所具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人们体验到压力之后,就会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畏缩或者奋争。这种反应影响到肌肉、眼睛、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使躯体作好临敌逃脱或奋勇抵抗的准备。大脑向位于两肾上端的肾上腺发出指令,该指令迅速得到辨认,人体便开始分泌肾上腺素。

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压力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压力对生理的影响包括:血压升高、尿频、易怒、缺乏食欲等。压力对情绪的影响包括:发怒、忧虑、意志消沉、影响自尊心、智力功能降低、神经过敏、激动、对领导的愤慨、以及对工作不满等。压力对行为影响包括:工作绩效降低、缺勤率高、工伤事故率高、有冲动性行为、以及难于沟通等。

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员工个人可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

五、论述题:试述如何评价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各种组织,各种组织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迎接挑战,不断调整与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行为的合理化,组织行为合理化就是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和合理,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造出更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组织行为合理化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它是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反映,所以其评价准则和尺度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通常一个组织公道正派的行为准则包括明确的长远理念、开创新的事业、兴和谐之道、立诚信之本。结合组织对员工行为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组织对内行为规范和对外行为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组织的静态、动态和心理要素等方面的评价准则和尺度。具体来讲它包括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组织气氛的和谐性、组织成员行为的绩效等方面。

六、案例分析

答:(1)因为唐文为了便于自己对公司进行集中领导,有利于他实施控制与管理,所以要对以前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直线职能结构:他包含了直线关系、参谋和委员会,管理层次分明,且具有集中领导,便于调配人力、财力和物力;职责分明,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秩序井然,使整个组织有教高稳定性的优点。

原先的组织结构具有多头领导、权责不明、管理层次混乱、管理跨度不合理等缺点。

(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① 来自公司上下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② 因地位变化产生的阻力;

③ 来自人们的生活习惯方面的阻力;

④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职责或批评等。

(3)他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① 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② 要利用群体动力,发动群众讨论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③ 举办培训班,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

篇8:讨论式教学法案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本科生160名, 其中女生144名, 男生16名。采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李继平主编的《护理管理学》第3版, 教学时数为32学时, 在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开设, 已经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

2 方法

2.1 教学准备阶段

2.1.1 学生准备

课前由课程负责老师将学生分成2个大组, 每个大组再分成8个小组, 按照不同时间分别进行两轮次的实践教学。每小组10名成员配备1名专职教师和1名研究生。学生利用课前业余时间自学教材、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文献阅读等相关章节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1.2 教师准备

课前1周由课程负责人及所有带教教师一起根据教学大纲、学习内容的要求决定本次实践课学生理解困难、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典型临床病例。让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能领会到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宗旨, 最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2.1.3 案例准备

选取的案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把真实的情景引入课堂。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教材内容及工作经验进行编写、从临床工作中收集有代表性的真实病例、有代表性的影视短剧、热点新闻等多种形式。有护理教育者提倡采用临床真实病例资料编写具体案例, 这类案例取材真实, 因而案例中的护理情景更逼真,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2]。

2.2 教学实施阶段

目前, 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护理管理学》课程中已展开应用, 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关键在于结合护理管理学自身特点, 灵活使用案例。

本科生阶段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要学习任务, 护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学生无任何临床工作经验, 因此, 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结合该群体的特点, 要从传播基础知识转变为培养临床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为重点。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够根据案例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并初步掌握常规的沟通技巧并融入人文关怀技能。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自学—呈现典型病例—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其中, 以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作为教学重点:以“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为指导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派出1名代表公开汇报本组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及学习成果等, 允许其他同学自由提问, 并由汇报者及成员回答。汇报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对汇报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及解释, 最后指出该病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要求, 达到的学习目标。

2.3 教学评价阶段

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同学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 分为3部分。 (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自行设置的问卷,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对小组每位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评价并作点评。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课程讨论结束后由学生对教师在本次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不计名评价, 并在所在课程结束后由小组长统一将具体评价表上交教研室秘书。 (3) 学生的自我评价: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填写自评问卷, 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互动、资料查阅等进行自评。

3 建立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 指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性质、精确性、真实性进行个人分析、推理、解释判断及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它的培养是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传统“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只需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不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是通过典型临床病例的各个环节设计学习问题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和思考,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学习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人类卫生保健需要的重任。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运用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3]。在小组案例讨论学习中, 克服了以讲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 学生共同寻找病例中提供的关键信息, 提出假设, 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或产生问题的原因, 寻找信息, 权衡证据, 形成计划。在讨论中他们会看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并提出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新知识解答学习主题, 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课业繁重, 为了应付沉重的课业, 个体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觉得力不从心。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则是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学习, 个体可以观察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和影响, 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沟通与交流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临床教学中看到榜样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4 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 在医学中所占地位日趋重要, 其总目标是致力于保护全人类的健康。护理内容已经开始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个人辐射到群体。院校教育作为培养优秀临床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 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导致护理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中讲课将不再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它是以新的模式设计病例场景, 鼓励学习者对病例场景深入思考和理解。同时会加深学生对问题中出现的概念进行跨学科的理解。

3.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护理本科生作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承担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 其在校期间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倍受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在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已开始重视其科研能力的培养[4]。而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典型病例时跳出传统教学模式获取科学知识, 同时结合前期学过的基础课程, 利用网络、数据库、图书、期刊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文献检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总结分析问题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课程学习结束后, 学生基本能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 这为他们未来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科研思维、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 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学双方都获得了好评。

参考文献

[1]Jane J.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ticence in a bilinggual context:perceptions of business students in hongkong[J].System, 2003 (31) :457-469.

[2]周雪, 孙建萍, 陈涛, 等.仿真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与研制[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1) :15-17.

[3]姜安丽, 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28-130.

上一篇:农产品批发市场收费管理体系模式探讨下一篇:高校教师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