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

2024-08-27

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精选6篇)

篇1: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

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邻居张奶奶家的草地上踢足球。“啪”,我踢了个飞球,不偏不倚落在了张奶奶家的玻璃窗上,“砰”的一声,玻璃碎了,掉得一地都是。我瞪大了眼睛,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撒腿就跑,球也顾不上了。

我一溜烟儿地跑回了家,心想:张奶奶一定会知道是我打破了他家的玻璃,因为球上写着我的鼎鼎大名——“汪宇祁”。她会不会把我的球没收,会不会告诉我妈妈,会不会让我赔她钱,妈妈会不会打我?……我的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过了一会儿,张奶奶来到我家,说:“祁祁,我知道玻璃是你打破的,也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以后踢球小心点就行了,到我家去拿球吧!”我大吃一惊,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她见我原地不动,就拉着我的手,来到了她家。我拿起了自己心爱的球,鞠了个躬,说了声:“谢谢张奶奶。”张奶奶说:“谢我干什么,不就是块玻璃吗?”我说:“我还以为你要打我一顿或者骂我一通,还以为你会告诉爸爸妈妈,结果你只是说了声让我以后小心点。张奶奶,谢谢您的宽容和理解。”她听了,什么也没说,就向我笑了笑,那一抹笑容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田。

张奶奶的宽容、仁慈感动了我,让我永远记得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的笑容。人生中,总会遇像张奶奶一样的人,虽然很朴实,但她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在温暖着你,因为生活处处充满爱。

作者:(祁山小学402班 汪宇祁)

公众号:hao作文网

篇2: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

塞北的冬天,人们嘴里呼出的冷气,车流里冒出的尾气,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灰暗中。在我上班的路上,每天都路过一所小学,这是城里非常著名的学校。每天在早晨上班前,学校的路口挤满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疯狂的车流和人流,不断折射出镜子的反光,很刺眼。人来人往的人们,完全不同的肤色,完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那么随意,那样急迫,好象一家人要赶场似的,碰撞的车,刹车的声音,激烈时会突然爆发出力量,身体几乎被喧闹撕裂,在街道上流淌。

人群中闪烁着稚嫩一个个的脸。有个男孩子下车后嘟囔着,抱怨来得晚了,爸爸小心的陪着不是。然而有个戴着袖章的小女生,挡住了他的去路,告诉他,你怎么没有戴红领巾?他嗫嚅地说,忘记了。他还不时地望着远处的爸爸,好像犯了多大错似的。一个老太太手里拿着一打红领巾在叫卖,这可救了许多孩子的驾。她站在酒吧门口的台阶上,暧昧地笑了笑。也许她看穿了我们的钱包,也许看到了孩子们的毛病,当然老太太却很安详,很自得。优雅女士和容光焕发的`先生不时从身边经过,甚至碰到了她的衣角。

在楼的拐角处,有个中年妇女和她的孩子站在那里,好像母亲在教孩子背课文,还是练习英语。我已经观察了好多天了,天天那样。我不仅向她们站的那个墙角走去,她试图藏住自己的脸,不致被马路上经过的人全部看清。而看到我时,她暖暖的一笑,借以表达友好之意。她身边放着一个破旧的自行车,车子上有某报的标识,车上是今天的一张报纸。我知道她是一个送报纸的。她并不漂亮,脸上还算清秀,我看出了她的辛苦,她的沧桑挂在脸上。街道上的煎饼摊,女老板在吆喝着,向路人抛送着笑脸。常有开私家车的人开着车窗在放着歌,还有车载音乐伴奏,吸引了路上行人。还有立交桥下躺倒的流浪汉,人们冷漠的眼睛,然后纷纷夺路而走,四散逃遁。

我离单位越来越近,时间却紧追上来。我想象一天快乐起来,徒增烦恼,但是总接受这种暗示,影响我的情绪,可是我们不能远离都市,即使漂泊,也成定势。我不可能回到穷乡僻壤无声无息地生活,去坚守自己的村庄。可是如果我们不留意这样的景象,就不会感觉到沉重。人们总希望阳光是明媚的,总是阳光的笑脸。事实上,人们常常在幽暗的光线中随风游荡。

想起诗人刘亚丽的一首诗《星期天》:

清早起来我洗净脸洗净手

我弹去衣服上的灰尘

我慢慢地掰饼

慢慢地斟酒

是没有发酵的白面饼

酒是血红颜色的葡萄酒

我吃着无酵饼

喝着葡萄酒

直喝得这蓬勃强壮的身体

恹恹地瘦下去

……

篇3: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笔者在17年的从教生涯中, 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 认为当代教师可通过以下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领。

一、强调修养, 让学生的眼界更高远

“修养之于心地, 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 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修养”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学生更需要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培养包括理想、自强、自信、自尊等品格在内的精神追求, 以面对激烈的竞争, 所有这些都最终指向了学生的修养。

因此, 笔者常对学生强调“修养即人生”“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站立多高都是由于自身的修养决定的”, 常和学生交流“行远自迩, 高者自卑”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保持热情、昂扬斗志、自强自爱;引导学生在在一点一滴中注意个人行为、加强个人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中学生常常会在某方面或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领。而在对学生进行修养引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引导的艺术, 最集中的体现是在批评的艺术和理想的教育上。

高2010级10班是学校文科有史以来高考结果最为理想的班级, 阮秋剑同学获得重庆市文科第一名, 这样一个被无数光环笼罩的优秀男孩一度也有自己的遗憾。笔者发现他的遗憾是在刚升入高三时收集的个人信息档案上。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弥补不足, 在刚升入高三时笔者在所带班级进行了一次个人信息统计, 其中包括“过去两年最大的收获”、“过去两年最大的遗憾”、“最想考上的大学以及喜欢它的原因”、“高三一年最渴望的事”等项目, 阮秋剑同学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重视组织能力和艺术技能的培养”, 最想考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 剩余一年最渴望的事是“成绩还能有较大提升”。通过这种艺术的批评、理想的教育等引领, 使包括阮秋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下决心进行弥补, 更使同学们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并在高三一年里奋发进取, 正视并克服一切困难, 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阮秋剑同学获得重庆市文科第一名并考取自己执着追求的北京大学外, 另有4人走进清华北大, 600分以上的同学31人, 47人考入全国一流大学。作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600分以上仅8人、500分以下11人之多的初始混编班,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和对学生修养的强调与引领是分不开的!

二、量身规划, 让学生的爱好成特长

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愈发泛滥, 导致社会对中学生的价值导向唯清华北大是瞻、非重点大学不走,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复制了父母家人和社会的“理想”。这种情况, 尤其需要教师保持清醒头脑, 本着真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 对学生进行量身规划、个性规划,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 对其爱好进行发展和打造, 把爱好变成特长、专长, 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2010级的向某同学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成功发展个案。该同学从小酷爱播音主持, 进入高中后, 因课业压力大而一度忽略了这个爱好。父母对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她更是寄予厚望, 期待她考取一流名牌大学。肩负着亲人期望和学业压力的她痛苦不堪, 不知该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进入高三后, 在笔者的调查中, 了解到了该同学真正的理想和矛盾的心理, 于是, 对向闻捷同学进行了量身规划和个性打造, 根据该同学爱好播音主持的实际情况, 为她确立了奋斗方向----中国传媒大学, 建议该同学参加主持人的专业培训, 并将班级、年级、学校各种主持策划活动交付给她, 努力把爱好打造成特长。在兴趣的引导下, 在梦想的支撑下, 从两股战战几欲放弃到从容自若获得金话筒奖, 在苦痛的坚持中向同学也收获着自信与快乐。经过高三一年的训练与学习, 该同学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考取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这段被称为“重庆高三学生最难熬的日子”为她带来了实现梦想的喜悦。

她的同学向某某是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该同学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写作创作天赋, 进入高中后的她更是如鱼得水, 大展创作才能。因此, 笔者为她量身规划, 鼓励该同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发展爱好, 发挥特长。向同学不负众望, 一举获得重庆市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并最终作为特长生考入北京大学影视编导系,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发展个案, 他们先后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喜爱的专业。这些案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教师可以、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量身规划, 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三、智慧引领, 让迷失的学生找回自我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 难免会有很多时候迷失自我, 迷失方向。这个时候,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运用科学的方式, 引领学生走出迷途, 找回自我。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条走出迷途的道路、一种找回自我的方法, 而不是空洞的、隔靴搔痒式的话。笔者最不喜欢许多教师的一句口头禅“你心态好的话, 成绩会更好”, 因为这样毫无价值的话并没有真正提供给迷途的学生找回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学生为什么心态不好?怎样让他的心态好起来?这才是为师真正应该关注和做到的。

那么, 该如何授之以“渔”呢?笔者认为, 要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 (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养生学等等) , 用智慧的方式进行引领。

这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广博的知识。例如,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可以运用到对学生的引领中。在每次大型考试之前, 笔者总是对自己的学生重复这样一句话:“这只是一次平时的作业。”消除大型考试带给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 引领学生专注于考试本身, 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结果, 不患得患失。事实证明, 利用“瓦伦达效应”的启示来引领学生效果很好,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又如, 进入中学后, 很多同学有不吃早饭或不按时吃早饭的坏习惯, 如果我们只是硬邦邦的“劝说”学生按时吃早饭, 学生能力行者恐怕很少。但如果运用了中医养生的知识进行引领, 学生能重视早饭者就会很多了。中医上讲, 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对应着人的器官:早7:00---9:00胃经当令, 这个时候需要进食, 从子时开始到胃经当令之间, 实际上是人体资源的重新分配, 这时候吃早饭, 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也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没有吃早饭, 到了9点的时候就会出现空运化, 出现头晕。胃酸分泌, 又没有食物摄入, 胃酸就会腐蚀人的胃壁, 长此以往, 就会有胃炎、溃疡, 甚至穿孔的危害。利用中医养生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重视休息, 不开夜车, 摒弃蛮干, 高效学习。

智慧引领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是老师引领学生、增强个人魅力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在学生迷茫时,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喜好进行智慧引领,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余某是高2007级16班的同学, 一个被大家称为的“数学天才”优秀同学, 所有人、包括他本人对自己的数学水平都保持着高度的自信。带着自信, 他满怀希望的走进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赛场, 然而揭晓的成绩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余同学竟然落榜了。心灰意冷的他难以承受这个结果, 一度神情恍惚, 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笔者了解情况后, 根据该同学的个人喜好 (该同学酷爱坐火车) , 在距离高考仅40多天的情况下, 建议家长陪同该同学坐长途火车放松。通过这次历时7天的长途旅行, 该同学心情好转, 自信重拾, 并在返渝的第三天夺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的第一名, 同年以669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综上可见, 教师的智慧的引领, 真情的帮扶能够让学生在迷失中找回自我。

四、苦乐与共, 让追梦的学生收获成功

学生成长的路上少不了苦乐与共的伴随,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伴随者、心话的倾听者、信息的传递者、决策的辅佐者, 陪伴成长, 走进心灵。初2001级1班是笔者带的最后一届初中学生, 这批孩子在刚入学时, 整个班级的状况用老师们的话来说“简直糟糕透了。”全班只有一名统招生, 平时各科成绩平均低于其他班20多分。从1998年到2001年的三年里, 笔者陪伴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和学生苦乐与共, 激发出了学生们的“五劲”:钻劲、韧劲、巧劲、拼搏劲和创新劲, 帮助学生实现了梦想:升学考试中全班有21名同学 (不含10名体艺特长生) 考上了本校高中部, 摘取学校升学榜首;同时, 该班活动丰富, 全面发展, 荣获市级、校级各种奖励30余次, 以至教室里最后连奖状的张贴处都没有了。

篇4: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

如今,女儿已经9岁,许戈辉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女性的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母亲——

我希望女儿能学会取舍的智慧

2005年4月,许戈辉生下女儿,休完产假后,她立即重返职场,与同事倾力打造新栏目《戈辉梦工厂》。为此,她不得不将女儿交给在北京的保姆,过起了在京港两地来来回回的“飞人”生活。对于和年幼女儿之间的分离,许戈辉说:“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女儿这么小、这么可爱,我很想陪在她身边,亲眼见证她成长的点点滴滴,有一阵子我甚至想过以后就做个全职太太算了。但是作为母亲,我很希望女儿将来是一个有着自己事业的独立女性,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将来又如何要求女儿做到?”

身为电视人的辛苦,不深入其中的人很难体会。尤其是作为两档节目的独立制片人,事无巨细都得亲力亲为,许戈辉常常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穿上了红舞鞋的舞者,根本就停不下来,“如果突然有半天的时间我没有任何事情,我不会觉得欣喜,而是觉得恐慌,忙碌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每次离开北京的家,和女儿告别时,她都会对女儿说:“妈妈要去工作了。”女儿问她:“什么是工作?”她想了想,告诉女儿:“工作是一件很美好很快乐的事情!”有一次,许戈辉的朋友到她家里做客,逗她的女儿:“宝贝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呀?”小丫头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长大了想工作!”朋友大笑,说:“妈妈是个工作狂,结果生了个女儿也是工作狂!”

说许戈辉是工作狂一点不假,她说:“节目当中我都会精神饱满妆容整齐,可平时常常一大清早就黑着眼圈,蓬着头发,抓起桌上的小熊饼干和助手谈创意。”而这些小熊饼干,都是女儿给她的。因为她从北京的家匆匆赶往机场去香港,往往来不及吃东西,这时候女儿就会把自己喜爱的小熊饼干装在塑料袋里让妈妈带上。许戈辉说:“我女儿从没有因为我要离开她去工作而哭闹过,也许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很早就知道:妈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女儿大了一些后,为了能多和女儿待在一起,许戈辉开始带着女儿上班。在她家里,有一只小小的粉红色拉杆箱,那是属于女儿的。在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女儿就拉着这只属于自己的拉杆箱,跟在妈妈身后,穿梭于机场,往返于北京香港之间。而在凤凰卫视许戈辉的办公室里,她的办公桌对面,还有一张四方的小书桌,那是女儿的位置。从小,女儿就坐在那里,看妈妈思考、打电话、和人讨论……有一次,许戈辉和同事讨论节目改版的事情,说得兴起,不知不觉就过了三个多小时。等到同事离开,女儿才出声:“妈妈,我要小便!”她这才想起女儿的存在,连忙抱起女儿,发现女儿的裤子已经全湿了,她心疼地责备:“怎么不叫妈妈呢?”女儿回答:“因为你在工作啊。”还有一次,许戈辉带着女儿在咖啡店,突然想起丁健当天就在这附近和人谈事情,就对女儿说:“爸爸就在这附近,我们把爸爸叫过来好不好?”没想到女儿很认真地说:“你太不懂事了,爸爸在工作,我们不能打扰他。”那严肃的小模样把许戈辉给逗乐了。

这样耳濡目染的结果,是女儿有着超出于同龄人的专注和认真。交代给她的事情,她总是要求自己能按质按量完成。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就曾经告诉许戈辉:“你们家小孩有完美主义倾向,无论让她做什么事情,哪怕是让她擦个桌子,她都会擦得比别的小朋友干净。”许戈辉开玩笑:“将来哪个老板能雇佣到我女儿绝对是福气,她会是一个超级敬业的人。只是这样她会很辛苦吧。”

许戈辉说:“作为职业女性,辛苦是难免的,但我希望女儿能学会取舍的智慧,不至于把自己搞得很累。”比如平时她为工作倾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让她对女儿和丈夫有很多歉疚,为了争取多一点时间陪伴家人,她不做饭,不洗衣服,不做家务,所有这些事情,她都请家政人员代劳。她说:“现在家政服务这么完善,为什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呢?有空闲也可以用来和老公女儿享受三人世界呀!”许戈辉想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女儿明白:女人不一定非得要洗衣做饭,作为现代女性,能把工作做好,实现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就是成功的女人。

教育女儿用善良对待别人

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竞争和各种压力的社会里,为人父母者,总担心自家的孩子因为太实诚太善良而吃亏、受欺负,所以,总想把各种为人处事之道教给孩子,以免孩子将来受到伤害。对此,许戈辉却不认同:“我不会教孩子要圆滑要设防要强悍,我唯一希望能教会她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他人对待你的方式,都是你自己教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傻子,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会对你怎么样,而善良的人,最后终不至坠入毁灭之境。”

2007年,丁健卸任了亚信科技的CEO,作为一名战略投资者,他此时流露出更多的是沉寂之后的气定神闲。夫妇俩人在事业上都达到了平稳期,他们对于名利开始淡漠,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慈善和公益活动。也就在这一年,许戈辉以“爱心大使”的身份代言了“扶贫中国行”活动,还和丁健一起出资十几万元在河南省驻马店任店镇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取名为“健辉”小学。许戈辉说:“做这件事情,就是想给女儿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她将来可以来看一看,知道爸爸妈妈做过什么。”

他们也积极让女儿参与到慈善活动中。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许戈辉要代表凤凰传媒集团前往灾区,临行前,她和女儿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宝贝,你知道四川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地震了。”

“地震了会怎么样呀?”

“地震了,房子倒了,家没了,有些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了……”

“妈妈要去四川看望受灾的小朋友,你有什么礼物要送给他们吗?”

她刚问完,女儿扭头就走了,几秒钟之后拿着姥姥送给她的水晶手链走到许戈辉面前:“妈妈,把这个送给一个小朋友吧。”女儿还不会写其他字,只在装着手链的盒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还画了一颗心。

nlc202309031250

后来,女儿和收到这个手链的汶川小女孩结成了好朋友,女儿只要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到要留一份给“汶川的小姐姐”。女儿知道给予身处困境中的人关心和帮助,这让许戈辉非常欣慰。

这之后,许戈辉经常带着女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只要有时间,她会和女儿一起去一家孤独症患者康复中心做义工。许戈辉觉得让女儿和不同的人相处,会让她更具包容心,也更懂得体谅他人。有一次,女儿教一个孤独症男孩唱歌,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男孩突然发起脾气,将女儿重重地推倒,女儿的脸磕在凳子上,瘀青了。身边的大人都去批评那个男孩,要他道歉,而女儿却揉着脸笑嘻嘻地替男孩求情:“没事,不疼,他是因为有病才这样对我的,没关系。”

正是这些从事慈善活动的经历,让许戈辉的女儿身上毫无独生子女的傲娇之气,相反,女儿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孩子。也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女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陌生人之间,都极具人缘,许戈辉戏称女儿“人气比我还旺”。有一次,女儿要参加幼儿园的围棋比赛,结果当天起晚了,又赶上堵车,眼看已过了比赛时间。可当许戈辉带着女儿赶到幼儿园的时候,比赛还没开始——原来所有参赛的小朋友见许戈辉的女儿还没来,一致要求推迟比赛开始的时间。因为温柔善良而结下的好人缘在这种时候派上了用场,也验证了许戈辉的教女理念:用善良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善良对待你。

对于善良这种品质的看重和培养,不但使女儿受益,同时受益的还有许戈辉本人——女儿非常尊敬父母。每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许戈辉和丁健都会收到女儿亲手制作的卡片。在今年刚刚过去的这个母亲节,女儿在给许戈辉的卡片上画了妈妈的肖像,还写上:你是我眼里最美的妈妈。许戈辉说:“虽然她把我画得很丑,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但我的心里,那个甜呀!”

学会当女儿的欣赏者和鼓励者

说起对女儿的期望,许戈辉总是简单地用三个字来概括:有见识。怎样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在许戈辉看来,无非也就是两条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让许戈辉感到欣慰的是,女儿从小就酷爱阅读,“有时候带着她工作,怕她一个人呆着无聊,就扔给她一本书,基本上我就可以放心去忙了。”从小到大,女儿最喜欢的礼物是书,现在,刚9岁的她已经拥有两千多册藏书了,也因此,女儿似乎比同龄人更喜欢思考。有一次,女儿对许戈辉说:“妈妈,我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许戈辉当时就拥抱了女儿,对她说:“太棒了!这也是妈妈的理想,不管能不能实现,妈妈要和你一起努力!”

女儿之所以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得益于许戈辉和丁健都是喜欢阅读的人。“在我们家,周末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灯下,一人抱着一本书,看到有意思的地方,随时讨论——女儿在这种氛围里,不可能不受影响的。”许戈辉印象最深的是女儿刚满周岁的时候,有一次自己坐在地板上翻一本图画书,过了好久没动静,许戈辉一看,发现女儿正趴在地板上默默地流泪,而那本图画书翻开的那一页,讲的是一个日本小女孩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宠物猫……

许戈辉说:“我经常听一些妈妈抱怨,说孩子不喜欢看书,我都会反问:那你看书吗?如果你的家庭里没人喜欢看书,那怎么能要求孩子喜欢看书?”

至于“行万里路”,许戈辉说:“女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她旅行了。”每次选择旅行地点的时候,许戈辉会刻意选择存有强烈反差的地方,比如他们会去英国、美国这些高度发展的国家,也会选择去云南的山区、非洲的沙漠地区。她说:“我想让女儿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处境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智慧。”比如女儿5岁的时候,许戈辉和丁健带她去西亚,一家人和当地的牧民同吃同劳动。长老们看到许戈辉在帐篷里有模有样地烙饼子、打扫卫生,觉得如果作为新娘送聘礼,“她至少可值300头骆驼”。而女儿和牧民的小孩玩得不亦乐乎,那些孩子对待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姑娘非常友善,教她怎么搭帐篷,怎么骑骆驼。告别的时候,有一个牧民的孩子还将家里珍藏的一个牦牛的头骨送给他们,大家都感到依依不舍,女儿还哭了……那些牧民生活困苦,但每个人都活得那么开心,人也都是那么可爱,这让女儿很早就意识到,人的品质和幸福感与财富无关,这也让女儿从小就是一个具有平等意识,没有势利和虚荣的人。比如,她对家里的阿姨、小区的保安,甚至是大街上的乞丐都非常有礼貌,因为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很了不起的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女儿这种大气和谦卑,让许戈辉非常欣慰。

而今年的暑假,女儿已经完成了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独自去了广西的阳朔。从订票到订旅馆,许戈辉都没有插手。女儿在阳朔的日子,她也只是每晚打一个电话,其他的时间都忍住自己的担心,不去叮咛和过问。而女儿最终也平安归来,兴高采烈地给他们讲述这一路上的见闻:她怎样和青年旅社里的旅伴一起做饭、一起游玩;怎样帮助流浪歌手收钱,人家还请她吃饭;怎样和三轮车夫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最后人家竟然没要她的钱……看到女儿兴高采烈满面红光的样子,许戈辉感叹:“孩子的潜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潜能被家长所谓的爱与担心所磨损和埋没。”

这次独自旅行的成功,让女儿增添了自信与勇气,现在,她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的旅行了,并且要求:“你们别跟着我,我要自己去。”许戈辉有些失落又不无骄傲地说:“她才9岁,就不肯带我们玩了。未来的日子,我们要习惯当一个欣赏者和鼓励者的角色,陪伴而不是干涉她去走属于她的这条人生之路。”

(未经作者许可,本文禁止转载、改编和网摘)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

篇5:在路上散文随笔欣赏

昨天晚上,我稀里糊涂做了一宿的梦,三十五六年啊梦一宿。

梦见了,我上职高那会儿,李老师有一天他在课堂上,给我们念了一张报纸,报纸上说,现在农民作家少,当时的课堂上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于我而言那一刻在我的心里,偷偷地就埋下了当作家的种子,我要做那其中的一个。

我那时赶上了好时候,那时是期刊的辉煌时候,我可以借到很多当时的期刊.月刊。比如《芒种》.《鸭绿江》.《中国文艺》.《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等等。我爱看书,喜欢书本里纸上的墨香,享受在其中。

其实我坚信鲁迅先生说的:“作家是教不出来的。”我也知道莫泊桑和福楼拜的故事,可是我还是报了那时的《小丫》第三期的函授,我把我写的作业寄去,老师回信告诉我去看看《荔枝蜜》,我一瞅,就知道这个老师也就是一个教书匠,在那之前,我就看过韦君宜老师说过,大意是不要钻进别人设的框框里去,博采众家所长的.话,我又报了长春日报社的《小说月报》。我又想起了那年的冬天,我坐在马车上,拉了一车的苞米,卖了公粮,把仅剩的钱背着父母,瞒着妻子,私自做主交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费,那时的函授,国家是不承认学历的,正合我意,我已厌倦了考试这种形势,只是想系统地掌握一下知识。

梦见我自己,我的作业,自认为能成为作品,揣在兜里坐着火车上沈阳,到了沈阳,已经看不到《鸭绿江》期刊了,我又坐着火车到长春,却看不到一本散文的期刊,又一头扎进了《盘山文艺》,不满的是内部月刊,我耷拉着脑袋回来了,来到柳树旁,倒在路旁的草丛里,闻着草的清香,看着萋萋碧草连天去,看着草丛里探着头的蒲公英的花儿,来亲吻我的脸颊。老柳树抚摸着我满是汗水的头,安慰我:“梦想并不是很遥远,它不在天边,也不在云端,它就在你的脚下,是走一步,近一步。”

篇6:成长路上的故事散文欣赏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如何过好这一生。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我们前往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一段旅程。

最初对于“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我简单地认为这就是要我们尽可能地多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拓宽视野,增长见闻,就能得到丰富的`收获,成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后来,我渐渐认为这不仅仅是指旅行带来的快乐,还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得与失。

旅行的意义并不仅止于探索世界,更重要的是探索心灵。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所见所闻得到启发,当旅行结束的时候能够有所领悟和成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如果旅行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那么等旅行结束的时候很容易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因为依然不知道要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反而希望能够一直在路上,使旅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很多人都期盼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厌倦枯燥又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部分人背负着许多责任,让他们无法潇洒地随时旅行。其实,即使不能旅行,我们也能让日常生活变得快乐和丰富。

又犯傻了,写到这哈哈!!!

很多人都期盼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厌倦枯燥又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部分人背负着许多责任,让他们无法潇洒地随时旅行。其实,即使不能旅行,我们也能让日常生活变得快乐和丰富。

活着是需要目标和动力的,如果缺少这两样东西,那么活着往往只是在混日子,得不到满足感,还会渐生不满。拥有了目标和动力,即使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彷徨,也能够找回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为了更好的生活继续努力。每当得到收获和进步的时候,那份喜悦就会加倍,让人对未来有更多的期待。有得就有失,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之中度过,最终懂得珍惜。

当新年到来时,很多人都认为新的一年是新的开始,所以对来年充满期望。可是能够改变现状的并不是新年,而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新开始,每一天都能充实愉快。哪怕前一天失恋了,抑或失业了,第二天也能打起精神开始新生活。

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于活着的每一天。不管遇到高兴的事情还是难过的事情,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过好每一天。生命中有阳光灿烂的时候,也有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天气,但是可以调适我们的心情去适应不同的天气。我们不仅要在晴天的时候欢笑,还要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微笑前行。

上一篇:四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下一篇:英语专业的简历表-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