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2024-09-08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通用9篇)

篇1: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5]37号 【发布日期】2005-08-23 【生效日期】2005-08-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穗府办[2005]37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市政府同意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为主,选择一批学有专长、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一定知名度,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熟悉的专家学者,通过聘任的形式,组成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

(一)聘任条件和程序。

1.聘任条件。具有高级职称,在本专业范围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热心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身体健康,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责任心强。

2.聘任程序。专家候选人一般由市政府工作部门和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推荐,也可由市政府领导直接推荐。符合条件、适宜入选的,推荐单位征得本人同意,由被推荐人填写推荐表格,推荐单位审核并加具意见后送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对推荐单位报送的推荐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聘任条件的人选报分管副市长审定,批准后以市政府名义发给专家证,并予以公布。

(二)分类编组。

首批入选的118名专家,按专业、方便、高效的原则分为14个专家组,即: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商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电子信息业发展、对外经济贸易、金融财税、依法治市、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与管理、科技教育与人才、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每个组由5―15名专家组成。

(三)动态管理。

专家人选原则上每三年聘用一次。专家库人数、成员和编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补和调整。因触犯法律受到刑事处罚或有其他与决策咨询专家条件不相称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的,按程序予以解聘;聘期内不参加咨询活动,或未提出任何意见、建议的,期满后不再聘任。本人也可自愿退出专家库。

二、工作任务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是市政府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智囊”作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战略与战术的结合、务虚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上,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决策前的咨询、决策过程中的论证和对执行结果的评估。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对本市发展和改革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研究,提出对策性意见和建议。

(二)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预测和研究,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市政府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突发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意见。

(四)对本市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或重要课题、工作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与论证,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科学依据。

(五)对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或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理论性总结分析,形成指导广州市发展的理论和经验。

三、运作方式

为充分发挥专家库的作用,应保持政府与专家的紧密联系,畅通渠道,形成快速、灵活、高效的决策咨询运作机制。

(一)个别咨询。市长、副市长根据需要邀请某位专家或若干位专家座谈,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直接听取意见,或就某些具体事情征询意见。

(二)小组咨询。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就某项决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召开咨询论证会,或邀请有关专家参加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召开的相关会议,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三)专题研讨。市政府或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重大项目或重要课题、工作方案,召开专题研讨会,征询专家意见。

(四)建立专家库网站。形成政府与专家网上交流平台,专家可在网上就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编辑出版《决策与咨询》简报。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整理,刊登于《决策与咨询》简报,报送市政府领导,并抄送有关部门。

四、工作条件

(一)视工作需要,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应邀可列席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受委托开展专项调研,需向市有关部门了解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用有关资料时,市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配合。专家库专家不能以“市政府专家”的名义从事与此身份无关的活动。

(二)建立专家库专项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市政府对决策咨询专家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建议和研究成果时,付给相应的报酬,但不发固定的津贴。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组织的会议、活动或委托的工作,由相关部门给予报酬或经费支持。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在市长的领导下,由分管政策研究工作的副市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市政府研究室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与专家的联系、沟通;组织市领导确定的各类咨询活动;协调各部门开展相关的专家咨询和调研、论证工作;建设和管理专家库网站;编辑、出版《决策与咨询》简报;管理专家库专项经费。

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标志着我市政府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全市各单位加强与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益。

附件: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8月23日

附件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

(各组以姓氏笔划为序)

一、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王 琚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龙志和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

刘江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

许学强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李永杰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广汉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

郑天祥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隋广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二、工业经济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9人)

宋献中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李葆文 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

张光宇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张毕西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湘伟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陈 勇 广东省科学院院长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上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胡 军 暨南大学副校长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三、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李晓方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

陈 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骆世明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温思美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蒋宗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四、商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田 宇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现代流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江帆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永安 暨南大学教授

徐印州 广东商学院副院长

彭 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

鲁开垠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五、交通运输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5人)

余 志 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

徐建闽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温惠英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靳文舟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

戴 炜 广州市规划局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规划室主任

六、电子信息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7人)

韦 岗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

孔学东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

许宁生 中山大学副校长

李 磊 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所长

张 凌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

陈建新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林 鹏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广东分中心副主任

七、对外经济贸易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左 正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朱名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新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张 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

徐真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

董小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八、金融财税决策咨询专家组(10人)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王晓华 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主任

朱列玉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

任兆璋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陆家骝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所长

郑成文 广州市社科院金融所所长

林平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庾建设 广州大学校长

黄子励 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舒 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

九、依法治市决策咨询专家组(12人)

王乐夫 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刘 恒 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

任剑涛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

吴家清 广东商学院院长

张永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育法制所所长

郭小聪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党委书记

黄建武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符启林 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谢石松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舒 扬 广州大学副校长

程信和 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蔡彦敏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十、城市规划设计决策咨询专家组(15人)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

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华 林 德国HI乃建筑与城市设计(国际)事务所首席设计师

吴 晨 英国泰瑞法瑞设计公司中国区董事

张 楠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张在元 中国广州国际生物岛总规划设计师

张弈和 澳大利亚哲思建筑设计国际有限公司设计董事

金广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

周 恺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 健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俞 军 德国慕尼黑亚尔派国际建筑设计总公司副总裁

陶 郅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崔 恺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副院长

曾 捷 广州美国CIC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设计师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十一、城市建设与管理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王如荔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周福霖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赵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

胡勇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黄建云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潘蜀建 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魏清泉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十二、科技教育人才决策咨询专家组(10人)

王国健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刘人怀 暨南大学校长

李元元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李明华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周 霞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莫 雷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黄宁生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

黄达人 中山大学校长

蔡笑岳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颜泽贤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十三、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申曙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 丘海雄 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江涛 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

张炳申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范中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罗明忠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所副所长

徐林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谌新民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所所长

十四、公共卫生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冉丕鑫 广州医学院副院长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敏生 广州医学院院长

林曙光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钟南山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研究所所长

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徐安龙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黄烽军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涨渡湖、龙王咀农场,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招商引资决策水平,建立健全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相结合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经区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区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区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

召 集 人:叶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童耀明副区级干部、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成员:樊志宏市发改委副主任

苏海峰市经信委总工程师

雷晓康区政协副主席

邱新德区发改委主任

陶亚华区经信局局长

张雷咏区财政局局长

姚胜明区国土规划局局长

洪保平区环保局局长

赵昌旭武钢集团武汉江北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少稀武船重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教澜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

代士玉建行新洲支行行长

陈国平工行新洲支行行长

陶宏国农行新洲支行行长

彭颢农商行阳逻开发区支行行长

二、工作程序

区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区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的时间和地点,由区商务旅游局负责会务组织工作,项目所在街镇场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专班负责人列席会议。

三、工作职责

(一)项目准入论证。对拟引进的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的政策适应、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确定是否允许项目引进。

(二)项目选址论证。结合我区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拟引进项目的具体选址意见。

(三)项目用地规模论证。根据项目投入产出情况,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出科学的项目用地规模。

(四)项目评估考核。对拟引进项目投资规模难以确认的及对招商引资考核有疑义的项目进行评估和复核。

四、工作要求

区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要从全区发展大局出发,立足我区实际,着眼长远,对项目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证,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个人意见。

五、经费保障

区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经费在全区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中据实列支。

篇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为继续推进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诚信建设,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促进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根据国家部委有关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文件规定,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建立广州市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 (试行) ,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则

根据中央纪委《关于转发 (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的通知》 (中纪发[2011]16号) 要求, 制订《广州市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诚信评价评分表》 (以下简称《评价评分表》) , 对我市的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进行量化评价, 向社会公开各项评价结果, 通过建立诚信综合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信誉, 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 从而促进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评价范围

依据《广州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05年第4号) , 凡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 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合法生产经营, 进入我市行政区域销售的板材类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均须参加企业诚信评价。

三、评价内容

分为控制项、一般项、监督项三大项, 具体包括有基本条件、企业情况、诚信建设、企业管理制度、试验室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检查、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数据报送、获奖与行业互动、不良行为处罚等十二类。

四、评价方式

企业诚信评价采取分项考核计分方式, 按照《评价评分表》逐项考核评分。各申请企业依据《评价评分表》先自查并将结果上报我办, 我办根据企业申请确认情况, 制定评价计划, 并组织评审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考核评价。我办对企业诚信评价分值实行排名动态管理, 各企业评价总分的排名将定期在我办网站http://www.gzqgb.com进行公示。

五、评价管理

我办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诚信评价结果将作为企业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确认的依据之一, 对诚信评价排名靠前的企业优先推荐使用。

附件:1、《广州市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诚信评价评分表 (一) 》

2、《广州市板材类新型墙材企业诚信评价评分表 (二) 》 (略)

2013年10月15日

联系人:向文永

联系电话:81309861

附件1

篇4: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为推进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保障肉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区域集中处理与企业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辐射范围明确,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到位,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全覆盖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养殖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提高生产经营者对病死畜禽危害的认识,全面落实其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遵循就近、快捷、安全的原则,规范处理方法、保障正常运行,确保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规范化、常态化。到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面广、运转高效、生态环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监管长效机制。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总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等水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等部门收集清理;在乡村或城市非公共区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发现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组织收集清理;在城市公共区域发现的病死畜禽,由发现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清理。二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大型养殖场、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要配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自主处理。

(二)统筹规划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生猪调出大县、其他畜禽养殖大县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根据本地区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情况,建立集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依据辐射范围、处理能力,每个中心配套建设收集点,配备冷库、运输车、运输袋等设施设备,2017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其他养殖县按“合理规划,联合建设”原则,建设规模适度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收集点;养殖分散等边远山区,宜采取深埋等自然消纳的方式处理。鼓励跨行政区域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二是大型养殖场、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要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委托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委托处理的,必须建立与生产或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病死畜禽暂存冷库。三是农村散养户的病死畜禽,采用“定点收集、统一暂存、集中处理”的方式实施无害化处理。

(三)完善配套保障政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鼓励采用PPP模式,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补助为辅,市场化运行。各级财政对无害化处理中心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商省农委制定。要建立与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扩大到所有生猪养殖场(户)。病死畜禽的清理、打捞、核查、举报奖励等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无害化处理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和保险联动机制。各地要将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理赔相结合,建立动物防疫与保险联动机制,将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赔付的前提条件。在完善生猪、奶牛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家禽和其他类畜种保险。全面落实保费补贴,逐步实现应保尽保。保险机构要加强养殖业保险查勘员的管理,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提示、督促投保人规范处置病死畜禽。

(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屠宰、加工制售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经营未经检疫检验以及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畜禽产品等违法行为,杜绝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调查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案件时,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始终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六)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按照“稳定总量,调整结构,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推进畜牧业由传统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动物防疫服务水平,切实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源头减少病死动物数量。建立健全规模养殖环保准入机制,落实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三同时”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明确分工,有序有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做好项目立项、项目资金、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按期完成。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和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

(八)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畜禽养殖、运输、屠宰、冷藏、加工等从业人员培训,落实生产经营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主体责任。建立非法处置病死畜禽有奖举报机制,对违法销售、屠宰病死畜禽和加工、制售、经营病死畜禽产品的企业纳入监管"黑名单"。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篇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发布文号】穗府[1999]46号 【发布日期】1999-05-13 【生效日期】1999-05-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压减公文的通知

(1999年5月13日穗府〔1999〕4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近几年来,各单位上报市政府的公文,呈明显上升趋势。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不利于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克服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关问题的通报》(国发[1999]9号)关于“切实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的精神和《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关于公文处理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市领导关于“坚持按程序办文”、“改变文山会海状况”的多次指示精神,坚定对市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作大力压减。各部门、各单位1999年上送市政府的请示、报告等,要尽可能压减数量和篇幅,要比1998年大幅度减少(各部门、各单位1998年上送市政府的请示、报告数量附后)。市政府办公厅将适时通报各部门、各单位的发文情况。为实现压减公文的目的,特提出要求如下:

一、一、不该发的文件坚持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原则上不发。

二、二、会议解决了的问题或会后已发会议纪要的,一般不再制发文件(因会议纪要本身就是文件)。

三、三、要通过协商等形式解决的问题,不以行文的方式解决。

四、四、严格遵循公文处理“党政分开”的原则。主送市委的公文由党的机关行文,主送市政府的公文由行政机关行文。同时主送市委、市政府的公文,由党、政机关联合行文。

五、五、“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主送市政府的“请示”,一般不要抄送市领导。

六、六、除市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的请示、报告,应当报送市政府,原则上不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个人。不按此规定办的,由领导秘书作退回处理。

七、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须经市政府审批的事项,经市政府同意后,也可以由部门发文,文中可以注明已经市政府同意。属于要求解决的具体问题,应按照部门职权范围,直接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如要求减免市政建设费、土地出让金等各项各费和申请用地、机构人员编制、项目立项等,均应直接向有关主管部门行文办理。市政府办公厅收到此类文件,作退回处理。

八、八、呈送市政府需要解决问题的公文,涉及到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各单位、各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或地区协商、会签,并附上有关部门意见。未经协商就将问题上报,或上报时不如实反映协商意见的,作退回处理。

九、九、不属重要情况,不要专门行文报告。各部门的内部文件,如工作方案、计划、措施、工作进度、总结和领导讲话等需与有关部门沟通或告知领导同志的,可通过本单位情况简报等信息渠道反映,也可报送市政府办公厅信息部门纳入信息途径向上反映。

十、十、市政府领导同志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由部门主办的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已印发给与会人员的,不再发文。如需发文,一般由主办部门印发。内容重要、涉及面大的,经领导本人同意后,交《广州政报》摘要编发。十一、十一、要认真压减文件篇幅,提高公文质量。上报的公文必须选择文种准备,公文格式规范,符合行文规则,文字表达准确,内容精炼,文理通顺。凡不符合《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1993]81号)规定的,退回修改重报。十二、十二、严格控制文件的印发。印发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文件,以工作需要为原则,能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发的文件,不以市政府名义发文。除涉及全市性的工作要及时印发普发性文件外,其他以函件形式发有关单位。普发性文件原则上发至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市府直属各单位(减少至最低限度)。其中以市政府令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只印制少量发有关部门存档备查,其他单位可订《广州政报》解决阅读问题。

篇6: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0]11号 【发布日期】2000-03-12 【生效日期】2000-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减公文的通知

(2000年3月12日穗府办〔2000〕1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1999年5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压减公文的通知》(穗府办[1999]22号)后,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压减公文的措施,严格把好行文关,大力压减不必要的公文,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直接向有关部门请示解决或进行协调;对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分工范围的事项,主办单位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的单位领导还亲自出面进行协商,减少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上报市政府的请示、报告的数量和篇幅减少,公文质量有所提高。从1999年6月1日至1999年12月底止,市政府办公厅呈送市领导阅批的公文比去年同期减少20%,印发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红头文件减少16.2%,压减公文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也应看到,落实压减公文措施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状况,有些单位将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上报市政府,或将未经协商的事项上报,把问题和矛盾上交;有的部门未经市领导交办,将公文绕过办公厅直接呈送给市领导同志个人;个别单位对公文把关不关,去年上报公文数量增幅较大等(1999年市政府办公厅办理公文数量统计情况附后)。为了进一步改善机关作风,转变职能,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办文办事的效率和质量,经报请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对市政府系统各单位、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在去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压减,市政府办公厅受理和呈送市领导阅批的公文要力争比去年再减少。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一、各单位要结合当前开展“三讲”教育,把减少文山会海作为落实整改的一项措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的中心工作,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努力完成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二、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对市委、市政府决定和交办的重要事项,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遇到问题直接出面协调,不能因为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而延误工作。各部门在开展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如遇涉及其他部门职责分工范围的事项,主办部门要主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认真进行协商,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凡未经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认真研究,充分协商的问题不得上报市政府。部门之间如有分歧意见需请示市政府的问题,报文前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协商。经部门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在上报的请示中,主办部门必须明确、具体地列举有关部门不同意见的理据,并附上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以便市政府领导同志决策。上报市政府的请示,必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并在公文首页标明签发人,以示负责。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公文,市政府办公厅将退回处理。

三、三、各单位都要对去年公文处理情况进行一次回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根据穗府办[1999]22号文件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压减公文的具体措施。特别是那些1999年落实压减公文措施不力、报送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未能减少甚至增幅较大的单位,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在2000年把公文压减下来。今后,各单位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必须是涉及多方面、重大的,需要市政府审批的事项。报送的公文要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力戒累赘、冗长。不属重要情况,不要专门行文报告。

四、四、各单位领导和文秘部门要严格按照《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要认真把好公文审核、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不应行文的坚决不行文。确需行文的,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办理,并做到上报的公文格式规范,文字表述准确,内容精炼,文理通顺,认真压减文件篇幅。市政府办公厅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受理和办理公文,对违反规定的公文一律退回处理。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由部门自行发文,市政府办公厅不再发文。

对各部门、各单位压减公文的情况,市政府办公厅将继续适时进行通报,肯定好的做法,指出存在问题,以便相互检查和监督。

附件(略)。

篇7: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杂志发行工作的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通知)

穗文〔2007〕32号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广州市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通

各区、县级市党委,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通知》(厅字〔2007〕8号、粤委办〔2007〕95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经市委负责同志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发行工作

《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党中央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推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委有关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党委办公室要加强协调督促,宣传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组织、纪检监察和邮政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努力把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落实订阅范围和经费,确保发行量稳定

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阅范围的规定,参照2007的发行情况,核定2008发行数量,确保落实,确保发行量稳定。全市党的各级机关,街镇党委,政府各级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所属单位,大中专院校及所属系(院、室),城镇中小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小学,都应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实际发行数量与订阅要求相差较大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发行数量。核定公费订阅报刊最高限额达到800元以上的村级党组织要订阅《人民日报》。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纪委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带头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根据中央和省委办公厅《通知》要求,中央直属企业、中央金融企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带头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文章由裤子(http:///blog/)收集

阅工作。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民航、铁路、客轮、长途客运和邮政、银行、证券交易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也要订阅、摆放一定数量的《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供读者阅读。中央、省委托广州市代管的单位,在广州市协作办注册登记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各地各类企事业单位驻广州办事处、联络站,均应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

根据中央办公厅《通知》精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级组织、街镇用定额管理的公费订阅报刊必须首先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街镇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用公费只能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中央级党报党刊、地方党委机关报刊及对本职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重点报刊。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会同财政、新闻出版及邮政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纠正报刊征订工作中不正之风的力度,对个别影响恶劣的案件要坚决查处。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出现的新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阅工作。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的通知》(粤组通字〔2003〕62号)精神,各级党组织订阅党报党刊,应主要由所在单位行政经费负担,用行政经费订阅确有困难的,可从留存党费中按不超过15%的比例(以上年收缴的留存党费为计算基数)拨出一定的党费作为补充经费。对于贫困地区较为困难的农村党支部、中小学校和困难企业党组织,除行政经费能负担的部分外,各级党委可用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留存党费统一订阅党报党刊免费下发各基层党组织,或直接下拨给基层党组织作为订阅党报党刊的补充经费。凡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的,应首先保证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并应重点保证基层单位特别是贫困地区较为困难的街镇、村(组)、中小学校和困难企业的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的具体操作办法,切实加强对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工作的管理和检查监督。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捐献给贫困地区,实施文化扶贫。工商企业订阅 《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支出,或者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可按规定比例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各级党委纪检、宣传、组织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抓好订阅范围和用公费、党费订阅等有关规定的落实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解决。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任务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本地本单位党报党刊征订工作的完成情况。有关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好落实。2008年我市继续实行“分解指标、集订分送、凭卡考核”的方法。各级党委的有关工作部门要联合行动,根据市下达的征订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宣传部门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掌握进度和指标完成情况,并注意跟进督促抓好落实;组织部门要从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党费中拨出专款,给困难企业(困难村)党组织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各级财务结算中心对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要确保资金,优先办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工、青、妇组织、中央、省委托广州市代管的单位以及没有归口管理的部分单位的征订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做好指标下达和督促、考核工作。市直各部、委、办、局机关党委(党总支)要承担起协调、督促本单位订阅工作的任务。邮政部门要及时做好收订进度的统计,并向当地党委宣传部门或协作单位反馈。各区、县级市,各局、总公司所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征订任务的,要先用行政经费或留用党费垫支统订差额,再逐一查漏补缺、及时补订。已实行垂直管理的工商、金融等市辖代管单位,负责向下属派出机构分解指标,落实收订工作。

各级各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做好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党刊发行的新途径、新办法。要大力推进《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

重点党报党刊进报刊亭零售工作,使报刊亭成为展示党报党刊形象的窗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四、确立集中征订时间和地点,及时检查督促

今年集中收订的时间为12月3日至12月7日(星期一至星期五)。

1.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部、委、办、局,中央、省委托广州市代管的单位,无归口管理的部分单位的收订点分别设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内。

2.各区、县级市在各自的机关大院内设点组织集中征订。

3.《通知》中单列的各局级单位,由各单位与邮政部门联系,在12月7日前自行组织集中收订。

各单位具体承办部门要主动做好收订的协调组织工作,认真填写、回收征订考核联(回执),及时掌握进度,检查督促。收订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将考核联和征订发行情况汇总报市委宣传部。

根据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通知》精神,我市《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行工作参照本《通知》精神执行。各级党委在确保完成《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征订任务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发行工作。

附件:1.广州市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阅任务指标分解表(略)2.市直系统2008《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阅任务指标分解表(略)3.广州市2008《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征订参考表(略)4.市直系统2008《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征订参考表(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篇8: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各大企业, 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7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办发[2016]18号) 要求, 推动实施《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鲁发[2016]12号) , 加强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 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大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进一步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完善质量发展机制, 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主要措施

(一) 加强质量基础建设, 培育质量和品牌提升新动能

1. 大力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山东标准”建设水平的意见》 (鲁政发[2015]26号) , 完成年度标准化工作改革任务。实施技术标准创新工程, 支持在重点企业、行业、产业建设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保障作用, 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为重点, 开展量传溯源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 加快环境保护、安全防护领域标准物质的研制。加快建设国家节能家电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引导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加强节能、低碳、环保、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认证推广工作。鼓励认证机构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加快建设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大力推进检验检测领域高新企业认定工作。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类型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旅游、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着力强化企业质量管理。

加强分类指导, 实施精准服务, 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夯实质量工作基础;指导大型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等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模式, 树立质量发展标杆;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完善质量品牌建设体系, 争创知名品牌。引导企业采用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广泛开展QC小组 (质量控制小组) 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和企业“质量日”活动, 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深入开展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活动, 促进先进技术标准、科学管理方法、高效工艺设备等广泛应用。组织企业以同行业国际一流企业为标杆, 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 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增效。 (经济和信息化、国资、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积极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质量素养。

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夯实质量人才基础。鼓励高等院校加强质量学科建设, 培养质量人才。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质量教育, 强化面向企业的技能培训, 组织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继续推进“金蓝领”培训工程, 加快培养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开展万家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培训活动, 推进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展技能大赛, 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 强化岗前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 重点加强对一线工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技术培训, 塑造追求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打造一批“齐鲁工匠”。 (经济和信息化、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利、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构筑质量和品牌竞争新优势

1. 打造质量技术新优势。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5]32号) , 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 推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 (电动) 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六大领域, 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促进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启动实施“十个一百”科技创新工程, 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推动更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育苗扶壮”工程, 开展“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活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举办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 促进设计成果市场转化, 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打造标准化建设新优势。

组织开展“标准化+”行动, 发挥标准化在制造业、安全生产、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机制, 促进科技计划执行与技术标准研制同步。建立实施标准“领跑者”制度, 推广应用行业先进标准。完善标准化投入机制, 将研制强制性和社会公益类标准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完善标准实施与监督机制, 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估、督查、调度和反馈制度。建立标准统计、评估、分析报告制度, 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结果运用。 (财政、科技、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打造品牌发展新优势。

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推进“万千百十”行动计划。以重大装备和高端制造业为重点, 积极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以旅游、文化、商贸、物流为重点, 积极打造国家级标准化精品示范区。做好省长质量奖评选和山东名牌认定工作, 选树一批在质量、创新和效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牌。启动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 开展“山东工业之最”主题活动, 带动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加强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 推动商标、字号和域名一体化注册保护。继续抓好放心产品生产基地、餐饮服务示范街区、示范市场等创建工作, 深入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推行“老字号溯源计划”, 挖掘“老字号”品牌文化内涵优势。开展“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主题活动, 全面提升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山东省森林体验基地”和“山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进一步盘活森林旅游资源。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 推动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开展“全国百强旅行社”和“山东省智慧旅行社”创建活动, 提升“好客山东”品牌的活力和知名度。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商务、旅游、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实施“优进优出”战略,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贸投资、文化旅游、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 扩大与沿线国家进出口。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与省政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全力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合作协议》, 加快港口和物流服务提升, 提高口岸检验检疫通关效能, 推动外贸优进优出。研究制定全省欧亚国际货运班列统筹发展方案, 推动欧亚国际货运班列快速有序发展, 加快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建设, 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 扶持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发展。利用“互联网+外贸”, 实现跨境电商“信息、信保、服务、物流、金融”等环节闭环交易, 集中打造一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和公共海外仓。积极参与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 突出抓好输非商品、输中东商品、跨境电商产品质量提升。 (发展改革、商务,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开创质量和品牌提升新局面

1. 实施现代农业质量提升工程。

继续推动“三品一标”建设, 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稳步发展绿色食品,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 挖掘壮大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设, 推动省、市、县三级平台主要监管追溯数据互通共享。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打造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示范区、样板区。深入实施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专项计划, 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争创“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农业、林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实施制造业质量提升工程。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作部署, 围绕发展壮大十大装备制造业, 制定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6]40号) 要求, 组织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以增品种保障基本消费, 提品质增加优质消费, 创品牌满足高端消费, 实现“供需相匹配”。开展产能优化提升行动, 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系统治理的原则, 围绕“5+4”过剩行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集中力量发展先进产能。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推动传统优势行业“走出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推广高效锅炉, 实施锅炉节能环保改造, 整治落后燃煤小锅炉。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

加快完善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引导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等生活性服务领域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培育形成一批凝聚齐鲁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提升医疗质量、提升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效率, 增强群众获得感”活动,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体系, 开展“食住行游购娱”大旅游行业满意度调查, 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卫生计生、旅游、金融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实施工程质量提升工程。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理念, 认真落实“坚固安全、舒适便利、美观大方、节能环保”建筑质量工作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建筑质量水平。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追溯机制。不断强化施工质量过程管控,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要求, 实施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 深入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加强建筑材料监管, 完善见证取样和检验验收制度, 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一步规范承发包行为, 坚决遏制招投标弄虚作假和围标串标等问题, 构建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切实提升监理服务质量水平, 多元化推动建设监理转型升级。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作用, 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 确保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加强工程质量巡查检查, 打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收官之战。完善投诉处理闭合机制, 提高投诉处理效率, 探索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开展在建重点公路项目和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 加强公路波形梁钢护栏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隐患排查, 规范市场主体质量管理行为。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

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深化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五大举措, 构建多元共治大环保格局。加快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减排工程建设。认真贯彻新《环境保护法》, 加强环境监管和安全防控,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 建立完善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4项工作机制, 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实施电子商务产业质量提升工程。

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推动全省电子商务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 鼓励企业采取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提高网络市场占有率。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做好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平台与山东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对接和互联互通, 扶持山东跨境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做大做强。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设立“齐鲁专区”, 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山东企业和产品。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合作, 完善“好品山东”网络平台功能, 促进大宗工业品网络营销。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电商聚集发展。推动电子商务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严厉打击电子商务违法行为, 严查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打击售假、虚假宣传和侵权盗版网站。 (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商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打造质量和品牌提升新环境

1. 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

深入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 重点对农药兽药使用、肉及肉制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集体用餐、餐饮具集中消毒、农村食品安全6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 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质检利剑”消费品专项打假活动, 保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消费品的高压态势。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打好锅炉安全和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大排查大整治2项“扫雷行动”, 开展电梯安全排查整治情况“回头看”。开展节水产品、农村饮用水安全产品的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食品和药品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开展“红盾护农”行动, 维护三农利益。重点打击农资、食品、药品、汽车用品、车用燃油等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 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研判。

建立科学、配套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开制度, 提高对高风险产品、重要消费品、进口商品等领域抽查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 定期分析评估质量状况。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等日用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管, 有效防范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积极参与进口食品“清源”行动, 加强对输华食品境外出口商和境内进口商备案管理、入境口岸针对性检测、进口食品风险预警等, 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卫生。开展疫病安全风险监测, 严格防范各种有害动植物疫病疫情风险和各类传染病传入。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查处机制。建立完善工程质量预警机制, 开展工程质量隐患排查。依法健全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和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构建多渠道、多途径、广覆盖的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 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经济和信息化、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商务、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平台, 加快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领域企业质量信用体系示范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工程质量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质量诚信提升行动。建立完善旅游市场数字监管信息平台和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平台, 开展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探索建立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快建设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归集、整合各部门信用信息, 实施共享交换。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管理, 定期发布质量失信企业名单, 建立实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 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 依法严惩质价不符等失信行为。 (发展和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旅游、工商、质监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 及时发布各类信息,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结合质量整治专项行动, 主动曝光重大质量违法行为和质量安全问题。充分利用各类展会、博览会平台,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塑造“好产品山东造”形象。开展“质量月”和“创新发展看鲁企”主题宣传活动, 提升全民质量意识。深入推进国门生物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客舱、进车厢活动。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 不断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宣传、经济和信息化、商务、新闻出版广电、工商、质监、金融、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 制定质量、品牌、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实施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年度行动计划。要明确任务目标, 细化工作措施, 抓好任务落实, 着力推动质量供给创新, 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二) 密切协调配合。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加大推进力度, 加强沟通协调, 做到全省上下联动, 目标一致, 行动统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质量共治, 形成质量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确保各项措施整体推进。

(三) 强化督导考核。

依据《山东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 加强质量工作考核, 将制定质量、品牌、标准化“十三五”规划, 年度行动计划和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充分发挥考核的风向标作用, 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 强力推进, 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篇9:政府决策不能迷信“专家”咨询

目前,很多政府在项目进行决策时,往往都会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而专家对此的判断和预测,虽然不直接影响着公民的权利义务,却间接地影响着行政机关最终决断的形成。

专家参与政府决策最主要程序装置,当属政策提议型的咨询委员会,例如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药品审评委员会、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兽药审评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参与技术规则的形成和修改,在行政机关做出许可、处罚决定之前,做出审议决议。

然而,今天太多掺水的博士点硕士点在专家审批后批量上市,太多的豆腐渣工程在专家审评之后成了优质项目,太多的伪劣产品在专家审评之后拿到了优质产品证书。今天专家不一定能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得那样,“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相反他们常常会受大企业以及其他强势集团的俘获。

在中国,绝大多数专家和准专家们都乐于接受政府的邀请。这一方面来自专家对科学的神圣感,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另一方面,专家们也乐于在名片上注明自己是某某国家部委咨询或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这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虚荣心和成就感,客观的说,跟政府权力的靠近,尽管使得他们失去了一定的中立性,但是却说明自己在专业同行里面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有着相对较强的话语优势。这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事实上,专家在获得话语优势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专家的选择上,负责日常事务的中下层官员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往往会去选择听话的专家,而不愿去选择那些“刺头”。决策一旦遭遇质疑,专家成了监管机构逃避责任的盾牌,面对公众的质疑,官员会说这是经过了专家讨论,科学审议的结果。但是专家们也往往看官员脸色行事,因为他们还是对很多利益患得患失,他们知道,自己如果发出和官员不一致的声音,那么下次大概就不再被邀请,不再能莅临这种风光热闹的场面,更严重一些的,甚至会不再能拿到官方的评奖和课题,在这样一个学术审批制的时代,专家们也往往看着主持官员的“调子”,来作些口不应心的唱和。

随着知识分工的日渐绵密,专家尽管有着自己的专长和领域,但是却会有“见木不见林”的危险。面对问题时,专家们的思考方式也不一定就能适应政府的要求。因为在现代社会,面对着许多不确定性风险,政府的决定有着“决策于未知之中”的特点。政府监管机构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决断,但是专家们的思考方式和志趣,不是要给出一个正确答案,不在于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对一切问题存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这可能会带来政府监管的时滞,使得难免有“待到草儿青青,直令马儿饿死”之虞。

专家往往在专业学识上具有优势地位,但是他们作为社会中相对超然的精英阶层,不一定能对作为被监管者的企业以及普通公众的感受予以真切地考虑。他们坐而论道的解决方案,往往对相应决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成本殊少考量,难免流于纸上谈兵。

而在我国,度量一个人是否是“专家”,是靠一些形式化的标准,看你是否拿过课题,主持过项目,获过奖,是否是学会的会长、副会长或者常务理事。这样遴选出来的专家,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专家。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专家,特别是认真对待政府监管过程中的专家。所以要完善专家遴选机制,确保不同背景的专家能有效地被吸纳于咨询委员会等审议机制之中,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知识背景,更为广泛的代表性;要建立随机抽取的专家库制度,让每次参与政府决策的专家由专家库随机产生;而且将专家审议的所有讨论都记录在案,除了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以外的会议讨论记录内容都应公开,从而实现对专家决策过程的有效监控。

上一篇:物业部管理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红安县天然气项目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