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2024-06-03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精选6篇)

篇1: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地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师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急需要改革与创新.改革和创新关键要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素质教育理念与学科发展的新视角出发,更新实践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队伍和教材建设、构建综合考评体系是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途径.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7(4)分类号:G642・423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自然地理学

篇2: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教学中应引入最近研究成果,开展问题式教学,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教学,严格实践教学考核,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自然地理学人才,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学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生存发展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教学改革;综合性;探究性;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P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116-02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对自然环境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解决这些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认识自然环境。在这方面,自然地理学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对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一、自然地理学课程性质与应用

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先行课。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要素过程、格局和规律以及人与地表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学科[1]。自然地理学在探索地表系统变化、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生存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当前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各要素过程与应用的介绍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而自然地理现象实际上往往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教学中仅介绍地表环境各单要素组成、结构、特征,忽视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驱动力量、机制等内容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是难以综合、系统、全面地认知地球表层种种?F象与变化的,与社会对自然地理学人才的需求也不相适应。

(二)实践教学课时与内容不匹配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总课时不断缩减,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课时也大大缩减。而自然地理学的实践内容较多,除了要涉及自然地理各要素,还要开展区域自然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3S”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课时的缩减使得实践时间明显不能满足实践内容的需要,同时也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背离。

(三)侧重于老师的讲,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教学中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兴趣,很难将所讲解的内容全部接受和理解,以致学生不爱听课,或是听课当中开小差;也使得学生养成依赖书本和老师的习惯,养成了不爱提问、不爱思考、更不知道问什么的思维模式。这不仅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考试时死记硬背,考完归还老师的现象。

(四)实践教学内容、模式落后,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大多数院校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学生为小组,进行室内试验;二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室内实验中老师将实验过程预先告知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方法、步骤去做,就可以完成,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即可;野外实习中,学生完全不需要进行实习前的设计、思考,只需将实习过程中老师所讲记录下来,实习结束完成实习报告即可。这种验证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被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

当前,自然地理学在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生存与发展问题方面,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今后,随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都需要一批熟悉自然地理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人才。而空洞乏味的“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则没法办法培养出这样的自然地理学人才。

(二)改革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主动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其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问题式教学,在课前设置问题,安排学生课下先学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课上再讲解、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课题,大胆参加各种大学生技能大赛,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逐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科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探究性的问题设置于传统验证性实践活动中,多开设能解决实际问题和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分组查阅资料、进行实际观测和现场讨论,教师则指导、归纳和总结。这种让学生置身其中的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即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践内容。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是高校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必要教学环节。因此,今后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夯实传统的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和验证课本理论知识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结合自然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引入先进技术手段,适当增加综合性、探究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土壤实践教学中除了开设传统土壤理化实验项目外,可结合当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热点,分析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构的关系;分析同一区域土壤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规律;分析土壤重金属剖面迁移规律等。从实验的设计、剖面的开挖、样品的采集、处理、测定、数据的分析,每一环节都可以让学生来完成,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在野外实习中,可以事先设定好实习内容,指导学生综合利用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来观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现象,发现问题,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观测、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2.实践课的考核等同于理论课的考试,并探索多元化考核模式。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所以应将实践课的考核等同于基础理论课的考试,对实验实习操作能力不够或者不参与实验和实习过程的学生,可以给予挂课或不合格处理,下学期继续会同低年级补考,不能让实践课的考核流于形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自然地理学理论研究日趋丰富、相关技术方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加深,所有这些都对自然地理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今后应该加强自然地理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相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教师,相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熟练掌握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实践方法,准确设置教学问题,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引导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探究,积极参加各种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四、结论

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完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需要一批熟悉自然地理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人才。而目前各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模式制约了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今后自然地理学教学中要及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开展问题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师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自然地理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3: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呼声愈来愈高, 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高校各专业和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自然地理学作为地学类与环境类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和毕业去向。而受课程内容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和影响, 自然地理学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在精力、时间等方面投入不足的问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不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发展, 由此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也与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为此, 探讨“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意义重大。

1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意义

1.1 实践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当前, 我国高校已步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教学研究型模式转变,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研究型教学的重点在于精练理论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 活化课外自学 (自主研学) 。然而,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自然地理教学中在反应自然地理学综合性和应用性方面还很不足, 随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高校的逐步推广, 实践性教学也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 今后随着高校内涵式与研究型发展理念的深入,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需进一步加强。

1.2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基本功的需要。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1]。而自然地理现象则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非常错综复杂, 仅通过书本难以掌握和理解。实践教学则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现实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 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2]。因此, 通过实践教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 必须认真对待, 高度重视。

1.3 实践教学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方式的良好习惯。同时, 实践教学中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也能扩大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4,5]。因此, 实践教学既是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 随着社会对学生专业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实践教学的开展,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课时不足。近年来,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及素质教育和学分制的实施, 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总课时不断缩减, 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课时也大大缩减。而自然地理学的实践内容较多, 实践课时的缩减使得实习时间明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同时也与专业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背离。

2.2 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实践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目前,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室内演示实验与野外验证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模式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验证性实习, 其实践的主题都是老师确定的, 学生无法就自己的兴趣展开实践,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 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定点讲解, 学生记笔记、整理笔记, 编写实习报告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我训练与实践的机会明显不足, 使得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的地理实践观念, 也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2.3 实践内容单一, 热点问题和新知识没有列入到实践。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室内演示实验方面, 开设的实验项目少、内容单一、实验项目以标本观察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为主, 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 实验教学效果较差[6], 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在野外实习方面, 常采用基地模式、沿途考察模式、分阶段和分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使得当今许多热点问题和新知识无法真正融入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中。

2.4 实践手段老套, 缺乏新技术新手段的使用。由于国内缺乏较系统和先进的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方面的教材, 已有的教材中也没有将与自然地理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融入到其中。加之, 受实践经费不足与学生扩招的影响, 高校在购置与配备适量的先进实验实习仪器设备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各院校自然地理学的教师只能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5 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践教学所需的费用大幅度增加, 而学校的经费非常有限, 导致实践教学的经费出现较大缺口, 都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 受人员编制限制以及高校招生的扩张, 专门的课程实验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造成师生比例的不协调;而受经费限制, 教师的进修、培训和野外考察不够, 导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采取减少实践地点、压缩实践时间、缩短行程等措施, 必然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直接影响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探索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3.1 重视实践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而自然地理学具有很强实践性, 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 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环节配合, 才能达到学习目的。因此, 为实现对学生的预期培养目的, 学校必须转变观念, 从根本上重视野外实践教学环节, 并从政策、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必要的支持, 这也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出发, 在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中适当“弱化”指导教师的作用, 避免教师讲, 学生听;老师做, 学生看的被动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指导, 可以让学生参与对实践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活动程序等计划的制定, 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野外实习教学可采用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告之观测点、路线和地理现象, 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设计、观测与讨论—指导老师典型现象剖析、归纳总结一学生编写实践报告的模式。同时, 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勤动脑动手, 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3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从实现培养目标的角度看, 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约占70%~75%, 实践教学约占25%~30%, 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前瞻性教学内容[7]。因此, 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 可从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实际应用等方面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协调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环境学、遥感概论等开展;基本技术技能课程可以协 ( (转转下下页页) ) 调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计量地理学、地理野外调查方法等展开;实际应用方面可结合当今广为关注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等重大的人地关系课题实施。同时, 实践教学中要归并传统简单的验证性与操作性实践教学项目, 重新设置探究性实践教学环节, 增设一定比例的创新性实验内容, 让传统实验项目焕发新的生机。

3.4 创新实践教学的手段。当前,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这也对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为此,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地图和测量》、《环境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相结合加强GPS和遥感等新技术与新手段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5 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要定性与定量结合。在野外实习中, 对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态度和表现进行定性评价, 对实践中学生的实践技术成果、采集标本多少、出勤情况等作量化考核,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程总成绩中, 适当增加调查报告河课程论文等考核的比重。实践教学考核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实地考察的工作情况和实习报告等方面, 对在实践中有创见的学生要适当加分,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好地完成教学。

结束语

目前,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 与高校倚重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越来越矛盾, 实践教学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为此, 高校应重视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从政策、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 指导老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创新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模式与内容, 以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在高校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自然地理学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创新实践教学的手段、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模式, 以更好地完成自然地理学的教学。

关键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富刚.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 (4) :108-110, 144.

[3]刘富刚, 高岩.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 2004, 17 (3) :98-100.

[4]程东来.野外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建议——以自然地理实习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 2005 (2) :109-111.

[5]刘贤赵, 王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6) :36-37.

[6]肖海燕, 陈志彪.基于地理专业特色的实验与实习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3) :72-75.

篇4: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当前,高等教育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别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创新发展动力的提升[1]。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工程明确指出要重点解决“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文以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即指自然地理实验教学与野外实习)为重点,以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整合各类实验及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 国内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普遍开展了以增加基础课课时、压缩专业课课时,重视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2]。在改革过程中,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改变了地理科学专业本科自然地理学课程的设置,将原来的按照分支学科设置的课程,如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等,变为设置综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3-5]。

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属性、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尺度较大、以及专业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较低、实验教学仪器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①实验方面,开设的实验项目少、实验课时不足、实验项目以标本观察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等问题[6]。②野外实习方面,目前常用三种教学模式,基地模式、沿途考察模式、分阶段和分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方法陈旧,实习条件涉及的食、宿等问题较多。

2 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我校自2008年开设地理科学专业之初,就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6门自然地理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目前,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自然地理系系列课程共开设了28个必做验证性实验项目。受实验课课时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尚未开设其他选做的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有个别教师单独开设创新课题,但不能使全部学生得到锻炼。因此,有必要增设一定量创新性实验,这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如何将科研项目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如何将科学研究与创新相结合,如何开展与课程有关的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等都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2)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现状

广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通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建立了地质地貌(灌阳)、植物土壤(猫儿山)、气象水文(桂林市气象局和水文局)等稳定的自然地理学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系统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但是,当前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不足,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方法、实习路线的安排、专业老师指导方式等方面有待创新,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足,实习效果欠佳。第二,经费、交通、教师资源、安全、住宿等实习条件有限,实习组织难度大,学生实习热情不足。

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自然地理学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强化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和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性,提高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的效率性、前沿性和创新性,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进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实验和野外实习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学校的本科生创新项目及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以改变学生心目中自然地理学课程实验以观察、描述标本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仪器设备落后的观念,提高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的兴趣,使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的契机下,结合当今社会对地理人才的要求,从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突破为切入点,以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促进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力提高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必要的实践准备。

参考文献

[1]叶枫.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03-105.

[2]杜忠潮.面向21世纪师专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刍议[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4(6):45-49.

[3]张绪良,付炳中,韩同欣.基于综合野外实习的自然地理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28-131.

[4]张绪良,明世顺.海岸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及实现[J].高师理科学刊,2006,26(2):106-109.

[5]周松秀,刘兰芳,谭家杰.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138-141.

篇5: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

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开好这门课还有利于落实“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但是,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如何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教学这门课研究不够,而未能发挥教学这门课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在农村如何开设自然课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的效果表明:开设自然课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

篇6:《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

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上一篇:保证合同自然人下一篇:骨折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