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2024-05-20

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夯实基础

创新思路 努力做好全区培训工作

——2010年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4月成立培训科,开始正式履行职能,负责全区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监督检查、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等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各项培训工作进展顺利,现汇报如下。

一、2010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总体情况

(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良好。截止10月底,全区共有15个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工作,共举办130多个培训班,培训各类人员13158人,涉及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计算机操作员、美发师、绿化工、家政服务员、安防维护员及创业培训等工种。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包括3176名本区农村劳动力和342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别完成今年市级指标的106%和114%,其中有130名农村劳动力和16名城镇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另外,区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自10月布置以来,正在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预计到12月底以前完成2600人。今年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

1、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紧密结合了地域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了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在山区、半山区紧密结合民俗旅游业较发达、农家院较集中的特点,开展以民俗旅游接待为特色的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营养配餐等培训,为农民实现自主创业打基础。二是在东部、南部城乡结合地域,为失地农民开办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等培训班,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 业打基础。三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开办退伍军人和军嫂计算机类培训班,为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打基础。

2、创业培训取得突破性进展。1-10月,全区共举办创业培训班5个,共培训创业人员148人,其中本市农村劳动力130人,失业人员16人,其他人员2人。目前,已有136人取得创业合格证书,2人成功取得小额担保贷款。

(二)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1、联合区财政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一是加大了区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力度。将A、B、C类和非等级工种人均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800元、700元、600元和400元。二是探索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定岗、定单、定向培训。对学员在企业实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15元的误餐补助。三是加大本地农民工培训力度。选择辖区内纳税前100名以内的重点企业中本区农业户籍的在职职工开展初、中级技能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四是加大城乡劳动力技能人才奖励力度。主要对具有本区户籍的在职职工考取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经企业择优推荐,可给予高级技师1500元、技师1100元、高级工800元的培训补贴。

2、建立了三个基础信息数据库、五项学校监管制度。为全面加强对全区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其办学秩序,我们建立了三个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五项学校监管制度。即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培训教师数据库和考评员数据库等三个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全区共有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056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148人,培训教师27

人,考评员165人;五项制度包括培训学校综合评估制度、培训鉴定逐级审批制度、学员考勤制度、培训班检查制度和培训教师测评奖励制度。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对办学机构的管理,明显地高了办学质量。

(三)阶段性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1、认真组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的选拔工作。为落实•关于开展2010年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协调区国资委、区商务委、区经信委、区台办等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对享受政府特殊津技师选拔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区共推荐上报4人参加全市评选活动,其中有2人入围。

2、民办培训学校年检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市局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全区23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了2009年检审查工作。经过组织召开年检工作动员部署会、资料审查验收等环节,全区23家培训学校全部通过了年检。

3、顺利通过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检查。为确保我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顺利通过检查,我们严格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关于开展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京人社能发„2010‟168号)要求,组织全区各定点培训学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就上半年各定点培训学校的培训组织情况、培训补助资金申请使用情况、培训档案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自查,形成详实的自查报告向市检查小组进行了汇报,受到了市局的肯定并顺利通过检查。

4、民办培训学校换证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全市统一安排,我们组 织各办学机构召开了部署会并进行了认真系统地安排,经过一个多月的材料收集、审核、汇总、系统录入等工作,17家符合条件的民办培训学校系统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待市局审核备案后正式发放新的办学许可证,其余5家培训机构正在审核中。此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加强民办培训学校管理,促进民办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5、认真完成•关于昌平区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今年,为全面了解我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的分布状况,为研究制定我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加快推进我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下半年我们开展了高技能人才现状及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向全区70多家重点企业发放了调查表,深入北汽福田、九华山庄、三一重工等重点企业进行调研,目前我区共有职业技术工人10796,其中初级工5844人,中级工3896人,高级工908人,技师及高级技师14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4.1%、36.1%、8.4%和1.4%。针对此调研结果,我们撰写了•关于昌平区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今后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2011年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局党委的要求认真部署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好市、区两级下达的工作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企业中、高级技能工人的培养,努力构建我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工作计划

1、在全区范围内继续贯彻落实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昌平区财政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就业培训工作意见‣,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一是完成市级农村劳动力培训3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培训300人(已上报市局)和区级农村劳动力培训不少于2600人的指标。为完成好上述人员的培训工作,我们将根据目前各镇农村劳动力情况,合理分配指标,下达给各镇。为了更加规范培训的组织工作,我们计划将培训任务列入2011年全区各镇的考核指标当中。

二是在我区重点企业中做好用工需求培训和在岗职工的初、中级技能培训。与企业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办学机构,为企业实现定岗、定单、定向用工培训构建平台。

三是在我区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努力做好我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四是继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加大本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监管力度,规模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培训补助资金的申报和审核,严格审批流程,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2、认真贯彻落实好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人社能发[2010]233号)。一是按市局文件要求做好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工作;二是制定相应措施做好培训补贴资金的审批管理工作;三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做好我区培训机构的审批工作和上级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

篇2: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朱进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2010年,在学校党委和主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科室、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培训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与地区各部门及各县市通力合作,创新工作思路,成绩喜人,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举全校之力,使学校培训工作整体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1072人,福海监狱即将出监犯人的技能培训227人,与妇联联合举办的妇女再就业培训268人,地区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培训973人,特种行业培训57人,网络安全员培训108人,导游年审培训124人,阳光工程培训200人。全年共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3650人次。作为培训科科长,就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不足之处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在政治思想上,一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关心学校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组织好科室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在工作中,认真作好个人岗位工作,切实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同时,带动科室人员一道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处理业务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的开展各项业务。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迅速有效的开展本职岗位工作,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在各项具体工作实施中,能及时与学校各科室、地区各部门、各县市劳动部门沟通,做到组织实施有力,部门协调有序,岗位责任到人,确保每件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工作态度端正,工作作风谦虚、严谨、务实,工作勤奋、不怕吃苦,在科室工作中能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工作。

二、能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本人能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宏观背景下,职业技能培训愈发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作为一名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人员,我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带动科室全体人员一块学习相关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并宣传和应用好。2010年我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科室片管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加强培训班的管理,根据去年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进一步加强了片管的管理,在培训班的开班、教师管理、资料收集、资料整理、鉴定、发证和资金申请等环节,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和安排,并制定了科室月考核和年终考核方案,责任到人,实施责任追究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培训13650人次,全部做到培训班结束,所有资料也收集到位;鉴定发证结束,资金申请准备工作也完成,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其他科室的沟通和交流,在选派教师、教师管理、教室使用上,积极主动的向相关科室的主管领导汇报,与相关科室的科领导沟通,相互兼顾。全年六县一市共开班318个班次,318人次的教师选派,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保证了各个班次的顺利开班。

以上是我今年在培训科开展的主要工作,其他一些常规性工作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严守工作纪律,加强民族团结

在个人自律方面,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做到了勤勤恳恳工作、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工作中也是充分发扬民主,遇事多商量,多向上级汇报;科室内部,则虚心听取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篇3: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2010年3月下旬,我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指导下,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顺利进行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以刘志峰为会长的新一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理事会。

一年来,在各位理事和会员单位支持下,在各专业委员会和秘书处全体人员努力下,我会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公共住房和产业政策研究,积极帮助会员单位分析市场形势,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意见、建议,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对地方房协和企业的业务指导和协作交流,宣传省地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和技术,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广厦奖”评选为两大抓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形象,为百姓的住有所居和行业平稳发展做出了努力。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0年一季度末,中房协换届大会后不久,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国十条”。我会积极配合政府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性需求,防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及时发布季度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引导房地产企业顺应形势,做好市场定位,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建议,1月中旬,我会就房地产市场形势向全国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汇报;7月上旬和10月中旬,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汇报了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市场情况及相关建议;11月中旬,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了关于促进“十二五”时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之后,中央办公厅将建议印送了中央领导同志。

我会还会同全国商业联合会,举办了“商业地产在调整结构与产业升级中如何发挥作用”研讨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地税局介绍产业、税收、金融政策,联系万科、中粮等企业的实际,与政府部门探讨了如何引导商业地产平稳发展等问题。

(二)加强政策研究,发挥专家支撑作用,围绕“十二五”城镇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协助政府部门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我会在协助政府宣传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房地产中长期政策的研究。2010年5月,我会牵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市场研究所、企业研究所,国家发改委投资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城镇住房发展目标及政策建议的课题研究”,并及时上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们城镇住房建议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建议。该规划建议已于12月21日征求了两会的两个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我们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抓紧修改上报,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为了围绕“调结构、稳市场,转方式、促升级”做好相应政策研究,我会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成立了102位专家组成的“房地产业与住房经济政策专家委员会”和“房地产业与住房技术政策专家委员会”两个专家委员会。我会的企业副会长也积极围绕行业发展建言献策。2010年1月下旬,我会副会长、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以企业家代表身份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征求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7月初,我会副会长、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以行业代表身份参加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三)发挥与地方房协的协同作用,加大与各地的交流、与有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横向合作,积极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换届大会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协会的影响,刘志峰会长提出“服务政府有作为,服务行业有推动,服务会员上水平。”为了做好“三个服务”,加强与地方房协的协作配合,协助协会原宣传培训部更名为宣传培训与地方协会联络部开展工作,我会本着“征求意见听建议,问计地方找答案”的目的,在上海召开了换届后第一次全国房协工作座谈会。会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新疆房协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其他地方房协也对协会今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会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履行好房协的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全国房协工作座谈会的指导下,我会吸取和采纳地方房协的建议,加强与地方房协的联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会员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讨应对方略。

刘志峰会长参加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提出地方协会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协助政府保证中央宏观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市场分析为企业服务到位,三是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和规范市场秩序到位。朱中一副会长参加了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协召开的房地产座谈会和报告会,对促进地方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出建议。苗乐如秘书长参加在长春召开的创建房地产经纪诚信企业研讨会,提出专业委员会要引导中介企业以诚实守信为本,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房地产中介企业透明操作、诚信经营。我会其他副会长、副秘书长也利用各种机会,为会员单位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2010年,山东、江西、山西、河北、江苏、辽宁、重庆等地房协换届大会期间,我会还派员进行了工作指导,进一步密切了与地方房协的联系。

2010年,我会继续与有关地方政府、兄弟协会、地方房协进行合作,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潍坊)住宅产业暨房地产高峰论坛,会上,有18家副会长单位出席,共签订了6个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2010年中国(上海)城市土地推介展览会、201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建材部品企业采购供应及装饰品牌论坛、2010年中国(北京)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与有关地方政府共同召开了“中国城中村改造暨房地产投融资经验交流大会”、“中国轨道交通与同城化地产论坛”、“2010国际塑料门窗及相关产品展览会”、“第一届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2010第二届中国西部房车生活文化节”、“2010年国际(文登)休闲养老论坛”等活动;与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北京市建委联合主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房地产商会在深圳共同主办了第十二届中国住交会;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北京共同举办“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减排成果盘点及有关论坛。

上述活动,不仅丰富了地方的招商引资活动,还通过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各种联合,推进了协会与地方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以提升住宅品质为目标,推动“广厦奖”在各地展开

“广厦奖”是国家正式审核批准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综合性大奖,代表着我国房地产综合开发的最高水平和荣誉。为了发挥“广厦奖”的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我会会同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广厦奖”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及时收集各地评选机构和企业的反馈意见,正确指导地方和企业做好申报推荐工作,协调解决了评选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广厦奖”评审专家会议和评审委员会工作会议,审定了“广厦奖”入围项目名单,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网、中国住宅产业网上公示。2010年10月30日,我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2010年度“广厦奖”颁奖大会,对获奖的64个项目和地方的一些评选机构进行了表彰。

在“广厦奖”评选工作中,我会结合国家省地、节能、环保政策,重点突出了获奖项目在提高住宅性能与品质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拓宽了项目的推荐和申报渠道,探索了与地方相应奖项衔接的机制,使评选工作从选拔到推荐,从培育到认定,从示范到推广,都有了新的进展。

(五)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抓手,继续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今年年初,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和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公室批准我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开展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按照刘志峰会长要求,两会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制定了《房地产行业(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规定》调整了评价指标及评价分值,并召开部分省市房协负责人会议,就细化指标、评价程序、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用原则、评价收费方式和标准,以及信息核实、评价结果应用等问题征询各方意见。我会还联合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向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汇报了工作计划和进展情况,得到了相关司局大力支持。

为了向消费者和全社会负责,保证公平、公开、公正,我会还会同清华大学在上海中华企业集团、江苏太仓星都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决定在北京、河北、大连、重庆进行首批试点。

(六)以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为契机,加强秘书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按照部党组要求,我会换届后,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目前,我会秘书处已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秘书处实现了部门合并,由过去的9个部门精简到5个部门。通过副秘书长交叉任职并兼任部门主任,各部门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在组织重大活动和推进工作中,出现了更多主动迎前、相互补漏的情况。

为加强内部管理和考核工作,秘书处修订了公文、公章、文书、会议、人事、驻会人员考勤等六项管理制度,组织部门副主任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任内述职,试行了年度财务预决算,加强了对专业委员会的财务管理,开展了“小金库”的自查。同时在举办活动中节约开支,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基本达到了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后,财务规范操作,人事公平透明,业务一岗多能,经费略有盈余的效果。

(七)整合专业委员会资源,更好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

房地产要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协调发展,除了要做好秘书处工作外,还要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2010年,各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产业协作专业委员会以“推广低碳技术、建造百年建筑”为主题,会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承担了第二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的组织工作。他们还通过清华百年房地产同学联谊会的人脉关系创建产业联盟,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方面展开技术交流和案例教学,在低碳技术和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抓住商业地产的发展契机,以项目开发为中心,以投融资、规划设计、新技术应用和全过程运营为服务手段,为会员单位编写行业报告,提供信息服务,搭建沟通平台,并在2010年中国零售商大会期间,主办“2010中国商业地产成都圆桌会议暨零售金融与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发表了“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备忘录”。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发挥数据研究和分析专长,协助协会参与了2010中国房地产行业百强企业测评的研究工作,发布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受到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从2010年下半年起在每月初进行报道。金融专业委员会在南京举办座谈会,邀请金融系统专家围绕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对如何执行差别化的房贷利率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他们还通过该委主办的《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对二手房交易展开专题调研,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了决策参考。中介专业委员会承担了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下达的“房地产租赁市场”研究课题,为房地产门基层门店店长进行业务培训,号召会员单位开展“创诚信企业、诚信员工”活动,对推进房地产经纪企业诚信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受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委托,协助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召开了“19+10城市房地产改革与发展交流协作会第二十届年会”,围绕“商品房预售问题”进行了研讨。他们还对房地产企业资质等级划分、标准设定、业绩核定、证书年限、延续条件、退出机制等资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支持下,在兵团中开展了工业化住宅样板房建设试点。法律专业委员会在配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改、商品房预售合同修订、“城中村”改造案例分析汇编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为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去年下半年,我会还根据房地产新业态的调整变化,按照“职能鲜明、体现特色,突出专业、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调整分支机构和重新修订管理办法的议案,拟保留和合并、新成立下面七个专业委员会:城市开发专业委员会、建筑部品和产业协作委员会、产业发展和市场委员会、房地产法律事务委员会、房地产投融资委员会、房地产流通服务委员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委员会、商业和旅游地产委员会、老年住房委员会。这个议案已征得了副会长的同意,将提请本次理事会审议通过。

(八)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组建《中房网》为会员提供服务

我会以两会网站和所属专业委员会现有网站为基础,与上海克而瑞信息服务公司合作,筹备建成了“中房网”。通过“线上测评体系+线下报告+服务”的运营模式,为会员单位提供房地产数据研究、交易指数服务。

我会还在重庆召开房地产期刊大会,探索期刊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与《城市开发》杂志合作编辑《闪光的足迹》;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新浪网、中国城市广播联盟合作,共同主办以“记录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0“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展,共征集作品67万余幅,参与投票人数达到800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九)开展了“两岸四地”交流和国际交往。

为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际间行业协会的交往,我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两岸四地房地产论坛,出席了2010中俄房地产公用事业论坛,与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住房公用事业署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住房公用事业等问题进行讨论。我会还参加了世界不动产联盟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61届年会,妥善处理了2009年因甲型流感未能如期在北京召开第60届年会的善后工作。

虽然2010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一是两会秘书处合署办公后,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机制创新不够,协会凝聚力有待加强,如何发挥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作用还有待研究;三是如何将已有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参考,并继续及时有效地反映会员的合理建议也有待加强。

2011年工作要点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去年十二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我会对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既要协助政府贯彻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又要加强产业发展与市场研究,开展市场预测分析,配合政府做好政策储备

继续协助政府贯彻好国十条等调控政策,引导企业顺应政策,理性发展。

整合研究资源,继续发挥专家委员会及有关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对房地产市场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协助政府部门提出我国“十二五”时期城镇住房发展目标,城镇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议。办好《2010年中国房地产年鉴》。及时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本住房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提出建议;对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提出建议。

(二)引导企业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转变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住房与房地产业在转变发展方面要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与房地产业态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供应,培育和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同时,关注老年住房的研究与建设;引导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园区地产的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二是转变传统的、粗放的开发建设模式,大力开发省地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的项目,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节能等标准,加强中小户型住房的设计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推进住宅的性能认定,提高住宅的性能与品质。要扩大全装修房比重,推进便于管线维护更新和套型可变的长寿命高品质普通商品房建设。

上半年要完成“广厦奖”评选标准与办法的修改完善工作;下半年要认真在一些城市就扩大全装修房比例、加强住宅性能认定及“广厦奖”申报项目的培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2012年广厦奖的评选工作奠定基础。

(三)加快推进对企业信用评价的试点和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抓好市场秩序规范工作

上半年,要会同北京、重庆、河北、大连等地方协会,完成对有关企业信用评价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适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同时,结合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完善对诚信企业的表彰办法,争取在今年四季度对2010-2011年度的诚信企业进行表彰。从2012年起,将诚信企业的表彰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的正常工作。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协会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企业的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抓好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

(四)加强对会员的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借鉴兄弟协会和地方协会经验,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积极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及土地推介等平台,继续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合理建议,维护企业与行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与影响力。配合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做好《房屋租赁办法》的宣贯培训。探索和加强对房地产策划师等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等有关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协助政府做好企业资质管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会同有关单位完善企业测评体系,做好500强企业测评工作;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做好做强做大。

(五)继续加强与地方房协及有关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继续加强与地方房协的联系,及时总结推广地方房协的工作经验;并与有要求合作的地方共同开展一些活动。

协会专业委员会调整方案在本次理事会通过后,要抓紧组建完善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应当就房地产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写字楼综合评价体系、旅游地产、老年住房建设、房地产投资融资、“城中村”改造中法律服务等问题进行一些专题研讨,以便为房地产新业态的发展和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探索经验、做出贡献。

继续与有关单位、有关兄弟协会共同办好住博会、住交会等活动,促进房地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强强联合。

(六)办好“中房网”,办好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刊物,加强对舆论的正面引导

要继续整合协会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网站,加强与中房网的对接,努力办好中房网;要利用并办好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刊物;通过数据分析,信息整合和线上线下服务,大力宣传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成效,客观、正面报道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引导居民在住房方面的理性消费、适度消费,营造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并为企业提供较全面的服务。

(七)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房地产企业交流,探索有意向的企业到国外、境外开拓房地产市场

篇4: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1.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3年,按照省阳光办的工作部署,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48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任务138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共举办54期54个班。培训的专业及人数为:农民信息员3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100人、病虫专业防治员280人、农机操作员100人、畜禽繁殖员100人、农村经纪人50人、种子经销员100人、蔬菜园艺工100人、肥料配方师100人、甜瓜栽培训工100人、乡村旅游服务员5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9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人。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3480人的培训任务,并已全部录入国家监管系统。

2.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共有8家培训基地承担全县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培训300人补助资金66万元(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万元)、农机校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培训400人补助资金24万元、植保站培训680人补助资金22.8万元、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培训500人补助资金12万元、畜牧总站培训200人补助资金7.5万元、种子管理站培训100人补助资金6万元、农科站培训1200人补助资金27万元。各基地全部按照《吉林省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使用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办公耗材、教学实习耗材、资料印刷、工具书购买、光碟购置、光盘录入、录像影像、交通费、场地租赁、教师讲课费、宣传单印刷、宣传板制做、档案装订等方面,没有白条入账,没有任何挤占、挪用现象发生。

3.主要工作措施

3.1领导重视,纳入日程

3.1.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和畜牧业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畜牧业管理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3.1.2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省阳光办总体安排部署,县农业局及时调整充实了阳光工程工作力量,安排3人专职抓好阳光工程工作,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录像机、照像机等办公设备。继续将阳光工程工作列为县里考核乡(镇)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评先晋优主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3.1.3强化督导检查县阳光办不定期深入乡(镇)和各培训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召开调度会,部署阳光工程工作、调度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和县财政局共同跟踪检查培训实施情况,确保培训质量,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3.2成立专家评审组,科学认定培训基地

县阳光办牵头,成立了培训基地认定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标认定培训基地。认定中考虑以往工作完成情况、培训质量、培训实力、配合力度、投入力度、领导重视程度和农民满意程度等情况综合评定。通过招投标,共认定8家培训基地,分别是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机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植保站、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总站、种子管理站、农科总站,分别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00人、100人、400人、680人、500人、200人、100人、1200人。通过辉南农网、电视台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3.3全面普查劳动力,摸清人力资源底数

县阳光办借助载体工程全面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底数。紧密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调研活动”等载体的深入开展,将阳光工程列为调研活动内容之一,以走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交谈,召开乡(镇)干部座谈会、村民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和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等方式,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农民素质现状、农民收入情况等。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实施方案,有效节省了阳光工程时间成本和投资成本。为完成全省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4广泛宣传,落实政策

县阳光办、各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宣传活动。一是在县电视台跟踪报道阳光工程工作,滚动播出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大意义;二是结合“科技之冬春活动”、“科普大集”等有效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登门招生宣传。各培训基地出动宣传车41台(次)、印发宣传资料8万份、拉过街横幅23幅、张贴宣传标语173张、教师460人次深入村屯、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宣传阳光工程惠农政策,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扩大了阳光工程影响力,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积极向省阳光办、新闻媒体报送信息稿件。目前,已报送信息稿件31个。

3.5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执行公示制度。县阳光办通过媒体向农民公布承担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贴标准等内容。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在开班仪式上,县阳光办人员出席第一堂课,现场核实学员身份,为学员发放学习用品,上好第一堂课。不定期抽查培训基地的办班情况,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确保培训学时、培训质量。

三是提升专业教师培训素质。为切实抓好培训工作,选送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课培训能力。县农广校、农科站和植保站2013年先后选送不同专业教师13人到农大和通化师院等科研院校深造学习,为完成好培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还聘请了知名度高、农民普遍认可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撰写了授课笔记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易于接受。实践操作课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采取专家与学员互动的方式,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得。县植保站在培训中,还印制了教学挂图、制作了教学道具,现场演示真假农药识别方法等。

五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除落实项目管理规定的各项制度外,还制定了教师、班主任、教学、信息报送、调研和回访反馈等工作制度,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准无故旷课,不准缩短培训课时,不准教师吃、拿、卡、要,确保了培训质量。

六是规范档案管理。按省阳光办制定的档案规范要求,县阳光办和各培训基地认真归档立卷,实现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做到表册齐全、制度示板上墙、图文并举、音像并茂、服务有跟踪、信息有反馈、资金有去向、检查有记录、督导有意见、培训有考评。

4.下步工作打算

篇5:2010 年设备科工作总结

设备科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计量管理和设备工作站及软硬件维护作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第一:加强新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根据医院二0一0年的设备采购计划,全年年共购置千元以上医疗设备78台(件),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4台(件),其中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母婴监护仪、化学发光分析仪、飞利浦中央监护、奥林巴斯单孔腹腔及配套器械、奥林巴斯电子显微镜、麻醉机、幽门螺旋杆菌测定仪等,全年采购医疗设备共计6223769.00元。

第二:加强设备计量管理和设备安全运用宣传和实施。积极配合市、区技术监督局及市剂量中心工作,作好压力容器和设备计量工作。加强如:b超、心电、x线机、监护仪、检验仪器的计量检测,提高设备报告的准确性。

第三:作好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有效地承担起全院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使全院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有效保证临床使用。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

进一步完善《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申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等制度和《医疗设备科科长职责》、《计量管理人员职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职责》等职责。规范各种可操作表格,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报表和操作流程。

第五:每月在医院简报上登载新签订的医疗设备和已安装的医疗设备等信息。

篇6:2010年监测科工作总结

2010年,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其他科室的支持配合下,监测科全体干部紧紧围绕省工信委关于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整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理念,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初中心分解给我科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员学习活动。学习中要求每位科室人员,认真思考,做好学习笔记。二是围绕业务工作,组织科室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监测室是中心的业务科室,全年工业锅炉等用能设备的监测任务较多,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积极参加中心在兰州举办了节能执法监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能耗限额标准、企业节能量计算、高效节能空调核查和合理用能诊断等培训班6期。四是按照中心领导安排,选派科室干部9人(次),赴外参加了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在成都、深圳、济南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专题培训;五是积极参加在单位内部开展的以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培训,监测科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开展各类执法监察和监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努力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篇7:2010年药械科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2009年里一年中,药械科各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认真贯彻执行药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全科职工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室管理工作

药械科管理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深入质量管理工程建设,坚持以服务医疗工作为中心,加强药械科科学管理,保障人民健康。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精神,继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操作,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药品质量,提高药剂管理综合能力。

二、药品管理工作

1、保障药品、耗材采购及供应工作

药品和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是我院药品耗材流通使用的首要环节,我们严把质量关,坚持从证照齐全、信誉好的医药公司及医疗器械公司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采购价格,让利于患者,尤其下半年院领导班子调整后,新领导班子对药品及耗材的价格非常关注,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明确指示,在保证药品及耗材质量的同时 必须降低药品及耗材采购价格,为此我们积极和供货商联系,大幅度下调进货价格。对于耗材的采购一改过去的由各科室自行采购的做法,由药械科统一组织采购管理,大幅度的下调了采购价格,如放射科片子采购价格下调了13%,检验科各种试剂及耗材采购价下调了13%,妇产科个别试剂耗材采购价格下调了47%。门诊药品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大大让利于患者。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市政府组织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对于购入的药品及耗材,严把质量关,由专人认真仔细核对品名、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效期、厂家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今年根据医院的发展和临床用药需求的变化,我们对药品及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做了相应调整,以适应医院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需要,为了满足临床工作和创收,我们积极深入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联系沟通,通过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淘汰了一些临床疗效差、副作用大的药品,引进了一些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小)的药品,并采取灵活多样、以销定购、多次少量的方式进行购入,最大可能地避免了药品的库存和浪费。圆满地完成了全院各科室药品及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

2、加强药品的管理工作

⑴为了加强了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质量管理小组按照药品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讨论与药品质量有关问题,防范患于未然,严格根据各种药品的性质,合理储存,妥善保管,以保持药品的质量稳定,严格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认真仔细地完成了药品及耗材的盘点工作,并与财务科、信息中心联合协 商积极实施解决药品出库、入库、发放、调整等金额与财务科药品收费金额相符,并每月进行帐和物核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相符的管理目标,年终及时完成了各部门药品及耗材的盘点工作,没有出现差错。

⑵继续加强、加大个人药柜和公用药柜的管理力度,对公用药柜的药品逐日交接班、逐日清点,科主任每周定期检查帐面及实物数量,对个人药柜、中药房、住院药房、药店、药库采取定期盘点、定期核算,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按科里制定的有关规定处罚,加大了二次分配力度。由于各种管理监督职责的健全和完善,杜绝了差错的发生,避免了药品的流失和浪费。

3、特殊药品的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们对特殊药品(麻醉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认真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更加完善了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一系列管理、使用制度,每月特殊药品管理小组对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纠正,严格杜绝了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不合理和乱用现象,全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使用工作没出现问题。

三、制剂工作

一年来,制剂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基本满足了我院临床工作的需要,保障了各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药械科全年工作量及金额收入

1、药械科全年处方数和制剂工作量

⑴门诊处方数:6531张

⑵住院药房处方数:27120张 ⑶中药房处方数:214张

⑷制剂工作量溶液5种,11.25万ml

2、药械科全年金额收入:总计 2908487.39 元 ⑴门诊药房:420244.37+

元 ⑵住院药房:2355705.65+

元 ⑶中药房:37636.77+13000元 ⑷制剂室(纯收入):3618.80+

元 ⑸药店:18179.8+

元 ⑹大型材料费:60102.00 元

五、药械科业务学习及新开展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同时也为了提高工作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药事法律、法规的业务学习,除了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短期学习班及会议,参加院里讲课一次。

这一年来,我们积极与临床科室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积极指导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每月处方的评价工作;完成了全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统计与评价工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每季度使用统计与评价工作;并由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工作的开展实施情况,不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更新了《内蒙古航天医院药品目录》;编印了《内蒙古航天医院药学简报》3期;两次更新了新农合药品目录。

六、药械科质量安全工作

一年来,药械科质量安全工作小组把质量安全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我们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来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操作规范来执行,科主任定期检查工作,全年未发生任何相关问题,七、药械科工作中的不足及2011年工作计划和打算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

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制定的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

3、针对药械科的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和完善科室各方面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上加大力度,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

4、进一步配合社区加大药品零差价的宣传工作。

5、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大处方点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我院处方管理水平。

6、进一步加大药品的管理力度,认真做好药械科药品管理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8、进一步深入临床科室,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9、为了适应新形势,积极与临床沟通,不断增加疗效好的新药品种,积极降低药品及耗材的采购价格,更好地满足患者及临床工作的需 求。

10、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2011年医院工作计划,积极配合院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11、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创收,努力使药械科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8:2010年培训科工作总结

一、2010年协会主要工作

(一) 积极完成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

1. 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编写《“十二五”规划》 (草稿) 。

根据省经信委的要求, 省建材行业协会负责起草了《江苏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草稿) 中的水泥部分。协会凭借熟知行业的优势, 对全省水泥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十一五”江苏水泥工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分布、管理水平、生产总量、市场需求以及周边省市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和国家“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思路, 对全省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配套措施。为编写好《规划》 (草稿) , 充分反映我省建材工业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协会分别召开了重点水泥企业、重点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重点玻璃制造和深加工企业、玻璃纤维生产科研企业、水泥管桩及管材生产企业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 把企业的意见反映到《规划》 (草稿) 中, 以促进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靠新出强”。

2. 积极配合落实省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精神。

8月初,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的通知》, 在实施中由于限电时间、方式、限量等给水泥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一些地区企业出现了设备安全事故、重点工程因水泥供应不足停工等问题。协会根据各市协会和企业的反映, 及时与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沟通, 同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召开企业座谈会, 听取因不当限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8月26日, 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建议》致函省经信委和有关领导, 反映情况并对限电时间及方式、兼顾周边省限电对我省水泥市场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的建议。在省经信委的支持和协调以及各市协会、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全省限电与水泥生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工作。

一是协会先后派员参加了水泥生产许可证产业政策核准、省经信委产业政策专家人员推荐、国家发改委重点节能技术项目推荐, 参加了省经信委经济与信息工作会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审议会, 参加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参加了南京审计署组织的水泥工业节能调查。二是积极参与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推荐评定等工作, 有20多个产品被推荐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三是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发工作, 2010年有20家水泥企业申请换领化验室合格证, 现已完成16家企业现场审查和发证, 2009年以来共有277家水泥企业换发了化验室合格证。四是开展水泥对比检验工作。依据国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提出的要求, 协会委托省建材产品质检站开展此项工作, 11月30日召开了省水泥企业2010年度水泥质量对比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会上对2010年水泥质量对比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对大对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进行了表彰。五是召开了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为了让全省水泥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1月25~26日, 协会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 会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作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修订背景和我国水泥工业形势分析报告, 协会理事长聂长兰介绍并分析了全省水泥工业现状, 提出了我省水泥企业如何适应新的产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为江苏水泥企业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有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4. 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010年年初, 水泥混凝土管桩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上遇到了难题并找到了协会, 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递送相关材料并建议抓紧制定管桩使用相关技术规程, 通过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专家多次讨论、协商, 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通过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对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满意, 反映较好。

(二)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培训

一是开展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培训。2010年共有81名化验室主任、检验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证。二是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为提高企业纳税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合理避税, 增强市场竞争力, 11月上旬, 协会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 有80多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主讲和答疑相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动、活跃、精彩, 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收获较大, 对实际工作和企业合理有效规避财税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 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2010年协会在水泥市场和水泥质量自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骨干企业召开自律协调会议, 分析水泥市场行情, 商量与协调水泥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12月29日与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召开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高峰研讨会, 本次论坛以“低碳、责任、合作”为主题, 从行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稳定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研讨, 众多企业在节能减排、加强合作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水泥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10月份, 协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省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 对280家水泥企业进行了检查, 从检查的情况看, 总体情况良好, 但也有个别企业化验室存在检验仪器、设备陈旧, 人员配备不全, 质量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2010年度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与以往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较大的调整, 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 并将化验室合格证的监督与质量自律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在检查内容、检查组确定、检查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 各市协会积极配合, 组织和协调本地区水泥企业的检查工作。2010年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二是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三是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充分和实际。持续开展的全省水泥质量检查, 对进一步加强全省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间的交流, 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开展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

“十一五”期间, 我省水泥企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粉磨站企业数量和产能增长较快。为贯彻实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产业政策, 促进我省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协会开展了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为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综合能力, 协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技术指标及效益、产品质量等四个方面制定了《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选办法》和《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分标准》。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 经评选组评选产生了候选名单, 候选名单将在协会网站 (中国建材建筑网www.zgjcjz.com) 上公示后正式确定。

(五) 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申报和推荐2010年度“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项目的通知》精神, 协会联合省机冶石化工会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在企业申报和市协会推荐的基础上, 经省协会评审组评审, 评选出3个项目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我省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的《陶瓷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获技术改造类三等奖、江苏科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KDMC粉尘分离气相脉冲袋除尘器》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此外,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池窑纱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的研制》、《大容量高强玻璃熔制技术》、《针刺毡边料综合利用》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二等奖和技艺工法类二等奖。常熟仕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LPC20D22双转子锤式破碎机》、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兆瓦级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技术》、《大口径环氧玻璃钢管》、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销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地脚螺栓加工工艺改进》分别获技术开发类、技艺工法类三等奖。

(六) 加强行业联系与信息交流

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联系, 积极参加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各地举行的各类有关会议和活动, 了解行业走势和信息, 并及时将有关内容传递给相关会员单位。按时出版发行《江苏建材》杂志, 采用文章、信息等80余万字。刊载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建材工业、节能减排质量标准等综合类文章和行业信息, 宣传国家政策法规, 研讨行业发展对策, 传递建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信息。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快捷、开放、方便、互动、实效等优势, 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 及时宣传国家和地方行业产业政策, 促进协会、会员、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间的交流, 协会对原注册的《中国建材建筑网》进行改版升级, 着力打造成我省建材行业的门户网站, 新的《中国建材建筑网》对版面和栏目进行了全新设计, 设立了协会动态、会员动态、政策法规、运行分析、在线咨询、图片新闻等7个主栏目和12个子栏目。目前已在试运行, 试运行以来已上传各类信息200余条, 读者点击已近10000次。

(七)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 积极参加省经信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

为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 提高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力,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省经信委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开展2010年度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协会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2010年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苏经信办[2010]748号) 要求, 对照《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评估评分细则》,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行业自律、联系政府、对外交流、行业培训、行业统计、行业维权、信息沟通、发展改革等方面认真总结, 同时发函并深入会员企业征求意见, 帮助协会查找存在问题, 形成综合书面材料报省经信委考核领导小组, 通过评审考核, 被评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五星级行业协会。

2. 进一步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

在原有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完善了人事劳资管理、财务管理、外事工作纪律、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印章管理、办公用品及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

3. 考察充实协会领导成员。

经考察并征求有关方面和会员企业的意见, 在4月26日召开的省协会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上, 经表决通过, 增补了4名副理事长、13名常务理事、14名理事。会议根据原副理事长李章国因违纪违法和3月3日协会理事长办公会议提议, 决定免除其副理事长的职务。

4. 完成了机械分会的换届工作。

第二届机械分会成立于2002年, 已到换届期限。在做好会员登记、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协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于5月22日在海安召开机械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 选举产生了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安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5.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2010年协会领导先后到溧水天山、江苏金峰、徐州中联、江苏久久、徐州诚意、徐州金霸王、徐州龙山、江苏磊达、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建华管桩等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为协助有关部门编写好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协会分别召开了水泥、机械、玻璃及深加工、管桩及管材企业主要负责人4次座谈会, 广泛听取意见。反映很好, 受到企业的欢迎。

2010年, 协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协会作为社会团体, 没有正常调控手段措施, 在“维权、自律、协调、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深层次活动方面开展活动不够,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2011年协会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全省建材行业和企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继续协助省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协助制定好我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国家和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3.组织宣贯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组织召开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宣贯会, 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4.做好专业培训和资证发放工作。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宣贯, 做好化验室主任、检验员、中央控制工等有关人员专业培训和资质证发放工作。做好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的组织协调工作, 促进对比检验健康有序发展。

5.开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调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江苏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提出修改意见。

6.开展低碳经济调研。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调研工作, 根据调研结果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我省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意见。

7.继续做好全省水泥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进一步扩大省内跨市交叉检查的范围, 结合新出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修改质量自律检查评分标准。配合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做好全省水泥市场自律工作, 发挥其在市场自律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促进全省水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8.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展示活动。为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 拟组织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研讨或展示会,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9.组织境外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建材企业逐步向相关产业延伸, 拟组织我省大型建材企业到相关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

10.继续搞好信息服务。按时出版《江苏建材》杂志, 为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 推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完善《中国建材建筑网》的建设, 使其成为协会与会员、企业交流平台,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1.继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做好第二届水泥分会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 适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筹备成立省建材行业协会石材分会和混凝土管桩分会。筹备建材行业协会换届工作。

上一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下一篇:二年级防震减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