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2024-09-01

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精选11篇)

篇1: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加工小作坊承诺书

为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食品生产加工市场秩序。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企业特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规范生产,认真履行生产者的义务。自觉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承担因本单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一切后果。

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无毒、无害。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建立健康检查制度,保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三、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容器及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等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登记和备案制度,及时向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发生变动时,及时做好变更登记。杜绝非法添加及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发生。

四、建立健全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定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五、建立完善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制度,严格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记录,并留存不合格食品处理影像资料备查。

六、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机构(人员),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配合开发区食药监局、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人员急救和事故责任调查工作,并立即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七、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反馈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极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要求,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八、所生产的产品只在开发区区域内销售。

请予监督。

承诺人(单位)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篇2: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本作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工经营食品,保证做到:

一、持照经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关核发营业执照后方从事加工经营活动。

二、条件具备。长期保持加工场地、设备实施、加工工艺及从业人员等达到基本的食品安全要求。

三、原料把关。保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四、质量控制。不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好。

五、履行义务。依法履行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管理制度、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加工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地卫生管理制度、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食品标签标识制度、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召回制度、信息公示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六、保障权益。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单位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

现场制售食品小作坊

人:

篇3: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规范小作坊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要求

小作坊集中区应建有集中供热、供暖、供气 (天然气、生产用蒸汽) 设施, 水、电力供应充足, 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上下水通畅。小作坊集中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厂区的道路应用水泥、沥青或砖石等硬质材料硬化。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宠物;旱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垃圾应密闭式存放, 并远离生产区, 排污沟渠应密闭, 厂区内不得有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小作坊集中区应设有清真食品生产区, 清真食品生产区内不得从事非清真食品生产。

生产车间基本要求

小作坊应按GB14881-94《食品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设置与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一般应具备原辅料间、消毒间、预处理间、加工间、成品包装间 (内包装与外包装应有效隔离) 。

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应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和洗手、更衣、鞋靴消毒池或槽等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废物、有害物质应当合理置放与处置;生产车间的高度应符合有关要求;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耐腐蚀的硬质材料铺设, 无裂缝, 排水状况良好;经常清洗地面的车间, 地面排水坡度为1.5-2%;如果车间下水采用明沟 (带盖板的盖板应低于地面) , 宽度应为200-300mm, 深度应为150-400mm, 沟内为弧形;墙壁一般应当铺设磁砖, 高度至少在1.5m以上, 窗台应有一定坡度, 向外倾斜;房顶应采用防霉涂料, 墙面与屋顶、墙面与地面接合处应有弧度 (半径应在50mm以上) , 若房顶采用吊顶式, 吊顶应有一定的坡度;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厕所应为水冲式。

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应满足食品生产加工要求, 并在加工区和包装间安装紫外线灭菌灯, 湿度较大的车间加装排湿装置。小作坊的生产工艺布局应当合理, 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 避免交叉污染。生产车间应通风良好, 车间内光线充足, 亮度应满足生产加工要求。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与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生产设备基本要求

小作坊必须有符合生产要求的必备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包装设备和运输工具。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设备、工具和容器, 必须用无毒、无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不易于微生物滋生、无异味的材料制成, 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最好采用不锈钢制品。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 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库房基本要求

库房应当整洁, 地面平滑无裂缝, 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等设施。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

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并有明确的标识, 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 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原辅材料、成品 (半成品) 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产品质量检验基本要求

小作坊集中区应实行产品集中检验制度, 建立集中实验室。集中实验室应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 应具备满足集中区小作坊出厂检验需求的必备设备, 检验设备的性能、精度应满足产品出厂检验要求, 实验室布局合理。集中实验室应设有2-4名专职质量检验人员, 并具备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集中实验室应制定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有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检测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集中实验室应严格按相应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出厂食品进行检验, 出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并做好各项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以合格食品出厂。根据食品种类确定食品检验周期, 一般性食品检验周期为每月至少2次, 高风险食品 (肉制品、乳制品等) 检验周期为每周至少1次。

规范人员及生产管理

集中区管理

禁止外来人员私自进入生产区。自觉维护厂区的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厂区内的卫生, 消除卫生死角。厂区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密闭存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理, 污水排放畅通, 严防污染。做好防火、防盗、防投毒安全保障和防范工作, 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及时上报。

工作人员基本要求

小作坊经营管理负责人应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小作坊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 应掌握食品生产专业技术知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小作坊生产加工人员能掌握相关技术文件 (作业指导书等) , 并能正确熟练操作设备。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必须身体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 穿戴工作衣帽进入生产车间, 不在车间里吃喝, 不佩带首饰、饰品等进行生产操作。

工作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应当更换工作服, 戴好工作帽、口罩、手套, 并按规定消毒;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手;进入生产车间前, 按规定洗手和清洗消毒鞋靴, 禁止未穿工作服进入生产车间。更衣室内保持清洁, 保持更衣柜、鞋柜的整洁。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

生产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对车间进行清扫整理, 如果停止生产数日应对生产车间进行消毒。生产车间严禁堆放与生产无关物品,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在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生产车间的生产工具或用具在生产结束后, 要及时清洗消毒并摆放整齐。更衣室、作业区要定期消毒, 每次要开启紫外线灭菌灯半小时以上, 关闭后再进行生产操作。污水管道要加盖, 密封严密, 以免异味散发, 影响质量。车间的防鼠、防尘、防蝇、防虫等设施按规定使用, 定期检查维护。

原材料进货验收和检验管理

原料进货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证索票, 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和质量安全。

购进原材料时, 应当按批次向供应商分别索取、查验以下证明材料, 并复印留存:质量合格证明;检疫检验证明报告;进货票据;企业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相关认证产品的质量认证证书。

食品加工小作坊对所进货物检查验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产品及包装上的标识是否真实;产品质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是否有中文标明;限期使用的产品是否在明显处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失效期;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淘汰产品;产品是否掺杂、掺假;产品是否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小作坊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对索取的票证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建立进货台帐, 详细记录原料的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销货数量、质量保证期等信息。对进货原料索取的票证等有关资料分类建档备查, 确定专人保管。定期组织整理库房, 做到先进后出, 避免原辅材料超出使用期, 如发现有过期不能使用的原料, 坚决不准出库。原辅材料进货验收记录和索证资料不得涂改、伪造, 保存2年。

产品包装、销售管理

篇4: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关键词:食品安全;小作坊;摊贩;监管制度;法规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小摊贩数量众多,分布十分广泛,由它们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提出“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目前,许多省级人大常委会还没有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关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监管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研究。

一、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制度情况

2005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200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之后,许多地方相继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方面的政策法规。

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目前,只有山西、吉林、河南、湖南、宁夏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内蒙古、江苏、江西、山东、广西、海南、甘肃等由当地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浙江等由当地质检部门印发,安徽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印发,天津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印发。

(一)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界定

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没有界定。从2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政策法规来看,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界定虽然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不少差别。

1、食品小作坊的界定

根据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由7人以下(属个体工商户)组成的,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或者有少量简单的生产加工工具和简易生产设施,其产品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直接销售给本村或者本乡消费者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根据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固定从业人员较少,有固定生产场所,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不含现做现卖)的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单位或个人。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小作坊监管工作专题座谈会会议纪要》指出,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年销售额50万元左右,从业人员10人以下,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小作坊的基本范畴。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宁夏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界定不完全一样,如表1所示。

可见,食品小作坊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7或10人以下),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以手工制作为主,产品无预包装或者有简易包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食品生产许可要求,主要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一般是个体工商户或微型企业。从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关系来看,食品小作坊包括制售分离、现场制售和前店后坊三种类型。从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服务环节的关系来看,食品小作坊包括餐饮服务类和非餐饮服务类两种类型。

2、食品摊贩的界定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食品摊贩进行界定,天津、山西、吉林、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陕西和宁夏对食品摊贩进行了界定,如表2所示。

可见,食品摊贩的主要特征包括:没有固定店铺,一般在街头或其他公共场所营业,主要从事食品销售、现场制售散装或简易预包装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从有无固定经营场所来看,食品摊贩分为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从业务类型来看,食品摊贩分为流通类摊贩和餐饮类摊贩。

(二)监管职责分工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以前,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采用“分段监管”方式,按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三个环节来划分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食药监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以后,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统一由食药监部门负责监管。对占道经营的食品摊贩,一般由城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市场准入要求

对于食品小作坊,北京、吉林、河南、海南、云南、宁夏等地要求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即按个体工商户要求),河北、山西、吉林、上海、浙江、福建、河南等地要求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天津、广东等地实行登记证管理。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实行备案管理。山西、吉林、上海、浙江、湖南、陕西、宁夏等地实行许可制度。

对于食品摊贩,天津、广东等地实行登记卡管理,陕西等地实行备案管理。山西、吉林、广东、陕西、宁夏等地要求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问题分析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许多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生产条件简陋、管理水平不高、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监管难度大。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毒豆芽”、“毒腐竹”、“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对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监管不力[1]。

nlc202309030832

2012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了44.8万家食品企业,其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就有35.3万家,约占总数的78.8%;证照不全的有22.3万家,约占总数的36.6%。2013年食品小作坊的抽检合格率仅为20-30%,近年来一半以上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食品小作坊造成的[2]。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先进、执法人员数量少、资金得不到保障、监管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导致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监管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3]。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和《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三十七条都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依照《食品安全法》制定。但截至2014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山西、吉林、河南、湖南、宁夏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的地方性法规。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少、食品安全检验资源少。以陕西省为例,2012年全省食品企业和小作坊有2.4万家,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编制为183人,人均监管131家。全省106个县,其中81人县建立了食品检验实验室,但只有两个县的食品检验实验室经过了认证。[4]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量巨大,对每家抽检一个样品,按照每个样品每次检测花费500元计算,一年下来抽检费用是个不小的数目。2008年,广东省安排用于加工食品抽查的经费仅为2000万元,不足实际需求的三分之一。[5]

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对策研究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可以促进社会就业,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应予以保留,但要加强监管。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应做好如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立法和修法,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在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方面,还没有通过人大立法的地方,应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尽快组织制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办法,并报当地人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后获得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已经制定相关法规的地方,应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之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尽快组织力量对原法规进行修订。

在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前提下,地方法规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把握处罚标准和力度,重点加大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生产经营行为,而对属于卫生标准不合格或生产经营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行为等,可通过加强引导和适当的处罚,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量多,分布广,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有限,依靠传统的监管手段和人海战术肯定监管不过来,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创新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模式。

加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建档工作,建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据库。数据库应包含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负责人身份信息、主营业务信息、行政处罚记录信息、投诉举报记录信息、信用记录信息等。

建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系统。以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据库为基础,建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系统。该系统应具有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网上投诉、网上咨询等功能。

组织开发一个方便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手机应用程序(App)。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5.5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5.8%。许多消费者都有智能手机。通过App,消费者一旦发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可以马上进行在线举报,方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图索骥地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三)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开展综合执法。

监管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主要靠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数量巨大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有限这一现实,应重点打击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不法分子。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制售病死猪肉及其制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作坊”的查处力度。而对于不卫生、生产经营设施不达标、没有办理证照等但生产经营安全食品的行为,予以从宽处理。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实现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负责人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食药监部门与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加强执法合作,开展综合执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开展执法检查。

(四)实行连带责任制度,从源头控制。

对于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经常非法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工业火碱、双氧水、“AB粉”、“无根素”、罂粟壳等。为此,要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监管,加强源头控制。对把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销售给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者,要承担连带责任。

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黑作坊”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人员多来自外地,生产加工场地基本上都是租赁的,而且位置普遍比较隐蔽。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另一方面,把场地出租给“黑作坊”的出租户要承担连带责任。另外一些“黑作坊”主要集中在集贸市场,为这些“黑作坊”提供场地的集贸市场经营者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可以督促出租户和集贸市场经营者对小作坊进行监控。

(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于抽检费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各地食品安全罚没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付抽检费用。

参考文献

[1]谢素芳.监管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须用法律手段——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J].中国人大,2012(03):9-11.

[2]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许显辉.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法治化[J].行政法学研究,2013(02):78-84.

[4]刘江,钟圣荣,魏琳.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点及对策[N].中国工商报,2011-08-24.

[5]刘亚平.走向监管国家:以食品安全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韦文英1,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营销、区域价值及现实问题研究。金江军2,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姚卫浩3,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篇5: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超市郑重承诺如下:

一、对购进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售出的食品有完整台账记录,并妥善保存,做到来源可查,流向清楚;

二、从业人员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

三、不使用非食品的原料或者变质的或者来源不明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四、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五、不生产销售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六、从事已登记备案的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不生产销售未登记备案的食品;

七、生产的食品仅在本超市内销售;

八、生产的食品每季度至少送一个批次到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将检验报告送备案部门留存。

九、本作坊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有限公司(盖章)

负责人(签名):

篇6:食品加工小作坊承诺书

为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食品生产加工市场秩序。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小作坊特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规范生产,认真履行生产者的义务。自觉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承担因本单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一切后果。

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无毒、无害。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建立健康检查制度,保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三、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容器及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等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登记和备案制度,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发生变动时,及时做好变更登记。杜绝非法添加及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发生。

四、建立健全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定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五、建立完善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制度,严格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记录,并留存不合格食品处理影像资料备查。

六、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机构(人员),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人员急救和事故责任调查工作,并立即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七、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反馈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极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要求,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承诺人(单位)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篇7: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承租使用甲方房屋事宜订立本合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陈海堂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贾伟斌

一、租赁门面描述

1、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座落于___太原市小店区亲贤西街10号1-1-1号的门面房出租给乙方用于经营。该门面建筑面积共_65__平方米。

二、租赁房屋用途

1、乙方租赁房屋作为商业门面使用。

2、乙方向甲方承诺:在租赁期限内,未事先征得甲方的同意,乙方不得擅自改变门面的原有结构和用途。

三、租赁期限

本合同租赁期为一年,自2017年6月1日起至2020年5月30日止。

四、租金及支付方式

签订日开始租金为每年六万元人民币,第一次需支付一年租金,一次性支付六万元,.五、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在乙方支付租金之日将上述房屋钥匙交付乙方。

2、甲方必须保证出租给乙方的门面能够从事商业经营。

3、在租赁期间,保证所出租房屋权属清楚,无共同人意见,无使用之纠纷。

4、租赁期满,乙方未续租的,甲方有权收回房屋。乙方添置的用于经营的所有可以移动、拆除的设备设施归乙方所有,未能移动拆除的设备设施归甲方所有。

六、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使用房屋,不承担门面自然损耗的赔偿责任。

2、乙方在不破坏门面原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有权根据营业需要对上述房屋进行装修,甲方不得干涉。

3、在租赁期内,因租赁门面所产生的水、电、卫生费、物业管理费由乙方自行承担。

4、按本协议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5、乙方拥有本门面的转让权,前提是要告知房屋所有人。在没有告知房屋所有人而私自转让此门面,如出现危害甲方的实质性结果,乙方全权承担法律责任。

七、房屋使用要求和维修责任

1、在租赁期间,乙方发现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有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甲方;甲方应在接到乙方通知后的及时进行维修。逾期不维修的,乙方可代为维修费用由甲方负责承担。

2、乙方应合理使用并爱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因乙方使用不当或不合理使用,致使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损坏或发生故障的,乙方应负责修复。乙方拒不维修,甲方或出租人可代为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

3、乙方租赁期间,甲方保证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处于正常的可使用和安全状态。甲方或出租人要对该房屋进行检查、养护的,应提前通知乙方。检查养护时,乙方应予配合。如因乙方阻挠养护、维修而产生的后果,则概由乙方负责。

八、续租

租赁期满,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租赁权,但必须在租赁期满前的两个月向甲方提出。双方可根据本合同约定情形,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协商后,签订新的租赁合同。

九、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1)未按约定期限交付租金,超过 60 天以上的。

(2)在租赁期内,未经甲方认可或同意,擅自改变租赁房屋的结构,经甲方通知,在限定的时间内仍未修复的。

(3)从事非法经营及违法犯罪活动的。

2、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1)甲方不交付或者迟延交付租赁房屋20天以上的。

(2)乙方承租期间,如甲方因该房屋或房屋范围内的土地与第三方发生纠纷或甲方与第三人之间的纠纷涉及到该房屋及房屋范围内的土地,致使乙方无法正常营业超过20天的。

3、在租赁期间,租赁合同被解除的,因本合同终止使乙方遭受损失的,甲方应按乙方具体经营性损失支付赔偿金,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该房屋因社会公共利益或城市建设需要被依法征用的或者拆迁的。

(二)该房屋毁损、灭失或者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

(三)因地震、台风、洪水、战争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损坏,造成本合同在客观上不能继续履行的。

十、其他条款

1、在租赁期间,乙方所缴纳的水费、电费、房租等交于甲方的各种费用,甲方应给乙方开相应的收据。乙方因房屋使用所缴纳的其他费用,乙方应将相应收据复印件交于甲方。

2、甲,乙双方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终止合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待双方同意后,方可办理手续。若甲方违约,除要负责退还给乙方相应期限内的房租外,还需支付给乙方上述的赔偿金,反之,若乙方违约,则甲方有权不退还租金。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补充协议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合同连补充条款及附件共页,壹式两份。其中,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十一、其他约定

租赁期间的水费、电费无特殊情况约定不变。已方在承租时交纳给甲方水电费押金元,大写.在乙方退租并结清由经营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以后,甲方退还给乙方。

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

电话:电话:

签约日期:签约日期:

食 品 小 作 坊 管 理 制 度

(贾伟斌大盘鸡店)

食品质量管理制度 1.企业应具备有符合质量安全生产的生产设备、工艺及辅助设备等资源条件,有确保产品质量的加工、贮存等场所;生产加工实行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2.生产区与生活区有效分离。生产区外部周边环境应整洁、卫生、无生产、生活垃圾、排水沟畅通、防止害虫孽生。屋顶墙面应表面光洁、无毒、无异味、不吸水、无脱落、防落尘、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排烟、排水等设施设置合理、运转正常。

3.凡直接接触食品原料的设施、工具、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的材料制成。

4.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熟食品及其他原辅料间的交叉感染。

5.用于清洗、消毒生产加工设施、工具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GB14930.2的规定。应对洗涤、消毒后的设施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洗,消除残留药剂对食品的污染。要定期对生产区及周边环境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采用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的繁殖和孽生。除虫灭害药剂应专管专用、正确使用,防止污染食品。

6.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应置于带盖的容器中,做到班产班清,并定期对容器清洗、消毒。

原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1.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应由专人负责采购;原辅材料的进货验收,必须具备进货验收记录,并有验收人员签名.2.生产加工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应是合格的,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用回收食品加工食品,不使用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采购的原辅料具有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腐败、霉变、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无明显外来杂质。

3.企业采购的原辅材料必须有存放的库房,存放地应整洁卫生,应离墙离地存放,防止受潮、霉变、虫(鼠)害或受到外界污染。并分类存放、标识;原辅材料的采购存放应有保管记录,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原材料、辅料及食品添加剂采购进货必须经过质量验收,验明企业资质,产品标准,生产许可证,QS标志认证书,检验报告,产品标识等,并保存采购发票、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等凭证,如实记录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联系方式和进货日期等内容,做好采购、使用记录,其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食品或包装食品。5.原辅材料存放远离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物品。

6.生产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并且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登记备案;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2.食品企业在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按照生产标准、工艺等要求添加量进行添加,不得人为的加大添加剂使用量;

3.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不使用无证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使用具有记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4.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确保添加剂使用规范、合法;

5.食品添加剂存放应单独存放,不得与原料辅料等混放在一起。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有黄痘、腹泻、呕吐、发热、可见感染的皮肤损伤、耳眼鼻溢液等症状者不得上岗。

二、食品从业人员需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定期理发;男士不留长胡须,女士平日不染指甲;上班时间不戴戒指、手表、手镯,应注重仪表整洁;必须身着工作服进入工作现场,制服必须保持清洁。不得穿戴工作衣帽进入厕所及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必须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工具售货,不得用手抓直接入口食品。手部化脓性感染时,不得直接接触食品。

四、不得在操作间内吃食物、吸烟、随地吐痰,不得对着食品咳嗽或打喷嚏。不得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及个人用品。

五、工作前、上厕所、处理食品原料后以及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净并消毒双手。

六、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生产人员应学习和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应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七、食品从业人员自觉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1.企业生产加工中的过程检验(外观、感观):由企业自己进行,并有记录;

2.企业成品检验:具有检验设备的企业应进行自检;无检验设备或检验设备不全的应与当地有资质的质检机构签订年委托检验协议;

3.企业通过检验的产品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产品出厂销售要有记录,记明销售去向、检验报告的证书编号等内容。

4.产品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出厂销售,并做好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产品质量投诉处理制度

1.企业产品销售中出现的顾客投诉,企业应热情接待,并根据产品质量的实际状况,加以自行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2.企业对顾客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做出反馈处理,并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存在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予以召回;

3.招回的存在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应记录数量,做相应的处理,并记录在案;

4.企业对顾客的质量投诉不得推诿,并且将投诉情况及时反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应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卫生部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与本作坊的生产加工规模、条件相适应,保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产品质 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

二、内外环境、场所设施、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等符合有关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

三、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加工食品。

四、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有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五、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生产许可证证书、标志,不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适时提升改造为食品生产企业。

业主或负责人签名:

篇8:食品小作坊的制度化管理

关键词:食品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一、前言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货谓布帛可衣, 及金刀龟贝, 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 生民之本, ……食足货通, 然后国实民富, 而教化成。”早在西汉时期, 班固就已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述了“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的思想。因此, 随着王朝的更替、历史的演进, 在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化的同时, 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所给予的关注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 在食品安全上的期待却换来了一次次灾难性的悲剧。当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二、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食品小作坊生产条件差。

大部分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 工艺简单, 且多数是家庭式生产, 投资规模较小, 环境条件普遍较差。如远离市场和食品集中加工点的个别豆制品店、蛋糕店, 以“前店后厂”或“制售远离”的形式制作销售豆制品和蛋糕, 其布局不合理, 生产场所面积小, 与卫生和工艺流程要求都有较大的距离。很多小作坊受周围环境和自身厂房条件限制, 根本达不到食品加工的要求, 且由于生产场地面积小, 无法设预进间, 更无洗手、消毒设施和食品冷藏设备, 各种预防措施严重不足, 环境条件及其恶劣。这些都直接导致产品在生产、销售和运输以及储藏各个环节造成更多的交叉污染。

2. 食品小作坊无标生产多。

以余杭区2008年调研情况为例, 食品小作坊无生产标准的达180家, 占总数的60%。有的虽有标准也不按规范生产, 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 仍凭着传统习惯和个人感觉组织生产, 致使产品质量很不稳定, 生产合格率极低。造成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出在添加剂的使用上, 如熟肉制品和酱腌制品的甜味剂、防腐剂、色素等超标等问题尤为让人头疼。同时, 绝大多数的食品小作坊不具备出厂检验设备, 不配备出厂检验人员, 更由此导致生产人员对原料和产品质量无法进行标准检验, 全凭感官和经验判断质量优劣。根据数据显示, 在被调查的食品小作坊中, 有63.59%对原料、添加剂购进只进行简单的外观验收, 无进货验收记录和索证索票;有83.4%缺少检验检测设备, 并且在销售前基本不进行关键项目的检验。

3. 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食品小作坊的经营者认为这些传统产品都有悠久的历史, 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而作为食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 组成人员的结构更为复杂, 其从业人员大多为外来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 家庭内部成员, 或者身份不明的流动人员;流动性大, 文化素质低, 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卫生意识薄弱, 有的食品生产业主经常更换从业人员导致无健康合格证明, 甚至有许多从业人员长久以来就未经过任何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直接参加食品安全工作;有的还将不良卫生习惯带到生产加工过程中, 例如生产时不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留长发、长甲, 戴戒指、手表等, 操作前不洗手消毒等。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三、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的目标定位

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最近提出一个新概念, 即食品安全目标FSO (Food Safety Objective) 。所谓的食品安全目标就是指食品在能够提供的合理保护水平上, 其所可以容许危害因素的最大频率和最高浓度。而上述“合理的保护水平”, 我们认为在WTO/SPS协定上有相关阐述, 即各国政府有权采取强制性卫生措施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免受进口食品的危害, 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应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合理的保护水平。所谓的“合理的保护水平”可以形象的解释为“某种食品引发每年每十万人的发病数”。因此, 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控制也应基于此要素之上加以考虑。具体而言, 食品小作坊的安全控制应当达到“安全性、经济性、合法性”的目标。这一目标, 既符合食品小作坊一方面方便了周围的群众百姓日常消费, 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另一方面又要兼顾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之所在的中国国情。

对于“安全性、经济性、合法性”这三大目标, 安全性始终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那么再多的经济性也是无从考虑的。安全性, 我们可以按照食品安全风险大小作出阶段性的排序。即绝对安全的食品、有一定风险的食品、含有轻微毒素的食品、含有达到食品中毒危害的食品以及危害到死亡的食品。上述风险由轻到重依次排序, 当然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无论哪种食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 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控制目标从安全性考虑应达到有一定风险的食品这个阶段即可, 也就是说技术难以测量的、可能具有一定风险的食品。

从经济性的角度考察, 对于食品小作坊来说, 目前国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采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标准并不适合于食品小作坊操作。因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标准往往成本较高, 并且适用性不高。因此, 对于食品小作坊经济规模小, 设备简易等特点, 在设计控制规范时, 必须以确保食品安全为基础原则而确定其具体的技术适用规则。

从合法性考虑, 无论是《食品安全法》还是各地方法规, 如果能够在合理的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 那么监管者也应正确地对待食品小作坊经营者。而并不是一味地将食品小作坊看作是“危险食品”的代名词。因此, 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应当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 同时也应当符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规则。

四、实现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制度化管理

1. 广泛应用HACCP体系

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其已成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最常用的方法, 它克服了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所存有的现场检验和最终产品测试的缺陷, 将企业的精力集中于关键控制点上。

HACPP的首要步骤是实施危害分析来判断危险的存在和控制需求。由前文可知, 食品小作坊在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中, 从原料生产、接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等各个环节中, 可能产生生物性危害和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一般包括各种病原菌的感染, 而化学性危害包括食物中的农药残留以及不恰当的食品添加剂或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其次需要确定关键控制点。笔者认为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应当涉及原料、生产过程、包装、运输等环节。同时具体可以包括六个方面, 即包括生产场所要求、设施与设备要求、卫生安全要求、质量安全管理、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以及食品标识要求。再次, 通过明确每一个控制点的管制要求以求达到管制的目标。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场所面积小, 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应当要求食品小作坊在最初选择时就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即分割成生食区与熟食区、原料区和成品存放场等;针对食品小作坊设施简陋、设备简单的问题, 应当要求食品小作坊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对供水排水设施、照明设施、消毒杀菌设施、冷冻冷藏实施进行改进;针对食品小作坊卫生“脏乱差”的特点, 应当要求对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生产设备卫生、操作加工过程为作出严格规定;针对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操作不规范, 滥用添加剂的问题, 应当从提高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和规范食品原辅料的使用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等方面加以管理;为防止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污染, 应当对食品小作坊的包装材料选择、运输工具选择以及贮存场所的选择作出规定;针对食品小作坊产品危害性普遍, 必须考虑采用食品标识以追踪食品的流向。具体可要求食品小作坊在产品上标注食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生产日期等内容。

2. 参照HACCP体系提出的整改措施

为了能够加快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 逐步提高其食品的质量安全, 以期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降低风险、降低危害, 笔者认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 有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第二, 应当要求食品小作坊与质监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尽可能的按照HACCP体系计划生产和加工食品。第三, 应当设立质量管理检验员, 对于各项生产加工程序实行责任制。第四, 应当派专人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查以及记录。对于进货原料需要有检验报告单, 对于现场生产卫生质量需要有检查记录和消毒记录, 对于产品出厂需要有出厂合格记录和销售记录。

五、结语

食品小作坊的存在, 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它既不会在一夜间消亡, 也不可能在一夜间提升, 正如《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中提到的, “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决定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因此, 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的问题, 以期食品小作坊从自身提高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P4)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篇9: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申请受理

食品小作坊向所在县食药局提交申报材料

1、《咸宁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卫生安全基本条件核查申请书》;

2、申请人(法人或业主)身份证明、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明(复印件);

3、生产加工固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材料;

4、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清单;

5、设备布局平面图和工艺流程图;

6、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

7、食品安全管理员名单和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本;

8、已办理的营业执照或预先核准名称通知书;

9、近期(1个月以内)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食品全项目检验报告;

10、与法定检验机构签订的委托检验协议书(复印件)。

各食药所在接到食品小作坊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的书面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发给《嘉鱼县食品加工小作坊备案申请表》

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书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现场核查

1、各食药所在5日内开展对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卫生安全基本条件现场核查,并填写有关文书

2、现场核查不合格的,应退回小作坊申请材料,限期整改后重新审核

审核

1、对抽样检验合格的小作坊,县食药局应在1日内发给《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核查合格告知单》

2、对抽样现场核查、检验不合格的小作坊,小作坊应限期整改,整改后重新审核

3、食品小作坊凭《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核查合格告知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核发

篇10: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建议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非常广泛地分布在人们周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美味的食品。近年来,在政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管理逐步规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大幅降低,但是,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由于经营体量大、规模小、地方散、经营环境乱等因素,导致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仍然教委突出。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任然是困难重重。

一、我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我区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小作坊、小摊贩,大都分布在城乡结合地带、学校周边、居民聚居区及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他们大都从事的是特色的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或快餐类的行业,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一)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特点

小作坊、小摊贩主要是指生产、加工和销售人员低于 10人的食品从业单位和个人。小作坊、小摊贩在我区大量存在着, 目前在食药监部门主要从事豆制品、白酒、酱卤肉、面条、食用油加工,大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其中数量 最多的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仅梁平区礼让镇从事豆筋加工的小作坊约有500多家(包括没有在食药监管部门登记的);从这些摊贩的经营形式看,主要经营早点、小吃、快餐、水果、蔬菜等。从经营场所看,一般在学校周边、市场周边、小区周边、建筑工地周边、闹市中心隐蔽处、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叉路口、马路边等城乡结合部,有些还沿街兜售。从经营人员来看,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还有部分城镇下岗职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经营者多抱有投机心理。从经营时间看,多集中在上下班前后、学生放学、节假日等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同时,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很小,主要是对居民提供现时的食品服务,因此,生产经营的门面、从业人员等规模较小,但是,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分布范围及其广泛。

(二)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监管现状 1.完善了法律层面的支持

对于食品生产小作坊、小摊贩的卫生安全问题,食药监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关于规范和引导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治和管理措施。在市级层面上,2016年11月24日,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了《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并于2017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区级具体开展的工作中,区食药监分 局通过大力宣传、规范引导使辖区内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管理逐步规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大幅降低。截止目前,全区共实施作坊登记管理的有536家,实施备案管理的食品流动摊贩135家(均为市政划定区域的固定摊位)。

2.加大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

针对“两小”行业在监管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食药监部门在《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发布以后,多次组织开展了,由辖区内大部分“两小”经营单位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加的法规知识宣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两小”经营单位负责人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

3.强化监管措施,加强监督执法。

通过加大巡查和监督抽检力度,力求监管全覆盖。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70人次,对53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35家食品流动摊贩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了“两小”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状况、加工销售场所环境卫生、添加剂使用情况、原材料采购使用及索证索票制度执行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违法案件7起,处罚没款4万元,没收不合格食品2000公斤。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针对“两小”单位的食品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涉及的体量较大,管理职能涉及部门较多,加之前些年监管重心主要放在对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对“两小”的监管较为松散,导致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一)风险控制力弱,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多

大多数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到销售,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制度和人员负责,质量安全无法保障。而且,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大都位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其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不理想。而且大多数小作坊、小摊贩不能保证对生产设施进行有效消毒,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多数不符合要求。小作坊、小摊贩大都没有自我检测的制度和设备、人员,因此,小作坊、小摊贩生产销售的食品难以控制风险隐患,安全质量令人堪忧。

(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食品安全意识低

在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中发现 , 我区大多数在小作坊、小摊贩中从事食品 生产销售的人只有中小学文化,文化水平平均偏低,大部分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从业人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因此,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自律准则,对于食品安全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时 ,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业人员的自我卫生意识比较差,在生产、销售中不注意自身的卫生状况,极易产生对食品的二次污染。

(三)食品原料来源不明,加工销售食品的基本条件达 不到要求

由于“两小”单位,一些摊贩为降低经营成本,进货渠道不规范,采购的食品原料根本无索证索票,加工销售食品的基本的条件都无法达到,如:加工销售食品所需的基本防蝇防尘设施,清洗用工具的饮用水、盛装食品的容器等。

(四)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严重在流动食品小摊贩中的餐饮摊贩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餐具的清洗往往在一个盆子或者塑料桶内反复进行,餐具的干净卫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餐饮摊贩为了所加工的食品最大程度的吸引顾客,往往不顾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滥用增色、增香、增味类的食品添加剂,这种现象在加工烧烤类食品中尤为突出。

(五)部门联系松散,监管形成合力难度大

目前,在针对“两小”的监管,涉及到市政、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在法律层面,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职能基本理清,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仍然有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中存在一定漏洞。比如:按照《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规定,食品流动摊贩的备案公示工作由食药监部门实施,但办理备案公示的前置是对在合法的区域和时段经营食品的摊贩进行备案,严格来讲,我区目前尚无一处区域是划定的合法经营的场所,这样一来食药监部分在实施备案管理工作就举步维艰。

三、加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监管的建议

对于如何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要建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强化对从事“两小”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二)创新监管模式,促进社会共治

对于食品小作坊、小摊贩,我们不能一概否认,它们也有它们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我们不能一味的完全打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来实施监管,比如:针对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我们可以严格管控“高峰期”。上午七点到八点、下午四点到五点,正是学生上放学的人流高峰,以对校园周边200米内食品流动摊贩严格管控为重点,加强学校周边重点地段的日常巡查。

用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对小作坊、小摊贩食品的监管。但是,如果设立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加重政府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放松市场准入门槛,又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无法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关、停、并、转”等各种措施来实施有效监管,以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三)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监管工作落实。

篇11: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一)明确监管职责。国家虽然已确定了“分段监管为主”的食品监管分工原则,但由于大量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是前店后厂、即做即卖、时停时开的和出没无常的流动摊贩,很难从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上划分,从而确定监管主体的责任。因此,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必须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可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也可划分不同情形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如属于自销方式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前店后厂、街头摊点、流动销售)可由工商部门或卫生部门单独管理;其他类别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可由质监部门单独管理。当然,这里可能涉及到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相悖的地方,这就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和各级省市政府应出台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管理的有关法规,强化依法监管;法规应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认定、基本准入条件、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食品销售区域、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达不到基本规范要求的,且拒绝整改或经整改仍不符合基本规范要求的少数企业,应当坚决予以取缔。

(三)健全监管制度。政府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监督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实行产品质量公告制,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要严格实行生产备案制、原辅材料的索证索票制和监督性抽验制、日常巡查制。

(四)形成监管合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主要部门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要定期通报有关监管工作,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同时,税务、城管、环保、街道(乡镇)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如:税务部门对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和生产条件较好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可实行减免税费,城管、环保等部门对违规小企业小作坊也要在职能范围内实施严格管制等。

(五)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等模式进行合作生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村规民约》恰当的载体,使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在行为上进行自我约束,不断推进“标准生产、规范经营、打造品牌”目标的实现;可将本地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建设列入当地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建立集中加工场所,引导企业入园,进行集中管理;同时通过“以大带小”、企业合并等方式进行规范

上一篇: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分析下一篇:和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