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

2024-08-30

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精选8篇)

篇1: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

创业能力提升方案

创新能力:

学习方向:主动配合营造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并积累,利用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等来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并做到不断积累经验。

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形成最后成果。在实践中多思考别人的见解,做到讨教求知,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认识。决策能力:

学习方向:加强理论学习,扩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多分析实例,提高自己的敏感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推导能力,自信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监测能力,反馈能力,反思能力,对策能力。在实践中克服自己的匹夫之勇,精神冲动,个人功利思想,不自量力,脱离现实,不负责任等不良习贯。社交能力:

基础学习:学习并掌握些社交心理和社交技巧,克服从众心理,增强自信心。学习了解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要重视相邻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做到与别人交谈时有话可说,有理可论。

社会实践: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并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多与他人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他人思想,并把握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的心理。在实践中向别人敞开自己,要善于言谈,并做到态度诚恳。经营管理

学习;注重营销管理类知识的学习,包括专业知识和相邻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要在其中一方面做到深刻理解,做到保持并发挥优势。平时生活中要信守诺言,以身作则抱有高度的责任感。

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承担责任,与同学朋友共享自己的计划和心得体会。经常交流学习关于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给自己制定一个如何落实的行动计划。

专业技术

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在知识,学识,智识方面大好基底,多学习一些事例,提高自己的学术技能和应用技能。

将拥有的知识,能力更多的运用于生活中,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对一些不明白的事例,应该多去探讨,钻研,从而加强了对专业技术的求知欲,并进一步加深理解,认识

篇2: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从而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同意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其次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希望找到一份铁饭碗。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篇3: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

关键词: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能力,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了由民政部、总参谋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12部委联合形成的《关于深入贯彻〈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3〕78号) ,强调要大力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通知要求要创新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鼓励高职院校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对口招生等措施引导退役士兵继续学习深造。可见,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解除退役士兵及家长后顾之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退役士兵学员基本概况

1. 思想积极,但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根据浙江省高职院校2012级400名退役士兵入学数据统计,退役士兵学员平均年龄22. 38岁,兵龄一般介于1 - 3年,且系统地接受了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军人职业教育。经过部队几年的摸爬滚打学员在思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思维较为活跃,创新与拼搏意识较为强烈。同时,退役士兵回到地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至少有一年以上的时间,部队服役经验和社会阅历太浅,思考问题尚不全面,且退役士兵学员中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少部分为中专、技校毕业,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

2. 政治素养好,但参差不齐。退役士兵经过军队的培养和锻炼后,政治觉悟高,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执行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尤其是党员士兵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大多数退役士兵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与同专业其他生源类型学生相比,基础较为薄弱。据统计,政治面貌为非党员且兵龄为2年的学员较多,加之年龄较小,对大学生活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3. 高等教育接受能力较弱。由于退役士兵在部队的兵种和岗位职责不同,加之多数士兵文化课基础较弱,在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员多表现为心神不定,对大学生活失去兴趣,更有甚者出现逃课、退学的情况。对于文化课基础较好的学员经过新生始业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课程理解较为透彻,对专业技能的认识更加清晰,能很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高职教育管理中退役士兵的现实困境

1. 退役士兵学员不能主动适应高职院校管理模式。部队管理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士兵的使命就是听党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高校管理中,由于退役士兵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一起学习生活,他们的年龄结构、生源省份、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不尽相同,自然而然对“纪律”放松了要求,而对大学的管理在思想和心理上也会感到不适。

2. 退役士兵学员授课内容单一。强制教育下的被动接受致使教学质量不高,退役士兵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教育的内容创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点不足,课程内容与时代没有鲜明的接轨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一般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为主,虽然有时代性的特点,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超脱一直以来的框架。而绝大多数退役士兵学生在服役期间已经受到了较多同等内容的教育,对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同样的教学内容,自然无法激发起学习热情。

3. 退役士兵学员缺乏课堂创新体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订制个性化的案例教学课程,或者说较少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理应面对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个性,做出精确的定位,而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这一点,采取的是大同小异的整体教学促进模式,在面对退役士兵学生这样学习认识不足的群体,自然无法真正确保教学效果。

4. 高职院校对退役士兵学员教育的研究不足。由于退役士兵学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学员的文化基础、家庭背景、年龄结构、兵龄兵种的不同,导致学员的心理变化在入学前和入学后存在较大差异。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之相关管理制度的不配套,高职院校在退役士兵学员相关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三、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浙政发〔2010〕36号) 已执行满四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士兵学员在此期间接受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让我们初步了解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并形成以下应对策略:

1. 加大退役士兵再入学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群策群力地在现役部队中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优秀退役士兵加入该项目中来,针对扶持退役士兵免费再入学、促进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应利用宣传册、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大范围宣传。针对已经享受该政策优惠的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士兵应积极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定期在基层部队中进行宣讲。

2. 构建退役士兵个性化学习帮扶机制,帮助他们真正提升职业技能。退役士兵学习基础较差,在专业课学习上比较吃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习标兵、专业导师、技能大师等校内外资源每周定期举办学习帮扶研讨会来提升学员学习兴趣,解决内心烦恼。在技能培训上,由于某些专业就读人数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开发技能培训包,按照专业大类进行统一集中培训。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在各专业内部推行订单培养,鼓励退役士兵学员积极参与“职业化运作、企业化培养”的全过程。

3. 创新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退役士兵学员的专业特点,学校应多举办相关文艺演出、讲座报告、演讲辩论赛、技能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做强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学员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员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活动,有效调动退役士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文化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有效地促进学员思政管理工作。

4. 改革退役士兵学员人才培养思路,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形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之前的退役士兵学员与普通学生被编在同一专业,由于缺乏个性化的职业指导,诸多学员在自由的大学环境中逐步放弃了原有的优良品质,同时又把在部队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学校。而2013届以后的学员教学是独立编班,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优点是便于统一管理。

篇4: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汇报

2009年7月30—31日,江苏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在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召开。江苏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以“创业教育在行动”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行动工程的意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工程。

常熟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常熟又是一座生机勃发的创新之城。改革开放以来常熟成功创造了“离土不离乡”的经济发展之路;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走出了一条市场引领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积极倡导全民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民众无阻碍自主创新、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经济腾飞之路。常熟是一座创业型城市,平均4户家庭就有一个老板,常熟招商城是创业经济的发源地,是成千上万老板的摇篮。创业经济是常熟富民的根本,也是建设和谐常熟不竭的内在动力。常熟的创业氛围,激发了常熟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为常熟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

早在几年前,常熟市教育局领导就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要求各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创业激情,把被动就业者变成激情满怀的创业者。回顾近年来常熟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探索,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更有丰富的实践体验。

培养创业意识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将被动的就业转化为主动的创业,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掌握创业知识,积极提升创业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即使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大多数学生想的也只是有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些基础,能成为技能型人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而很少有学生梦想毕业以后从事经营、去创业,成为一个企业家、经营家。造成学生缺少创业意识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创业教育、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职业学校迫切需要重视和开展创业教育。为此,常熟职业教育多途径开展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如何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方式,使他们成为“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创业者。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局要求全市各职业学校成立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要求各职业学校利用学校画廊等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创业教育,宣讲创业知识,以全方位、立体型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师生灌输先进的创业理念。有计划地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召开创业推进会议,召开创业先进交流会,开展创业成功人士经验交流等活动,反复强化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技能的人固然不是时代的人才,而一个光有知识和技能但没有创业意识的人,在客观的现实环境和市场竞争面前,纵有满腹经纶也会束手无策。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应该是知识+能力+创业意识。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

走进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无论在“生活创业园”,还是在“文化创业园”都能看到“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醒目标语;走近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楼的画廊,就能看到学校创业知识的宣传和创业成果的介绍。

2008年4月23日,常熟职教中心隆重召开了“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大会”。在会上,校长金玉书对创业实践工作的开展作了明确指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精心设计创业计划,努力提高创业本领,并要求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2009年2月17日,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常熟市教育局领导、行业企业领导、毕业生代表、在校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对培养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教育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一致认为职业学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应该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2009年3月3日,“我创业、我快乐”女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常熟职教中心拉开序幕。江苏月龙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月芬、千黛名媛女子美体美容连锁机构总经理杨淑意、太平洋财产保险常熟支公司总经理钱红、常熟好运来家居总汇总经理王梅、常熟华联宾馆董事长黄文华等十位女企业家通过演讲的形式,讲述了她们成功创业的故事,实实在在的事例不但吸引了与会的全体学生,更强化了他们的创业意识,点燃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开设创业课程

为有效推进常熟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各职业学校以课程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构建创业教育专门教师队伍;构建具有创业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重视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创业教育教师的的培养和实践。通过举办企业家为主导的各种培训班,开设各种实用的创业知识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高校等机构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定期组织工商、税务、劳动、法律等部门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教师掌握更多、更系统的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构建学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家等作为兼职教师,保证了学校开展创业课程的教学。

各职业学校还联合组织骨干教师根据地方经济的特色编写创业教育市本教材。编写了《就业与创业指导》,将“创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税收与法律”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融入其中。编写了《公共职业素养教程》,其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篇》和《就业创业篇》就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形成了创业课程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做到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统一,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

各学校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上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所有专业一二年级利用班会课和选修课时间开设《公共职业素养教程》,所有毕业班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创业课纳入正常教学体系,着重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诠释和创业观念的培养。二是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听取创业成功者的讲座、创业学生报告和交流,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一起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三是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学生真正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开展创业教育,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

累积创业知识

各职业学校在开设好创业教育课程、系统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积极渗透创业教育。在传授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渗透到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各职业学校定期聘请劳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通过讲课、交流等形式讲解如“如何申请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通过各种讲座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创业优惠政策,让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知识。

各职业学校在学生真正开始创业实践前,还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用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还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社会能力。然后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分析、总结、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选择正确创业项目和正确创业程序、创业方法有一定了解。

各学校还通过组织“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创业大家谈”、“优秀创业成果展示评比”、“创业之星评比”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各学校还针对学生缺乏创业信心和勇气的实际,通过校报、画廊等媒介,一方面大力宣传学校内创业实践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力宣传职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创业艰辛经历和成功喜悦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身边,创业不是高不可攀。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内在潜能、开发创业思路。

搭建创业平台

学生的创业知识不断累积,学生的创业激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否有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合适的创业土壤,有没有合适的创业平台。2009年5月至2010年初常熟职教中心依次建设了生活创业园、文化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园。

生活创业园,是以学校师生生活需求为背景设立的,按照“个体户”的经营模式运作,经营和提供师生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生活方面的服务,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型创业基地。旨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市场、发现资源、结交朋友、锻炼自己,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友。在2009年5月21日开园后,“极度动漫”、“车辆养护中心”、“净馨洗衣店”、“5230理发店”、“芳草屋”等9家学生创业公司先后落户。目前12位学生成了创业实践的小老板和个体工商户,3位学生在超市当起了职业经营者,200多位学生成了这里的创业实践者。创业园管理模拟园区管理模式,创业园的工作人员全部由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担任。

文化创业园,是以校园文化为背景,按照“公司化”的经营模式运作,专为校内外文化建设服务,构建特色文化建设的创新型创业基地。旨在鼓励学生策划设计各类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经营,学会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如今已打造成功“四大中心一公司”:一是艺体中心,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服务开发区及周围企事业单位,承接艺体锻炼和比赛项目。二是特色文化中心,创作专题灯谜,主持灯谜赛事,策划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文印中心,承接学校各种印刷业务。四是广告中心,对内承接学校画廊的宣传、学生的胸卡、毕业照的拍摄,对外承接各种广告业务。五是创新园艺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从事校园绿化养护及各办公室内盆栽花卉的摆放管理。

科技创业园,是一个以专业建设为背景,“项目孵化”为体验,创办“专业工厂(专业店)”,联办公司、合作企业,与地方社会实施对接,按照“集团化”经营模式,提升骨干专业示范能力,发挥立足东南、服务全市、面向社会对接、辐射与服务作用的创新型创业基地,又是学校加快专业建设、加强产教研合作模式,推动最具创新激情、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其目的在于鼓励和吸引校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办经济实体提供人才、技术、项目支撑。让学生学习重用人才的营销策划,学习集团化的运作模式。

除了常熟职教中心的创业园已经成为展示创业实践的品牌窗口、成为吸引各界的亮丽风景外,常熟其他各职业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也正在不断成熟、日趋完善。

开展创业实践

学校的创业实践既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创业实践需要创业平台,更需要正确的组织领导、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各职业学校将创业工作放入重要议事日程,规划学校工作要考虑创业教育,部署年度工作要考虑创业教育,各校都组建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动员和协调全校力量,挖掘和发挥全校智慧,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任务、要求、职责,构建创业实践工作网络,建立创业实践工作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从制度上推进学生创业工作。

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以“创新、高效、服务、协作”为理念开展工作,为创业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与指导。各创业园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保卫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各部负责人均由学生担任。制定了《创业园管理办法》《创业园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规定,实施有学校宏观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创业园管理模式。

创业实践是“真刀真枪”的实践,经营不善就会导致亏损,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风险,要求各校在开展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小步勤走、稳步推进”的原则,同时制定《创业工作条例》,对创业主体开发的创业项目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创业主体制定《创业实践方案》,包括组成成员、服务产品、经济核算、投资主体、管理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各部分,学校创业领导小组可以根据评估、招标等形式确立创业方案的可行性,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管理上加以指导,在工作上提供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尝试创业的积极性。

为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学校还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性政策。一是设立了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对部分创业项目学校不仅不收取房租等费用,还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二是为了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作为在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创业实践活动计入学生的学分。三是将参加创业教育、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在各级各类评优中优先考虑。

篇5: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一、自我分析

性格:我对熟悉的朋友很热情,能聊的来,经常喜欢跟他们一起说笑,但是对于陌生人,我曾经总感到很拘谨,不愿意多说话,我自己知道,这对我今后的发展很不利。因此我努力的改变,现在的我比以前开朗了许多,我觉得自己的交流能力和耐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我对应对将来的工作很有信心。我曾经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想追求最好,我的老师说这有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经过事实证明,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可取的,因此我会继续坚持,但是有时候不能一味的钻牛角尖,现在,我学会变通。

兴趣:我比较喜欢球类运动,比如羽毛球,篮球,所以我觉得我身体素质还行。我自己学东西很快,我想,这对我适应以后的各种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能力:我的英语是我的特长,我拿到了英语四级的证书,我觉得这次我也能把六级证书拿到。我曾经担任过高中的班长,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我有信心和恒心,我相信自己能够在以后工作的锻炼中坚持不懈的历练自己,到最后能承担重任,完成各种任务。

价值观:曾经我缺乏自信,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一面,现在的我无比的自信,我相信,只要努力,我就能做到,我的未来我能做主。

职业课上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弱势因素(W)

英语能力较好

有自信,心态很好

比较善于与人沟通,喜欢结交朋友

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独立

有时候不够仔细,容易粗枝大叶

有时候做事欠缺考虑

需要更大的毅力

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威胁因素(T)

1.所学专业很好,获得工作机会不错。

2.现在市场紧缺电气专业的人才。

1)一般需要编程的经验(工作经验)

2)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很多课外的软件知识。

二、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就业前景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

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

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最重要的是干这一行永远都不会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虽然开始几年比较苦,拿的钱也不多。但是随着你的工作经验的增长,那你的待遇就会提高得很快。

三、职业选择分析:

1、个人的职业选项:

(1)首先,我最理想的先在国内找一家电气方面的公司或者IT方面的,以锻炼能力和提升经验为主。

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再把他作为一个跳板,跳到更好的国企,或者外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的就业工作: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2)其次我也想过自己创业,但是不是首要的选择,因为我的专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有限,所以,心在想先就业,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再可以选择创业。

2、选择路径(就业,考研,留学,创业)

我选择就业,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在社会的大潮中锻炼自己,而不应该总待在学校里,埋头读书。考研,甚至博士都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完成的。

3、选择理由:主要用SWOT进行分析

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因此我可以应对工作中复杂的环境。我还喜欢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一些项目,因此我很期待参加工作,锻炼自己。

我的很好的心态和较强的英语能力也有助于我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我的能力,发展我的各方

面才华。

但是,在将来的工作中我要自己注意克服自己的固有缺点,要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并制定计划,达到它,要提醒自己不要轻敌,而是要认真对待每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赞同我去任何地方发展,因为就业机会很大,但我自己心里知道,竞争也很激烈,因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更方面能力,来适应激烈的竞争。

4、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经过上网搜索大量的招聘信息,找到很典型的一个:

1、工业电气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

2、火力发电厂或电建电气专业主任工程师或主管岗位工作经验;

3、从事过电气专业8年以上技术管理,具有2个以上火力发电厂建设经验;

4、较强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很简单的职位,但是一般都要求有最少2年的工作经验,要求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就是对个RP德和素质的要求,团队精神等等。还有的一些公司对一些特殊的软件有要求,例如一些protel,cadcus的画图等等。

5、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谈谈自己与职业目标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还有多大差距。

我的个人素质,团队精神,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应该问题不大,现在主要应该提高的是我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经验,还有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涉猎。特别是我给自己英语设定的目标,是非常高的。

四、进入理想的公司所需要学到的技能以及自己的不足 该专业就业时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篇6: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的关系

从我国目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严峻就业形势来看,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从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来看,毕业生人数众多使得理想中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和咨询辅导难以实现。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社会全面接轨的,通过科学地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就业。

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提高对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的敏感度、认识深度,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促进大学生对人生及职业的规划,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创业素质。

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社会背景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创业教育有利于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事业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等,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面试水平。创业教育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克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造性、缺乏动手能力、依赖性较强的缺点。创业教育还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一名求职者、就职者,而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而且能带动一批人就业;不仅是找了一个工作,而是起步了一份事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就业的进步,提升了就业质量。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因此,创新精神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就业、创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创业教育中,强调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逐步提高的创新意识。在现今社会中,人们对知识产权等创新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成功的就业或者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2)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的焦点也在于学习能力。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指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更是对工作上的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学习,所以学习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好知识的需要,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创业教育要以大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相结合,通过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不足,从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把学习创新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人的认识的升华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业素质类竞赛、勤工助学、创业类社团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积极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仅是”纸上谈兵“,做一个书呆子,而应该讲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价值,在就业中增加闪光点,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

(4)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

自力更生的主动性品格,在创业教育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创业者是没有上级可以依靠的,经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洗礼的大学生,普遍比一般同学更具主动性,他们遇到问题,不再是推诿塞责、消极应付,而是敢于承担责任、大胆决策。同样,在任何一家企业老板都期待自己的核心员工具备这种担当精神,这也是优秀员工所必备的一种弥足珍贵的“软实力”。如果每个员工都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那么这个团队将会充满活力,团队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所以创业教育中我们学习到的自动自发,主动负责的品质,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中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这种不等不靠的主动精神。

(5)创业教育夯实大学生的专业能力

首先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知识的储备,所以创业教育最主要的还是要夯实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许有好多同学会觉得自己所选专业的学习

与心目中的情况有很大出入或者根本就没有兴趣,但是好多时候没有第二种选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培养起学习兴趣。针对考研与就业问题,所要努力学习的专业课就要区别对待了,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需要掌握好考试要求即可,而针对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来说则需要掌握一些实践的技能,总之专业课的学习是建立在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当然也希望学校能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完善教学设备,认真对待学生实验课的学习情况

篇7:制定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我们并不是选择抱怨生活,而是选择提升自己的各种技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的去适应和满足社会的要求。就业能力提升计划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让我们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前进,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生涯发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制定一个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力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都会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现在准备什么?就业环境如何?”这样,就有助于在校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个性张扬,而非“个色”发挥。在校生可以自己找点事情做,如自己对写作感兴趣并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试着写一本书。找出自己特长的东西,并发挥这种特长。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其次,我们要具备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要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沟通工作的桥梁,无论在日常生活或者在职场,我们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我们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仪。所以,我们要在与人际交往的同时学习更多能够锻炼出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篇8:培养语文素养提升就业能力

一、就业是一种就业能力的竞争

2010年11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与职业指导处在广东省惠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湖南省株洲市、四川省成都市的7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抽样调查。中职毕业生就业起薪介于1000元与1500元 (含) 之间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接近就业学生数的一半, 而起薪高于2000元, 只占比15.78%;而据广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同期企业起薪的统计显示, 一些不需要太高技术能力的普工起薪也达到了1500元 (包食宿) , 多数岗位的薪酬集中在1500元/月~2500元/月的区间。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大学生“被就业”, 大学生的起薪比不上一个保姆等等报道时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据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做的有关调查发现, 52%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这说明当前各类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就业质量不理想, 工作稳定性较差。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专业技能的原因, 但我认为用就业能力不足来概括更合适。就业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企业的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学生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 就要适应这个社会。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的期待、科技的发展是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技能只是就业能力的一个表现, 是学生初次就业的敲门砖, 只有把在学校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升为就业能力, 才真正具有就业的竞争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就业能力, 许多求职者就是因为就业能力不强而未被录用;人们失去工作也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技能, 而是缺乏就业能力。美国一份有关失业的报告说, 90%的失业中的人不是因为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而是因为缺乏就业能力。

二、语文素养是一种重要的就业能力

(1) 就业能力内涵解读。就业能力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一个概念。国际劳工组织 (ILO) 对它的表述是:个体获得和保广东惠州●谢文新

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 (DFEE) 定义:就业能力是获得保持工作的能力, 进一步讲就业能力, 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 (ASTD) 把就业能力涵盖的16项技能分为5个类别:基本能力 (阅读、写作、计算) 、沟通能力 (听和说) 、适应能力 (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 、群体能力 (人际技能、团体工作、协商能力) 、影响力 (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 。

(2) 语文素养内涵解读。语文素养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 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行为,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 修养、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方面的基本状况等三方面的内容。从上面的分析发现, 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最初就业成功、维持就业、获得就业提升机会和必要时获取再次就业成功所依赖的能力。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职业技能, 而是一种由知识、技能、思维、个性、观念、心理等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组成, 其中综合人文素养是其表现的核心。由此可见, 就业能力提高与语文素质养成是紧密联系的, 当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在其身上形成就业能力。

二、语文素养形成就业能力的层次探析

语文素养形成就业能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六个层次。

(1) 必要的“听、说、读、写”语文知识, 是最基本就业能力。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知识都不具备———一个文盲, 很难想象其有很强的就业能力。因此, 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 对一个求职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 丰富的语言积累, 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语言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 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在人身上形成语文素养, 进而形成一定的就业能力。比如说掌握一定量的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 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等, 这是形成基本能力 (阅读、写作、计算) 、沟通能力 (听和说) 的基础。

(3) 熟练的语言技能, 是就业能力的外在表现。语言技能直接影响着初涉职场的职校毕业生。面对待遇优厚的招聘启事, 不能写出一份像样的应聘书;面对招聘考官犀利的问话时, 语无伦次, 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 便被阻隔在就业的门槛之外。而一些应聘的成功者, 首先取悦于考官的, 往往并非是专业技能过硬, 而是善于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得以使他们走进职场, 迈开就业的第一步。因此, 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 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等, 这是求职、任职最基本的技能。

(4) 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终身就业的关键。习惯本身不是知识, 也不是能力, 却是获取知识, 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 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持续发展的拓展张力。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 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 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我国社会也同样在发生变化, 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 它要求人们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换了的工作, 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认真听讲的习惯, 书写整洁等, 这些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语文习惯, 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职业适应能力, 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终身就业的一个关键。

(5) 深厚的人文素养, 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语文教学通过“习文悟道”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受、价值评价、责任归属、美的发现及个性心理品格, 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打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就业是一种综合素质的竞争, 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深厚的人文素养是“道”, 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能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去做人, 同时深厚的人文素养也表现为一种就业自信心和岗位适应能力, 促进全面的发展, 从而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6) 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 是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深层张力。语文素养最后表现为高雅的言谈举止, 与人交往态度大方, 谈吐文雅, 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能耐心倾听他人意见, 尊重他人的观点。能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这是一种完美人格塑造, 是群体能力、影响力的集中表现, 可让人在职场竞争中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总之,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语文素质是学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表现。语文素质关系到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和职业人生的设计, 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是一种重要的就业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服务, 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 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摘要:就业是一种就业能力的竞争, 语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就业能力, 学生必要的“听、说、读、写”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人文素养、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等语文素养的培养, 都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就业,就业能力,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同学聚会,饭后游戏下一篇:音乐班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