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24-09-03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通用8篇)

篇1: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集中爆发的经济乱象延续至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西方经济低迷,债务、货币、银行、社会等问题丛生。为摆脱困境,发达国家利用主导或优势地位,通过低利率、弱货币、“量化宽松”等政策转嫁危机。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长态势稳定,但遭遇国际热钱狙击,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下行风险逐步显现。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长期特征

长期看,世界经济发展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美国经济的去虚拟化。美国提出“出口倍增”与 “再工业化”计划,对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重视。“量化宽松”下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亚太地区贸易的积极参与(推动TPP)等,都可以认为是美国在回归实体经济策略下的具体手段。二是金融去杠杆化。“金融危机”导致美欧纷纷改革金融法案,强化金融监管。金融活动萎缩,投资、生产、消费等正常经济活动将会受到长期影响。三是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美国率先要求购买本国产品,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贸易摩擦增多。原IMF总裁卡恩更是建议亚洲在必要时实行资本控制以预防金融危机向该地区蔓延。

二、主要经济体整体运行态势

美国经济由于缺乏国内消费的有效支撑,年初的复苏迹象没有得到延续,经济增长乏力。10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2%,虽然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恢复,但仅相当于2010年以来季度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

1流动性全球泛滥的同时,也抬高了美国的物价指数。年初至今,各月CPI基本处于2.7%(2009-2010年的最高点)上方,其中10月份高达3.5%。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到期,致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应声下跌,7月至今,始终在接近50的荣枯线上方波动,连续3个月处于连年来的最低点(今年2月的最高点为61.4)。国内消费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年初至今一路向下,10月又跌至39.8,接近了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37.3的最低点。

欧洲地区始终难以摆脱债务危机阴影,且已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波及范围也已经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较小经济体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更大规模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引起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倒退甚至是欧元区的瓦解。虽然10月27日的第二轮欧盟峰会对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三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属缓兵之计,只能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对于根本的财政危机,仍需深度的制度改革。

亚洲地区,日本上半年发生的特大地震,直接影响到电子、汽车等产业链的正常生产和供应。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已经升至新高(约是GDP的2倍,赤字占到GDP8%),稳定财政与灾后重建难以两者兼顾,经济复苏之路会更加漫长。此外,重创全球电子产业的泰国洪灾业也已经对日本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且持续时间最乐观估计也要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后。鉴于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韩国也将明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调低至3.7%,较2010年低2.4个百分点。

三、全球背景下的国内经济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美国、北约的军事行

动加剧了北非政局动荡,国内进口大宗商品与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加之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滞后影响,我国通货压力逐月增大,直到8月CPI才开始小幅回落。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齐齐施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这无不给产品低附加值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期间,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平稳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持续偏紧,经济增长逐月放缓。

美欧等我国主要传统贸易市场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我国对诸如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今年增长异常强劲。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旨在通过重建高端制造体系,支持本国就业、出口以及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欧美等国为践行这一政策,在对内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更频繁的祭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美国近期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力推的TTP,就可以认为是其在传统的贸易协作弱势地区的高调布局,旨在帮助美国经济重返亚太、实现五年倍增计划与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年初至今,我国GDP逐步走低到第三季度的9.1%(1-3季度9.4%)。如果向前追溯,我国2010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为11.9%,GDP逐季度走低已经持续了近两年,而且根据主流判断,明年的中国及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国内CPI已经开始回落、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制约我国对经济增长适度刺激的约束有所放松。国际上,近期欧美经济动荡加剧,或有一些跨国公司将从我国抽走资金,转回欧美救急,进而造成了资金的流出。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下降了248.92亿元,这是近

四年来首次下降。另外,从2008年政策微调的经验看,当年政策大幅调整背景是8月CPI降到5%以下,工业增速降至13%以下。即经济减速成为主要矛盾。目前情况看,10月工业增速为13.2%,且仍为下行趋势,10月CPI为5.5%,虽然春节因素仍受到广泛关注,但基本已确定为下行趋势。从国际、国内以及历史经验看,解决经济放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对这一点,在温家宝总理天津调研上的讲话中已经得到体现。

事实上,出口萎靡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9月,我国出口总额为1696.73亿美元,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7.1%。与8月相比,增速大幅回落7.4个百分点。若以欧洲为首的海外经济持续低迷,出口恐将继续滑落。此外,前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国外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的条件下,扩大消费(10月25日,商务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支持(10月25日,银监会发布 《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透露,第一批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即将面世。)将成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四、现阶段问题与对策

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通胀压力还不小。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并会继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

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同时这种困难可能会一直持续的明年,许多国家都下调了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从宏观上看,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是解决一下三个问题:第一,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难度很大。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第三,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必要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需的。

五、北京情况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今年一季度的8.6%,下降到三季度的8.0%,占比80%左右的第三产业增速到第三季度也仅为

8.5%。工业增速逐月下滑,1-10月累计增长7.1%,当月仅为5%。速度的降低,一方面与国际、国内大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市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用工结构深度调整的内在因素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进行得十分深入。这种调整不仅表现为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还表现为近年发展中国家在更高的制造业环节对发达国家形成竞争。日本产业界,尤其是以索尼和松下等为代表的大型制造集团已经在实施各自的产业升级调整计划。北京正在大力推动“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升级,但如何换?换什么?始终没有清晰的答案。日本产业界的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提了醒,这其中蕴含着

难得的战略机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急转直下,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链环节已经难以适应北京的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根据《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行业将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依靠基础电信业务增长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终端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链方向转变。带动信息服务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并实现智能终端产业的全面升级。特别是TD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手机和其他各类智能终端。北京应该抓住国家通信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向行业的高端环节布局。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期,一方面完善产业的本地配套,另一方面,输出北京产品、打造北京品牌,抢占国内市场。重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抓大促小,积极从金融、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促进北京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增强北京产业发展的活力。

篇2: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招商引资、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互利共赢的。对中国来说,通过持续吸引外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以及众多国际化人才。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赢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不少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近年来,中国全面把握对外开放阶段性特点,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企业1.3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已达2457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缓解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的矛盾,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

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把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厚的回报。当前,中国正积极致力于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篇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5 年,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缓中趋稳, GDP (国内生产总值) 增速的“破7” (实际为6.9%) , 非金融性行业增速“破6”, 企业盈亏及财政收入由正转负, 出口乏力, 投资趋缓、融资困难、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等矛盾尖锐, 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在总体基本平稳的基础上, 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 但仍然孕育着一系列的风险。

1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与亮点

2015 年我国经济步入深度下滑期, 我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 增速“破7”, 经济增速回落, 但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 在调结构、重民生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回味:

(1) 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加快。在供给结构改善的同时, 需求结构也向合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服务业扶摇直上。如国内葡萄酒市场供需结构持续改善, 2015年葡萄酒行业走出基本面底部, 出现复苏态势。经过深度调整期后, 葡萄酒市场需求端正迎来两方面的边际改善, 一方面, 结构下移加速了葡萄酒消费者教育, 葡萄酒普及进程加快;另一方面, 消费者饮酒趋向低度化、时尚化, 在商务宴请等活动中葡萄酒正逐步替代部分白酒消费。葡萄酒在这一时期的风险得到集中释放, 国内葡萄酒中低档酒市场将呈现挤压式增长态势。在产业结构方面,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提高, 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 现代服务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如旅游休闲、大健康、互联网、体育文化产业等都保持着一定的发展速度, 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 独立增长能力增强, 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趋势, 出现了互联网+、葡萄酒+、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 如葡萄酒+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旅游文化业、餐饮业、酒店住宿、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协同发展, 这种产业大融合趋势首先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高端制造业成为工业中的耀眼明星, 增速高于整个工业。需求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对于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龙头。2015年以来, 虽然排浪式消费已经结束, 但国内消费逐月增加, 出现了较好的势头。这方面, 葡萄酒消费是个风向标, 2015 年, 葡萄酒消费持续回暖, 尤其是进口葡萄酒逐月增加, 不管是一线消费城市, 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红酒消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 这说明我国消费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 建材、房地产、汽车、电器等大件商品消费也有从谷底回升的端倪。

(2) 居民收入与就业稳中有增长。尽管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减速,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破7”的GDP增速和“0 增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让我们感到没有成就感, “负增长”企业利润与财政收入显现出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让我们欣慰的是就业和居民收入这些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却甚为好看, 倾斜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我国的大力推进, 加上日臻完善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农业融合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在各地出现端倪。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在城镇郊区出现;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农业在上海、广东、山东等发达地区如潮水般涌现。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成为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趋势。近年来, 烟台市充分发挥其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 以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为基础, 实施“葡萄酒+”战略,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下简称三产融合) , 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渠道。拥有7 000亩土地的烟台市莱山区的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以160 亿元投资建设54 个国内外知名酒庄。集生态观光旅游和葡萄酒文化购物博览为一体, 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销售和葡萄酒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二、三产融合协同发展, 吸纳1.5 万名农民将成为产业工人, 每年可接待游客100 万人, 增收25 亿元。瀑拉谷酒庄产业集群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旅游文化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当地建材、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 周围农民就业当了工人, 收入增加翻番, 有了钱就可以消费, 进城镇买房子、汽车等高端产品, 也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企业和农民共同出资建设葡萄酒小镇或者新的工农集聚区, 修马路、街道, 投资基础设施, 增加酒店和商业服务网点,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增加了居民收入。

(3) 热点消费更加火热, 热度依然不减。热销旺销的通讯器材, 一马当先的网络零售, 万众青睐的绿色消费, 让我们感受到消费热点更热更火。旅游文化业等成为消费的亮点。作为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国际葡萄酒城, 烟台大力实施“葡萄酒+”战略, 推动葡萄酒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据统计, 2015 年国庆期间, 仅烟台蓬莱葡萄酒庄旅游人数达到上万人次; 2015 年蓬莱葡萄酒文化旅游突破10 多万人次;今年来烟台进行葡萄酒旅游的海内外游客将超过千万人次, 旅游收入将达百亿元。由烟台葡萄酒旅游的火爆, 可以看到我国的移动4G网络、旅游等消费热点热度不减, 出现方兴未艾之势。

(4) 产能过剩得到积极化解,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毫不夸张的说, 过剩产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2015 年, 在过剩产能化解上 (如光伏、平板玻璃、钢铁、电解铝、水泥、船舶等) 采取了市场的办法和政府规制等手段, 让产能过剩这一难题的解决开始破题, 这些严重过剩的产业风险正在逐步化解。我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如钢铁由于上游连接矿石和焦炭产业, 下游是汽车和建筑, 钢铁的产业链长, 规模庞大, 不仅自身严重产能过剩, 还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就水泥工业而言, 一直带着高污染的工业的帽子, 其治理任务异常艰巨。还有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粉尘和废气废水和噪音。与国际同行业相比, 全国烟尘排放总量、SO2排放量和固废物排放有不小的差距。如全国工业行业55%粉尘是水泥业排放的。每吨水泥熟料约等于排放CO2气体1t, 当然还不包括NOX、SO2等, 如果加上这些显然要大于1t, 节能减排显得尤为迫切。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 积极践行国家一系列政策, 促进了2015 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2015 年经济工作应对了复杂的国内外局面,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应当充分肯定, 但当前经济运行问题与矛盾异常突出, 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 对此, 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1) 投资减弱, 拉动乏力。当前经济增长之所以放缓, 就在于投资增长乏力, 投资减弱也孕育了经济下行风险。当前一些难以解决的各类困难问题困扰着各投资主体, 减弱了他们投资意愿;主要投资领域受市场需求与产能持续过剩两大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异常萧条。如在葡萄酒投资方面, 一些葡萄酒产区出现了数亿元葡萄酒庄转手事件, 投资酒庄的热潮逐渐冷却;还有房地产领域中居高不下商品房库存影响了房地产发展, 深度调整的房地产市场让其遭受严冬, 房地产投资遭遇滑铁卢, 持续下行成为常态。好像红楼梦的大家族一样,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由此也带动了建材、钢铁等下游行业的萧条和持续的市场低迷;再有, 政府投资积极性下降, 投资能力弱化;土地出让、税收是政府主要收入, 税收和出让金减少加上偿债高峰期来临, 让地方政府感到资金的不足, 制约了其投资能力, 对投资基础设施也感到捉襟见肘, 无可奈何下, 何谈投资增长;外商企业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预期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 干脆放慢了投资步伐, 免得遭遇投资风险。此外, 当前国家的系列政策减少了新开工项目等等。

(2) 融资瓶颈仍然存在, 没有得到有效地破解。拖欠工程款是目前建设领域的顽疾, 工业企业问题不少, 应收账款增加, 应收账款净额增多等问题没有合适的方法解决, 导致越积越多, 风险明显加剧。如2015 年, 我国部分建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加上融资不畅, 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 大幅回落的货币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缩小, 资金面紧张并不是危言耸听。融资贵普遍存在, 融资难也不是个例, 不仅存在于小微企业, 就是大中企业也是叫苦不迭, 银行惜贷、限贷、抽贷、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对一些资金紧缺经营十分困难的企业只能是雪上加霜。

(3) 企业经营困难依然没有改善和改观。由于国内传统工业如建材、钢铁等亟待转型升级, 中低端产能过剩, 价格下降成为主要工业品的常态, 持续回升的产成品存货让工业企业痛苦不堪, 苦于库存周转率下降和去库存压力大的严峻现实, 企业无可奈何, 对于普遍下降的经营效益的原因, 很多企业家解释也是莫衷一是。其实, 根本原因是经济形势、需求、市场问题等, 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当前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投入 (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 费用的增加, 当然, 还有土地、资金、用工、运输税等, 成本的持续升高、盈利的持续减少、效益的持续下降, 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的异常困难。

32016 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展望2016 年,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复苏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基本态势, 但一些风险如地缘政治冲突、国外政策调整等在孕育之中, 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 经济中高速增长支撑因素增多, 如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等都会带来重大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同在。冲击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依然蛰伏, 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平稳增长仍是一个极大的变数, 未来, 困难更多, 挑战更大, 局面更复杂。

笔者认为, 2016 年存在着有利因素与条件, 也有不利因素和风险隐患。

2016 年的有利因素与条件在于:

从全球来看, 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是弱复苏, 先弱后强, 但持续复苏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 依然是主基调, 尽管日本和欧元区经济依然衰退, 处于弱景气之中, 但全球经济要看两大经济体的表现, 就是中国、美国, 这两个经济大国仍然具有增长的底气和风骨, 尤其是中国大有超美之势, 中国的国际化布局, 让全球刮目相看。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将成为2016 年全球经济增长, 这是绝大多数机构的预言。但也有唱反调的, 如索罗斯、罗杰斯预言要发生金融危机。总体上, 较为疲软的经济增长仍是发达经济体未来的趋势, 较短时间里持续复苏还有难题, 供给、金融、市场和消费等束缚着的经济增长, 因而边际上的改善是2016 年世界经济最好的期待和良好的愿望。

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然牢固, 没有动摇, 良好的基本面是内需增长必要条件和前提。我国储蓄率下滑, 劳动力供给减少, 但一些新的要素 (资本和人力等) 供给的质量明显改善, 正在逐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和力量。人多消费大,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底气。就业、居民收入的双提升, 促进了市场消费增加, 持续增加的消费将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投资上, “十三五”将会带来一些高端、基础设施和关注民生的大项目, 国内投资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改观, 固定资产投资将会随“十三五”重新启动, 当然“一带一路”等战略带动出口出现新变化, 所有这些都将推动2016 年投资的全面增长。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定向降准、中西部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扩大信息体育消费、全面降息等政策将极大地促进投资带动增长, 所有这些无疑是2016 年的经济增长的巨大利好和支撑。

2016 年的风险隐患及不利因素在于:

国际上, 不确定性因素尤存, 全球经济风险有增无减。其一, 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 全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日益猖獗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因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而导致低下, 上述这些因素将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其二, 愈加动荡不安的地缘政治形势影响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转换、分化带来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

国内, 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并将影响到关联产业。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 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 2015 年以来逐步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转好的迹象, 尽管国家的政策是在帮房地产, 但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只能在边际上改善, 阶段性过剩严重、房价下行预期较强等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难以很快扭转, 其低迷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有机构预计房地产市场还要经历2 年调整期。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的房地产行业, 紧密相关建材、钢铁、家电、装饰材料等一连串行业, 占固定资产投资25%的房地产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举足轻重, 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将影响到相关行业发展。再说, 强约束的环保指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十三五”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生态环境将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环保将成为重中之中。还有, 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

综上所述, 2016 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复苏态势, 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是由其新常态下的基本面和全面改革等有利因素所决定的, 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的将会是一些短期性、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有经济学家认为, 2016 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以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 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 年出现深度下滑, 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7~12 月开始出现。但是, 仍然有许多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并将一起决定着本轮中国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

就工业领域来就看, 由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制造业去产能仍将继续, 笔者预计2016 年工业经济“前低后高”。就建材行业来说, 也遵循“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 建材企业注意把握形势, 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

总之, 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 正确把握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和任务, 解决新困难、新问题, 抓住新机遇, 应对新挑战。笔者认为, 要把2016 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预定的区间, 必须以破解制约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导向, 强化政策的协调配套, 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及细则, 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 更为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类政策, 及早发挥政策效力;适时适度微调货币金融政策,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与排放配额交易制度;挖掘消费增长潜力, 促进消费平稳增长;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新华网, 2014-12-8.

篇4:内蒙古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局,为二季度乃至全年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向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二季度全区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加快。

从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看,首先,经济景气进一步向好。全区宏观经济景气运行自去年9月以来逐月上升;全区物价总水平走出了自1998年以来的下降或低位徘徊;一季度全区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4.8点,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同比分别提高5.5、9.5和7.6点,保持近几年最好水平。

其次,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多。一季度,全区工业生产的高增长与新建重点工业项目投产多密不可分的。2002年下半年以来,TCL移动通信(呼和浩特)有限公司、内蒙古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包钢薄板生产、包铝技改、呼和浩特丰泰发电有限公司和包头伊利液态奶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对我区工业快速增长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建企业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约9个百分点。今年我区仍有部分新建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将陆续建成投产。另外,原有的骨干企业生产今年订单较多,任务饱满,将会对全区工业经济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使建筑业发展快速回升,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带动了建筑材料需求的扩大。

第三,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将趋于稳定。一是随着实施西部大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效应逐步显现,全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增长将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投资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非国有投资更趋活跃。今年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工个数比上年同期增长57.6%,开工项目本年计划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倍。工业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以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铝业、蒙牛液体奶等为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以及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有力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生态保护和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我区交通运输将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25亿元左右;随着各地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一季度全区已开工项目到位资金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6%,良好的资金到位情况为后几个月投资增长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二是消费增长稳中趋升。随着国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完善,加之国家启动消费的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预计上半年消费增长将有所上升。三是出口增幅明显回升。一季度,我区海关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快11.9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四,从全国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据国内经济专家预测,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但并不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带来直接冲击,我国经济已在去年稳定增长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加速上升的新阶段,特别是社会供给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社会总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一季度,全国GDP的增长可达到9%左右,而全年增速有望超过7%的预期。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的迹象已经在一季度显现,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也在得到加强。

从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看,有些对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有些尚属不确定。从区内发展环境看,一是农牧业方面,目前东部粮食主产区特别是通辽、兴安盟降水偏少,旱情比较严重,农资价格上扬增加了农牧民生产成本。二是工业生产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去年下半年新建投产企业有了可比基数,工业增速将有所回落,加之近一个时期以来煤、电、石油及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虽然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较高,但是尚未开工的项目资金情况还不确定,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尤其是大项目能否按期开工,关系到上半年及全年投资的完成。四是城镇就业压力增大,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尚需努力。五是随着住房、教育、医疗和退休生活保障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城镇居民的支出预期增强,使潜在消费能力不能尽快释放出来。从国际环境看,受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影响,虽然不可能对我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格局带来很大影响,但不可避免对我区外贸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加之今年入世的效应在进出口方面的进一步显现,二季度出口增长速度将趋于稳定。

综合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区投资、消费需求增幅将稳步提高,外贸出口增速趋于稳定。预计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走势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左右,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同比上涨3%。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达10%以上。

二、下一步主要调控建议

下一阶段,全区各地要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着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区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继续努力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力争完成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此,建议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着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各地区要在不断巩固当前我区良好发展形势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紧紧围绕强区富民的第一要务,针对今年一季度全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抓好工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作,积极支持结构调整,解决好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畜产品卖难的问题,不断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有一个明显增长。

2、抓好春耕备耕生产,支持农牧业结构调整。今年我区春耕备耕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东部粮食主产区降水较少,旱情严重。化肥、农膜、柴油等农用物资价格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要增加救灾防灾资金投入,全力支持春耕备耕生产和农牧业结构调整,配合全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积极创造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渠道,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清理整顿限制农牧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在提高农牧民增收的措施上应突出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牧区非农产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3、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0亿元。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使用好国债资金,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舍饲禁牧工程”、“生态移民和异地移民工程”;争取国家加大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确保生态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以水力、电力、交通邮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投资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西电东送”发展战略,做好一批重点电力项目建设。

4、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规划,择优扶持,开拓国际市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领域,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把引资的工作重点转向生态和基础设施、传统产业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通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特别是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优先办理重点出口企业的退税,支持外贸出口。继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和提高我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5、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区失业和下岗人员数量仍然较大,社会保障所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要高度重视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通过加快发展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和私营个体经济来扩大就业,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和扶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分配机制,努力解决目前社会保险费征收范围偏窄的问题,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前应根据我区实际,切实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稳定人们对改革和发展的预期信心。

篇5: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2011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沉着应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目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一是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做好应对准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三是要全面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十大重点任务,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二十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等多边峰会外交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经济均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兴大国倡导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在相互借重、协调共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都注重维持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受金融危机和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遗症的拖累,操控国际事务的难度加大。奥巴马政府继续实施内外“变革”,力求进一步摆脱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困扰,新世纪头10年美以反恐、防扩散为重点的对外战略调整渐露端倪,逐步从过度倾注于反恐转向更多投入大国地缘战略角逐,应对崛起大国,同时强调多伙伴合作关系。奥巴马访欧强调美欧同盟关系的重要性,但“大西洋联盟”在双方安全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有所弱化;美介入亚太地区的积极性不减,美日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美俄关系“重启”产生积极效果,但双方在反导和俄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仍龃龉不断;美国继续按计划实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计划,对西亚北非局势实行有限和有选择的干预政策。

篇6: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重点改革力度加大,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错综复杂局面是近年来少有的,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时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稳中有忧。

篇7: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成世界经济重要推动力”的这个观点,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来说,已经大大超越了其本应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这个经济已经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会有疑问中国的经济还能增长多久,或者说中国的经济会突然地停止增长吗。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010年对世界经济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退去,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拉动下,世界经济虽然复苏仍在延续,但却增长乏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通胀越发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预计高于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造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了6.6227,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张首次突破4%,其中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这一年里中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增长。

在先后历经最困难、最复杂的调控年景之后,2011年,面对“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如何走,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预知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中国的当前经济形势,来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所会遇到的问题。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所包含的国家战略意图和走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情景也不容乐观: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内部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

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在这些战略的实施中,中央政府通过各种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建设投资社会保障和功过那个服务项目的补贴的等,对中西部提供了大规模投资等财政支持,大幅改变了资源投入的区域配置格局,但是如今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明显。而且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问题,一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的经济运行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另一个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次过分依赖外贸,内需拉动不足,再次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协调,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高。最后一点,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以消耗大龄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大家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在这些问题中过分依赖出口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导致我们更多的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的左右,安全风险不断积聚。

我认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首先,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也正如社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发展。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三是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提高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能源节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篇8: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里, 煤炭行业在促进经济的发展、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以及煤炭行业产能的提高, 我国煤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煤炭供过于求的趋势日益明显。煤炭行业要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在确保行业安全、高效、绿色运作的同时, 推进产业的调整和改革。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整个行业基业长青, 发挥煤炭行业独有的“助推”作用。

二、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

1、市场整体供过于求

(1) 市场需求开始下降。在工业活动中, 煤炭往往是作为辅助资源用于建材、电力、钢铁等行业, 而不是作为直接的工业原料, 伴随着这些主要耗煤行业产量的下降, 煤炭的需求量自然会下降。

(2) 产能的持续扩张导致煤炭供给过剩。在过去的煤炭行业黄金十年, 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固定资产投入已高达124897亿元, 相当于建国后煤炭产业总投资的28倍。我国重点建设了蒙东、神东、陕北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 其2010年的煤炭总产量达到28亿吨, 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7.5%。2010年, 全国原煤产量约32亿吨, 是2005年的1.5倍, 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 我国原煤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十二五”期间, 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固定资产投资仍持续增加, 以2011年为例, 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就高达4700亿元。煤炭开采及洗选加工固定资产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直接导致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供给的过剩, 然而市场需求却因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等方面的影响, 使得煤炭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的状况日趋明显。

2、新兴能源产业的冲击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数据, 未来十年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将达到200万吨, 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 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状况的同时, 也挤压了煤炭行业的发展空间, 对煤炭产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 整个市场对于煤炭的需求将会进一步下降。

3、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1)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 受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下滑、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煤炭产品需求下降, 煤炭产品价格下滑, 众多能源消耗企业对煤炭的进口量持续增加, 直接导致国内煤炭销售利润空间收窄。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省上半年累计进口煤炭3080万吨, 同比增长73.7%, 占全省煤炭调入量的37%。

(2) 从国内来看, 目前, 在主要煤化工及下游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库存持续增加、行业面临整体亏损的情况下, 有些地区相关部门出台煤炭资源开发转化率达到50%以上的政策要求, 导致相关煤炭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投资建设煤炭下游产业。

4、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间, 由于部分煤炭企业的的高强度开采, 导致企业煤炭资源频临枯竭, 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同时, 企业效益分布很不均匀, 煤炭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到少数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资金流陷入极为紧张的境地。

5、流动资金匮乏

经营效益的下滑必然影响了资金供给, 进而不利于企业的研发和拓展经营。货款回收中现金比例下降, 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煤炭供给过剩、价格持续下滑问题的日趋显现, 煤炭企业逐步陷入经营困难局面。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下滑的现状, 大部分煤炭企业采取挖掘内部潜力, 探索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 甚至采取竞相裁员降薪的方式减少成本。

三、应对措施

1、深化改革, 坚持市场化原则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应当发挥好市场经济的基础调节作用, 以市场化原则深化煤炭行业的改革, 打破行业的垄断, 加快转变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煤炭基地的建设, 构建可靠稳定的煤炭供应基地和煤炭洗选加工基地。同时, 要改进煤炭的资源管理, 开放煤炭市场, 鼓励煤炭供需双方订立长期合同, 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 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和预警作用。

2、合理开采, 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 应当重点考虑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依据资源、环境容量和市场等情况,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做好煤炭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协调平衡, 科学推进产业转型。各企业还应当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发掘煤炭资源新的价值, 实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

3、科学调控煤炭生产总量

目前, 我国存在煤炭产品积压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 这要求我们对煤炭的生产总量进行合理地调控。一方面, 要坚持依法办矿, 深化“打非治违”活动, 加大煤炭总量调控力度。另一方面, 煤炭企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 特别是要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的积极作用, 防止煤炭市场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同时, 煤炭企业要坚持安全发展, 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人追究等各项安全保障制度。

4、改善企业经营环境, 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适合煤炭行业的配套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 大力支持煤炭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 促进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煤炭企业相关税费的征收, 为煤炭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真正体现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拓宽销售渠道

煤炭企业要立足实际, 健全企业内部销售机构, 加强对煤炭市场供需的调研, 加大与兄弟企业、上下游用户、政府相关部门及机构的沟通交流,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档案, 扩大市场信息的来源和交流。在实现国内销售的稳步增长的同时, 也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这也有助于缓解当前煤炭积压过多的问题。

上一篇:文字记录温暖散文下一篇:2022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