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

2024-06-03

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通用9篇)

篇1: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

我于20XX年XX月XX日到XX有限公司报道上班,至今也快XX年的时间了。在这XX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在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一路走来。自加入了XX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业务工作中我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也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现将我在思想和业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认识总结如下:

1.我积极提高自己的相关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我所在的岗位是XXXX,这个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很细心的工作态度。认清形势,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思想和行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为公司的效益提升和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努力工作。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身到降本增效工作中去,在平凡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做好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成长为本岗位的名牌职工,3.虚心求解:在我工作期间,曾遇到过一些疑惑和困难,但是我都主动谦虚的想一些前辈询问求解,以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好,为以后自己更加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在此我也想趁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尤其是我的各位领导,对于我的成长和帮助极大。

4、需要保持的方面:在工作中增加和同事的交流了解,增进同事之间友谊;我们公司的性质很特殊,需要加班,这个对于很多刚上岗的员工来说,需要很强的适应力。我做到了,通过自己的调节,可以把加班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最好的面貌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是我一直不变的,因为我深知态度决定高度,在工作的各个阶段,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工作中没有过错性失误,这点也是我需要长期坚持的;乐观开朗的性格使我能够和同事和睦相处,在工作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需要改进的方面:对自己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我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反思,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执着,有些时候太过于追求完美。我知道这样对于我自身和单位的发展都不利,所以,以后会加强这方面的改进和认识。

在我们这个新兴发展的公司里,需要大家的共同协作,才可能让我们公司发展得更好、更远。在此,我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对于我的帮助,并祝愿咱们法格赫有限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2: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

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针对银行职员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我主动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工作上,从入行至今从事前台柜员的工作。在前台的工作中,我一直保持着谦虚地态度,认认真真学习业务,兢兢业业工作,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前台的工作让我熟练掌握了个人业务操作和会计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于很多优质客户形成良好的关系,得到客户的信任。这都是我在前台工作留下的宝贵财富。

篇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自我评价

本世纪初以来, 安然破产、中航油巨亏等事件, 促使国内外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2002年, 美国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其第404条款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定期评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外公开披露其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其有效性发表意见, 同时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发表鉴证意见。

2006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并作定期检查和披露。

2008年,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 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 五部委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根据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规定, 公司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评价的涵义和作用

1. 涵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五项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等三项原则。

2. 作用。

(1) 满足监管要求。监管机构通过颁布法规, 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出了刚性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 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多数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开展自我评价的主要动机之一, 就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 (2) 提高抗风险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 上市公司已逐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内部控制的梳理和完善进一步改善了企业运营水平,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有利于企业采取措施消除不利于内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从而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3) 提升企业价值。对于投资者而言, 内控设计和运行状况是衡量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判断投资风险大小和回报程度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可以向投资者传递规范运作、稳健发展的积极信息, 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继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及评价现状

根据德勤发布的《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 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 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及评价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企业正在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 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可以减少财务报表数据的错报情况, 并按照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设立了更为合理客观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 基本上采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成立专项小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该报告同时指出, 部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及自我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重视、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设计存在缺陷、缺乏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系统、风险识别和评估尚待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尚未形成书面的工作底稿等。

四、宝信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和自我评价的实践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成立于2000年, 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以来,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规定, 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2008年入选上证治理板块。

近三年来, 公司根据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 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开展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制定了《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明确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遵循原则、基本要素、职责分工、管理流程等内容, 使内部控制的实施得到了制度保障。该办法规定: (1) 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其检查监督负责;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监督及评价, 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进行审查, 并定期向董事会做出报告; (2) 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3) 公司经营管理层负责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 建立与业务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制定各类内部控制制度, 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公司审计部负责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日常、独立的检查监督, 每年至少一次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如发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另外, 公司还制定了《内部控制评审管理办法》, 建立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体系和报告机制, 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报告和披露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2. 组建内部控制实施队伍。

为实现内部控制的长效管理, 公司成立了三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实施组织: (1)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同时总经理指定分管领导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日常推进; (2) 内部控制虚拟管理团队, 由财务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 履行内部控制的归口管理职能; (3) 内部控制实施团队, 由各责任单位的负责人、专职或兼职的内部控制联络人员组成, 负责有效开展本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

3. 编制内部控制手册。

公司设立了内部控制完善项目, 由项目组牵头对货币资金管理、销售与收款管理、采购与付款管理、存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事薪酬管理、子公司管控、项目管理、研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业务流程, 开展内部控制梳理工作并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具体过程如下: (1) 项目组和各责任单位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结合实际管理需要, 共同讨论确定控制目标; (2) 各责任单位编制内部控制矩阵, 填写控制目标、控制活动编号、控制活动描述、涉及的文件或文档、是否匹配等栏目; (3) 项目组对内部控制矩阵进行审核; (4) 各责任单位根据审核意见修订内部控制矩阵; (5) 项目组汇总整理各流程的内部控制矩阵, 编制成册, 分发到各责任单位。

4.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

公司审计部是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责任部门, 按以下两种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方式一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业务时, 审计部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 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发表意见;方式二是针对公司重点关注的业务流程实施独立的内部控制专项审计, 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 形成专项评审报告。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时, 一般按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 组成审计小组, 准备评审方案, 即审计人员在获取并了解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矩阵及支撑文档的前提下, 确定测试程序, 根据控制活动的控制类型、交易频率确定测试样本量, 并编制内部控制检查表;第二步, 审计人员根据检查表的要求, 合理抽取样本, 对其业务控制逐项进行现场测试, 并完整地记录测试结果;第三步, 审计人员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 编制评审工作底稿;第四步, 审计组长严格审核评审工作底稿, 就底稿内容与被检查单位沟通并达成一致;第五步, 审计小组编制评审报告。

年末, 审计部依据本年度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内部控制专项审计结果, 编制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 上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检查监督工作报告进行审查, 评价公司年度内部控制情况, 并向董事会报告。

5. 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年末, 审计部牵头组织各责任单位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 自我评价范围涉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覆盖公司所有重要业务和事项, 采用问卷调查和自评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划分为准备、自评、检查和报告四个阶段, 基本流程如下: (1) 准备阶段。审计部草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通知, 明确评价原则、范围、内容、方式、进度安排等。公司主管领导主持召开动员会, 布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各项工作; (2) 自评阶段。各责任单位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执行等两方面对相关控制活动实施自评, 填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卷, 描述评价指标和内容所对应的自评结果 (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不适用) 以及支撑文档信息, 编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 并上报审计部; (3) 检查阶段。审计部负责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卷和自评报告进行审阅, 审阅内容包括自评结果是否恰当, 文档内容是否能满足控制要求, 是否有重大遗漏等, 在审阅过程中需要及时与各责任单位就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讨论。审计部确定内部控制检查的重点范围, 开展关键控制点测试工作, 汇总并确认发现问题, 同时提出管理建议; (4) 报告阶段。审计部根据内部控制自评和检查的结果, 结合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 编制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交董事会审议, 审议通过后对外披露。

6. 组织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首先, 审计部根据日常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情况、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 汇总整理内部控制缺陷清单, 及时向各责任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其次, 各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 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期限等事项, 并组织落实缺陷整改工作, 同时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相应修订;最后, 审计部对各责任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实, 形成专项报告。

7. 建立内部控制考评机制。

为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公司还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将各责任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并按年度予以兑现, 另一方面将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业绩作为其晋升、降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调动管理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8. 关于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篇4: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管屡屡被报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证券市场也风波不断。而导致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存在严重问题。接下来本文主要探讨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其审计委员会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对公司的运行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上市公司应该定期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董事会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确保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公司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进行及协调相互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出具一份自我评价报告,将评价的结果传递给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让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无论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对公司的财务来说都有很大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加强对公司资产安全的保护。对公司的财务来说,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可以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规范程度。对投资者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大多不愿向外界公布,而且也没有相关法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这给外界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目前上市公司对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足,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有董事会,有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还有公司名称,甚至有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都没有标注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杂乱无章,搞不清楚负责人是谁,这样会降低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还有个问题就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也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标准。常见的有某某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某某公司董事会对于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没有相关部门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报告的内容。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往往也不够重视,在核实评价报告时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往往就是一笔带过,也不去真的核实。还有就只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大多数企业都不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外部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评价的内容上也杂乱无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理想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二,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乏统一的鉴证标标准。不同的公司采用的鉴证标准基本都是五花八门的;第三,公司对外界公布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虽然对几个主要的信息做出了规定,但对这些公布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统一的格式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许多公司就利用这个空隙来做手脚;第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缺乏规定,基本上只要自我评价就行了,至于谁主持谁参与都没有明确规定;第五,对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缺乏明确的规定,往往导致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第六,对于公布内部控制信息内容缺乏法律监督。

3.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出于对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力、物力和成本的考虑以及好多公司出于商业机密考虑不向外界公布真实评价结果。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主要是由于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制度本身和内部控制信息公布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比较重视对公司实物的控制而对公司的执行者较为忽视。现在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体制改变的,但管理人员的知识和观念却没跟上,造成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還认识不足。多数情况下的公布评价的内容都是为了满足证监会和交易的要求,敷衍下就过去而不是认真的对待此事;成本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重要原因,企业觉得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看不到直接的收益,认为得不偿失,所以大多都不愿公布;还有好多上市公司不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不是担心成本,而是担心泄露商业机密,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把自己的公司至于险地。

三、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现状的一些建议

1.政府要加大引导的力度让上市公司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

政府通过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来让上市公司明白政府在这方面所辖的力度、让企业人员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政府部门要开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对上市公司负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表现的更加专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引进相关的活动,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重要性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重要性,自愿加大力度投入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上来。

2.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加大对造假的处罚力度

相关法律上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责任人以及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实行责任人制,对各种蓄意构造和故意隐瞒的上市公司给与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并找出其责任人,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按责任的大小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在法律上让上市公司重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让责任人对其自我评价的真实性负责。同时,还要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认真的核实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并且核实结果要以报告的形式出据出来,在对外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责任人和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成员都要签字,对其公布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与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失职监督行为,也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让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保证其真实性。

3.明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鉴定的机制

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格式多种多样,混乱不堪,没有统一的格式。所以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确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格式和披露的具体内容。同时应该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鉴证机制。规定企业不得自行鉴证其真实性必须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核评价。还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公布,让大众知道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状,以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同时还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必须重视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自发的完善自己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让其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长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分析[J].商业会计,2010(23).

[2] 张键,杨忠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以浙江国有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0(33).

[3] 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1).

[4] 阮班鹰,杨锡才,王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09(33).

[5] 姜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COSO企业风险管理之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作者简介:

篇5:公司职员个人自我总结

1、人事管理方面

(1)人员流失率

20--年全年全公司的人员流失率约为8。55%,整体来看相比去年人员稳定性有所增强。但离理想控制线6%,仍不是很理想。具体每月的人员状况及流失统计分析见图表。员工离职原因分好多种,有公司环境因素、工资福利因素、主管管理因素等等,但是作为管理者就应想办法尽量降低员工流失率,尤其是控制技术潜力强的老员工。

(2)管理员工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及相关手续

本年度所有入职员工(个别管理干部说与公司签订协议的除外)过了试用期均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及时签订对员工的稳定有必须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约束员工的一切劳动行为。此外不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企业的违规之举,因而劳动合同及时签订有很重要好处。

(3)对于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及其他资料进行收集及管理,使其更加完善化,持续公司档案的完整性,为保证日后的分析工作带给更准确的信息。

(4)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按月准确出具考勤表。

我认为本公司员工考勤也是一个难点,公司实行上班按指纹办法已经一年多了,受本公司工种影响,个别员工的指纹很难刷上,时常有刷不上的现象发生。其次我们的刷卡指纹机器也不是很好,有时也不是很稳定,时有故障发生。我们的请休假手续执行的还不是很到位,极个别填写不规范,有没日期的,有没姓名的,有没经过部门主管审核的甚至有不写请假单的等等不良现象,一些部门主管不负职责,审核把控不严所致。

2、招聘与配置工作

本年度人员招聘配置方面基本满足公司生产运营之需要。相比去年公司规模在扩大,具体岗位人员招聘状况及全公司每月人员状况见人员统计流失分析表中图标。

3、培训与开发

20--年度公司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了初步开展,尤其是ISO质量管理体系与ERP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但综合来看培训工作开展并不是很理想,虽然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大部分的培训计划得以了开展落实,但是培训抵触情绪较大,大多流于形式过过场而已,培训质量效果较差,培训的有效性不理想。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各部门对培训的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不强,因此存在着各部门为应付培训考核指标随意安排培训课程或者未按月度培训计划严格执行的状况;

2、未能系统化和规范化实施,培训存在盲目性,多为应急式的培训,临时说说谈谈的培训;

3、培训跟踪考核机制不健全,相关培训都是三分钟热度,后续跟踪考核执行不到位进而影响到培训效果的达成;

4、明确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及工资福利方面

20--年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各个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让员工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资料、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必备的岗位技能及与相关岗位的汇报与负责关系等。今年岗位说明书虽已成文下发,但我认为各部门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明白自己工作岗位就应去做那些事,需要对那些事负起职责。

本年度公司绩效考核工作有所开展,不论对一线作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有了必须的约束,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我认为我做的还不够,我们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够全面,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帮忙我们发现不足,透过总结绩效面谈寻求改善改善的办法,从而推动工作目标实现,也就是说重点应放在改善提高将来,而不是考核过去木已成舟的事实。

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推动了我们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才得以适应新的环境。本年度末我们对公司的薪酬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薪酬体系偏重于工作潜力,工作目标的达成,全面系统的整合公司的福利待遇,力求公平公正,缩短同岗同工种的两极分化差距。

5、企业各项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5S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本年度没有什么特色的业绩,虽然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办公室、车间增添一些标语,食堂、楼梯、楼道、卫生间也增添了一些小标语,车间墙壁有混刷、墙洞有填充,但管理者的影响力、感染力这些能促进企业文化构成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强。

企业制度的各项宣传工作不够理想,出现脱节的现象。往往上面的政策制度难以执行落实到位,这是20--年务必加强的工作。

推荐公司整理整顿所有管理看板,常规的管理通知与文化建设制度完善的政策文件图标加以区分宣传,规划设计宣传橱窗。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宣传公司制度,更有利于提升我公司形象。

公司5S现场管理工作在本年度得到了必须的开展,工作场所有所整理、整顿,但受各方面阻力影响和督导不严,没能制定出有效的5S现场管理制度,缺乏透过评比实行奖惩的方案,虽然一向在酝酿中,但终究没能落实到位。

6、其他

作为总经理助理一职,深感羞愧,没有从真正好处上减轻总经理的工作量,也没能为公司带给到可行性的发展推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自身的不足是不可回避的,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提升自我、加强个人综合潜力。

公司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经过半年的培训学习,此刻公司整体人员针对此概念略懂皮毛,作为内审组长或总经理助理我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二、新年新气象,20--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0--年度需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新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转正程序》等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岗位变动,从日常考评到离职,人力资源部都按照文件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论事不论人的原则,期望能到达各项工作的合法性、严肃性,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氛围。

2、人事管理方面

(1)人员流失率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人员流失管理方面统计分析还不够细致,将在20--年更加细致,更加科学的统计分析,以“已办入职手续”为标准统计;以“上了一周班离职”为标准统计;以试用期未满离职为标准统计;以部门划分为标准统计;更加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人员流动状况。

(2)、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

针对目前本公司的考勤管理现状,鉴于20--年全公司推进全勤奖福利工作。本人推荐纸质考勤与指纹电子考勤同步使用,以电子考勤为主,两者相互验证。电子考勤主要精确用于控制迟到、早退、旷工等。纸质考勤有利于一线主管实时了解及控制在职在岗人员状况。

4、招聘与配置

目前全国多省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常武地区目前的现状,20--年招聘工作有必须的难度,3月初各部门务必及时准确的填报部门人员需求表,预计4月初人员能全部配置到位。以后每月根据生产运营状况及现有员工技能素质适时招聘,适当调整。

5、培训与开发

有关培训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改善公司的培训体系。各部门根据20--年的公司现状分析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务必在20--年3月中旬提交部门的年度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各部门需求制定全公司的20--年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平时工作中的临时或额外的培训需求将作为20--年度培训补充计划。

6、绩效考核与薪资福利

从20--年的绩效成果来看,我认为我们绩效考核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组织管理问题。绩效考核体现了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绩效要求,核心问题是一种管理习惯的构成。养成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坚持和制度保障。我们务必做好以下任务:

1、不断优化完善绩效指标;

2、努力抓好绩效过程监控;

3、严格施行考核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面谈及成绩薪酬挂钩);

本部门20--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各部门继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表格;以及新增设岗位考核指标;

2、考核结果反馈与改善状况跟踪,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运行;

3、相关宣传工作:

绩效考核工作牵涉到各部门员工的切身利益,要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用心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到达透过绩效考核改善工作、校正目标的目的。

篇6:护理职员的简短自我评价

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以下这一份由 好范文 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护理职员的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广大毕业生参考。

本人思想稳定,工作踏实肯干,专业理论扎实,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受到医护患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代理***长期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严格三查七对,杜尽了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较好的完成了护理部交给的任务。在春节期间科室职员紧、班次重的情况下,放弃休息,主动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保证了节日期间护理工作的安全。***长命令下达后,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治理工作抓的有条不紊,使儿科工作秩序、服务态度、病室环境有了较大进步,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足率达到了100%。在治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治理模式,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护理职员,做到了作风***,宽宏待人,进步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了职员的服务热情,使小作科护理工作蒸蒸日上。

篇7:银行会计职员的自我评价

我一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为人正直。

通过参加区直机关工委党校的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领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奔小康的远景目标充满期望,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论水平,我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大学的本科函授教育,平时也自学电脑知识,利用网络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内外大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篇8:探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所制作的评价报告是吸引投资的一大要素

据美国有关学者研究证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若两家公司同时竞争, 愿意主动提供公司信息的一方更容易获得投资方的青睐。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的不完全, 因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这一情况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实力及发展持久性产生了质疑,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其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因而,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一主动披露企业信息的行为, 不仅能够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检测和评估, 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依据和指导, 同时还为注重公司治理和自身权益保护的投资者提供了了解企业的渠道, 能更多的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二) 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其企业文化

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企业的经理、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其中, 在这一过程中, 各级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开诚布公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和评价, 各级员工都会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巩固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对于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作用, 更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此外, 各级工作人员的参与到讨论和评价之中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民主化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实现民主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自2008年以来,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企业逐渐增多, 但增幅不大。相关数据表明, 在我国经筛选的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 仅有七百多家愿意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剩下的三百多家上市公司则不愿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仅仅只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框架, 却没有细化内部控制的评价规范,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法律支撑, 以至于企业在进行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实施动力不足所造成的。

(二) 上市公司忽略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在我国, 有部分上市公司为响应国家号召, 仅在按照国家制定出台的有关内部控制评价基本规范以及评价指引等基础性文件的情况下, 就盲目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建立, 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披露, 他们往往忽视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 没有考虑到现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制度建立后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行性。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缺少认识以及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所致。

(三) 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过于零散, 缺乏实质性内容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偏重于评价报告的形式, 在披露报告中仅仅是将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情况进行披露, 这种太过于模式化的披露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过于零散。不仅如此, 大部分上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时, 常常出现模糊披露主体、只对内部控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披露, 而没有真正做好内部控制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披露的情况, 即使是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披露时, 通常也以“个别控制业务执行不力”等模糊性的语句一带而过, 披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有需求的投资者就无法从披露中获取所需信息。

(四)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外部监管机制

要保证上市公司展开内部控制评价的披露, 外部监管机制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 当前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披露仅仅依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 缺少了统一的监管机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披露进行监管, 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自觉性”, 这也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披露“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一) 加强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 提高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视

对于部分上市企业不愿披露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缺乏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要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来着手。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执行力度和宣传力度, 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知。不仅如此, 政府还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对不按要求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上市企业给予严惩, 以此警示其他上市公司, 敦促其他企业管理层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觉悟和专业素质, 进而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只有企业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才能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的权威性, 帮助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发挥其功效。此外, 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也是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内部地位的手段之一。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内容

一套完善的制度是优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于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增加上市公司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自愿披露的增长幅度来说, 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前, 有必要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行为。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标准的制定, 分别是披露规范的制定以及明确划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一方面,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 首先要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内容及其形式进行规范, 例如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的主体、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作出规定, 避免各上市企业的披露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以此便利投资者了解企业披露信息, 促进投资。为此, 政府还要进一步明确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披露的相关标准, 同时各上市公司也要加大研究, 探索出适合本企业的规范准则。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范围的划分, 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产生, 以此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序进行。

(三)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督机制, 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正常进行

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披露过程中, 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各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部审计组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方法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守法的内部控制环境。与此同时, 各上市公司还要给予其内部审计相关部门一定的权利, 在保证内部审计相关部门拥有形式上的独立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做好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督工作, 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不仅如此, 各上市公司还要逐步健全其监事会组织, 完善其职能, 保证企业监事会、董事长及其他管理层具有相对独立性, 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其监督职能发挥到最优水平。此外, 政府还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审核的力度, 通过强制要求各企业聘用注册会计的方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高报告的真实性。

四、结语

上市公司要建立并完善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 各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探究, 采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以期尽早实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完善,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有红, 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 (06) .

[2]赵兴莉.新规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架构[J].中国农业会计, 2009 (05) .

篇9:公司职员个人自我评价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上市公司要将自身的内部控制状况以信息的方式定期披露给市场投资者,以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价。21世纪以来,国外上市公司的丑闻事件层出不穷,从安然事件到巴林银行等等,这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质问。因此,2002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使得内部控制信息从自由披露转为强制披露。2009年,国内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颁布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可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正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现状

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从2009年开始,当然,早期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对自身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从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量不断增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快速增加的时间段主要是在2009年以后的这段时间里。从对沪深两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数量来看,在这6年的时间里,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发布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0多家增加到1500多家,增加了7倍多。同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阶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09年以后,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使得国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较为丰富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声明以及存在的内容控制缺陷及整改等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各种各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显得形成虚设。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情况进行了披露,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二是根据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五方面要素,对内部控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披露;三是上述两者的结合。

(三)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缺陷较少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从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真正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非常少。截至2012年底,仅仅只有160多家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自身的缺陷,这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不到。因此,虽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定期披露,但披露的真实性却有待考验。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尽管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所规定的,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在2008年至2010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数量仅仅只有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4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排斥,这主要是担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对公司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證券市场主要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些群体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少,这使得从外部需求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未有效统一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其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的,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五花八门,并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相关要求执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的执行细则未能够颁布,这使得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据可依。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不够明确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由审计委员会所实施,并且由董事会出具相应的评价报告。但是,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各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个不一样。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为董事会和管理层;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由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监事会共同出具;甚至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并未披露相应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关系到上市公司所出具报告的责任所属,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明确,那么在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风险事故时就无法做到三公原则。

三、解决对策

鉴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所存在的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激励制度,促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从强制性转为自愿性。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趋势而言,自愿性披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内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应当从建立激励机制的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愿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上市公司如实、充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例如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适当的宣传,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资。

第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报告的统一性。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在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审计鉴证等应遵循的原则、标准等方面形成共识。同时,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解释公告或应用指南,以厘清实务中易混淆的部分。

第三,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上市公司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各高管人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价方面各自的职责,内部控制评价属于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慧文,顾镇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自我评估[J].会计之友,2013(4):58-62.

[2]胡慧娟,胡细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分析——来自湖北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3(18):94-98.

[3]张艳,张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7):158-161.

[4]周露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49-53.

上一篇:细数初一这些事下一篇:历年教师招聘面试试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