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性

2024-05-25

准确性(精选8篇)

篇1:准确性

英译汉常见的“夸大”翻译

北京方雨

我国的翻译界,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所以,对于外文中涉及中国的词语,经常有意无意地将褒义词语夸大,将中性的词语译为褒义,将道歉词语译得更谦卑。我不懂其他文字,以下仅举英译汉的几个例子。

一、BRIC(缩略词)。中文译为“金砖四国”。BRIC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这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国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个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所组成的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其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但根本没有“金”砖的意思。其实,英文中真正的“金砖”(gold brick),倒是个贬义词,是假货、赝品、谎言、骗局的意思。所以千万别跟老外用英语说我们属于“金砖四国”。我们中国所说的金砖,英文是gold bar(金条)。英文BRIC用俄语、法语等字母表示时,也没有增加“金子”的修饰。可能是翻译者觉得中文译为“砖四国”不太顺口,也不雅驯吧。我认为可以译为“方砖四国”(方砖正好四个角),或音译为“布里克四国”。

二、Red Star Over China(书名)。中文译为《西行漫记》,又译为《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向西方读者描述了陌生的还处于游击队状态的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据很多资料介绍,原书最初的中文译名是《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发行中文版时为避开国民政府审查改名《西行漫记》。但是原书名本来并没有红星“照耀”的意思,直译应该是“中国上空的红星”。“红星照耀”明显带有褒扬的意思,而“上空的红星”含义是偏中性的,意指中国并非国民党一党的天下,还有共产党的影响。译为“照耀”就有些夸大了,很容易让人跟伟大光荣正确联系起来,所以虽然该书出版时已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个名字显然不会让国民党感到舒服。我认为,当时如果译为《红星浮现在中国》之类,审查的麻烦就会小得多。

三、Time Person of the Year。中文译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这个“风云人物”,并非最早的中译。记得当年邓小平第一次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时(他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两次被评为“风云人物”),中国媒体把这个名称译为“时代周刊杰出人物”,显然是错误地认为这个称号是一种荣誉。其实,这个评选的对象只是一年内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虽然其中大多数人物产生的是正面的影响,如林白、罗斯福、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等;但也有少数枭雄起到的是反面影响,如希特勒1938年、赫鲁晓夫1957年都评上过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克林顿1998年也因拉链门事件,与对手独立检察官肯尼思·斯塔尓分享了这一称号,他们显然不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杰出人物。所以,后来中文改译为“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但是,译为“风云人物”也不一定合适所有年度人物的特点,如1999年时代周刊还把爱因斯坦评为Man of the Century,译为“世纪风云人物”就比较别扭,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翻云覆雨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为什么不能直译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呢?

四、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中国媒体译为“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其实,exceptional原意是uncommon, unique, extraordinary(不同凡响的,独特的,非凡的),含有“排他的”、“不好与其他相比”的意思。我们可以对照英文词典中的两个例句来分析一下这个单词的确切含义:What an exceptional flower!(多么独特的花啊!)The quality of the beer was exceptional.(这啤酒的质量很不一般)。这两句似乎都不宜译为“无与伦比”。我们的翻译人员大概误以为“无与伦比”就是“不好与其他相比”的意思吧。事实上,“无与伦比”出自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比得上的。而Exceptional只是因为独具特色才不能与其他相比,不一定就是绝对最好的。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译为“北京奥运会是一次真正不同凡响的奥运会”。

篇2:准确性

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记忆成绩的预测.产生机制及其准确性是学习判断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论,试图说明学习判断的机制与准确性.Koriat的`线索模型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学习判断的理解,但该模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作 者:陈功香 傅小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刊 名:心理科学进展 PKU CSSCI英文刊名: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年,卷(期):12(2)分类号:B842.5关键词:学习判断 产生机制 准确性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篇3: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一、重视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历来是数学课中学生学习概念的好帮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牢记其计算方法。如教学“笔算除法”时,出示例题78÷2,学生先独立操作,然后教师边提问学生边操作。即先把7平均分成3份,再把剩下的一捆拆开分成2份,每份5根,最后8根再分。再让学生观察课件:78根小棒,先拿出7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再把剩下的1捆拆开与8根合起来是18根,每份9根。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课件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说说竖式要怎样列?然后,教师边列竖式边提问:78十位上的7除以2商3写在什么位置……逐步完成竖式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数形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深根蒂固,形成了牢固的记忆,学生以后在做类似的题时,就会举一反三,不容易出错。

二、注重习惯培养

1. 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1)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或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2)会看。会看,首先是学生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让学生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教师要促使学生动脑子。教师每发一问,要求学生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效率。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4)会说。听、看、想后要通过“说”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教师抓住让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1)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新课,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解题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草稿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草稿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必验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2)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解题时要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作业要认真设计,做到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3.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进行分析并记录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另外,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教师批改后,学生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探讨,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负责任的习惯。

三、组建学习小组

1.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水平等进行分组,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如在教学“应用题的练习”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由学生自己作出优势互补的合理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使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发挥自身的长处。

2.培养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所以,教师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学生,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教师要当众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的学生,竖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三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四、关注学生动态

篇4: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翻译;机器;艺术

一、为何要求翻译的准确性

你知道为什么当年日本会遭到美国两次的原子弹袭击吗?——有种说法是因为一个错误的翻译。1945年7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让其对《波茨坦公告》做出答复。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使用了“mokusatsu”这个词来回复美国。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做评论”,而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完全忽略”,而媒体便是译成了第二种意思,美国便理解成了这是日本对它的一种拒绝,就是这个误译导致了美国对日本发射了两颗原子弹。杜鲁门回忆此事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绝《波茨坦公告》,美国就不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而很多年后,铃木贯太郎也确认说他当时想表达的意思是:“暂时不予置评”。

如果一个词的错误就可以引发一场如此大的灾难,那么一篇文章的误译会造成多大的严重后果啊!翻译错误引起的误会影响人际交往,商业往来等等方面。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地翻译,要严肃对待翻译,确保译文的质量。

二、不要相信翻译机器

为什么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翻译机器呢?因为在一个沟通频繁、联系紧密的世界里,将各种各样的文本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尤其是那些想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拥有一个多语种的公司网站不仅显得值得信赖,而且对商业往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欧洲委员会调查发现,多数网民不会在一个没有自己母语的网站购买东西,因此,大量的企业意识到翻译的重要性。但是,它们却更喜欢使用一些免费的翻译软件。那么,我们可以信赖这些软件翻译出来的结果吗?

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便是机器翻译的第一个难题。很多词语都有着多种不同的意思,而哪一个是最恰当的,需要结合句子文章的背景或者说话人的环境以及作者或说话人的想法和意图才可以确定的。然而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翻译软件可以区分一个词的多种意思并找到其中最合适的一个。机器翻译出来的东西总是一个大概宽泛的意思,经常是语句不连贯,甚至是不通顺,让人无法理解。所以只有专业的译者或者是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才可能在词语的多种意思中抓住最准确的那个,并把这些词语用恰当的方式连接组合成精准的句子和文章。如果你真的用了机器来翻译文章,那么你必须要对翻译结果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润色,否则这样的翻译纯粹是一文不值。

此外,笔者通过实验测试了一下不同的翻译软件的翻译效果,结果显而易见。笔者选择了谷歌翻译、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这几种网上常见的翻译软件,用它们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翻译,结果是它们都存在着很多的语法、语义种种问题,有的甚至到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程度。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可以接受的翻译错误应该低于5%,而翻译机器犯的错误至少达到了30%以上。所以,翻译机器是不能随便用来翻译文章进行发表的。

三、以源语言或目标语为母语的译者

翻译文章,首先是要理解,不仅是原文意思的理解,同样要求对文章精神实质的理解。如果一个译者达不到这种境界,那么他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会空洞,脱离原文。翻译是一种技能,因为译者必须要掌握翻译的准则,尤其是从别国语言翻译成译者自己的语言,而翻译又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还是一门艺术。因为翻译一篇文章并非是一些词语的翻译,同样是挖掘和阐述词语背后隐藏的信息和内容。每一个字或者词都伴随着它的意义,尤其是在一个固定的背景下,它的意思就更加明确了。所以,一个真正的译者,就是可以准确抓住背景下这些字或者词的意思,然后准确地用目标语表述出来,这是一门艺术,因为专业译者看到的不是文字和语言本身,而是透过它们看到它们所承载的实质的东西。他们不仅要可以抓住源语言的细微之处,也要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

如果译者是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那么他可以使用自己语言中最地道的表达来完成自己的翻译,而不是通过查找字典去堆砌一些词汇。比如在法国,里昂的人把塑料袋说成 “sac”,而在图卢兹,人们更喜欢说 “poche”。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译者如何准确地将作者笔下的语言和文化转化成目标语便是一个难题。因为一旦找不到合适的转化,那么呈现给读者的译文就会显得不知所云。有时候我们理解了原文作者所写的东西,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完美对应的目标语表达,那么,以目标语为母语的译者这时候就可以更为轻松地应付这样的问题。

四、结语

翻译作为一项技能,同时可以确切地说是一门艺术。如果掌握不好这门艺术的实质,那么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没了价值,甚至会引发很多问题。而翻译的是指问题永远都是“信”这一要求,关于“达”和“雅”,都要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否则翻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钧.《翻译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许钧.《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顺江,马彦华:《汉法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篇5:谈统计数据准确性问题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刘昌谷

(重庆.永川

402160)

[摘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一个国家统计机构的“生命”,也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数据是否准确,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而且对以此数据为决策依据的后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者应当本着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培训以及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以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关键词]:统计

数据

准确性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意义

统计的目的是为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大政方针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惨痛的教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统计工作是比较正常,数据也是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8年大刮浮夸风,统计数字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粮食亩产甚至超过了一万斤,这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后来,“四人帮”一伙搞“数为帮用”,败坏了统计工作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的表现

(一)虚假的数据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某地区某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5%,而按行业划分,商业零售额增长达20%,工业零售额的增幅也达10%,餐饮业的虽然增长只有4%,但其他行业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的增长也达7%,这就明显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四)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五)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六)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不准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等。

三、如何解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一)应当遵循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解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参加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准确性的高低,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的准确性,大家都对数据的准确性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准确性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二)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保证。首先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上级部门和本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会同会计、业务等部门统一设计企业内部套表,在设计中应体现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该一致。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以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并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统计台账、统计报表都做到标准化并准确无误,这样才能使整理、汇总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确切的保证。

(三)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法律保障。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彰显统计法的强制性。要克服基层政府弄虚作假现象对统计法的侵蚀,釜底抽薪之举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力度,让“数字出官”这种潜规则没有生存的土壤。要彰统计法的强制性,要制裁说假话,报假数据的官员,让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以增强统计法的权威性。其次,要独立行使统计职权,确保统计数据不受干预,《统计法》第八章第二款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这实质上就是要保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干预,能够独立地、客观地、公正地依法开展统计调查活动,提出统计报告,实行统计监督。再次,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的宣传《统计法》。要让普通公民懂得,依法如实申报统计资料如同依法纳税一样,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和责任,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用基本的统计思维和常用的统计方法来观看日常的统计信息,使统计指标的每一个数据都置于人民大众的监督之下,杜绝虚假统计数据的产生。

(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不准确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方法保证。首先,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来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其次,可运用回归分析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再次,可运用主次因素排列分析图、因果分析图等来分析各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六)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的独立性并有效遏制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不准确的其他腐败行为。

总之,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抵制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我们的统计工作能更好的地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篇6: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优化论文

因此,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做到准确、公正计量,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际运行中,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具体包括:电能表误差、二次回路误差、二次导线压降误差、电流互感器误差以及电压互感器误差等。

为了优化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就应当采取选用合格的电能表,选用恰当的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降低二次回路电压降以及强化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准确性;优化

电能计量装置能够为供电单位和用户提供客观的电能计量信息,是电力系统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设备。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用电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供电双方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尽量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提高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

一、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电能表误差

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就是电能表误差。

通常,电能表误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电能表不当使用导致的误差;电能表产品本身的误差;负载特性误差。

电能表不当使用和电能表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均会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在电能表计量中,电能表断线、接线错误等均会引起较大的计量误差,由于这类误差较为明显,容易被发觉。

电能表使用不当或非正规接线造成的计量误差相对较小,所以此类误差不容易被发现、重视。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结算交易的重要依据,必须满足合理、准确的标准。

所以,即便是由使用不当或非正规接线造成的计量误差,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负载特性误差,指的是随着功率因素与负载电流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误差。

目前,电子式电能表被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负载特性误差。

不过,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耗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实际的接线中,如果三相四线电能测量时使用的是三相三线电能表,就会造成附加误差。

2.二次回路误差和二次导线压降误差

未配置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的电能计量装置,在二次回路上有过多的和电能计量没有关系的设备接入,容易导致二次负荷过大,进而使得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

电能表的输入端和电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端之间的线路中,存在空气开关、继电器触点、熔断器、导线阻抗等设备产生的接触电阻,电流会造成二次电在这条线路上的角度变化与压降。

这对电能表而言,线路上的相移与压降使得电压电流互感器产生了附加误差,从而导致计量误差,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3.互感器误差

早期的用户计量装置配置的互感器准确度等级较低,难以满足电能计量装置准确计量的规程要求。

目前,国家有关规范明确规定互感器的准确等级标准,在0.8~1.0的功率因数范围内,25%~100%的额定负荷范围内,互感器的误差不得超过电压、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规定。

由此可见,只有在0.8~1.0的功率因数范围内,25%~100%的额定负荷范围内,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才有保障。

超过这个范围的功率、负荷,均会导致互感器的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

在实际的电能计量中,电压、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会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二、电能计量表准确性优化的措施

1.选用合格的电能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用合格的、稳定性好、高精度的多功能电能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在实际选用电能表时,需要根据规程要去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型式、基本电流、电压等级、准确度等级和最大额定电流。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式电能表的功能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误差基本呈线性,相对稳定。

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可以进行正向有功、反向有功、正向无功和反向无功的电能计量,还具有追补电量、失压记录、脉冲输出等辅助功能。

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功耗较小,过载能力较强。

在具体运行中,如果负荷电流有着较大的变化幅度,经常在较低载负荷点运行,就将导致计量误差。

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引起的计量误差,就应当选用宽负载S级电子式电能表。

2.选用恰当的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

选用恰当的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能够降低由电流互感器或电压互感器引发的计量误差。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选择S级电流互感器以满足准确度要求。

分析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所引发的计量误差,使用恰当的配对组合,可降低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合成误差。

进行配对组合时,应当使两种互感器的比差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两种互感器的角差的大小相等,符合相同。

电流互感器变比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确定。

如果实际负荷电流小于30%,就应当选用多变比的电流互感器或是S级电流互感器。

此外,还必须正确选择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容量。

二次负荷具体包括:接触电阻、外接导线电阻和电流线圈阻抗。

通常,二次容量应当在25%~100%的额定值范围内。

3.降低二次回路电压降

为了降低互感器的二次回路电压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正确选择二次回路导线截面。

通过串接点或二次连接导线的负载电流,会产生压降,造成电能表的电压和互感器二次绕组端电压不相等,导致电能表的端电压会随着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端电压的相位与量值而变化,进而引发电能表计量误差。

通常,可以采用缩短二次回路导线长度或增大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的方法,降低二次回路电压降。

一般而言,导线截面需要大于或等于25mm2。

如果导线长度保持不变,就应当根据预计的电压降确定二次回路导线截面。

其次,专用计量二次回路,尽量不和测量、保护同一回路。

第三,计费用的35kV以上的互感器二次回路,可以配置熔断器,不应配置隔离开关辅助触电。

计费用的35kV以下的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应当配置熔断器与隔离开关辅助触电。

在具体的运行中,应当将熔断器的电压降维持在数十毫伏的范围以内。

篇7:关于分级护理医嘱准确性调查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嘱护理级别下达的准确性,完善分级护理制度,避免分级护理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1 848例,填写分级护理临床应用调查表,对医嘱护理级别是否与护士评定一致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嘱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特级护理89.84%,一级护理85.31%,二级护理77.19%,三级护理90.60%,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级护理制度相对陈旧,与整体护理不符,需要修订。建议应加强护理等级医嘱管理,对医生进行分级护理制度的培训;病情观察监护与护理级别分别开具,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及可操作性。

分级护理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生活需求开具医嘱,护士按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应级别的护理,并按护理级别收费,其级别规定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1]。由于临床护理级别医嘱的不准确性,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2],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现通过对护理级别医嘱准确性的调查,以期与同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6年9月—2007年9月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19个病区1 848例住院病人,男872例,女976例,年龄15岁~71岁,平均年龄42.3岁。特级护理128例,一级护理735例,二级护理719例,三级护理266例,涉及128个病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分级护理标准分别设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护士巡视病房间隔时间、生命体征监测间隔时间、病人自理能力及其他护理内容(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健康指导)。

1.2.2 现况调查 由1名经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护师深入病区,针对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用相应的调查表进行分析评价,如该病人医嘱为一级护理,就用一级护理调查表评估。共调查1 848例病人,其中236例为手术当日病人,收回调查表1 848份,将调查表汇总、统计,分析护理级别医嘱是否与护士根据病情和护理要求评定的护理级别一致。

1.2.3 评价标准 特级护理:能够24 h专人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一级护理:每15 min~30 min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二级护理:每1 h~2 h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三级护理:每12 h巡视病人1次,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视为100%符合。结果(见表

1、表2)医嘱护理级别准确性符合率:特级护理89.84%,一级护理85.31%,二级护理77.19%,三级护理90.60%。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下一页 [!--empirenews.page--] 3 讨论

3.1 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认知的差异性及习惯性造成级别护理医嘱的不准确性 由于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护理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在毕业前都不甚了解分级护理制度具体要求,即使工作数年的医生也有少数缺乏深入了解。王淑琴等[3]报道,医生对分级护理和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占20.63%,部分了解占79.37%;对护理要求了解12.70%,部分了解86.51%。

分级护理制由医生根据病人病情轻重缓急及护理要求开具医嘱确定级别护理。由于医生认知上的差异、侧重点不同造成级别护理医嘱的不确定性,如对潜在危险性大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有些医生认为需要随时监测,开具高一级护理,有些医生认为病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开具三级护理;又因分级护理机械性地依据手术大小确定护理级别,未体现个体差异,分级护理规定普通手术后为二级护理。如调查资料中236例手术病人中年老体弱、有合并症者实施普通手术39例,手术后为一级护理,分级护理要求与临床病情不符。

医生下达级别护理医嘱与医生的习惯和科室管理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特级护理128例,其中不吻合者13例,其中9例为神经科病人因入监护室,医生认为有专人护理而开具特级护理,1例因手术过程不顺利、3例为心内科医生认为是潜在危险大的病人而开具特级护理。另外,手术当日下达的级别护理医嘱不吻合率为17.80%,其中临床外科11个病区236例手术病人,1个病区11例手术全部是二级护理,3例应为一级护理,不符合率达27.27%;另一个病区18例手术中4例二级护理符合护理评价外,其余9个病区医生对91种不同疾病207例手术当日下达医嘱均为一级护理或更高一级护理,39例普通手术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应为二级护理,医生均开具为一级护理,不符合率18.84%。内科医生习惯对新入院病人开具一级护理,新入院病人一级护理达69.40%[2],对潜在危险性大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心内科病人开具高一级护理级别,心内科一级护理级别医嘱不符合率21.25%,而对一些瘫痪、晚期肿瘤卧床休息且生活不能自理,需解决生活各种需要的病人开具为二级或三级护理,从而使部分病人实际需求和护理标准相差较大。

可见,分级护理制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医生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制度认识和重视程度,改变惯性思维,准确下达护理级别医嘱,以保证执行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及可操作性。

3.2 分级护理与病人实际需求不符 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一级护理15 min~30 min巡视1次者为25.40%,1 h~2 h巡视1次者为72.58%。一级护理要求护士15 min~30 min巡视病人1次,临床上有时很难做到,可操作性不强。有时也可能给病人造成不适,如夜间护士15 min~30 min巡视病人1次干扰病人休息。一级护理要求: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解决生活上各种需要,实际上,并非每位医生都要求如此频繁的监测,有的仅仅需要对疾病某一方面问题的监测,有的需要集中整块时间的护理,对生活自理病人不需要提供饮食、排泄、卫生护理等,但护理级别一旦确定,护士必须按要求执行相应护理,这样对部分病人既没必要又不现实,且增加护士负担。因此,要从病人实际需求出发,制订合理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病人得到身心的整体呵护,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得以保证。建议将病情观察与护理级别分别开具。我院目前将护理分级标准定为4级(病情观察监测)5度(日常生活能力),期望共同探讨。[!--empirenews.page--] 3.3 分级护理收费影响医嘱分级护理的准确性 各地物价部门对于分级护理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医生从经济考虑来增加科室收入[4]。因此一级护理泛用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某病区一级护理为42.50%~60.97%。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分级护理越来越重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认为护士没有落实一级护理措施,收费不当。有些家属甚至要求护理人员解释何为一级护理或提出根本不需要一级护理。有学者认为,护理收费可参考医疗收费的形式,应按实际服务项目的内容收费,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4 及时修订护理等级 在现行的医疗工作制度中规定,病人住院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制订级别护理医嘱。但在临床上医生有时不能随着疾病的恶化或痊愈及时修订护理级别,致使部分病人级别护理医嘱与病情需求的护理等级不相符[5]。本次调查显示,二级护理医嘱与护士评定符合率为77.19%,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修订护理等级,如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病人仍为二级护理;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临床上由于护理人员紧张,不能设专人护理,医生往往开具一级护理,不能及时提高护理级别。本次调查一级护理735例,不符合者108例,产科、儿科、消化科等无监护室的科室病人应为特级护理20例,医生开具为一级护理,致使护士巡视时间、病情观察、病人活动范围改变等一系列必要的护理措施不能按级别实施,使个别病人出现意外,给病人和家属造成痛苦和伤害。近年来,因未及时更改医嘱引起纠纷,其中典型案例是某医院医生为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开具了一级护理,在病人病情稳定且生活能完全自理后亦未及时更改医嘱,病人住院期间不慎意外摔倒造成损伤,以护士未按规定时间巡视、未得到相应护理为由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医院支付巨额赔偿。

篇8:如何提高工程概算准确性

工程概算是以建设项目研究可行性时用到的批复文件、图纸和说明为主要的依据,根据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人工机械价格以及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所颁布的工程费用定额、工程概算定额等一系列的参考资料,计算出整个建设项目过程中所需费用的文件。

工程概算经过批准后,则是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能轻易更改,同时也被作为筹措项目资金、项目进行优化比选和经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说工程概算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和管理起着主要的作用[1]。但是,现如今的工程概算,在建设项目中并没有完全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使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实际投资与概算不符的情况,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必须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1 建设项目在进行工程概算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1)对工程概算所需的基本资料不了解。有些设计部门对项目的概算工作不重视,一心只在项目的设计工作上,从不安排概算人员进行项目外业调查工作,以致工程概算部门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本不了解,例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厂房时所需材料的料场位置,厂房材料和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距离、条件以及是否需要经过收费站等基本情况不熟悉,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工程,如便桥、便道等都不知道,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概算的准确性,导致工程概算数据与项目实际投资数据不符。2)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认真。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因为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的不认真,导致基础性的错误出现,因而影响其他工作或者整个工作的进行。在进行工程概算过程中也时常出现这种情况,从而影响工程概算的准确性:a.有的设计人员对工程概算不重视,因此心不在焉、粗心大意或者着急赶任务等原因,在给概算人员提供的设计图表,时常出现不完整或者表述不准确的问题,甚至有时会出现数据错误,这就导致概算人员利用错误的图表计算出错误的数据[2]。b.概算人员在填写数据时,粗心大意或者着急赶工而一时疏忽,把数据行数看错、抄错数字、小数点点错位置等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以后的工作都出现错误;有时设计部门人员少、任务多,他们为了及时的完成任务,会先把没有审核通过的图表交给工程概算人员先进行概算,但在审核的过程中对图表会进行一部分修改,设计人员并没有及时的通知概算人员,这就导致概算和设计图表不一致;有的概算人员对定额不是十分的理解,出现项目或数量的错误,例如在计算除草费用时,又计算了清除表土的费用,这就造成了费用的多算,因为除草费用和清除表土定额不能一起使用;有的概算人员在进行概算时不认真阅读设计图表的说明,直接运用图表显示的数据进行概算,导致漏记个别污水处理设备的费用;有的概算人员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概算,非常容易出现项目的重复计算。3)部分概算人员对有些定额的适用范围不了解,因而错误的套用定额。例如把二级污水处理厂定额套用到高级污水处理厂的概算上。

2 提高工程概算准确性的措施

工程概算是否具有准确性,不但对建设项目前期的决策投资和资金筹措有影响,还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想要在建设项目中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必须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针对工程概算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以便有效的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1)在进行工程概算时,概算人员应加大和设计师的沟通力度,认真了解设计用料和设备的选用标准,设计部门在进行项目外业调查时应派概算人员参加,以提高概算人员对项目基本资料的了解程度。工程概算前期的工作主要就是搜集项目的基本资料,另外还要确保搜集到的基本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概算人员必须亲自到施工所在地,对工程的环境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实地勘察活动;对所需的建筑材料和项目设备的价格也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询问,仔细的了解材料的产地、运输方式、运输距离以及装卸费等细节[3],以减少概算的实际购买的价格距离。个别的资料收集不全,要及时补上,力求资料全面齐全,为准确的工程概算打下基础。

2)提高设计部门对工程概算的重视性,提高为工程概算提供的图表的准确性及完善性,尽量减少提供未经过审核的设计图表。工程概算的时间往往比较紧,设计部门所提供的设计图表要力求完整以及表述清楚,更不能出现数据性的错误。概算人员也应该提高判别能力,对设计图表要仔细推敲,及时的发现设计图表的错误和遗漏,避免设计图表引起的概算错误。尽量不提供没有经过审核的图表,如果有提供未经审核的设计图表的需要,则在设计图表审核后,对于审核时设计图表修改的部分要及时的通知概算人员。

3)工程概算人员也要及时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工程概算人员平时要多了解指标和定额,熟悉经常要用到的定额规定,加深对定额使用范围的了解,以免错误的套用定额,也要注意平时容易记错的定额单位,以减少工程概算时错误的出现。概算人员在工作时要认真负责,尽量减少行数看错、数据抄错等低级错误的出现,可以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可以避免漏记项目、计算重复的错误出现。

4)可以选派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造价人员参与到工程概算工作中去。工程概算不仅是把设计图表上的工程量准确的计算出来,对于工程的配套费用和措施费用都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还需要考虑到设计图表变更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具有实践经验的造价人员的参与。在没有专业人员和造价人员参与的时候,工程概算人员要多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避免工程概算和实际施工相互脱节。

5)概算过程中可以加大对计算机的应用。现如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减少了人工工作量,而且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概算工作繁琐,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而且上级部门给这些数据的计算工作留很少的工作时间,认为这只是简单的计算工作,但却给概算人员提高了工作难度,不但要计算速度快,更要计算准确。如果在工作中加大对计算机的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效的提高工程概算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还有利于检查和修改工作的进行[4]。

工程概算工作繁琐复杂,这就要求概算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的输入和抄写每一个数据,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经验的积累,以求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减少错误的出现,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率,以发挥工程概算在整个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对于投资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作用。

摘要:通过对工程概算的重要性的认识,总结了建设项目进行工程概算时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工程概算的准确性,确保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工程概算,准确性,投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黛虎.项目概算在投资控制中的作用与实践体会[J].建设经济,2009(8):32-33.

[2]孙丽霞.浅谈如何提高编制公路工程造价的准确性[J].青海科技,2008,15(6):76.

[3]宋娉.谈如何提高公路工程概算的准确性[J].交通财会,2009(12):87-88.

上一篇:观看《烟草行业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有感(侯海哲)下一篇:2011年xx县旱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