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

2024-04-10

【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精选5篇)

篇1:【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

资深人士谈面试“真经” 攻略一:面试前干什么

研究一下企业的性质和岗位说明书。不同的企业青睐不同的人才,如日本公司注重服从和等级观念,如果你面试时表现得个性张扬,喜欢自由,那么多半没戏;欧美企业注重授权和创新,如果你表现得太过死板,唯唯诺诺,那么估计机会也不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企业要找符合企业文化的人。

岗位说明书也要好好研究一下。因为同样的职位,每个企业之间的工作内容常常不一样。同样招聘人事经理,有的公司注重宏观的东西,有的公司注重操作层面的。如果人家叫你主要去做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你在那儿谈保险怎么交、员工关系怎么处理等,你的胜算有几成?估计不大吧!所以在面试之前,要好好准备与职位相关的题目和答案。有的应聘者一天要参加5-6场面试,根本没时间准备,但太多的机会就是没有机会,不如选中2-3家单位,集中准备一下。另外,对一些常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要形成自己的套路,不要超过2分钟,事先多演练几次,效果自然不一样了。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论坛,人力资源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坛,管理论坛,HR,HR社区,博客,日记,bbs,猎头,薪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本,招聘,求职,人才网站,工作,培训,管理咨询,职业顾问,人事代理,管理书籍,管理心理学,战略管理,创新管理,薪酬,绩效考核,案例,经营管理,激励,团队,human resources,岗位分析,职位说明书,认同感,满意度,人才测评,福利,心理学,劳动争议,平衡记分卡,执行力,危机管理,EHR,人力资源软件,MBA,EMBA,SMBA,培训,辅导,MBA考试,MBA资料,MBA试题,MBA图书,MBA联考,MBA讲座,MBA考前辅导

攻略二:面试礼仪注意什么

英国人力资源专家曾作过研究,三种人更容易得到工作:漂亮的、个子高的、有礼貌的。所以面试前建议你好好审视一下穿着,首先未必要穿名牌,但是看上去男生要给人感觉很利索、协调,女生看上去要干净、大方,不要给别人的感觉很邋遢。有的应聘者西装皱皱巴巴,领带歪歪斜斜,能有好印象吗?还有的女生打扮太时尚,大耳环晃晃悠悠,企业找人不是找模特或者选美,所以不合适的穿戴往往会让你在一开始就给“枪毙”。现在很多学生搞写真集求职,实在是“误入歧途”。另外,有的应聘者不注意用一些礼貌用语和动作,大大咧咧,往往给人留下没有修养、不成熟的印象,在同样的条件下,你的机率就小多了。攻略三:面对不同面试人员保持良好心态

有的面试人员风格比较强势、直率,面试时咄咄逼人,往往有一种审问犯人的感觉;有的面试人员温和、艺术。遇到这两种面试人员,自己首先要有好的心态,前者往往会让人不舒服、有压力感,但是你不能就此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对方素质如何如何,甚至得出该公司不怎么样的结论,应该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对于后者也不要麻痹大意,因为温和面孔的背后常常是一把利剑。所以,在内心里一定要记住:这是一场面试、是求职,不要太多关注所谓的“自尊”。

攻略四:学会区分不同的问题人力资源

有经验的面试官往往会用不同的面试方法和问题,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问题不必紧张,有的问题可能是确认你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有的问题则是考验你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反应、思路等。比如: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这样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校园招聘,通常就会用这种方法,面试时注意区分,有的应聘者对什么问题都很紧张,结果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攻略五:面试要注意“答所问”

很多人往往忽略这一点。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的面试人员不够专业,会首先让人自我介绍或谈一下自己的优缺点。有经验的面试官往往不问这些问题。有的应聘者总是喜欢说着说着,就开始介绍自己了,往往引起面试人员的反感。还有的应聘者根本没有听清楚问题,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结果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建议应聘者要跟紧面试人员的思路,保持高度集中,不要停留在自己的“思维圈子”里。攻略六:回答条理简明、不要罗嗦

麦肯锡公司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成三句话去讲。比如:今天上午9点吃早饭。可以说成:今天我吃饭,时间是上午9:00,吃的是早饭。因此建议大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妨按照这样一个套路: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这样听的人很清楚,说的人也不会漏掉重点。还有一个,就是要简明,不要罗嗦。有的应聘者自我介绍搞了10分钟,听的人早烦了,谁有这个耐心呢? 攻略七:不懂的地方有技巧地说

面试是双方的博弈,所以千万要注意:该说的就要说,不该说的不要说;懂的就说懂,不懂的地方要勇于承认。但是这个也是有技巧的,可以这样说:我对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吧„„结果一讲,不错啊,既回答了问题,又给别人留下一个谦虚的形象。有的应聘者明明是个半瓶子醋,遇到一些问题大吹特吹;还有的应聘者一知半解也是滔滔不绝,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淘汰。很多应聘者有这样的困惑:那天我表现挺好啊,怎么就没成功呢?原因就在这。--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网站,中国最大的HR交流社区)攻略八:放慢语速、一一道来

有的面试者遇到自己心仪已久的职位,或者自己有把握或有准备的问题,就欣喜若狂,马上滔滔不绝讲起来。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面试官一看你这么胸有成竹,就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你的能力产生怀疑了。所以,即使多么有把握,也要注意风度,边说边作“思考状”,这样面试官在用“穷追法”面试你的时候,你也不至于漏出破绽。

提供人力资源专业资料、知识库、案例库、工具/表格的下载,以及人事劳动法规和职场动态

攻略九:学会用事实来证明自己

有的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特喜欢用“沟通能力强、勤奋”之类的虚话,但是面试官可不是吃干饭的,马上来一句:请举一个例子证明一下。所以在面试时,一定要学会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你说做销售强,你就告诉我一个月销售了多少;你说自己的谈判能力强,不如举个例子来证明你是如何搞定一个“钉子客户的”。现在的面试方法很多,最流行和最有效的莫过于基于素质模型的行为面试法,即star法,在这种情况下,你想编估计都编不出来。

攻略十:永远不要和面试官争论提供人力资源专业资料、知识库、案例库、工具/表格的下载,以及人事劳动法规和职场动态!很多优秀的人才也非常傲气,于是和面试官从探讨问题到争论。其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必要去争论,因为面试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的,不是来寻求真理的。笔者曾经见过一个很优秀的人,为了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和老总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呢,老总说这个人好是好,就是有点认死理,将来万一意见不一致怎么办?据笔者的观察,那人应该很合适,但是老总的担心没有道理吗?人才只有为我所用才是人才啊!因为一个无谓的问题,双方都输了。

提供人力资源专业资料、知识库、案例库、工具/表格的下载,以及人事劳动法规和职场动态;攻略十一:时刻不放松警惕17HR人力资源社区: 应聘过程中面试无处不在。不管是日本公司的聊家常面试,还是欧美企业的流程式面试,抑或是台湾公司的审问式面试,你都要记住: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一次笔者参加一个面试,经过几轮以后对方很满意,让笔者回去等消息。忽然有一天对方打电话,说有个国外总部副总裁过来,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幸好笔者留了个心眼比较注意言谈举止,后来进了公司才知道:原来吃饭就是最后的复试,考察一下礼仪和待人接物。

以上总结的一些面试技巧,其实这些技巧是沟通能力的一种表现。归纳起来,面试就是要做到“精心准备、心态平和、时刻警惕、关注细节、切中肯綮、条理清楚”。

篇2:【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

券商工资超过70万了,海归求职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金融业包括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等!现在中国的金融方兴未艾,各大公司正在大力的扩展业务,极具发展前途。但是低端人才已经过剩,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岗位性质上来划分,金融行业,一般划分前台岗,和后台岗。前台包括客服,客户经理,投资顾问,大客户经理,分析师,电子商务,营业部,IB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等。一个金融企业,他的利润贡献,很多是来自于前台。前台各部门和员工,构成公司的主要的利润中心。后台岗位,主要为IT,财务,风控,交易,结算,法务,企宣,行政,人力资源,合规稽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财富中心,产品发行等部门。金融领域里面,各个细分行业,部门架构都不太一样,上述是基本上,每个行业都设的部门。如果后台部门不强大,不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价值输出,那么这个公司,就是靠前台员工坑蒙拐骗了,若干个个体户的联合体。优秀的后台部门,是一个金融企业的价值中心。

1.券商行业的就业情况和待遇如何?

看一眼2015年上市券商的薪酬,不管内心如何跌宕起伏,也要挺住!因为那是别人家的工资。16家券商(已披露年报)的人均年薪约77万元,完爆五大国有银行人均不超30万的薪酬水平。

2015年25家上市证券公司高管薪酬增幅明显,董事长薪酬区间为(93.8万,878.9万),平均薪酬达268.8万,同比增长55.3%,高于50家上市金融企业董事长平均薪酬(217.8万);总经理薪酬区间为(88.6万,972.4万),平均薪酬达365.6万,同比增长29.7%,高于50家上市金融企业总经理平均薪酬(295.1万)。

2015年上市证券公司高管最高薪酬均值为441万元,较去年增长30.7%。

资料来源:德勤分析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2015年上市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127.1 %。而证券员工人数的增加和奖金的提升使得券商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券商总人工成本均值同比增长81.9%,其中西部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和太平洋证券人工成本增长超过100%。由于营收大增,25家样本上市证券公司总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下降19.9%。

资料来源:德勤分析

招商证券人均待遇最高,达121.3万;广发证券同比年薪增长最快,比2014年增长109.37%。

 16家上市券商人均年薪77万

2015年,券商在上半年牛市中赚得盆满钵满,好几家公司净利润超过了100亿,上市券商净利润平均增幅超过100%。以人为本的金融行业,在取得了漂亮业绩后,分钱的景象也是蔚为壮观。据统计,16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2015年的薪酬成本比2014年翻了一番,不过员工累计增加2.24万人。平均计算,16家券商每家员工6068人,年薪约76.7万元。2014年,人均薪酬只有46.83万元,涨幅61.84%。

员工数量最多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16853人,工资总额146.98亿元;广发证券11126人,薪酬成本109.14亿元;国信证券有9143人,薪酬成本68.23亿元;海通证券有9024员工,薪酬成本75.02亿元。

由于发放和计提之间有时滞,也有因绩效考核制度形成的延期支付情况,但按照每个会计期配比原则,应该在费用上视作当年的薪酬支出。因此本文以每家上市券商2015年年报资产负债表中附注中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额,作为测算员工薪酬的依据。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 招商证券人均薪酬121万领先

从人数上看,招商证券的员工只有6744人,比中信证券足足少了1万人。不过人少好分钱,人均利润贡献率较高。招商证券的人均年薪是16家券商中最高的,为121.3万元。

也就说,招商证券人均收入比平均水平(76.7万元)高出58%。人数最多的中信证券,平均年薪为87.21万元。

据统计,人均年薪低于平均水平的券商有:国元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国海证券、太平洋证券、国信证券、东兴证券。

招商证券表示,2015年经营业绩实现历史性跨越,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净利润首次超过100亿,连续8年获得A类AA评级。年报中,充满了对创利能力的“骄傲”之情,难怪舍得发那么多钱。

 广发证券薪酬增幅最高109.37%

相比2014年,每家上市券商的人均年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涨幅61.84%。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广发证券,员工薪酬比2014年涨了一倍有余,涨幅109.37%。另一家薪酬翻倍的是招商证券,涨幅103.26%。

广发证券的员工数量超过1万人,在16家券商中仅排在中信证券之后,排第二。一直被业内人士称为,机制灵活且激励到位的广发证券,2014年人均年薪只有46.83万元,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过待遇终于在2015年实现赶超。

 国信证券只顾狠狠赚钱,薪酬不占优势

业绩同样领先的国信证券,人均薪酬似乎不占优势。

国信证券2015年营业收入291.39亿元,同比增长14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49亿元,同比增长183.08%,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但人均薪酬只有74.62万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分析认为,这与国信证券侧重业务的激励机制有关,经纪业务及财富管理营收占比60.18%的券商,有着大量的中后台人员,薪酬不高;前线员工、投行、资管等其他业务骨干会与中后台拉开差距。

 中信证券薪酬涨幅最低

经历过山车般命运的中信证券,在管理团队受到重创之后,净利润排名仍然领先,但增幅就没有那么明显。

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最低的为中信证券,仅为74.64%,员工薪酬成本146.98亿元,人均87.21万元,平均涨幅只有28.16%,涨幅在16家券商中垫底。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看到上述券商的工资,你拉后腿了吗?有换行业的冲动吗?有跳槽的冲动吗?若同样的努力,一样的绩效一样的贡献,你比别的券商奖金少多了,是不是哭晕过去了。这叫一样干工作,十里不同天,阴雨晴天看工资啊。

最后提醒大家,平均薪酬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并不能全面代表券商的激励机制。毕竟薪酬以业绩为基础,但按职能管理序列、业务序列(研究、经纪、投行、自营、资管等)管理,内部差异化较大。

有一个基金公司的朋友对券商中国记者调侃说,财经媒体就爱帮人数钱!实际情况是中国人都喜欢帮别人数钱,不信你看这类文章的阅读量。

2.怎样才能进入券商做研究员呢?

由于券商的主要工作岗位——研究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数理模型做市场研究,所以想进入国内一线或是国际投行的话,一般要满足下面五大要求:

1)毕业学校要求: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研究生,上海财经、中国人大、中国科大、中央财经等校也有一些面试机会,其他学校基本不在知名券商的考虑之列!一般券商的话,西南财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金融会计的老牌名校也在招聘之列!

2)专业背景要求: 理工科的本科加上经管类的硕士是各大券商最喜欢的,本科是是数学、统计、计算机、物理专业的机会更大,当然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行业研究员来说,专业是不受限制的!比如医药行业的研究员基本上被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所垄断,电气行业的研究员基本被清华电气的研究生所垄断!还有现在的同学大都喜欢追捧金融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会计学才是证券行业最核心的,会计学的深厚背景是在证券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美国所谓的“金融”其实就是“公司融资”,说白了也就是会计。而中国所谓的金融无外乎就是宏观经济学里的“货币银行学”,这些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没用!

3)相关证书要求:做行业研究员的话,财务会计一定要精通,所以 CPA(注册会计师)被看作是投行入场券,基本上毕业前能过 4门以就很有竞争力,而且工作期间公司会开设培训班鼓励员工参加考试。但如果是去基金公司做固定收益或是投资研究员的话,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是必须的,一般公司都会报销报名费。

4)英语要求:对于做并购上市的投行交易员来说,听说读写都要优秀;对于研究员来说:英语的阅读和写作一定要非常优秀,因为研究员每天面对的都是国外的研究报告、各种数据、各种国外的开发软件,而且还要写出自己的报告。从某种程度上说,券商的行业研究员或是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员就像是在写论文。不仅是国际券商,就是国内券商也是很重视英语能力的。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5)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至少要精通一门编程语言:C++、JAVA,研究员的工作要不停地对模型进行改良,或是直接捣鼓出一个模型来。特别是EXCEL的高级应用,如VBA的EXCEL编程,这些技能在日常工作中是最常用的!当然还要精通数据库:微软的 SQL Server或是甲骨文的数据库,因为研究员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大量数据库,精通数据库语言是必须的。最后,还要精通一款统计软件,比如 MATLAB金融数据包、或是 SPSS等大型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

3.投行、咨询、IT公司的研究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中金公司等券商的主要岗位叫研究员,IBM公司的咨询部每年也招收IT研究员(analyst),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咨询部同样也招聘研究员,麦肯锡咨询公司基本只招研究员!研究员在西方国家是很平常的岗位,但在中国刚刚引入。其实每年很多 IBM公司的优秀研究员跳槽到高盛做 IT业的行业研究员,各行业的研究员都是相通的。

4.做一个合格的研究员需要哪些个体素质呢?

1)强健的身体:总体来说,卖方研究员要比买方研究员累很多!因为报告是拿来卖钱的,同样做承销这块的也是非常的累,外资券商比如高盛的工作强度是一周 100个小时以上,也就是每天工作 15个小时,而且没有双休日。如果碰见大项目,比如去年的农行上市,员工基本连续 3个多月每天只睡 4个小时!国内的大券商基本一周工作 80个小时,比各大 IT公司的平均值 50个小时多了很多。如果身体不是太好的同学还是不要考虑这个行业了。要知道高薪不是随便拿的。

2)抗压能力:证券业基本采取末位淘汰制度,也就是每年都有四分之一的员工将会退场,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当然每年都有很多人受不了压力而自动辞职!

3)对金钱的态度:证券行业的高工资是其超高的工作强度造成的,也就是说要驱动一个人每周工作 100个小时的话,必须得用工资,如果你对金钱比较淡然,那么你的工作热情就会受到影响。一般面试的时候会测试员工的相关性格,比如问你什么时候买车,什么时候买房,说白了就是试探你的对金钱的渴望程度!

5.最后给大家在学习中提一些建议

篇3:资深人士专用超简短的英语求职信

Dear Mr. Tomston:

Attached is my resume. I am currently seeking a Director level position in the Technical Services area. My background is predominantly Telecommunications with areas of expertise in Training, Publications, and Field Service.

If you feel that my resume warrants consideration for opportunities at Texas Telecom, please contact me at (214) 816-9402 or (903) 635-9576.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Sincerely,

JoaeJ. Franklin(手写体)

JoaeJ. Franklin

篇4:【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

一位资深人士八年观察房价后的经验,对高房价的分析和判断精炼独到,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1、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行过快,表现形式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货币发行过多过快,我相信很容易理解,钱太多了,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了。而社会财富不公,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一个村子有100人,过去大家都是穷人,大家都要吃肉,但是只有10块儿肉,每斤10元,这时候由于每个人的购买力都是一样的,那么只能随机10个人吃上肉,剩下90个人干瞪眼。而现在村子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有10个人发了财,其它90个还是穷人,肉肯定就不是每斤10元了,因为这10个富人肯定会出最高的价把肉占为己有,甚至这10个富人之间还会较劲,越少的人希望得到越多的肉。谁出的价越高,谁得到的越多。这时候,肉的价格就和那剩下90个穷人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

这个例子活生生就在现实社会里上演了,从06年开始,为什么多数人一直高房价痛骂,但房价丝毫不受多数人的理会,屹立在那里高高在上,甚至越来越高。归根到底,是因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上新发的钞票却太多太多;另一方面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买房都是挥金如土,所以两级分化很严重。

2005年的时候,中国资产过1000万的还寥寥无几,总数不到2万。但是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就高达80多万人。短短6年,富人的群体就增长了40多倍。郎咸平曾经感叹过,白领、金领都没落了,真正崛起的是黑领,领的是灰色收入。

2、国际上的房价收入比在中国不适用,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国房价其实很低!再看房价收入比,国际上是4-6倍合理,中国15倍了。首先原因我已经在第1点介绍过了,就是少数人口占据了大量财富,占据了大部分房源,以至于房价和占人口80%的大多数人没关系。其次,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低,是因为人家的ZF会建立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房,在这些国家ZF会长期租给你。所以人家觉得买不买房无所谓。而我们国家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是啥鸟情况,除了买商品房别无选择,好不容易来个保障房长城家园,抽签时电脑故障大家也心知肚明是什么情况。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发达国家的人口趋于稳定了,有些国家甚至还是负增长,这时候新增房源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多余的,而我们国家离这个阶段还有相当遥远的一段距离,消耗完80、90后让他们都买上房还有相当长的时间,要不然我们也是发达国家了,这个阶段至少还要等10年,甚至更长。第三个原因是城市化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现在新生代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以后,就不想或者很难再回农村了,大多都选择留在城里,他们可能确实对高房价无能为力,但即使是在城里漂着,至少也对紧张的租房造成了房租上涨的推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房市。与此同时,大城市的人口还在继续增长,旧的刚需没有消化完,新的刚需又加入了。

所以这个现象就产生了,因为我国贫富差距大,大部分人的收入很低,所以导致房价收入比很高。房价收入比高到大家都以为房价有泡沫,所以傻乎乎的一年又一年等下去,等待泡沫破灭。但是所谓的“泡沫”不但没破,反而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说了,房价不是90%的屁民老百姓决定的。所以,如果你拿收入前10%的人(公

务员、四大、国企私企外企高管、黑领、金领、个体生意暴发户)再看房价收入比,你会发现一线城市的房价很低,低到开盘时还是有很多人抢房。因为它们的年收入(含灰色)普遍在50-100万甚至更高,买一套200万的房对他们来说只需要2-4年,比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4-6年甚至低一半!

3、房价相对于物价到底高不高?为什么房价涨速没有大白菜涨得快?

先来回顾一下历史。物价上涨和房价上涨的基础是M2,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它的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物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1990年的时候,M2是1.5万亿。到了2011年,这个数据被刷新到73万亿。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房价每5-6年就会翻一倍,即使是2007年以前,一样如此。1990年的时候,在我的老家城市,总价3-4万就可以买一套80平米,而现在22年过去了,大约要30-40万才能买一套,涨到了10倍。即使我们退回到2006年,也要15-20万。大家不要误以为房价泡沫一定很大。商品房作为房屋的一种属性,和其它商品没什么区别,这20年以来,涨了10倍的物价数不胜数。因为这和M2的增速是密不可分的,央行公布的去年M2的增长幅度是13.6%,这个增长速度正是6年翻一倍。只要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GDP还处于每年8%左右的增速,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这三个条件还在,那么这个5-6年翻倍的经验还是一直适用下去。

但是,房价目前确实存在一定的泡沫。从2009年到2011年,短短的两年就翻倍了。也就是说它已经透支了未来3年的涨幅。可问题是,2009年受到4万亿的严重充血,流向房地产的热钱很多,这个5年翻倍的经验已经不是那么准确了。zy也希望房价软着陆,一方面不允许地方做小动作,是不愿意看到房价继续暴涨。另一方面降存降贷款折扣,鼓励真正需要的人去买房,就是这个目的。可以说,zy现在是死死摁住要抬头的房价,可房价上涨的潜在动能依然存在。

前几天报道了一个新闻,说大白菜价格比去年涨了一倍。其实大家走进超市看看,现在的菜价和两三年前相比,贵了太多。细心的人能发现,凡是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容易随着通胀而暴涨,因为通俗的讲,生活必需品这属于有限资源。

综上,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房价泡沫有40-50%,而又有专家说根本没有泡沫。所以说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认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都是正确的。正如上面分析。

4、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肯定是有的,但它是像眼下的印度,还是过去的日本?

有人老爱拿日本房价破灭说事,从2007年一直说到2012年。诚然,80年代的日本炒房之风也是盛行,但是炒作也要分两种,一种是量价炒作,一种是无量炒作,日本的炒作属于无量炒作,因为日本根本不需要像中国那么大的城市化需要,所以资金面推动的力量小,而庄家的拉抬力量大,这就好比操盘手圈起一只股票封涨停时一步到位,然后吸引散客接盘。再一个,日本是个弹丸之地,和1997年的香港、2012年的鄂尔多斯一样,没有像中国这样那么庞大的城市化进程,这就好比鄂尔多斯,这个城市来来回回就是这么点人,没有庞大的需求基础,没有新鲜血液,你建房子炒房子最后卖给鬼呀?

再看中国的楼市,第一,城市化进程快到无法想像,北京你知道吧,几年前预测2010年人口的时候才1000多万,具体数字我忘了,但最后到了2010年时硬是比当初规划时多出了200万。以至于不得不行政控制人口,并且北京现在六环建好了还在往七环建。这说明啥,我想各位看官应该知道。。第二,中国和日本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的房价属于量价推高,其实2008年底本来市场的血液不足的时候,当时的房价已经相对见底,但温sir大手一挥下放4万亿,还一边说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糊弄鬼呢?银行也不甘示弱,纷纷房贷优惠。随后2011年信贷控制得很严厉,但而到2012年的现在银行又不缺钱了,还在房贷优惠。央行那边呢还是在降存准。住建部前几天也在发文研究如何刺激刚需入市,说到底就跟2009年一样是在鼓励你入市。

中国和日本第三个区别是,中国的户籍政策太牛X,不买房就没有户口,就没有学位,就没有各种保障,说白了不买房就很难融入城市,而且租个房老是被赶来赶去不说,租金也高。要知道中国就没有公租房廉租房(你要非说新闻联播里有,我也没办法),这是和国外区别最大的地方。你非要坐在家里想当然的拿日本作为对比,能怪谁?事实上日本房价早在2007年就被拿来说事了,结果不管用。我们当然要尊重经济规律,但我们也要明白经济规律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一味的套用规律只能被牛刀那样的伪专家害死。

印度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密度高的国家,也是大国,和中国相似的地方更多。为啥印度人的收入不高,印度“房价收入比”比中国更夸张,印度的泡沫那么明显确为何迟迟不破??同样,这世上还有很多房价泡沫比中国高的地方。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M2增速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其实,大家留心一下,何止是房价,三年翻番的物价还少吗?大白菜采用了1年的时间久翻倍了。说白了就是印钞机疯狂印钞,稀释了你口袋里的钱,稀释了你的购买力。只不过印钞的时候,没有给你分钱,所以你的钱相对于房价、相对于大白菜越来越缺乏购买力了。这就是为啥有钱不要存着,要赶紧买成保值物品的原因。

5、商品房是给高收入群体建造的任志强说过,商品房是给富人建造的,而穷人的房子应该是ZF去考虑的事。这句话听上去很刺耳,可能会刺痛低收入阶层和夹心层老百姓的心。但是任志强说的确实没错。商人商人,没有一个商人不希望利益最大化的,无可厚非,所以商人给房子的定价肯定是只要有人愿意买,那么它就定那个价。我认为我们的商品房之所以卖得那么贵,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上流社会富得流油,动辄几百万的房子,能一次付清的还真不少。第二是因为商品房的稀缺。说到这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会说现在到处都在建房子,会缺房吗?

答案是肯定的。大家知道,深圳在十年内人口翻了两番,到2012年,总人口已经达到1400多万。平均每年人口增速100万(2008年以后增速放缓),而深圳平均每年的新增商品房只有3-4万套。看上去3-4万套相当于每个月都有3000套入市感觉不少了,但实际上这些新增的房源远远赶不上新增的人口。城中村的拥挤、房租的节节提高就能证明这一点,例如西乡在2007年的时候,两房租不到800元,而同样的房子现在两房都差不多2000元了。

再看北京,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北京一直是控制外来人口的,当初规划2010年人口

要限制在一个数量,结果到了2010年硬是比当初规划的时候多了整整200万人,假如这200万人都留在北京,每两人组成一个家庭,相当于要消耗掉100万套房源,就等于20年北京的新增商品房。

深圳的人口增速放缓了,一定程度上房租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疯涨,但是无房者的基数却越来越烦庞大。而且年龄也是推动买房的一个动力。假如一个人23岁大学毕业来到深圳,那么26岁时他就得开始考虑买房,28岁的时候买房结婚生子的意愿就越来越强烈。这就说明为什么不管房价高还是低,始终都有人需要买房,只要首付够了就会入市。大家可以看看周围身边的人,比如我们公司,年轻人30岁以下的占75%左右,但这个群体里已经买房的寥寥无几,最多只占了10%几。还有更多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将来不得不加入买房大军,这就是苦逼的80后。一声叹息!

6、楼市和股市的性质不同,股市有涨有跌,楼市易涨难跌

其实作为投资来说,楼市和股市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应该有大跌或大涨。但是楼市为什么比股市稳很多呢?这是因为楼市有相当一部分是自住客,在市场里不会活跃,这些人无论市场好坏都不会卖房,买了就是为了自住的。再一个楼市属于实体经济,由于楼市不会今天涨明天跌,加上通胀预期和城市化的预期长期存在,所以造成楼市上涨容易,下跌难。大家可以发现,房价下跌一点儿就会很快被上涨所代替。

7、公积金贷款上线后,对房价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年底深圳公积金贷款上线必然会给市场在短期内注入一针强心剂。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富人的公积金,虽然基数不高,但这个群体已经在谋划怎么样才能把公积金最大化合理利用了。大家知道,公积金如果你不用来买房,是提不出来的,提不出来就意味着你的钱放在里面就等于废纸,过上几年,那账户里的钱也不值钱了。而对于占深圳人口15%的高收入群体来说,他们的公积金是很可观的。据我身边的观察,有些公司的普通员工,每个月公积金就高达4000元(个人和单位总和),着就相当于贷款80万不需要花自己一分钱,可以用公积金抵消还贷。这还不算多的,像一些NB的公务员,国企高管,其它好的企业员工的公积金更多。有了这个预期,一旦公积金贷款上线,很多人的购房预算会大副增长。这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推高深圳当地的房价。

所以,如果你公积金多,完全值得再等等。如果公积金不多、甚至没有,但最近1-2年打算买房,那么公积金贷款上线之前买房是不二选择,避免上线后和去和富人竞争。

8、房地产的增速在缓慢下降可能带来的矛盾

房地产调控差不多两年了,开发商在2011年拿地的意愿非常低,我很担心房价在两年过后又会飞涨。我觉得真正的调控应该是既降低房价,又提高供给。实际上这两点都没有做到。由于开发商拿地的意愿非常低,这就会造成明年后年开工的楼盘稀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买房大军的人越来越多,富人阶层越来越富,必然会造成供需再一次紧张而导致商品房再一次飞涨。所以我们只能期待保障房,但是根据历来的经验,这种好事和老百姓总是

沾不上边,比如前几年经适房的丑闻,甚至前两天低于市场价20%的长城家园抽签时的电脑显示故障再一次说明天上不会白白给老百姓掉馅饼,再加上今年出了不少安居房楼盘质量事故曝光,以及安居房偏远、面积小的不宜,以及货币超发致使M2增速过快。

9、为什么年年都在喊最后一棒,最后一棒到底在哪?

这个问题的代表人物是牛刀,牛刀在我印象里喊了6年了,每年都强调最后一棒来了。其实这样的专家,真的不配作为专家,有很多早些年想买房的听了这些专家的谏言,没有买,结果被害得很惨。如果真的是负责任的专家,应该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而不是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这样就算说10次对了1次,就能叫成功吗?股市里有最后一棒,是因为大家都是在投机,没有人真正要抱着股票睡觉。而房市不同,只要房子的需求在,最后一棒就不存在。任何一次压抑都是后面爆发的铺垫,直到需求彻底丧失。

10、房价下跌VS通货膨胀,谁先会发生?

我相信房价总有一天会大跌,跌幅会在20%-30%左右。只是这个时间点,没有人能准确把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发生在城市化尾声。所谓城市化尾声,不是说人口滞涨了、来去深圳的人口平衡了,而是说,呆在深圳的年轻一代都有了自己稳定的房子,并且深圳的人口平衡了,那个时候,新增房源已经是多余的房源,届时房价才会真正开始下跌。这个时间,恐怕还要很久很久。而在这个期间,通胀猛如虎,也许7年后房价下跌了30%,但这7年内房价物价还会跟着M2高速发展。

11、月供应该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最合适?

很多买房的人这关心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如果你年龄过35岁,工作稳定的话,月供不要超过家庭成员收入的30%。如果年龄25-30岁,工作性质良好的话,月供可以占到家庭收入的40%-45%。因为年轻人随着时间的成长,个人升值潜力也是比较大的。我有个朋友的弟弟,05年来深圳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也就2000块出头,06年转正的工资也不过就3000块,女朋友的工资只有2000出头,当时买房的时候还是两成首付,贷款30年月供3000,如果把奖金也算进来,他们的月供几乎占了家庭收入的50%。但是很快,07年收入涨上去后,2010年房贷就全部还清了。所以只要觉得房子买得起,从通胀的角度来看,任何时候买房从长远看都是正确的,这句话没有错。

篇5:【重磅推荐】金融资深人士谈券商优质岗位及如何进入

谈薪心理

不敢、不会、不愿谈薪不敢写薪资要求

我从来不在简历中写薪酬要求,写低了,一怕用人单位怀疑自己的能力,二怕入职后会被用人单位无情剥削;写高了,又担心用人单位觉得自己太“高贵”,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

———马菁菁,网站编辑

分析:求职者其实可以标明自己所希望的年收入范围,对于有能力的人,企业求贤若渴,不会因为薪酬问题而拒绝你;而对于无法胜任的人,在简历中标明的薪资再高也未必能上任。因此,不必要白白浪费自己和企业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

在选择新工作机会时,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恰当评估,而不是权衡在简历上写多高的期望薪资。谈薪是双方的事

一般正规公司都是定岗定薪的,等双方基本意向都确定了再谈薪水也不迟,到时自己可以临场随机应变回应对方提出的薪资问题。

———徐静,医药代表

分析:大部分正规公司均会有自己的薪酬体系,因此也没有必要“随机应变地回应”。但如果应聘的是中小公司,可能薪酬体系并不健全,这时更应该明确表达薪资要求范围,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出于对企业的尊重———不至于双方差距太大而浪费双方的时间与精力。更看重发展空间

对于自己心仪的公司,我在简历上会不标明薪资,因为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值得考虑,而大公司的品牌有助于提升个人职业含金量。

———崔康健,会展公司营销部经理

分析:这类求职者的想法值得肯定,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履历,不是只看重自己眼前的薪水。尤其应聘的是大公司,或是自己心仪的公司,更值得去考虑个人发展空间。拿到OFFER再谈薪

总是感觉面试时很难和公司讨价还价,我采取的办法是不问薪水,等拿到offer再谈。

———杜鹃,房产经纪人

分析:有一部分求职者刚离开学校,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有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也有一部分求职者目前有不太满意的工作,希望能找到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与福利提升,建议这类求职者将期望的薪资范围明确表达出来。

-谈薪技巧

充分准备 提出薪酬约数

在面试前期要掌握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应聘职位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规模、分析自身资历包括文化水平、工作年限、技能程度等,分析目前市场的薪酬水平,总结出自己的预期薪酬范围。

询问薪酬时可以提出一个约数或范围值,比如:底线薪酬为2000元,期望薪酬为4000元。也可以选择一个中档薪酬,比如:2300元左右或2000-2500元。寻找时机 委婉咨询

一般正规公司在面试后都会主动和求职者进行薪酬谈判,如果没有谈可以在最后一轮面试时委婉咨询。

企业在面试结束前都会问面试者想了解哪些问题,此时不提,更待何时?但不妨说得委婉些:“我想了解一下企业的薪酬体系,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面试官明知你的小算盘,也会整体介绍。如果依然不清楚,还可再问:“公司除了工资还有哪些奖金、福利?”从对方的回答中,再对照自己的期望薪酬,最终提出 合理薪酬。

察言观色 适可而止

上一篇:高考冲刺励志故事摘抄下一篇:财务经理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