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假分数

2024-05-12

真分数假分数(精选11篇)

篇1:真分数假分数

青年教师成长课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

高兰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合作交流中学

1、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3/4,这个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用圆上的阴影部分来表示这些分数:

2、自主探究:

怎样用图来表示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一个圆不够,从而产生矛盾冲突,要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这样的一份。通过观察,理解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如果学生错误理解为 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老师再准备一套同样的图加以对比。从而更加清楚 的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利用对 的理解,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评析:整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析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巧妙地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有效突破了难点。】

二、观察比较中得

师:老师请你观察这些分数,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分数分分类。青年教师成长课

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

1、自主分类:四人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出现:(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来分;(2)按分子与分母关系分: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

(3)按分子能否是分母的倍数分。

(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二种分类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的分类。其实这些分数在数学上都有各自的名字,想知道吗?

3、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4、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师:从书上你都了解到什么?

(1)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2)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5、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说明理由。(结合图想一想)

[评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复习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得出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然后引导观察实物图,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掌握真假分数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中提升

1、基础练习:

(1)、举一些分数,生抢答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

(2)、判断(师口述)①真分数都比1小。()

②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③妈妈买了一个月饼,小明一口气吃了 54 个。()

青年教师成长课

篇2:真分数假分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饼——真分数、假分数》第37-38页。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通过创设八戒分饼的情景作为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探索新知。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这三类分数。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过程,认识了整体“1”,并初步理解了分数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的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的意义。教学准备:ppt课件,圆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猪八戒化缘得到3张大饼,这时八戒就犯难了,3张一样大的大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个人分到多少张饼呢?同学们愿意用你们的智慧帮帮他吗?(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探索活动一: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卡代表饼,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2.全班反馈,展示分法。a.指名汇报,交流分法。b.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分法一:一张一张分,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

414张饼,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分第2张饼,这样每人分到3个1张,即每人分到341113张饼。(板书:4444)

分法二: 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一份,每份里有3个1,也就是每人分到3张饼。

44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八戒解决了难题。那如果有9张饼,要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分吗? 探索活动二: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全班反馈,展示分法。a.指名汇报,交流分法。b.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分法一:一张一张分,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

414张饼,按照这样的方法,一张一张分,这样每人分到9个1张,即每人分到94张饼。(板书:9

1个49是4)

分法二:把9张饼叠在一起分,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一份,每份里有9个1,也就是每人分到9张饼。

44分法三:先分8张饼,每人分到两张,再分剩下的一张饼,每人分到

43.2张加上1张写成分数21,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449和21有什么关系?(相等,因为三种分法都是正确的,或利用图片4414张,合起来是2张加上1张。

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探索活动三:

1.观察3,9,21三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444板书:分子小于分母,分子大于分母,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2.在数学里,我们把分数分为两类,把分子大于分母这类分数叫做假分数,把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3.你能你能举例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吗?先说给同桌听听。谁来说一说?(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提问:“4分之4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总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也属于假分数这一类。所以说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数叫做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假分数概念)4.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还发现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

5.在假分数里,像21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板书:由整数部分和

4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P38 练一练2。

2.P38 练一练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分饼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11134444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 1个49是49。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211 2 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分数叫做带分数。44

篇3:分数与分数相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过程, 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 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矩形卡片三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 今天是阳历几月几号? (10月13号) , 阴历几月几号? (不知道) , 那老师帮大家回忆一下:今天的日期是9月天数的815, 大家能计算一下吗? (30×815=16) , 你怎样计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答) , 今天就是我班某某同学的生日, 让我们一起祝福他生日快乐! (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

今天, 老师要送这名同学一个特殊的礼物, 长方形的蛋糕, 请同学们和他一起分享.

评析引言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 设问今天日期和小学生生日都是身边事物, 巧妙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4

呈现图形:

(1) 我手中的蛋糕等分成了几份? (8份) ,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一个颜色的? (不是) 有几格? (4格) 涂了颜色的格子占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

(2) 再来观察一下, 在涂颜色的四块蛋糕中是不是有一个不太一样? (是, 画了斜线) , 在涂了色的蛋糕中画斜线的占几分之几? ()

(3) 也就是说画了斜线的蛋糕是, 求画斜线的蛋糕占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可怎样计算?

(4) 画斜线的蛋糕是1块, 而整块分成了8格, 因此画斜线的占整块的几分之几?

(5) 你能根据第一块蛋糕来完成第二块蛋糕的填空吗?

(6) 联系前面的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7) 根据你的算式和结果, 你能猜想一下分数与分数相乘可怎样进行计算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让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学生猜想)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对吗? (想) 那我们一起想办法验证好吗? (好)

2. 教学例5

(1) 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填空吗?

(2) 大家想出什么办法来验证了吗? (画图)

(3)

(4) 图 (1) 中阴影部分占整张卡片的几分之几? () 画双阴影的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 () 占整张卡片的几分之几? () 和你刚才猜想的结果是否一致? (是)

(5) 你能说说图 (2) 这张卡片的意义吗? (能)

(6) 这就说明了你们猜想的结果是正确的. (同学们真棒!)

(7) 综合例4、例5, 你们说说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8)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法则:分数与分数相乘, 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 用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再进行计算.

3. 练习:

教学试一试

4.

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与分数乘法的统一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

三、巩固练习

教材48页的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 你收获了什么?能说说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吗?

五、布置作业

教材48页的第5—6题.

评析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线和知识原于实践的教学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引言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 设问“今天日期”和“小学生生日”都是身边事物, 巧妙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2. 把课本知识巧妙地和实际相结合.分蛋糕与生日融合, 学与用相得益彰.

3. 重点内容充分调动了自学、互学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课中从分蛋糕的具体事例上升到折纸的直观操作都是在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

篇4:《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谈话: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法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二、 探索新知

1.直观演示,建立猜想。

教师依次呈现例4的长方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出示斜线。再问:画斜线的部分各是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是 ,的是。

启发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 ×=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提出要求: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已经有了结果,如果把结果去掉,你还能把所有的结果说出来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

×==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概念,建立分数和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力量,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2.猜想验证,归纳算法。

谈话: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的结论只能看作是一个猜想。猜想需要验证,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举例验证。

根据猜想:×= ×=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2)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出要求: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b≠0,c≠0)

谈话:用不同的实例来验证猜想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评析:计算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方法推广,深化认识。

(1)请你试着算一算。

×==

×==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相机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2)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

×= ×= ×=

×3= ×7= 4×=

学生独立解答后,要求重点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归纳: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评析: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

四、 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注意书写格式。

(2)指导完成“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先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指导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左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再相乘。通过比较右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分数加法不同,不能混淆。

评析:变式的情境和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强化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方法的建构,同时也培养思维品质。

2.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 )×( )=

(2)唐僧分西瓜。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师傅说: “八戒你吃这个西瓜的,悟空吃剩下部分的,其余……”没等师傅说完,八戒急了:“>,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唐僧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在巩固练习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乐意接受用数学思考破解数学难题。知识与方法在训练中凝练,收获与快乐在学习中共生。

四、 全课总结

1.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谈话: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理解一开始这句话的道理吗?

评析:回顾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自我梳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学习方法。

五、 课堂作业

篇5:真分数与假分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把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合作交流中学

1、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4,这个分数有可能是四分之几?

(学生任意说出分母是4的分数。如:、、、、,)

(2)学生用圆上的阴影部分来表示这些分数:

(学生可能会表示出、、、)

2、自主探究:

怎样用图来表示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一个圆不够,从而产生矛盾冲突,要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这样的一份。通过观察,理解 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如果学生错误理解为 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老师再准备一套同样的图加以对比。从而更加清楚 的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利用对 的理解,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评析:整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析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巧妙地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有效突破了难点。】

二、观察比较中得

师:老师请你观察这些分数,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分数分分类。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

1、自主分类:四人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出现:

(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来分;

(2)按分子与分母关系分: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

(3)按分子能否是分母的倍数分。

(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二种分类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的分类。其实这些分数在数学上都有各自的名字,想知道吗?

3、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

4、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师:从书上你都了解到什么?

(1)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5、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说明理由。(结合图想一想)

[评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复习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得出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然后引导观察实物图,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掌握真假分数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中提升

1、基础练习:

(1)、举一些分数,生抢答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

(2)、判断(师口述)

①真分数都比1小。()

②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③妈妈买了一个月饼,小明一口气吃了 54 个。()

【评析:这两题是基础练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

3、提高练习:把下列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学生直接在直线上描点困难很大,为了更加有效加深认识和提升,我把这道题有梯度的呈现。

(1)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出示动态的数轴,(让学生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3)猜测真分数和假分数在直线的位置。

(4)在直线上描点(进一步抽象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5)通过观察,验证前面的猜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在0---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与先前的认识一致: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进一步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猜测、验证的数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评析: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有效地提升和难点的突破。】

4、不定性开放题:(出示表格,学生观察,教师指导方法)

1/2 2/2 3/2 4/2 5/2 5/2 6/2 7/2 8/2 9/2 10/2

1/3 2/3 3/3 4/3 5/3 5/3 6/3 7/3 8/3 9/3 10/3

1/4 2/4 3/4 4/4 5/4 5/4 6/4 7/4 8/4 9/4 10/4

1/5 2/5 3/5 4/5 5/5 5/5 6/5 7/5 8/5 9/5 10/5

(1)学生可能会发现表格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

(2)可能找出每一行中特殊的假分数。

(3)进一步观察真分数,看有什么发现?(真分数的个数比它的分母小1)

(4)按行观察:每一行分数的分母都相同。用一个分数表示所有分母是6的分数:(a是非0自然数)思考:当()时,是真分数,当a()时,是假分数。

(5)按列观察:用一个分数表示第六列所有的分数吗?

(是非0自然数)思考:当()时,是真分数,当()时,是假分数。

(6)用一个分数表示所有的分数:

(、b是非0自然数)思考: 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评析:该练习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在含有字母的分数中,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

【评析: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

四、总结回顾中延伸

1、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对本节课自我评价。

课堂闪亮星

评价内容

认识并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认真倾听

别人发言 与同伴合作

积极思考问题

自我评价

【评析:该环节是梳理新知,对照目标,反馈评价,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的:(等于1)

分子大于分母的:(大于1)

【评析: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设计思路】

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经验基础,但那时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假分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又因真分数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明白。因此,建构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个关键,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而本节课的设计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沿着理解、掌握、熟练地过程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尤其在 怎样用图来表示?这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对比、辨析、不断地矛盾冲突和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有在给分数分类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分类、说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争辩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尝到了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篇6:真分数与假分数教案

新课标人教五年级下第70~71页例3、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9题。

教学目的:

1.知识:巩固真假分数的知识,并使学生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带分数;能够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事物的能力。

3.教育:教育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带分数的认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二、新课

(一)教学例3带分数的概念

1.(课件或挂图)生活情境――分橙子。小明说:“我吃了一个半。”引出问题:“一个半”怎么用分数表示?

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可以用32来表示一个半,还可以看成是22(就是1)和12合成的数,写成112。我们把这样的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教师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4.举一反三:用分数表示出其他学生吃的橙子。

(二)教学例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把44、84化成整数。

(1)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师化的不同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1)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提问:用哪种方法改写更好?怎样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改写呢?

(2)汇报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73=7÷3=213。

师:如果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中间的“7÷3”可以省略,直接写出“213”。

(3)让学生自己把65化成带分数。教师巡视时,注意检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做完后,指名回答。

3.教师指明:“从例4可以看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可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所以说,带分数只是一部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谁能说一说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让几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

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2.练习十三的第4、5题。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讲评。

四、

教师: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什么是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再次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篇7:《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篇8:真分数假分数

一、整体把握几个单元分数实际问题的关系

分数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六年级上册, 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和第六单元的“百分数 (一) ”。“分数乘法”单元里学习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单元里学习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则穿插在两个单元里。“百分数 (一) ”单元里学习出勤率等百分数实际问题。

这三个单元的分数实际问题是连为一个整体的。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是基础, 之后的分数实际问题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是难点, 难在这一部分实际问题与之前的实际问题同时出现时学生不知道该用乘法还是用除法, 或者说不知道该直接乘还是列方程。第六单元百分数实际问题是前面所学分数实际问题的延伸。教师要站在整个分数实际问题的高度来处理各个部分的教学。

二、单元突破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

1.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学习要探究出解题规律。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务必让学生学好。它是分数实际问题的开始, 所涉及的题又都是分数乘法, 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没有学会, 但不会做错, “照葫芦画瓢”, 只要用乘法计算, 十有八九是对的。因为此时学生碰巧的概率高, 有的教师就把学生没有做错当作真正学懂了, 从而对本质的知识点重视不够。

分数乘法单元,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说虽然只安排了例8、例9两个实际问题, 但从“实际问题不集中安排, 而是分散安排在所教学的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之中”的课标要求来看, 其他例题的教学, 实际上也是问题解决, 只是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例1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直观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直观,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例2教学整数乘分数,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这个数乘几分之几”。例3、例4教学分数乘分数, 例5教学小数乘分数。例8, 借助直观图教学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9, 借助线段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后, 要用1节课的时间对其中的几个例题进行分析、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 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都是用乘法做, 从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的规律。

2.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学习要重过程。小学数学是过程教学。第三单元分数实际问题, 虽说是“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实际列出的却是乘法算式。如教材例4, 首先列出的算式是“”而不是“”。 (1) 抓等量关系分析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等量关系是实际问题中客观存在的, 抓等量关系。可避免教师就题讲题———“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现象、学生猜算式的现象、学生不知是用算术法解还是用方程解的现象。教学第三单元分数实际问题, 重点要放在分析、找出题中等量关系上。找等量关系, 要紧紧围绕第一单元找“是求谁的几分之几”, 找出的等量关系要是第一单元的发展。找出等量关系后来看谁已知, 谁未知, 已知的就写出具体数字, 未知的就用未知数代替。而不要单纯地强调是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法解。

(2) 用线段图分析、找出分数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画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 能使题中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教师教学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时, 要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问题。如:教材第38页的例5, 根据题目, 画出的线段图是:

线段图画出来了, 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显了。即:爸爸的体重× (1-8/15) =小明的体重,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算式:x× (1-8/15) =35。 (3) 解题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中教师既要教学生学知识, 又要引导学生感悟方法。人教版数学教材从低年级的问题解决开始就渗透“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题步骤, 这只是解题的基本方法, 就较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而言应该有更具体的方法。解题步骤和方法不是老师说学生记, 不是在教学第一个例题时老师说出来, 而是在解答一定数量的题后, 师生通过回顾所做题的解题过程后总结出来的。

3.注意延伸, 教好百分数实际问题。“百分数 (一) ”中例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这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延伸。例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 实际上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伸。例4“求比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实际上是“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延伸。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要注意回顾已学的分数实际问题, 设计好准备题。如教材第85页例2: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 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这道题中, 只要把20%变成1/5就是之前学过的知识, 所以教学例题前先复习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再设计一道准备题。

复习——把分数化成百分数20%= () / () , 1/5= () %。

准备题 (分数乘法时学的) ——某校有学生750人,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5,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这样处理, 当出现例题: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 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 “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 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学生就会做了。

篇9:百分数眨眼变分数

百分数眨眼变分数 12月18日 11:19:26

又是一节数学课,刘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

一看这标题,陶斯炜就嘀咕开了:“百分数、分数、小数互相转化?哎呀,一听这名字就够麻烦的!我讨厌转化!”

刘老师看起来胸有成竹,他笑呵呵地对我们说:“对,各种数和量之间的转化,多数是有些麻烦的。不过呀,咱们班的同学运气不错,因为——”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又说:“因为你们将会学到世界上最快的转化方法!”

陶斯炜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些没礼貌地追问了一句:“真是世界上最快的吗?刘老师,您没骗人吧?”

“真极了,可以说是珍(真)珠也没这么真!”刘老师幽默地来了句歇后语,他想了想,又笑嘻嘻地加了一句:“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哇!”大伙儿惊叹起来,纷纷来了兴致。曾立伟问:“刘老师,这不是变魔术吗?您是刘老师还是刘谦呀?”

“曾立伟别打岔,老师,您快说吧!”“我们都等急了!”“别卖关子了!”几个心急的同学率先嚷了起来,我虽然不吭声,不过也真是盼望刘老师赶紧来个“现演——现场表演”,不过我又想,万一要是演砸了,那可就真的“现眼”了。

刘老师似乎猜出了我们的想法,他侧过身子,用左手食指指着黑板上的“百分数、分数、小数”三个词,说:“好,请你们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我们都屏住了呼吸,坐在后面的几位同学,甚至伸长了脖子。

说时迟,那时快,刘老师大喝一声“千万别眨眼”,右手挥起黑板擦,“唰”地一下,擦去了“百分数”中的“百”字,黑板上顿时只留下一个“分数”!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我似乎看得见大家额头边出现的三条黑线,汗!刘老师得意洋洋地拍着手上的粉笔灰,说:“怎么样?眼睛一眨,‘百分数’是不是瞬间变成‘分数’了?全世界最快吧?”

大家反应过来,纷纷报以嘘声,曾立伟嚷嚷道:“这算什么绝招!简直是耍赖皮呀!”看样子,如果身边有西红柿鸡蛋什么的,同学们还要往台上来个“导弹袭击”。

这时候,教室后面却传来一下一下的掌声,有人高声说着:“妙哉!妙哉!”我们回头一看,正是高原峰!

陶斯炜嗤之以鼻,对他说:“这有什么妙的?你根本是在拍马屁!”

高原峰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解释说:“刘老师的这个演示,实际上说明了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虽然不能擦掉一个‘百’字就让百分数‘变成’分数,但是课本上说了,可以直接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进行约分就能得到最简分数。反过来,把分数先变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也是一种把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刘老师捋着胡子,哈哈笑起来,说:“对!虽然我刚才演示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玩文字游戏,但仔细想想,这里面正是包含了高原峰所说的这些数学道理。”

“哦!”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报以掌声。

(方 晨 写)

日志评论:

张林平 12月18日 11:23:01

今天这节课,刘老师真是太搞笑了,不过我觉得听完以后,还真的懂得了怎么把百分数变成分数,其实就是直接变呗。

程星灵 12月18日 11:46:20

从名字上看就能看出“百分数”其实就是一种分数。

高原峰 12月18日 12:01:34

篇10:《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教学内容将进一步加深并巩固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带分数、比较分数大小和分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环节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了“涂色——描述——观察——再描述”这一系列过程,用折纸和涂色的方式表示出分数,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复习分数的意义,深化了“平均分”的认识;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切实感知了列出的几个分数和单位“1”之间的关系,为真假分数概念的理解做好铺垫,使真假分数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显现。训练学生表达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突出将谁看为单位“1”这一难点。在说理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发言展现出认知的矛盾,但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逐渐明晰用图形表示假分数的方法,学生对于假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加深,使得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呼之欲出。整个片断,教师为学生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充满交流和碰撞、有着鲜活感受的过程。

篇11:真分数假分数导学案

高铺小学 郭艳梅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的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含义与整数加减法含义相同,只是计数范围扩展到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有一定的基础。但当时只是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更已经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更已经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因此,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知识,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类

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六、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吗? 1、5/8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由()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2、7/9是()个1/9,4个1/7是()。

大家对分数单位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轻松、愉快的度过这节课。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 分数加法的意义

1、问题导入 出示例一主题图

爸爸:我吃了3块饼。妈妈:我吃了1块饼。小明: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爸爸、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方法解读

从图中可以知道: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把爸爸和:妈妈吃的饼合起来就是两人一共吃的饼。

3、学生解答

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每份占这张饼的(/),爸爸吃了()份,占这张饼的(/),妈妈吃了()份,占这张饼的(/),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求(/)和(/)的和是多少。(学生带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自主完成“方法解读”内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4、归纳总结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求和是多少。

(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方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的不准确,用语不规范,教师可适时引导与补充。)

5、拓展练习

(1)3/7+2/7就是表示()个1/7加()个17,结果是()个1/7,即()/()

(2)已知一个数是1/5,另一个数是2/5,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知识点二 分数减法的意义

1、问题导入 出示例一主题图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方法解读

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求(/)和(/)的差是多少,用减法来计算。

3、学生解答

3/8-1/8=()-()/()=()/()

(学生带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自主完成“方法解读”内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4、归纳总结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都是已知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方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的不准确,用语不规范,教师可适时引导与补充。)

5、拓展练习

(1)3/7-2/7就是表示()个1/7-()个17,结果是()个1/7,即()/()

(2)已知一个数是1/5,另一个数是2/5,这两个数的差是多少? 知识点

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问题导入:观察例一例二这两个算法有什么共同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数学问题“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方法解答 3/8+1/8,在计算时,()没有变,把()相加;3/4-1/4,在计算时,()没有变,把()相减。

3、学生解答

3/8+1/8=()+()/()=()/()3/4-1/4=()-()/()=()/()

4、归纳总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方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的不准确,用语不规范,教师可适时引导与补充。)

5、拓展练习-

2/9+5/9=

2/7+5/7=

5/6-1/6=

7/10-1/10=

(三)、巩固应用

1、请你写出5个最简分数。2、6/36,6/8是不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3、计算。

5/8+1/8=

4+1/4=

7/9-2/9=

1-11/30=

4、小学图书馆有社会科学图书311,自然科学图书211和文艺类图书511和其他类图书,求社会科学图书,自然科学图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导学案

高铺小学 郭艳梅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吗? 2、5/8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由()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3、7/9是()个1/9,4个1/7是()。(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 分数加法的意义

方法解读:从图中可以知道: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把爸爸和妈妈吃的饼合起来就是两人一共吃的饼。(学生带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自主完成“方法解读”内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辅导。)列式计算为:

知识点二 分数减法的意义

方法解读: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就是求(/)和(/)的差是多少,用减法来计算。(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方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的不准确,用语不规范,教师可适时引导与补充。)列式计算为:

知识点

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观察例一例二这两个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方法,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的不准确,用语不规范,教师可适时引导与补充。)总结为:

三、巩固练习

1、请你写出5个最简分数。2、6/36,6/8是不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3、计算。

5/8+1/8=

4+1/4=

7/9-2/9=

1-11/30=

4、小学图书馆有社会科学图书311,自然科学图书211和文艺类图书511和其他类图书,求社会科学图书,自然科学图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高铺小学 郭艳梅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7-159页

教材分析:《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饶有趣味的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体验“万象之国”—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二是让学生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了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这类课文的方法,未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所以学习本课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2.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前播泰国风光图片及音乐:课前我们先欣赏一些异国风光好吗?(同学们知道我们课前欣赏的美丽风光是哪儿的吗?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迷人、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整个版图就如一头威武的大象。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它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

2.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在泰国“与象共舞”的美丽。

二、字词拓展,初知大意 1.课前老师布置了两项预习任务:①通读课文,并找一找带“睹”字的成语。②猜想一下这个题目,假如是命题作文,《与象共舞》,你会写些什么?完成这两项预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积累了哪些带“睹”的成语?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学生齐读。)5.想一想,这个括号里面你会选择哪个成语?请你完整地读出来。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驰下来!

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先睹为快)。

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有目共睹)的事儿,你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在泰国,你(耳闻目睹)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这种气氛让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一起连起来读句子。)

6.刚才你们所填、所做、所读的这四句话,如果把它合在一块儿,正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猜想,细读重点

第一项预习任务的检查已告一个段落。请看第二项预习任务。一起读课题。从字面上看,这题目是什么意思?(与大象一起跳舞)同样的意思,如果选用题目,我们仍然会选用——(与象共舞),因为它——(简洁)。那么,假如请你来写这个题目,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你没有看到过这篇课文,要紧扣题目——与大象一起跳舞,你会写些什么? 那么,赵丽宏先生呢?他的写法很奇怪。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你会发现什么?这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不是一直都在写跟大象一块儿跳舞?(这么长的文章,只有第五自然段写了跳舞。你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找中心句。)

自学第五自然段。

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请你轻声朗读这一段,你发现大象怎样跳舞了吗? 板书:象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与同学分享感受人与大象的亲密和谐 人与大象的关系已经变得如此和谐,如此亲密,如此融洽你能用词语来形容这种和谐吗——亲密无间 和谐相处(板书)

四、围绕中心,感受和谐

1.课文学到这里,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仅仅说的是与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觉得其间还隐含着什么?(人与大象和谐共处,他们关系亲密无间)回头再看前四个自然段,你在其间还能发现大象与人和谐共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境吗?

2.速读课文。速读之前,老师先提示大家:

①这4个自然段在叙述方式上与第五自然段有相同之处吗?(都是概具关系,都有一个中心句)② 既然都是概具关系,是围绕中心句叙述的,想想,速读中该怎么做就能便捷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中心句)

3.读后汇报(学生也可能回答具体情境,老师提示用中心句来概括)4.其实,人与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中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人悠闲地骑在大象上,大象温和而悠然;虽然大象那么高大、粗壮,可是走在它身边的人却一点也不紧张„„)

五、题型扩展,发散思维

“与()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要反映的是与某某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和谐。如:当你非常喜欢蝴蝶,和蝴蝶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你可以说——与蝶共舞;如果你特别喜欢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就是——与书共舞。出示:与龙共舞 与鲨共舞 与雪共舞 与荷共舞 与墙共舞哪个词最吸引人?你对哪个词有疑问? 这是一字入题的,还有二字入题的。(出示:与肖邦共舞 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词?也有三字入题的。(与红楼梦共舞 与世界杯共舞 与世园会共舞)哪个词让你驻眼停留? 其实不管与谁共舞,它要表达的都是人希望与人、与自然间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关系。

选一个你心中共舞的对象,把你《与 共舞》的事写下来。

六、作业

通读课文,摘抄优美句子,完成小练笔《与 共舞》。

《与象共舞》导学案 高铺小学

郭艳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欣赏泰国影视资料,了解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它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

二、字词拓展,初知大意

通读课文,找一找带“睹”字的成语及下面的词语说说他的意思。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松弛 按摩 尴尬 气氛

三、课题猜想,细读重点

1.从字面上看,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读课文1-4自然段大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找出文中的话说一说。

3、、你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大象跳舞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先自读,师友交流,同组交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四、围绕中心,感受和谐

再读课文,谈谈你对与象共舞这个词还有没有别的理解?仅仅说的是与大象一起跳舞吗?你觉得其间还隐含着什么?(人与大象和谐共处,他们关系亲密无间)回头再看前四个自然段,你在其间还能发现大象与人和谐共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境吗?

五、题型扩展,发散思维 选一个你心中共舞的对象,把你《与 共舞》的事写下来。(课下小练笔完成)

上一篇:机械手毕业设计说明书下一篇:高二作文先苦后甜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