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结合论文

2024-05-19

家校教育结合论文(共8篇)

篇1:家校教育结合论文

家校结合教育工作事迹材料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我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一年来,在与家长交流沟通上,取得了些许成绩。

一、卓有成效地开展家访工作

一年来我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普访的基础上,确定家访重点。对困难学生、家庭背景特殊的学生全部覆盖,遇到特殊问题,进行速访,选择有利时机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时用比较委婉的语气。使家长学生、教师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融洽的气氛中“三方对话”,学生接受了教育,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消除了学生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切实性。

二、创新家长会形式,讲授家教知识

传统家长会往往是全员参加,重点是围绕学习成绩指出不足,明确下一阶段奋斗目标,导致部分后进生家长承受很大压力不愿参加,甚至根本不参加。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会前我让家长就“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困惑?”做一番思考,让家长们感受到这样的家长会是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不是

来被动地接受批评,这样,家长们有备而来,积极务实。会上,家长们面对面交流,传授家教知识,使家长逐步实现由片面追求孩子的考试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终生发展的观念上的转变。我也认真准备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材料。

三、发挥家校联系本的重要作用

我的学生家长们普遍感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学习抓得很紧,感到很放心。同时,有些家长一方面很想介入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又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检查孩子的学习。所以,我要求家长每天能按照家校联系本上孩子纪录的作业,检查是否按数量完成,提醒孩子认真工整地书写。至于作业正确与否,由老师负责批改、订正。家长们大多能够比较认真地检查作业,并积极配合老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学习,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查阅了一些资料,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其实这本“家校联系本” 除了让家长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以外,还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是帮助学生记录要带的文具、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提醒做好个人卫生等的“备忘录”,一方面则是老师和家长每天联系的“挂号信”。如果我发现学生在班级里有闪光点与缺点时,我可以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记录在上面,这个就作为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简便的渠道。老师可以把学生当天在校的表现在批改时写上,比如今天上课做小动作,班上不够抓紧时间学习等,或今天语文默写有进步,劳动表现很积极等。而家长则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或有些意见反馈上来。比如今天放学到家几点,学习时间多少,学习情况如何等。我们班采用了这种特别印制的彩色封面的家校联系本,它由“日期、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我完成的情况是、老师寄语、家长留言”等栏目,使用非常方便,看起来也一目了然。本子上还有一些鼓励孩子的话,例如:“我是最棒的!”、“我今天的学习一定更好!身体一定更棒!”等,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评价方式上,也作了改变,用小红花奖励每天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并作为每周行为规范评比的重要依据。自从有了这些栏目以后,张飞扬、朱其凡等家长每天都给孩子留言,或提醒,或鼓励,或是给老师反映孩子在家表现,使这本家校联系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四、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有时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时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开口。我经常邀请一些家长参加班会课,在课堂上听听自己孩子的心声。

现在,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就是连结、协调家校关系的纽带,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轻视的问题,而且是摆在首位的。只有班主任学会与家长合作,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完成各项教育任务。

篇2:家校教育结合论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晚上好!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一起学习,大家辛苦了!我是杏东小学二年级二班孩子的家长(王清妈妈!)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感谢杏东小学给我这个学习机会!我是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驻中国办事处代表,平时兼职英语老师。根据我这些年教育工作的经验,我总结了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想与大家一起探讨!有不足之处请大家见谅!

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有较强的野心,心里总是想着出去玩或看动画片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作业时,心里多多少少的都会有其它的杂念,比如说,去和伙伴玩耍、去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做完作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关键原因所在。

2、对电脑、电视着迷小学生好奇心比较严重,往往对某一件事而着迷,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电视比较着迷,他们常常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等一些事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当的上网是有好处的,但上网不查资料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和电视上不良信息太多,如果小学生看了以后会感到有趣,毕竟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3、学习是被动的许多小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总是让家长或老师管着学,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是给老师或家长学的。这样往往会是学习成绩下降。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认真的学习,有时间观念,自己给自己规定好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玩,这是很好的。

4、厌烦家长的唠叨小学生总是厌烦家长的唠叨,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在看动画片或干其它事情的时候总是督促孩子去学习,这时孩子即使孩子进入书房也不会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总是想家长怎么这么无聊呀,总是在想别的,把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误解为唠叨。家长即使在一旁看着他让他做题,他这时的做题的效率不会是很高的,出错率会是很高的。

5、学习方法不对许多小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努力了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小学生在小学期间必须要掌握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比较轻,到了中学、大学以后要想再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了,中学、大学的学习任务比小学的学习任务要多的多,只有在小学打好基础,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中学才不会感到学习吃力。

6、上课走神小学生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他在一天玩耍中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例如看了某个动画片在脑中念念不忘,父母说今天做好吃的等等这些就很容易使他们走神。使他们在上课中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步跟不上,接下来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了,就会使这一部分丢下。下一部分就很难学会。所以说小学生上课走神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

7、缺少观察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欠缺的,他虽然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但他们是不注意用心去观察的,总是来嬉戏,来取闹,这样对小学生的写作是很不利的。并不是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写作,有些小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写的文章确实是很好的。每个人的观察力是要靠从小培养的。这样习惯了就自然有了观察的眼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俗话说的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家长朋友要借助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去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力。

8、善于打闹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本质,但是过多的动也不是好的现象。因为如果经常在外面和小朋友们打闹那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忘记学习,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也就会下降。再一个就是小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时一个小伙伴受欺负了他们就会5---6个人打一个人,这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严重时可能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拆散朋友情。给他人带来危害。

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化解呢?

想必在座的家长都有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感谢杏东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用心,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差异上,为了能让我们的宝贝们快乐健康成长,校领导和老师们把实践性学习巧妙地运用到我们学校和家庭中;这学期我们已经做了两期实践测试;测试内容具体包括:1。详细的文字介绍;2。孩子与家长沟通的专业术语;3。家长对实践的感受;4。孩子在实践中的学习;实践第一个是关于素养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实践第二个提高孩子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实践操作学习概念和抽象的知识;这个实践是必须由家长和孩子们完成,我在完成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和孩子一起学习的乐趣,我们平时忽略了陪伴和陪着的意义;陪伴是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健康快乐的一起成长;情感、知识、梦想、生活等等的分享;陪着仅仅是生活起居的责任,没有分享的快乐;实践就像一座彩和虹桥连接着我们家长和学校,而我们的孩子们就像幸福的花儿在彩虹桥上健康快乐的成长!

世界越来越大,家庭越来越小。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陪伴家人越来越稀缺。信息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只是让孩子成长,而是父母们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无可替代。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谢谢!

发言人:景金花

篇3:家校结合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家庭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

1.父母要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 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渠道, 从启蒙教育开始, 在育人的全过程中, 始终关注其品德行为和认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 小至吃饭、睡觉、起居、卫生、待人接物大至前途理想、爱国奉献等, 都需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感染熏陶孩子, 教育孩子做一个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

2.重视家庭良好氛围的营造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有其血缘关系的特殊性、家长的权威性、个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种教育优势对孩子的人格习惯行为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态度, 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

3.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耳濡目染的优势, 营造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文明、勇敢、进取的性格和平等、宽容等意识。

4.家庭教育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当今的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广泛, 追求自我价值的取向日益明显, 生活中时常发生父子、母子严重对立的情况。无法沟通交流, 甚至矛盾激化, 导致一系列不该发生的悲剧, 其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每位家长面对、研究和解决。笔者认为当今青少年多处在独立子女家庭, 与父辈儿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不同, 家庭内缺乏同龄人那种朋友式、平等式、民主式、讨论式的心与心的交流, 对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难以自我解决, 因而更需要家长与其进行心灵对话, 以朋友式的姿态疏通引导, 走向阳光。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1.思想教育。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灵魂”,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 学校应下大力气努力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运作机制, 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 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 并融合于学校各项工作中;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 带动和促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2.氛围营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校的全体员工要率先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 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 以和谐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独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细化管理。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引导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文明竞赛等活动, 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具体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之中,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休息、学会饮食、学会交往等, 紧密结合所在班级管理条例的内容, 做到节提醒、日小结、周通报、月总结, 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实行自主化管理下的学生自我调节机制, 组建一支学生管理队伍, 设立学生自主管理流动岗、文明哨等, 做到全员参与, 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实行家校结合, 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 通过月评卡、家长通知书、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 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情况,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可能一劳永逸, 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 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 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篇4:家校有机结合 促进和谐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要重视家校结合,它是促进和谐教育、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工作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一方面,学校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创设良好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人格、崇高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以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并帮助家长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可见家庭教育对受教育者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课堂、统一的计划、进度,但家庭生活本身就是教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受着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来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父母担负着指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作为优秀的父母,懂得育子的方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并且要不断学习,多渠道地获得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学习氛围,恰当沟通,给孩子理解和爱,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的、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合理选择对孩子的培养方向与目标,如训练孩子的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强烈愿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总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与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尽管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来。

二、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

(一)教师与家长相互尊重、信任,是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和人格的示范者,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共同配合,大家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孩子的成长,得益于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教师不能因孩子学习上的失误、品行上的问题一味地迁怒于家长,家长也不能因为孩子成绩低劣完全怪罪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信任,坦诚相见,静下心来双向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上的表现信息,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地帮助孩子进步。

(二)教师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是相互沟通渠道通畅的保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理想志趣、学业成绩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爱护学生,尊重家长,以平等、友好、合作的态度待人。只有双方真诚相待,才能让沟通更顺畅。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家长与教师担负着教育的共同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与家长是教育伙伴,是合作关系。教师应主动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与家长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与学生、家长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在公正评价学生、关注学生成长方面达成共识。同时,家长也要自觉地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经常地、主动地和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校教育要求,并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总之,家校之间要互相沟通,及时反馈、收集、梳理,以便改进,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为了体现“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教学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会、老师家访、家长校访等形式,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等,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激励,对家长更是触动,既沟通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加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和谐教育。

家校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必须努力克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对教育认识、受教育者要求、教育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密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5:家校结合课题总结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农村中的离婚率也正趋于上升阶段。尤其是处于农村中的儿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也凸显出了差异性。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的:“离婚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着最严峻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基于此,我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辅导策略”进行一个小结。

一、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在这种“残缺型”的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1、性格方面。性格的内外倾向性除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

2、人际信任方面。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起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

3、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学习态度方面。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得较差,情绪受到挫折,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无人问津,学习成绩普遍受到影响。

二、形成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特殊心理的原因分析

1、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首因。

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破镜重圆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易爆发,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2、失调的社会文化关系是导火线。

小学学生,由于他们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异常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中介

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的完美、和谐、和幸福。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各种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

三、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分析

当心理危机来临的时候,难以沟通的父母成了孩子眼中的局外人。所以心理问题研究专家们呼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应该先从家庭入手。

1、与父母联手预防孩子的心理危机。

调查表明,现在大中城市中学生父母民主尊重型的越来越多了,但在农村却是少之又少,相反干涉型、保护型、无暇管教型、精神虐待型、打骂型的父母也不是少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离异家庭往往只剩下了其中的一方,或者只有爸爸独自承担着家里的一切事物,同时也担任着妈妈的角色,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恐怖、焦虑、偏执的心理。或者只有妈妈在抚养还,做母亲的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造成孩子抑郁、人际关系障碍、敌对、恐怖等心理问题。(1)沟通缩短亲情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现代的孩子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之下,一旦家庭变故,父母的关注发生偏离,他们在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难免失衡。在家庭得不到慰藉,人生的目标本来就模糊,难保不去找新的寄托。(2)残缺的家庭也可以相处和睦。

在农村,一般很少有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过日子的,要不跟着爷爷奶奶,要不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因此,虽然是离异家庭,但是社会关系,家庭成员还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么一个特殊而又普通的环境中,作为长辈的家长不应该在把以往的陈年旧事经常挂在嘴边,离婚已经成为了事实,就要接受现实,为将来打算,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因此,作为已离婚的家庭成员没必要还为这些无谓的事而争吵而迁怒于他人。(3)讲究方法降低心理危机。

离异家庭的孩子本已经伤痕累累,有些大人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却没有关注自己的孩子,或许比你的伤还深。他们不但要接受社会上其他人同情的、歧视的眼光,还要饱受失去亲人的相思之苦。堆砌起你的微笑,让你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温柔,轻轻地呵护,细细地询问,关切地抚摩,适时地拥抱,每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给你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都会给他受伤的心灵撒上一把甜甜的糖。2、教师与孩子沟通解决心理危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说:影响小学生人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正是在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的主导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屈膝弯腰”亲密接触。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尊长”的形象,他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严厉,而是应该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敢于“弯下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心和爱护的学生,更要做到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的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样,他们心理封闭的性格便会渐渐地转变为友善亲近,海纳百川。(2)“微笑表扬”重塑信心。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尤其是农村小学中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家他们得不到赞美,在朋友面前他们得不到夸奖,他们最欠缺的就是表扬和鼓励。在他取得小小的成功时,你的一个微笑,都会使他开心好几天。同样,在他为集体完成了一项任务时,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时,你的一句夸奖,也会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记忆。这也许就是促使他思想转变的一剂灵丹妙药。离异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老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老师应该帮助他对这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平日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孩子密切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特别安排一些班级活动让他们参与,当他们取得了成绩后,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有意识地关照他们参加讨论、回答问题,犯错误时则尽量维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以理晓之。而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孩子我就把活动中重要的活动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平等尊重”消除障碍。

作为一个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敏感,对于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同学中的印象是非常在意的,稍微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要在平时让这些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更没有在可怜他们或同情他们,仍然在平等地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的对待他们,即使是关心、爱护他们也不是那么的刻意,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集体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

(4)“激发兴趣”乐于学习。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习惯结合起来。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厌学严重,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在家光顾着工作和家务,没有顾及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不能帮忙;另一方面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带为照顾,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又解决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的不爱学习,心想反正做不出也没地方问,就干脆都不去做了。这样久了就会变成了习惯,成绩也直线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导致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要让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面对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再通过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之火,有了兴趣他们会主动的去学习。久而久之这种主动学习也将会变成习惯,如此良性循环,那么他们渐渐地就会把厌学严重转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如果离异家庭子女在学校中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经常得到同学的支持、鼓励与帮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而家庭对他们的创伤可以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被抚平,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篇6:家校教育结合论文

王瓜店北仪仙小学地处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的最边缘,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进而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下游。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该校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特推出了“自查”和“家校结合”的举措。具体做法是:

一、每月10号学校会下发一份教学常规自查表,请老师为自己打分并简析自己的完成情况。这个自查让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进步的方向。在自查中一点一点的紧张起来,一点一点的去除应付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二是每位教师在每次测试前去教导处领取单元测试申请,一周内上交测试卷,届时试卷上留下教师的“爱的心语“,家长的“爱的寄语”,孩子的“学习心语”。单元测试不再是冷冰冰的成绩,而是一份爱的接力棒。三是定期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班级教师共同制定,然后完成调查问卷报告,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各种形式进行反馈。可以说,北仪仙小学在仅仅一学期的时间,及时有效的督促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利用“单元测试”监控教学质量

王瓜店穆庄小学通过“单元测试”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强单元测试的管理,学校出台硬规定,一是要提高单元测试的使用效率,不能把单元测试让学生当成练习题来做,失去了单元测试的阶段测试作用。二是有平行班的必须调好课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几个班同步进行,避免漏题,起不到评价的作用。三是平行班教师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分工阅卷,共同进行试卷分析。四是找出本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并对本班的测试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学困生,培优辅差。五是抓好讲评课,突出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启发性,通过讲评课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六是对普遍性的出错题进行有针对性“补教补学补练”测试,或印试卷或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七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孩子成才。“321”集体备课模式

湖屯镇中心小学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备两改一反思”集体备课策略。

“321”集体备课流程即“全校学科组集中一备(电子备课)→ 学校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二备一改(集体备课)→ 教师进行个性化三备二改(自主备课)→ 施教完后进行教后反思”。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内容;三是定程序;四是定考核。“两结合”,一是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相结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教研活动;二是备课和“沙龙式”问题研讨相结合,在每次集体交流中,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强化“321”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一是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二是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三是“问题式”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检查教师自备和收获情况;四是课堂听课,学校业务领导每周不定时随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执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教师们虽然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花在课外学生辅导上,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家校联系卡搭起“爱心桥”

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运用家校联系卡,为家长、学校、学生搭起“爱心桥”,建立了家校沟通渠道,有力的促进学生成长。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每位教师、学生、家长手中都有一份“爱心桥”家校联系卡,联系卡上设置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联系卡可随时填写,家长有问题可直接联系教师,教师有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家长,让学生传递,增强了透明度,联系卡及时记录学生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联系卡也委婉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联系卡还记录学生的心声、感悟、反思,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爱心港湾。使用联系卡以来,增强了家校沟通的力度,节省了家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们都说,家校联系卡使我们家长和学校成了一家人。“虚拟引领”式主题教研活动

独具特色的“小工艺、大学问”综合实践活动 家长参与评课,实现评价教师多元化

石横镇北高余小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和形式,让家长参与教学改革和评价教师教学,每学期都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和教师一起走进课堂,共同感受“民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家长参与教师评课活动,并对每堂课量化计分,学校及时把家长建议和评价反馈给每位老师,并按一定比重,纳入教师期末考核。这种以听评课为主的家长开放活动,增进了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每位老师通过参考家长评价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施“三步六环”教学法 开辟“以学定教”新途径

为提高教学质量,桃园镇中心小学矢志不移地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步六环”教学法,开辟了“以学定教”的新途径。通过学习当前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学、教、练三步六环”教学法,三步是指:学、教、练,六环是指:出示学习目标——明确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检测(提问)——更正、交流,教师点拨——当堂训练。学校从各科选取两名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尝试使用,直到课例成型,效果出色。首先让实验教师上观摩课,然后结合具体课例向教师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和应用理论基础。然后各教研组分别进行了赛课活动。通过赛课,提高了所有教师“三步六环”教学法的操作水平。“三步六环”教学法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把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改为“学生根据教师的自学指导先自学”,然后教师根据检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做到了“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实践与感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作业评价新模式——“符号纠错,评语指导”

桃园镇东伏小学针对学生作业评价探索出了“符号纠错,评语指导”的作业评价模式,形成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明确学习方向;“等级+简语”评价,加强情感交流 ;“等级+评语”评价,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做法。评价中,教师要一改过去只对题目打一个“√”和“×”的做法,转为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和正确率。注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状态、存在问题进行适当点评,如“你解答得真漂亮!”“多工整的作业啊!“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一天天在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老师充满激情的评语,时时鼓舞学生,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愿望。用一些图形、符号作为评价载体鼓励表扬学生,产生了良好的评价效果。把刻有“棒”“祝贺你”等字样,或刻有“?、?、☆、”等图形符号奖励给学生,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非常在乎这些印图,他们之间经常相互比较看谁得的印图数目多,有的学生还把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得的印图数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作业本成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文明礼仪教育形成特色模式

篇7:家校联系论文 家校合作促教育

江雯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得到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家校合作意义重大。下面就家校合作的优点及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校之间有距离,家长参与面不广。真正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的家长面并不是很广。

目前家校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家长会”为主,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每学期最多能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教育断层。②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家校合作双方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认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该学校负责。③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而且有的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有组织不得力、实效性差的问题,更别提收到什么效果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2.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素质待提高,参与的认识不到位。从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来看,很多家长还被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所左右,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认为家长的责任只是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土的需求,主要任务是“养”,而“教”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

②家长参与的形式单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其实有很多,但是家长参与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的,比如“家长会”、“接送孩子时和老师交流”、“家访”、“校访”等。而这些活动也是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以了解通报学生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很少关注。

③家长参与的内容局限。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内容多局限在学业上,也就是智育上的投入,但在其他方面却对学生娇生惯养,或者过于粗暴,如此一来,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④家长时间、精力制约。大多家长都是全职的,整天忙忙碌碌的,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时间也正是家长们上班的时间。

⑤家校合作中的观念差异。可以说,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重智轻德,只要孩子成绩好,别的无所谓。学校方面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一来,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失去了有序协调、统一和谐,甚至是出现了对立的现象。

二、促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几点方法 1.系统安排,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学校可以科学制定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订立“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转变观念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比如,近几年来,许多学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为家长提供一个走进学生课堂,现场感受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了解到学校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利用这种家校间的教育合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

3.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

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外,我们也可以建立网页,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班级的教学动态,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育网站、教育专家的博客链接到学校网页让家长得到更多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以及建立家长与老师的QQ联系群和手机短信家校通等等形式全方面地进行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快速地传递信息,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与家长一起进行疏导与教育;并且定期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举行专题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4.重视沟通方式与技巧,促进家长和学校良好合作

在家长会上我提到“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理念,作为家长,您的辛苦付出肯定会让孩子度过充实而愉快的小学生涯的,因为我们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相信从今天开始,您不但是一位称职的家长,您还是一位优秀的家长。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愿与您携手,让孩子们度过愉快的一年级、二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事情比较琐碎,当您的孩子在学校感到压力、受委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我希望您能心平气和地、及时直接与我们沟通:如果您为了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也欢迎各位随时和我联系。”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孩子就开始肩负父母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希望的实现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在学校与家庭、老师和父母之间,有时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是误解。要做到良好的沟通,我们认为应主要把握好如下三方面要求。一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学会换位思考。老师要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也要体谅一年级老师的辛苦。二是要明白各自的职责,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遇到问题时,互相推卸是不可取的。三是注意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态度温和、语言艺术、目标明确是老师和父母都应做到的。从家庭来说,是需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只是被动的局面,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三、默契合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家校间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与沟通交流,许多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改变了以往只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的做法,知道了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增长了科学育子的知识,过去家长认为读书单纯是学好课本知识,其他活动不必要参加,现在家长们普遍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支持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了解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注重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孩子,使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我们班的温佳伦父母以前每次考试后喜欢和别人的孩子比分数,而且课后经常给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导致孩子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撒谎欺骗家长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是孩子惧怕学习,而且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与家长的电话沟通,家长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在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后,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得很快,不再欺瞒家长,并且能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休息也得到了保障,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学校与家长之间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努力,不断地学习,真诚地成为朋友,使我们的家校合作持续收到实效,长久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8:用评价制度引导家校教育结合

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和社会赋予了学校教育过多的责任, 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用评价制度引导家校教育结合, 是家校教育有机整合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用评价制度引导家校教育优势互补

从学校角度来说,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无论是教育设施、人力资源, 还是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方面以及教育影响方面, 都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比如, 群体的激励与集体管理的教育效果, 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现实存在, 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长期存在, 教师职业能力、业务水平的差异、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品质的差异等使得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存在着缺憾, 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相对于学校教育, 家庭有其自身的教育优势。比如, 家庭成员的亲近性、教育的随机性与细致性等具有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 家庭教育同样存在种种缺陷。比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学生时, 常常是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现实生活中自身对社会的认识, 个体色彩浓厚, 独生子女家庭中竞争氛围的缺失。当然, 还有家长认为教育职能是学校的事情, 对孩子放任随性等等。因此, 家校教育结合, 不是学校大包独揽, 使教育职能无限放大, 想“面面俱到”, 其结果必然是“面面不到”的尴尬。家庭、学校教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达到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就必须先为自己正确定位, 了解相互的差异和关系。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各司其职, 共同拓展家校合作的新领域, 从而殊途同归。

在发挥学校自身优势, 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素质的过程中, 调整沟通策略, 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 用评价制度引导家长融入教育进程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如学校在节假日, 尤其是寒暑假中, 设计一些活动, 首先召开家长会, 把学校一些活动的设想, 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要求, 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征求家长的意见, 吸纳好建议, 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后, 用评价表的方式下发给家长, 每项活动对应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校收回评价结果后, 作为学生的操行评定参考, 反馈给学生。

家长在关注、督促、评价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的教育延续和扩展, 学校用评价制度对家长进行的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使得家校教育优势互补,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注重策略, 加强沟通, 成为家校合作的方式。

二、用评价制度使家庭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增强学校的开放性, 用评价制度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 引导家长更多地融入对学生的教育进程中, 在参与中培养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一致化, 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情感上, 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孝敬老人”等行为, 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在道德品质上的严格要求, 甚至行为还不如孩子。长此以往, 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 家长一旦醒悟, 悔之晚矣。

在家校教育结合的探索中, 把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案向家长公开、透明, 不仅是对每一位家长的尊重, 更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导引和指南, 对家校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学生各种“荣誉”的评比, 使家长在参与学生“荣誉”的评价中, 增强教育意识, 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引导家长学习用科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如果, 学生珍惜的荣誉必须由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共同评价, 那么家长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会不断提高, 教育的合力也会不断增强。当然, 公开评价制度, 使家长参与评价, 也是学校努力与家长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 完善评价制度的合作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 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养, 使学生成长在良性和谐的教育氛围中, 为提高合作效率打下基础。

三、用评价结果使家校教育密切配合

在众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当中, 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具有最大、最直接的影响,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个受教育基地, 不仅担负着哺育抚养的责任和义务,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学生身上有问题, 有时根源在父母身上, 那问题是从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 家长的不良思想和恶劣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发现, 一些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 自闭失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厌学等问题, 大部分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这些现象真实地反映了家庭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意识, 不良状况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学校的教育职能是有限的, 如果学校心甘情愿地承担一切教育责任, 恰恰说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通过各种渠道和家长多形式、多信息的进行交流, 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引导家庭在教育意识、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上转变, 也是我们有益的尝试。如我校邀请了全国著名心理教育专家、家庭教育研究员、成功教育家长代表等对家长们进行了多次培训, 共同讨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酒店礼宾部奖励机制下一篇:投资意向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