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输液反应报告流程

2024-09-02

输血输液反应报告流程(共5篇)

篇1:输血输液反应报告流程

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1)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 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④ 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篇2:输血输液反应报告流程

本年度发生输液反应 9 例 原因分析: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3.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4.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改进措施:

(1)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2)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

(3)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

本年度无发生输血反应。

茂港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0年12月30日

输血、输液反应情况总结分析(2012年)

本年度发生输液反应2 例 原因分析: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

3.病人体质因素。

4.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改进措施:

(1)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2)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

(3)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

本年度无发生输血反应。

篇3:连续数天发生输液反应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6岁。因发现右乳腺外上象限肿瘤伴右腋窝淋巴结转移于2009年4月19日在我院外科行右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右腋窝淋巴结转移。手术切口愈合后于2009年8月15日在我院肿瘤科行GP方案 (吉西他滨+顺铂) 化疗, 共化疗4周期。因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不宜再化疗, 2009年8月18日出院。2009年8月23日转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 DT 50 Gy, 放疗结束后出院。2011年4月因脑出血在武汉同济医院治疗, 2012年2月8日因胸闷气短1周入我院五七分院内科治疗, 2月10日CT胸部提示: (1) 右乳腺癌术后改变; (2) 右胸腔积液伴右下肺压缩性肺不张, 右肺中叶感染。2月16日在该院抽胸水100 m L, 胸水中找到腺癌细胞, 2月18日转入我科治疗。入科后, 查血象正常, 肝肾功能、电解质:总胆红素 (TBiL) 24.8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7.4μmol/L, 间接胆红素 (IBiL) 17.4μmol/L, 碱性磷酸酶 (ALP) 114 IU/L, 尿素氮7.0 mmol/L, 肌酐 (Cr) 125μmol/L, 血糖6.14mmol/L, 总胆固醇5.63 mmol/L, 余项均正常。行抗感染护肝支持治疗, 静滴头孢他定、维生素B6, 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苦参、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加10%氯化钾10 m L和普通胰岛素针剂16 U静滴, 口服护肝宁片。2月23日抽胸水1 000 m L, 胸腔内注射顺铂80 mg, 静脉所输液体中加用阿扎司琼止吐, 患者1周后胸闷气短好转。2012年4月2日11:00许患者静滴门冬氨酸鸟氨酸针剂时, 突发全身不适, 畏寒、发抖、发热, 体温38.2℃, 胸闷气短, 更换0.9%氯化钠针剂250 m L静滴, 滴速30滴/min, 肌注苯海拉明针剂20 mg, 静注地塞米松针剂5 mg, 3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4月3日患者静滴0.9%氯化钠针剂250 m L加维生素B6针剂100 m L, 针剂用完时, 11:00许又发全身不适, 畏寒, 发抖, 胸闷气短, 紫绀, 体温达38.6℃, 更换0.9%氯化钠针剂250 m L静滴, 静注地塞米松针剂5 mg, 肌注苯海拉明针剂20 mg, 30 min后症状缓解。4月4日再输液, 静滴完左氧氟沙星、阿托司琼等针剂后, 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 普通胰岛素16 U, 10%氯化钾10 m L, 大约11:00左右, 患者又发全身不适, 畏寒、发热, 体温39.2℃, 胸闷气短, 紫绀, 咳嗽, 咳少许白色黏痰, 更换0.9%氯化钠针剂250 m L静滴, 吸氧、肌注苯海拉明针剂20 mg, 静注地塞米松针剂5 mg, 30 min后症状好转。4月5日静滴复方苦参针剂20 m 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 至上午11:00许, 上述症状再次发生, 因输液前静注过地塞米松针剂5 m L, 此次症状较轻, 体温38.0℃, 全身不适, 胸闷气短症状不重。此后将所有针剂均停用, 观察3 d患者均无异常不适, 每次发生输液反应血压均正常 (135~140/80~85 mm Hg) 。

2 讨论

篇4:输血输液反应报告流程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不良反应、原因、症状及护理措施:(一).什么是静脉输血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静脉输血的目的: 正常成人的血容量应占体重的8%。一般情况失血不超过人体血量的10%时,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机体可以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使血容量短期内得以恢复;失血20%时对人体不明显影响,可能出现各种缺氧表现;失血超过30%时可危及生命,导致血压下降,脏器供血不足,特别是脑细胞供血不足出现功能降低至昏迷,必须立即 输血。(1)补充血容量,提升血压。(2)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3)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4)增加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作用。(6)促进骨髓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三).输血的适应症

(1)、急性失血:主要适应症;一次失血低于总量的10%(500ml)时,可不输血;,低于总血容量的20%时,首选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当超过20%时,可输入适量全血。(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浓缩红细胞;血浆及白蛋白(3)、重症感染 抗体及补体(4)、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血液成分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我们都要进行严格的三查八对,即 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及血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八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储血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血液的型号种类、血量。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四)不良反应

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

1、原因:

(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

(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

(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

(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和体征

(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

(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3.防治

(1)预防:①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②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2)处理:

①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②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③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或地塞米松等

二、发热反应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者。

1、原因

(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细菌产物。

(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

2、症状和体征

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3.防治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

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应:

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

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

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

2、症状和体征

(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

(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引起DIC。(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防治

1.预防:认真作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2.处理:

(1)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3)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能衰竭处理;

(6)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7)Rh系统血型反应中,一般在一周或更长时间出现反应,体征较轻,有轻度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对此种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四、细菌污染的反应 在现代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细菌污染,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细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发生。

1、原因

(1)血袋、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破损。

(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

(3)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病灶。

(4)血液保存、管理不严。

2、症状和体征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体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

五、循环系统负荷过重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

1、原因

(1)老年心功能较差、儿童血容量少,这都不能耐受大量输血。

(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严重贫血者。

(3)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或输注高浓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组织间隙水分进入血管内,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4)血浆胶体压下降(如低蛋白血症)或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如大面积肺炎)时输入量虽不多,但只要血管内压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肿。

2、症状

早期的信号是全身静脉压升高,伴肺血管内血量增加和肺少量减少。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绀、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6.7kPa以上时,可作此诊断。

3、处理

短时间内输人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六、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的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

七、枸橼酸盐中毒(1)原因: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数是用ACD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盐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至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2)症状:

表现为手足抽搐、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室纤维颤动,甚至发生心跳停止。(3)处理:

①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

②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Oml,以补充钙离子。

八、氨血症与酸碱失衡

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

九、出血倾向

1.原因 输入的库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过量的枸橼酸钠引起凝血障碍。2.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可见大块瘀斑或手术伤口渗血,严重者出现血尿。3.护理(1)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伤口有无出血。(2)预防 在输入几个单位的库血时,按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浓缩悬液,以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临床医师在考虑输血或输成分血时,应权衡对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确适应证,并考虑到输血的价值大于可能的危险性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决定输血;检验科和输血科(或血库)人员应做好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应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输血治疗的危险性。

(五).输血反应预防报告处理制度(一)输血反应预防制度

1.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完后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预防发热反应输血器具应严格清洗、消毒输血器在输血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对白细胞及血小板凝集素阳性的患者应输入无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红细胞悬液。4.预防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者在输血前30min给予口服或注射苯海拉明或异丙嗪可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不选用有过敏体质的供血者要求供血者在供血前4h禁食。

5.预防溶血反应强调输同型血在输血前要认真负责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取血时、输血前要2人以上反复查对血型、姓名、床号等。不使用过期血。

6.输血量过多输血量过多、过快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输血时应控制输血量及速度尤其对老年人、贫血或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注意。

7.预防细菌污染血液反应要求采血、配血、输血各过程均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

8.预防输血后疾病传播必须严格选择供血者对供血者应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有肝炎或黄疸原因不明暂不可献血疟疾未经治疗或“治愈”未满3年者不应献血.9对大量输血应输新鲜血。为避免出血已有出血倾向者应输新鲜血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或用激素改善血管功能。

10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次。

(六)输血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入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c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d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e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学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f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g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到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h做好护理记录。

4.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二.静脉输液的原因、目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 1.什么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2.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 ①补充水、电解质及调节酸碱平衡的药物。②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物质。③静脉输入快速起效又不能经口服及肌注的药物。

3、静脉输液的优点: ①不能经口服的病人,可经静脉给与液体、药物、营养和其他溶液。②起效快,静脉给药可经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在抢救病人时,争取宝贵时间。③通过控制给药速度,使血液药浓度保持相对平衡,最高血药浓度比较低。④按需给予,及时起效,如病人自控镇痛泵。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稍有忽视很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4.什么是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于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瞻望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导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5.输液反应的病例分析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69例输液反应,并根据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临床资料

69例中,男 48例,女 21例;年龄19-74岁,平均 50.5±15.5岁;其中单纯静脉滴注大液体13例,大液体+西药制剂24例,大液体+中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药制剂+西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加药种类1-8种,平均3.7±1.2种,其中加药1-3种31例,加药4-5种15例,加药6-8种10例;加药安瓿数1-20支,平均 6.6±2.2支。发生反应时输液量75-500mL,平均203±35mL;发生时间最早在输液后 15分钟,最迟 80分钟,平均35±8分钟。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讨论

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6.输液反应的原因

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治疗中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诱发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较多,主要有: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配药种类多,加药次数频繁,或未做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加药,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多。治疗室的空气所有净化不符合要求,这也是造成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

(3).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4).输液速度过快:静滴含有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5).联合用药的影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易造成液体pH值的改变,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机体的缓冲能力,可出现酸碱中毒,输液配伍其他注射剂时热原量的累加作用,像青霉素粉针、维生素C、林可霉素等注射虽规定作热原检查,但热原检查是一限度试验,且要保证药液的热原总量就会因累加作用而增加,一旦达到人体耐受的限量时,即可引起热原反应。配伍的品种越多,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热原量累加就愈大,引起反应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大。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6).药物本身具有不良反应 如头孢类对过敏体质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既有副作用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个别中药注射剂因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输液反应。

(7).患者对热原质敏感程度的个体差异

a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b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c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一般来说,营养不良、体质差、基础体温偏高的患者,对质热原相对敏感。由于输液制剂的热原检查为限度试验,有些产品虽然合格,但热原质含量相对较高。如果对热原质敏感的患者使用这种产品即有可能发生热原反应。另外,某些疾病自身也可增加机体对热原质的敏感程度。我们在临床调查中注意到,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种相关性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8).液体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 即启封加入药物后存放时间过久,有时长达5h之多。在存入过程中,因药物存放时间过久,使药物降效和致敏物质增加,导致输液反应和毒副作用。如青霉素,配制后稳定性较差,易形成过敏性物质青霉稀酸。连续输液时间在24h以上,未能做到每天更换输液器具,尤其是开放式输液,由于时间过长,液体及输液器具更易被污染而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7.输液反应的预防

(1).把好输液质量关 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和输液工艺流程环节,要掌握活性炭的用量,把好药品质量检验关,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所在。

(2).医护人员要掌握常用药品的理化性质、毒副作用和静脉给药的配伍禁忌知识,做到合理用药,正确使用。对于新特药要慎重使用,尽量不在同一瓶液体中配伍过多的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和无菌操作要求 病房配药室应加强无菌和空气净化管理,护理人员要强化“无菌”、“微粒”意识,严格操作,同时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菌、微粒污染和热原量的累加作用。

(4).严格执行大输液作用前的检查制度,发现异物应拒绝使用,不能马虎从事,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药品生产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均一性管理,确保临床提供热原最低且水平均一的优质输液制剂。

(6).严把大输液产品和输液器具的采购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医院使用。

(7).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增强对的预见性,进而减少其发生率。

(8).可输液可不输液的患者,坚决不输液。可口服用药的尽量口服,可肌注用药的尽量肌注,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少输液。

(9).建议国药局器械局尽快组织研制具有除热原功能的输液终端滤器,这是避免临床的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关键措施。

8.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也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2).症状:主要表现临床症状是高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头痛以至于昏迷、周身不适等症状,甚至休克、死亡。

(3).防治方法: a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b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a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b当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c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d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e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b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c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d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a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b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少量进肺动脉内。

c氧气吸入

d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9.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1).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2).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3).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4).药物

a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b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c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d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室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的数量。10.临床处理关键:

输液反应的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对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11.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12.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的探讨

(1)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水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向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2)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近年来,陈氏研究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角时,无痛、微痛者占94.5%,而对照组用传统进针角度,约30°角,无痛、微痛占7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增大进针角度时,进针速度快而痛觉小。

(3)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改进 输液完毕通常用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防止局部皮下淤血,现在提出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篇5: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仔细核对患者及供血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成分、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

4、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5、血液放置不可过久,以防变质;血液不能过凉,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6、输入前应再次核对。

7、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元菌技术操作规程。

8、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

9、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0、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药物不良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患者用药要严格核对

3、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毒麻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4、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5、输液卡、输液用药要有两人以上核对,并放置“已核对”牌。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用药应现用现配,掌握配伍禁忌。

7、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8、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9、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出入院流程

一、入院手续

1、门诊医生开住院证。

2、诊室护士将住院患者送至导医台,由导医护士陪同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将交费收据交还患者,嘱其妥善保存。

3、介绍医院环境,将患者送到病房。

二、患者到病房后

1、病房值班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时安排床位、建立住院病历;须加床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2、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到床旁,妥善安置后请患者及家属详细阅读《双向协议书》并签字。

3、带患者或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并做好入院宣教,如病室内不准吸烟、饮酒,住院期间不准外出等;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包括病室环境、作息时间、饮食制度、探视、陪护制度、医生查房时间、呼叫器的使用、物品保管、防火防盗、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

4、告知家属住院所需物品,将多余物品带回,保持病室整洁。

5、通知医生为患者做进一步检查(如为急危重患者,到病房后立即通知医生)。

6、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做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7、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履行告知程序,取得患者主动配合。

8、遵医嘱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三、出院手续

1、患者出院由主管医生决定,提前一日告知患者,介绍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

2、为患者做出院宣教,包括病情观察、饮食、休息、睡眠、运动、正确用药、复查时间等。

3、将出院后用的药物核对、整理后,写清用法及注意事项,交患者或家属妥善保存。

4、向患者征求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5、整理病历,撤床头牌及各种治疗卡。

6、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清楚结帐单据和余款。

7、责任护士帮患者整理携带物品,并送出病房。必要时协助联系车辆。

8、床单做终末消毒处理后,铺备用床迎接新患者。

一、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一、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二、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挡。

三、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四、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五、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六、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七、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八、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九、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十、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十一、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十二、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十三、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评议能力但意识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十四、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二、围手术期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一、手术前:

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而对现实、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恢复。

3、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患者应剪指(趾)甲、洗澡,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常规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4、胃肠道准备: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术前12h禁食,4~6h禁水。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按要求为患者放置胃管、导尿,患者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手术后用品准备: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二、手术后

1、搬运患者。

2、保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术后平卧6h;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⑷准确记录出入量。

⑸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

⑴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⑵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⑶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⑷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

⑸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损伤,维持正常输液速度,做好出入量记录。

上一篇:业务模块财务分析下一篇:中班语言《救狮子》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