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规定

2024-08-27

库存管理规定(共9篇)

篇1:库存管理规定

制造业与管理咨询培训界的朋友们几乎每天都在谈论一个制造业的焦点问题 - 库存管理与库存管理培训, 因为库存管理水平的高低说到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脉,也就是现金周转问题,

然而,很不幸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一提起“库存管理”, 我们有很多人就相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仓库管理”的问题,如先进先出,库位摆放,帐卡物一直等等。应该承认,这些都是库存管理中必不可缺的一些重要环节。然而,真正的库存管理是实际是应该体现在库存的计划与风险管理之中,而不是通常所说的“仓库管理”。这是目前库存管理与库存管理培训中的一大误区。

所谓库存的计划,依照本人多年的物料管理经验,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库存资金的计划

我们知道, 从财务对现金流的管理角度讲,我们需要根据销售预测以及现有的积压库存情况来预测每个财务周期我们需要多少周转资金来采购原材料以支撑销售。这个对采购资金的预测与计算过程就是一个库存资金的计划过程。

2. 库存管理的风险计划

按业界流传的话讲,库存是“万恶之源”, 但问题是库存到底“恶”在哪里呢? 有几个人能够说的清楚呢? 本人的观点是合理的库存存在不但不是坏事, 相反可能会是好事!问题在于:

- 如何设置合理的库存?

- 你怎么知道你的库存是合理的?

- 即使所谓的合理,如达到了财务库存周转的目的,你的库存里面就没有风险了吗?

- 库存风险的比例有多大, 你知道吗?

这些都是库存管理的风险计划问题。

3. 库存的结构计划

不同的物料由于其本身的属性,如采购提前期, 单台(片)用量, 价格, 损耗等不一样;另外由于不同的物料用于不同的产品,还可能公用于几种产品等等,这决定了不同物料的库存策略应该是不一样的,这都属于库存的结构计划问题。

第二大误区是体现在库存周转率上

什么叫库存周转率呢?传统的财务定义是很清楚的:库存周转率等于销售的物料成本除以平均库存。这里的平均库存通常是指各个财务周期期末各个点的库存的平均值。有些公司取每个财务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有的是去每个月底的库存平均值。很简单的算法,如某制造公司在一季度的销售物料成本为200万元,其季度初的库存价值为30万元,该季度底的库存价值为50万元,那么其库存周转率为200/(30+50)/2=5次。相当于该企业用平均40万的现金在一个季度里面周转了5次,赚了5次利润。照次计算,如果每季度平均销售物料成本不变, 每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也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年库存周转率就变为200*4/40=20次。就相当与该企业一年用40万的现金转了20次利润!多好的生意!

而实际上,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几乎每家企业,每天的库存都是变化不定的。

显然,单纯运用期末库存平均值的算法显然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公平的。那么具体应该怎么算呢? 本人曾经于208月在中国制造业信息门户网e-works上发表题为《如何精确地衡量库存与现金周转效率?》的文章,上面有详细论述,可供参考。

第三大误区是所谓的库存控制

正是由于人们被传统的库存周转率的定义所误导,于是乎,为完成公司的库存周转率的目标,每到月底/季度底,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与库存控制有关的人们,包括各大财务部门几乎全发了疯!人们在拼命地“控制”库存!包括那些人们熟知的国际大公司也不例外!期末低的那个点对他们简直太重要了!于是,各种怪招频出,什么样的都有,大体不外乎如下几种:

1. 让货运代理遭点儿罪, 能压的货物一律压在货运代理的仓库里,甚至是压在路上,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上到处都是货物!只要是不进我的仓库就行!因为一般公司的做法是在计算库存周转率时,以实际收到的并且入了帐(系统)的库存为准!至于说那些以CIF到目的地为交货条款的供应商,对不起了, 先等几天吧!你是我的供应商,你能不听我的?至于那些以FOB/FCA出厂地交货的供应商的付款, 没关系, 那是下个月的事情了!

2. 物到了仓库不入系统, 只要不入系统, 财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就过去了 ?C 大家这个时候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嘛! 库存价值太高,大家都不好看嘛!

3. 期末底大出货!跟客户/分销商打好招呼,帮个忙, 先把能发的货发走再说,

其实, 真正的库存控制更夫应该是在平常。举个例子来讲, 如某钣金厂, 假设他的原材料只有一种5mm厚的钢板, 然后就可以加工各种各样的产品,那么他的库存控制就变的非常简单 ?C 只有一种物料, 随时都是配套

的,无论产值有多高, 只要满足一天的用量甚至半天的用量,库存永远都可以降到最低。无论是取期末低的库存值还是平时每天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而实际上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库存控制要比这个例子复杂的多,物料种类繁多, 供应商成百上千,最小包装大小不一,个物料消耗要求不一等等。于是库存配套率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理论上很简单,如果能把各种物料配套好,如同一块钢板一样, 要加工什么就加工什么, 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当然了实际操作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成千上万种物料的机械与电子组装行业来讲, 库存配套率的控制就成了一个大学问, 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但其核心就是库存策略与采购计划的水平及其执行力度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技术,我相信学院派的顾问公司是很难拿出方案来的,估计这也是很多培训课程对此避而不谈的一个原因吧。

第四大误区是所谓零库存 ?C 天底下最大的库存管理谎言!

所谓的零库存管理,又有几个厂家能够做得到呢?即使像某著名的美国计算机公司(名字就不提了!)这种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已经做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她没有库存吗?把供应商逼的再狠,东西到了你的车间了,你总该开始给人家计算AP(应付)了吧?什么叫JIT(及时制)与SOI(供应商拥有库存)?说白了就是利用供应商对自己的依赖性,逼着供应商去拥有库存嘛!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冷静思考:

1. 你有这家计算机公司这么“牛”吗?

2. 如果你没这么“牛”,你又逼着供应商去做什么JIT/SOI,他们即使做了, 你是否真正解决了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焦点问题:努力使整个供应链条各节点的库存降到最低而不是单方面得利!这才是供应链管理的长久与双赢甚至多赢之计嘛!

第五大误区是ERP能够彻底解决库存管理问题

这是很多或者是全部ERP厂商,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在向客户尤其是向那些不知道MRP->MRP-II->ERP为何物的客户推销宣传他们的产品的时候,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也是他们最大的卖点。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回答只有三个字“不是的”!

我在此并没有任何诋毁ERP软件本身或者ERP厂商的意思, 相反, 我用了8年多的MRP, MRP-II 到ERP,我对她情有独钟, 我只是想提醒广大的ERP现实的还是潜在的用户, 还有广大的ERP厂商, 别把ERP这个好东西搞的或想象的太玄了!

尤其是在库存控制方面, 说白了ERP只是一个应当被正确使用的库存控制工具, 这就像电脑一样,如果你的管理水平落后, 把传统的帐本换成电脑记帐, 你就能说你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了吗? 显然不是的! ERP(这里不包括那些没有BOM的ERP)对库存的控制, 道理大致也是如此 ?C 它可以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你解决库存问题, 但它永远不可能帮你“彻底解决库存问题”!可以帮助你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但提高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本人曾经在很多制造业工作过, 外企/私企都有,包括在IBM的工厂做了3年多的高级物料经理,切身体会就是, ERP是个好东西,用好了,帮你解决大问题,特别是在减少库存方面,因为最早的MRP的原意就是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用不好,你还不如手工算 ?C 如果物料种类不多, 你能算得过来的话。当然了, ERP绝对不仅仅用于库存控制目的, 这是很明显的。

篇2:库存管理规定

库存管理就是对物料在确定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解决存货不足和存货过剩的矛盾,

某段时间内持有的存货(可看见、可称量和可计算的有形资产),即库存。

按作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

1、储备仓库(单纯以贮存保管为目的的库存);

2、转运仓库(在运输中为缓冲不同运输工具、不同运输路段,为社会集散物资服务的仓储);

3、周转仓库(以供应或销售为目的,靠物资周转来体现其经济效益)

二.库存管理的内容通过库存管理不但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而且主要目标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

库存管理的使命就是:保证库存物资的质量、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措施,节约管理费用,以便降低成本。

三.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

商品的寿命周期可分五个阶段:幼年期(导入期)、青年期(成长期)、壮年期(成熟期)、老年期(饱和期)、衰退期(枯竭期)

1、经济订货量(EOQ)和经济生产量(EPQ);

2、保险存货与服务水准;

3、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

4、关联需求系统与MRP;

5、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

A、质量及价格方面来研讨;针对商品的特性,配合商品的成长周期和季节性对库存结构进行及时调整,才能牢牢把握商机、创造商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配合季节变动必须准备安全库存。应该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季节性的销售动向,再来调整库存,

B、销售目标为依据来研讨;为了制定适当的库存决策,首先必须制定销售计划,设定一年的销售目标,根据标准周转率的概念来计算期中库存量,库存额也要顺应销售额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必须估计季节性变动以便计算和计划库存额,

备考资料

C、资金周转的立场来研讨;企业经营难免资金问题的关联,只要能改善商品周转率,资金方面的问题就比较从容应付。必须研究总资产和商品库存额之间的比例、商品周转率、销售额、毛利率的关系,库存周转率对企业的库存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能认为周转率高了就必然好,低了就不好,具体情况具体判断。库存周转率=使用金额/库存金额假定库存数量是1000个,月使用量是5000个,库存周转率为5,库存量在一个月周转了5次。

库存周转率的不同表示方法:用售价来计算(便于采用售价盘存法的单位,销售额/平均库存额)、用成本来计算(便于观察销售额库存额和销售成本的比率)、用销售量来计算(用于订立有关商品的变动、置放商品的场所及销售作业人员计划时,实行单位库存管理)、用销售金额来计算(便于周转资金的安排)、用利益和成本来计算(以总销售额为分子,平均库存额则用成本计算)

四.库存管理的基本计算假设不缺货

TC=RP+RC/Q+QH/2 (年总成本)=生产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

R――年需求量,以单位计

P――单位物品的购入成本,元/个

C――每次订货的订购成本,元/次

H=PF――每单位物品每年的储存成本,元/年

Q――批量或订货量,以单位计

F――以单位成本系数表示的年储存成本Q0=√2CR/H=√2CR/PF (经济订货量)

期望年订货次数 n=R/Q=√RH/2C平均订货间隔T=1/n

订货点 B=RL/12 (前置时间L以月表示)

B=RL/52(前置时间L以周表示)

篇3:库存管理规定

1 什么是供应商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简称VMI) , 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 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

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由供货方帮助客户方保管库存货物, 客户方并不保留的库存, 由供货方对货物的数量、安全、缺补全权负责。它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 本质上, 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 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 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 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 供货商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快速地反映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条件

2.1 建立优秀的物流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在建立物流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MRPII等软件, 它是一个由原料供应信息、产品需求信息、产品制造信息、产品销售信息、消费者反馈信息等构成的一个全面的信息环。只有把握住了供应链上的这些环节, 企业才可以更快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并调整自身产品结构。

2.2 供应商与客户间的相互合作信任

供应商要做到生产的顺畅与运营的高效, 必须与客户做到相互的信任、信息的开放与诚挚的合作。供应商应当与客户对于订单、生产、库存等达成共识, 相互沟通, 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的合作和供、客双赢。

2.3 分析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是由于供应商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到顾客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而能够为其顾客带来的利益, 即指顾客通过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收益和顾客花费的代价 (购买成本和购后成本) 的差额。

供应商可以采用RFM模型, 通过对客户的近期购买行为、购买的总体频率以及花了多少钱三项指标来描述该客户的价值状况, 以此来对不同的顾客做出分类, 确定自身的核心顾客与一般顾客、潜在顾客, 新客户与老客户。不同的顾客对于货物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别, 其给予供应商的利润与利益也是不同的。只有正确分析出了不同顾客的价值, 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不同的需求、价值与自身优势、不足,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确定自身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者SBU战略, 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 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企业竞争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通过确定顾客需求、竞争者产品及本企业产品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来奠定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特定地位并维持这一地位。

供应商在拟定竞争战略时, 应当采用多种方式, 这里以“五力模型”为例。“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就是波特基于企业竞争战略提出的五力模型的五个不同方面。供应商在拟定竞争战略前, 应当对本行业做出充分的考察, 了解行业情况, 掌握新进企业与既有竞争者的动向与优缺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其次, 应当对客户、自身的供应商的经济实力、议价能力等做出合理的评定。最后, 应当充分考虑到货物的替代品或服务, 它们往往拥有更加便宜的价格。只有做到对自身优、劣势与外界环境的全面分析, 制定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 才能使供应商库存管理做得更好。

2.5 高效、安全的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实施正确的库存管理模式和策略, 达到高效库存管理, 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供应商要实现其对库存的管理, 必须拥有一套高效、安全的库存管理体系。对仓库合理的设计与管理, 对货物数量、品质、位置的精确把握, 货物入库、出库的简捷与方便, 货物的按时按量、保质保量地送达客户等都是一个优秀的库存管理体系所应当具备的特征。

3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点

3.1 便于对货物的保管, 提高供应链的灵敏度

供应商实施库存管理, 能够更好地对货物的数量、品质有一个好的保证, 提高供货速度, 简化配送工作, 能够及时地了解货物的缺损与囤积状况, 在面对市场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能够更快地面对市场做出反映, 更好地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的生产与制造, 提高供应链的灵敏度。

3.2 增加供应方与购买方的利润

供应商实施库存管理, 能够降低产品的物流成本, 由于供应商提供库存管理,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库存费用, 节省了生产成本与时间, 提高了产品的利润, 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率。

3.3 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供应商实施库存管理, 在了解自身货物情况的条件下, 能够对整个市场与生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能做到协调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的运营与生产, 使供应链的全体成员能够做到相互的信任与了解, 达到最好的生产配合, 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 能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 结语

对于整个供应链上的生产活动, 库存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企业的对于库存方面的竞争, 也在日益加强。不同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存管理战略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在于能够选择正确的库存管理战略和方法。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 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 促进企业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供应链背景下的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模式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商家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 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成本的最低化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新的思想逐渐地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与重视。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44106.htm?fr=aladdin.

篇4:浅析零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每个组织都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仅存在于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物流企业,还存在于一些社会团体和非赢利单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零库存管理成为库存控制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从零库存内涵理解着手,分析了零库存特点和实现零库存的方法。

关键词:零库存;零库存管理;准时制(JIT)

一、零库存的概念与内涵

1、零库存的概念

零库存(Zero Inventory)是指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在提高资本增值率、降低积压风险的前提下,商品以少量的仓库储存形式存在,而大部分处于周转状态的一种库存方式。零库存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施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在管理手段上采用了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同时实现了拉式生产,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目标,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的积压率,而且提高了对相关生产环节的管理效率,此后,在国外,零库存不仅用于生产过程中,而且延伸到了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撒手锏”。

所谓的“零库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即以仓库储存形式存在的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

2、零库存的内涵

零库存的管理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零库存采购

零库存采购指的是供应商保证将原材料直接交付到生产场地,是制造企业免去与采购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减少场内库存、在途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及生产成本的减少并提高采购的质量和可靠性。

(2)零库存生产

所谓零库存生产,就是依靠详细的生产计划的严格实施,使生产的各个工序之间紧密衔接,以实现生产的同步和协调,使在制品的库存为零,消除库存浪费。零库存生产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看板制、生产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和零库存采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看板系统是零库存生产的核心,但零库存不仅仅是看板管理。

(3)零库存的配送

零库存配送,或者叫准时制配送、协同物流,就是在运输途中做到一体化化协同运作,减少中间仓储和搬运等环节,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这需要各个协作企业之间建立方便的信息交换平台。

(4)零库存销售

零库存销售,就是在产品制造完成后立即交付给客户,从而使产成品的库存为零。在零库存的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定单后才开始生产,生产产量与需要数量一致,因而不会出现制成品库存,并且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及应对需求变动的灵活性。

二、零库存的特点

为达到零库存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的目标,零库存有着和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不同的特点。

1、零库存具有整体性.

零库存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将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连成一体,充分发挥作为整体的功能。

2、零库存追求尽善尽美 

零库存不怕遇到问题,而是尽量暴露问题,试图打破系统的平衡,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将问题彻底解决。

3、零库存注重对整个物流系统的控制

零库存要求均衡化生产,即采用专业化的布局、压缩排队时间、运输时间和准备时间,减少批量;组织标准化生产,采用拉式作业,使物流在各个作业之间、生产线之间、工序之间、工厂之间均衡地流动。

4、零库存重视员工的因素

零库存强调全员授权管理。在企业里能够尊重员工,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他们的想法,让员工的经验、创造力和智慧为企业所用,同时让非管理层的员工有责任和权利对最好的工作做决定。此外,注重对员工多种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在不同的设备上操作与维护,因而可以减少由于人员缺勤造成的停工,保持了生产的稳定性。

5、零库存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和追求最优的质量成正比.

零库存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要覆盖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强调获得符合条件的原材料,达到优质的生产制造,安全的运送和良好的供应、售中、售后服务水平等,追求产品零缺陷。

三、零库存的实现方法

实现企业的零库存有很多可行方法,其中最成功的是著名的JIT管理方法。JIT最初是减少库存水平的方法,后发展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包括特定知识、原则技术和方法的管理哲学。它与零库存管理是分不开的。

1、JIT管理方法

JIT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所以零库存成为JIT生产方式追求的目标之一。

JIT对库存的主张是减少生产、最好降到零。准时化生产对库存的理解与管理也相当精辟,准时化生产认为过量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通过减少库存解决问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2、委托保管方式

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3、协作分包方式

即美国的“Sub—Con”方式和日本的“下请”方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以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千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 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以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主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是使主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的目的。

4、供应商管理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是一种在销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它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优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生产厂家等上游企业对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地说,生产厂家基于零售商的销售、库存等信息,判断零售商的库存是否需要补充,若需要,则自动向本企业的物流中心发出发货指令,补充零售商的库存,并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零售商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生产制造商与零售商的紧密合作大大改善了整个流程,减少了库存占用资金,共同着眼于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不再依赖零售商的订货而组织生产和供货,从而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 

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

6、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

一般来说,在没有缓冲存货情况下,生产和配送作业对送货时间不准更敏感。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成品,物流配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库存量。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实行合理的配送方式,企业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物品配送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物品的在途运输和流通加工,减少库存。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库存问题的实质表现为库存管理的能力以及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完全意义上的“零库存”是不存在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不是必要的。一个好的库存策略不应该是为准备应付某种情况,而是为了准时供货,建立一个准时制的库存,以维系企业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做到按时按量供应、分秒不差。与供应商和客户结成可靠联盟是实现准时制库存方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佟勇臣 现代物流系统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王妮JIT管理方式在我国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3

[3]林晓.浅议零库存的实施环节和实现方法[J].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60-61.

[4] http://www.56net.com

篇5:库存现金管理规定

1、库存现金限额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由开户银行给各单位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开户单位由于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应按必要手续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管理。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规范现金管理,同时又能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正常使用,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___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数额作为该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其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天数可以适当放宽在___天以上,但最多不得超过___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核定具体程序为:

(1)开户单位与开户银行协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_核定天数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2)出开户单位填制“库存现金限额申请批准书”。

(3)开户单位将申请批准书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开户单位凭开户银行批准的限额数作为库存现金限额。

3、各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自接用于现金支出。各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由开户单位确定送存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应该在现金日记账上如实反映坐支情况,并同时报告开户银行,便于银行对坐支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

4、企业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的用途,且不得私设“小金库”。

5、现金管理“八不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现金管理应遵循“八不准”即: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7)不准发生变相货币;

篇6:库存管理制度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存货管理工作规范化,保证仓库和库存物资的安全完整,更好地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存货管理工作的任务:

(一)根据本制度做好物资出库和入库工作,并使物资储存、供应、销售各环节平衡衔接。

(二)做好物资的保管工作,据实登记仓库实物帐,及时编报库存报表,经常清查、盘点库存物资,做到帐、卡、物相符。

(三)积极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整理、利用工作。协助做好呆滞物资的处理工作。

(四)做好仓库安全保卫、防火及卫生工作,确保仓库和物资的安全,保持库容整洁。

第三条 公司各部门所购一切物资材料,严格履行先入库、后领用的规定,如属直提使用部门或场所,亦必须事后及时补办出、入库手续。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库管部门及库管部门工作人员。

第二章 入库管理规定

第五条 采购物资抵库后,库管员要按照已核准的“订货单”或“采购申请单”和“送货单”仔细核对物资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及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核对无误后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订货单”或“采购申请单”,同时开具“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第六条 如发现单货不符、外包装破损或其他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同时通知售后服务部门、采购部门和厂家代表(如有),共同现场鉴定,必要时拍照记录。

原则上单货不符的物资不得接受,如采购部门要收下该物资时,库管员要告知上级,并于单据上注明实际收货情况,并会签采购部门。

第七条 物资抵库但库管部门尚未收到“订货单”或“采购申请单”时,库管员应先洽询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始得办理入库手续。

第八条 发生退库或退货产品时要认真审核“退货单”或有关凭证,核查批准手续是否齐全,认真记录退库或退货产品数量、质量状况。退库或退货产品要单独存放,如可重新销售应优先出库。

对于使用单位退回的物资,库管员要依据退库原因,研判处理对策,如原因系由于供应商所造成的,要立即通知采购部门。

第九条 入库时要认真查抄入库号码,填写入库号码单。每日业务终了,及时将入库号码单报至统计员处输入计算机。

第三章 出库管理规定

第十条 办理出库时要认真审核“出库单”或“领用单”,核查出库批准手续(特别是有无财会部门收讫、转讫戳记)是否齐全,严格依据所列项目办理出库,并核签有关单据。发现计算有误时要立即通知开票人员更正后发货。

第十一条 发放物资时要坚持“推陈储新、先进先出、按规定供应、节约”的原则,发货坚持一盘底、二核对、三发货、四减数。同时坚持单货不符不出库、包装破损不出库、残损变形不出库、手续不全不出库。

对贪图方便,违反发货原则造成物资变质、大料小用、优材劣用以及差错等损失,库管员负经济责任。第十二条 优先保证自提商品,及时准确交给货主并当面点清。

第十三条 出库时要认真查抄出库号码,填写出库号码单。每日业务终了,及时将出库号码单报至统计员处输入计算机。

第四章 物资储存保管规定

第十四条 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设置仓库,并根据仓库的条件考虑划区分工,合理有效使用仓库面积。

凡吞吐量大的落地堆放,周转量小的用货架存放。落地堆放以分类和规格的次序排列编号,上架的以分类四号定位编号。

第十五条 物资堆放的原则是:

(一)本着“安全可靠、作业方便、通风良好”的原则合理安排垛位和规定地距、墙距、垛距、顶距。

(二)按物资品种、规格、型号等结合仓库条件分门别类进行堆放(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行五五堆放),要做到过目见数、作业和盘点方便、货号明显、成行成列、文明整齐。

第十六条 建立码放位置图、标记、物料卡并置于明显位置。

物料卡上载明物资名称、编号、规格、型号、产地或厂商、有效期限、储备定额。

第十七条 库存物资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倒置,保证完好无损。

第十八条 仓库建立库存数量帐,每日根据出入库凭单及时登记核算,月终结帐和实盘完毕后与财会部门对帐。

第十九条 经常进行盘点,做到日清月结,按规定时间编报库存日报和库存月报。每月必须对库存物资进行实物盘点一次,并填报库存盘点表。发现盈余、短少、残损或变质,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写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建议,呈报上级和有关部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帐。

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全面盘点和抽点工作,定期与财会部门对帐,保证帐表、帐帐、帐物相符。

第二十条 仓库环境卫生要每日清扫并作好保持工作,每次作业完毕要及时清理现场,保证库容整洁。

第二十一条 做好各种防患工作,确保物资的安全保管。预防内容包括:防火、防盗、防潮、防锈、防腐、防霉、防鼠、防虫、防尘、防爆、防漏电。

第二十二条 确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闲人进入库区。建立和健全出入库登记制度,对因工作需要出入库人员、车辆按规定进行盘查和登记,签收“出门证”或填写“出入门证”。夜间定时巡逻,提高警惕。

第二十三条 确实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库区内严禁吸烟、携入易燃易爆物品和明火作业。对库区的电灯、电线、电闸、消防器具、设施要经常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排除,不得擅自挪动或挪用消防器具。

第五章 库存控制与分析管理规定

第二十四条 掌握和应用现代仓储管理技术与ABC分析法,实行工作质量标准化,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A、B、C分析法指按成本比重高低将各存货项目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类别的存货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A、B、C分类法的划分标准、控制方法及适用范围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类 别 划分标准 控制方法 适用范围

占储存成本比重 实物量比重

A类 70%左右 不超过20% 重点控制

品种少、单位价值高的存货

B类 20%左右 不超过30% 一般控制

介于二者之间的存货

C类 10%左右 不低于50% 简单控制

品种多、单位价值低的存货

第二十五条 库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财会、采购、销售等)协商制订合理采购批量和库存安全量,降低存货总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第二十六条 做好仓库与采购、销售环节的衔接工作,在保证经营供应、管理需要等合理储备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库存量。

第二十七条 定期进行库存物资结构与周转分析,及时上报预警信息,协助做好报损、报废和呆滞物资的处理工作。

第六章 库管人员工作要求与纪律

第二十八条 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对无效凭单或审批手续不健全的出、入库作业请求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二十九条 妥善保管出入库凭单和有关报表、帐簿,不可丢失。

第三十条 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库管员调动工作时,一定要办理交接手续,由上级监交,只有当交接手续办妥之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移交中的未了事宜及有关凭单,要列出清单三份,写明情况,双方与上级签字,各保留一份。

第三十二条 监督做好文明安全装卸、搬运工作,保证物资完整无损。

第三十三条 做好仓库的安全、防火和卫生工作,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完整,库容整洁。

第三十四条 做好仓库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做到四“检查”:

(一)上班必须检查仓库门锁有无异常,物品有无丢失。

(二)下班检查是否已锁门、拉闸、断电及是否存在其他不安全隐患。

(三)经常检查库内温度、湿度,保持通风。

(四)检查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特殊物资是否单独存储、妥善保管。

第三十六条 严格遵守仓库工作纪律:

(一)严禁在仓库内吸烟、动用明火。

(二)严禁酒后值班。

(三)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

(四)严禁未经财务总监同意涂改账目、抽换帐纸。

(五)严禁在仓库堆放杂物。

(六)严禁在仓库内存放私人物品。

(七)严禁私领、私分仓库物品。

(八)严禁在仓库内谈笑、打闹。

(九)严禁随意动用仓库的消防器材。

(十)严禁在仓库内私拉乱接电源、电线。

第三十七条 未按本规定办理物资入、出库手续而造成物资短缺、规格或质量不合要求的和帐实不符,库管员要承担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其上级负领导责任,并视情节按公司《员工奖惩制度》相应条款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公司各库管部门要依据本制度制订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制订并经经理办公会通过。第四十条 本制度报董事会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篇7:成品仓库库存管理规定

3.1储运部经理负责成品仓库的管理工作;

3.2储运部仓库管理员负责成品仓库的日常工作。

4 管理办法

4.1产品入库

4.1.1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入库时由生产车间填写《产品入库单》(品名、型号、规格、数量、批号),《产品入库单》上必须有生产车间的签字,储运部仓管人员根据《产品入库单》上的内容,与实际产品进行核对,相符后将产品入库。《产品入库单》一式三联,由生产车间、储运部和销售管理部各保留一联。

4.1.2产品入库时,储运部仓管人员必须及时将电脑中的入库单进行审核;同时按要求做好产品库存卡片(入库后二小时完成)。

4.1.3退货产品按《退货产品处理规定》办理。

4.2产品出库

4.2.1储运部仓管人员根据销售管理部下达的《送货通知单》进行产品出库的工作。

4.2.2产品出库必须符合包装整洁、完整、标识齐全(特批产品除外),同一品种不允许不同批号拼箱,同一品种供同一家客户按同一批号发货(最多不超过二个批号)。

4.2.3储运部仓管人员根据销售管理部下达的《销售出库单》和《销售需求单》上翻包装通知进行翻包装,涉及到需要重新灌装和重新封口的产品,由储运部开具《翻包装作业单》交给生产车间,由生产车间负责完成这种类型的翻包装工作,此时的《翻包装作业单》由生产车间保留。翻包装产品必须符合出厂产品要求。

4.2.4拼箱产品根据销管部下达的出库通知单,按《拼箱、开箱原则》办理。

4.2.5产品出库时,储运部仓管人员应及时更新《库存卡》的记录,同时将出库信息及时输入信息系统,保证记录和输入的准确性,并将出库记录进行审核。当天入库的记录和输入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4.2.6产品出库装车时,储运部仓管人员应提交《销管出库单》(清单的内容、品名、型号、规格、数量、批号、发往客户等)给货车司机,由货车司机监督装车货物是否与销管出库单所列相符,并签字确认。

4.2.7客户如需发货清单随货,储运部必须按要求将《销管出库单》放入箱内,并在箱外标明,以供客户收货、验货。

4.2.8货物中携带资料和样品的,必须随箱放入清单,在箱外标明,以便客户及时查收。

4.3库存管理

4.3.1储运部仓管人员必须做好成品仓库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鼠等防护工作和检查工作。

4.3.2产品按分类、规格、型号、按序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产品堆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便于出库。

4.3.3储运部仓管人员每月月底对库存进行盘点,保证帐、物、卡一致,如有差错立即上报并查明原因

4.3.4储运部仓管人员查视库存产品,对6个月以上未动销的,及时转到滞销库(当月红字显示),并对滞销产品进行处理。

4.3.5距到保质期1/3时间之内的产品不允许直接发货,报技术质量部审定。

篇8:库存管理规定

关键词:库存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创新

企业的采购成本占企业销售额比重的大小会对企业利润产生杠杆作用, 采购节约成本就会转换成企业利润, 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把采购部门作为企业创造利润新的源泉的原因。煤炭工作环境特殊针对煤炭企业物资需求生产辅助材料、设备零部件品种多、需求大、技术性复杂且价值高所以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降低物资储备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库存是企业一直研究和探索方向和目标而运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能有效规避采购风险、减少库存实现零库存, 缩短供应链, 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储备资金强化物资管理体质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现行物资库存管理办法及存在的问题

物资供应工作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段,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何设置和维持一个合理的库存水平, 以平衡存货不足带来的短缺风险和损失, 以及库存过多所增加的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部门现普遍采用的物资供应链管理办法是根据使用单位生产需求计划向供应商组织采购所需要的物资, 物资供应管理部门通知中标单位将中标物资经检验合格后送到指定使用单位或者仓库建立一个物资储存备库缓冲生产进度, 需建立一个庞大的库存, 而保留库存就意味着资金占用, 而且这部分资金不能再为企业用于其他用途, 是不能用于增加企业赢利的“死钱”造成成本损失, 同时占用了大量的仓库设备、工作人员、增加了企业负担。库存管理是指优化物资的存储, 以便企业在合适的时间, 以最低额成本满足用户对特定数量和质量产品的需求的管理活动, 库存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赢利, 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库存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最大程度压缩可控生产成本。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依托企业规模优势实行“六统一”的原则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仓促配送、统一质量和价格标准、统一结算、统一督查行为。但这种企业库存管理办法仍然是单一的企业管理库存, 企业单独管理库存信息传递效率低, 无法解决企业物资需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单独承担成本资库存金风险增加了企业负担。

2供应商管理库存定义及实施的条件和优点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 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 相对于按照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 它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机库存管理问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发放, 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信息, 供应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映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随着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其下属单位增加, 产业链逐步拉长, 供应链上各企业都设立自己的库存, 造成物资供应运输路线呈几何级数增加, 并且重复交错, 增加了运输距离和在途车辆的数目, 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为降低库存成本, 本着“务实、高效、精简”的原则, 集团公司应加强与供应商联系, 科学调整物资供应管理机构, 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保持竞争力,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对生产所需物资做出快速反应, 准时供货。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以供应商为中心, 企业将管理库存决策权力代理给供应商, 买方企业不再拥有库存, 只指定服务水平签订合理的框架协议让供应商的角色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支持型转变, 从而规避了采购风险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和物流费, 企业可以更好发展主产业。决策过程基本上由供应商单方控制库存决定何时补货、直到销售完补充库补多少货, 供应商将货放在在用户库存, 但货和货权属于供应商, 如:代储代销采购 (含超市化采购) 通过与供应厂商签订长期协议或合同, 供应厂商为需方储存物资或者将物资送达需方指定的储存地点, 需方仓库将这些物资代为储存和承诺优先使用, 并在一定周期内对消耗的物资向供应厂商支付货款的物资采购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对于供需双方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 在起步阶段, 企业应选择几个主要供应商客户作为试点单位, 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 系统运行成熟和逐步增加供应商单位数量, 系统建立后企业同供应商建立相同的物资编码和相同物资标准, 供应商将生产计划和库存总储量数据定时传送到使用企业, 物资需求下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库存信息共享实时;便于物资需求单位和供应商对库存准确的需求预测;供应商库存管理就是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更好规避采购风险, 减少库存, 缩短提前期, 降低运作成本, 提高供应链的持续改进能力, 降低采购订单、发票、付款、收费等的交易成本实现物资企业使用户和供应商成本的最优化, 营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物资库存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兴旺.浅谈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2.

[2]陈志明.火电企业燃煤库存管理改善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05.

篇9:十大常见库存管理误区

在超过24年的时间里,Demand Solutions帮助数以千计的客户实现了库存管理水平的优化。在此期间,DS接触到大量因为遵循过时的实践、目光短浅或缺乏经验而导致的库存规划误区,因此整理出了10大最常见者,并一一罗列出其“症状”,以便让企业能更容易进行错误诊断,并给出了实用解决方案,以帮助公司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着手降低库存相关成本,并减少这些问题对绩效造成的损害。

误区之一:绩效考核面过窄

症状:过于偏重预测:在试图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时候,公司通常会从调整预测管理流程人手。但在不了解你的需求以及预测误差的根源时,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如果过分强调预测的准确性,则即使预测准确性提高,补给率和库存周转率都不会获得改善。

对客户服务或库存周转率缺乏评估:只有持续给客户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公司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不过,管理库存的人通常并不了解客户需求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同样的,如果不了解库存在“价值创造和传递”的过程中周转的速度,公司也无法管理库存水平。

日常规划常常是基于订单缺货量统计:这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模式。快速变化的今日市场要求企业积极进行库存规划,以满足当前需求。如果客户的需求总是无法在其指定的时段内满足,他们就会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

解决方案:追踪所有产品线的补给率和库存周转率:产品经理应当始终掌握这些指标。补给率应当每天进行量度,库存周转率的量度则应根据销售和产品周期而调整。重要的是,经理必须追踪这些指标并加以改善。

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测误差指标:在不出现SKU缺货的前提下,你需要就你所能接受的预测误差制定切实的指标。通常各公司预测的结果误差为±10%,相当于两天左右的库存。考虑到公司常常有数周或数月的库存,这是个很小的数字。有效的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需要准确的数据,因此精确的预测误差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之二:让资质不足的员工管理库存

症状:一种“我们公司不一样,因为”的情绪:每家公司都面临库存规划方面的挑战(例如需求浮动)。不能从战略库存管理中受益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分散库存管理:如果让未受过专门的仓库管理培训的仓库管理者、办公室职员和其他员工来做库存管理方面的决策,那么可以肯定,库存浪费将充斥于整个流程。采用这种模型的公司通常没有明确的库存规划目标或战略。

缺乏正式的培训项目或与专业同行的互动:库存管理是一项专业技能,需要从业人员事先接受相应培训,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学习。

强调“购买”过于规划:买家进行采购,但规划者进行战略决策以达成目标。纯粹从“购买”角度来考虑库存规划意味着每天都可能会丧失改进的机会和财务上的收益。

解决方案:认识到库存管理需要专业技能,并进行相应的招聘和培训:正如财务报表上有着相当可观数量流动资金的公司会聘请专业投资顾问一样,有着相当可观数量库存资产的公司也应当拥有专业的库存经理。

为库存管理理清责任:公司常常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谁负责使库存水平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人承担这一职责,那么这些库存规划目标将永远无法实现。

尽可能集中进行库存规划:这能提高流程标准化程度,并让库存更透明,便于进行一致的管理。

误区之三:预测管理缺乏规范的流程

症状:没人对预测管理流程负责,但每个人都对预测诸多诟病:说到库存管理,如果没有人对预测的准确度负责,组织将永远无法获得准确的预测。

太多的无效预测和/或不准确的预测:这通常反映出预测管理流程中缺乏协作以及(来自内外部的)反馈。如果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就不会有准确的预测。

通过调整预测来管理库存:库存过多时人们的自然反应通常是调低预测,从而让系统消耗掉多余库存。与其他问题相比,这一做法将使得库存规划与客户需求脱节,存在完不成订单的风险,有可能影响客户满意度。

解决方案:将预测管理设为全职岗位:如果不希望指定某个人来做,那就把这项工作指派给一两个知道预测需要借助协作来完成的员工。

在销售和运营规划(S&OP)会议之前举行每月预测协作会议:在这一会议中,公司高管应当审核、调整(如需要)和批准每月销售预测,最好是以产品系列为单位。

除非你知道一些信息是规划人员所不知道的,你才能推翻预测结果。各公司推翻预测的理由经常都是错误的,例如“直觉”或“让数字显得更合理”。这是无视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规划。

实施确保预测准确性的措施:让维持预测准确性的员工或部门担起责任,这也是持续不断地改进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的前提之一。

误区之四:不在内部进行沟通

症状:诸如促销和新品上市这样的突然性事件没有传达到所有相关部门:为了让所有职能部门支持战略库存管理目标,这些部门的经理必须掌握关于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的最新信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公司内部可能没有S&O P流程或该流程效率不高。

“一劳永逸”式销售预测:公司有时会错误地给予其预测管理软件系统完全的信任,以为他们不需要检查数据或进行调整。你要小心这种想法。需求是会改变的,因此预测也应该进行调整。

没有整合信息/存在多套不同的数字: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经理并未一起做规划。举例来说,负责库存补货的部门与销售部门使用的预测数字不一样。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使用的预测数字又是另一套。

解决方案:使用“真正的”S&OP流程:召集会议,以就当月规划达成共识,包括需求端(销售和运营)和供应端(生产、采购)。

在公司的业务方案中明确责任:确保这些方案中的所有措施都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

误区之五:不与客户对话

症状:为大客户服务时手忙脚乱:我们常在服务于大宗采购商的公司看到这种现象。每个人都等着这类大宗订单来了之后才开始规划。讽刺的是,整体的客户满意度却因为这种随意性的规划而受到影响。

“要命”的意外采购订单:这说的是那些无法预见、让整个系统压力大增的订单。频繁临时调度资源(例如加班、加急)会降低这些意外订单的利润空间。

订单周期不规律:尽管需求变动是必然的,但作为最佳客户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样地,供应商应当了解其最佳客户的促销日程安排,并根据其峰值进行规划。

解决方案:定期与客户交流和拜访客户:供应商库存规划人员应当定期拜访客户,以了解驱使客户补货的因素;然后创建内部流程以配合其补货节奏。

与关键客户共同开展协作预测和/或制定补货计划:例如消费者商品行业的协作规划/预测/补货(CPFR)就是基于合并库存或预测的补货技巧。另一个常见项目即为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让供应商负责管理客户库存。

误区之六:强推预算

症状:公司上下以“预算”为当务之急:投入大量资源(时间和精力)做规划和更新年度预算;然后由预算推动决策。这种思想一般是由高层自上而下灌输的。

不愿从事SKU层面琐碎的预测工作:这一现象通常会伴随公司对预算的极度重视出现。公司让预算凌驾于各产品系列的销售预测之上,却自认为是进行了合理规划。这种“假S&OP”流程往往会导致极端不准确的库存规划。

解决方案:衡量预算与滚动销售预测之间的差异: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最有利的做法是通过库存管理技巧处理这一差异,而非强制通过预算来决定SKU层面的预测。如果差异太大,改变预算,而不是改变预测。与预算相比,预测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

误区之七:使用再订货点管理库存

症状:使用spreadsheet软件系统管理库存和/或使用经济订货点/经济订货批量(EOP/EOQ):这些方法不能让你了解客户需求,而客户需求是做预测需要的关键信息;这种对客户需求的不了解必然会导致过剩库存和对客户需求响应不及。

制作和配送部门使用不同的数字:这反映出配送库存并未与生产日程安排相关联。

未向供应商提供信息:这意味着你再一次错过了利用战略库存规划来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机会。一般来说,供应商和客户均能从协作库存管理中受益。

解决方案:采用阶段性库存规划:使用来自规划和配送信息系统的信息开始进行长期规划。公司不仅应当知道今天的库存需求,还要提前知道数周以后的需求。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管理送货时间、整车载货量和其他变量,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客户响应度。

采用阶段性产品生产日程规划:这是同一个概念,但这种前瞻性的信息将提供给供应商。

误区之八:分散于各处的SKU过多

症状:急于完成C类(小批量)产品的订单;或不再适用二八定律:SKU泛滥的情况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显现,企业需要对之进行精简。SKU泛滥已造成严重问题的关键标志,就是完成较低批量产品的订单总是会造成混乱;并且/或者不再由20%的产品产生80%的销售业绩。

无库存政策:如果有库存政策,企业就要根据流程控制原则来决定是否在某个特定的配送中心储备某种产品。

采购与理性规划对立:如果重视采购甚于规划,就没有人会追踪SKU水平。理性规划库存意味着当你决定储备某个产品,就必须提供理由。

大量的SLOB(转运缓慢的废弃库存)和压缩库存活动:两者均显示库存过剩。

解决方案:使用ABC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将按照产品的数量区分库存。根据数量进行分类储存会提高效率。

根据物品流动速度制定库存计划:这种做法将库存决策只和库存规划挂钩,杜绝了随意储备库存。

SKU合理化方案:使用这些方案定期精简SKU,包括SKU的数量和库存地点的数量。

尽量将C类产品集中于同一个配送中心:将这类库存合并于同一个地点使得企业可以按照数量分类管理库存,从而提高客户服务的效果和响应速度。

误区之九:用单一方式管理所有产品

症状:C类产品与A类产品的缺货同样糟糕:这种理由会导致C类库存过剩或A类库存不足,因为区别处理不同类别的库存产品才能满足效率上的要求。

所有产品的库存目标都相同:这种做法是假设所有库存产品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都相同,这当然是不对的。制定这种目标的公司将耗费大量的时间消化C类库存。

安全库存量固定不变:同样,这种做法也是假设所有库存产品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都相同,从而导致低效的库存规划。

解决方案:使用ABC分析法,并将A类与B类和C类产品区分开来进行管理:如上文所述,只有这样才能让库存决策与真正的消费者需求挂上钩。

应用安全时间而非安全库存:安全时间会根据预测需求自动增加安全库存,而安全库存只是固定不变的数值,必须人为进行设置,且不会考虑需求变化。

误区之十:从未尝试新事物

症状:仍然试图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新兴科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在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协作改进。没有采取新举措,与消费者或供应商实现电子联接:这种协作元素已经成为了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备要素。客户也要求这么做。没有人参加专业团体会议,极少关注培训:缺乏提升自我进步的动力,员工就不会愿意接受改变。

解决方案:培养不断改进的心态,尝试新事物:重视持续的改进,而不是太在意新的、不一样的想法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允许试行低成本、低风险的做法,这会让员工明白你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会在“试错”阶段因为失败而惩罚他们。

与主要客户协作:与前些年相比,新技术让客户更容易地参与销售预测。这改善了预测管理和库存规划的准确度。

与主要供应商共享采购时间表:公司不信任其供应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真正的协作需要大家保持畅通的交流。

上一篇: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论文下一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还剩下多少》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