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2024-08-23

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精选6篇)

篇1: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永葆先进 开拓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着力点在乡镇最基层。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的前沿和关口,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驾驭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把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经济总体实力,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经济发展思路。要带按照市委“两个率先”的目标,把项目推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全镇经济实力。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村级组织要通过走一村一业为主兼顾多样发展的道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支部带动,大力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探索和推介“支部+协会”工作模式,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支部带动,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提升自身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在千头万绪、千辛万苦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老眼光、老经验、老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应在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带头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型、技能型、发展型的新型镇村组干部队伍。

——提升服务能力,做“服务型”干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转换工作方式,树立无私奉献的思想,做“服务型”干部,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一要兴建公共事业,当好倡导者。要加强对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损毁严重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等村容村貌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加强有线电视等公共信息设施建设,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二要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当好宣传员。要做好对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做到不漏传、不漏户,真正把政策交给农民,使他们了解政策和从中得到实惠。三要及时发布信息,当好信息员。要以营销、种养大户、乡土人才为农业信息重点用户,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四要提供技能帮助,当好技术员。要帮助农民发展优质、高效产业,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作技术指导,排忧解难,为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消除他们的顾虑。

——提升科技能力,做“技能型”干部。一要加强学习,提升科技理论水平。要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了解市场信息。加强对种养技术、加工技术、营销知识及其他实用技术的学习,提高技能。二要学以致用,提升

科技运用水平。基层干部要率先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对科技知识的掌握,使其能更好的指导群众。三要广泛宣传,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要有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人民之所急,把技能用到“刀刃”上。要用示范引导、重点服务,以一带十的方法,扩散、辐射服务范围。

——提升创新能力,做“发展型”干部。发展是硬道理,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基层党组织一要增强发展意识。教育基层干部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放大胆子,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发展了,农村工作才能走出困境。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三要立足优势促发展。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潜力,选准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闯出强村富民,发展村级经济的特色路子。要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使一产变为二产、二产带三产,多业并举,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资。

三、突破工作难点,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镇经济和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地讲,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可以叫得响的经济强村;尽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但多数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容村貌普遍较差,村风民风还有待改善,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部分农民群众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还不够富裕,农民就医难的压力还很大,这些都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工作难点。一要科学制定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目标、任务加以细化、量化,制定出确保实现的具体措施。尤其要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一个硬指标提出来,切实提高广大农村的文明程度。二要统筹协调推进。农村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我们所有的目标、规划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委、政府,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当前要把抓好村容村貌的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整治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引导村民逐步树立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三要加大帮扶力度。要组织机关干部和有关单位、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村“两委”研究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相关措施。尤其要注重引导有机关单位以及民营企业与示范村结对子,实现共促共赢,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落实项目。四要大力实施“三双”富民工程,培植一批带头人、领头雁,一人领众人,一户带百户,一村活全盘,最终形成争相致富的局面。

四、发挥龙头作用,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基层党委自身建设

加快建设新农村进程,强化镇党委建设是个关键。镇党委负有对农村建设方案进行实施的重要责任,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触及各类矛盾,直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线的一线、前沿的前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一要不断提高抓发展的能力。当前老百姓还不富裕,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镇财政困难,各方面压力都很大。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靠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费,乡镇的调控职能逐惭弱化,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破解难题,寻求新的发展路子。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按照“转轨变型抓增收、改革整顿抓节支”的要求,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尽快改变镇财政困难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柱。二要不断提高保稳定的能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镇党委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三要不断提高聚民心的能力。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努力增强在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要抓班子带队伍,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五、实事求是,着力塑造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形象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牵动面很大的工作,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能以损害农民利益甚至破坏党的形象为代价。作为基层党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每一项工程的实施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求实务实,不搞表面风光的花架子工程和糊弄一时的政绩工程,这就势必要求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重视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实际困难,不能只耍“嘴皮子”,要当实干家;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善于用说服、引导和服务农民的方法,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牢记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基才会牢固,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加强世界观改造,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篇2: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着力点在乡镇最基层。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的前沿和关口,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驾驭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把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经济总体实力,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经济发展思路。要带按照市委“两个率先”的目标,把项目推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全镇经济实力。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村级组织要通过走一村一业为主兼顾多样发展的道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支部带动,大力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探索和推介“支部+协会”工作模式,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支部带动,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提升自身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在千头万绪、千辛万苦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老眼光、老经验、老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应在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带头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服务型、技能型、发展型的新型镇村组干部队伍。

——提升服务能力,做“服务型”干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转换工作方式,树立无私奉献的思想,做“服务型”干部,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一要兴建公共事业,当好倡导者。要加强对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损毁严重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等村容村貌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加强有线电视等公共信息设施建设,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二要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当好宣传员。要做好对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做到不漏传、不漏户,真正把政策交给农民,使他们了解政策和从中得到实惠。三要及时发布信息,当好信息员。要以营销、种养大户、乡土人才为农业信息重点用户,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四要提供技能帮助,当好技术员。要帮助农民发展优质、高效产业,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作技术指导,排忧解难,为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消除他们的顾虑。

——提升科技能力,做“技能型”干部。一要加强学习,提升科技理论水平。要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了解市场信息。加强对种养技术、加工技术、营销知识及其他实用技术的学习,提高技能。二要学以致用,提升科技运用水平。基层干部要率先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对科技知识的掌握,使其能更好的指导群众。三要广泛宣传,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要有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人民之所急,把技能用到“刀刃”上。要用示范引导、重点服务,以一带十的方法,扩散、辐射服务范围。

——提升创新能力,做“发展型”干部。发展是硬道理,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基层党组织一要增强发展意识。教育基层干部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放大胆子,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发展了,农村工作才能走出困境。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三要立足优势促发展。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潜力,选准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闯出强村富民,发展村级经济的特色路子。要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使一产变为二产、二产带三产,多业并举,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资。

三、突破工作难点,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镇经济和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地讲,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可以叫得响的经济强村;尽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但多数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容村貌普遍较差,村风民风还有待改善,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部分农民群众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整体还不够富裕,农民就医难的压力还很大,这些都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工作难点。一要科学制定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目标、任务加以细化、量化,制定出确保实现的具体措施。尤其要把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一个硬指标提出来,切实提高广大农村的文明程度。二要统筹协调推进。农村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我们所有的目标、规划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委、政府,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当前要把抓好村容村貌的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整治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村容村貌,引导村民逐步树立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三要加大帮扶力度。要组织机关干部和有关单位、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村“两委”研究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相关措施。尤其要注重引导有机关单位以及民营企业与示范村结对子,实现共促共赢,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落实项目。四要大力实施“三双”富民工程,培植一批带头人、领头雁,一人领众人,一户带百户,一村活全盘,最终形成争相致富的局面。

四、发挥龙头作用,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基层党委自身建设

加快建设新农村进程,强化镇党委建设是个关键。镇党委负有对农村建设方案进行实施的重要责任,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触及各类矛盾,直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线的一线、前沿的前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一要不断提高抓发展的能力。当前老百姓还不富裕,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镇财政困难,各方面压力都很大。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靠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费,乡镇的调控职能逐惭弱化,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破解难题,寻求新的发展路子。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按照“转轨变型抓增收、改革整顿抓节支”的要求,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尽快改变镇财政困难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柱。二要不断提高保稳定的能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镇党委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三要不断提高聚民心的能力。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努力增强在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要抓班子带队伍,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五、实事求是,着力塑造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形象

篇3: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是关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工作在第一线,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农村党组织及其党员对党的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时, 要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更需要有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保障, 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来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才能不断加快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才能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才能进一步巩固、维护农村改革的积极成果, 才能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组织是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政策在农村贯彻执行的重要组织保障。改革开放以来, 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的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新世纪新阶段,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神圣使命。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必须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必须依靠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在农村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在农村的政策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 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才能保证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紧紧抓住农村工作的重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坚强后盾和领导核心。

二、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党的领导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在农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才能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落到实处。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制度, 以制度保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不断完善村民依法自治的相关制度, 不断强化农民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不断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其次,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

2.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把提高党

篇4: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层党组织 上海松江区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15-02

一、上海市松江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基本概况

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有113个村级党组织,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81个, 农村党员12366名,村“两委”干部563名。

1.农村党员数量和比重逐年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 由于近年来,全区撤村建社区力度的加大和“镇保”制度的推行,农村党员人数明显减 少,2004、2005年的17406与14174名,下降到2006年的12366名;在全区党员总数中的比 重由49.62%、38.67%,下降到32.21%。而农村党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60岁以上老年 党员占农村党员比重从2004、2005年的36.4%、40.10%,上升到2006年底的46.08%。

2.村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全区563名村“两委”班子成 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158人,占28.07%,其中村党 组织书记有48人,占书记总数的43.2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295人,占52.40%;初中及以 下学历的为110人,占19.53%。“两委”班子成员中,年龄35岁以下的为91人,占16.17%, 其中党组织书记35岁以下的有10人;35~50岁的为413人,占73.37%,其中党组织书记93人 ;在50岁以上的为59人,占10.46%。

二、近年来松江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松江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在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活 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 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凝聚 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为落脚点,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关 键,重点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探索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逐步理顺村党组织的组织体制。随着社会转 型,人员流动的加剧,以及村级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的增加,要求村级党组 织的设置模式和工作职能作相应转变。为此,区、镇(园区)两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进行了 探索,一些区域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村设立了党总支,逐步理顺了党组织的组织体制。 (1)分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由过去在村设立党支部转变为在村设立党总支。根据党员的不同年龄、产业行业分布等 特点,总支下设3~4个党支部:老年党员党支部,主要由60岁以上老年党员组成;流动党员 党支部,主要由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组成;企业党支部,村域内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 业单独设立党支部,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一般成立联合党支部;行政事业党支部 ,主要由村、组干部、村事业人员中的党员组成。二级党支部得到了合理设置。(2)专兼职 结合,加强党组织领导力量。由过去全部为专职干部转变为以专职干部为主、兼 职干部为辅的配备模式。各村党总支 组成成员原则上由原村党支部成员自然过渡,村下属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两委”班子成员 中的党员兼任(独立建立党支部的企业除外),下属党支部配备1-2名兼职的副书记和委员 ,选配支部内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威信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党员干部兼任,所有下属党支 部的组成成员原则上全部兼职不兼薪。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3)因人制宜,创新 党员编排方式。由过去组织统一划定转变为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 。根据各村实际研究确定各村拟 设党支部的数量和种类,对有多重身份的党员(如既已达到退休年龄,又在企业继续工作的 党员),按照方便管理和就近活动的原则,在征求本人意见后确定编排方案,做好党员组织 关系的接转和方案公布工作。使党支部的党员编排更加人性化。

2.建立健全“三结合”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近年来,区委不断深化“班长工程”,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村级领导班子的文化 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在发展集体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动拆迁和村队撤制等 重大工作中,村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1)定期培训和挂职学习相结合,提高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 主任到区委党校进行一周的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 领导和专家授课以及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加强 村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已在区委党校连续举办了9期基层青年干部示范班和5期退伍干部 培训班,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封闭式培训,共培训了350多名学员,成为补充村级领 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除封闭式集中培训外,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关镇和部分村 分别与兄弟区县有关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实行互派村干部挂职锻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学历进修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加强村干部的知识储备。从2000年起,依托市农广校电大 教训点举办了6期开放式大专班,共有1400名基层干部 参加培训, 500多名获得了大专学历,其中村干部200多名。同时,还结合形势任务,注重 开展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谋发展、树新风、为百姓、促 和谐,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带头人”主题实践活动,有效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 风,提高其发展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3)结对共进和设立论坛相结合,畅通村干部横 向沟通的渠道。 组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浦南10个村与经济相对较强的浦北10个村开展了“村与村结对共 进”活动,鼓励村干部们相互沟通、交流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和做法,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作为“村与村结对共进”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每季度分片举办一次村 党组织书记论坛,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主题发言、互动交流,共同研讨如何加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3.拓宽视野,建立健全“三选村官”机制,扩大村干部的来源。 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原则,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的模式,从大中专 学生,机关干部和各类能人中选“村官”,努力拓宽村干部的来源渠道。(1)公开招聘,“ 在大中专生中选村官”,提升村干部的学历层次。 1999年开始,区人事局面向大专院校公开招聘了131名有志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生, 其中有69名下派至各镇、园区接受锻炼。各镇、园区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大学生,如洞 泾镇,2001年以来共招聘了17名本科和中专毕业生,进行跟踪培养和考察,现大部分已担任 条线以上干部。泗泾镇公开招聘13名大学生进村工作,有效解决了村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 车墩镇向社会公开招聘8名本科、大专生,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和镇级公司挂职锻炼,条件 成熟后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据统计,自1999年来,各镇、园区共招聘了77名大中专生,其 中有42人在村工作,6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村干部 的整体素质,也为松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加了活力。(2)挂职锻炼,“在机关干部中选 村官”,畅通纵向交流的渠道。2004年下发了《认真做好 村(居)干部选派工作的意见》,鼓励镇、街道、园区机关的 优秀青年干部到村工作。许多镇、园区也积极开展了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工作的 活动。如五厍园区,选派3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大专生分别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负责招商 引税工作,成效初显。据统计,各镇、园区共向农村下派机关干部 28名,其中25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3)开门纳贤,“在各类能人中选村官”,增强村 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打破以往村干 部选拔仅局限于本村、本镇的限制,坚持“赛马场上选骏马”,欢迎退伍 军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甚至个体户、私营业主等各类能人参加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换届选 举,将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能共事、不出事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 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如新浜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官,共有11名同志进入了村 “两委”班子。据统计,各镇、园区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6名基层干部,其中13名在村工 作,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能人当选为“村官”,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了村干部带 领致富的能力。

4.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探索创新,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 一是以镇党代会常任制为载体,调动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积极性; 二是以“两推一选”为方式,让党员和群众真正参与到党内选举中来; 三是以村务公开为载体,保障党员和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四是以“三服务、三测评”制度为载体,强化党组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党员、群众的 监督意识。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松江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1.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过撤村并村,区域调整 等,全区各村村域面积不断扩大,村 内各类组织及人口明显增多,大量外来人口导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使 村民要求作为村级组织领导核心的村党组织不仅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营造 文明乡风、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和加强对外人员的管理的迫切愿望。在这一背景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如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工作重心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经济建设并重的转变,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在职能定位 上有进有退、有收缩有拓展,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我们加以探索。

2.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 而且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变, 农村党员身份日益多样化,出现了离退休老党员、下岗协保党员、个体、私营业主党员等, 如何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摒弃陈规陋习, 倡导文明乡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需要我们加以研究。

3.基层党组织如何服务于广大群众,努力化解各种矛盾。整合利益、利益表达是现代政党的 两大功能。哪个功能或缺,都必将危及政党特别是执 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地方发展中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权利的重新调整,不可避 免地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又集中地表现为党群矛盾和干群矛盾,如在撤村建社区、农 民变居民、集体资产分配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村干部对土地的补偿政策、房屋的动拆迁折政 策理解不透,或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或办事程序不规范,引发部分村民上访、集访等事件 ,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法治水平、政策执行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公共管理服务 和处理社会应急事变能力。

与此同时,村级党组织还面临一系列具体问题。部分村干部缺乏开拓意识,存在明哲保 身思想。村两委主要成员兼任经济实体负责人已非个别,村级工作成了副业,削弱了村级组 织的向心力。这些人能够给部分村民以打工、帮扶等实惠,连选连任系数很大。村级组织系 统不健全。共青团、民兵组织名存实亡,大部分团支部书记是村委兼任,手下团员几个,年 纪一大把。村级党组织原先赖以开展工作的政治资源正在消失。

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抓自身建设,提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组织保障。(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推行“ 两推一选”的制度,在坚持政治标准、群众公认的前提 下,真正把具有“双 带”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带民共富能力)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班长工程 ”按照中专以上文化,45周岁以下年龄、有较强工作能力、党员群众满意的要求,选拔优秀 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连任、回请、下派等多种途径,选好配强支书,新农村建设有 了好的“领头雁”才能快速发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村干部四支队伍。要树立强村必先 强党,富村必选贤能的理念,经过民主规范程序选那些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发展思路 宽、服务意识强、年富力强的人做村干部。同时,建立全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一支 素质较好、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这四支队伍不可或缺, 相得益彰。其中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石,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枢纽。 (3)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做示范、讲奉献”等活动,设立党员责任 区、党建指导员等。 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归位”的原则,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设置村 务监督、经济发展、公共事务、思想政治工作等岗位,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履岗要求。通过 党员量才而为,自我认岗;综合评估,支部定岗;加强监督,公示明岗;落实措施,引导履 岗;实施考核,全面评岗。为无职务党员履行义务、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鼓励农 村党员干部创建和领办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谋发展,帮 助群众解决不愿干、不会干和不敢干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2.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发展反映执政本质,服务体现立党宗 旨,在新农村建设中,松江区各级党组织以“围绕 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抓住促进发展和服务群众这两条基层党建的根 本和关键,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以党内民主带动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政治地位。在要求党员履行好义务的同时,要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 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村一级进一步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镇一级党组织进一 步探索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使农村党员参与重大决策经常化、制度化,解决农村党员权 利与义务不对等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及时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向党员传达,党组织 重大决策要充分与党员沟通,广泛征求党员意见,使他们成为组织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 纽带,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2)探索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推行党务公开应 重点做好四个规范:一是内容规范,村级党组织做出的决策决议和党内主要事务,组织活动 ,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在全村范围内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上级党组织规定 要公开的、本级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党员要求公开且能够公开的。主要有党组织的重要 决策、党员大会的重要决定、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的任免、村干部的任期和离 任审计以及奖惩情况等。二是程序规范,在村务公开栏内设立党务公开项目,按照“拟定公 开内容——村党组织班子集体讨论——上级党委备案——按时公布——群众监督和上级督查 ”的流程 进行公开,通过公开程序的规范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可靠。三是时间规范,规定常规 性工作每月公开,为民办实事进展情况、民主生活会情况等阶段性工作,及时公开;干部考 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等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根据公 开后反馈的意见提出修改完善的办法,必要时再次公开。四是方式规范,坚持因地制宜,灵 活多样,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公开的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 多种形式,及时向党员通报;适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采取党务公开栏、村民小报、设置党 务公开意见箱和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要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吸纳他们的意 见,真正把党员、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3)健全村党组织领 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村民主水平。不断推进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完善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机制和议事机制,理顺村民代表会议、农村党组 织、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关系,让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这种合法的途径,直接参与村政事务 的管理,表达利益诉求,保障村务事项的决策真正符合广大村民群众的利益,使村委会自治 转变为村民自治,增强村级组织民主治村、依法治村的能力;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 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要从村民普遍关心的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入手,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投资入股、 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要全面向村民公开。保障村 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上海 200000)

篇5: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新农村

张贵达

□张贵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汉市东西湖区从制订发展规划、建立工作网络、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等。

一、以制订发展规划、建立工作网络为重点,发挥好党支部核心作用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西北部,土地面积495平方公里,人口29.5万人,辖8个街道、3个农场,79个农业大队和49个社区。全区现有79个大队党支部,4137名农村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大队党支部围绕“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总体思路,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发展优势,科学谋划本地发展思路,科学确定本地生产发展重点和新农村建设模式,做到发展有明晰思路、建设有总体规划、实施有具体方案。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老村屋变成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旅游区,农民从单纯种菜创收变成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餐饮服务等多种方式增收。针对一方面农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渴望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原有村落分散、居民散居,造成村湾改造难度大,同时大量土地闲置的实际,借市场之力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城镇化。

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将思路变为现实。按照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拓宽党建覆盖面的原则,各大队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建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党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为基础,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联络站、退休党员活动站为平台,党员示范岗和义务定责岗为骨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在党支部领导下,分工负责,宣传党的政策,掌握社情民意,抓好专项工作落实,协调各类矛盾,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实施。

二、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民主决策,做到集思广益。为使民主决策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各大队形成了重大事项“五步法”决策程序,即:第一步由大队党支部提出决策方案;第二步由大队两委班子根据实际集体讨论修订;第三步广泛座谈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第四步提交党员代表大会讨论,形成预决;第五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施。在议事原则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坚持民主管理,做到群众作主。为了发挥农户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户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各大队按照群众的意愿,组织群众采取推荐和投票选举的方式,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并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事决策制度、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和民意调查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使村民更好地行使决策权利。

坚持民主监督,做到队务公开。各大队党支部坚持“凡是群众关心的,就必须进行公开;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就必须向群众讲明白;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就必须让群众知道”的“三必须”原则,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各大队制订了严格的议事会和听证会制度,各项举措、项目建设等都必须经村民集体议事决定,一切队务活动都要接受村民监督,大队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必须请村民代表参加,竣工验收必须经过村民测评,得到村民的认可后才算合格,大队的队务公开栏

按照全区统一的模式及时对大队财务、农村税费征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承包、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开。

三、以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要务,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促进乡风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身作则、带动群众。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和工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村民。村民们自觉用村规民约约束自己,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很多村民改变了过去乱扔乱堆乱放等习惯,自觉保持房前屋内的干净整洁,义务管理好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文明乡风”在全区农村中已蔚然形成。

倾心服务群众,建设和谐农村。大队支部带领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以扶贫帮困救助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化解矛盾疏导服务、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为内容的“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引导党员,党员关心群众,全区各大队逐步形成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党群关系不断密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

四、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目标,发展好农村经济

“支部加协会、产业联农户”,带动生产发展。各大队党支部坚持抓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都市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发挥专业协会组织作用,组织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有关农场大队结合实际,分别建立了“蔬菜运销协会”、“乡村休闲游协会”和“奶业协会”等协会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协会建立了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协会的作用。各协会组织,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群众提供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实现生活宽裕。为落实群众致富这个要务,各大队党支部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科技培训强素质、外出学习开眼界、掌握信息理思路、提供支持促发展等措施,帮助党员尽快成为生产经营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在党支部的帮助扶持下,一批党员致富能手脱颖而出、率先致富,并带动了广大群众迅速致富。目前,全区建立了“双带”示范基地22个,确定了示范项目53个,党员示范户158个,投入扶持资金500余万元,共带动了10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篇6: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

市创先办2011-07-02 14:55:

4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需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发挥党在农村各项事业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管理农村事务、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协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等繁重的社会职能。农村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其能力和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蕴涵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征地拆迁、产业结构调整等面临着大量矛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如何,直接关乎着农村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部署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做法

大理市有35个党委,197个党总支,1317个党支部,32618名党员。其中乡(镇)党委11个,农村党总支111个,农村党支部539个,农村党员15746名,分别占全市的56.34%、40.93%和48.27%。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使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一)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定期不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讨论研究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大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大理市加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意识,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明确要求乡(镇)党委每年至少要向市委报告1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和落实机制,层层签订年度党建目标责任书,并把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

(二)坚持“抓重点、攻难点”,着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济薄弱、支部党员无议事活动场所、党组织活动经费无着落、党支部感召力弱、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难题,实施以“找准位子、建好房子、亮出牌子、树立旗子、安排票子”为主要内容的“五子”工程,实现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一是抓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两推一选”、上级党委下派等方式,从机关干部、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中推选村党组织书记,在党员人数达150人以上的村增设专职副书记,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经换届选举,64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占58.56%;1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妇女比例有所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增加、综合素质有了增强。二是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选派111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积极整合资源,采取项目打造、产业扶持、亮化村容、发展特色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市111个行政村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51个,占45.95%,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8个。三是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投入720.86万元,分两批完成54个新(改)建村委会村办公楼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把活动场所建设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延伸,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自然村(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目标。通过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显眼处悬挂党组织牌子,室外悬挂国旗,室内配置党旗,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四是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从2010年起,为每个行政村党组织安排2万元、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安排1000元或3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组织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五是实施“四大培训工程”。在大力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致富工程”培训的基础上,首次把村民小组长纳入全市村“两委”干部培训范畴,通过开展“农民讲习所”、“两校进村”、“政治夜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形式,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以“双带三培养”为抓手,投入482.9万元,帮扶贫困党员1525名,1267名优秀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1578名党员被培养成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运输大户、营销能手和经营管理者,其中有346名党员优秀致富能手被安排在村、组干部岗位上培养、锻炼,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坚持“抓覆盖、拓平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调整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支部,先后建立了大理镇下兑无公害蔬菜协会党支部、下关镇大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党支部。加大在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党员发展越来越来年轻化、知识化,全市“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已全部消除,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途径,广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员共学、支部共建、帮民致富”、“一挂双包、一体联动”等帮扶活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充分依托11个农民服务站和111个农民代办服务点,为农民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服务有保障”。

(四)坚持“抓保障、聚人心”,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从2010年起,给予每名村党支部书记每月100-300元的岗位补贴。实施“农村党员关爱行动”,对全市60岁以上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出台“大理市在职在编村(居)‘两委’干部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以及《大理市村(居)委会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评价考核办法》,为职在编村“两委”干部购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考录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五)坚持“抓典型、树标杆”,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进一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深化“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发挥区位优势,把公路沿线、产业发展好的党组织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把下关镇荷花村培育成省州市三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了12个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大理镇东门村选树为省州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遴选出18个市级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评选表彰了6个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层层建点,切实发挥出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向外界推介大理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品牌的“窗口”。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发挥作用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重经济,轻党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党建工作缺乏活力。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不强,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将经济工作作为“硬任务”,把党建工作看成“软指标”,对党务工作存在“谈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抓手,工作力度不大、落实不到位。由于不能较好地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导致抓党建促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不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好。农村基层干部“端的是泥饭碗,干的是硬任务”,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和发挥。受传统观念和地方宗族观念的影响,在培养后备干部上论资排辈,造成班子结构不合理,村组干部文化程度不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大理市村党总支书记中,男性干部多,女性干部少,女性仅占8%;高层次学历的少,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1%;村民小组干部是党员的比例不高,村民小组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79%。同时,还存在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少数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不配合,工作中互不通气,互相扯皮,不能较好地发挥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严重损害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一些行政村基本上或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多数,大都依靠各级补助,仅维持村委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由于集体经济匮乏,“空壳村”较多,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困难,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

(四)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农村党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和“一高三低”(年龄高,文化低、技能低、致富本领低)的现象。就大理市而言,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女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18%;年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35岁及以下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4.18%;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初中及以下的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2.92%。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要求“不同步”,小农意识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想学、不会学、学不来、不会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掌握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从优秀妇女、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复退转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不够,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加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滞后,少数党组织党内活动仅限于看书读报念文件,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活力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党组织和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等公益性服务的必要设施。从总体来看,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大部分已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但还存在早建的面积小、标准低、设备简陋、功能差等问题。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大理市52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中,有活动场所的党支部有202个,占39%。大多数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开展活动,都是通过租用场地、与老年协会共用场地、借用党员中心户房舍等方式进行。已建成的活动场所缺乏必要的电教设备、学习资料、宣传栏、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使用制度,主要还是停留在日常办公、党员活动等方面,综合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党员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发展地方经济、密切党群关系、推动民主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美好家园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定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着力培养一批“领头雁”,确保基层党组织能人主事。突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一个重点,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领头雁”。一要创新选用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推行“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基层干部管理、培养和选用模式,促进基层干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坚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打破地域、身份和资历界限,不拘一格选拔“村官”,尤其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二要创新培养机制,做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目前,各地农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把解决农村后继乏人问题作为长远之计来抓,加大力度做好村级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采取村民小组推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等方式,及时发现发掘苗子,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抓实“三培养”工作,通过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党组织生活,参与村务决策,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式,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平台。三要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好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即定权责立规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领导干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用心”做事、“安心”做事。

(二)着力打造一批“桥头堡”,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做法,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企业+支部”等模式,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要

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组账村管”、“村账镇管”制度,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和事权范围。深化“两推一选”,探索公推直选,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三要建强党组织活动阵地。加大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以各种形式投资新建或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产进行维修、改建,全面解决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问题,切实把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着力聚集一支“主力军”,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只有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要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科技文化、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二要改善农村党员结构。加大在青年农民、妇女、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以及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三要丰富活动载体。针对当前农村组织活动存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在开展好学习活动、支部会议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化创先争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和“进农家、送温暖、献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做到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村一个特色,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内在动力。

(四)着力发展一批“富裕村”,激活农村持续发展不竭动力。一要管好用活现有资源。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制订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村级党组织要明确优势,管好用活现有资源,充分依托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创办实体、提供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品牌产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构建专业化生产、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增收稳定的产业经营链,不断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采取领导挂钩帮、部门包村帮、联建支部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集各方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着力健全一批“好机制”,实现城乡党建统筹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离任审计等措施,不断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三要构建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体系。按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把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搭建“1+1”结对共建平台,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行以“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科技、送服务转变,由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转变,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四要建立彰

上一篇:奥运会小知识下一篇:一年二班主题队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