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2024-08-22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篇1:《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倪小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2.理解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

二、教学重点: 运用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事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细节)同样,作文也是如此。好的细节能为文章增色,能让文中人物个性鲜明。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

板书: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

(二)牛刀小试

出示:下课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王雨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他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我们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写得怎样。

这个片段写得好吗?谁来评价一下。如果满分10分,你给他打几分,为什么?(缺少细节描写)

哪里可以用上细节描写呢?(紧张、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括叙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下面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把你的细节描写写下来。学生自由写两分钟。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读,指名点评,教师点拨修改。5个 老师也帮他修改了一下,请大家齐读。

出示:下课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王雨紧张得一会儿站,一会儿坐,不知如何是好。试卷拿到手以后,一看居然不及格,平时一向挺潇洒的他,立刻目光呆滞,耷拉着脑袋,静静地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忽然,猛地往下一坐,长叹一声:“这下完了!”

给我几分?为什么?因为有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 描写,让王雨同学仿佛就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通过练习,你可知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

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三)再显身手

请同学们再看一段文字。

出示:爸爸是个出了名的孝子。家中的新房子刚盖好,周末爸爸就去老家把年迈的爷爷接过来住。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席间,爸爸不断给爷爷夹菜。睡觉前,爸爸还为爷爷倒好洗脚水让爷爷洗脚。

齐读。

你能为这段话中的人物添加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起来吗?

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把你添加的细节描写写下来。学生自由写五分钟。

二人小组交流,评出小组写得最好的同学,交流点评再修改。5个

适时点拨。

(四)更上一层楼

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再来练一练,看谁写得更出色!

出示:请以“家长会之后,脾气火爆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学生自由写五分钟。

二人小组交流,评出小组写得最好的同学。实物投影展示。5个 方法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实践知道了怎样才能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呢?

灵活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并努力做到精准传神。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也许紧张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糙,但我还是衷心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作文中善于捕捉细节、描写细节,让细节这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因细节而精彩!

(六)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以“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已走进教室,这时一个同学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这一情境,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

(七)板书设计:

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精准传神

篇2:《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1、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二、教学重点

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四、教学方法

猜一猜比一比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首先请大家猜一猜。

他是谁?(展示课件)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他的手刚一伸进一位妇女的背包准备扒窃时,突然一阵警笛声他身子一颤,但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2、大家能成功找到此人得益于什么?细节描写

(二)比一比--阅读示例

例一、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

例二、A这次上去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例二、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修改稿: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又趁父母不在家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三)议一议--合作探究

通过以上三段文字的比较,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巧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有那些方法和技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回放课件)

教师归纳

①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

②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

③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④运用联想想象,刻画人物心理

(三)试一试--小试牛刀

观察图片,然后任选一副图片写一细节片断。(展示课件)

(四)练一练--布置作业

A迟到

B某科试卷发下来后……

要求: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②字数300以上

(五)老师寄语(展示课件)

借你一双慧眼

给你一支妙笔

放眼大千世界

关注生活细节

描绘精彩人生

附: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生活

选取典型细节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展开联想想象

篇3: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一、写好肖像, 以形传神, 揣摩人物心理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 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好肖像, 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 表现人物的特征, 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蜡烛》一文多次通过老好人披着的黑色大围巾这一细节, 反映了她沉痛哀悼的心理, 倾诉着她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又如, 《香菱学诗》中写香菱在黛玉的诱导下, 视野不断扩大, 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 “连房也不入, 只在池边树下, 或坐在山石上出神, 或蹲在地下抠土, 来往的人都诧异”, 香菱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肚, 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 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 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 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她的“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 (刘勰语) , 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 因而感到满意。香菱学诗异常专注, 不怕失败,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表现了她执着的性格。从这个角度看有关她的肖像细节描写, 才会体会出它们的传神之处。再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当于勒真的出现在菲利普的眼前时, 你看菲利普的神态:“脸色非常苍白, 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苍白, 两眼呆直”“神色张皇”, 生动精彩的神态刻画折射出人物急剧变化的心理,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站立在读者面前。

二、写好动作, 形神兼备, 体会人物感情

恩格斯说:“人物的精神品质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 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怎么做”指的是人物的动作细节, 这就是说动作描写细节是传递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动作描写生动, 准确传神, 可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作切忌空洞的叙说, 不要任意下评语, 也不要写“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好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之类的话, 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他的性格。如《春酒》中,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的把煤气灯玻璃罩擦的亮晶的”, 他热情好客, 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呢, 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 用筷子点一下酒, 舔一舔, 才过瘾。”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 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 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 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又如, 《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拳头的一“攥”一“舒”一“缩”三个动词, 不仅巧妙地勾勒出他对金钱的态度, 而且显示出他在范进中举前后心理上的巨变, 真是妙不可言。再如《我的母亲》中, 有一夜她 (母亲) 把我叫醒, 她正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动作体现出母亲无私的爱。全文自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抓语言描写, 突出人物个性

刻画人物包括人物的独白、双方的对话及众多人物的交谈等形式。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形式。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应努力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 避免千人一腔, 要着力表现人物间的差异。人物语言应少而精, 避免长篇大论和说教式的描写。如在《范进中举》中, 胡屠户语言中有大量的俗语, 极其尖刻泼辣;张乡绅和范进的对话则充满着文言和套语, 言辞隐晦、曲折;范进中举时的自言自语, 音节短促, 语句简练, 所有这些都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范进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 低三下四地说“岳父见教的是”, 表现他的迂腐、无能和逆来顺受;中举以后, 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 而改称“老爹”了。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开始那句永不变的话:“唉, 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如小说中的杨二嫂, 完全可以从语言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来:“只要以语气声音, 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便是和声音也表示着” (鲁迅语) 。杨二嫂犀利尖刻, 咄咄逼人的语言, 就活脱显示出她尖酸、刻薄、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四、抓好心理描写, 展现个性

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并不经常表现于他的言语里, 而表现在他隐秘的内心活动中。人物要写得血肉丰满, 个性鲜明, 心理描写是不可少的。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也可以间接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范进中举》中范进辞了丈人回来, 内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自古无场外的举人, 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这番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 急于摆脱贫困, 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又如《杨修之死》中, 曹操身为堂堂魏主, 对造园这样的小事, 却不肯轻易褒贬, 而有意与工匠们斗智, 当杨修揭穿其中的奥秘后, 他心里虽嫉妒, 表面却不动声色。后来杨修又以“一人一口酥”来分析“一合酥”三个字, 分吃了他的一盒酥。曹操得知后, 心里由“忌”到“恨”, 却不表露, 可见其人心口不一, 虚伪奸诈。再如《心声》中, 京京要求朗读课文被老师拒绝后的一段心理描写, 表现了他想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和执着、倔强的性格。细节写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生动具体。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 还会运用很多艺术手法。像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就是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通过对小事情、小细节、小片段的描写来揭示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 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五、找景物细节, 把握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它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烘托人物的形象。如《蜡烛》中:“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 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 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这两句话不但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而且从侧面表现出老好人的勇敢。杨志等人押运生辰纲一上路, 作者就开始写天气, 写太阳, 反反复复写天气的炎热。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 而且写“热”又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反复描述, 有的通过作者介绍, 有的通过吴用等人之口, 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既能烘托气氛, 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又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 吴用等人的妙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 就天时而言, 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 文中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情节服务的。又如, 《孤独之旅》通过鸭群、芦荡、风雨等环境描写, 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文中的芦苇“如绿色的浪涛直涌到云地”, 无边无际, 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再面对着浩浩荡荡的芦苇”, 就不再“恐慌”了。通过芦荡的描写, 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以景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再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结尾:“……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另外, 在《故乡》中, 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村的衰败和“我”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 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 烘托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对于离开故乡的景物描写, 又创造了静谧的气氛, 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篇4:细节描写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关键词:细节描写 鲜活 人物 观察 锤炼 修辞

细节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及故事情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微、细小的局部所进行的描写。鲁迅说:“窥一斑而知金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细节描写就是写这“一斑”“一目“而尽得整体的风貌与神韵。李准说:“没有细节就没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好细节描写,能使人物个性生动、血肉丰满、形象鲜活。文章缺少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血肉和神采。那么,如何写好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呢?

一、走近生活 细致观察

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处处去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留意周围人们的行为态度。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才能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因为细节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生活中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从细微处着眼,既观察人物外部个性特征,又要窥视其性格灵魂。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极有个性神韵,人物性格才鲜明、典型、真实。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也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总是最深刻、生动、传神地把人物内心世界最本质的东西鲜活地刻画出来。在中外著名的文学经典中就有许多典型人物细节描写,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家们用他们深邃的目光,对生活中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并加以提炼,才有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精雕细刻 形神兼备

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细致而凝练、准确而生动地工笔细描。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用细腻笔法精雕细刻,细致入微,一笔笔细细勾勒。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之感。但更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特征和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出场时描写了她的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细评一下,眼睛不仅形似“丹凤”而且另带“三角”,眉毛不仅形似“柳叶”而且还加“吊梢”,单单的外貌描写已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王熙凤不仅是一个外貌美丽的女人,而且生性泼辣。

三、锤炼词语 细化动作

动作是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佳途经。在细节描写中,虽以细腻见长,但要注重语言的锤炼,重在语言的表现力。精心锤炼词语,可凸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镜头效果,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如把那一动作进行细细的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那动作在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个动作往往就是这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动词用得妙,不仅可以定格一个特殊的瞬间,而且可以灼见人物在一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以至显露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因此,精心锤炼一个词语,细化一个动作,可活现一个细节,正所谓一字传神。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写父亲翻越铁道时的动作特写,就用了慢镜头。前面“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攀”“缩”“倾”三个动词把父亲翻越铁道时动作在那一瞬间细化延长,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势全部展现出来。表现父亲翻越铁道时的艰难,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动人瞬间。又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的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文中一“摸”字,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一个动词,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巧用修辞 画其神韵

善于运用修辞,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摹,让读者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灵活运用修辞,还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如比喻,生动形象。排比,一气呵成,易于情感宣泄。巧用修辞,可使文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产生神韵之效。如《红楼梦》对人物巧用修辞刻画是最成功的,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文中写黛玉“眉”与“目”,“静”与“动”,等多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心较比干”“病如西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丽聪颖和病态美。这些修辞又巧妙的暗示她以泪洗面悲惨的一生。

可见,一部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典型、感人生动细节支撑起来的。因此,我们作文要使笔下的人物有传神的细节,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捕捉的大脑。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也要学习作家名篇,从中摄取所需细节,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鲜活传神的人物形象,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李仲谋.读小说的细节分析[J].安徽教育,1980(2).

[2]黄爱明.作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3]靳晓慧.言为心生,文彰其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4]王军,黄正朝.细节:魅力永存[N].江西日报,2000.

篇5:让人物在历史的背景里鲜活起来

——谈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题记

(一)学生对历史课堂不太感兴趣,是因为历史课堂学习中只有事,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情感与心灵的共鸣,课堂教学即使实现了预设,却很难生成。

所有的过去就是历史,需要教和学的历史主要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对历史的编撰和阐述自古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近代以来的教科书喜欢用章节体,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事,某某人参加了,或者是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样的表达,线索明晰、脉络清楚,自然有助于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对历史规律的分析、认识和把握,但是历史人物湮没在历史这一大舞台的背景里,暗淡了下去,只有姓名,只有他们曾经说过的只言片语,只有他们曾经参与的历史事件的名称,人物没有形象,人物没有精神,人物没有灵魂。

常征求同学对教学的建议,他们总提到希望上课能讲讲故事,我们常一笑了之,或苦口婆心地开导:哪能啊,已经是高中生了,历史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历史现象透视历史本质,认识过去,把握未来,还讲故事啊,那只是对历史的再现,历史学习的最低层面,小儿科呢!可是下次仍有人不屈地提出来:讲讲故事吧。就这样,屡禁不止的。

故事是什么?故事是过去的事,小事不值一题,大事构成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故事中最不能少的是主角,是历史人物呀,讲故事主要是讲人物,不讲故事主要是拒绝了人物。历史课堂不见的历史人物,电视剧中有,传奇故事中有,金庸武打小说里更是比比皆是,同学们在其中乐此不疲,与古人同悲喜,一点也不反感历史,不管是正说、戏说还是瞎说,来者不拒。我们科学严谨的教科书、我们教师的循循善诱、头头是道、深入浅出却都成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了,送上门的这些精粹,同学们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恐怕要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历 史课堂就这样在同学们清醒的理智中进行着教和学,按部就班,不打折扣,因为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样的教学应该说是有效的,一些结论性的认识同学们没走弯路就直接掌握了,并学会运用,用来解题,更好一点的还可以用来分析过去和眼前的事件。然而无论是教还是学总有一种遗憾,只是远远看历史,只是居高临下看历史,历史已经过去,我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置身事外,事不关己,只有一双透视的眼睛,平静地关注曾发生的一切,历史人物湮没于历史长河,我们与谁同喜?与谁同悲?只能感慨时代的变迁,带走了哪怕是最丰富的情感,一个个生命的个体,在历史的背景里,幻化成演绎历史规律的一分子,默默地守着生产力决定一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本分。历史的课堂就这样无声无息、无形无象,只有本质和规律在抽象地演绎。不否认这种课堂的有效,但不是最有效的,因为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学习历史就要同历史呼应,时间、地点、事件都是死的,唯有人对人才能呼应,看历史剧、读历史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命运的关注,与历史人物情感的相通,而对历史生成的认识是可以终身不忘的,因为那是一种感受,一种体会,是由内而外的生成,是知识、情感、价值观、认识能力的综合产物,是自己的,是生成决不是对他人思想认识的接受。没有人物命运的历史课堂,只有预设的历史结论,学生可以记住,是否记得记得长久,那就要看具有什么样的记忆品质。

(二)个人的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的潮流中,关注人,就要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以人物的言行、情感和命运来牵动同学们学习、研究历史的热情,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

历史课堂还是不要排斥故事吧,在故事中让人物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不要轻视故事,故事是有鲜活人物活动的往事,即使是高中教学,高考迫在眉睫,正是为了高考,也得让同学们眼中有历史人物,体会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活动。体会在历史人物的审时度势下,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碰撞产生了怎样激动人心的冲击力,历史在那瞬间,在某个历史人物一个似乎有些偶然的决定中体现的必然,如艾森豪威尔断然决定要把握1944年6月6日那阴霾中风暂缓、雨暂停的 2 时间段,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了,注定的希特勒灭亡刹那间变得屈指可数。顺历史潮流者昌、逆历史潮流者亡,兴的是谁,亡的又是谁,决定人物兴亡一刻也离不开历史潮流。潮流是什么?潮流就是历史发展趋势,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我们教学中追求的要学生达成的认识目标。人活动在历史的背景里,人要鲜活,背景就要清晰,眼中有人,心中就有了历史,就有了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

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个数得着的人物,课本中(现行人教版)他的出场从镇压太平天国开始,此后有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法战争中“不可衅自我开”,甲午战争中避战求和,《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中俄密约》中国特使,维新运动中的顽固派,《辛丑条约》中方代表。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梁启超的“ 如椽之大笔”,指导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不可忽视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而了解了这个人物也就基本了解了中国近代史。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让李鸿章从框框条条中走出来,不妨描述一下当外国特使在中国的总理衙门里耀武扬威,目空一切时,李鸿章咳嗽声先至,脚步声跟来,特使连忙收敛起嚣张,表现出恭敬;出使日本,在马关被刺,不等伤好,就要重开议和,企图以悲情换取怜悯,少割地、少赔款却也无效;不妨描述他收到馈赠的名犬,烹制了,还专门答谢说味道很好。通过故事,学生会明白,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的才、识、遇是什么?是我们学习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的教学目标之一,即李鸿章曾经做了哪些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简评李鸿章”好象是我当年的历史高考题之一。紧接着还可以谈梁启超,看立宪与共和之争,看中国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历史课不是 3 说大鼓书,如果类似大鼓书的那一套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中学历史,在轻松中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只要目标正确,只要手段有效,就拿来吧。

(三)对人物的教学,最好让学生自己来演绎,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可以假想出演某一历史人物,通过想象力让抽象的历史发展规律变得感性起来,变得亲切自然起来。

真的要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教学就会与章节体的教材有所冲突,教师需要突破以本为本的局限,精选相关材料,采用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立足点要放在通过人物来认识历史,决不是仅仅为活跃课堂而哗众取宠。可用的方法和手段有:

第一、教师选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补充有关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夹叙夹议,共同探讨人物的命运。

第二、集中时间,进行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先以校本教学,学生选修的的方式进行,再有选择性地推广。我们曾经以“近代风云人物”作为历史校本教学的主题,学生非常踊跃地报名参加,抱有浓厚的兴趣,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没能坚持下去,但报名的热烈,足以说明学生对历史人物学习的热情,可见他们并不淡薄历史,只是淡薄我们的教学内容而已。

第三、历史学习中常能产生时世变迁、星转斗移,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学生们会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感慨人物的命运,体会其情感,都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就有学生提出要编演历史剧,自编自导自演。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演绎,在他们演绎历史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迫切和必要,你平时想灌输给他们,他们不爱搭理的道理,这时候对他们来说是如获至宝,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一段段再现历史,但是我们也可以假想,我市教研室历史学科曾经多次进行历史文化胜地假想旅游的学生论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推动了教学的开展。我们可以假想编剧、假想导演、假想出演某一历史人物,特别是中国古代史,人物非常集中,很适合选场景排演历史剧。4 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文化领域流派纷呈,思想各异,著名思想家们聚众讲学,奔走呼号,有的愤世嫉俗,有的乐观进取,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落寞沉寂。我给学生留一项作业,内容是我们要排演一段“春秋战国君主的人才招聘会”,你打算演什么角色,你怎样理解该角色?

甲说:我想演孔子,在那变革动荡的岁月,他抱着息事宁人的中庸之道,到处兜售仁和礼的学说,惶惶如丧家之犬,却也达观开朗,不信鬼神;

乙说:我想演老子,以一双忧伤的眼睛注视世事变迁,沉沦没落消极叹息,却在玄想中领略万事万物变化的自然,以睿智的眼神去抓捕对立中的统一;

丙说:我干脆演一个小民,获取了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一家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盼望着收获后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但又忧心忡忡,满目忧郁,战乱不已,社会动荡,我也会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丁说:我就做旁白吧,去描述一个个人物的内心,去解释一个个场景的由来,去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去分析一切的是是非非,去话说历史大势„„

历史沧桑感激越着学生们试图穿越时空,去体会古人的情感。这节课是“春秋战国文化”第一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孔子、老子、战国百家争鸣中主要思想家的主张;他们的思想怎样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百家争鸣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你对各派思想家前途命运的分析;你喜欢哪派学说?

尽管并没有排演,但是既然有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难道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正确理解上吗?我们的历史教学,通过让人物鲜活起来这一途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较感性的方式接触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关注人物命运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人物教学,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从中可以学到知识、学到能力、学到做人的根本,让人物在历史的背景里鲜活起来吧,历史是丰满的,历史是五彩缤纷的。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宇文树平

篇6:《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

1、了解对话的格式,学会一人一段话来表达。

2、学习变换提示语的位置来写对话。

3、细致入微地写好一个对话片段,写好一篇文章的重点。

教学重点:

生动具体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范文引导,作文入格

1、谈话:同学们,有人开玩笑说:有的小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是“横眉冷对作文本,愁眉苦脸咬笔头”。今天,我想告诉你,写好作文并不难,良师益友在身边。我们最容易找到的师傅就是它――语文书。语文书上的文章都是专家在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如果我们用心学习,都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秘诀。今天,让我们来重读三年级时学过的一篇文章《陶罐和铁罐》的片段,相信大家一定能从这无声的文字背后发现写作的窍门。

2、自由朗读《陶罐和铁罐》,引导学生发现对话文章的格式。

谈话: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位优秀的作文指导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个文章的片段,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3、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对话形式及特点。

激励语:你一眼就看穿了文章的表达形式――对话。写人的文章一般离不开说话,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就结束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学会生动具体地写出人物的对话。(板书:对话)

(1)谈话:既然是对话,肯定离不开说。你从片段中的哪里可以看出人物开口说话了呢?

如果都换成说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说还可以用很多字来代替。(板书:说的变身)引导学生举例。

小结:这样写,把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都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第一个写作秘诀。

(2)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

导入:文章中除了“说”字可以变身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发生变化呢?

激励语:嗯!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好对话很有帮助!我们把谁说的,怎么说的,这样的语句叫做――提示语(板书)。提示语在话之前,冒号后面跟;提示语在话之后,句号后面来结束;提示语嵌在当中,逗号紧紧把它随。这叫做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所以,文章中如果有人物对话,提示语的位置就要有变化。提示语的位置变了,标点符号也要随之而变。请听老师给大家编的这几句话。(齐读幻灯片上的内容,强调:标点符号的运用。)

(3)引导学生探究提示语的内容

导入:提示语仅仅告诉我们说话者的身份了吗?还进行了哪些方面地提示呢?我们从提示语中还能看到什么呢?

激励语:

提示语告诉我们这个话是谁说的,他怎么说的,说话的语气、动作、表情,让读者如观其人、如闻其声。这个探究结果对具体生动地写好人物对话帮助太大了!没有了它们,文章就失去大半的姿色。人靠衣服马靠鞍,对话要把提示语安。

(4)引导学生总结对话的.格式:一人一段,这是写好对话。

两张幻灯片对比,体会对话的格式。

激励语:你的发现太有价值了,这样写对话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眼睛不易疲劳。

二、想象画面,仿写对话

熟悉写作技巧,只会纸上谈兵。会用这些技巧,写出生动的文章,那才叫本事。第二局比赛即将开始。写好对话离不开长期地写作训练。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勤于思考,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下面,我们进入实战演练。

1、第一遍听录音。

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仔细听清说话的有几个人?

2、第二遍听录音。

要求:听清楚说话的内容,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

3、出示《作文评分标准》,引导学生习作。

谈话: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听到的那一幕,用笔写一写。请看《评分标准》,比一比,谁的文章得到的星星最多。(出示成语,提醒学生可以运用刚才积累的成语。)

①人物对话能够分段写的可以得到一颗星。

②会灵活运用提示语位置的,可以得到一颗星。

③提示语中写出说话人的语气、动作、神情的,一处可以得到一颗星。

三、全班交流,小结写法。

1、选出优秀文段,范读。

2、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对写人作文有哪些帮助。

板书:

篇7:《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丹灶金沙小学徐菊芳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篇学生写好的作文,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你会发现,层次也清楚,语句也通顺,用词也准确,老师讲到的学生都写了。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让人读后生涩呆板,没有意思感染力。这就是因为学生缺少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构成一篇最有生命力的文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分很多种,比如说: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烘托等等。

文章有了细节的描写,就显得血肉丰满;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更加鲜明突出;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就和盘托出。所以说这是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平台。但细节的描写最容易在小学生作文中被忽略,被掩盖。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把细节描写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它在文中闪耀“裙袂飞扬”的风采呢?以下是我们的经验总结。

一、重视课文范例。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作,它们都极具代表性。在这些好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随处可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那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悟方法。例如在《自然之道》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鬼,朝大海走去。”就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体会“不情愿”写出了什么?这样让学生明白,原来细节描写虽细小,却能“以小见大”,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有效突出表达效果。

二、寻找课文“空白”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文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神态细节,动作细节,有对话细节„„但字里行间往往留有“空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细节描写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加工训练,做到读写结合。例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处“空

白”: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会想些什么呢?她的心中会有什么期盼呢?„„通过这种心里细节描写,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感悟出习作方法。长此以往这样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有意识做到细节描写,从而使习作更生动、有趣!

三、于细微之处显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位推崇真实作文的教师一定影响着他学生在不自觉中努力观察生活,用稚嫩的笔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以特有的童心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写实不是一味地玩流水账,不是没有情感渗透地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也不是对经历的直白翻板,而是在生活素描的基础上,“于细微之处显真情”抓住生活中细小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往往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从而起到烘托,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作用,使文章真实、生动、感人,同时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例:同样写《我的同桌》,有人这样写:

1、她有一双柳叶眉,柳叶眉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她的鼻子扁扁的。

2、也有人这样写:他那双智慧的眼睛从没停止过思考,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小小年纪的他,俊挺的鼻梁上方已有浅浅的几道弯了,那永不变的发型和他倔强的竖着的留海是他独特的象征„

很显然例2的描写比较精彩,抓住了人物的眼睛、鼻梁、皱纹以及发型等外貌,细微而无声地把一个人爱思考、沉静、倔强的性格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鲜明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可见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是字斟句酌,推敲锤炼。文能达意,文从字顺是真,知多识广,文情并茂是美,学生习作以文真笔实为底线,以言深意远为追求。虽一样的“真实”,却蕴藏着不同的韵味,于细微之处显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韵味难道不是学生习作时所向往和追求的文学美感,难道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予人审美的享受吗?

四、虚实相生,同辉相映。

“实”即“实境”,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则是“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一句话,现实描写与想象描写的相结合,是语感实践的重要体现。例一个学生这样写《校园的塔松》:它们披着庄严的面纱.就

像几经沧桑的老人.平时很少有人去探访,只有校长会偶尔给它浇水施肥而已!除了我和朋友有空在那玩耍之外.其实那里还是一个人间天堂.读书时,它像隔音墙,隔去外界吵杂的闲音.玩耍时,它回给你一个开敞的环境.....当你在那里高声朗读一篇文章时,它们便会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的文章,当你读的好时,它们会轻轻点头,那可能是在赞许你吧!或者是在为你高兴!它们伫立在那里仿佛是为我们而生,为这校园而生,为这片土地而生„„我爱那美丽而庄严的塔松!这一部分的描写,乍一看写的是塔松,可描写塔松的实景却又有多少呢?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分明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一位默默奉献的校长,一位精心培育我们的老师„„这些由塔松的沧桑萌发的虚景无不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心中的那些人和事。这种由实境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并非是照抄生活,而是要在设想中的虚境指导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这就是一种感悟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开拓,是虚实相生、同辉相映的体现,它具有无限的蕴含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文缺乏联想就像一塘死水缺少活源,大胆想象、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语感的表达就会更美了。

五、评改侧重“细节”。

习作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将细节纳入评改教学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在习作评改课上,教师不但要讲全班习作的“共性问题”,更应该抓住其中的代表,从一篇篇具体的习作中,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习作最得意的一处细节描写,读出来,全班评议,在这种及时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生活,也同样适用于习作。只要方法科学,持之以恒,就一定逐步提高习作能力!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虽然小学生习作并不是为了培养作家,但是引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的魅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不遗余力和责无旁贷的崇高目的。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篇8:《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一、课堂片段,从细节中看鲜活的历史人物

师:根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进行了总统选举,华盛顿无可争议地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治国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师: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并首任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这些成就的取得,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有时还陷入了绝境。比如在他知道自己被选为美国首任总统时,内心非常的惶恐,在他的一篇日记里真实记录了他内心的独白:

(幻灯:“大约在十点左右,我告别了弗农山庄,告别了平民的生活,告别了家庭的幸福,带着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忧虑不安的心情,动身前往纽约,虽然我极其乐意响应祖国的号召为祖国服务,但是却没有多大希望不辜负祖国的期待。”)

师: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朗读。

(一生朗读)

师:甚至他还把自己当选总统比喻成:“象是走向刑场的囚犯”。

师:为什么华盛顿会有这样惶恐的心理呢?

生:由于美国当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师:面对困境,华盛顿选择了什么呢?

生:坚持。

师:正是由于华盛顿这种不气馁,不放弃,坚持不懈,才使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从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重。但华盛顿仅仅是因为做了这些使美国人民尊重的么?

出示幻灯,从两篇悼词和美国学者的话中引导学生思考华盛顿的高贵品质。

(幻灯:一篇悼辞里有这样的词句:“当他击败了他的祖国的敌人后,他有没有像凯撒那样,用他掌握的强大军队,去征服这个国家?没有。非但没有,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出现在我们的国会面前,在众人赞叹的目光下,向授权人奉还他的那支克敌致胜之剑”。

另一篇悼辞讲道,在服从民意,两度出任总统之后,“唯有他的不留任何余地的退休声明,才让群情激动的人民,不再要求来个第三次全票当选,以此证明他们对华盛顿不减的信任”

美国学者施瓦茨所言,华盛顿“之所以名垂青史,不是由于他为获得权力而做的努力。恰恰相反,华盛顿的历史英名,来自他对权力所持的长期一贯的回避态度,来自于他热诚地放弃国人委托于他手中的权力”。)

师:思考华盛顿又凭借哪些行为进一步造就他的英名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阅读教材,概述进一步造就他的英名的行为。

(学生看图、书,回答)

1.拒绝当国王,辞去大陆军总司令

2.不当终身总统

师:华盛顿拒绝当国王是怎么回事呢?

(幻灯:1783年3月11日,独立战争刚刚胜利,一部分军队由于没有得到任何报酬,开始策划起事,并计划进攻国会。他们宣称只认可华盛顿的领导。

他们委托一名叫尼古拉的军官写信给华盛顿,建议他拥兵自立当国王,成为美国的恺撒。——摘自《大国崛起.美国》)

师:那么,华盛顿对此是怎样反映呢?

(幻灯:而华盛顿的选择是痛斥这些起事军官,告诉他们:“我想不出我有哪些举动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我认为这封信包含着可能降到我国头上的最大的危害。… …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摘自《大国崛起·美国》)

师:当听说此事后,英王乔治三世惊叹道:“啊,上帝!如果这么做,他就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

师:华盛顿有哪些“伟大之处”让乔治三世惊叹呢?

生甲:不贪恋权力。

生乙:具有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

师:面对权力的诱惑,华盛顿选择了什么?

生:放弃。

师:在华盛顿不断的坚持和放弃的选择中,美国人民得到了什么?

(师生讨论后得出美国:独立、自由、民主、富强)

师:正因为这样,他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深深的热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所以才会出现总统山、华盛顿纪念碑等众多的纪念行为,所以才会使他获得了美国国父的称号。

华盛顿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美国人民的心中,那么,华盛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谈谈华盛顿留下了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交流)

生甲:伟大的人,用自己的无私、博大使美国独立和富强。

生乙: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师:华盛顿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何尝不让我们感动呢?

生丙:华盛顿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谦逊、不贪恋权势,淡泊名利的形象和一段为民主奋斗不息的记忆。

师:其实华盛顿的人格魅力,华盛顿的淡泊名利,华盛顿的民主精神可能更让我们感动不已啊。

二、课堂思绪,在提炼中提升思想深度

篇9:《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教学设计

---------达八中杨秀娥 作文教学目标:

一、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突出人物性格。

二、通过几种描写手法来写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三、写人和写事密切相关,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特点。作文过程:

一、导入:

欣赏学生的作文片断,学生从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上评价

只听“啪”的一声,我怒气冲冲的含着泪摔门而去,门口的花瓶,也因为这惊天动地的响声而摇摇欲坠。屋子里妈妈高声吼道:“呵,长本事了啊!自己错了,说说你还不乐意了?你走,走。。。”也许因为面子,也许是因为愤怒,我竟捂着耳朵头也不回的向街道跑去。委屈与不满促使眼泪大滴大滴的掉下来,滴到了我的手上,我分明感觉到那是一种咄人的冰冷,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心中千思万绪,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我强忍着心痛,用力的咬着嘴唇,才发觉嘴唇是如此的干裂,晴朗的天空晴到让人受不了,枝头那扯着嗓子鸣叫的知了,似乎也在为我吹奏一曲哀鸣的悲鸣。我低声嘟囔着,精神好像分裂一样令人难以忍受。身无分文的我,此时嗓子已喑哑,多想有一杯冰镇的饮料啊!我散漫的环顾着四周的行人与过往的车辆,眼前这灰蒙的一切已蒙蔽了我的双眼,可当我正视前方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拿一瓶饮料,满脸惆怅的伫立在一角,这时,眼泪洗涮干净了这灰暗的世界。。。

篇10: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教学

一、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看动作猜动词。推,举,压,摸,拍,捏

二、什么是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给材料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材料: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爸爸打我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了下来。----《爸爸给我买橘子》 学生活动:由文中的动作细节描写分析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即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师总结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多媒体显示)

1、表现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

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五、教师点拨动作描写的要求(多媒体显示)1.要写出人物行动,富有个性化,能突出人物特点,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2.要表露思想感情。3.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要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六、教师表演,学生写作《吃月饼》

刘老师右手把月饼送进嘴巴,左手接着。吃完月饼,把左手上的月饼屑也吃掉了。(学生自由写作,并与范文进行对比.)

范文示例:刘老师右手捏起一块月饼,送到嘴边,小心而又狠力地咬下一口,几乎同时,他伸出左手摊开巴掌,在下巴颏下接着。一个月饼吃完,月饼屑也就铺满了一巴掌。他不慌不忙,将左手的五指向掌心一拢,月饼屑便拢在一起,然后,忽地往张开的大嘴巴里一拍,便香香地嚼起来。他又搓了搓手掌,左右开弓抹了两把嘴,整理好衣服走到电脑桌前。

七、课堂小结

上一篇:非师范专业教师资格证试讲流程下一篇:法院文化建设规划